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型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暖型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空调制冷系统没有对节流后并进入蒸发器前的气态制冷剂进行优化循环
设计,导致气态制冷剂影响蒸发器换热性能,并且增加压缩机压缩功耗,从而影响到空调器
能效水平。喷气增焓和双级压缩技术可以提高空调系统在低温和超低温下的制热能力水
平,但对于空调经常使用的制冷工况,能效提升非常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冷暖型空调器,可以有效提高空调器能效。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上述冷暖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器,包括:双缸压缩机,所述双缸压缩机包括壳
体、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一储液器,所述壳体上设有排气口,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
气缸分别设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储液器设在所述壳体外,所述第一气缸的吸气口与所
述第一储液器连通;换向组件,所述换向组件包括第一阀口至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第
二阀口和第三阀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二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中的
另一个连通,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排气口相连,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一储液器相连;室外
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阀口相连,所述室内换热器的
第一端与所述第三阀口相连;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气体出口、第一接口和第二
接口,所述气体出口与所述第二气缸的吸气口相连,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
二端相连,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室外换热
器之间串联有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串联有第二节流元件;
用于对电控元件进行散热的冷媒散热器,所述冷媒散热器串联在所述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
一节流元件之间;单向阀,所述单向阀与所述冷媒散热器并联连接,所述单向阀在从所述第
一节流元件到所述室外换热器的方向上单向导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器,可以提高换热效率,降低压缩机压缩功耗,进
一步提高空调器能力及能效,又通过设置冷媒散热器,可以对电控元件进行有效降温。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为电子膨胀阀、毛细管或者节流阀,
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为电子膨胀阀、毛细管或节流阀。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出口和所述第二气缸的吸气口之间串联有电
磁阀。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气液分离器容积的取值范围为100mL-500mL。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双缸压缩机还包括设在所述壳体外的第二储液
器,所述第二储液器串联在所述气体出口和所述第二气缸的吸气口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储液器的容积大于第二储液器的容积。
优选地,所述第二气缸和所述第一气缸的排气容积的比值的取值范围为1%~
1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冷暖型空调器为根据本发明
上述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器,冷暖型空调器运行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和所述第二节流元
件中位于上游的节流元件为一级节流元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和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中位于
下游的节流元件为二级节流元件;当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和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均可调
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根据对第一检测对象的检测结果调整所述一级节流
元件的开度至设定开度,然后根据对第二检测对象的检测结果调整所述二级节流元件的开
度至设定开度,所述一级节流元件的设定开度小于所述二级节流元件的设定开度,所述第
一检测对象的检测结果与所述第二检测对象的检测结果不同;当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和所述
第二节流元件中的其中一个开度可调且另一个开度固定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制冷运行时根据对第一检测对象的检测结果调整开度可调的节流元件的开度至设定开
度;制热运行时还根据对第二检测对象的检测结果调整开度可调的节流元件的开度至设定
开度;当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和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均固定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如下
步骤:根据检测到的压缩机运行参数和/或室外环境温度调整所述双缸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至满足条件,其中所述压缩机运行参数包括运行电流、排气压力、排气温度中的至少一个;
其中所述第一检测对象包括室外环境温度、双缸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排气口的排气温度、排
气口的排气压力、从所述气体出口排出的冷媒的中间压力、从所述气体出口排出的冷媒的
中间温度、气液分离器温度、气液分离器压力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检测对象包括室外环
境温度、双缸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排气口的排气温度、排气口的排气压力、从所述气体出口
排出的冷媒的中间压力、从所述气体出口排出的冷媒的中间温度、气液分离器温度、气液分
离器压力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使得系统的能效达到最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对象和/或所述第二检测对象为室外环
境温度T4、运行频率F和排气压力;或者为室外环境温度T4、运行频率F和排气温度,首先根
据所述室外环境温度T4和所述运行频率F计算得到设定排气压力或者设定排气温度,然后
根据实际检测到的排气压力或者排气温度调整相应的开度可调的节流元件的开度以使得
检测到的排气压力或排气温度达到设定排气压力或者设定排气温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预设多个室外温度区间,每个所述室外温度区间对应
