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用锁紧手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用锁紧手柄,尤其涉及在收纳电气设备、电子设备及其他各种设备的架子等中使用的门用锁紧手柄。
背景技术
通常,收容电气设备、电子设备等的架子中,在门、筐体的左右任意一侧的侧部安装有铰链构件,门可枢转地安装于筐体。在门的另一侧的侧部,正面侧安装有手柄,背面侧配设有可与手柄连动而转动的锁紧杆。这样,门通过铰链构件连结成可开闭筐体的开口面,当关闭门时,转动手柄使锁紧杆与筐体侧的承接部卡合,从而将设于门与筐体之间的衬垫锁定(关在里面)并压缩。
此外,由于在这种锁紧手柄中,需要使门侧的锁紧杆与筐体侧的承接部充分卡合,且需要充分地压缩衬垫,因此,有时采用多点锁定式。这种方式中,在门背面多处设有可与筐体侧的承接部卡合、脱开的锁紧杆。这些锁紧杆采用通过连结装置等与手柄连结而工作,且通过手柄的转动操作,全部锁紧杆可与筐体侧的承接部卡合、脱开的结构。通过这种多点锁定,设于门与筐体之间的衬垫在门背面被充分地压缩变形,因此,虽然旋转操作点只有1处,但能以稳定的高密闭性能将门锁紧。上述门用锁紧手柄记载于例如日本特许公开第6‑336864号公报等中。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门用锁紧手柄中,由于通过手柄的转动操作使锁紧杆在与门背面平行的面上转动,因此很难使锁紧杆正面地按压于筐体侧的承接部来完全密闭筐体,存在对于门和筐体要求有高度的密闭性时无法得到满足这样的问题。此外,由于此时锁紧杆与筐体开口缘部的内侧卡合、脱开,因此需要在门的侧部,且相对于筐体在内侧设置手柄安装口来安装手柄。在这种内侧手柄中,由于手柄安装口与筐体内部连通,因此存在很难完全密闭筐体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用锁紧手柄,在上述门用锁紧手柄中,使锁紧杆正面地按压筐体侧的承接部,从而完全密闭筐体,此外,适用于在门的侧部,相对于筐体安装于外侧的外侧手柄,并能实现门与筐体之间的完全密闭状态。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多点锁定式锁紧装置,通过与多个锁紧构件连动,并采用上述门用锁紧手柄,使门在多处正面地按压筐体侧的承接部,从而进一步提高门与筐体之间的密闭状态。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门用锁紧手柄,通过转动操作配置于门的正面侧部的手柄,使配置于门的背面侧部的锁紧杆转动,并与形成于筐体侧部的承接部卡合、脱离,从而开闭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该手柄通过与上述门的正面平行的轴枢轴支撑于门的正面侧部,并可在与上述门的正面垂直的面内的规定压下位置与规定拉起位置之间转动;制动器,该制动器将上述手柄保持于上述压下位置;工作杆,该工作杆通过上述手柄的轴枢轴支撑于门的正面侧部,朝门的背面侧延伸,并可在门的背面侧与正面侧之间与上述手柄一体转动;以及锁紧杆,该锁紧杆通过与上述手柄的轴垂直的轴枢轴支撑于门的背面侧部,使得一侧转动端可绕该轴朝上述工作杆转动,另一侧转动端可绕该轴朝筐体侧的承接部转动,通过使上述手柄朝压下位置转动,上述工作杆从门的正面侧朝背面侧转动,并按压上述锁紧杆的一侧转动端,从而使上述锁紧杆整体转动,使另一侧转动端按压接触筐体侧的承接部。
此外,较为理想的是,该锁紧装置还具有以下结构:
(1)包括主体壳体,该主体壳体可嵌入固定于在门的正面侧部切开形成的手柄安装口,并具有连通门的正面侧与背面侧的开口部,上述手柄可与上述主体壳体嵌合,其一端通过上述轴枢轴支撑于上述主体壳体,上述工作杆可在上述开口部内,在门的背面侧与正面侧之间与上述手柄一体转动,上述锁紧杆的截面呈大致L字状,通过与上述手柄的轴垂直的轴将上述截面形状的大致中间部枢轴支撑于门背面侧所配置的上述主体壳体的一侧部,并被安装成一侧转动端可朝上述工作杆转动,另一侧转动端可朝筐体侧的承接部转动,且通过弹簧装置的转动施力,使得在通常状态下一侧转动端可按压上述工作杆,上述制动器可与上述手柄的转动端卡合、脱开地设于上述主体壳体,通过位于上述压下位置的手柄与上述制动器的卡合,保持上述锁紧杆与筐体侧的承接部的按压接触、卡合状态,通过操作上述制动器,解除上述手柄与上述制动器的卡合,从而通过上述弹簧装置使上述锁紧杆朝通常状态位置弹性复原,并且,通过该锁紧杆按压上述工作杆转动,将其从上述门的背面侧朝正面侧压回,与该工作杆一起,上述手柄朝上述拉起位置转动,并保持这种状态。
(2)还包括锁头单元,该锁头单元附设于上述制动器或手柄,在上述手柄的压下位置锁住转动。
(3)包括:凸轮构件,该凸轮构件通过手柄的轴枢轴支撑于主体壳体,朝门的背面侧延伸,并可在上述开口部内,在门的背面侧与正面侧之间与上述手柄一体转动;以及滑动杆,该滑动杆被枢轴支承于上述凸轮构件,将该凸轮构件的转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并可沿门的背面侧部直线进退。
(4)相对于筐体的内部安装于外侧。
