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具体地涉及控制要生成的
图像的光泽度。
背景技术
在图像生成中使用利用易于溶解在水中的染料作为着色材料的染料墨的情况下,
溶剂中的着色材料渗入打印介质的纤维,所以打印介质的表面形状甚至在图像生成之后也
被保持,并且,打印介质本身的光泽度被保持为打印的图像的光泽度。然而,染料分子容易
与光分解,并且,使用染料墨的打印图像容易褪色。此外,当用水弄湿使用染料墨的打印材
料时,已渗透到纤维的染料分子溶解于水中,所以打印图像模糊。
为了解决染料墨的这些问题,近来在图像生成中使用利用颜料作为着色材料的颜
料墨。与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溶剂中的染料不一样,颜料以具有几十纳米至几微米的大小的
颗粒的形式存在,因此,使用颜料墨时获得具有高耐候性的打印材料。颜料几乎不渗入打印
介质,但附着于打印介质的表面,并且,在打印图像的表面上形成凹凸,因此,使用颜料墨的
打印材料的光泽度不同于打印介质本身的光泽度。另外,由于颜料墨中使用的树脂和颜料
本身的特性,使用颜料墨的打印图像的表面反射率高于使用染料墨的打印图像的表面反射
率。
此外,已经开发了一种通过在打印材料中利用光泽度差来获得装饰效果的技术。
例如,日本特开2002-331708号公报公开了一项通过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或者从一个
对象到另一个对象改变光泽度来获得装饰效果的发明。近来,已经开发了一种通过甚至在
使用颜料墨的打印材料中利用光泽度差来获得装饰效果的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2-331708号公报公开的此技术通过基于针对各对象设置的图像清
晰度确定作为光泽材料的透明调色剂的使用量来获得期望的光泽度。然而,光泽度控制范
围仅由光泽材料的使用量限制在可控的范围。例如,在不使用光泽材料的区域中根本无法
控制光泽度。
此外,作为控制光泽度的技术,尽管目的不是为了获得装饰效果,但是,日本特开
2010-284951号公报已经公开了一项在具有相对较高的光泽度的高亮度区域中的同一位置
打印墨的发明,从而增加了打印图像的表面凹凸性并减少光泽度。不幸的是,这种方法不能
进行诸如增加在光泽度往往会相对地减少的低亮度区域的光泽度的控制。
如上所述,甚至在通过在使用颜料墨的打印材料中使用光泽度差异来获得装饰效
果时,也会无法获得足够的装饰效果,因为光泽度控制范围是有限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方面提供打印材料中的光泽度控制。
本发明的方面包括如下布置。
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包括:输入单元,其被构造为,接收要生成的图像的颜色图像
数据和光泽度图像数据;第一颜色分离单元,其被构造为,将颜色图像数据转换为表示具有
相对较高浓度的深打印材料的使用量的第一打印材料量信号;第二颜色分离单元,其被构
造为,生成第二打印材料量信号,其中,用与具有相对较低浓度的浅打印材料对应的使用量
来替换,由所述第一打印材料量信号指示的深打印材料使用量中的、对应于光泽度图像数
据的使用量;路径分离单元,其被构造为,将所述第二打印材料量信号转换为与图像生成装
置的各打印扫描对应的路径分离数据;以及半色调处理单元,其被构造为,对所述路径分离
数据进行针对深打印材料和浅打印材料中的各个、生成指示开点的打印位置的打印信号的
半色调处理,从而生成在所述图像生成装置的打印扫描中使浅打印材料的开点重叠的打印
信号。
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包括:输入单元,其被构造为,接收要生成的图像的颜色图像
数据和光泽度图像数据;第一颜色分离单元,其被构造为,将颜色图像数据转换为第一打印
材料量信号,所述第一打印材料量信号表示基本色打印材料的使用量和再现与基本色打印
材料不同的颜色的专色打印材料的使用量;第二颜色分离单元,其被构造为,生成第二打印
材料量信号,其中,用与对应于专色打印材料的多种基本色打印材料对应的使用量来替换,
由所述第一打印材料量信号指示的专色打印材料使用量中的、对应于光泽度图像数据的使
用量;路径分离单元,其被构造为,将所述第二打印材料量信号转换为与图像生成装置的各
打印扫描对应的路径分离数据;以及半色调处理单元,其被构造为,对所述路径分离数据进
行针对基本色打印材料和专色打印材料中的各个、生成指示开点的打印位置的打印信号的
半色调处理,从而生成在所述图像生成装置的打印扫描中使与专色打印材料对应的所述多
种基本色打印材料的开点重叠的打印信号。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要生成的图像的颜色图像数据和光泽度
图像数据;将颜色图像数据转换为表示具有相对较高浓度的深打印材料的使用量的第一打
印材料量信号;生成第二打印材料量信号,其中,用与具有相对较低浓度的浅打印材料对应
的使用量来替换,由所述第一打印材料量信号指示的深打印材料使用量中的、对应于光泽
度图像数据的使用量;将所述第二打印材料量信号转换为与图像生成装置的各打印扫描对
应的路径分离数据;以及对路径分离数据进行针对深打印材料和浅打印材料中的各个、生
成指示开点的打印位置的打印信号的半色调处理,从而生成在所述图像生成装置的打印扫
描中使浅打印材料的开点重叠的打印信号。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所述图像处理方法包括:接收要生成的图像的颜色图像数据
和光泽度图像数据;将颜色图像数据转换为第一打印材料量信号,所述第一打印材料量信
号表示基本色打印材料的使用量和再现与基本色打印材料不同的颜色的专色打印材料的
使用量;生成第二打印材料量信号,其中,用与对应于专色打印材料的多种基本色打印材料
对应的使用量来替换,由所述第一打印材料量信号指示的专色打印材料使用量中的、对应
于光泽度图像数据的使用量;将所述第二打印材料量信号转换为与图像生成装置的各打印
扫描对应的路径分离数据;以及对所述路径分离数据进行针对基本色打印材料和专色打印
材料中的各个、生成指示开点的打印位置的打印信号的半色调处理,从而生成在图像生成
装置的打印扫描中使与专色打印材料对应的所述多种基本色打印材料的开点重叠的打印
信号。
本发明的示例性方面使控制打印材料的光泽度成为可能。例如,打印材料的光泽
度控制范围扩大,因此,可以给打印材料提供更高的装饰效果。
根据下面(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A、图1B、图1C、图1D、图1E、图1F和图1G是示意性地示出颜料打印材料被堆叠在
打印介质上的状态的视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结构示例的框图;
图3是示出第一颜色分离处理器查阅的颜色分离表的示例的视图;
图4是示出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例的框图;
图5是用于解释由图像处理装置进行的图像生成数据的生成处理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第二颜色分离处理器查阅的光泽度控制表的示例的视图;
图7A、图7B和图7C是用于解释路径分离处理的视图;
图8A、图8B和图8C是示出用于将K″信号的路径分离数据量子化为1位驱动信号的
