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印刷空心体的设备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用于印刷空心体的设备。
背景技术
例如由WO2012/148576A1已知那样,在包装工业中,在用于装饰分别具有圆柱形壳
面的空心体的设备中,大多使用多个印刷装置。在此,各印刷装置分别将印刷油墨转送到印
刷装置共同应用的橡皮布上。然后,相关的空心体的壳面通过该相关的空心体的壳面与事
先特别是彩色着墨的橡皮布之间的相对运动、特别是通过该相关的空心体的壳面在橡皮布
上的滚动而被以例如彩色的印刷主体装饰。
这种用于印刷或装饰特别是分别具有优选圆柱形壳面的空心体的设备例如在与
一般具有多个工作站的、用于制造这种空心体的设备相结合下使用,其中,对空心体的印刷
或装饰通过印刷方法来实现,因此,空心体通常也可以称为印刷产品。在这种设备中,需要
印刷的空心体在批量生产中以每分钟例如数百或者甚至几千件(例如每分钟1500件至3000
件)制造出来。这种空心体例如由金属、特别是由钢或铝或者由合成材料制成。这种金属制
造的空心体例如用作饮料罐或气溶胶罐。这种由合成材料制成的空心体例如呈热塑性塑料
模制体的形式制造,并且例如用作包装例如液态或膏体食物的杯,特别是包装奶制品或饮
料。相应的空心体也可以是由合成材料或铝制造的圆形管状体,其中,管被认为是细长、硬
质、但可模制成型的容器,这些容器设置用于装填特别是膏状的物质。由铝制造的管例如以
反挤压方法制造。合成材料制造的管例如借助于挤出过程分别作为无缝的管制造。另一种
需要在前面提到的设备中印刷的空心体可以是由玻璃制造的、优选圆柱形的容器或器皿,
例如瓶或小瓶子。
饮料罐优选由铝制造,并且一般是所谓的两件式的罐,其中,圆周形的瓶底与优选
直筒形的圆筒包壳分别由一个工件制造,也就是由所谓的圆形块料(英语:Slugs)或由圆片
坯(圆形盘)按照整形方法、例如以冷锻方法或拉伸压缩整形方法,优选通过深冲、特别是通
过拉伸深冲而制造成一侧敞开的空心体,也就是制造成所谓的罐坯,并且在最后的制造步
骤中,将圆周形的盖安放到圆筒包壳上并且通过折边与圆筒包壳气密性地连接。
另一种罐的类型是白铁皮罐。白铁皮是镀锌钢片。为了制造白铁皮罐,钢片的厚度
例如为0.15mm至0.49mm,锌层的厚度例如为0.2μm至0.8μm,其中,锌覆层用于防腐。白铁皮
罐是指所谓的三件式的罐。为了制造白铁皮罐的包壳,将矩形的钢片条带折弯成优选直筒
形的圆筒包壳,其中,折弯成圆筒包壳的条带的端部通过端接的方式焊接。接下来,圆周形
的底部和圆周形的盖安放到圆筒包壳上并且对边缘进行包边。为了针对相关的白铁皮罐而
获得较高的抗压强度,例如全部三个部件(也就是圆筒包壳、底部和盖)优选具有波浪型廓。
气溶胶罐(也称为喷雾剂罐或喷罐)是用于喷洒液体的金属罐。在气溶胶罐中,所
填入的液体处在压力下,其中,用作从相关的罐中送出相关的液体的运载气体例如是丙烷、
丁烷、二甲醚或上述气体的混合物或者也可以是压缩的空气或氮气。
前面提到的WO2012/148576A1介绍了一种用于装饰罐体的设备,其中,多个印刷装
置的结构分别设置有用于彩色装饰多个罐体的输墨装置,其中,归属于印刷装置的输墨装
置中的每个都分别具有用于提供印刷油墨的墨盒,其中,在每个墨盒中分别设置有用于容
纳来自相关墨盒中的印刷油墨的墨盒辊,在每个输墨装置中分别设置有墨斗辊,墨斗辊分
别接纳相关的墨盒辊的印刷油墨,在相关的输墨装置中相对于各墨斗辊在后的辊列中,设
置有多个往复运动的串墨辊和多个分别与至少一个所述串墨辊相配合的输墨辊,针对每个
输墨装置分别存在具有至少一个印板的印板滚筒,与各用于将印刷油墨着墨的印板滚筒分
别相配合的仅是唯一的着墨辊。
通过WO2004/109581A2已知一种用于执行无接触式输墨印刷方法、例如喷墨印刷
方法的设备,以便将圆形的物体(特别是两件式的罐)在不用橡皮布的情况下,根据需要个
性化地印刷,优选设置多个印刷头,这些印刷头分别承印一种印刷油墨。
通过DE102006004568A1已知一种用于印刷机的短输墨装置,包括印版滚筒、与印
版滚筒相配合的着墨辊和接触着墨辊的网纹辊,为其分配有用于输墨的装置,其中,至少一
个找平辊关于网纹辊的转动方向布置在输墨装置的位置与网纹辊同着墨辊直接的接触缝
隙之间,其中,用于输墨的装置设计为腔式刮板。
通过DE10160734A1已知一种印刷机,这种印刷机包括至少一个印版、用于以润湿
介质润湿印版的输水装置以及用于减少与印刷油墨一同输送的部分润湿介质的、具有加热
辊(调温辊)的除湿装置,输墨装置设计为无升降装置的短输墨装置,输墨装置的输墨装置
辊具有第一辊压接触部位,在辊压接触部位上,输墨装置辊与加热辊保持辊压接触,输墨装
置辊具有第二辊压接触部位,印刷油墨从输墨装置辊到印版的最短给送行程通过最多一个
中间辊来设置。
通过DE3232780A1已知一种用于以印板滚筒印刷单张纸或幅材的平版印刷机的输
墨装置,这种输墨装置从最多两个具有弹性表面的着墨辊获得所需的油墨,着墨辊与输墨
滚筒相配合,借助于输墨系统向输墨滚筒输送油墨,输墨系统产生连续的油墨膜,相对于输
墨滚筒在后布置有具有与印板滚筒相同直径的着墨辊,为输墨滚筒分配有具有至少一个将
润湿介质进行转送的辊的输水装置,润湿介质转送到输墨滚筒上的过程以输墨滚筒的转动
方向在着墨之后以及在其与着墨辊的接触部位之前执行。
