显示面板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子元件,且特别是涉及一种非矩形的电子显示面
板及制造上述显示面板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显示装置为一转换电子信号至可见影像的光电装置,使观看者可观
看上述电子信号中所负载的信息。近年来,电子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装置
(Liquid crystal display)及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Organic electro
luminescence display)等已成为显示器产品的主流。
上述电子显示装置由于具有低电压操作、无辐射线散射、重量轻以及体
积小等优点,已广泛被应用于各种可携式电子产品例如笔记型电脑、平板电
脑、个人随身助理、以及可携式移动电话中,并取代传统电视及阴极射线管
的显示荧幕。
为了满足现代电子产品多变的需求,业者于制造电子显示装置时更需进
一步考虑其外型。然而,传统的制造工艺无法满足非传统矩形形状的显示装
置的量产条件。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上述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
及一框胶。第二基板相对于该第一基板设置。该第一基板具有一显示区。框
胶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且包括一弯折段。该弯折段包括多个节
点,且该多个节点各包括分布在一涂布轨迹上的一节点中心。该显示区与该
第一基板的边缘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d,两相邻的该多个节点中心之间具有
一第二距离D,且该弯曲涂布轨迹具有一旋转半径r,该距离D与该旋转半
径r满足以下关系式:
![]()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上述显示面板包括一第基板、一第二基板、
及一框胶。第二基板相对于该第一基板设置。框胶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
基板之间且包括一第一弯折段与一第二弯折段。第一弯折段包括多个第一节
点,且该多个第一节点各包括分布于一第一弯曲涂布轨迹上的一第一节点中
心。第二弯折段包括多个第二节点,且该多个第二节点各包括分布于一第二
弯曲涂布轨迹上的一第二节点中心。
该第一弯曲涂布轨迹具有一第一旋转半径r1,且该第二弯曲涂布轨迹具
有一第二旋转半径r2。两相邻该多个第一节点中心之间具有一第一距离D1,
且两相邻该多个第二节点中心之间具有一第二距离D2。该第一旋转半径r1
大于该第二旋转半径r2,且该第一距离D1大于该第二距离D2。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第一旋转半径r1与该第二旋转半径r2满足0<r2/r1<1
的关系式,并且该第一距离D1与该第二距离D2满足0<D2/D1<1的关系式。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框胶还包括一直线段,该直线段沿一直线涂布轨迹
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多个第一节点的宽度大于该直线段的宽度。并且,
该第一弯折段还包括至少一连接部,该连结部连结两相邻的该多个第一节点
之间,其中,该多个第一节点的宽度大于该连接部的宽度,且该连线部的宽
度小于或等于该直线段的宽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多个第二节点的宽度大于该直线段的宽度。并且,
该第二弯曲涂布轨迹还包含一重叠部,该重叠部位于两相邻的该多个第二节
点之间,其中,该第二节点的宽度大于该重叠部的宽度,且该重叠部的宽度
大于该直线段的宽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多个第一节点的外侧边缘与该第一弯曲涂布轨迹间
的最大距离大于该第一节点的内侧边缘与该第一弯曲涂布轨迹间的最大距
离。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第一节点的外侧边缘包含有一第一端点、一第二端
点、与一第三端点,其中,第一端点与第二端点之间具有一第三距离,该第
二端点与该第三端点之间具有该第三距离;其中,该第一节点的内侧边缘包
含有一第四端点、一第五端点、与一第六端点,其中,第四端点与第五端点
之间具有该第三距离,该第五端点与该第六端点之间具有该第三距离;其中,
该第一端点、该第二端点、与该第三端点所围成的面积,大于该第四端点、