(5)主体壳体、手柄、工作杆、锁紧杆分别左右对称或可左右方向翻转使用地形成,从而可选择性地安装于门的左右侧部任意一侧。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多点锁定式锁紧装置,在门背面的转动侧侧部的多处、或在该侧部及与该侧部相邻的端部的多处配置锁紧构件,与安装于门正面的手柄的操作连动,驱动与多个上述锁紧构件连结的锁闩沿门背面的上述侧部、或上述侧部及上述端部进退,使得上述各锁紧构件与筐体侧的承接部卡合、脱离,其特征是,该锁紧装置具有上述门用锁紧手柄,此外,该门用锁紧手柄还包括:凸轮构件,该凸轮构件通过手柄的轴枢轴支撑于主体壳体,朝门的背面侧延伸,并可在上述开口部内,在门的背面侧与正面侧之间与上述手柄一体转动;以及滑动杆,该滑动杆被枢轴支承于上述凸轮构件,将该凸轮构件的转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并可沿门的背面侧部直线进退,此外,上述滑动杆与上述锁闩连结。
本发明的门用锁紧手柄中,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操作手柄朝规定的压下位置转动,使得工作杆从门的正面侧朝背面侧转动,按压锁紧杆的一侧转动端,使锁紧杆整体转动,从而使另一侧转动端按压接触筐体侧的承接部,因此,锁紧杆正面地按压筐体侧的承接部,能完全密闭筐体。此外,此时只需使手柄转动,并使其与制动器卡合,就能将手柄保持于主体壳体内的规定的压下位置,并能固定保持锁紧杆按压于筐体侧的承接部的状态。相反地,只需操作制动器,解除与手柄的卡合,就能使手柄从主体壳体转动突出到规定的拉起位置,能解除锁紧杆按压于筐体侧的承接部的状态。因此,能容易地进行随门的开闭、锁紧杆与筐体侧的承接部的卡合、脱离操作。此外,该锁紧杆与筐体侧的承接部的卡合形式适用于将手柄以外其他的各部分在门的侧部、相对于筐体安装于外侧的外侧手柄,能实现筐体的高度的密闭状态。
此外,在本发明的多点锁定式锁紧装置中,通过将上述门用锁紧手柄作为锁紧装置的驱动部,使门在多处正面地按压筐体侧的承接部,能进一步完全密闭筐体。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具有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门用锁紧手柄的多点锁定式锁紧装置的局部省略后视图,图1(b)是上述锁紧手柄的俯视图,图1(c)是使用于上述多点锁定式锁紧装置的末端锁紧构件的俯视图。
图2(a)是表示安装有上述锁紧手柄的门的手柄安装口及筐体侧的承接部的俯视剖视图,图2(b)是上述手柄安装口的后视图。
图3是上述锁紧手柄的侧视剖视图。
图4是上述锁紧手柄的俯视图。
图5是上述锁紧手柄的后视图。
图6是具有上述锁紧手柄的多点锁定式锁紧装置的局部剖视后视图。
图7(a)是上述多点锁定式锁紧装置的俯视剖视图,图7(b)是上述锁紧装置的局部省略后视剖视图。
图8(a)是上述多点锁定式锁紧装置的末端锁紧构件(非工作时)的侧视剖视图,图8(b)是上述末端锁紧构件(工作时)的侧视剖视图。
图9是上述锁紧手柄的侧视图。
图10(a)是表示上述锁紧手柄的手柄被拉起至规定位置的状态的局部剖视俯视图,图10(b)是表示上述锁紧手柄的手柄被压下至规定位置的状态的局部剖视俯视图。
(符号说明)
1门用锁紧手柄
11主体壳体
110开口部
111埋入部
112贴合部
113轴·销支承件
114槽状部
115轴·滑动杆支承件
116滑动杆插通孔
117轴插通孔
118轴安装孔
119孔
119P槽
11U、11D螺钉孔
12手柄
121轴
122卡定台阶部
123导向部
124轴插通部
13工作杆
135安装孔
14锁紧杆
140轴
141被按压部
142按压部
143轴插通部
144螺旋弹簧(弹簧装置)
15制动器
150轴
151臂
152轴插通孔
154锁头单元
155锁芯
156锁芯凸轮
16凸轮构件
161销插通孔
17滑动杆
171安装孔
172长孔
173销
2多点锁定式锁紧装置
21末端锁紧构件
22末端壳体
221底座
225壳体主体
226开口部
227槽
228导向孔
229螺钉插通孔
23末端滑动件
231销插通孔
232导向面
24末端锁紧杆
240轴
241被按压部
242按压部
243轴插通部
244螺旋弹簧(弹簧装置)
25锁闩
251销(连结部)
252连接板
253销
254保护垫
26锁闩导向件
260安装孔
261固定部
262导向部
3架子
31筐体
310开口
311侧部
312缘部(筐体侧承接部)
313衬垫
32门
321转动侧侧部
322手柄安装口
323安装孔
33除水部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向收纳电气设备、电子设备等的架子的安装进行例示,并对本发明的门用锁紧手柄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所示,架子3的筐体31的正面具有开口310,在规定开口310的缘部312与筐体侧部311之间设置有台阶,该侧部311形成槽状。开口310的缘部312的正面附设有衬垫313。门32覆盖筐体31的正面整体,在门32的转动侧的侧部321与筐体31的槽状侧部311之间形成有除水部33。该门32的侧部321上贯通形成有手柄安装口322。
