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圈组件.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300246 上传时间:2018-04-14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550642.8

申请日:

2016.07.13

公开号:

CN106898474A

公开日:

2017.06.27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F 27/28申请日:20160713|||公开

IPC分类号:

H01F27/28; H01F27/29; H01F38/14; H02J7/00; H02J50/12(2016.01)I

主分类号:

H01F27/28

申请人: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梁泰锡; 张基源; 元载善; 金熙胜; 成明铉; 余淳正

地址:

韩国京畿道水原市

优先权:

2015.12.18 KR 10-2015-0181841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代理人:

王春芝;鲁恭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线圈部,包括冲压线圈;连接基板,具有被设置在所述线圈部的内部的一端和被设置在所述线圈部的外部的另一端,其中,所述冲压线圈中的每个的一端被连接到所述连接基板的第一表面且另一端被连接到所述连接基板的第二表面。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线圈组件,包括:
线圈部,包括冲压线圈;以及
连接基板,具有被设置在所述线圈部的内部的一端和被设置在所述线圈部的外部的另
一端,
其中,所述冲压线圈中的每个的一端被连接到所述连接基板的第一表面且另一端被连
接到所述连接基板的第二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连接基板包括:
第一垫,被设置为与所述连接基板的所述一端邻近并且连接到所述冲压线圈;
第二垫,被设置为与所述连接基板的所述另一端邻近并且连接到外部构件;以及
布线图案,将所述第一垫与所述第二垫彼此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垫被分布在所述连接基板的两个侧
面上,
所述第二垫仅被设置在所述连接基板的一个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冲压线圈包括:第一部分,按照螺旋形式
被设置为与所述连接基板的所述第一表面邻近;以及
第二部分,按照螺旋形式从所述第一部分延伸并且被设置为与所述连接基板的所述第
二表面邻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冲压线圈具有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
部分被堆叠并且被设置为彼此部分地重叠的双层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冲压线圈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被涂
覆在所述冲压线圈的表面上,以确保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绝缘。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连接基板包括绝缘基板,所述绝缘基板
被插设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以确保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绝
缘。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连接基板被插设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
第二部分之间,以确保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绝缘,并且所述连接基板包括将
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彼此连接的至少一个导电通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连接基板包括绝缘膜以及被设置在所述
绝缘膜的两个侧面上的垫。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线圈部包括:
第二冲压线圈;以及
第一冲压线圈,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冲压线圈的内部空间中。
11.一种线圈组件,包括:
线圈部,包括冲压线圈;以及
连接基板,具有被设置在所述线圈部的内部的一端和被设置在所述线圈部的外部的另
一端,
其中,所述冲压线圈中的每个被形成为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结构包括被设置为与所述
连接基板的第一表面邻近的第一部分以及被设置为与所述连接基板的第二表面邻近的第
二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冲压线圈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
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部与所述第二部分的端部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连接部被设置为与所述第一部分或所
述第二部分垂直。
14.一种线圈组件,包括:
线圈部,包括被堆叠为两层或更多层的冲压线圈;以及
连接基板,包括被设置在所述线圈部的外部的第一端以及被设置在所述冲压线圈的所
述两层或更多层之间以与所述冲压线圈的一端或更多端连接的第二端,
其中,所述连接基板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或薄膜基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连接基板被构造为电连接到电子装置
的二次电池,用于对二次电池进行无线充电。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圈组件,其中,所述冲压线圈包括:第一部分,延伸到所述
连接基板的第一表面;以及第二部分,延伸到所述连接基板的第二表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还包括绝缘基板,所述绝缘基板被
插设在所述冲压线圈中的至少一个冲压线圈的第一部分与所述冲压线圈中的所述至少一
个冲压线圈的第二部分之间。
18.一种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圈组件的无线电力接收器,其中,所述线圈组件
被构造为用作对便携式终端进行无线充电的谐振接收器线圈。

说明书

线圈组件

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12月18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5-0181841号韩
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所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出于目的通过引用被包含
于此。