该第五端点、与该第六端点所围成的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部分结构的上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施作变异量与节点中心间距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制作框胶的弯折段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图2中靠近交会点112的区域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制作框胶的弯折段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图2中靠近交会点114的区域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框胶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以显微镜观察的影像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以显微镜观察的影像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以显微镜观察的影像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1d、1f、1g、1h~显示面板
10、10d、10f、10g、10h~第一基板
111、113、115~直侧缘
112、114~交会点
120~边缘
20~第二基板
30~显示层
40、40d、40f、40g、40h~框胶
41、41f、41g、~直线段
42、42d、42f、42g、42h~弯折段
43、43f、43g~直线段
44、44d~弯折段
45~直线段
46~弯折段
421、421f、421g、421h~节点
422f、422g、422h~节点
423~连接部
441~节点
443~重叠部
461~节点
463~连接部
5~方法
50、51、52、53、54~步骤
6~方法
60、61、62、63、64~步骤
70~喷嘴
A~宽度(直线段宽度)
AA~显示区
B~宽度(节点宽度)
C~宽度(连接部宽度)
D~宽度(重叠部宽度)
c1、c2、c4、c5、c6、c7、c8~旋转中心
ct1~弯曲涂布轨迹(第一弯曲涂布轨迹)
ct2~弯曲涂布轨迹(第二弯曲涂布轨迹)
ct3~弯曲涂布轨迹(第三弯曲涂布轨迹)
ct4~弯曲涂布轨迹(第一弯曲涂布轨迹)
ct5~弯曲涂布轨迹(第二弯曲涂布轨迹)
ct6~弯曲涂布轨迹
ct7~弯曲涂布轨迹
ct8~弯曲涂布轨迹
D1~距离(第一距离)
D2~距离(第二距离)
D3、D4、D5、D6、D7、D8~距离
d1、d2~距离(第一距离)
I1、I2、I3~交点
L1-L14~连线
L15、L16~半径中垂线
n0、n2~起点
n1、n3~终点
na1、na2、na3、na4、na5~节点中心
nb1、nb2、nb3、nb4、nb5~节点中心
nc1、nc2、nc3、nc4、nc5~节点中心
nd1、nd2、nd3、nd4、nd5~节点中心
ne1、ne2、ne3、ne4、ne5~节点中心
nf1、nf2、nf5~节点中心
ng1、ng2、ng4~节点中心
nh1、nh2~节点中心
P1~第一端点
P2~第二端点
P3~第三端点
P4~第四端点
P5~第五端点
P6~第六端点
P7~外侧凸点
P8~外侧凸点
P9~外侧凸点
P10~外侧凸点
r1、r2、r4、r5、r6、r7、r8~旋转半径
s1、s2~直线
st1~直线涂布轨迹(第一直线涂布轨迹)
st2~直线涂布轨迹(第二直线涂布轨迹)
st3~直线涂布轨迹(第三直线涂布轨迹)
μ1、μ2、μ6~施作变异量
V1-V8~交会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详述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为了让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优点
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做详细说明。其中,实
施例中的各元件的配置为说明之用,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且实施例中附图
标号的部分重复,为了简化说明,并非意指不同实施例之间的关联性。并且,
为了明确说明各附图所示的构件的大小及位置关系等,会有夸大呈现的情
形。
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
仅是参考附加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
本发明。必需了解的是,为特别描述或附图的元件可以此技术人士所熟知的
各种形式存在。此外,当某层在其它层或基板“上”时,有可能是指“直接”
在其它层或基板上,或指某层在其它层或基板上,或指其它层或基板之间夹