门用锁紧手柄1包括主体壳体11、手柄12、工作杆13、锁紧杆14、制动器15等,并安装于门32的侧部321的手柄安装口322,作为相对于筐体31的内部空间配置于外侧的外侧锁紧手柄而组装。通过手柄12的转动操作,锁紧杆14可与构成筐体侧承接部的开口310的缘部312卡合、脱开。此外,在这种门用锁紧手柄1的情形下,能与凸轮构件16、滑动杆17等并用,使用于多点锁定式锁紧装置2。
为了将该门用锁紧手柄1安装于门32,如图2所示,在门32的转动侧的侧部321的上下方向中间的规定位置,手柄安装口322在上下方向上贯通成长的长方形,且在其上下两端中央附近分别穿设有一个安装孔323。
如图1所示,门用锁紧手柄1的主体壳体11可嵌入固定地形成于门32的手柄安装口322,并具有连通门32的正面侧与背面侧的开口部110。更详细来说,该主体壳体11由可与门32的手柄安装口322嵌合的大致长方形的框形的埋入部111和与该埋入部111连续、可贴合于手柄安装口322的门正面侧周围的贴合部112形成。贴合部112形成为比埋入部111略大的大致长方形的框形。此外,形成有贯通这些埋入部111和贴合部112的开口部110,在该开口部110的下方,筒状的孔119与开口部110大致平行形成。
如图3所示,开口部110内上部的一侧配置有轴·销支承件113,并通过螺钉可装卸地安装于埋入部111上部的一侧。轴·销支承件113的下表面形成有轴用孔,在一侧侧面形成有销用孔,在开口部110内上部的一侧,轴·销支承件113以销用孔朝向另一侧的状态配置,并安装于埋入部111。此外,该轴·销支承件113也可在开口部110内上部的另一侧以左右方向翻转的朝向配置,并通过螺钉安装于埋入部111。此外,在开口部110内,在埋入部111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形成有槽状部114,该槽状部114内嵌合有轴·滑动杆支承件115,并通过螺钉安装成可装卸。在轴·滑动杆支承件11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一侧贯通形成有与轴·销支承件113的轴用孔相对的轴用孔,另一侧贯通形成有滑动杆用孔。此外,该轴·滑动杆支承件115也可左右方向翻转地安装于槽状部114。在埋入部111的上部,与轴·滑动杆支承件115的滑动杆用孔相对地贯通形成有滑动杆的插通孔116,在埋入部111的两侧面上,在槽状部114的正下方形成有轴插通孔117、117。此外,在贴合部112的两侧面上部,在与轴·销支承件113的略微下边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轴安装孔118。在开口部110的下方,即,在主体壳体11的下部形成有开口于贴合部112正面侧的圆筒状孔119,在该孔119的埋入部111侧的端部形成有与开口部110连通的槽119。此外,该主体壳体11的贴合部112侧的上端及下端在上下方向上突出,与手柄安装口322上下的各安装孔323连通的螺钉孔11U、11U分别形成于背面侧。这样,主体壳体11左右对称地形成,从而可选择性地安装于门32的左右侧部的任意一侧。
如图3及图4所示,手柄12可嵌合地形成于主体壳体11的开口部110内,一端由与门32的正面平行的轴121枢轴支撑于主体壳体11,并被安装成可在与门32的正面垂直的面内的规定压下位置与规定拉起位置之间转动。手柄12被轴121枢轴支撑于主体壳体11的贴合部112,在手柄12的转动端(下端)形成有可与后述的制动器15卡合的卡定台阶部122,在该卡定台阶部122的内侧形成有从上方按压制动器15并使其朝下方转动变位的斜的导向部123。工作杆13与手柄12同轴地被枢轴支撑,延伸到门32的背面侧,并被安装成可在开口部110内,在门32的背面侧与正面侧之间与手柄12一体转动。此时,工作杆13也可一体形成于手柄12的背面上部。工作杆13形成为大致梯形或大致三角形,从上部12的背面突出。此外,在该手柄12的上端部、与工作杆13的上端部重叠的位置上形成有轴插通孔124。此外,在工作杆13上,在轴插通孔124的下方位置、突出端位置、工作杆13的下端部与手柄12重叠的位置上分别形成有用于结合后述凸轮构件16的3个安装孔135、135、135。这样,带工作杆13的手柄12左右对称地形成,从而可选择性地安装于门32的左右侧部的任意一侧。此外,工作杆13配置于主体壳体11的开口部110上部内,手柄12从主体壳体11的贴合部112的上部到中间部地嵌入开口部110内,在贴合部112的轴安装孔118与手柄12上部的轴插通孔124之间插通有轴121。该轴121上卷绕有螺旋弹簧,其一端与主体壳体11的背面卡定,另一端与手柄12的背面卡定。藉此,手柄12被安装成可在嵌入主体壳体11的开口部110内的规定压下位置与从该位置相对于门正面成合适角度的拉起位置之间转动,且通常状态下手柄12作用有从主体壳体11的开口部110朝拉起位置转动的施力。此外,手柄12的螺旋弹簧在通常状态下,在将手柄12保持于拉起位置这点上起到制动器的作用。此外,与该手柄12一体的工作杆13被配置成在主体壳体11的开口部110内,工作杆13的突出端可在埋入部111侧的规定位置与贴合部112侧的规定位置之间绕手柄12的轴121转动(进退),且在通常状态下作用有朝贴合部112侧转动的施力。