技术领域

下面的描述涉及一种可用于无线充电的线圈组件。

背景技术

为了对设置在诸如智能电话和其他便携式终端的电子装置内部的二次电池
(secondary battery)进行充电,可使用无线电力发送和接收的系统。

无线充电器通常包括发送电力的电力发送器以及无线接收电力并且储存所接收
的电力的电力接收器。

大多数无线充电器利用电磁感应或电磁共振来发送和接收电力。为此,在无线充
电器的电力发送器和电力接收器中的每个中设置线圈,以用作发送器线圈或谐振接收器线
圈。

根据相关技术,电路图案形成方法被用于在基板上形成线圈图案。然而,在这种情
况下,线圈图案的厚度或宽度可受到限制,从而线圈图案可显示出过高的电阻损耗。

此外,当在单个基板上形成多个线圈图案时,将端子引到线圈的外部变得困难,从
而增加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提供本发明内容以通过简化形式介绍将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的
发明构思的选择。本发明内容既不意在确定所要求保护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
意在用于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在一个总体方面,一种线圈组件包括:线圈部,包括冲压线圈;连接基板,具有所述
连接基板的被设置在所述线圈部的内部的一端和被设置在所述线圈部的外部的另一端,其
中,所述冲压线圈中的每个的一端被连接到所述连接基板的第一表面且另一端被连接到所
述连接基板的第二表面。

所述连接基板可包括:第一垫,被设置为与所述连接基板的所述一端邻近,并且连
接到所述冲压线圈;第二垫,被设置为与所述连接基板的所述另一端邻近,并且连接到外部
构件;布线图案,将所述第一垫与所述第二垫彼此连接。

所述第一垫可分布在所述连接基板的两侧面上,并且所述第二垫可仅设置在所述
连接基板的一个侧面上。

所述冲压线圈可包括:第一部分,按照螺旋形式被设置为与所述连接基板的所述
第一表面邻近;第二部分,按照螺旋形式从所述第一部分延伸并且被设置为与所述连接基
板的所述第二表面邻近。

所述冲压线圈可具有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被堆叠并且被设置为彼此部
分地重叠的双层结构。

所述冲压线圈可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被涂覆在所述冲压线圈的表面上,以确
保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绝缘。

所述连接基板可包括绝缘基板,所述绝缘基板被插设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
部分之间,以确保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绝缘。

所述连接基板可被插设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以确保所述第一部
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绝缘,并且所述连接基板可包括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彼
此连接的至少一个导电通路。

所述连接基板可包括绝缘膜以及被设置在所述绝缘膜的两侧面上的垫。

所述线圈部可包括:第二冲压线圈;第一冲压线圈,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冲压线圈的
内部空间中。

在另一总体方面,一种线圈组件包括:线圈部,包括冲压线圈;连接基板,具有所述
连接基板的被设置在所述线圈部内部的一端和被设置在所述线圈部的外部的另一端,其
中,所述冲压线圈中的每个被形成为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结构包括被设置为与所述连接基
板的第一表面邻近的第一部分以及被设置为与所述连接基板的第二表面邻近的第二部分。

所述冲压线圈还可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部与所述第
二部分的端部之间。

所述连接部可设置为与所述第一部分或所述第二部分垂直。

在另一总体方面,一种线圈组件包括:线圈部,包括被堆叠为两层或更多层的冲压
线圈;连接基板,包括被设置在所述线圈部的外部的第一端和被设置在所述冲压线圈的所
述两层或更多层之间以与所述冲压线圈的一端或更多端连接的第二端,其中,所述连接基
板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或薄膜基板。

所述连接基板可构造为电连接到电子装置的二次电池,用于对二次电池进行无线
充电。

所述冲压线圈可包括:第一部分,延伸到所述连接基板的第一表面;第二部分,延
伸到所述连接基板的第二表面。

所述线圈组件的总体方面还可包括绝缘基板,所述绝缘基板被插设在所述冲压线
圈中的至少一个的第一部分与所述冲压线圈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第二部分之间。