不同的节流元件的开度,第一检测对象和/或第二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根据实际检
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所在的室外温度区间对应的开度值调整相应的开度可调的节流元
件的开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预设中间温度或者预设中间压力,所述第一检测对象
和/或第二检测对象为中间压力或者中间温度,根据实际检测到的中间压力或者中间温度
调整相应的开度可调的节流元件的开度以使得检测到的中间压力或者中间温度达到预设
中间压力或者预设中间温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预设多个室外温度区间,每个所述室外温度区间对应
不同的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设定温度,所述第一检测对象和/或所述第二检测对象为室外环
境温度T4和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温度,首先根据实际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得到所在的室
外温度区间对应的气液分离器的设定温度,然后调整相应的开度可调的节流元件的开度直
至实际检测到的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温度满足所述设定温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和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均固
定时,预设多个室外温度区间、制热停机保护电流和制冷停机保护电流,多个室外温度区间
对应不同的限频保护电流,首先检测室外环境温度,然后根据检测到的所述室外环境温度
所在的室外温度区间得到对应的限频保护电流,调整所述运行频率以使实际检测到的运行
电流达到相应的所述限频保护电流,其中当制冷时检测到的所述运行电流大于所述制冷停
机保护电流时则直接停机;当制热时检测到的所述运行电流大于所述制热停机保护电流时
则直接停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和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均固
定时,预设多个不同的排气压力区间,所述多个排气压力区间对应的运行频率的调节指令
不同,检测排气压力并根据检测到的排气压力所在的排气压力区间对应的调节指令调节所
述运行频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器制冷时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器制热时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缸压缩机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器制冷时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其中第一
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均可调;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器制热时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其中第一
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均可调;
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器制冷时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其中第一
节流元件开度固定,第二节流元件开度可调;
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器制热时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其中第一
节流元件开度固定,第二节流元件开度可调;
图8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器制冷时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其中第一
节流元件开度可调,第二节流元件开度固定;
图9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器制热时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其中第一
节流元件开度可调,第二节流元件开度固定;
图10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其中第一节流元
件和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固定。
附图标记:
冷暖型空调器100、
双缸压缩机1、壳体10、第一气缸11、第二气缸12、第一储液器13、第二储液器14、排
气口15、
换向组件2、第一阀口D、第二阀口C、第三阀口E、第四阀口S、
室外换热器3、室内换热器4、
气液分离器5、气体出口m、第一接口f、第二接口g、
第一节流元件6、第二节流元件7、
单向阀8、冷媒散热器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
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
“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
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
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
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
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
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
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
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3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器100,其中冷暖型空
调器100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器100,包括:双缸压缩机1、换向
组件2、室外换热器3和室内换热器4、气液分离器5、第一节流元件6、第二节流元件7、冷媒散
热器9和单向阀8。其中双缸压缩机1包括壳体10、第一气缸11、第二气缸12和第一储液器13,
壳体10上设有排气口15,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分别设在壳体10内,第一储液器13设在
壳体10外,第一气缸11的吸气口与第一储液器13连通。也就是说,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
进行独立压缩过程,从第一气缸11排出的压缩后的冷媒和从第二气缸12排出的压缩后的冷
媒分别排入到壳体10内然后从排气口15排出。
换向组件2包括第一阀口D至第四阀口S,第一阀口D与第二阀口C和第三阀口E中的
其中一个连通,第四阀口S与第二阀口C和所述第三阀口E中的另一个连通,第一阀口D与排
气口15相连,第四阀口S与第一储液器13相连。室外换热器3的第一端与第二阀口C相连,室
内换热器4的第一端与第三阀口E相连。具体地,当冷暖型空调器100制冷时,第一阀口D与第
二阀口C连通且第三阀口E与第四阀口S连通,当冷暖型空调器100制热时,第一阀口D与第三
阀口E连通且第二阀口C与第四阀口S连通。优选地,换向组件2为四通阀。
气液分离器5包括气体出口m、第一接口f和第二接口g,气体出口m与第二气缸12的
吸气口相连,第一接口f与室外换热器3的第二端相连,第二接口g与室内换热器4的第二端
相连,第一接口f和室外换热器3之间串联有第一节流元件6,第二接口g和室内换热器4之间