半色调处理的4×4抖动矩阵的示例的视图;
图9是示出K″值的路径分离数据的半色调处理的结果的视图;
图10A和图10B是用于解释Gy″值的路径分离数据的半色调处理的视图;
图11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结构示例的框图;
图12A和图12B是用于解释光泽度控制转换和路径分离处理的视图;
图13是示出R″值的路径分离数据的半色调处理的结果的视图;
图14是示出Y″M″值的路径分离数据的半色调处理的结果的视图;
图15是示出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结构示例的框图;
图16A和图16B是用于解释CL值的确定和路径分离处理的视图;
图17A和图17B是用于解释半色调处理的视图;
图18是用于解释由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进行的图像生成数据的生成处理
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第四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结构示例的框图;
图20A和图20B是用于解释光泽度控制转换和路径分离处理的视图;
图21A和图21B是用于解释Gy打印材料的半色调处理的视图;
图22A和图22B是用于解释Lgy打印材料的半色调处理的视图;以及
图23是示出BK系打印材料的最终的点布局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
法。请注意,实施例并不意图将本发明限制为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并且,实施例中描述的
布置的所有的组合并不都是解决根据本发明的问题的手段所不可缺少的。
[概要]
图1A、图1B、图1C、图1D、图1E、图1F和图1G示意性地示出颜料打印材料被堆叠在打
印介质上的状态。图1A示出在预定区域的整个区上由黑色(K)打印材料生成图像的状态。在
本实施例中,“区”表示可控制点的开/关(dot-on/off)的最小单位。
图1B示出通过组合K打印材料和灰色(Gy)打印材料而生成图像的状态。再现的颜
色等同于图1A所示的颜色。参照图1B,在给定区中形成一层K打印材料,但是在另一区中堆
叠两层Gy打印材料。也就是说,如图1A和图1B所示,根据要使用的打印材料、打印材料的组
合、打印材料的使用量和打印材料的堆叠状态,在再现相同的颜色的同时可以改变预定区
域中的图像表面的凹凸性。
由于打印材料本身具有凹凸性,并且,在从上方观看时点的形状几乎是圆形,所以
图1A所示的图像的表面并不是完全平滑,但相对比较平滑。另一方面,在图1B所示的情况
下,一个区中的打印材料层的厚度不同于另一个区中的打印材料层的厚度,因此,在相比于
图1A所示的情况时平滑度下降。也就是说,图1B所示的图像形成与图1A所示的图像的颜色
相同的颜色,但具有比图1A所示的图像的光泽度低的光泽度。
更具体地,随着由光泽度信号指示的光泽度下降,具有相对较高的浓度的打印材
料(以下被称为深打印材料((dark print material)))被具有相对较低的浓度的打印材料
(以下被称为浅打印材料(light print material))替换,并且,通过覆盖浅打印材料来再
现颜色,从而增大图像表面的凹凸性。这使光泽度控制成为可能。
在以下解释中,打印材料的堆叠状态指示打印材料的颜色和打印材料的堆叠顺
序。此外,以下解释基于打印材料的组合,由此,n层(n是自然数)第一打印材料(例如,K打印
材料)的显色(color development)和m层(m是自然数,n<m)第二打印材料(例如,Gy打印材
料)的显色可以被视为相同。
此外,也可以使用具有比第一打印材料和第二打印材料的浓度低的浓度的第三打
印材料(例如,淡灰色(Lgy)打印材料)。当然,除了黑色系打印材料的组合以外,还可以使用
青色(C)打印材料和淡青色(Lc)打印材料的组合,以及品红色(M)打印材料和淡品红色(Lm)
打印材料的组合。为了描述的简单起见,下面将主要解释K打印材料和Gy打印材料的组合。
[第一实施例]
[装置的结构]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12的结构示例的框图。参照图2,输入单元
101从信息处理装置11接收代表要打印的图像的各像素的颜色的颜色图像数据RGB和代表
要打印的图像的各像素的图像清晰度的光泽度图像数据GI。
如果输入数据(颜色图像数据RGB和光泽度图像数据GI)的分辨率和图像生成装置
13的打印分辨率不同,则输入单元101进行使这两种分辨率均衡的分辨率转换。当输入数据
的分辨率是600ppi,并且,打印分辨率在主扫描方向上是2400dpi且在副扫描方向上是
1200dpi时,通过如双三次方法的分辨率转换,输入单元101将输入数据转换为在主扫描方
向上具有2400dpi的分辨率且在副扫描方向上具有1200dpi的分辨率的数据。
颜色图像数据RGB和光泽度图像数据GI是通过在作为计算机装置的图像处理装置
11上运行的各种应用生成和编辑或处理的数据,并且,颜色图像数据RGB是,例如,sRGB数
据。也可以从图像输入设备、如存储卡的记录介质或者网站而不是信息处理装置11获取颜
色图像数据RGB和光泽度图像数据GI。此外,如USB的串行总线接口或如有线或无线LAN的网
络接口可以用作输入单元101。
颜色匹配单元102查阅以查找表(LUT)的形式的颜色匹配表103,并且,通过在图像
生成装置13的色域中映射sRGB数据来输出R′G′B′信号。R′G′B′信号包含各种颜色的8位信
号。与打印介质的类型和图像生成的目的对应的多个表被准备为颜色匹配表103,并且,用
户可以选择合适的表。
第一颜色分离处理器104查阅以LUT形式的颜色分离表105,并且,将从颜色匹配单
元102输出的R′G′B′信号转换为着色材料量信号CMYK。着色材料量信号CMYK指示图像生成
装置13的青色C、品红色M、黄色Y和黑色K的深打印材料的使用量,并且包含各种颜色的8位
信号。上述处理将颜色图像数据RGB转换为打印数据CMYK。
例如,当着色材料量信号CMYK是(0,20,100,255)时,着色材料CMYK的点分别以0/
255、20/255、100/255和255/255的概率被打印。换句话说,在具有x个像素的图像中,打印0/
255×n个C点、20/255×n个M点、100/255×n个Y点和255/255×n个K点。例如,在所有的16×
16个像素(n=256)的着色材料量信号CMYK是(0,20,100,255)的图像中,打印0个C点、20个M
点、100个Y点和256个K点。
图3示出第一颜色分离处理器104查阅的颜色分离表105的示例。颜色分离表105示
出173=4913个格子点,在这些格子点,各R′G′B′具有17个值中的一个,即,0,16,32,48,64,
80,96,112,128,144,160,176,192,208,224,240和255。颜色分离表105存储与在各格子点
的R′G′B′值(输入值)对应的着色材料量信号值(输出值)。
第二颜色分离处理器106接收从第一颜色分离处理器104输出的CMYK信号、以及光
泽度图像数据GI,并且,基于光泽度图像数据GI将CMYK信号转换为包含浅打印材料的信号
值的C′M′Y′K′LcLmGy信号。如稍后详细地描述的,第二颜色分离处理器106进行转换,通过
该转换,C′M′Y′K′LcLmGy信号的总值随着由光泽度图像数据GI指示的光泽度值减小而变成