通过DE102006048286A1已知一种用于驱动加工机器中具有短输墨装置的印刷装
置的方法,这种加工机器具有网纹辊和所分配的刮板装置以及布置在网纹辊后面的着墨
辊,相对于着墨辊在墨流方向上在后布置印板/印版滚筒,印板/印版滚筒与橡皮布滚筒有
效连接,橡皮布滚筒与引导承印材料的印刷滚筒有效连接,其中,网纹辊利用独立驱动装置
驱动,在印刷/涂漆运行中,由主驱动装置将动力给送至印刷滚筒的驱动轮和橡皮布滚筒的
驱动轮以及印板/印版滚筒的第二和第一驱动轮还有着墨辊的驱动轮和网纹辊的驱动轮,
其中,网纹辊的独立驱动装置未被激活,在待命运行中,印板/印版滚筒的第一驱动轮与第
二驱动轮之间与主驱动装置的驱动连接断开,网纹辊的独立驱动装置被激活并且借助于独
立驱动装置将驱动力矩引入网纹辊的驱动轮和着墨辊的驱动轮以及印板/印版滚筒的第一
驱动轮。
通过DE19624440A1已知一种用于给印刷机的滚筒的凹陷部填充液体的装置,其
中,在滚筒上布置至少两个用于给滚筒的凹陷部填充液体的刮板装置,设置有与给送系统
连接的用于液体的涂刷装置以及相对于涂刷装置在滚筒的转动方向上在后布置的作业刮
板,刮板固定在横梁上,被刮掉的液体被导出至收取池。
通过DE8912194U1已知一种用在如下印刷机中的输墨装置,所述印刷机具有能够
贴靠到刮板辊上的作业刮刀以及具有油墨给送机构的油墨池,其中,作业刮刀、油墨池以及
用于将油墨给送至网纹辊的机构组合成一个结构单元并且所述结构单元能够可拆卸地固
定在支承于印刷机上的承载件上。
通过DE102007052761A1已知一种网纹印刷装置,其具有着墨辊和网纹辊来作为输
墨装置辊,其中,网纹辊支承在枢转杆上,网纹辊和着墨辊分别具有承载环,为了将其中一
个输墨装置辊的承载环按压到另一输墨装置辊的支承环上而布置的装置具有用于补偿由
于制造公差而产生的直径差异的弹簧。
通过DE2851426A1已知一种用于分别印刷空心体的壳面的设备,其中,设置有将需
要印刷的空心体围绕旋转轴输送的运输装置,其中,设置有多个印刷装置,每个需要印刷的
空心体都能够利用运输装置被输送到印刷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的印刷区域中,印刷装置中的
至少一个具有印版滚筒和带有唯一的着墨辊的输送装置。
通过DE102006032204B3已知一种用于将至少一个印版提供到其装配在轮转印刷
机的印版滚筒上的位置上的方法,绘有印刷主题的印版利用运输装置运送到其在印版滚筒
上的装配位置,其中,印版利用与运输装置相连的运输模块来输送,印版在其处于印版滚筒
上的相应装配位置上的装配从运输模块中出来得以实现。
通过DE102005044223A1已知一种卷筒纸轮转印刷机的印刷装置,具有:印版滚筒
和在印版滚筒上滚动的转印滚筒,其中,在印版滚筒上沿其轴向来看,能够将多个印板彼此
并排而且在其周向来看优选将多个印版彼此前后夹紧;以及分配给印版滚筒的印版更换装
置,以便自动更换印版滚筒上的印板,印板更换装置包括:能够沿印版滚筒平移运动的操作
头,用于印板在印版滚筒上的释放或脱锁以及固定或锁紧;和/或能够沿印版滚筒平移运动
的换板匣,用于随时准备好新的或者需要换上的以及接纳旧的或换下来的印板。
通过DE4003445A1已知一种用于具有操作装置的轮转印刷机的送板和供筒系统,
用以将印板从容器中取出以及将印板从印板滚筒上拆下以及用于将印板搁放在容器中,其
中,操作装置沿基本上平行于需要提供的印版滚筒的转轴延伸的行程引导件引导,设置有
用于将多个印板输送给印刷装置或者从印刷装置中送离的小车,小车沿基本上垂直于操作
装置的行程引导件延伸的行程引导件引导。
通过DE102007035689B3已知一种用于将印版布置在印刷机的印版滚筒上的方法,
其中,分别将印版中的一个布置在多个沿印版滚筒的轴向彼此并排布置的装配位置中的一
个上,每个印版在其布置在印版滚筒的装配位置中的一个上之前,分别储存在沿印版滚筒
的轴向彼此并排地具有多个分别以固定间距彼此间隔布置的储存位置的储存装置的一个
储存位置上,在将第一印版布置在印版滚筒上之后,印版滚筒和/或储存装置以如下方式沿
轴向彼此相对移动一段调整行程,使得通过这种移动,使另一需要布置在印版滚筒上的印
版在相对于之前布置的印版的装配位置以相对于储存装置的两个相邻的储存位置之间的
间距减小的间距相邻布置的装配位置上布置在印版滚筒上。
通过DE19620997C2已知一种用于在印板安装于轮转印刷机的滚筒上期间,沿轴向
定位印板的方法,其中,印板借助于输送机构输送给滚筒,为了安装印板,选择一个滚筒分
段,从多个可行的、分配给滚筒分段的、能够预选出的沿轴向彼此并排而置的位置中选出印
板在滚筒上的额定位置,接下来,获得印板沿轴向关于处在滚筒上的参照位置的位置,最后
印板被送入预选出的额定位置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印刷空心体的设备,所述设备实现了快速的、特
别是自动化的生产过程更换。
所述目的按照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实现。从属权利要求涉及所找到的
解决方案的有利的改进方案和设计。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下面详细介绍。能够凭借本发明实现的优点