串联有第二节流元件7。可选地,第一节流元件6为电子膨胀阀、毛细管或者节流阀,第二节
流元件7为电子膨胀阀、毛细管或者节流阀。
冷媒散热器9用于对电控元件进行散热,冷媒散热器9串联在室外换热器3和第一
节流元件6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冷媒散热器9的结构可以为多种多样只要可以流通冷媒即
可,例如冷媒散热器9可以包括蜿蜒延伸的金属管。
单向阀8与冷媒散热器9并联连接,单向阀8在从第一节流元件6到室外换热器3的
方向上单向导通,制冷时单向阀8截止冷媒的流通,制热时冷媒流过单向阀8。
如图1所示,当冷暖型空调器100制冷时,从双缸压缩机1的排气口15排出的高温高
压冷媒通过第一阀口D和第二阀口C排入到室外换热器3中进行冷凝散热,由于单向阀8的截
止作用,从室外换热器3排出的液态冷媒排入到冷媒散热器9内以与电控元件进行散热,从
而可以降低电控元件的温度,且可以避免冷媒温度过低而造成电控元件产生凝露现象。
从冷媒散热器9排出的冷媒经过第一节流元件6的一级节流降压后从第一接口f排
入到气液分离器5中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来的中间压力气态冷媒从气体出口m排入到第二
气缸12内进行压缩。
从气液分离器5的第二接口g排出的中间压力液态冷媒经过第二节流元件7的二级
节流降压后排入到室内换热器4内进行换热以降低室内环境温度,从室内换热器4排出的冷
媒通过第三阀口E和第四阀口S排入到第一储液器13中,从第一储液器13排出的冷媒排入到
第一气缸11内进行压缩。
如图2所示,当冷暖型空调器100制热时,从双缸压缩机1的排气口15排出的高温高
压冷媒通过第一阀口D和第三阀口E排入到室内换热器4中进行冷凝散热以升高室内环境温
度,从室内换热器4排出的高压液态冷媒经过第二节流元件7的一级节流降压后从第二接口
g排入到气液分离器5中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来的中间压力气态冷媒从气体出口m排入到
第二气缸12内进行压缩。
从气液分离器5的第一接口f排出的中间压力液态冷媒经过第一节流元件6的二级
节流降压,由于单向阀8的导通作用,大部分冷媒排入到室外换热器3内进行换热,从室外换
热器3排出的冷媒通过第二阀口C和第四阀口S排入到第一储液器13中,从第一储液器13排
出的冷媒排入到第一气缸11内进行压缩。
由此分析可知,在冷暖型空调器100运行时,不同压力状态的冷媒分别进入到第一
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内,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独立完成压缩过程,从第一气缸11排出
的压缩后的冷媒和从第二气缸12排出的压缩后的冷媒排到壳体10内混合后从排气口15排
出。
同时通过在室外换热器3和室内换热器4之间设有气液分离器5,从而气液分离器5
将一部分气态冷媒分离出来后排回到第二气缸12内进行压缩,由此降低了制冷时流入到室
内换热器4的冷媒中的气体含量且降低了制热时流入到室外换热器3的冷媒中的气体含量,
减少了气态冷媒对作为蒸发器的室内换热器4或者室外换热器3的换热性能的影响,从而可
以提高换热效率,降低压缩机压缩功耗。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器100,可以提高换热效率,降低压缩机压缩功
耗,进一步提高空调器能力及能效,又由于设置冷媒散热器9,可以对电控元件进行有效降
温。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气缸12和第一气缸11的排气容积比值的取值
范围为1%~10%,流量较少且压力状态较高的冷媒排入到排气容积较小的第二气缸12内
进行压缩,从而可以提高能效,节能减排。进一步地,第二气缸12和第一气缸11的排气容积
比值的取值范围为1%~9%,优选地,第二气缸12和第一气缸11的排气容积比值的取值范
围为4%~9%。例如第二气缸12和第一气缸11的排气容积比值可以为4%、5%、8%或8.5%
等参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气体出口m和第二气缸12的吸气口之间串联有电磁阀,
由此当气液分离器5中的液体冷媒超出安全液位时,通过关闭电磁阀可以避免液态冷媒进
入到第二气缸12中,从而可以避免双缸压缩机1发生液击,延长双缸压缩机1的使用寿命。进
一步地,可以在在气液分离器5上设置液位传感器,通过液位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电磁阀
的开闭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气液分离器5的容积的取值范围为100mL-500mL。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双缸压缩机1还包括设在壳体10外的
第二储液器14,第二储液器14串联在气体出口m和第二气缸12的吸气口之间。从而通过设置
有第二储液器14,可以对从气液分离器5的气体出口m排出的冷媒进行进一步气液分离,可
以进一步避免液体冷媒回到第二气缸12内,从而避免双缸压缩机1发生液击现象,提高双缸
压缩机1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进一步实施例中,第一储液器13的容积大于第二储液器14的容积。从
而在保证第二气缸12的压缩量的前提下,通过使得第二储液器14的容积较小,可以降低成
本。优选地,第二储液器14的容积不大于第一储液器13容积的二分之一。
发明人将根据本发明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器(第二气缸12和第一气缸11
的排气容积比值的取值范围为1%~10%,设定额定制冷量为3.5kw,将第二气缸和第一气
缸的排气容积比值设定为7.6%)在不同工况下的能效与现有的冷暖型空调器在相同的工
况下的能效进行比较,得到如下数据:
测试工况
现有技术方案能效
本发明技术方案能效
提升比例
额定制冷
3.93
4.26
8.40%
中间制冷
5.88
6.18
5.10%
额定制热
3.64
3.91
7.42%
中间制热
5.55
5.89
6.13%
低温制热
2.57
2.73
6.23%
APF
4.61
4.92
6.72%
由此可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器相对于现有的冷暖型压缩机,各工
况能效及全年能效APF均有明显的提升。
同时发明人将不同额定制冷量和不同排气容积比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
器与现有的相同工况下的冷暖型空调器进行比较,发现能效均有提升,例如发明人经过试
验发现本发明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器(设定额定制冷量为2.6kw,将第二气缸和第一气缸的
排气容积比值设定为9.2%)与现有的相同工况下的冷暖型空调器相比,能效提升了7.3%。
参考图1-图2、图4和图5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中空
调器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器。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均可
调。
空调器运行时,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中位于上游的节流元件为一级节流
元件,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中位于下游的节流元件为二级节流元件,换言之,在制
冷时,第一节流元件为一级节流元件,第二节流元件为二级节流元件。在制热时,第二节流
元件为一级节流元件,第一节流元件为二级节流元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根据对第一检测对象的检测结
果调整一级节流元件的开度,然后根据对第二检测对象的检测结果调整二级节流元件的开
度,一级节流元件的设定开度小于二级节流元件的设定开度,第一检测对象的检测结果与
第二检测对象的检测结果不同。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一检测对象的检测结果与第二检测
对象的检测结果不同指的是一级节流元件和二级节流元件不能同时采用同一状态参数进
行调节控制,换言之,用于调节一级节流元件的所需的相关参数和用于调节二级节流元件
的所需的相关参数不同。