设其它层。
此外,实施例中可能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较低”或“底部”及“较
高”或“顶部”,以描述附图的一个元件对于另一元件的相对关系。能理解
的是,如果将附图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较低”侧的元件
将会成为在“较高”侧的元件。
在此,“约”、“大约”的用语通常表示在一给定值或范围的20%之内,
较佳是10%之内,且更佳是5%之内。在此给定的数量为大约的数量,意即
在没有特定说明的情况下,仍可隐含“约”、“大约”的含义。
图1显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的剖面示意图。根据本发明
的部分实施例,显示面板1包括一第一基板10、一第二基板20、一显示层
30、及一框胶40。显示面板1的元件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并不仅此为限。
显示面板1可为液晶面板,例如为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或者,液晶面
板1可为扭转向列(Twisted Nematic,TN)型液晶面板、垂直配向(Vertical
Alignment,VA)型液晶面板、水平电场效应(In-Plane Switching,IPS)型液晶
面板、边缘电场效应(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型液晶面板、胆固醇
(Cholesteric)型液晶面板、蓝相(Blue Phase)型液晶面板或其它任何适合
的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也可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面板。或者,显
示面板1可为无机发光二极管面板。
在部分实施例中,第二基板20与第一基板10相隔一间距并覆盖第一基
板10的部分区域。显示层30位于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之间。显示层
30根据来自驱动单元(图未示)的电子信号作动而显示影像。第一基板10
可以是薄膜晶体管基板,具有多个像素及开关元件等元件。第二基板20可
以是彩色滤光片基板或透明盖板(transparent cover substrate),具有电极图案、
黑色矩阵或彩色滤光片等元件,并可以具有触控功能。显示层30可以是液
晶(liquid crystal)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或者,显示层30可以是无
机发光二极管。
框胶40连结于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20之间并围绕显示层30。在一
实施例中,框胶40依照第一基板10(或第二基板20)的外缘的形状或依照
显示面板1的显示区AA的形状沿一矩形的轨迹或沿一非矩形的轨迹施加于
第一基板10(或第二基板20)之上,但并不仅此为限。在其余未附图的实
施例中,框胶40在第一基板10的外缘与显示区AA之间的区域任意涂布。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区AA为显示元件设置的区域,其用以显示影像。
图2显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的部分结构的上视图。在一
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0为非矩形基板且包括多个侧缘111、113、115依序
相连,其中侧缘111、113通过交会点112连结,并且侧缘113、115通过交
会点114连结。在图2所显示的实施例中,侧缘111、113在交会点112所
形成的夹角大于侧缘113、115在交会点114所形成的夹角。
在一实施例中,框胶40沿一非矩形的涂布轨迹施加于第一基板10之上,
其中涂布轨迹包括多个直线涂布轨迹(例如:第一直线涂布轨迹st1、第二
直线涂布轨迹st2、第三直线涂布轨迹st3)及多个弯曲涂布轨迹(例如:第
一弯曲涂布轨迹ct1、第二弯曲涂布轨迹ct2)。
具体而言,涂布框胶40时,首先在一第一直线涂布轨迹st1形成一直线
段41于第一基板10之上,其中第一直线涂布轨迹st1与直侧缘111相隔一
间距并平行于直侧缘111。接者,在一第一弯曲涂布轨迹ct1形成一弯折段
42于第一基板10上相邻交会点112的位置,其中第一弯曲涂布轨迹ct1具
有一致的曲率,旋转半径为r1,旋转中心为c1。
接者,在一第二直线涂布轨迹st2形成一直线段43于第一基板10之上,
其中第二直线涂布轨迹st2与直侧缘113相隔一间距并平行于直侧缘113。
接者,在一第二弯曲涂布轨迹ct2形成一弯折段44于第一基板10上相邻交
会点114的位置,其中第二弯曲涂布轨迹ct2具有一致的曲率,旋转半径为