与实施例相结合地提出。其中:
图1示出用于印刷或装饰分别具有壳面的空心体的设备;
图2示出特别是在图1中所示的设备的在第一运行状态下的输墨装置;
图3示出特别是在图1中所示的设备的在第二运行状态下的输墨装置;
图4示出特别是图2和图3中所示的输墨装置的腔式刮板系统;
图5示出第一运行状态下的换板装置;
图6以第二运行状态示出图5中的换板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特别是对空心体的壳面以例如彩色印刷主题(也就是至少一个印刷图)印刷的过
程在优选实施方案中以凸版印刷方法来实现。可替换的印刷方法例如有丝网印刷方法或者
平版印刷方法或者无印版数码印刷方法。下面,本发明示例性地结合凸版印刷方法介绍。为
了执行凸版印刷方法,将印刷凸版作为印版布置在印版滚筒(特别是印板滚筒)的壳面上。
针对印刷过程待用的印刷凸版是具有印刷雕版的印版,其中,印刷雕版以镜像的方式反映
出设置用于印刷过程的印刷图,在无故障的印刷运行中,仅印刷雕版参与到将由输墨装置
输送给印板滚筒的印刷油墨传送到橡皮布上的过程。印版或印刷凸版具有平板状的、优选
能够弯曲的、有限长度的、例如由钢片制成的承载件,在这种承载件上布置有特别是柔性的
印刷体。至少是承载件的在印板滚筒的周向上相对置的端部例如能够与印板滚筒的壳面的
曲率相对应地弯曲或者也可以成角度折弯,以便实现印版容易的装配,也就是在这里特别
是印刷凸版在印板滚筒上简单的装配。印版或印刷凸版的承载件具有例如0.2mm至0.3mm范
围内的厚度。印刷凸版连同其承载件总共具有例如0.7mm至1.0mm范围内的、优选约为0.8mm
的总厚度。印刷体例如由合成材料形成。印刷体为了制造针对印刷过程待用的印刷凸版例
如被涂覆反映出印刷图的负片,其中,未经涂覆的部位接下来从印刷体上例如通过洗掉或
者借助于激光去除。
用于印刷或装饰特别是分别具有优选圆柱形壳面的空心体的设备优选具有:多
个、例如8个或10个或者更多个印刷装置,也就是称为印刷站,其中,印刷装置中的至少一
个、在优选实施方案中为所有这种印刷装置分别具有可旋转的印版滚筒,特别是具有设计
为印板滚筒的印版滚筒。在此,印刷装置或印刷站以及必要时还有印版滚筒在所述设备中
分别支承在机架中,并且能够用于相同的印刷过程,以便在相同的空心体上构造出与所参
与的印刷装置或印版滚筒的数目相对应的彩色印刷主题(Druckmotiv)。印版滚筒或印板滚
筒的支承分别优选设计为浮动式的支承,其中,相关的印版滚筒或印板滚筒在其侧面之一
上分别例如支承在优选锥形的轴颈上。在每个印板滚筒的壳面上,一般分别仅布置有唯一
的印刷凸版,其中,印刷凸版的承载件完全包绕相关的印板滚筒的圆周,或者至少绝大部
分、特别是以多于80%包绕相关的印板滚筒的圆周。印刷凸版的印刷体的沿相关的印板滚
筒的周向指向的长度优选比相关的印板滚筒的圆周更短地设计。印版或印刷凸版借助于其
承载件特别是以磁力的方式布置或者至少是能够布置在每个印板滚筒的壳面上,也就是印
版或印刷凸版在那里优选以磁力的方式、也就是借助于磁性保持力得到保持。在用于印刷
或装饰分别具有优选呈圆柱形壳面的空心体的设备的可替换的或者作为补充的实施变型
中,印刷装置中的至少一个或者多个分别设计为按照数码印刷方法无印版的印刷装置,其
中,这种印刷装置特别是具有至少一个喷墨印刷头或者激光器。
特别是同时将多种印刷油墨特别是传输到相关的空心体的壳面上的过程需要:输
墨以遵守套准的方式实现,以便在印刷过程中实现良好的印刷质量。针对遵守套准地将印
版或印刷凸版布置在相关的印版滚筒或印板滚筒的壳面上,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在相关
的印版滚筒或印板滚筒的壳面上优选设置有多个例如在其相应的位置方面能够分别调整
的匹配销,所述匹配销嵌入到相对应的、构造在印版或印刷凸版上的凹空部中,印版或印刷
凸版由此就其在相关的印版滚筒或印板滚筒的壳面上的布置而言,在那里实现限定的位
置。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每个印版滚筒或印板滚筒分别具有处在100mm与150mm之间、特别
是120mm与130mm之间的范围内的直径,其中,相关的印版滚筒或印板滚筒的轴向长度分别
为200mm与250mm之间、特别是200mm与220mm之间。需要布置在相关的印板滚筒的壳面上的
印刷凸版具有在相关的印板滚筒的轴向上处在150mm至200mm的范围内、优选约为175mm的
宽度。
每个用在印刷过程中的例如设计为印板滚筒的印版滚筒以其印版或以其印刷凸
版分别将一定的印刷油墨传输到橡皮布上。所用的印刷油墨一般是指预先混合的、特别是
针对客户特定的特殊油墨,这种特殊油墨在其相应可印刷性能方面以特定方式与需要印刷
的空心体的材料相协调,这视所印刷的表面例如是由铝、白铁皮还是合成材料而定。在用于
印刷或装饰特别是分别例如具有优选圆柱形壳面的空心体的设备的优选实施方案中,设置
有将印刷油墨从印版或印刷凸版上传输到相关的空心体的壳面上的装置。传输印刷油墨的
装置例如设计为围绕优选水平的转轴旋转的弓形轮(Segmentrad),其中,在弓形轮的周边
上、也就是沿着其圆周彼此前后优选布置或者至少能够布置多个橡皮布。传输印刷油墨的
装置能够根据所用的印刷方法设计为弓形轮的替换方案,也可以设计为装饰转筒或者橡皮