其中第一检测对象包括室外环境温度、双缸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排气口的排气温
度、排气口的排气压力、从气体出口排出的冷媒的中间压力、从气体出口排出的冷媒的中间
温度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检测对象包括室外环境温度、双缸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排气口的排
气温度、排气口的排气压力、从气体出口排出的冷媒的中间压力、从气体出口排出的冷媒的
中间温度中的至少一个。
也就是说,如图4和图5所示,无论制冷或者制热,在空调器运行时,均采集处理控
制一级节流元件和二级节流元件所需的参数,然后根据得到的参数都是先调节一级节流元
件的开度直至设定开度,然后再调节二级节流元件的开度直至设定开度,当一级节流元件
和二级节流元件均调节至设定开度时,一级节流元件的开度小于二级节流元件的开度。当
然可以理解的是,采集处理控制一级节流元件所需的参数和采集处理控制二级节流元件所
需的参数的步骤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先后进行。
当一级节流元件的开度和二级节流元件的开度均满足条件后,可以在运行n秒后,
重新检测第一检测对象和第二检测对象,然后根据检测结果调整一级节流元件和二级节流
元件的开度,如此重复。当然重复条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接收到用户的操作指令后,重
新检测第一检测对象和第二检测对象,然后根据检测结果调整一级节流元件和二级节流元
件的开度。换言之,在制冷或者制热时,在一级节流元件和二级节流元件的开度均满足条件
后,可以在运行n秒或者在接收到用户的操作信号后,对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的开
度的相关参数重新检测判断,然后根据判定结果调整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的开
度,如此重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通过先调节一级节流元件的开度然后再
调节二级节流元件的开度,从而使得系统的能效达到最优。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几个具体实施例的控制方法,其中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
元件的开度均可调。
实施例1: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检测对象和第二检测对象均为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行频率F,
根据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行频率F计算得到一级节流元件和二级节流元件的设定
开度,然后根据设定开度调整对应的一级节流元件和二级节流元件的开度。
可以理解的是,计算公式预先设在空调器的电控元件内,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实际
情况具体限定。
具体地,制冷时,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LA_cool_1与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行频率F
之间的关系式为:LA_cool_1=a1·F+b1T4+c1,当计算的开度LA_cool_1大于采集的第一节
流元件的实际开度时,将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增大到计算开度;反之关小。
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LA_cool_2与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行频率F之间的关系式为:
LA_cool_2=a2·F+b2T4+c2,当计算的开度LA_cool_2大于采集的第二节流元件的实际开度
时,将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增大到计算开度;反之关小。其中,0≤a1≤20,0≤b1≤20,-50≤
c1≤100;0≤a2≤30,0≤b2≤30,-50≤c2≤150控制系数a、b、c均可为0,当其中任何一个系
数为零时,证明该系数对应的参数对节流元件开度无影响。
制热时,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LA_heat_1与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行频率F之间的关
系式为:LA_heat_1=x1·F+y1T4+z1,当计算的开度LA_heat_1大于采集的第二节流元件的
实际开度时,将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增大至计算开度;反之关小。
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LA_heat_2与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行频率F之间的关系式为:
LA_heat_2=x2·F+y2T4+z2,当计算的开度LA_heat_2大于采集的第一节流元件的实际开度
时,将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增大到计算开度;反之关小。其中,0≤x1≤15,0≤y1≤15,-50≤
z1≤100;0≤x2≤25,0≤y2≤25,-50≤z2≤150控制系数x、y、z均可为0,当其中任何一个系
数为零时,证明该系数对应的参数对节流元件开度无影响。
例如在制冷时,检测到室外环境温度为35℃,压缩机运行频率为58Hz,设定a1=1,
b1=1.6,c1=6;a2=1.5,b2=1.6,c2=17。首先系统根据采集到的频率和T4值,计算出第一
节流元件的开度应该为120,调整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到120;然后计算出第二节流元件的
开度为160,调整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到160。维持两个节流元件的开度200s后,重新检测压
缩机运行频率和T4值;或者根据用户对空调的调整,检测压缩机运行频率和T4值,对第一节
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进行重新调整。
按照这种调整方式,空调整机能效比目前市场上同等规格空调器,能效高6.5%。
在制热时,检测到室外环境温度为7℃,压缩机运行频率为72Hz,设定x1=2.0,y1=
3.0,z1=22.0;x2=1,y2=3.0,z2=7.0。首先系统根据采集到的频率和T4值,计算出第二节
流元件的开度应该为187,调整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到187;然后计算出第一节流元件的开
度为100,调整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到100。维持两个节流元件的开度200s后,重新检测压缩
机运行频率和T4值,或者根据用户对空调的调整,检测压缩机运行频率和T4值,对第一节流
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进行重新调整。
按照这种调整方式,空调整机能效比目前市场上同等规格空调器,能效高6.5%。
实施例2: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行频率F,首先根据室外环境
温度T4和运行频率F计算得到一级节流元件的设定开度,然后根据设定开度调整一级节流
元件的开度;
第二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运行频率F和排气压力;或者第二检测对象为室
外环境温度T4、运行频率F和排气温度,首先根据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行频率F计算得到设
定排气压力或者设定排气温度,然后根据实际检测到的排气压力或者排气温度调整二级节
流元件的开度以使得检测到的排气压力或者排气温度达到设定排气压力或者设定排气温
度。