r2,旋转中心为c2。接者,在一第三直线涂布轨迹st3形成一直线段45于第
一基板10之上,其中第三直线涂布轨迹st3与直侧缘115相隔一间距,并平
行于直侧缘115。
上述第一、二、三直线涂布轨迹st1、st2、st3与对应的直侧缘111、113、
115的间距可以相同或相异。如图2所示,一圆(显示于图2右侧的圆)相
切于第一直线涂布轨迹st1以及第二直线涂布轨迹st2,其中第一弯曲涂布轨
迹ct1重叠于上述圆的一部分,且第一弯曲涂布轨迹ct1的旋转半径r1相同
于上述圆的半径。另外,一圆(显示于图2左侧的圆)相切于第二直线涂布
轨迹st2以及第三直线涂布轨迹st3,其中第二弯曲涂布轨迹ct2重叠于上述
圆的一部分,且第二弯曲涂布轨迹ct2的旋转半径r2相同于上述圆的半径。
在施加框胶40于第一、二弯曲涂布轨迹ct1、ct2时,用于施加框胶40
的喷嘴70的位移是由一控制元件(图未示,例如:机械手臂)所控制。然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喷嘴70并非完全沿第一、
二弯曲涂布轨迹ct1、ct2提供框胶40于第一基板10之上。相反地,喷嘴70
沿多个通过连结第一、二弯曲涂布轨迹ct1、ct2上相邻二个节点中心的直线
提供框胶40于第一基板10之上。并且,喷嘴70在上述二个节点中心移动
过程中具有变动的加速度。详细说明将于后方关于第5、7图的实施例中说
明。通过上述方法控制喷嘴70的位移,框胶40可以有效率的涂布于第一基
板10之上,显示面板1的生产时间可以因而降低。
在以下说明中,框胶40的弯折段上相邻二个节点中心间的连线与对应
的弯曲涂布轨迹的最大间距称作“施作变异量”。在相同弯曲涂布轨迹上,
节点中心数目越多,施作变异量越小,弯折段的形状与弯曲涂布轨迹高度重
叠,但施加框胶40所需花费的制作工艺时间也同时加长。相反地,节点中
心数目越少,施作变异量越大,弯折段的形状与弯曲涂布轨迹低度重叠,但
施加框胶40所需花费的制作工艺时间也同时减少。
因此,如图3所示,若弯曲涂布轨迹ct具有旋转半径r,且可允许的施
作变异量为μ,在设定节点中心数目A达到最小值Cminimum的条件下,旋转
半径r与施作变异量μ满足下列方程式:
θ=360/A
![]()
if A→Cminimum,the nr-rcos(180/A)→μ
因此,相邻节点中心之间的最佳化距离Doptimized满足下列方程式:
![]()
cos2(θ/2)+sin2(θ/2)=1
![]()
∵![]()
∴![]()
根据上述方程式可得知,在一个面板中,若施作变异量μ值固定,则旋
转半径r越大则相邻节点中心之间的最佳化距离Doptimized越大。然而,在一
个面板中,施作变异量μ也可不固定,则旋转半径r越大不代表相邻节点中
心之间的最佳化距离Doptimized越大。
在部分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框胶40的弯折段影响显示区AA的显示,
或者为了避免框胶溢出第一基板10,框胶40在弯折段上的施作变异量根据
显示区AA与基板边缘的距离d而决定。举例而言,如图2所示,直侧缘111
与显示面板1的显示区AA的边缘120的距离为d1,而直侧缘115与显示面
板1的显示区AA的边缘120的距离为d2,其中距离d2等于距离d1。因此,
框胶40的弯折段42施作时的施作变异量相等于框胶40的弯折段44施作时
的施作变异量。
在部分实施例中,框胶的弯折段施作时的施作变异量为基板边缘至显示
区AA的距离d,其值依照不同的边框需求而可做任意调整,例如100μm、
150μm或200μm,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依照面板预设的施作变异量,施
作者即可得知,框胶40在相对应的涂布轨迹上至少需要连接多少数量的节
点中心才不会对显示面板1的显示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将基板边缘至显示
区AA的距离d作为施作变异量,代入相邻节点中心之间的距离D的方程式,
则可知将框胶40制作在面板上,相邻节点中心之间的距离D应满足下列的
方程式:
![]()
图4显示根据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制作框胶40的弯折段42的方法5
的流程图。为了清楚描述,图4的流程图将搭配图5的示意图进行说明。另
外,图4中的部份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被取代或是删除。
制作框胶40的弯折段42的方法说明如下。
弯折段42的方法5开始于步骤50,其中,以一喷嘴70提供一框胶材料。
接着,方法5进行至步骤51,其中,以一小于0的加速度a1降低喷嘴70
的移动速度。并且,如图5所示,将喷嘴70从弯折段42的起始点n0移动
至位于第一弯曲涂布轨迹ct1上最相邻的节点中心na1。在上述过程中,喷
嘴70持续提供定流量的框胶材料于第一基板10上,并且喷嘴70的移动速
度从喷嘴70施加直线段41时的设定速度V0逐渐下降,于是框胶40的宽度