大于CMYK信号的总值。
如上所述,为了随着减小要再现的光泽度而增大打印图像的表面的凹凸性,必须
增大打印材料的堆叠的层数。因此,这样进行转换,以便随着光泽度值减小而用对应于浅打
印材料的使用量替换深打印材料的使用量。由第二颜色分离处理器106进行的此转换以下
将被称为“光泽度控制转换”。
如果不要进行装饰打印,即,如果不输入光泽度图像数据GI,则进行第一颜色分离
处理器104和第二颜色分离处理器106的这两种颜色分离处理,以便在后续的处理中直接使
用CMYK信号,而无需进行光泽度控制转换。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输入光泽度图像数据GI,则
第二颜色分离处理器106让CMYK信号通过。
路径分离器108进行将从第二颜色分离处理器106输出的C′M′Y′K′LcLmGy信号分
配到进行多路径打印的图像生成装置13的各打印扫描(路径)的路径分离处理。将省略多路
径打印的详细解释。如稍后详细描述的,为了基于光泽度值堆叠同一浅打印材料以便控制
打印图像的表面的凹凸性,必须在同一区域中打印同一打印材料,并且,这通过多次进行打
印扫描来实现。
如稍后详细描述的,半色调处理器109进行确定经过了路径分离处理的
CiMiYiKiLciLmiGyi的点布局的处理,并且,生成用于驱动图像生成装置13的打印头的各打印
元件的驱动数据。
输出数据缓冲器110存储从半色调处理器109输出的驱动数据作为图像生成数据。
在输出数据缓冲器110中存储的此图像生成数据与图像生成装置13的图像生成操作同步地
经由输出单元111被输出到图像生成装置13。作为输出单元111,可以使用如USB、eSATA、PCI
或PCIe(注册商标)等的通用接口或专用接口。
[图像生成装置和信息处理装置]
尽管将省略图像生成装置13的布置的细节,但是图像生成装置13相对于打印介质
垂直地、水平地移动打印头,从而在打印介质上打印由图像生成数据表示的各着色材料的
二值图像。此外,图像生成装置13采用通过多次用打印头扫描打印介质来完成图像的多路
径打印方法,并且,采用在打印头的前向扫描和后向扫描中都进行打印操作的所谓的双向
打印方法。此外,如前所述,图像生成装置13可以通过用多个打印元件多次使用同一打印材
料在打印介质的同一区域中进行打印扫描。
图4是示出信息处理装置11的结构示例的框图。CPU 171使用RAM173作为工作存储
器,并且,执行在ROM 172和存储单元179中存储的OS和各种程序,从而经由系统总线178控
制独立单元(下面将描述)。
存储单元179是,例如,经由SATA接口(I/F)176与系统状态178连接的HDD、SSD或闪
速存储器。通用I/F 175是串行总线接口,例如,USB。如鼠标或键盘的输入设备14、图像生成
装置13以及用于记录介质的通用驱动器17与通用I/F 175连接。
CPU 171将由用户经由输入设备14指定的程序从存储单元179加载到RAM 173,并
且,通过执行该程序在与视频卡(VC)174连接的监视器16上显示用户界面。用户通过使用用
户界面来选择、生成和编辑要输入到图像处理装置12的颜色图像数据和光泽度图像数据。
请注意,颜色图像数据和光泽度图像数据,或者,作为这些图像数据的基础的数据,被存储
在存储单元179或通用驱动器17中的记录介质中。
网络接口卡(NIC)177是用于连接信息处理装置11和如有线LAN或无线LAN的网络
15的网络接口。要由信息处理装置11执行的程序,颜色图像数据和光泽度图像数据,或者,
作为这些图像数据的基础的数据,也可以被存储在网络上的服务器装置中。
图像处理装置12的处理和功能可以由用于图像生成装置13的打印机驱动器实现,
这由信息处理装置11来执行。当然,也可以在图像生成装置13中安装图像处理装置12作为
硬件。作为另选方案,也可以通过打印机驱动器实现作为图像处理装置12的部分的输入单
元101、颜色匹配单元102和第一颜色分离处理器104,并且,将所述单元作为硬件从第二颜
色分离处理器106安装在图像生成装置13中。
[图像处理]
图5是用于解释由图像处理装置12进行的图像生成数据的生成处理的流程图。输
入单元101接收颜色图像数据RGB和光泽度图像数据GI(步骤S501)。颜色匹配单元102根据
图像生成装置13执行将输入的颜色图像数据RGB转换为颜色信号R′G′B′的颜色匹配处理
(步骤S502)。
第一颜色分离处理器104执行将颜色信号R′G′B′转换为打印材料量信号CMYK的第
一颜色分离处理(步骤S503)。基于输入的光泽度图像数据GI,第二颜色分离处理器106执行
将打印材料量信号CMYK转换为包含浅打印材料的信号值的打印材料量信号C′M′Y′K′
LcLmGy的第二颜色分离处理(步骤S504)。
路径分离器108对多路径打印打印材料量信号C′M′Y′K′LcLmGy执行路径分离处理
(步骤S505)。半色调处理器109执行将路径分离处理的结果转换为用于驱动图像生成装置
13的各打印元件的驱动数据的半色调处理(步骤S506)。
输出单元111将在输出数据缓冲器110中存储的图像生成数据与图像生成装置13
的图像生成操作同步地输出到图像生成装置13(步骤S507)。图像生成数据作为整个图像或
者如打印扫描的带宽的各单位输出。此外,逐个像素反复地执行从步骤S501到步骤S506的
处理。
[第二颜色分离处理器]
如前所述,基于光泽度图像数据GI,第二颜色分离处理器106将从第一颜色分离处
理器104输出的着色材料量信号CMYK转换为包含浅打印材料的信号值的打印材料量信号C′
M′Y′K′LcLmGy。进行此转换,使得C′M′Y′K′LcLmGy信号的总值随着由光泽度图像数据GI指
示的光泽度值减小而变成大于CMYK信号的总值。这样通过增加堆叠的打印材料的层数来增
加打印图像的表面的凹凸性,并减少由打印图像再现的光泽度。
将通过使用测量在样本表面上反映的对象的图像的锐度(sharpness)的图像清晰
度测试方法中所表现的图像清晰度值C来解释光泽度值。请注意,在下面的解释中,光泽度
值将由GI表示,以避免图像清晰度值C和青色材料量值C之间的冲突。已确认,可以通过改变
图像锐度来给打印材料赋予装饰效果,并且,可以通过控制打印图像的表面的凹凸性来控
制图像锐度。另外,可以使用指示样本的光泽度的任何指标,例如,测量样本表面上的雾度
的雾度测量方法中定义的反射雾度,或者镜面图像清晰度。
上述指标中的各个是指示在打印图像的表面的凹凸性改变时的不同值的指标。然
而,在上述指标中,只有反射雾度是随着光泽度减小而其值增大的指标。由于下文中将解释
随着光泽度增大而其值增大的光泽度值,所以在使用反射雾度时需要如使用倒数的处理。
此外,这些指标有时与图像观察者的光泽感觉没有线性关系。因此,为了允许用户在生成光
泽度图像数据GI时直觉地理解光泽度值和关泽感觉之间的关系,基于要用作光泽度值的指
标进行适当的转换是有利的。
图6示出第二颜色分离处理器106查阅的光泽度控制表107的示例。例如,光泽度控
制表107定义用于各CMYK的九个值(即,0,32,64,96,128,160,192,224和255)之一和CMYK值
之一的组合的五个光泽度值GI,并且,示出93×5=3645个格子点。例如,60,55,50,45和40
被定义为光泽度值GI。光泽度控制表107存储与各格子点的CMYKGI值(输入值)对应的着色
材料量信号值(输出值)。
例如,当光泽度值在GICMYK=(0,0,0,255)时改变,并且,随着GI值减小,K打印材
料的使用量被对应于Gy打印材料的使用量替换,因此,Gy值增大。此外,将通过假设堆叠的
Gy打印材料的层数是2并且第二颜色分离处理器106的处理结果考虑了堆叠的层数来解释