布滚筒或者转印滚筒,其至少在印刷时分别能够绕相应的转轴旋转。橡皮布在弓形轮上的
布置例如能够以如下方式实现,橡皮布在弓形轮的圆周上例如通过材料锁合的连接、优选
通过粘接来装设。优选多个印版滚筒或印板滚筒分别沿径向贴合或者至少能够贴合到布置
在相关的弓形轮的圆周上的橡皮布上。在用于印刷或装饰特别是分别例如具有优选圆柱形
壳面的空心体的设备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沿弓形轮的圆周彼此前后布置有比相应沿
径向贴合或至少能够贴合到弓形轮上的印版滚筒或印板滚筒更多数目的橡皮布。优选呈旋
转木马形式设计的传输印刷油墨的装置特别是弓形轮具有例如1500mm至1600mm、优选例如
1520mm至1525mm的直径,对于例如8个对应的印版滚筒或印板滚筒的情况,在其圆周上彼此
前后例如具有12个橡皮布。每个印刷凸版的表面优选构造有比橡皮布的相应表面的硬度更
大的硬度。橡皮布的表面优选是平坦的,也就是未设计有造型部。在参与印刷过程的印版滚
筒或印板滚筒分别沿径向贴合到旋转驱动的弓形轮的橡皮布上的状态下,印版滚筒的相应
的印版或印板滚筒的相应的印刷凸版在与弓形轮一同运动的橡皮布上滚动,其中,印刷凸
版至少将其印刷雕版分别例如以0.2mm至0.25mm的深度压入相应的橡皮布中,并且由此在
相应的橡皮布中产生沿弓形轮的轴向延伸的压平部、也就是辊压条带。压平的强度例如在
印刷过程开始之前或开始时,例如借助于遥控,通过调整由相关的印版滚筒或印板滚筒施
加到弓形轮的相关的橡皮布上的挤压力而能够调整或以这种方式调整。
在这里示例地需要印刷的空心体、例如需要印刷的两件式的罐例如借助于将需要
印刷的空心体优选沿圆形轨迹的至少一部分、也就是沿圆弧绕转轴输送的运输装置、优选
借助于输送轮、特别是借助于芯轴轮,以连续运动或以可调的周期分别引导至归属于用于
分别对空心体的壳面进行印刷的设备的印刷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上,进而输送到印刷装置中
的至少一个的印刷区域中。例如,需要印刷的空心体借助于例如设计为输送轮的运输装置
分别引导到例如布置在弓形轮上的橡皮布中的至少一个上,或者需要印刷的空心体借助于
运输装置分别直接和间接地、也就是无需例如设计为弓形轮的传输印刷油墨的装置的辅助
地输送到印刷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的相应的印刷区域中,这当相关的印刷装置按照直接印刷
方法、例如按照喷墨印刷方法印刷时,是这种情况。
例如与弓形轮相同地围绕优选水平的轴旋转的输送轮或芯轴轮与其圆周线同中
心地以优选等距的分布方式具有多个、例如24个或36个保持装置,例如分别呈从芯轴轮的
端侧伸出的夹紧顶尖或芯轴的形式,其中,由每个保持装置分别保持或者至少能够保持需
要印刷的空心体中的一个。设计为芯轴轮的运输装置在此也称为带芯轴的转动台面。芯轴
轮例如在EP1165318A1中得到介绍。对适当的保持装置、芯轴或夹紧尖顶的说明例如在
WO2011/156052A1得到。下面,各夹紧尖顶简称为尖顶。在此,每个尖顶的纵轴平行于芯轴轮
的转轴地指向。在各例如设计为两件式的罐的需要印刷的空心体的情况下,每个空心体例
如借助于给送装置(例如传送带)引导至例如设计为芯轴轮的运输装置,并且在那里在转交
站上例如借助于低压以吸取的方式套装到芯轴轮的尖顶中的一个上,然后被相关的尖顶加
以保持,而设计为芯轴轮的运输装置将相应的需要印刷的空心体例如输送到装配有至少一
个橡皮布的弓形轮,进而朝向至少一个印刷装置输送,或者在可替换的实施方案中例如在
没有弓形轮的情况下,直接输送至至少一个印刷装置。一般来讲,向芯轴轮凭借给送装置以
快速的顺序彼此跟随地给送更大量需要印刷的空心体。这种给送装置例如在EP1132207A1
中有所介绍。
在相应的需要印刷的空心体的内壁部与芯轴轮的相关的尖顶的表面之间优选构
造有宽度例如为0.2mm的缝隙,使得需要印刷的空心体不借助于相关的尖顶的压紧来保持。
每个尖顶例如能够借助于马达绕其相应的纵轴旋转并且特别是能够调整到一定的圆周速
度,使得每个由尖顶保持的需要印刷的空心体附加于芯轴轮的旋转地能够借助于独立的、
由尖顶实施或至少能够实施的旋转而发生旋转。将需要印刷的空心体套装到芯轴轮的尖顶
中的一个上的过程优选在相关的尖顶停转期间执行,其中,相关的尖顶在其停转阶段期间
不执行绕其自身纵轴的转动运动。为每个尖顶配设需要印刷的空心体的过程优选例如以无
接触的方式利用传感器来检查。当尖顶没有被配设有需要印刷的空心体时,芯轴轮例如以
如下方式运动,使得相关的空闲的尖顶与弓形轮的橡皮布的接触得到可靠避免。
需要印刷的两件式的罐在其例如被输送给芯轴轮之前,在相对于芯轴轮之前安置
的加工站中,被从圆片坯例如加以深冲。在另一加工站中,在每个两件式的罐上,对其边缘
在其敞开的端侧切割。每个两件式的罐在其他加工站中例如被清洗,特别是洗净其内部。必
要时,分别例如设计为两件式的罐的空心体在涂漆站中也被涂漆。每个两件式的罐的至少
是靠外的壳面例如被上底漆,特别是涂上白色的底漆。在印刷其壳面之后,每个两件式的罐
被从其相应的保持装置例如在芯轴轮上例如通过压缩空气或者通过优选可接通的磁体取
出,并且输送给至少一个相对于芯轴轮在后布置的加工站,例如输送给必要时其他的用于
对每个经印刷的两件式的罐涂漆的涂漆站和边缘加工站。经印刷的两件式的罐特别是经过