渐增至宽度b。在部分实施例中,喷嘴70在到达节点中心na1时,速度为0。
在部分实施例中,喷嘴70在到达节点中心na1时,速度仍大于0。
在部分实施例中,在形成弯折段42之前,先以一设定速度V0沿第一直
线涂布轨迹st1移动喷嘴70,并通过喷嘴70提供定流量的框胶材料以形成
框胶40的直线段41于第一基板10上,其中框胶40的直线段41具有宽度
A。在部分实施例中,喷嘴70沿第一直线涂布轨迹st1从弯折段42的起始
点n0移动至节点中心na1。
接着,方法5进行至步骤52,以一大于0的加速度a2加快喷嘴70的移
动速度。并且,如图5所示,将喷嘴70自节点中心na1沿连结节点中心na1
与节点中心na2的直线s1前进至上述直线s1的中心点。在上述过程中,喷
嘴70持续提供定流量的框胶材料于第一基板10上,并且喷嘴70的移动速
度逐渐增加,于是框胶40的宽度渐减至宽度C。
在部分实施例中,当喷嘴70到达直线s1的中心点时,喷嘴70的移动
速度V1大于喷嘴70施加直线段41时的设定速度V0。或者,当喷嘴70到
达直线s1的中心点时,喷嘴70的移动速度V1小于喷嘴70施加直线段41
时的设定速度V0。或者,当喷嘴70到达直线s1的中心点时,喷嘴70的移
动速度V1等于喷嘴70施加直线段41时的设定速度V0。在部分实施例中,
步骤52是在喷嘴70移动直线s1的中心点之前或之后才结束。
接着,方法5进行至步骤53,其中,以一小于0的加速度a3降低喷嘴
70的移动速度。并且,如图5所示,将喷嘴70自直线s1的中心点沿直线s1
前进至节点中心na2。在上述过程中,喷嘴70持续提供定流量的框胶材料于
第一基板10上,并且喷嘴70的移动速度逐渐降低,于是框胶40的宽度再
次增加。
在部分实施例中,喷嘴70以加速度a1及加速度a3移动相同时间,且
加速度a1相等于加速度a3,于是框胶40在节点中心na2同样具有宽度B,
但本发明并不仅此为限。在其余实施例中,加速度a1可以相异于加速度a3,
于是框胶40在节点中心na1的宽度相异于框胶40在节点中心na2的宽度。
接着,以相似步骤52、53的方式,使喷嘴70依序沿连结节点中心na2、
na3间的直线、连结节点中心na3、na4间的直线、及连结节点中心na4、na5
间的直线提供框胶材料于第一基板10之上。
接着,方法5进行至步骤54,以一大于0的加速度a2加快喷嘴70的移
动速度,并且,如图5所示,将喷嘴70自节点中心na5沿第二直线涂布轨
迹st2至弯折段42的终点n1。在上述过程中,喷嘴70持续提供定流量的框
胶材料于第一基板10上,并且喷嘴70的移动速度逐渐增加,于是框胶40
的宽度渐减。在部分实施例中,步骤53持续执行直至喷嘴70的移动速度增
加至喷嘴70沿第一直线涂布轨迹st1移动的设定速度V0为止。
在上述实施例中,相邻节点中心na1-na5间距离相同间距D1,最佳化的
间距D1满足方程式
其中r1为第一弯曲涂布轨迹ct1的旋
转半径,μ1为弯折段42的施作变异量。若将μ1以直侧缘111与显示区AA
之间的距离d1代入,则间距D1应满足下述方程式:
![]()
在部分实施例中,弯折段42在相对每一节点中心na1-na5的位置分别定
义一节点421,每一节点421的宽度具有窄-宽-窄变化的变化且位于一圆形
范围内。上述圆形范围的圆心位于对应的节点中心,且圆形范围的半径小于
0.5倍的间距D1。并且,弯折段42在相邻节点421之间定义一连接部423。
节点421的最大宽度B大于直线段41的宽度A,并且直线段41的宽度A
大于或等于连接部423的最小宽度C。在部分实施例中,上述宽度A、B、C
定义于垂直于第一弯曲涂布轨迹ct1的方向。
图6显示根据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制作框胶40的弯折段44的方法6
的流程图。为了清楚描述,图6的流程图将搭配图7的示意图进行说明。另
外,流程图中的部份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可被取代或是删除。
制作框胶40的弯折段44的方法说明如下。
弯折段44的方法6开始于步骤60,其中,以一喷嘴70提供一框胶材料。
接着,方法6进行至步骤61,其中,以一小于0的加速度a1降低喷嘴70
的移动速度。并且,如图7所示,将喷嘴70从弯折段44的起始点n2移动
至位于第二弯曲涂布轨迹ct2上最相邻的节点中心nb1。在上述过程中,喷
嘴70持续提供定流量的框胶材料于第一基板10上,并且喷嘴70的移动速
度从喷嘴70施加直线段43时的设定速度V0逐渐下降,于是框胶40的宽度
渐增至宽度B。在部分实施例中,喷嘴70在到达节点中心nb1时,速度为0。
在部分实施例中,喷嘴70在到达节点中心nb1时,速度仍大于0。
在部分实施例中,在形成弯折段44之前,先以设定速度V0沿第二直线
涂布轨迹st2移动喷嘴70,并通过喷嘴70提供定流量的框胶材料以形成框
胶40的直线段43于第一基板10上,其中框胶40的直线段43具有宽度A。
在部分实施例中,喷嘴70沿第二直线涂布轨迹st2从弯折段44的起始点n2
移动至节点中心nb1。
接着,方法6进行至步骤62,以一大于0的加速度a2加快喷嘴70的移
动速度。并且,如图7所示,将喷嘴70自节点中心nb1沿连结节点中心nb1