本实施例。在通过将Gy值除以2而获得的值与K′值相加时,该和是256,而不管光泽度值GI。
然而,对于Gy=0,只有当GI=60时,该和是255。
如果输入的CMYKGI值是光泽度控制表107中的格子点的值,则第二颜色分离处理
器106输出在该格子点中打印的着色材料量信号C′M′Y′K′LcLmGy。如果输入的CMYKGI值是
光泽度控制表107的格子点之间的值,则第二颜色分离处理器106使用在该输入值周围的格
子点中打印的值、通过内插处理而输出着色材料量信号C′M′Y′K′LcLmGy。
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图像生成装置13的光泽度再现范围是40≤GI≤60。也就是
说,难以再现超过光泽度的上限的光泽度值(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为60)和再现等效于小于
下限的光泽度值的光泽度(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GI<40)。请注意,如果输入不可再现的光
泽度值,则信息处理装置11的应用优选地产生警报。
如果输入不可再现的GI值,则第二颜色分离处理器106通过将GI值裁剪到上限或
下限来进行第二颜色分离处理,从而在光泽度再现范围内设置GI值。也就是说,如果GI值等
于或小于光泽度再现范围的上限,则用对应于浅打印材料的使用量替换由CMYK信号指示的
深打印材料的使用量当中的、对应于GI值的使用量,从而C′M′Y′K′LcLmGy信号值的总和变
成大于CMYK信号值的总和。在GI值等于或小于光泽度再现范围的上限时进行该使用量替
换,并且,该使用量替换中的替换量随着GI值减小而增大。
上面解释了第二颜色分离处理器106使用多维LUT的示例。然而,第二颜色分离处
理器106也可以通过使用如下来进行第二颜色分离处理:
![]()
![]()
其中,Glm是光泽度再现范围的上限,
Wc,Wm和Wk是取决于C,M,K的值的加权因子,并且
Nlc,Nlm和Ngy是堆叠的层数。
在打印材料上进行比色法测量,其中,浅打印材料的堆叠的层数(或使用量)被改
变,并且,获得与深打印材料的使用量的浓度几乎相同的浓度的浅打印材料的堆叠的层数
(或使用量),用作在用Gy替换K、用Lc替换C和用Lm替换M时的浅打印材料的堆叠的层数。作
为另选方案,堆叠的层数也可以由以下公式从打印一层(或相等量)的各个打印材料的打印
材料的比色值(colorimetric value)获得。
首先,通过在打印介质上打印一层(或相等量)的K打印材料或Gy打印材料而获得
的图像的反射率R′(K)或R′(Gy)可以被表示为如下:
R′(K)=R(K)×Rp;
R′(Gy)=R(Gy)×Rp; …(2)
其中,R(K)是单个K打印材料的反射率,
R(Gy)是单个Gy打印材料的反射率,并且
Rp是打印介质本身的反射率。
由于公式(2)中R′(K)、R′(Gy)和Rp是可测量的,所以可以计算反射率R(K)和R
(Gy)。此外,在打印介质上堆叠Gy打印材料Ngy次的情况下的反射率R′(Gy_Ngy)可以被表示
为如下:
R′(Gy_Ngy)=R(Gy)Ngy×Rp; …(3)
因此,用于获得R′(K)=R′(Gy_Ngy)的堆叠的层数Ngy被表示为:
Ngy=log{R(K)}/log{R(Gy)}; …(4)
请注意,只需要将由公式(4)计算出的最接近Ngy的自然数设置为堆叠的层数。请
注意,加权因子Wc、Wm和Wk也可以通过测量打印材料的光泽度值GI来设置,其中,改变用浅
打印材料替换深打印材料的比率(面积比)。
●Ly打印材料
上面的解释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在图像生成装置13中没有安装作为与Y打印材料
对应的浅打印材料的淡黄色(Ly)打印材料,因此,通过假设Y′=Y来进行了解释。这是因为Y
打印材料的浓度低,所以通常不使用Ly打印材料。然而,在C=0,M=0,Y>0且K=0的区域中
不能控制光泽度,因此,在图像生成装置13中优选地安装Ly打印材料。在这种情况下,根据
如下用Ly值替换Y值:
![]()
其中,Glm是光泽度再现范围的上限,
Wy是取决于C、M、K的值的加权因子,并且
Nly是堆叠的层数。
[路径分离器]
路径分离器108进行路径分离处理,将从第二颜色分离处理器106输出的C′M′Y′K′
LcLmGy信号分配到各打印扫描(路径)。
下面将简要解释多路径打印方法。喷墨打印方法包括行方法,其使用包括对应于
打印宽度的打印元件的打印头,并且通过只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给送)打印介质来打印图
像。也存在串行方法,其使用包括数量上小于行型打印头的打印元件的打印元件的打印头,
随后通过交替地重复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打印头(打印主扫描)和纸张给送来打印图像。
“打印主扫描”是相对于打印介质而移动(扫描)其上安装打印头的滑架(carriage),并且,
“纸张给送”是在与打印主扫描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每次将打印介质给送预定的长度。
通过打印头的打印元件的阵列浓度和数量来确定通过进行打印主扫描一次要打
印的区域的宽度。在通过进行打印扫描一次来打印图像时,由于例如打印元件的制造误差
和通过打印主扫描在打印头周围生成的空气流的影响,打印材料到达打印介质的位置改
变。因此,被称为“带”的阴影线形成,并劣化图像质量。
为了减轻上述问题并提高图像质量,采用多路径打印方法。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控
制打印图像的表面的凹凸性,堆叠浅打印材料。因此,需要在同一区域中打印同一打印材
料,并且,通过多次进行打印扫描来进行实现此的多路径打印。
多路径打印方法通过多次进行打印主扫描来完成图像。因此,通过进行打印主扫
描一次,不能完全打印可打印的图像生成数据。将参照图7A、图7B和图7C解释路径分离处
理。图7A示出打印率(print rate)表的示例,其示出各打印扫描的打印率。根据打印率表,
给各打印扫描(路径)分配C′M′Y′K′LcLmGy信号的值。换句话说,通过将信号值与打印率相
乘而获得的值是各路径中的打印材料的使用量。
当后续阶段中的半色调处理的单位区域具有,例如,4×4个点时,由4×4个点可再
现的灰度级的数量是16。在这种情况下,路径分离器108将对各颜色具有8位的C′M′Y′K′
LcLmGy信号转换为对各颜色具有4位且表示0至15的信号。图7B示出将经过第二颜色分离处
理的K′Gy值(对各颜色8位)的上4位转换为对各颜色具有4位的信号的结果。
图7C示出通过基于打印率将被转换为4位的K″Gy″值分配给各路径而获得的路径
分离数据,即,示出来自路径分离器108的输出。路径分离器108将C′M′Y′K′LcLmGy信号转换
为CiMiYiKiLciLmiGyi,作为第i路径的路径分离数据。
路径分离器108根据打印率表从第一路径起依次地确定路径分离数据,并且,进行
与将残差传播到下一个路径的误差扩散处理相似处理。也就是说,关注的路径的误差(残
差)被传播到下一个路径,并且,关注的路径的路径分离数据由通过将下一个路径的误差和
打印率相加而获得的信号值确定。此外,在4位信号值是0xF=15时,路径分离器108通过假
设信号值是“16”来进行路径分离处理。请注意,图7B和图7C也示出供参考的GI值,然而,不
用说,GI值与路径分离器108的处理没有关系。
[半色调处理器]