在另一总体方面,一种包括上面所述的线圈组件的总体方面的无线电力接收器,
其中,所述线圈组件被构造为用作用于对便携式终端进行无线充电的谐振接收器线圈。

通过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和权利要求,其他特征和方面将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电子装置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是沿图1的I-I’线截取的电子装置的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图2的线圈组件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示出的线圈组件的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5是图4的A部分的实施例的局部放大透视图。

图6是沿图3的II-II’线截取的线圈组件的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线圈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线圈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在所有的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同的元件。附图可不按比例
绘制,并且为了清楚、说明及方便起见,附图中元件的相对尺寸、比例和描绘可被放大。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装置和/或系统的
全面理解。然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装置和/或系统的各种变换、修改及等同物对于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这里所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仅是示例,其并不限于这里
所阐述的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做出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将是显而易见的变换。此外,为了提高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公知的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在整个说明书中,将被理解的是,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板)被称为“在”另一
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连接
到”另一元件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他元件。相比之下,当元
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不
会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他元件或层。相同的标号始终指示相同的元件。如在此所使用的,
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的一项或更多项的任何以及全部组合。

尽管可在此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种构件、组件、区
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仅用
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因此,在不
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在下面的示例中讨论的第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被
称为第二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之上”、“上部”、“在……之下”和“下部”的空间关系术
语,以易于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元件的关系。将理解的是,空间
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
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他元件“之上”或是“上部”元件的元件
随后将为在其他元件“之下”或将是“下部”元件。因此,术语“在……之上”可根据附图的特
定方向而包括“在……之上”和“在……之下”两种方位。所述装置也可以其他方式被定位
(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可对在这里使用的空间关系描述符做出相应的解释。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描述各种示例,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
地指明,否则如在此所使用的单数的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的形式。此外,如在此所使用的,
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列举存在的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
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
组合。

在下文中,将参照示意图描述示例。在附图中,例如,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
估计所示出的形状的修改。因此,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不被解释为局限于在此示出的区域的
特定形状,而是被解释为包括在制造期间出现的形状上的改变。如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将显而易见的是,这里所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以以各种方式被结合。此外,尽管下面所描述
的示例具有各种设置,但是如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其他设置是可能的。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电子装置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是沿图1的I-
I’线截取的电子装置的实施例的剖视图。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线圈组件可用于对电子装置进行无线充电。所述线圈
组件能够显著地减电阻损耗。

参照图1和图2,示出了无线充电器和便携式装置10。无线充电器包括无线发送电
力的充电装置20。便携式装置10是无线接收电力并且储存所接收的电力的电子装置。

便携式装置10包括电池12和电力接收器100。电力接收器100将从充电装置20接收
的电力提供给电池12,并且利用电力对电池12进行充电。

电池12可为可充电且可放电的二次电池。电池12可附着到便携式装置10并且可从
便携式装置10拆下,但是电池12的构造不局限于此。

电力接收器100被容纳在便携式装置10的壳体11中。电力接收器100可直接附着到
壳体11的内表面或被设置为最邻近于壳体11的内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电力接收器100包括磁性部102和线圈组件110。

磁性部102呈平板状(或片状)。磁性部102可设置在线圈组件110的一个表面上,以
牢固地附着到线圈组件110。可设置磁性部102以有效地形成由线圈组件110的线圈图案产
生的磁场的磁路。为此,磁性部102可由能够容易地形成所述磁路的材料形成。例如,磁性部
102可由铁氧体片形成。