与节点中心nb2的直线s2前进至上述直线s2的中心点。在上述过程中,喷
嘴70持续提供定流量的框胶材料于第一基板10上,并且喷嘴70的移动速
度逐渐增加,于是框胶40的宽度渐减至宽度D。
在部分实施例中,当喷嘴70到达直线s2的中心点时,喷嘴70的移动
速度V2小于喷嘴70施加直线段43时的设定速度V0。或者,喷嘴70的移
动速度V2等于喷嘴70施加直线段43时的设定速度V0。在部分实施例中,
步骤62是在喷嘴70移动直线s2的中心点之前或之后才结束。
接着,方法6进行至步骤63,其中,以一小于0的加速度a3降低喷嘴
70的移动速度,并且,如图7所示,将喷嘴70自直线s2的中心点沿直线s2
前进至节点中心nb2。在上述过程中,喷嘴70持续提供定流量的框胶材料于
第一基板10上,并且喷嘴70的移动速度逐渐降低,于是框胶40的宽度再
次增加。
在部分实施例中,喷嘴70以加速度a1及加速度a3移动相同时间,且
加速度a1相等于加速度a3,于是框胶40在节点中心nb2同样具有宽度B,
但本发明并不仅此为限。在其余实施例中,加速度a1可以相异于加速度a3,
于是框胶40在节点中心nb1的宽度相异于框胶40在节点中心nb2的宽度。
接着,以相似步骤62、63的方式,使喷嘴70依序沿连结节点中心nb2、
nb3间的直线、连结节点中心nb3、nb4间的直线、及连结节点中心nb4、nb5
间的直线提供框胶材料于第一基板10之上。
接着,方法6进行至步骤64,以一大于0的加速度a2加快喷嘴70的移
动速度,并且,如图7所示,将喷嘴70自节点中心nb5沿第三直线涂布轨
迹st3至弯折段44的终点n3。在上述过程中,喷嘴70持续提供定流量的框
胶材料于第一基板10上,并且喷嘴70的移动速度逐渐增加,于是框胶40
的宽度渐减。在部分实施例中,步骤63持续执行直至喷嘴70的移动速度增
加至喷嘴70沿第三直线涂布轨迹st3移动的设定速度V0为止。
在上述实施例中,相邻节点中心nb1-nb5间距离相同间距D2,最佳化的
间距D2满足方程式
其中r2为第二弯曲涂布轨迹ct2的旋
转半径,μ2为弯折段44的施作变异量。施作变异量μ2相等于施作变异量μ1。
若将μ1以直侧缘115与显示区AA之间的距离d2代入,则间距D2应满足下
述方程式:
![]()
在部分实施例中,弯折段44在相对每一节点中心nb1-nb5的位置分别
定义一节点441,每一节点441的宽度具有窄-宽-窄变化的变化且位于一圆
形范围内。上述圆形范围的圆心位于对应的节点中心,且圆形范围的半径小
于0.5倍的间距D2。并且,在上述二个相邻圆形范围重叠处,弯折段44具
有一重叠部443。节点441的最大宽度B大于直线段41的宽度A,并且直
线段41的宽度A小于重叠部443的最小宽度D。在部分实施例中,上述宽
度A、B、D定义于垂直于第一弯曲涂布轨迹ct2的方向。
再次参照图2并搭配参考图4、图6,在部分实施例中,框胶40的第一
弯折段42与第二弯折段44的施作变异量相等,且旋转半径r2小于旋转半径
r1。因此,根据上述公式
可得知,距离D2小于距离D1。亦即,
旋转半径r1与旋转半径r2满足0<r2/r1<1的关系式,并且距离D1与距离D2
满足0<D2/D1<1的关系式。
图8显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框胶40的示意图。在部分实施例中,
框胶40还包括一弯折段46。弯折段46包括多个节点461,且节点461各包
括分布在一第三弯曲涂布轨迹ct3上的一节点中心nc1-nc5。并且,弯折段
46包括多个连结部463位于相邻二个节点461之间。
在部分实施例中,节点461的外侧边缘4612(节点461上远离显示区
AA的边缘)与第三弯曲涂布轨迹ct3的最大间距,较内侧边缘4614(节点
461上靠近显示区AA的边缘)与第三弯曲涂布轨迹ct3的最大间距大。节
点461非对称于第三弯曲涂布轨迹ct3。
详而言之,如图8所示,节点461的外侧边缘4612包含有一第一端点
p1、一第二端点p2、与一第三端点p3,其中第一端点p1与第二端点p2之
间具有一既定间距,第二端点p2与第三端点p3之间具有上述既定间距。另
一方面,节点461的内侧边缘4614包含有一第四端点p4、一第五端点p5、
与一第六端点p6,其中,第四端点p4与第五端点p5之间具有上述既定间距,
该第五端点p5与该第六端点p6之间具有上述既定间距。该第一端点p1、该
第二端点p2、与该第三端点p3所围成的面积,大于该第四端点p4、该第五
端点p5、与该第六端点p6所围成的面积。
在部分实施例中,节点461的内侧边缘4614较相邻的连接部463靠近
第三弯曲涂布轨迹ct3。亦即,节点461的内侧边缘4614与第三弯曲涂布轨
迹的距离小于连接部463与第三弯曲涂布轨迹的距离。
在图8显示的实施例中,由于弯折段46的内侧边缘4614较外侧边缘
4612靠近第三弯曲涂布轨迹ct3的特征,弯折段46不会溢流至显示区AA
内。如此一来,显示区AA受框胶40影响的显示缺陷将不会产生。
图9显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f以显微镜观察的影像。显
示面板1f包括一第一基板10f与一框胶40f。框胶40f的弯折段42f位于直