具体地,制冷时,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LA_cool_1与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行频率F
之间的关系式为:LA_cool_1=a1·F+b1T4+c1,当计算的开度LA_cool_1大于采集的第一节
流元件的实际开度时,将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增大到计算开度;反之关小。
当第二检测对象包括排气温度时,排气温度TP与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行频率F之
间的关系式为:TP_cool=a2·F+b2T4+c2,当第二检测对象包括排气压力时,排气压力P排与
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行频率F之间的关系式为:P排_cool=a3·F+b3T4+c3,当采集到的排气
温度或者排气压力大于计算的设定排气温度或者设定排气压力时,开大第二节流元件的开
度;反之关小。其中0≤a1≤20,0≤b1≤20,-50≤c1≤100,0≤a2≤30,0≤b2≤30,-50≤c2≤
150,0≤a3≤30,0≤b3≤30,-50≤c3≤150。控制系数a、b、c均可为0,当其中任何一个系数为
零时,证明该系数对应的参数对节流元件开度无影响。
制热时,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LA_heat_1与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行频率F之间的关
系式为:LA_heat_1=x1·F+y1T4+z1,当计算的开度LA_heat_1大于采集的第二节流元件的
实际开度时,将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增大计算开度;反之关小。
当第二检测对象包括排气温度时,排气温度TP与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行频率F之
间的关系式为:TP_heat=x2·F+y2T4+z2,当第二检测对象包括排气压力时,排气压力P排与
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行频率F之间的关系式为:P排_heat=x3·F+y3T4+z3,当采集到的排气
温度或者排气压力大于计算的设定排气温度或者设定排气压力时,开大第一节流元件的开
度;反之关小。其中0≤x1≤15,0≤y1≤15,-50≤z1≤100,0≤x2≤25,0≤y2≤25,-50≤z2≤
150,0≤x3≤25,0≤y3≤25,-50≤z3≤150。控制系数x、y、z均可为0,当其中任何一个系数为
零时,证明该系数对应的参数对节流元件开度无影响。
例如在制冷时,检测到室外环境温度为35℃,压缩机运行频率为58Hz,设定a1=1,
b1=1.6,c1=6;a2=0.5,b2=0.4,c2=31;a3=0.25,b3=0.2,c2=3.9。首先系统根据采集到
的频率和T4值,计算出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应该为120,调整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到120,然
后系统根据采用到的频率和T4值,计算出第二节流元件对应的排气温度TP_cool为74℃或
者排气压力P排_cool为2.54MPa,这时根据检测到的排气温度TP或者排气压力P排调整第二
节流元件的开度,当检测到的排气温度大于74℃(或者检测到的排气压力P排大于2.54Mpa)
时,逐步加大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可按每次调节4步动作)。维持两个节流元件的开度200s
后,重新检测压缩机运行频率和T4值,或者根据用户对空调的调整,检测压缩机运行频率和
T4值,对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进行重新调整。
按照这种调整方式,空调整机能效比目前市场上同等规格空调器,能效高6.5%。
制热时,检测到室外环境温度为7℃时,压缩机运行频率为72Hz,设定x1=2.0,y1=
3.0,z1=22.0;x2=0.5,y2=0.4,z2=30;x3=0.25,y3=0.2,z3=5。首先系统根据采集到的
频率和T4值,计算出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应该为187,调整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到187,然后
系统根据采用到的频率和T4值,计算出第一节流元件对应的排气温度TP_heat为68.8℃,排
气压力P排_heat为2.44MPa。这时根据检测到的排气温度TP或者排气压力P调整第一节流元
件的开度,当检测到的排气温度大于68.8℃(或者检测到的排气压力P排大于2.44Mpa)时,
逐步加大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可按每次调节4步动作),反之逐渐减小第一节流元件的开
度。维持两个节流元件的开度200s后,重新检测压缩机运行频率和T4值,或者根据用户对空
调的调整,检测压缩机运行频率和T4值,对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进行重新调整。
按照这种调整方式,空调整机能效比目前市场上同等规格空调器,能效高6.5%。
实施例3:
在该实施例中,预设多个室外温度区间,每个室外温度区间对应不同的节流元件
的开度,第一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根据实际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所在的室外
温度区间对应的开度值调整一级节流元件的开度;
第二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运行频率F和排气压力;或者第二检测对象为室
外环境温度T4、运行频率F和排气温度,首先根据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行频率F计算得到设
定排气压力或者设定排气温度,然后根据实际检测到排气压力或者排气温度调整二级节流
元件的开度以使得检测到排气压力或排气温度达到设定排气压力或者设定排气温度。
具体地,制冷时,不同的室外温度区间对应的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的具体情况如
下表:
T4
开度
10≤T4<20
100
20≤T4<30
110
30≤T4<40
120
40≤T4<50
150
50≤T4<60
180
当第二检测对象包括排气温度时,排气温度TP与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行频率F之
间的关系式为:TP_cool=a1·F+b1T4+c1,当第二检测对象包括排气压力时,排气压力P排与
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行频率F之间的关系式为:P排_cool=a2·F+b2T4+c2,当采集到的排气
温度或者排气压力大于计算的设定排气温度或者设定排气压力时,开大第二节流元件的开
度;反之关小。其中0≤a1≤20,0≤b1≤20,-50≤c1≤100,0≤a2≤30,0≤b2≤30,-50≤c2≤
150。控制系数a、b、c均可为0,当其中任何一个系数为零时,证明该系数对应的参数对节流
元件开度无影响。
制热时,不同的室外温度区间对应的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的具体情况如下表:
T4
开度
10≤T4<20
160
5≤T4<10
180
-5≤T4<5
200
-10≤T4<-5
250
-15≤T4<-10
300
当第二检测对象包括排气温度时,排气温度TP与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行频率F之
间的关系式为:TP_heat=x1·F+y1T4+z1,当第二检测对象包括排气压力时,排气压力P排与
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行频率F之间的关系式为:P排_heat=x2·F+y2T4+z2,当采集到的排气
温度或者排气压力大于计算的设定排气温度或者设定排气压力时,开大第一节流元件的开
度;反之关小。其中0≤x1≤25,0≤y1≤25,-50≤z1≤150,0≤x2≤25,0≤y2≤25,-50≤z2≤