同时,尽管未示出,但是如所期望的,还可进一步将金属片增设到磁性部102的外
表面,以屏蔽电磁波或泄漏的磁通。金属片可由铝等制成,但金属片的材料不局限于此。

此外,根据示出的实施例的电力接收器100包括:粘合部104,插设在线圈组件110
与磁性部102之间,使得线圈组件110和磁性部102稳固且牢固地彼此粘附。

粘合部104被设置在线圈组件110和磁性部102之间,并且将磁性部102与线圈组件
110彼此粘附。粘合部104可由粘合片或胶带形成,并且可通过将粘合剂或具有粘合性的树
脂涂覆到基板的表面或磁性部102的表面而被形成。在本示例中,粘合部104可包含铁氧体
粉末颗粒,因此粘合部104可与磁性部102一起具有磁性。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充电装置20被设置为对便携式装置10的电池12充电。为此,
充电装置20包括位于壳体21中的电力发送器200。

充电装置20可将从外部提供的市售交流(AC)电转换为直流(DC)电,并且可再将DC
电转换回具有特定频率的AC电压以将AC电压提供给电力发送器200。为此,在图2所示的实
施例中,充电装置20包括将市售AC电转换为具有特定频率的AC电压的电压转换单元22。

当向充电装置20中的电力发送器200施加AC电压时,可改变电力发送器200周围的
磁场。因此,根据磁场的变化,可将电压提供给便携式装置10的被设置为邻近于电力发送器
200的电力接收器100,从而可对电池12充电。

可与上面所述的电力接收器100相似地构造电力发送器200。因此,将省略电力发
送器200的详细描述。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构造电力接收器100的线圈组件110。

图3是示出根据图2的线圈组件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是图3中示出的线圈组件的
实施例的透视图。此外,图5是根据图4的线圈组件的A部分的实施例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图6
是沿图3的II-II’线截取的线圈组件的实施例的剖视图。

参照图3至图6,线圈组件110包括线圈部150和连接基板120。

可使用薄膜基板或柔性印刷电路板(PCB)作为连接基板120。柔性PCB是一种具有
使用铜箔而被形成在具有减小的厚度(例如,10μm)的绝缘膜122(例如,聚酰亚胺)上的电路
图案的电路板。然而,连接基板120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使用各种材料,只要所述材料可具
有减小的厚度、可具有柔性并且可使电路图案形成在其上即可。

此外,尽管作为示例描述了连接基板120具有柔性的实施例,但是在另一实施例中
可使用具有刚性的印刷电路板(PCB)。

可在电路图案上形成保护层(未示出)。此外,多个垫124和126可被暴露到所述保
护层的外部。

在本实施例中,垫包括连接到线圈部150的第一垫124以及电连接到诸如便携式装
置的电池和电路板的外部构件的第二垫126。

连接基板120的一端被设置为邻近于线圈部150的中央,并且其另一端被设置在与
线圈部150分开预定距离的位置处。

例如,连接基板120被设置为将构造线圈部150的多个冲压线圈150a和150b的两端
引到线圈部150的外部。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基板120的一端延伸到线圈部150的中央部分,以连接到
设置在线圈部150的中央的冲压线圈150a的两端。

此外,连接基板120从线圈部150的中央径向地延伸,并且连接基板120的另一端穿
透线圈部150,以被设置在线圈部150的外部。

第一垫124被设置为邻近于连接基板120的一端,并且连接到冲压线圈150a和
150b。此外,第二垫126被设置为邻近于连接基板120的另一端。

第一垫124和第二垫126被形成为与构成线圈部150的冲压线圈150a和150b的数量
相对应。如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在设置两个冲压线圈150a和150b的情况下,可分别形成四个
第一垫124和四个第二垫126。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垫124被设置在连接基板120的两侧。例如,四个第一垫124中
的两个第一垫124a被设置在连接基板120的一个表面上,而其余两个第一垫124b被设置在
连接基板120的另一表面上。

另一方面,第二垫126可全部设置在连接基板120的任何一个表面上。这种构造用
于容易地将连接基板120的第二垫126连接到另一构件(例如,电路板、电池等),并且根据上
面所述的另一构件的结构,第二垫126也可被设置在连接基板120的两侧上。

第一垫124和第二垫126通过形成在连接基板120上的布线图案128而彼此电连接。
因此,连接到第一垫124的线圈部150可通过布线图案128以及第二垫126而电连接到线圈组
件110的外部构件。