干燥器,例如热空气干燥器,以便使至少一种施加到其相应的壳面上的印刷油墨硬化。
用于印刷特别是例如保持在芯轴轮上的空心体(特别是两件式的罐)的相应的壳
面的印刷过程开始,由此,所有针对需要印刷在空心体的相应的壳面上的印刷图所需的印
刷油墨分别例如被从例如贴合到弓形轮上的印板滚筒的相应的印刷凸版涂覆到布置在弓
形轮的圆周上的同一橡皮布上。相关的以如下方式利用所有所需的印刷油墨着墨的橡皮布
则在橡皮布与相应需要印刷的空心体的壳面之间发生碰触接触的情况下,将印刷油墨同时
传输到空心体的壳面上,同时,保持在芯轴轮的尖顶中的一个上的需要印刷的空心体绕其
自身的纵轴仅转一周。在印刷油墨从橡皮布传输到空心体的壳面上期间,例如由芯轴轮的
尖顶保持的需要印刷的空心体以与相关的例如布置在弓形轮上的橡皮布等量的圆周速度
旋转。因而,空心体和橡皮布或弓形轮的相应的圆周速度彼此同步,其中,例如保持在芯轴
轮的尖顶之一上的需要印刷的空心体例如自其与相关的橡皮布的第一接触部位开始,当其
壳面滚过橡皮布的例如50mm的第一圆周长度的区段期间,被从其停转状态相应加速至达到
例如弓形轮的圆周速度。承载相关橡皮布的弓形轮则规定出例如需要在芯轴轮的相应尖顶
上调整出的圆周速度。承载印版的印版滚筒或承载印刷凸版的印板滚筒的圆周速度也优选
根据例如弓形轮的圆周速度来调整。芯轴轮和弓形轮例如由同一中央机器驱动装置来驱
动,并且必要时以机械方式例如经传动装置相互联接。可替换地,芯轴轮和弓形轮分别借助
于自己的驱动装置单独得到驱动,并且例如由控制单元以其相应的旋转特性来控制。
特别是参照迄今介绍的、用于印刷或装饰分别具有例如圆柱形壳面的空心体的设
备在下面例如还借助于前面提到的六幅图阐释不同细节。下面阐释的各个结构组件也在其
他印刷机或印刷装置中或上能够用作在这里示例性讨论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以示意图简化而且示例性地示出用于印刷或装饰特别是分别具有优选圆柱形
壳面的空心体01(例如两件式的罐01)的此类设备,其中,空心体01利用给送装置例如顺次
输送给例如设计为旋转的或者至少是能够旋转的输送轮、特别是设计为芯轴轮02的运输装
置,并且在那里在运输装置上各自分别保持在保持装置上。在下面,基于所选出的、针对用
于印刷空心体的印刷机或设备的实施例,出发点在于:运输装置优选设计为芯轴轮02。优选
输送印刷油墨的装置、例如旋转的或者至少是能够旋转的弓形轮03与芯轴轮02相配合,沿
着弓形轮的圆周彼此前后布置多个橡皮布。与例如所提到的弓形轮03的对应关系相关地,
沿其圆周线实施多个沿径向贴合或者至少是能够贴合到弓形轮03上的印版滚筒04,特别是
印板滚筒04,其中,在印版滚筒04或印板滚筒04的相应的壳面上分别布置有印版、特别是印
刷凸版,其中,印刷凸版特别是适合于执行凸版印刷方法。对于印版滚筒04或印板滚筒04中
的每一个为了对其印版或其印刷凸版着墨而借助于输墨装置06分别输送一定的印刷油墨。
下面,例如出发点在于,印版滚筒04分别设计为承载至少一个印刷凸版的印板滚筒04。
图2和图3以简化的示意图示出分别与印板滚筒04相配合的输墨装置06的一些细
节,所述输墨装置例如设置用于图1中所示的、用来印刷或装饰特别是分别具有优选圆柱形
壳面的空心体01的设备。这里提出的输墨装置06对于油墨从储墨装置向相关的印板滚筒04
的传输有利地具有非常短的、也就是仅由很少的、优选最多5个辊组成的双辊式辊列。在双
辊式辊列中,辊列仅由唯一的着墨装置07和优选设计为网纹辊08的输墨装置辊08构成。具
有最多由5个辊组成的辊列的输墨装置06属于短输墨装置的类型。
图2示例性以第一运行状态示出具有双辊式辊列的(短)输墨装置,其中,着墨辊07
和网纹辊08彼此贴合,着墨辊07贴合到印板滚筒04上,印板滚筒04也沿径向贴合到将印刷
油墨从印板滚筒04传输到相应的空心体01的壳面上的装置上,特别是贴合到弓形轮03上。
相反,图3对应于图2中所示的输墨装置06,示出第二运行状态,其中,着墨辊07和网纹辊08
彼此分离,着墨辊07与印板滚筒04彼此分离,印板滚筒04也与传输印刷油墨的装置、特别是
与弓形轮03分离。关于贴合和分离的机制稍后还有探讨。
优选设计为印板滚筒04的印版滚筒04和优选设计为网纹辊08的输墨装置辊08例
如分别独立地分别由马达11、12旋转驱动,特别是对于优选是所用的在图2和图3中示出的
输墨装置06,其中,相关的马达11、12例如在其相应的转速和/或角度位置方面,由例如电子
控制单元特别是加以调节或者至少能够调节。例如设计为弓形轮03的、传输印刷油墨的装
置例如通过独立的驱动装置或者中央机器驱动装置旋转驱动。着墨辊07由网纹辊08借助于
摩擦来驱动。在优选实施方案中,着墨辊07的外直径d07和至少一个印版的外直径d04、特别
是至少一个承载印刷凸版的印板滚筒04的外直径在量值上是相同的。在印板滚筒04的壳面
上布置或至少能够布置至少一个印刷凸版,使得在具有相同的外直径d04、d07的实施方式
中,承载印刷凸版的印板滚筒04和着墨辊07分别具有相同的圆周长度。在优选的实施方案
中,在与印板滚筒04相配合的输墨装置06的第一运行状态下,其中,着墨辊07和网纹辊08彼
此贴合,着墨辊07贴合到印板滚筒04上,印板滚筒04贴合到弓形轮03上,至少是印板滚筒
04、着墨辊07和网纹辊08的相应的中心沿同一直线G布置。为了检测着墨辊07的旋转,规定