线段41f与直线段43f之间。
框胶40f的节点中心的位置以下列方式确定。
首先,连结在直线段41f上任二个框胶中心411f、412f,以形成连线L1。
接着,连结在直线段43f上任二个框胶中心431f、432f,以形成连线L2。接
着,在连线L1与连线L2交会处定义一交点I1。
接着,在弯折段42f上找到节点421f。节点421f为直线段41f沿涂布方
向接到弯折段42f后,第一个在宽度上具有窄-宽-窄变化的区段。接着,从
节点421f的外侧凸点p7绘出一垂直于连线L1的连线L3,其中,节点421f
的外侧凸点p7为节点421f的外侧边缘与连线L1之间,距离最大的一点,
并在连线L3与连线L1交会处定义一交点nf1,此即为节点421f的节点中心。
接着,以交点I1为圆心,并以交点I1至节点中心nf1的距离为半径作一圆
形,并在圆形与连线L2交会处定义一交点nf5,此即为另一节点425f的节
点中心nf5。
节点中心nf1与节点中心nf5所位于的弯曲涂布轨迹的旋转中心c6以下
列方式确定。首先,由节点中心nf1绘出一与连线L1垂直的连线L4。接着,
由节点中心nf5建立一与连线L2垂直的连线L5。接着,在连线L4与连线
L5的交会处定义一交点c6。交点c6即弯曲涂布轨迹ct6的旋转中心,而旋
转中心c6与节点中心nf1的距离r6即为弯曲涂布轨迹ct6的旋转半径。
节点421f的节点中心nf1与相邻的节点422f的节点中心nf2的距离D6
以下列方式确定。首先,找出相邻节点421f的另一节点422f。节点422f为
沿涂布方向上自节点421f观察,第一个在宽度上具有窄-宽-窄变化的区段。
接着,建立一连线L6于节点422f的外侧凸点p8与旋转中心c6之间。上述
外侧凸点p8的取法,是以旋转中心c6为圆心画出一个刚好切到节点422f
外侧的圆,该圆与节点422f外侧的切点即为外侧凸点p8。
接着,以旋转中心c6为圆心并以旋转半径r6为半径画出弯曲涂布轨迹
ct6。接着,在连线L6与弯曲涂布轨迹ct6的交会处定义一交点nf2,此即节
点422f的节点中心。弯折段42f上,相邻节点中心之间的距离D6即为节点
中心nf1与节点中心nf2的直线距离。然而,节点中心nf2的取法并不以上
述为限。在部分实施例中,节点中心nf2为节点422f的几何中心。
在图9所公开的实施例中,基板10f边缘与显示区AA的距离d为基板
10f边缘的一区段与显示区AA之间的最短距离,且该区段以下述方式确定:
在基板10f边缘上,连线L4与基板10f边缘的交会点以及连线L5与基板10f
边缘的交会点之间的区段。
图10显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g以显微镜观察的影像。显
示面板1g包括一第一基板10g与一框胶40g。框胶40g的弯折段42g位于直
线段41g与直线段43g之间。
框胶40g的节点中心的位置以下列方式确定。
首先,连结在直线段41g上任二个框胶中心411g、412g,以形成连线
L7。接着,连结在直线段43g上任二个框胶中心431g、432g,以形成连线
L8。接着,在连线L7与连线L8交会处定义一交点I2。
接着,在弯折段42g上找到节点421g。节点421g为直线段41g沿涂布
方向接到弯折段42g后,第一个在宽度上具有窄-宽-窄变化的区段。接着,
从节点421g的外侧凸点p9绘出一垂直于连线L7的连线L9,其中,节点421g
的外侧凸点p9为节点421g的外侧边缘与连线L7之间,距离最大的一点,
并在连线L9与连线L7交会处定义一交点ng1,此即为节点421g的节点中
心。接着,以交点I2为圆心,并以交点I2至节点中心ng1的距离为半径作
一圆形,并在圆形与连线L8交会处定义一交点ng4,此即为另一节点424g
的节点中心ng4。
节点中心ng1与节点中心ng4所位于的弯曲涂布轨迹的旋转中心c7以
下列方式确定。首先,由节点中心ng1绘出一与连线L7垂直的连线L10。
接着,由节点中心ng4建立一与连线L8垂直的连线L11。接着,在连线L10
与连线L11的交会处定义一交点c7。交点c7即弯曲涂布轨迹ct7的旋转中
心,而旋转中心c7与节点中心ng1的距离r7即为弯曲涂布轨迹ct7的旋转半
径。
节点421g的节点中心ng1与相邻的节点422g的节点中心ng2的距离
D7以下列方式确定。首先,找出相邻节点421g的另一节点422g。节点422g
为沿涂布方向上自节点421g观察,第一个在宽度上具有窄-宽-窄变化的区
段。接着,建立一连线L12于节点422g的外侧凸点p10与旋转中心c7之间。
上述外侧凸点p10的取法,是以旋转中心c7为圆心画出一个刚好切到节点
422g外侧的圆,该圆与节点422g外侧的切点即为外侧凸点p10。
接着,以旋转中心c7为圆心并以旋转半径r7为半径画出弯曲涂布轨迹
ct7。接着,在连线L12与弯曲涂布轨迹ct7的交会处定义一交点ng2,此即
节点422g的节点中心。弯折段42g上,相邻节点中心之间的距离D7即为节
点中心ng1与节点中心ng2的直线距离。然而,节点中心ng2的取法并不以
上述为限。在部分实施例中,节点中心ng2为节点422g的几何中心。
在图10所公开的实施例中,基板10g边缘与显示区AA的距离d为基