线圈部150包括多个冲压线圈150a和150b。在本实施例中,冲压线圈150a和150b共
同指的是具有线圈股的被形成为扁平状的线圈。因此,冲压线圈150a和150b可包括扁平式
线圈或矩形铜线圈。

冲压线圈150a和150b可通过冲压加工金属板而形成,但获得冲压线圈150a和150b
的方法不局限于此。

根据其中线圈由扁平的冲压线圈150a和150b形成的实施例,线圈可通过仅应用冲
压加工方法而被制造。因此,可容易地制造线圈并且使制造成本最小化。此外,因为与通过
电路板的布线获得线圈图案的情况相比,线圈股的横截面积(即,线宽度和厚度)增加,所以
从线圈产生的电阻可显著地减小。因此,可改善线圈的性能特性。

此外,在线圈由普通的线形成的情况下,难以保持线圈的形状,但是在本实施例中
使用冲压线圈150a和150b的情况下,因为更容易保持线圈的形状,所以在制造加工期间可
更容易地处理线圈。

根据本实施例的冲压线圈150a和150b可形成为具有双层结构。

下面将提供冲压线圈150a和150b的布置的详细描述。

冲压线圈150a和150b中的每个包括:第一部分152,被设置为邻近于连接基板120
的一个表面;第二部分154,被设置为邻近于连接基板120的另一表面;连接部156,将第一部
分152与第二部分154彼此连接。

第一部分152的一端与第二部分154的一端各自连接到连接基板120的第一垫124。
例如,参照图6,第一部分152的一端连接到被形成在连接基板120的一个表面上的第一垫
124a,第二部分154的一端连接到被形成在连接基板120的另一表面上的第一垫124b。

连接部156将第一部分152的另一端与第二部分154的另一端彼此连接,以将第一
部分152与第二部分154彼此连接为串联结构。

参照图5,线圈股在连接部156使与第一部分152与第二部分154连接的点附近是弯
曲的。尽管图5以示例的方式示出了通过将线圈股弯折为与冲压线圈150a和150b的第一部
分152以及第二部分154垂直而形成连接部156的实施例,但是连接部156不局限于此。例如,
连接部156也可形成为倾斜的斜面,或者也可形成为没有弯折部分的弯曲的弯曲表面。

同时,由于冲压线圈150a和150b包括第一部分152与第二部分154,所以确保第一
部分152与第二部分154之间绝缘可为必要的。因此,参照图6中示出的实施例,在冲压线圈
150a和150b的表面上涂覆绝缘层158。绝缘层158可由各种材料形成,只要所述材料可确保
第一部分152与第二部分154之间绝缘即可。此外,绝缘层158可形成在冲压线圈150a和150b
的表面的一部分上,而不是形成在其整个表面上。

冲压线圈150a和150b的第一部分152与第二部分154被设置为通过连接基板120以
及连接部156而彼此分开预定的距离。

根据本实施例的冲压线圈150a和150b的第一部分152与第二部分154通过连接部
156而彼此连接以形成单个线圈,并且第一部分152与第二部分154被设置为彼此面对。然
而,第一部分152与第二部分154可不形成为具有相同的形状。

从在连接基板120的一个表面上的第一垫124a开始朝向线圈部的中央缠绕并缠绕
至少一圈的第一部分152可通过连接部156延伸到第二部分154。

此外,从连接部156开始朝向线圈部的外部缠绕并且缠绕至少一圈的第二部分154
可连接到位于连接基板120的另一表面上的第一垫124b。

相应地,在第一部分152与第二部分154被投射在平面上的实施例中,可有第一部
分152与第二部分154彼此部分地重叠的一部分。

此外,由于第一部分152与第二部分154连接到被形成在连接基板120的不同表面
上的第一垫124a和124b,所以第一部分152可设置在连接基板120的一个表面上,而第二部
分154可设置在连接基板120的另一表面上。换言之,连接基板120可插设在第一部分152与
第二部分154之间。