出例如呈旋转编码器形式的检测装置,其中,旋转编码器特别是固定地与着墨辊07的轴相
连接。由旋转编码器在着墨辊07旋转时生成的信号由控制单元用于对着墨辊07的转速和/
或角位置借助于网纹辊08的旋转以如下方式调整或在需要时加以跟踪,即:对印板滚筒04
与着墨辊07之间的同步加以调整或得到调整,使得着墨辊07的圆周速度与印版滚筒04的圆
周速度在之前确定的容许的公差边界内部达成一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能够设置为:控制
单元优选在由其执行调整过程期间,以如下方式调整网纹辊08的圆周速度,即网纹辊的圆
周速度相对于印板滚筒08的圆周速度特别是短时性地进而不持续地具有提前或延后量。通
过印板滚筒04和着墨辊07分别构造有在量值上相同的圆周长度和通过调整出印板滚筒04
与着墨辊07之间的同步,使刮擦削弱印刷质量的效应尽可能得到避免。这里介绍的、具有摩
擦式传动的着墨滚筒07的驱动方案还具有如下优点,针对着墨辊07不需要自己的驱动装
置,这节约了成本,还由于较为简单的机械构造,例如在维护或修理作业方面,使得着墨辊
07的替换变得容易。
着墨辊07在其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具有闭合的、优选设有橡胶层的壳面。优选设计
为网纹辊08的输墨装置辊08具有例如覆有陶瓷的壳面,其中,在陶瓷层中,构造有网纹辊08
的轴向长度每厘米例如线数为80的凹版或者构造有小碗结构。为了利用网纹辊08对其每个
转周分别实现印刷油墨尽可能大量地给送到输墨装置06的辊列中,网纹辊08的外直径d08
优选大于输墨装置辊07的外直径d07地构造。因而,网纹辊08应当具有尽可能大的给送容
积。在图2中,弓形轮03、印板滚筒04、着墨辊07以及网纹辊08的相应的转动方向分别由转动
方向箭头标示。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至少是优选设计为网纹辊08的输墨装置辊08具有调温装
置,凭借调温装置对辊的壳面进行调温。网纹辊08的调温装置例如利用导入网纹辊08内部
中的调温流体来工作,其中,调温流体例如是水或者是其他能够流动的冷却介质。凭借网纹
辊08的调温装置能够对网纹辊08的给送容积施加影响,因为由此影响到需要由输墨装置06
输送的印刷油墨的粘度。网纹辊08的给送容积和需要由输墨装置06输送的印刷油墨的粘度
在自身方面最后影响到需要施加到需要印刷的空心体01的圆柱形的壳面上的印刷油墨的
油墨密度。需要施加到需要印刷的空心体01的圆柱形壳面上的、由印刷油墨形成的油墨膜
的厚度例如约为3μm。
印刷油墨06的油墨储器例如设计为与网纹辊08相关联地起作用的腔式刮板系统
09。按照有利的方式在腔式刮板系统09中,至少一个油墨池、与轴平行地贴合或者至少能够
贴合到网纹辊08上的刮板梁以及优选还有用于给送印刷油墨的泵形成唯一的结构单元。在
此,腔式刮板系统09在输墨装置06中,也就是在输墨装置06的机架上,优选仅在一侧例如通
过悬挂件来保持或支承,使得所述结构单元按照简单的方式在其与输墨装置06的机架分离
之后,沿侧向、也就是通过与网纹辊08的轴平行指向的运动,例如通过在布置于所述结构单
元上的抓手上进行牵拉而能够从输墨装置06中移出,进而能够更换。腔式刮板系统09的结
构单元优选形成输墨装置06的侧机架上的悬臂。图4以透视图示出设计为唯一的结构单元
的腔式刮板系统09,其与输墨装置06的网纹辊08相配合。
在网纹辊08将印刷油墨从油墨储器、也就是特别是从腔式刮板系统09获得之后,
网纹辊08将印刷油墨间接和直接或者经属于输墨装置06的辊列的其他辊而输送到优选仅
一个着墨辊07。在沿网纹辊08的转动方向相对于贴合到网纹辊08上的腔式刮板系统09在后
布置的、处于腔式刮板系统09与着墨辊07之间的区域中,串墨辊13优选贴合或至少能够贴
合到网纹辊08上,以便能够改善网纹辊08上着墨的均匀度及其油墨输送。串墨辊13与网纹
辊08的轴平行地布置。串墨辊13不视为归属于输墨装置06的辊列,因为串墨辊不将印刷油
墨从网纹辊08输送给其他辊。由网纹辊08例如借助于摩擦旋转驱动的串墨辊13例如具有设
有橡胶层的壳面。贴合到网纹辊08上的串墨辊13当其在网纹辊08的壳面上滚筒时,将一部
分由腔式刮板系统09的网纹辊接收的印刷油墨从凹版或网纹辊08的小碗中吸取,并且将这
部分印刷油墨至少部分地放到构造在网纹辊08的壳面上的接片上。由此,在网纹辊08上滚
动的串墨辊13实现了:使网纹辊08将更大量的印刷油墨输出到着墨辊07上。按照另一顺序,
在例如具有调温装置的网纹辊08中,也以如下方式改善了对油墨密度的控制有效性,即在
网纹辊08上滚动的串墨辊13有助于提供更大量的印刷油墨。由此,在网纹辊08上滚动的串
墨辊13在无关网纹辊08的具体构造的情况下,也就是在设有或未设有调温装置的情况下,
降低了:可能由于网纹辊08的制造公差产生的密度差异还有网纹辊08的凹版或小碗的可见
性的风险,也就是在这里在需要印刷的空心体01的壳面上由于至少有些部位着墨过少引起
的可见性的风险。
特别是在用于印刷空心体的设备的非常有利的构造方案中,按照针对至少一个、
优选针对每个印版滚筒、特别是印板滚筒04优选固定的分配方案中,分别设置有换板装置
14,利用换板装置是针对相关的印版滚筒确定的印版或者针对相关的印板滚筒04确定的印