板10g边缘的一区段与显示区AA之间的最短距离,且该区段以下述方式确
定:基板10g边缘上,连线L10与基板10g边缘的交会点以及连线L11与基
板10g边缘的交会点之间的区段。
图11显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d的示意图。显示面板1d
包括一第一基板10d与框胶40d。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0d为一椭圆形
基板,框胶40d沿第一基板10d的边缘涂布于第一基板10d之上。
在部分实施例中,在第一基板10d的短轴两端的邻近处,框胶40d包括
一第一弯折段42d。第一弯折段42d沿分布在一第一弯曲涂布轨迹ct4上的
一节点中心nd1、nd2、nd3涂布。两相邻的节点中心nd1、nd2、nd3之间具
有一距离D4,且第一弯曲涂布轨迹ct4具有一旋转半径r4,以及一旋转中心
c4。
在第一基板10d的长轴两端的邻近处,框胶40d包括一第二弯折段44d。
第二弯折段44d沿分布在一第二弯曲涂布轨迹ct5上的一节点中心ne1、ne2、
ne3涂布。两相邻的节点中心ne1、ne2、ne3之间具有一距离D5,且第一弯
曲涂布轨迹ct5具有一旋转半径r5,以及一旋转中心c5。
在部分实施例中,框胶40d的第一弯折段42d与第二弯折段44d的施作
变异量相等,且旋转半径r5小于旋转半径r4。因此,根据上述公式![]()
可得知,距离D5小于距离D4。亦即,旋转半径r4与旋转半径r5满足0<r5/r4<1
的关系式,并且距离D4与距离D5满足0<D5/D4<1的关系式。
图12显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h以显微镜观察的影像。显
示面板1h包括一第一基板10h与一框胶40h。框胶40h具有一折弯段42。
框胶40h的折弯段42的旋转中心c8的位置以下列方式确定。首先,在
节点421h内侧边缘上任取两点v1、v2,并做一中垂线L13。接着,在相同
的节点421h内侧边缘上再任取另外两点v3、v4,并做另一中垂线L14。以
两中垂线L13、L14交会处定义一交点I3。接着,以交点I3为圆心画出一个
逼近节点421h内侧边缘的圆。上述圆的圆周与节点421h内侧边缘具有两个
最远交会点v5、v6。两交会点v5、v6可得一半径中垂线L15。以相同方式
对另一节点422h做另一半径中垂线L16。两半径中垂线L15、L16的交点即
为旋转中心c8。
节点421h的节点中心nh1与相邻的节点422h的节点中心nh2的距离
D8以下列方式确定。首先,找出相邻节点421h与422h的节点中心。节点
421h的节点中心nh1在半径中垂线L15上,节点421h宽度一半的位置。节
点422h的节点中心nh2在半径中垂线L16上,节点422h宽度一半的位置。
接着,将两个节点中心连线即可得相邻节点之间的距离D8。节点中心与旋转
中心的距离即为旋转半径r8。然而,节点中心nh1与nh2的取法并不以上述
为限。在部分实施例中,节点中心nh1为节点421h的几何中心。节点中心
nh2为节点422h的几何中心。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涂布框胶于基板的方式,由于涂布框胶的参数
(节点中心数、节点中心间距)被控制,以达到最少制作时间的需求。因此,
显示面板的制造时间可以减少,显示面板的产量因此可以获得提升。另一方
面,由于涂布框胶的施作变异量被控制于一范围内,框胶涂布至显示面板的
显示区的现象同样可以获得避免。
虽然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优点已公开如上,但应该了解的是,任何所属
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更动、
替代与润饰。此外,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未局限于说明书内所述特定实施例
中的制作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任何所属技术
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从本发明揭示内容中理解现行或未来所发展出的
制作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只要可以在此处所
述实施例中实施大抵相同功能或获得大抵相同结果皆可根据本发明使用。因
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包括上述制作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
方法及步骤。另外,每一权利要求构成个别的实施例,且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也包括各个权利要求及实施例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