如图4、图5所示,锁紧杆14的截面呈大致L字状,通过与手柄12的轴121垂直的轴140将该截面形状的大致中间部枢轴支撑于门32的背面侧所配置有的主体壳体11的一侧部。锁紧杆14被安装成L字状的一侧转动端可朝工作杆13转动,另一侧转动端可朝筐体侧的承接部312转动,且通过弹簧装置144的转动施力,使得在通常状态下一侧转动端可按压工作杆13。更详细来说,锁紧杆14由被按压部141、凸状的按压部142和一对轴插通部143、143形成,且整体截面呈大致L字状,其中,被按压部141形成可配置于主体壳体11的开口部110内的纵向长的长方形平板状,按压部142从该被按压部141的一侧部朝大致90度方向弯折突出,一对轴插通部143、143形成于成大致90度的被按压部141和按压部142的过渡部的上部及下部,且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可插通轴140的通孔。这样,锁紧杆14形成为可选择性地安装于门32的左右侧部的任意一侧,并可左右方向翻转使用。此外,上下轴插通部143、143的通孔内插通有轴140,该轴140安装于轴·销支承件113的轴用孔与轴·滑动杆支承件115的轴用孔之间,其中轴·销支承件113安装于主体壳体11的埋入部111。这样,锁紧杆14被安装成被按压部141可朝向开口部110内的规定位置绕轴140转动,此外,按压部142可朝主体壳体11的一侧侧面的外侧绕转,并可朝向规定的位置绕轴140转动。此外,通过预先卷绕于该轴140周围的螺旋弹簧144,锁紧杆14上作用有施力,使得在通常状态下,被按压部141朝向开口部110内的规定位置转动。
如图3所示,制动器15可与手柄12的转动端卡合、脱开地设于主体壳体11,并通过弹簧装置在通常状态下将手柄12保持于压下位置。该制动器15形成为大致矩形的板状,在主体壳体11的贴合部112的下部可嵌合于开口部110内,且形成为凸状,其下端略微进入开口部110内,此外,制动器15的背面突出有一对臂151、151,其突出端上穿设有轴插通孔152、152。这样,制动器15左右对称地形成,从而可选择性地安装于门32的左右侧部的任意一侧。此外,一对臂151、151在主体壳体11的贴合部112的下部嵌入开口部110,轴150插通在设于埋入部111两侧面的轴插通孔117、117和制动器15的轴插通孔152、152内。该轴150上卷绕有螺旋弹簧,其一端与主体壳体11中间部的槽状部114的下表面卡定,另一端与制动器15背面的下部卡定。此外,此种情形下,制动器15侧的螺旋弹簧使用弹簧力比手柄12侧的螺旋弹簧的弹簧力强的弹簧。藉此,制动器15被枢轴支撑成可转动,并略微进入主体壳体11的开口部110的下部,并且,由于下端部与开口部110的缘面抵接,能阻止其突出,且被安装成可与手柄12的转动端卡合、脱开。通过将手柄12从突出于主体壳体11的拉起位置朝主体壳体11的开口部110内的压下位置按下,使得手柄12的转动端,即手柄12下端的导向部123与制动器15的上端部抵接,从而使制动器15朝下方转动变位。当手柄12的下端越过制动器15的上端部时,制动器15弹性复原到原来位置,同时,其上端部与手柄12下端的卡定台阶部122卡合。由于制动器15侧的螺旋弹簧的弹簧力比手柄12侧的螺旋弹簧的弹簧力强,因此,手柄12被保持于主体壳体11内的压下位置。在该状态下按压制动器15的正面下部时,制动器15朝下方转动变位,解除其上端部与手柄12下端的卡定台阶部122的卡合,手柄12从主体壳体11内的压下位置转动突出到拉起位置。
设于该制动器15的下方,即设于主体壳体11下部的圆筒状孔119内安装有锁头单元154。锁头单元154包括用规定的钥匙可旋转的锁芯155和与锁芯155的轴向垂直地固定于锁芯155的后端部、并可一体旋转的锁芯凸轮156,锁芯凸轮156穿过位于孔119后端部的槽119P配置于主体壳体11的开口部110内下部。此外,通过使用规定的钥匙使锁芯155朝规定的方向转动,锁芯凸轮156朝限制制动器15的动作(转动)的锁紧位置突出,并将手柄12锁紧于压下位置。通过使锁芯155朝反方向旋转,锁芯凸轮156朝允许制动器15动作(转动)的打开位置反转,解除位于压下位置的手柄12的锁紧。
此外,在该门用锁紧手柄1中,如图3所示,凸轮构件16通过手柄12的轴121枢轴支撑于主体壳体11内,朝门32的背面侧延伸,并在开口部110内,在门32的背面侧与正面侧之间能与手柄12一体转动。该凸轮构件16包括工作杆13的外形整体呈大致四角形,其一角从工作杆13的上侧边(连接手柄12的上端部与工作杆13的突出端的缘部)朝上方突出。在该凸轮构件16的两侧面,在与工作杆13的各安装孔135、135、135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共通的孔,在突出于工作杆13上方的一角上形成有销插通孔161。这样,凸轮构件16左右对称地形成,从而可选择性地安装于门32的左右侧部的任意一侧。此外,该凸轮构件16通过将安装螺钉穿过凸轮构件16和工作杆13两者的安装孔135、135、135(凸轮构件16的安装孔没有符号)而紧固于工作杆13的一侧侧面,与手柄12一起被枢轴支承于主体壳体11的开口部110内。如图3所示,滑动杆17由具有规定长度的细长板形成,中间部宽度略宽。该滑动杆17的上端部形成有用于与后述的多点锁定式锁紧装置2的锁闩25连结的安装孔171,中间部形成有在滑动杆17的宽度方向上长的长孔172。这样,滑动杆17左右对称地形成,从而可选择性地安装于门32的左右侧部的任意一侧。此外,该滑动杆17插通在设于埋入部111上部的滑动杆插通孔116和设于埋入部111中间部的轴·滑动杆支承件115的滑动杆用孔内,从轴·销支承件113的侧面突出的销173插通在中间部的长孔172和凸轮构件16上部的销插通孔161内。藉此,滑动杆17被凸轮构件16支承,且被安装成将该凸轮构件16的转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并可在主体壳体11的上下方向上直线进退。