150。控制系数x、y、z均可为0,当其中任何一个系数为零时,证明该系数对应的参数对节流
元件开度无影响。
例如,制冷时检测室外环境温度为35℃,压缩机运行频率为58Hz,设定a1=0.5,b1
=0.4,c1=31;a2=0.25,b2=0.2,c2=3.9。首先系统根据采集到室外环境温度T4,得出第
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应该为120,调整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到120;然后系统根据频率和T4值,
计算出第二节流元件对应的排气温度TP_cool为74℃或者排气压力P排_cool为2.54MPa,这
时根据检测到的排气温度TP或者排气压力P调整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例如当检测到的排
气温度大于74℃(或者检测到的排气压力P排大于2.54Mpa)时,逐步加大第二节流元件的开
度(可按每次调节4步动作)。维持两个节流元件的开度200s后,重新检测压缩机运行频率和
T4值,或者根据用户对空调的调整,检测压缩机运行频率和T4值,对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
流元件进行重新调整。
按照这种调整方式,空调整机能效比目前市场上同等规格空调器,能效高6.5%。
制热时,检测到室外环境温度为7℃,压缩机运行频率为72Hz,设定x1=0.5,y1=
0.4,z1=30;x2=0.25,y2=2,z2=5。首先系统根据采集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得出第二节
流元件的开度应该为180,调整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到180;然后系统根据采用到的频率和
T4值,计算出第一节流元件对应的排气温度TP_heat为68.8℃,排气压力P排_heat为
3.7MPa。这时根据检测到的排气温度TP或者排气压力P调整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当检测到
的排气温度大于68.8℃(或者检测到的排气压力P排大于3.7Mpa)时,逐步加大第一节流元
件的开度(可按每次调节4步动作),反之逐渐减小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维持两个节流元件
的开度200s后,重新检测压缩机运行频率和T4值,或者根据用户对空调的调整,检测压缩机
运行频率和T4值,对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进行重新调整。
按照这种调整方式,空调整机能效比目前市场上同等规格空调器,能效高6.5%。
实施例4:
在该实施例中,预设中间温度或者中间压力,第一检测对象为中间压力或者中间
温度,根据实际检测到的中间压力或者中间温度调整一级节流元件的开度以使得检测到的
中间压力或者中间温度达到预设中间压力或者预设中间温度。
第二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运行频率F和排气压力;或者第二检测对象为室
外环境温度T4、运行频率F和排气温度,首先根据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行频率F计算得到设
定排气压力或者设定排气温度,然后根据实际检测到排气压力或者排气温度调整二级节流
元件的开度以使得检测到的排气压力或排气温度达到设定排气压力或者设定排气温度。
具体地,制冷时,预设的中间温度的取值区间可以为20℃-35℃,预设的中间压力
的取值区间可以为0.8MPa-2.0MPa。当检测到中间压力或者中间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开大第
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反之关小。
当第二检测对象包括排气温度时,排气温度TP与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行频率F之
间的关系式为:TP_cool=a1·F+b1T4+c1,当第二检测对象包括排气压力时,排气压力P排与
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行频率F之间的关系式为:P排_cool=a2·F+b2T4+c2,当采集到的排气
温度或者排气压力大于计算的设定排气温度或者设定排气压力时,开大第二节流元件的开
度;反之关小。其中0≤a1≤20,0≤b1≤20,-50≤c1≤100,0≤a2≤30,0≤b2≤30,-50≤c2≤
150。控制系数a、b、c均可为0,当其中任何一个系数为零时,证明该系数对应的参数对节流
元件开度无影响。
制热时,预设的中间温度的取值区间可以为20℃-30℃,预设的中间压力的取值区
间可以为1.0MPa-2.5MPa。当检测到中间压力或者中间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开大第二节流元
件的开度,反之关小。
当第二检测对象包括排气温度时,排气温度TP与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行频率F之
间的关系式为:TP_heat=x1·F+y1T4+z1,当第二检测对象包括排气压力时,排气压力P排与
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行频率F之间的关系式为:P排_heat=x2·F+y2T4+z2,当采集到的排气
温度或者排气压力大于计算的设定排气温度或者设定排气压力时,开大第一节流元件的开
度;反之关小。其中0≤x1≤25,0≤y1≤25,-50≤z1≤150,0≤x2≤25,0≤y2≤25,-50≤z2≤
150。控制系数x、y、z均可为0,当其中任何一个系数为零时,证明该系数对应的参数对节流
元件开度无影响。
例如制冷时,设定中间温度为26℃或者设定中间压力1.65MPa,检测到室外环境温
度为35℃,压缩机运行频率为58Hz,设定a1=0.5,b1=0.4,c1=31;a2=0.25,b2=0.2,c2=
3.9。首先,系统根据采集到的中间温度或者中间压力值调整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当采集
到的中间温度大于26℃或者采集到的中间压力大于1.65MPa时,逐步关小第一节流元件的
开度(可按每次调节4步动作)。反之调小开度。然后系统根据频率和T4值,计算出第二节流
元件对应的排气温度TP_cool为74℃或者排气压力P排_cool为2.54MPa,这时根据检测到的
排气温度TP或者排气压力P调整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当检测到排气温度大于74℃(或者检
测到的压力P排大于2.54Mpa)时,逐步加大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可按每次调节4步动作)。
维持两个节流元件的开度200s后,重新检测压缩机运行频率和T4值,或者根据用户对空调
的调整,检测压缩机运行频率和T4值,对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进行重新调整。
按照这种调整方式,空调整机能效比目前市场上同等规格空调器,能效高6.5%。
制热时,设定中间温度为26℃,中间压力1.6MPa,检测到室外环境温度为7℃,压缩
机运行频率为72Hz,设定x1=0.5,y1=0.4,z1=30;x2=0.25,y2=2,z2=5。首先系统根据采
集到的中间温度或者中间压力值调整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当采集到的中间温度大于26℃
或者采集到的中间压力大于1.6MPa时,逐步加大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可按每次调节4步动
作)。反之调小开度。然后系统根据检测到的频率和T4值,计算出第一节流元件对应的排气
温度TP_heat为68.8℃,排气压力P排_heat为3.7MPa。这时根据检测到的排气温度TP或者排
气压力P调整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当检测到的排气温度大于68.8℃(或者检测到的排气压
力P排大于3.7Mpa)时,逐步加大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可按每次调节4步动作),反之逐渐减
小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维持两个节流元件的开度200s后,重新检测压缩机运行频率和T4