刷凸版在例如相关的用于印刷或装饰分别具有特别是圆柱形壳面的空心体01的设备内部
优选能够以自动化的方式、也就是无需操纵人员干预地更换。利用这种换板装置14,能够将
针对印版滚筒04确定的印版在所述设备内部优选从相关的印刷装置的与对腔式刮板系统
09的结构单元加以保持的侧面特别是在直径上相对置的相应侧面上更换掉。优选的是,换
板装置14例如在用于印刷空心体的设备中,在相关的印刷装置上与其印版滚筒04相对应地
布置,印版滚筒具有输墨装置06,所述输墨装置带有腔式刮板系统09的在一侧得到保持的
结构单元,其中,换板装置14将针对印版滚筒04确定的印版从相关的印刷装置的与对腔式
刮板系统09的结构单元加以保持的侧面在直径上相对置的相应侧面来输送或者至少是能
够输送。
图5和图6以透视图在两个不同的运行状态下示出非常有利地构造的换板装置14
的优选实施方案,用于执行能够在非常短的准备时间内、优选自动化地、可靠地而且优选也
合乎套准地实现的换板或印版更换。图5示出第一运行状态,其中,沿轴向在侧向在印刷装
置旁边在印版滚筒或印板滚筒14上能够例如安放印刷凸版或者从换板装置14中取下印刷
凸版。图6示出第二运行状态,其中,紧接在印版滚筒或印板滚筒04之前,相对于其沿纵向从
换板装置14中例如将印刷凸版直接放置在所分配的印板滚筒04上,或者将印刷凸版从换板
装置14上取下,并且能够与换板装置14一起送出至其第一运行状态中。换板装置14具有特
别是平坦的、例如呈台面状的搁放面16,例如将布置或需要布置在印板滚筒04上的印刷凸
版优选完整放置在所述搁放面上。搁放面16优选直线形地、特别是相对于所分配的印版滚
筒或印板滚筒04沿纵向以能够往复运动的方式布置在至少两个限定的位置之间。在搁放面
的沿侧向处在印刷装置旁边的第一位置中,换板装置14的能够运动的、特别是能够移动的
搁放面16占据其第一运行状态或者说运行位置,在紧接在印版滚筒或印板滚筒04之前相对
于搁放面16的所处的第二位置沿纵向占据其第二运行状态或者说运行位置。在第一运行状
态中,换板装置14的搁放面16至少部分地处在相关的印版滚筒或印板滚筒04的端侧之前。
在第二运行状态中,换板装置14的搁放面16优选至少部分地处在印版滚筒或印板滚筒04的
壳面下方。换板装置14的搁放面16的运动例如沿相对于印版滚筒或印板滚筒04沿纵向布置
2的横梁17来执行。由此,换板装置14的搁放面16具有关于相关的印版滚筒或印板滚筒04沿
轴向的移动行程。在对换板装置14的第一或第二运行状态加以限定的位置上,搁放面16的
运动例如分别借助于止挡限定边界。至少是相关的印刷凸版的承载件例如通过特别是在应
用配准标记实施的切割以如下方式来构造,即相关的印刷凸版在换板装置14的搁放面16上
能够合乎套准地布置。为此,相关的印刷凸版的承载件的至少两个彼此成直角布置的边棱
被送入与布置在换板装置14的搁放面16上的止挡优选仅点状的接触中,其中,相关的印刷
凸版的承载件的第一边棱挡靠到第一止挡上,相关的印刷凸版的承载件的与第一边棱垂直
的第二边棱挡靠到第二止挡上。在此,两个止挡中的一个在其位置方面优选能够改变、特别
是能够调整地设计。通过调整在位置方面能够改变的止挡,例如能够将相关的印刷凸版合
乎套准地对齐。对在其位置方面能够改变的止挡的调整能够手动地或者借助于控制单元自
动地实现。因为印刷凸版被合乎套准地输送给相关的印板滚筒04,所以在印板滚筒04上例
如没有设置对中心销或者其他套准装置。第一止挡和/或第二止挡优选设计为分别垂直地
处在换板装置14的搁放面16上的圆柱形或锥形的机器元件,优选分别设计为垂直地处在换
板装置14的搁放面16上的套准销。
换板装置14在其优选的实施方案中,除了用于接纳例如特别是需要合乎套准地输
送给印板滚筒04的印刷凸版的搁放面16之外,例如具有储格,在所述储格中例如能够放置
从印板滚筒04上取下的印刷凸版。例如借助于其承载件特别是以磁力的方式保持在相关的
印板滚筒04的壳面上的印刷凸版例如借助于相对于印版沿切向引导的工具、例如借助于在
印刷凸版的承载件与相关的印板滚筒04的壳面之间引导的刮刀而从相关的印板滚筒04的
壳面上抬起或者至少能够从那里抬起。相关的印刷凸版的从相关的印板滚筒04的壳面上抬
起的一端通过转动相关的印板滚筒04而引入印板滚筒04的相关的储格中。通过相关的印板
滚筒04继续转动,则将整个从相关的印板滚筒04的壳面上拆下的印刷凸版推入换板装置14
的相关的储格中。
优选需要合乎套准地输送给相关的印板滚筒04的印刷凸版特别是在其合乎套准
的对齐之后,通过磁性保持力保持在换板装置14的搁放面16上。至少一个冲头、优选两个沿
相关的印板滚筒04的纵向间隔布置的冲头分别以与磁性保持力相反指向的作用方向设置,
其中,作用方向相对于换板装置14的搁放面例如基本上垂直指向。利用至少一个冲头,能够
将保持在换板装置14的搁放面16上的印刷凸版的至少一个朝向相关的印板滚筒04的端部
从搁放面16上拆下,并且基于至少一个冲头的升降运动能够被转交给相关的印板滚筒04。
至少一个冲头例如以气动的方式操作或者至少能够以如下方式操作。为了将印版或印刷凸
版保持在换板装置14的搁放面16上或者印版滚筒04的壳面上,分别应用磁体,其中,所述磁
体优选分别设计为永磁体。印板滚筒04的之前介绍的设计方案具有如下优点,使得用于将
印刷凸版转交给相关的印板滚筒04或者用于件印刷凸版从相关的印板滚筒经04上取下的
给送装置不再需要,换板装置14因此能够非常成本低廉地实现。特别是换板能够利用之前