这样,如图1所示,门用锁紧手柄1通过主体壳体11安装于门32的转动侧的侧部321。手柄12被与门32的正面平行的轴121枢轴支撑,并可在与该面垂直的面内的规定压下位置与规定拉起位置之间转动,在其转动端处通过制动器15保持于压下位置。工作杆13朝手柄12的背面侧延伸,并被枢轴支撑成可在门32的背面侧与正面侧之间与手柄12一体转动。锁紧杆14通过与轴121垂直的轴140枢轴支撑于门32的背面侧,并采用一侧转动端可朝工作杆13转动,另一侧转动端可朝筐体侧的承接部312转动的结构。此外,通过使手柄12朝压下位置转动,工作杆13从门32的正面侧朝背面侧转动,按压锁紧杆14的一侧转动端,使锁紧杆14整体转动,从而使另一侧转动端按压接触筐体侧的承接部312。
图6、图7表示与该门用锁紧手柄1一起构成多点锁定机构的多点锁定式锁紧装置2。在该锁紧装置2中,采用通过门用锁紧手柄1锁定的3点锁定方式,包括门用锁紧手柄1、2个末端锁紧构件21和与锁紧手柄1连结工作来驱动这些末端锁紧构件21的1个锁闩25。
2个末端锁紧构件21、21是相同的,分别包括末端壳体22、末端滑动件23和末端锁紧杆24。
末端壳体22由底座221和壳体主体225形成。底座221呈上下方向上细长的平板状,其上下两端形成有螺钉插通孔,并可旋紧固定于门32的背面的转动侧侧部。此外,在该底座221的单侧一侧部突出形成有支承后述的末端锁紧杆24的轴插通部243的圆弧状截面的保持部,在该保持部的上下两端突出形成有支承插通于轴插通部243的轴240的截面呈圆弧状的轴保持部。壳体主体225呈上下方向上细长的箱形,贴合于底座221上,其内部形成有末端滑动件23可沿上下方向滑动的滑动空间。该壳体主体225的与底座221相对的相对面整面敞开,一侧壁是厚壁。从与底座相对面相反一侧的面的中间部到厚壁连续切开有大致矩形的开口部226,并可嵌合末端锁紧杆24。此外,厚壁的开口部226的上下两侧形成有可与底座221的轴保持部一起支承轴240的槽227、227。在与该厚壁相反一侧的侧壁上,用于移动引导末端滑动件23的导向孔228沿上下方向形成。此外,在该壳体主体225的上下两端部的中央形成有与底座221的上下两端部的螺钉插通孔连通的螺钉插通孔229、229。这样,末端壳体22可选择性地安装于门32的左右侧部的任意一侧,并可左右方向翻转使用。
末端滑动件23的长度比末端壳体22的上下方向全长的一半短,并可嵌合于末端壳体22的滑动空间内。此时,末端滑动件23的外周面形成为可与滑动空间内的各面接触的平面状,特别地,与底座221接触的接触面的中央部分形成为凹状。此外,末端滑动件23的上表面形成为底座221侧为上侧、与底座221相反的一侧为下侧的倾斜面状,形成对末端锁紧杆24的转动方向进行引导的导向面232,末端滑动件23的下表面形成为可与壳体主体225的下表面面接触的平面状。此外,在该末端滑动件23的两侧面间,更具体来说,是在比上下方向中央略靠近上方的位置贯通形成有圆筒状的销插通孔231。这样,末端滑动件23左右对称地形成,从而可选择性地安装于门32的左右侧部的任意一侧。该末端滑动件23被配置成在壳体主体225内以上述朝向可从壳体主体225的下表面朝向上方或者与之相反地滑动。
末端锁紧杆24的截面呈大致L字状,通过与末端锁紧构件21的排列方向平行的轴240将截面形状的大致中间部枢轴支承于末端壳体22的一侧部,并且末端锁紧杆24被安装成一侧转动端可朝末端滑动件23转动,另一侧转动端可朝筐体侧的承接部312转动。此外,末端锁紧杆24通过弹簧装置(244)作用有转动施力,从而在通常状态下,一侧转动端按压末端滑动件23。更详细来说,末端锁紧杆24由被按压部241、凸状的按压部242和一对轴插通部243、243形成,且整体截面呈大致L字状,其中,被按压部241形成为可配置于壳体主体225的开口部226内的梯形平板状,按压部242从该被按压部241的一侧部朝大致90度方向弯折,并朝末端壳体22的一侧面的外侧突出,一对轴插通部243、143形成于成大致90度的被按压部241和按压部142的过渡部的上部及下部,且具有可在上下方向上插通轴240的通孔。这样,末端锁紧杆24可选择性地安装于门32的左右侧部的任意一侧,并可左右方向翻转使用。此外,轴240插通于上下轴插通部243、243的通孔,末端锁紧杆24嵌入壳体主体225的开口部226,轴240被支承于壳体主体225的槽227、227与底座221的轴保持部之间。藉此,末端锁紧杆24被安装成被按压部241可朝向开口部226内的规定位置绕轴240转动,此外,按压部242可朝壳体主体225的一侧面的外侧绕转,并可朝向规定的位置绕轴240转动。此外,通过预先卷绕于该轴240周围的螺旋弹簧244,末端锁紧杆24上作用有施力,使得在通常状态下,被按压部241朝向开口部226内的规定位置转动。
这样,壳体主体225贴合在底座221上,在内部形成滑动空间,末端滑动件23配置于滑动空间内,可从壳体主体225的下表面朝向上方或者与之相反地滑动。轴插通部243、243通过底座221的保持部支承于壳体主体225的槽227、227与底座221的轴保持部之间,且轴240被支承于壳体主体225的槽227、227与底座221的轴保持部之间,端部锁紧杆24被安装成被按压部241可朝壳体主体225内转动,此外,按压部242可朝壳体主体225外转动。通过末端滑动件23的上下方向的进退运动,被按压部241的端部被末端滑动件上表面的导向面232卡合引导,按压部242朝壳体主体225外或壳体主体225内转动。