上面所提到的冲压线圈150a和150b可通过以下步骤制造:通过冲压加工分别形成
第一部分152和第二部分154;然后将连接部156的部分与第一部分152和第二部分154彼此
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连接部156可利用导电粘合剂而被粘附,但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使用
诸如激光焊接等的各种方法。

同时,根据本实施例的线圈部150包括第一冲压线圈150a和设置在第一冲压线圈
150a的外部的第二冲压线圈150b。然而,线圈部150不局限于此,并且可在第二冲压线圈
150b的外部进一步设置第三冲压线圈和第四冲压线圈。

冲压线圈150a和150b可用于发送和接收电力,以进行无线充电。例如,冲压线圈
150a和150b可用作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的发送器线圈或谐振接收器线圈。然而,冲压线圈
150a和150b的应用不局限于此。例如,冲压线圈150a和150b可执行射频识别(RFID)、近场通
信(NFC)以及磁性安全传输(MST)中的至少一个功能。在另一示例中,第一冲压线圈150a可
用于无线充电,第二冲压线圈150b可用于RFID或NFC。此外,可在装置中安装多于两个冲压
线圈,使得多个线圈各自用于不同的功能。

第一冲压线圈150a可设置在第二冲压线圈150b的内部空间中。

如此,在第一冲压线圈150a被设置在第二冲压线圈150b的内部空间中的情况下,
通过第二冲压线圈150b将第一冲压线圈150a的两端引到外部可为困难的。

为此,根据本实施例的线圈组件110使用连接基板120。

第一冲压线圈150a的两端通过连接基板120而被引到线圈部150的外部。此外,第
二冲压线圈150b的两端也通过连接基板120而被引到线圈部150的外部。

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力接收器100可利用扁平的冲压线圈150a和150b(而不利用如
本领域中的具有线形式或基板形式的线圈)形成线圈部150,并且可利用由柔性PCB形成的
连接基板120将冲压线圈150a和150b的两端引到外部。

结果是,可最大地延伸线圈的线宽度,同时保持线圈组件110的厚度非常薄。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线圈组件110可设置为双层结构:一个线圈被分成第一部分
152和第二部分154,并且第一部分152和第二部分154可被彼此堆叠。因此,线圈可形成为具
有期望的缠绕圈数,同时保持线宽度。

此外,在根据本实施例的线圈组件110中,冲压线圈150a和150b的两端各自结合到
连接基板120的两侧。当冲压线圈150a和150b的两端全部结合到连接基板120的一个表面
时,第二部分154的端部被设置在连接基板120的所述一个表面上。因此,第一部分152和第
二部分154可彼此接触的概率高。

然而,根据本实施例,冲压线圈150a和150b被形成为双层结构,第一部分152和第
二部分154基于连接基板的厚度而彼此分开。因此,减小了上面所提到的第一部分152与第
二部分154之间接触的可能性。

上面所述的线圈组件110的构造还可同样地应用到被包括在充电装置20中的电力
发送器200。因此,将省略电力发送器200的线圈组件的描述。

同时,本公开不局限于上面所述的实施例,并且可进行各种修改。

根据下面将要描述的实施例的线圈组件110具有与根据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的线
圈组件110(图3)的结构相似的结构,并且仅在连接部或绝缘结构方面有所不同。因此,将使
用针对与上面所描述的相同组件的相同的标号,将省略其详细描述,并且将主要描述有所
不同的构造。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线圈组件的透视图。

参照图7,如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中,根据本实施例的线圈组件110a可包括薄膜式的
柔性PCB 120以及线圈部150,线圈部150包括多个冲压线圈150a和150b。

根据本实施例的冲压线圈150a和150b可不通过将第一部分152和第二部分154彼
此结合而形成连接部,而是可通过被形成在连接基板120中的导电通路129而使第一部分
152与第二部分154彼此连接。