介绍的换板装置14自动执行。
印版滚筒或印板滚筒04、着墨辊07和/或网纹辊08的相应的贴合和/或分离和/或
者由其分别施加的压紧力的调整利用示例性地在图2和图3中示出的贴合和分离机制来实
现,其在这里详细介绍。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印版滚筒或印板滚筒04特别是在两端支承在
由受力臂和载荷臂构成的优选在一侧的第一杆结构18的载荷臂上,其中,第一杆结构18的
受力臂和相对于受力臂成固定角度布置的载荷臂能够共同绕平行于印板滚筒04的轴指向
的第一转轴19枢转。在与第一杆结构18的受力臂有效连接下,为了施加绕第一转轴19的转
矩,布置有优选能够由控制单元控制的第一驱动装置21,例如呈液压或气动工作缸的形式,
其中,在操作第一驱动装置21时,根据其作用方向将布置在第一杆结构18的载荷臂上的印
版滚筒或印板滚筒04或者从例如弓形轮03的橡皮布上分离,或者贴合到所述橡皮布上。为
了对由印版滚筒或印板滚筒04向例如弓形轮03的相关的橡皮布施加的挤压力加以限定,例
如针对第一杆结构18的受力臂设置第一止挡22,借助于第一止挡对通过印版滚筒或印板滚
筒04的枢转运动朝向弓形轮03走过的行程加以限定。利用第一驱动装置21能够对由印版滚
筒或印板滚筒04朝向弓形轮03施加的挤压力进行调整。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着墨辊07也特别是在两端支承在由受力臂和载荷臂构成的
优选在一侧的第二杆结构23的载荷臂上,其中,第二杆结构23的受力臂和载荷臂能够共同
绕平行于印板滚筒04的轴指向的第一转轴19枢转。同样地,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例如设计
为网纹辊08的输墨装置辊08也特别是在两端支承在由受力臂和载荷臂构成的优选在一侧
的第三杆结构24的载荷臂上,其中,第三杆结构24的受力臂和载荷臂能够共同绕平行于网
纹辊08的轴指向的第二转轴26枢转,第三杆结构24的第二转轴26布置在第二杆结构23上。
在此,第二转轴优选位置固定地构造在第二杆结构23上。在第一杆结构18的载荷臂上布置
有当对其操作时作用于第二杆结构23的受力臂的、优选能够控制的第二驱动装置27,借助
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能够将着墨辊07根据第二驱动装置27的作用方向贴合到印板滚筒04
上或者从其上分离。在第二杆结构23的载荷臂上布置有当对其操作时作用于第三杆结构24
的受力臂的、优选能够控制的第三驱动装置28,借助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能够将网纹辊08
优选连同腔式刮板系统09根据第三驱动装置28的作用方向贴合到着墨辊07上或者从其上
分离。第二驱动装置27和/或第三驱动装置28分别例如也呈液压或气动工作缸的形式构造。
可以设置为:第二驱动装置27和第三驱动装置28例如共同而且优选也同时得到操作,或者
至少能够被操作。第二杆结构23的载荷臂的枢转运动例如通过优选能够调整的、特别是能
够通过偏心轮调整的第一止挡系统29来限定边界,由此,也对由着墨辊07朝向印版滚筒或
印板滚筒04施加的挤压力加以限定或至少能够加以限定。第三杆结构24的载荷臂的枢转运
动例如通过优选能够调整的、特别是能够通过偏心轮调整的止挡系统31加以限定,由此由
网纹辊08朝向着墨辊07施加的挤压力得到限定或者至少能够得到限定。图2示例性示出第
一运行状态,其中,第一驱动装置21和第二驱动装置27和第三驱动装置28分别未被操作或
者处在其停用状态中,由此,分别是:网纹辊08贴合到着墨辊07上,着墨辊07贴合到印版滚
筒或印板滚筒04上,印版滚筒或印板滚筒04贴合到弓形轮03上。图3示例地示出第二运行状
态,其中,第一驱动装置21和第二驱动装置27和第三驱动装置28分别被操作或处于其工作
状态中,由此,分别为:网纹辊08与着墨辊07分离,着墨辊07与印版滚筒或印板滚筒04分离,
印版滚筒或印板滚筒04与弓形轮03分离。三个前面提到的杆结构18、23、24的相应的受力臂
和/或载荷臂分别例如设计为一对相对置的杆式连杆或侧机架臂,在其间,分别以前面介绍
的分配方案,或者布置有印版滚筒或印板滚筒04或者着墨辊07或网纹辊08。三个前面提到
的杆结构18、23、24分别布置在彼此不同的彼此间隔的平面中,使得这些杆结构在其相应的
枢转性能方面彼此不相互妨碍。
附图标记列表
01 空心体;两件式的罐02 芯轴轮
03 弓形轮
04 印版滚筒;印板滚筒05 -
06 输墨装置
07 着墨辊
08 输墨装置辊;网纹辊09 腔式刮板系统
10 -
11 马达
12 马达
13 串墨辊
14 换板装置
15 -
16 搁放面
17 横梁
18 杆结构,第一
19 转轴,第一
20 -
21 驱动装置,第一
22 止挡,第一
23 杆结构,第二
24 杆结构,第三
25 -
26 转轴,第二
27 驱动装置,第二
28 驱动装置,第三
29 止挡系统,第一
30 -
31 止挡系统,第二
d04 外直径
d07 外直径
d08 外直径
G 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