锁闩25可沿门32的背面的转动侧侧部配置,是具有可将末端锁紧构件21与门用锁紧手柄1的滑动杆17连结而工作的长度的细长的闩,在其中间的规定位置上设置有与滑动杆17连结的连结部。该锁闩25采用扁平闩,构成连结部的销251通过连接板252固接于锁闩25中间的规定位置。此外,该锁闩25的两端部上,一侧的面上突设有销253,另一侧的面上安装有保护垫254。此时,销253是可插入末端滑动件23的销插通孔231的圆柱状销,其铆接固定在形成于锁闩25的安装孔内。保护垫254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大致长方形板状,其一侧面与安装轴一体形成,该安装轴压入并固定在形成于锁闩25的安装孔内。这样,锁闩25可选择性地安装于门32的左右侧部的任意一侧,并可左右方向翻转使用。此外,锁闩25两端的各销通过末端壳体22侧面的导向孔228插入末端滑动件23的销插通孔231,使得锁闩25与2个末端锁紧构件21、21连结而工作。此外,在设置该锁闩25时,也可采用锁闩导向件26。锁闩导向件26具有可包住锁闩25周围的槽状,并设置于门32的背面的转动侧侧部,从而对锁闩25的规定方向的移动进行引导。此时,锁闩导向件26由固定部261和导向部262形成,其中,固定部261形成为可设置于门32背面的平面状,并在其大致中央具有安装孔,导向部262从该固定部261的一端延伸成U字状。这样,锁闩导向件26可选择性地安装于门32的左右侧部的任意一侧,并可左右方向翻转使用。此外,将锁闩导向件26的导向部262根据锁闩25的配置而设置固定于门32的背面,使其包住锁闩25的周围,对锁闩25的进退方向进行引导。
这样,在锁紧装置2中,2个末端锁紧构件21、21设置固定于门32背面的转动侧侧部的上下2处,锁闩25通过销253、253连结而工作,且该锁闩25通过销251与门用锁紧手柄1的滑动杆17连结而工作。此外,与安装于门32正面的手柄12的操作连动,使锁闩25沿门32的转动端上下进退运动,从而使末端锁紧构件21、21的末端锁紧杆24、24与筐体侧的承接部312卡合、脱离。
如上所述,门用锁紧手柄1安装于门32,如图9所示,通过在门32相对于筐体31关闭的状态下转动操作手柄12,锁紧杆14转动,从形成于筐体31正面的侧部的承接部312解除卡合,从而能使门32开闭。此时,如图10(a)所示,在门32打开的状态下,手柄12从制动器15脱离,通过螺旋弹簧144对锁紧杆14的转动施力,被按压部141朝主体壳体11内转动变位,从而使工作杆13从门32的背面侧朝正面侧转动变位。同时,与该工作杆13一体的手柄12从主体壳体11内的压下位置朝拉起位置(被按压)转动变位,并通过手柄12的轴121上的螺旋弹簧的施力完全被拉起至拉起位置。即,手柄12处于从门32的正面突出的状态。如图10(b)所示,在该状态下,将门32关闭,使手柄12朝主体壳体11向压下位置转动,使得工作杆13与手柄12一体地从门32的正面侧朝背面侧转动。通过该工作杆13按压锁紧杆14的被按压部141,按压部142朝筐体侧的承接部312转动。此外,通过将手柄12压入开口部110内的压下位置,工作杆13将锁紧杆14(被按压部141)压入,并使按压部142从背面侧朝正面侧与筐体侧的承接部312用力按压接触。通过该按压接触,门32被用力拉向筐体31侧,筐体31开口边缘的衬垫313被完全压缩,开口310完全密闭。其间,手柄12的转动端,即手柄12下端的导向部123与制动器15的上端部抵接,使其朝下方转动变位,在手柄12的下端越过制动器15的上端部而使制动器15弹性复原到原来位置的同时,手柄12下端的卡合台阶部122与制动器15的上端部卡合。由于制动器15侧的螺旋弹簧的弹簧力比手柄12侧的螺旋弹簧的弹簧力强,因此手柄12被固定于主体壳体11内的压下位置。藉此,门32在筐体31的正面关闭,保持筐体31的开口310的完全密闭状态。此时,将规定的钥匙插入制动器15下方的锁头单元154,使锁芯155转动,并使锁芯凸轮156处于锁紧位置,藉此,对制动器15的动作进行限制,手柄12的拉起方向的转动被锁住,门32被上锁。此外,在该状态下,将规定的钥匙插入锁头单元154,使锁芯155朝相反方向转动,并使锁芯凸轮156处于打开位置,藉此,允许制动器15动作。此外,当按压制动器15的正面下部时,制动器15的正面下部朝下方转动变位,手柄12下端的卡定台阶部122与制动器15的上端部的卡合被解除,从而解除手柄12的锁定。通过螺旋弹簧144对锁紧杆14的转动施力,被按压部141朝主体壳体11内转动,按压工作杆13,使其从门32的背面侧朝正面侧转动。与该工作杆13一体的手柄12从压下位置朝拉起位置(被按压)转动,并通过手柄12的轴121上的螺旋弹簧的施力完全被拉起至拉起位置。即,手柄12处于从门32的正面突出的状态,门32的关闭状态被解除(参照突10(a))。