半色调处理器109确定与路径分离数据CiMiYiKiLciLmiGyi对应的点布局。也就是
说,半色调处理器109针对各打印材料由路径分离数据生成指示开点(on-dot)的打印位置
的1位打印信号。该打印信号经由输出单元111被输出为针对图像生成装置13的各打印元件
的(1位)驱动信号。
●深打印材料
图8A、图8B和图8C示出用于将K″信号的路径分离数据量子化为1位驱动信号的半
色调处理的4×4抖动矩阵的示例。也就是说,半色调处理器109通过使用图8A、图8B和图8C
所示的抖动矩阵来确定K打印材料的各路径的点布局。
在第一路径上,半色调处理器109从具有最小值的单元到具有等于初始抖动矩阵
中的路径分离数据的值的单元依次地设置“1”(点开)作为打印信号(图8A),并且,设置“0”
(点关)作为其他单元的打印信号。
然后,半色调处理器109从抖动矩阵的各单元的值减去第一路径的路径分离数据。
如果具有小于0的值的单元出现,则半色调处理器109将16与该单元相加,以便保持单元值
在1至16的范围内。图8B和图8C均示出在路径分离数据是“4”时的抖动矩阵的更新。
在第二路径上,半色调处理器109通过使用更新后的抖动矩阵进行与第一路径上
相同的处理(图8C)。通过对所有的路径反复地执行如此的处理来确定深打印材料的各路径
的点布局。
图9示出图7C所示的K″值的路径分离数据的半色调处理结果。在图9中,打印“K”的
单元是开点。请注意,图9也示出供参考的GI值,然而,不用说,GI值与路径分离器109的处理
无关。
●浅打印材料
将参照图10A和图10B解释Gy″值的路径分离数据的半色调处理。图10A示出用于将
Gy″信号的路径分离数据量子化为1位驱动信号的半色调处理的4×4抖动矩阵的示例。也就
是说,半色调处理器109通过使用图10A所示的抖动矩阵来确定Gy打印材料的各路径的点布
局。
在第一路径上,如深打印材料的半色调处理中一样,半色调处理器109从具有最小
值的单元到具有等于路径分离数据的值的单元依次地设置“1”(点开)作为打印信号(图
8A),并且,设置“0”作为其他单元中的打印信号。
在深打印材料的半色调处理中,在各路径的半色调处理之后更新抖动矩阵。另一
方面,在浅打印材料的半色调处理中,在进行对应于路径计数int(P/N)的半色调处理之后,
半色调处理器109初始化抖动矩阵并使得能够堆叠浅打印材料,其中,P是路径的总数,并
且,N是堆叠的层数。通过该初始化,在图像生成装置13的打印扫描中发生浅打印材料的开
点的重叠。
例如,在P=4且N=2时,在第二路径的半色调处理之后初始化抖动矩阵,并且,发
生浅打印材料的开点的重叠。此外,在P=4且N=3时,在第一路径、第二路径和第三路径的
半色调处理之后初始化抖动矩阵,并且,发生浅打印材料的开点的重叠。抖动矩阵的初始化
使得可以将已经是“开点”的单元再次变为“点开”,并且,在同一单元位置中堆叠浅打印材
料。
图10B示出图7C所示的Gy″值的路径分离数据的半色调处理结果。在图10B中,打印
“G”的单元是开点,并且,打印“2G”的单元是Gy打印材料具有两层的点。请注意,图10B也示
出供参考的GI值,然而,不用说,GI值与半色调处理器109的处理无关。
图9和图10B所示的最终的点布局的比较揭示,K点和Gy点是排他地布置的。也就是
说,根据光泽度值GI,用双层的Gy点替换各K点。此外,当光泽度值GI具有最小值(在本示例
中,GI=40)时,K点和Gy点的面积比相等,因此,将单层的K点和双层的Gy点布置为棋盘图
案。因而,相邻点中的打印材料的厚度变得不同,并且,打印图像的表面的凹凸性(高度差)
变为最大。
上面解释了四次打印扫描(四路径)的示例。然而,只需要打印两层浅打印材料和
一层深打印材料,因此,也可以通过两个路径来生成图像。另外,即使当使用四个路径时,也
可以在连续的路径上在同一区域中打印浅打印材料。然而,不管这一点,由于以下原因进行
四路径打印,以便尽可能少地在连续的路径上在同一区域中打印打印材料。
打印材料在该材料处于液体状态的同时落于打印介质上,并且,通过溶剂渗入打
印介质中和溶剂蒸发到空气中来逐渐地作为固体被定影在打印介质上。也就是说,打印材
料在该材料落于打印介质之后立即处于湿润的状态。因此,在着落定时到等待早先着落的
打印材料的定影之间给定时间差,并且,允许打印材料此后着落在同一区域上。这使得能够
防止湿打印材料扩散而堆叠更大块的浅打印材料。
如上所述,基于输入的光泽度图像数据GI,用浅打印材料的使用量替换通过颜色
图像数据的颜色分离处理获得的深打印材料的使用量。另外,浅打印材料的点布局如此被
确定以使该材料的点重叠,从而控制打印图像的表面的凹凸性。因此,随着要再现的光泽度
值减小,增加打印图像的表面的凹凸性的面积比增大。因而,可以在打印图像中获得期望的
光泽度再现。
[第二实施例]
下面将解释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请注意,
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几乎表示相同的部分,并且,在一些情况下
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概要]
第一实施例解释了通过如下控制打印图像的表面的凹凸性的方法:随着要再现的
光泽度值减小,基于光泽度图像数据GI,用浅打印材料的使用量替换深打印材料的使用量,
并且,确定浅打印材料的点布局,以使浅打印材料的点重叠。
除了CMYK打印材料(以下被称为基本色打印材料)以外,图像生成装置13有时包含
与CMY具有互补颜色关系的所谓的专色的打印材料(以下被称为专色打印材料),例如,红色
(R)打印材料、蓝色(B)打印材料和绿色(G)打印材料。在第二实施例中,将解释这样的示例,
其中,本发明应用于包含七种颜色CMYKRGB的打印材料的图像生成装置13。
包含基本色打印材料和专色打印材料的图像生成装置13通过如下控制打印图像
的表面的凹凸性:随着要再现的光泽度值减小,用对应于CMY打印材料的使用量替换专色打
印材料的使用量,并且,确定CMY打印材料的点布局,以使CMY打印材料重叠。
图1C是在预定区域的整个区中生成图像的状态。图1D示出由一层R打印材料、以及
重叠的Y和M打印材料来生成图像的状态。再现的颜色与图1C的情况中的颜色相同。在图1D
所示的这种情况下,仅由R打印材料形成的区域、与由堆叠层的Y和M打印材料形成的区域共
存,因此,打印图像的表面的凹凸性增加,并且,光泽度减小。
[装置的结构]
图11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12的结构示例的框图。第一颜色分离处理
器114查阅颜色分离表105,并且,将从颜色匹配单元102输出的R′G′B′信号转换为着色材料
量信号CMYKRGB。着色材料量信号CMYKRGB指示图像生成装置13的基本色打印材料的使用量
和专色打印材料的使用量。各CMYKRGB信号是用于对应颜色的8位信号。上述处理将颜色图
像数据RGB转换为打印数据CMYKRGB。
第二颜色分离处理器116接收光泽度图像数据GI和从第一颜色分离处理器114输
出的CMYKRGB信号,并且,基于光泽度图像数据GI将CMYKRGB信号转换为C′M′Y′KR′G′B′信
号。第二颜色分离处理器116进行使C′M′Y′KR′G′B′信号的总量大于CMYKRGB信号的总量的
转换。也就是说,为了随着要再现的光泽度减小而增加打印图像的表面的凹凸性,第二颜色
分离处理器116进行用对应于CMY打印材料的使用量替换RGB打印材料的使用量的光泽度控
制转换。
第二颜色分离处理器116通过查阅光泽度控制表117来进行此光泽度控制转换。如