因此,冲压线圈150a和150b的第一部分152可连接到导电通路129的暴露到连接基
板120的一个表面的一端,并且第二部分154可连接到导电通路129的暴露到连接基板120的
另一表面的另一端。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冲压线圈150a和150b可以以呈平面结构的二维结构被制造和
使用,所以可能容易地制造冲压线圈150a和150b并且减小其生产成本。此外,产生的线圈组
件是薄的并且适合于安装在便携式终端中。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线圈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其中,为了便
于说明,仅示出第二冲压线圈150b的一部分。

参照图8,如上面所述的其他实施例中,根据本实施例的线圈组件110b包括薄膜的
柔性PCB 120、包括多个冲压线圈150a和150b的线圈部150以及绝缘基板170。

根据本实施例的冲压线圈150a和150b可不包括图6中示出的形成在冲压线圈150a
和150b的表面上的绝缘层158。此外,代替绝缘层,冲压线圈150a和150b包括被插设在其第
一部分152与第二部分154之间的绝缘基板170。因此,冲压线圈150a和150b的第一部分152
与第二部分154可各自附着到绝缘基板170的两侧,以与绝缘基板170一体地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基板170可具有柔性,或者可具有刚性,并且可由绝缘材料的
薄板(诸如膜)形成。

此外,绝缘基板170包括其中设置有冲压线圈150a和150b的连接部156的多个开口
172。因此,连接部156穿透开口172并且将冲压线圈150a和150b的第一部分152与第二部分
154彼此连接。

因为用于根据图8的线圈组件110的制造工艺不包含在冲压线圈150a和150b的表
面上形成绝缘层158,所以可容易地制造冲压线圈150a和150b并且减小其生产成本。此外,
因为冲压线圈150a和150b被附着到绝缘基板170,所以冲压线圈150a和150b可被固定到绝
缘基板170上,从而可易于在制造加工期间处理冲压线圈150a和150b。

同时,本实施例包括连接基板120和绝缘基板170,但是本公开的构造不局限于此。
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延伸连接基板120的绝缘膜122以用作绝缘基板170。

上面所述的根据本公开的线圈组件和具有该线圈组件的电子装置不局限于上面
所述的示出的实施例,并且可被各种应用。例如,尽管作为示例,上面描述了线圈组件的接
触垫被设置在基板的相同方向上的实施例,但是线圈组件的接触垫可被不同地应用在另一
实施例中。例如,线圈组件的接触垫可设置在基板的两侧上。

此外,尽管上面所述的线圈组件的实施例可被包括在便携式装置中以接收电力,
但是线圈组件也可用在充电装置20的电力发送器中。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线圈组件不局限于此,并且可被广泛地应用到使用线圈的电
子组件或电子装置(诸如变压器、发动机等)。

如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中,线圈组件可使用冲压线圈,而不使用如本领域中的线状
的线圈或电路图案形状的线圈。结果是,可最大地延伸线圈的线宽度,同时保持线圈的厚度
非常薄。

此外,根据一个实施例,线圈组件可设置为如下的双层结构:一个线圈被分成第一
部分和第二部分,并且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彼此堆叠。因此,线圈可被形成为具有期望的缠
绕圈数,同时保持线宽度。

虽然本公开包括具体示例,但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
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可对这些示例做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
变。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将被理解为仅是描述性的含义,而非限制的目的。每个示例中的特征
或方面的描述将被理解为可适用于其他示例中的类似的特征或方面。如果以不同的顺序执
行所描述的技术,和/或如果按照不同的方式组合和/或通过其他组件或它们的等同物替换
或增补所描述的系统、架构、装置或电路中的组件,则可获得合适的结果。因此,本公开的范
围不由具体实施方式而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并且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
之内的全部变型将被理解为包含于本公开。

线圈组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线圈组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线圈组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线圈组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圈组件.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组件,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线圈部,包括冲压线圈;连接基板,具有被设置在所述线圈部的内部的一端和被设置在所述线圈部的外部的另一端,其中,所述冲压线圈中的每个的一端被连接到所述连接基板的第一表面且另一端被连接到所述连接基板的第二表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