此外,如图1、图6及图7所示,具有该门用锁紧手柄1的多点锁定式锁紧装置2中,与配置于门32背面的转动侧侧部上下的各末端锁紧构件21连结的锁闩25与安装于门32正面的手柄12的操作连动,被锁闩导向件26引导,并沿门32的背面的转动侧侧部进退运动,使得各末端锁紧构件21的末端锁紧杆24与筐体侧的承接部312卡合、脱离。此时,在门32打开的状态下,如图10(a)所示,手柄12从制动器15脱离,通过螺旋弹簧144对锁紧杆14的转动施力,被按压部141朝主体壳体11内转动变位,从而按压工作杆13,使其从门32的背面侧朝正面侧转动变位,通过使与该工作杆13一体的凸轮构件16从门32的背面侧向正面侧转动变位,滑动杆17沿门32背面的转动侧侧部朝下方变位。与该滑动杆17连结的锁闩25与滑动杆连动,通过锁闩导向件26的引导,沿门32背面的侧部朝下方变位,藉此,各末端滑动件23处于在上下末端壳体22、22的滑动空间内朝下方滑动变位的状态。此时,末端锁紧杆24没有搁在末端滑动件23的导向面232上。因此,末端锁紧杆24在螺旋弹簧244的转动施力作用下,被按压部241转动变位到壳体主体225的开口部226内的规定位置,按压部242处于从筐体侧的承接部312离开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如图10(b)所示,通过使手柄12朝主体壳体11向压下位置转动,与手柄12一体的工作杆13从门32的正面侧朝背面侧转动,与该工作杆13一体的凸轮构件16也从门32的正面侧朝背面侧转动。此外,如图1或图6所示,通过该凸轮构件16的转动,滑动杆17朝上方变位,与该滑动杆17连结的锁闩25连动,被锁闩导向件26引导,并朝上方送出。通过该锁闩25朝上方的送出,各末端滑动件23在上下各末端壳体22的滑动空间内朝上方滑动,同时,各末端锁紧杆24的被按压部241搁在导向面232上,与其卡合并被引导、按压,藉此,按压部242朝筐体侧的承接部312转动。此外,通过将手柄12压入到开口部110内的压下位置,通过凸轮构件16、滑动杆17、锁闩25,末端壳体22的各末端锁紧杆24(被按压部241)被压入,并使按压部242从背面侧朝正面侧与筐体侧的承接部312用力按压接触。通过该按压接触,门32被用力拉向筐体31侧,筐体31开口边缘的衬垫313被完全压缩,开口310完全密闭。其间,手柄12的转动端,即手柄12下端的导向部123与制动器15的上端部抵接,使其朝下方转动变位,在手柄12的下端越过制动器15的上端部而使制动器15弹性复原到原来位置的同时,手柄12下端的卡合台阶部122与制动器15的上端部卡合。由于制动器15侧的螺旋弹簧的弹簧力比手柄12侧的螺旋弹簧的弹簧力强,因此手柄12被固定于主体壳体11内的压下位置。藉此,门32在筐体31的正面关闭,保持筐体31的开口310的完全密闭状态。此外,在该状态下按压制动器15的正面下部时,制动器15的正面下部朝下方转动变位,手柄12下端的卡定台阶部122与制动器15的上端部的卡合被解除。通过螺旋弹簧144对锁紧杆14的转动施力,被按压部141朝主体壳体11内转动,按压凸轮构件16,使其从门32的背面侧朝正面侧转动。通过该凸轮构件16的转动,滑动杆17朝下方滑动,与该滑动杆17连结的锁闩25连动,并被锁闩导向件26引导,朝下方移动。通过该锁闩25朝下方的移动,各末端滑动件23在上下各末端壳体22的滑动空间内朝下方滑动,导向面232与末端锁紧杆24的卡合被解除。因此,末端锁紧杆24在螺旋弹簧244的转动施力作用下,被按压部241转动变位到末端壳体22的开口部226内的规定位置,按压部242从筐体侧的承接部312离开。即,门32的关闭状态被解除。
如以上说明所述,该门用锁紧手柄1包括主体壳体11,该主体壳体11可嵌入固定于在门32正面的转动侧侧部切开形成的手柄安装口322,并具有连通门32的正面侧与背面侧的开口部110。手柄12可与主体壳体11嵌合,一端通过与门32的正面平行的轴121枢轴支撑于主体壳体11,并可在与门32的正面垂直的面内,在规定的压下位置与规定的拉起位置之间转动。工作杆13与手柄12同轴地被枢轴支撑,朝门32的背面侧延伸,并可在开口部110内,在门32的背面侧与正面侧之间与手柄12一体转动。锁紧杆14的截面呈大致L字状,通过与手柄12的轴121垂直的轴140将截面形状的大致中间部枢轴支撑于门32的背面侧所配置有的主体壳体11的一侧部。锁紧杆14被安装成一侧转动端可朝工作杆13转动,另一侧转动端可朝筐体侧的承接部312转动,且通过弹簧装置144的转动施力,使得在通常状态下一侧转动端可按压工作杆13。制动器15可与手柄12的转动端卡合、脱开地设于主体壳体11,并将手柄12保持于压下位置,弹簧装置(螺旋弹簧)起到对手柄12作用转动施力从而将其保持于拉起位置的制动器的作用。此外,通过操作手柄12朝压下位置转动,工作杆13从门32的正面侧朝背面侧转动,按压锁紧杆14的一侧转动端(被按压部141),使锁紧杆14整体转动,从而使另一侧转动端(按压部142)从背面侧朝向正面侧与筐体侧的承接部312按压接触。通过该按压,门32被拉向筐体侧,筐体31开口边缘的衬垫313被完全压缩,因此,锁紧杆14正面地按压筐体侧的承接部312,能将筐体31的开口310完全密闭。此外,此时只需使手柄12转动,并使其与制动器15卡合,就能将手柄12保持于主体壳体11内的压下位置,并能固定保持锁紧杆14按压于筐体侧的承接部312的状态。相反地,只需操作制动器15,解除与手柄12的卡合,就能使手柄12从主体壳体11内转动突出到拉起位置,能解除锁紧杆14按压于筐体侧的承接部312的状态。这样,能容易地进行随门32的开闭、锁紧杆14与筐体侧的承接部312的卡合、脱离操作。此外,此种锁紧杆14与筐体侧的承接部312的卡合形式适用于在门32的侧部、且在筐体31外侧安装的外侧手柄,能实现筐体31的高度密闭状态。