值,或者根据用户对空调的调整,检测压缩机运行频率和T4值,对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
元件进行重新调整。
按照这种调整方式,空调整机能效比目前市场上同等规格空调器,能效高6.5%。
实施例5:
在该实施例中,预设中间温度或者中间压力,第一检测对象为中间压力或者中间
温度,根据实际检测到的中间压力或者中间温度调整一级节流元件的开度以使得检测到的
中间压力或者中间温度达到预设中间压力或者预设中间温度;
第二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行频率F,首先根据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行
频率F计算得到二级节流元件的设定开度,然后根据设定开度调整二级节流元件的开度。
具体地,制冷时预设的中间温度的取值区间可以为20℃-35℃,预设的中间压力的
取值区间可以为0.8MPa-1.5MPa。当检测到中间压力或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开大第一节流
元件的开度,反之关小。
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LA_cool_2与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行频率F之间的关系式为:
LA_cool_2=a2·F+b2T4+c2,当计算的开度LA_cool_2大于采集的第二节流元件的实际开度
时,将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增大到计算开度;反之关小。其中,0≤a2≤30,0≤b2≤30,-50≤
c2≤150,控制系数a、b、c均可为0,当其中任何一个系数为零时,证明该系数对应的参数对
节流元件开度无影响。
制热时,预设的中间温度的取值区间可以为20℃-30℃,预设的中间压力的取值区
间可以为1.0MPa-2.5MPa。当检测到中间压力或者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开大第二节流元件的
开度,反之关小。
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LA_heat_2与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行频率F之间的关系式为:
LA_heat_2=x2·F+y2T4+z2,当计算的开度LA_heat_2大于采集的第一节流元件的实际开度
时,将第一节流元件的的开度增大到计算开度;反之关小。其中,0≤x2≤25,0≤y2≤25,-50
≤z2≤150,控制系数x、y、z均可为0,当其中任何一个系数为零时,证明该系数对应的参数
对节流元件开度无影响。
例如制冷时,设定中间温度为26℃或者设定中间压力1.65MPa,检测到室外环境温
度为35℃,压缩机运行频率为58Hz,设定a2=1.5,b2=1.6,c2=17。首先,系统根据采集到的
中间温度或者中间压力值调整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当采集到的中间温度大于26℃或者采
集到的中间压力大于1.65MPa时,逐步关小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可按每次调节4步动作)。
反之调小开度。然后系统根据检测到室外环境温度和压缩机运行频率计算出第二节流元件
的设定开度为160,然后调整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至160。维持两个节流元件的开度200s后,
重新检测压缩机运行频率和T4值,或者根据用户对空调的调整,检测压缩机运行频率和T4
值,对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进行重新调整。
按照这种调整方式,空调整机能效比目前市场上同等规格空调器,能效高6.5%。
制热时,设定中间温度为26℃,中间压力1.6MPa,检测到室外环境温度为7℃,压缩
机运行频率为72Hz,设定x2=1,y2=3.0,z2=7.0。首先系统根据采集到的中间温度或者中
间压力值调整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当检测到的中间温度大于26℃或者检测到的中间压力
大于1.6MPa时,逐步加大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可按每次调节4步动作)。反之调小开度。然
后计算得出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为100,调整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至100。维持两个节流元
件的开度200s后,重新检测压缩机运行频率和T4值,或者根据用户对空调的调整,检测压缩
机运行频率和T4值,对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进行重新调整。
按照这种调整方式,空调整机能效比目前市场上同等规格空调器,能效高6.5%。
实施例6:
在该实施例中,预设多个室外温度区间,每个室外温度区间对应不同的节流元件
的开度,第一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根据实际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所在的室外
温度区间对应的开度值调整一级节流元件的开度。
第二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行频率F,首先根据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行
频率F计算得到二级节流元件的设定开度,然后根据设定开度调整二级节流元件的开度。
具体地,制冷时,不同的室外温度区间对应的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的具体情况如
下表:
T4
开度
10≤T4<20
100
20≤T4<30
110
30≤T4<40
120
40≤T4<50
150
50≤T4<60
180
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LA_cool_2与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行频率F之间的关系式为:
LA_cool_2=a2·F+b2T4+c2,当计算的开度LA_cool_2大于采集的第二节流元件的实际开度
时,将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增大到计算开度;反之关小。其中,0≤a2≤30,0≤b2≤30,-50≤
c2≤150,控制系数a、b、c均可为0,当其中任何一个系数为零时,证明该系数对应的参数对
节流元件开度无影响。
制热时,不同的室外温度区间对应的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的具体情况如下表:
T4
开度
10≤T4<20
160
5≤T4<10
180
-5≤T4<5
200
-10≤T4<-5
250
-15≤T4<-10
300
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LA_heat_2与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行频率F之间的关系式为:
LA_heat_2=x2·F+y2T4+z2,当计算的开度LA_heat_2大于采集的第一节流元件的实际开度
时,将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增大到计算开度;反之关小。其中,0≤x2≤25,0≤y2≤25,-50≤
z2≤150,控制系数x、y、z均可为0,当其中任何一个系数为零时,证明该系数对应的参数对
节流元件开度无影响。
例如,制冷时,检测到室外环境温度为35℃,压缩机运行频率为58Hz,设定a2=
1.5,b2=1.6,c2=17。首先,首先系统根据采集到室外环境温度T4,得出第一节流元件的开
度应该为120,调整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到120。然后系统根据检测到室外环境温度和压缩
机运行频率计算出第二节流元件的设定开度为160,然后调整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至160。