果输入的CMYKRGBGI值是光泽度控制表117中的格子点的值,则第二颜色分离处理器116输
出在该格子点中打印的着色材料量信号C′M′Y′KR′G′B′。此外,如果输入的CMYKRGBGI值是
光泽度控制表117的格子点之间的值,则第二颜色分离处理器116使用在该输入值周围的格
子点打印的值、通过内插处理而输出着色材料量信号C′M′Y′KR′G′B′。
将参照图12A和图12B解释光泽度控制转换和路径分离处理。图12A示出具有
CMYKRGB值(0,0,0,0,255,0,0)(即,可以仅仅由R打印材料再现)的红色打印数据被输入到
第二颜色分离处理器116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2A所示的表中的第二列至第四列所
示,在光泽度值GI=60时不使用Y和M打印材料,并且,随着光泽度值GI减小而增加R打印材
料的使用量。然后,增加能够通过减色混合物再现红色的Y和M打印材料的使用量。如果仅仅
用R打印材料不能再现此红色,则第一颜色分离处理的结果,当然是,Y≥0,M≥0,K≥0且R<
255。然而,甚至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光泽度值GI减小,也减少R打印材料的使用量并增加Y和
M打印材料的使用量。
尽管图12A中未示出,然而,当第一颜色分离处理的结果指示,例如,G=255时,随
着光泽度值GI减小,减少G打印材料的使用量,并且,增加能够通过减色混合物再现绿色的Y
和C打印材料的使用量。同样地,当第一颜色分离处理的结果指示,例如,B=255时,随着光
泽度值GI减小,减少B打印材料的使用量,并且,增加能够通过减色混合物再现绿色的C和M
打印材料的使用量。
路径分离器118进行将从第二颜色分离处理器116输出的C′M′Y′KR′G′B′信号分配
到各打印扫描(路径)的路径分离处理。请注意,如第一实施例中一样,路径分离器118使用
图7A所示的打印率表,并且,半色调处理器119中的单位区域具有4×4个点。因此,路径分离
器118将各8位C′M′Y′KR′G′B′信号转换为对应颜色的4位信号。图12A所示的表中的第五列
至第七列示出从经过第二颜色分离处理的各R′Y′M′值(对于各颜色的8位)的上4位转换为
对应颜色的4位信号的结果。
图12B示出基于打印率将各个被转换为4位的R″Y″M″值分配给各路径的路径分离
数据,并且示出来自路径分离器118的输出。路径分离器118将C′M′Y′KR′G′B′信号转换为
CiMiYiKiRiGiBi,其是第i路径的路径分离数据。
半色调处理器119确定经过了路径分离处理的CiMiYiKiRiGiBi的点布局。也就是说,
半色调处理器119针对各打印材料由路径分离数据生成指示开点的打印位置的1位打印信
号。在本处理中,图8A用作用于专色打印材料的初始抖动矩阵。此外,图10A用作用于基本色
打印材料的初始抖动矩阵。然而,不同于堆叠同一打印材料的层的第一实施例,堆叠不同颜
色的打印材料的层,因此,在半色调处理中不对抖动矩阵进行初始化。
图13示出图12B所示的R″值的路径分离数据的半色调处理结果。在图13中,打印
“R”的单元是开点。从R打印材料替换的Y和M打印材料的相同单元被分配给开点。图14示出
图12B所示的Y″M″值的路径分离数据的半色调处理结果。在图14中,打印“YM”的单元是Y和M
打印材料的开点。图13和图14也示出供参考的GI值,然而,不用说,GI值与半色调处理器119
的处理没有关系。
图13和图14所示的最终的点布局的比较揭示,R点和YM点是排他地布置的。也就是
说,根据光泽度值GI,用双层的YM点替换各R点。此外,当光泽度值GI具有最小值(在本示例
中,GI=40)时,R点和YM点的面积比相等,因此,将单层的K点和双层的YM点布置为棋盘图
案。因而,相邻点中的打印材料的厚度变得不同,并且,打印图像的表面的凹凸性(高度差)
变为最大。
为了描述的简单起见,已经解释了作为用于所有的打印材料的打印率表应用图7A
的示例。因此,通过相同的路径数在同一区中打印Y和M打印材料。为了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解
释的获得要重叠的打印材料之间的命中时间差,对于C、Y和M打印材料使用不同的打印率
表。
如上所述,基于输入的光泽度图像数据GI,用CMY印材料的使用量替换通过颜色图
像数据的颜色分离处理获得的专色打印材料的使用量。另外,通过确定CMY打印材料的点布
局以使CMY打印材料重叠来控制打印图像的表面的凹凸性。因此,随着要再现的光泽度值减
小,要增加打印图像的表面的凹凸性的面积比增大。这使得在打印图像中获得期望的光泽
度再现成为可能。
请注意,当图5的步骤S503中的处理被改写为R′G′B′→CMYKRGB,并且图5的步骤
S504中的处理被改写为CMYKRGB→C′M′Y′KR′G′B′时,图5变成等同于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图
像生成数据的生成处理的流程图。因此,将省略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图像生成数据的生成处
理的此流程图。
[第三实施例]
下面将解释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请注意,
在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几乎表示相同的部分,并且,
在一些情况下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概要]
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已经解释从深打印材料的使用量替换为浅打印材料的
使用量,从专色打印材料的使用量替换为CMY打印材料的使用量,以及堆叠浅打印材料或
CMY打印材料。除了深打印材料(基本色打印材料)、浅打印材料和专色打印材料以外,图像
生成装置13有时包含实质上无色透明的透明材料。在第三实施例中,将解释这样的示例,其
中,本发明应用于包含四种颜色CMYK的基本色打印材料和CL材料的图像生成装置13。
透明材料(以下被称为CL材料)主要用作用于调整打印材料的光泽度的光泽度调
整材料,并且,通常出于提高光泽度的目的而被使用。另一方面,在第三实施例中,通过随着
要再现的光泽度减小而增大CL材料的使用量来增加打印图像的表面的凹凸性。请注意,CL
材料可以具有轻微的颜色或微混浊。
[装置的结构]
图15是示出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12的结构示例的框图。透明材料添加单元
(CL材料添加单元)126接收光泽度图像数据GI和从第一颜色分离处理器104输出的CMYK信
号,基于光泽度图像数据GI确定CL值,并且输出CMYKCL信号。随着由光泽度图像数据GI指示
的光泽度值减小,CL材料添加单元126增大CL值。也就是说,随着要再现的光泽度减小,CL材
料添加单元126增加CL处理的使用量,以便增加打印图像的表面的凹凸性。
CL材料添加单元126通过查阅一维光泽度控制表127来确定CL信号值。如果输入的
光泽度值GI是光泽度控制表127中的打印值,则CL材料添加单元126输出被添加了对应于光
泽度值GI的CL值的CMYKCL信号。此外,如果输入的光泽度值GI是光泽度控制表127中的打印
值之间的值,则CL材料添加单元126输出被添加了使用夹于光泽度值之间的打印值通过内
插处理确定的CL值的CMYKCL信号。
将参照图16A和图16B解释CL值的确定和路径分离处理。图16A示出具有CMYK值(0,