此外,由于在该门用锁紧手柄1中,除制动器15以外还设有锁头单元154,能将手柄12的转动在压下位置锁住,因此,能将手柄12可靠地锁住,并可靠地保持锁紧杆14按压于筐体侧的承接部312的状态,从而能维持门32与筐体31的完全密闭状态。
此外,该门用锁紧手柄1同时包括:凸轮构件16,该凸轮构件16被手柄12的轴121枢轴支撑于主体壳体11,朝门32的背面侧延伸,并可在开口部110内,在门32的背面侧与正面侧之间与手柄12一体转动;以及滑动杆17,该滑动杆17被枢轴支承于上述凸轮构件16,并将其转动转换成直线运动,可沿门32的背面的转动侧侧部直线进退。根据这种门用锁紧手柄1,通过锁闩25的进退运动来驱动末端锁紧构件21,并构成末端锁紧杆24与筐体侧的承接部312卡合、脱离形式的多点锁定式锁紧装置2的驱动部。在门32的背面的侧部设置多点锁定式锁紧装置2,通过手柄12的操作,与锁紧杆14连动,能使各末端锁紧构件21的末端锁紧杆24与筐体侧的承接部312卡合、脱离,能更可靠地实现门32与筐体31的完全密闭状态。
此外,在该门用锁紧手柄1中,由于主体壳体11、手柄12、工作杆13、锁紧杆14分别左右对称或可左右方向翻转使用地形成,能选择性地安装于门32的左右任意一侧的侧部,因此,该门用锁紧手柄1能安装于门左右任意一侧。因此,零件管理容易,并能实现成本降低。此外,当然也可以同样应用于使门在上下方向上开闭的形式。
此外,采用该门用锁紧手柄1的多点锁定式锁紧装置2包括配置于门32背面的转动侧侧部的多处的末端锁紧构件21,通过与安装于门32正面的手柄12的操作连动地使连结于各末端锁紧构件21的锁闩25沿门32背面的侧部进退运动,使各末端锁紧构件21的末端锁紧杆24与筐体侧的承接部312卡合、脱离。各末端锁紧构件21包括:末端壳体22,该末端壳体22两端朝向上下方向地配置于门32背面的转动侧侧部;末端滑动件23,该末端滑动件23被配置成可在末端壳体22内滑动,以及末端锁紧杆24,该末端锁紧杆24可转动地安装于末端壳体22,通过末端滑动件23的进退运动,一侧转动端与末端滑动件23卡合,并被引导,另一侧转动端可与筐体侧的承接部312卡合、脱离。各末端锁紧构件21的末端滑动件23与锁闩25连结,通过操作手柄12使其转动到压下位置,使滑动杆17通过与手柄12一体转动的凸轮构件16沿门32背面的侧部滑动,并通过该滑动杆17驱动锁闩25。通过锁闩25的动作,各末端滑动件23滑动,按压末端锁紧杆24的被按压部241,并使按压部242从门的背面侧朝正面侧与筐体侧的承接部312按压接触。由于通过该按压接触,门32被拉向筐体31侧,筐体31开口边缘的衬垫313被完全压缩,因此,与门用锁紧手柄1同样,将末端锁紧杆24正面地按压于筐体侧的承接部312,从而能将筐体31的开口310完全密闭。此外,此时也只需使手柄12转动,并使其与制动器15卡合,就能将手柄12保持于主体壳体11内的压下位置,并能固定保持末端锁紧杆24按压于筐体侧的承接部312的状态。相反地,只需操作制动器15动作,解除与手柄12的卡合,就能使手柄12从主体壳体11内转动突出到拉起位置,能解除末端锁紧杆24按压于筐体侧的承接部312的状态。这样,能容易地进行随门32的开闭、末端锁紧杆24与筐体侧的承接部312的卡合、脱离操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壳体11及手柄12分别形成为上下细长的长方形,当然,这种形状可在设计上任意变更。此外,工作杆13与手柄12一体形成,但也可分别形成,并将工作杆13相对于手柄12以规定角度安装于轴121。此外,虽然锁紧杆14采用如上所述的形状,但只要采用被与手柄12的轴121垂直的轴140枢轴支撑,一侧转动端朝工作杆13绕转转动并卡合,另一侧转动端朝筐体侧的承接部312绕转转动并卡合的结构,其形状是任意的。此外,虽然手柄12的制动器15采用如上所述的形式,但并不特别限定于这种形式,只要能将手柄12保持于压下位置,当然也可变更为应用于现有的平面型手柄的其他形式。此外,将锁住制动器15的锁头单元154设于主体壳体11,从而将手柄12在压下位置锁住,但也可换成设于手柄12本身来锁住压下位置的锁头单元。此外,将该门用锁紧手柄1作为外侧手柄进行了例示,但同样也能适用于在筐体31的内部安装于内侧的形式。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将凸轮构件16和滑动件17配设于主体壳体11,并构成具有门用锁紧手柄1的多点锁定式锁紧装置2的结构,但应用于此的多点锁定机构也能换成其他现有的多点锁定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采用在门32背面的转动侧侧部的多处配置末端锁紧构件21,与安装于门32正面的手柄12的操作连动,使连结于末端锁紧构件21的锁闩25沿门32背面的转动侧侧部进退运动,从而使各末端锁紧构件21与筐体侧的承接部312卡合、脱离的结构做了例示,但也可采用在门背面的三边,即转动侧的侧部和上下端部的多处配置末端锁紧构件,与安装于门正面的手柄的操作连动,使连结于末端锁紧构件的锁闩沿门背面的转动侧侧部及上下端部进退运动,从而使末端锁紧构件与筐体侧的承接部卡合、脱离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