0,0,255)的黑色打印数据(即,仅仅由K打印材料可再现)被输入到CL材料添加单元126的情
况。如图16A所示的表的第二列所示,K打印材料的使用量与光泽度值GI无关。另一方面,如
第三列所示,在光泽度值GI=60时不使用CL材料,并且,随着光泽度值GI减小,增加CL材料
的使用量。换句话说,在保持CMYK信号值的同时,随着光泽度值GI减小,增加CL打印材料的
使用量。
路径分离器128进行将从CL材料添加单元126输出的CMYKCL信号值分配给各打印
扫描(路径)的路径分离处理。请注意,如第一实施例中一样,路径分离器128使用图7A所示
的打印率表,并且,半色调处理器129中的单位区域具有4×4个点。因此,路径分离器128将
各具有8位的CMYKCL信号转换为各具有4位的信号。图16A所示的表中的第四列和第六列均
示出从各KCL信号(对于各颜色,8位)的上4位转换为4位信号的结果。
图16B示出基于打印率将被转换为4位的K″CL″值分配给各路径的路径分离数据,
并且示出来自路径分离器128的输出。路径分离器128将CMYKCL信号转换为CiMiYiKiCLi,作为
第i路径的路径分离数据。
半色调处理器129确定经过了路径分离处理的CiMiYiKiCLi的点布局。也就是说,半
色调处理器129针对各打印材料由路径分离数据生成指示开点的打印位置的1位打印信号。
在本处理中,图8A用作用于基本色打印材料的初始抖动矩阵。此外,图10A用作用于CL材料
的初始抖动矩阵。然而,与堆叠同一打印材料的层的第一实施例不一样,堆叠基本色打印材
料和CL材料,因此,在半色调处理中没有对抖动矩阵进行初始化。
将参照图17A和图17B解释半色调处理。图17A示出图16B所示的K″值的路径分离数
据的半色调处理结果。在图17A中,打印“K”的单元是开点。图17B示出图16B所示的CL″值的
路径分离数据的半色调处理结果。在图17B中,打印“CL”的单元是CL材料的开点。图17B也示
出供参考的GI值,然而,不用说,GI值与半色调处理器119的处理没有关系。
图17A和图17B示出,在整个区中打印K打印材料,除了在GI=60时以外在K打印材
料上使CL材料重叠,并且,随着光泽度值GI减小,CL材料的重叠面积增大。请注意,只需要在
打印图像的表面上形成凹凸性,因此,可以在基本色打印材料上铺设CL材料,反之亦然。
图18是用于解释由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12进行的图像生成数据的生成处
理的流程图。输入单元101接收颜色图像数据RGB和光泽度图像数据GI(步骤S601)。颜色匹
配单元102根据图像生成装置13执行将输入颜色图像数据RGB转换为颜色信号R′G′B′的颜
色匹配处理(步骤S602)。
第一颜色分离处理器104执行将颜色信号R′G′B′转换为打印材料量信号CMYK的第
一颜色分离处理(步骤S603)。CL材料添加单元126输出被添加了基于输入的光泽度图像数
据GI的CL材料量的打印材料量信号CMYKCL(步骤S604)。
路径分离器128执行用于多路径打印打印材料量信号CMYKCL的路径分离处理(步
骤S605)。半色调处理器129执行将路径分离处理结果转换为用于驱动图像生成装置13的各
打印元件的驱动数据的半色调处理(步骤S606)。
输出单元111将在输出数据缓冲器110中存储的图像生成数据与图像生成装置13
的图像生成操作同步地输出到图像生成装置13(步骤S607)。图像生成数据作为整个图像或
者如打印扫描的带宽的各单位输出。此外,逐个像素反复地执行从步骤S601到步骤S606的
处理。
如上所述,CL材料的使用量是基于输入的光泽度图像数据GI被确定的,并且,随着
光泽度值减小而增加。另外,点布局如此被确定以至于重叠基本色打印材料和CL材料,从而
控制打印图像的表面的凹凸性。因此,随着要再现的光泽度值减小,增加打印图像的表面的
凹凸性的面积比增大,从而,可以在打印图像中获得期望的光泽度再现。
[第四实施例]
下面将解释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请注意,
在第四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几乎表示相同的部分,并且,
在一些情况下将省略其详细描述。
[概要]
第一实施例解释了通过如下控制打印图像的表面的凹凸性的方法:随着要再现的
光泽度值减小,基于光泽度图像数据GI,用对应于LcLmGy打印材料的使用量替换深打印材
料的使用量,并且,确定浅打印材料的点布局,以重叠浅打印材料。
图像生成装置13有时包含相对于K打印材料具有相对较低的浓度的多种低浓度黑
色系打印材料,该K打印材料是具有相对较高的浓度的高浓度黑色系打印材料并被包括在
基本色打印材料中。例如,图像生成装置13有时包含三种打印材料(即,按照浓度下降的顺
序的K,Gy和Lgy)作为黑色系打印材料(以下被称为BK系打印材料)。在这种情况下,Gy和Lgy
是低浓度黑色系打印材料。在第四实施例中,将解释这样的示例,其中,本发明应用于包含
六种颜色CMYKGyLgy的打印材料的图像生成装置13。
在使用三种BK系打印材料时,可以通过如下来实现较低的光泽度:用堆叠层的Gy
打印材料或Lgy打印材料替换K打印材料,使得一层的K打印材料、堆叠层的Gy打印材料和堆
叠层的Lgy打印材料共存。
图1E示出用两层Gy打印材料部分地替换K打印材料的图像。图1F示出用四层Lgy打
印材料部分地替换K打印材料的图像。请注意,这些布局基于这样的假设,由两层Gy打印材
料再现的颜色、由四层Lgy打印材料再现的颜色和由一层K打印材料再现的颜色相等。图1G
示出用两层Gy打印材料或四层Lgy打印材料部分地替换K打印材料的图像。
图1E、图1F和图1G中的每一个的右边所示的曲线图是对应的打印图像的表面的法
线角度的直方图(法线直方图)。这些直方图通过将图1E、图1F和图1G的样本的表面形状的
测量结果分成微小区域并测量这些微小区域的法线方向来获得。
图1E和图1F所示的法线直方图的比较揭示,频率最高的法线角度不同。此外,在图
1G所示的法线直方图中频率分布广。也就是说,图1G所示的图像中的微小区域的表面在各
个方向上倾斜,因而,被图像表面反射的光的方向在各种角度上分布。因此,图1G所示的图
像的光泽度低于图1E和图1F所示的图像的光泽度。
[装置的结构]
图19是示出第四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12的结构示例的框图。黑色系分离处理器
(BK系分离处理器)136接收光泽度图像数据GI和从第一颜色分离处理器104输出的CMYK信
号,基于光泽度图像数据GI对于BK系打印材料进行分离处理,从而将CMYK信号转换为CMYK′
GyLgy信号。BK系分离处理器136进行这样的转换,随着由光泽度图像数据GI指示的光泽度
值减小,用对应于Gy打印材料或Lgy打印材料的使用量替换K打印材料的使用量。也就是说,
BK系分离处理器136进行这样的光泽度控制转换,随着要再现的光泽度减小,增大Gy打印材
料和Lgy打印材料的使用量,以便增加打印图像的表面的凹凸性。
BK系分离处理器136通过查阅光泽度控制表137来进行此光泽度控制转换。如果输
入的CMYKGI值是光泽度控制表137中的格子点的值,则BK系分离处理器136输出在该格子点
中打印的着色材料量信号CMYK′GyLgy。如果输入的CMYKGI值是光泽度控制表137的格子点
之间的值,则BK系分离处理器136使用在该值周围的格子点中打印的值、通过进行内插处理
而输出着色材料量信号CMYK′GyLgy。
将参照图20A和图20B解释光泽度控制转换和路径分离处理。图20A示出具有CMYK
值(0,0,0,255)的黑色打印数据(即,仅仅由K打印材料可再现)被输入到BK系分离处理器
136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0A所示的表中的第二列至第四列所示,在光泽度值GI=60
时,不使用Gy打印材料和Lgy打印材料。然而,在GI值减小时,减少K打印材料的使用量,并
且,首先开始使用Gy打印材料。
当GI值进一步减小时,增加Gy打印材料的使用量,并且,开始使用Lgy打印材料。当
此后GI值进一步减小时,停止增加Gy打印材料的使用量,并且,增加Lgy打印材料的使用量。
也就是说,对数量上对应于GI值的低浓度黑色系打印材料进行使用量的替换。
路径分离器138进行将从BK系分离处理器136输出的CMYK′GyLgy信号值分配给各
打印扫描(路径)的路径分离处理。请注意,如第一实施例中一样,路径分离器138使用图7A
所示的打印率表,并且,半色调处理器139中的单位区域具有4×4个点。因此,路径分离器
138将各具有8位的CMYK′GyLgy信号转换为各具有4位的信号。图20A所示的表中的第五列至
第七列均示出从各K′GyLgy值(对于各颜色,8位)的上4位转换为4位信号的结果。
图20B示出基于打印率将被转换为4位的K″LC″值分配给各路径的路径分离数据,
并且示出来自路径分离器138的输出。路径分离器138将CMYK′GyLgy信号转换为
CiMiYiKiGyiLgyi,作为第i路径的路径分离数据。
半色调处理器139确定经过了路径分离处理的CiMiYiKiGyiLgyi的点布局。也就是
说,半色调处理器139针对各打印材料由路径分离数据生成指示开点的打印位置的1位打印
信号。在本处理中,图8A用作用于基本色打印材料的初始抖动矩阵。因此,图20B所示的K″值
的路径分离数据的半色调处理的结果与图9所示的半色调处理的结果相同。
将参照图21A和图21B解释Gy打印材料的半色调处理。图21A示出用于Gy打印材料
的初始抖动矩阵的示例。如第一实施例中一样,在半色调处理期间对抖动矩阵进行初始化,
以便重叠两层的Gy打印材料。图21B示出图20B所示的Gy″值的路径分离数据的半色调处理
结果。在图21B中,打印“G”的单元是开点,并且,打印“2G”的单元是各具有两层Gy打印材料
的点。
将参照图22A和图22B解释Lgy打印材料的半色调处理。图22A示出用于Lgy打印材
料的抖动矩阵的示例。为了重叠四层Lgy打印材料(为了在所有的路径上进行重叠),在半色
调处理期间没有对抖动矩阵进行初始化。图22B示出图20B所示的Lgy″值的路径分离数据的
半色调处理结果。在图22B中,打印“Lg”的单元是开点,并且,打印“4L”的单元是各具有四层
Lgy打印材料的点。请注意,图21B和图22B也示出供参考的GI值,然而,不用说,GI值与半色
调处理器139的处理没有关系。
图23示出BK系打印材料的最终的点布局。随着光泽度值GI减小,打印图像生成点
改变,使得“一层的K点”→“一层的K点+两层的Gy点”→“一层的K点+两层的Gy点+四层的Lgy
点”。如前所述,当K打印材料的浓度Dk、Gy打印材料的浓度Dgy和Lgy打印材料的浓度Dlgy之
间的关系是Dk∶Dgy∶Dlgy=4∶2∶1时,在图23所示的4×4区域中没有观察到颜色变化,因此,
在该图像中再现对应于光泽度值GI的光泽度。
如上所述,使用具有不同浓度的多种BK系打印材料,并且,K打印材料的使用量被
分布为多种低浓度BK系打印材料的使用量。另外,多种低浓度BK系打印材料的点布局被如
此确定以至于获得与多种低浓度BK系打印材料的浓度对应的层的重叠,从而控制打印图像
的表面的凹凸性。因此,可以逐步地进行增加打印图像的表面凹凸性的面积比控制。这使得
在打印图像中获得期望的光泽度再现和更平滑的光泽度变化成为可能。
此外,不管层次如何都可以减少光泽度。特别是在图像的暗部分中,可以通过扩宽
低光泽度侧再现范围来提高装饰效果。此外,当通过在各区中用具有相对较低浓度的低浓
度打印材料替换具有相对较高浓度的高浓度打印材料来增加打印图像的表面凹凸性时,使
相邻区的颜色或浓度尽可能相等。这有效地防止颗粒度下降。
请注意,在图5的步骤S504中的处理被改写为CMYK→CMYK′GyLgy时,图5变成等同
于示出第四实施例的图像生成数据的生成处理的流程图。因此,将省略示出第四实施例的
图像生成数据的生成处理的流程图。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也可以通过如下实现:一种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该系统
或装置读出并执行在存储介质(其也可被更充分地称为“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
记录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一个或多个程序),以执行上述(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或
多个的功能,并且/或者,该系统或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多个)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的
功能的一个或多个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以及由该系统或者装置的计算机执
行的方法,例如,从存储介质读出并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多个)实施例中的
一个或多个的功能,并且/或者,控制所述一个或多个电路以执行上述(多个)实施例中的一
个或多个的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
理单元(MPU)),并且可以包括分开的计算机或分开的处理器的网络,以读出并执行所述计
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例如从网络或存储介质被提供给计算机。例
如,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如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
(ROM),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存储器,光盘(例如,压缩盘(CD),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蓝光
光盘(BD)TM),闪速存储器装置,存储卡,等等。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
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
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虽然针对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
性实施例。下述权利要求的范围应当被赋予最宽的解释,以便涵盖所有这类修改以及等同
的结构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