维持两个节流元件的开度200s后,重新检测压缩机运行频率和T4值,或者根据用户对空调
的调整,检测压缩机运行频率和T4值,对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进行重新调整。
按照这种调整方式,空调整机能效比目前市场上同等规格空调器,能效高6.5%。
制热时,检测到室外环境温度为7℃,压缩机运行频率为72Hz,设定x2=1,y2=3.0,
z2=7.0。首先系统根据采集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得出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应该为180,调
整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到180;然后计算得出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为100,调整第一节流元
件的开度至100。维持两个节流元件的开度200s后,重新检测压缩机运行频率和T4值,或者
根据用户对空调的调整,检测压缩机运行频率和T4值,对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进
行重新调整。
按照这种调整方式,空调整机能效比目前市场上同等规格空调器,能效高6.5%。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六个实施例只是给出的具体示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
方法不限于上述六种,例如可以将六种示例中的一级节流元件和二级节流元件的开度的调
节方式进行随机组合;或者上述实施例中的压缩机运行频率也可以由实际检测到的室外环
境温度得出,例如预设多个室外环境温度区间,多个室外环境温度区间对应不同的压缩机
运行频率。
下面参考图1-图2、图6和图7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
中空调器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器。其中第一节流元件开度固定,第二节
流元件开度可调。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冷运行时根据对第一
检测对象的检测结果调整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至设定开度。制热运行时根据对第二检测对
象的检测结果调整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至设定开度。也就是说,制冷和制热时,均采集处理
控制第二节流元件所需的参数,然后根据得到的参数控制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直至满足条
件。
其中第一检测对象包括室外环境温度、双缸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排气口的排气温
度、排气口的排气压力、从气体出口排出的冷媒的中间压力、从气体出口排出的冷媒的中间
温度、气液分离器温度、气液分离器压力中的至少一个。
第二检测对象包括室外环境温度、双缸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排气口的排气压力、排
气口的排气温度、从气体出口排出的冷媒的中间压力、从气体出口排出的冷媒的中间温度、
气液分离器温度、气液分离器压力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检测对象和第二检测
对象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中间压力和中间温度可以通过检测连接气
体出口和第二储液器的管路中的冷媒得出。
当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满足条件后,可以在运行n秒后,重新检测第一检测对象或
第二检测对象,然后根据检测结果调整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如此重复。当然重复条件不限
于此,例如可以在接收到用户的操作指令后,重新检测第一检测对象或第二检测对象,然后
根据检测结果调整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换言之,在制冷或者制热时,在第二节流元件的开
度满足条件后,可以在运行n秒或者在接收到用户的操作信号后,对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的
相关参数重新检测判断,然后根据判定结果调整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如此重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可以很好的控制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到
达预设开度,达到最佳节能效果。
下面以六个具体实施例为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第一节流元
件开度固定,第二节流元件开度可调。
实施例7: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检测对象和/或第二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和排气温度,
首先根据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得到运行频率F,并根据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
行频率F计算得到设定排气温度,然后调整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以使得检测到的排气温度
达到设定排气温度。可以理解的是,计算公式预先设在空调器的电控元件内,计算公式可以
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限定。
具体地,当第一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和排气温度时,制冷开机时检测室外
环境温度T4,根据T4确定压缩机的运行频率F,根据T4和F确定设定排气温度TP,其中TP=
a1*F+b1+c1*T4,a1、b1、c1的取值范围可以与室外环境温度T4对应,例如当20℃≥T4时:a1
取-10--10;b1取-100--100;c1取-10—10;当20℃<T4≤30℃时:a1取-8--8;b1取-80--80;
c1取-8—8;当30℃<T4≤40℃时:a1取-9--9;b1取-90--90;c1取-6—6;当40℃<T4≤50℃
时:a1取-8--8;b1取-90--90;c1取-5—5;当50℃<T4时:a1取-10--10;b1取-100--100;c1
取-5—5。当然可以理解的是,a1、b1、c1的取值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与室外环境温度T4无
关,而是系统内预先设定的。
需要说明的是,当a1、b1其中之一或同时取值为0时,可认为上面公式中与该项参
数无关,例如当a1=0时,即认为与频率F无关。
然后根据TP调节第二节流元件的运行开度。第二节流元件调节到位后稳定运行。n
秒后重新检测室外温度T4是否有变化或者用户是否有操作,然后根据相关变化调节第二节
流元件的开度。
例如,开机制冷运行,检测到T4温度为35℃,查询该T4下对应压缩机运行频率应为
90HZ,对应温度区间的排气温度系数a1为0.6、b1为20、c1为0.2,计算出设定排气温度TP=
0.6*90+20+0.2*35=81,按照设定排气温度Tp=81℃,调节第二节流元件开度:初始开度下
检测到的TP已达到90度,则开大第二节流元件,达到设定排气温度Tp=81℃对应的第二节
流元件开度,也就是说使得检测到的排气温度达到设定排气温度。第二节流元件达到目标
开度后稳定运行。n秒后检测T4没有变化,继续稳定运行。
当第二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和排气温度时,制热开机时检测室外环境温度
T4,根据T4确定压缩机的运行频率F,根据T4和F确定设定排气温度TP,其中TP=a2*F+b2+
c2*T4;a2、b2、c2的取值范围可以与室外环境温度T4对应,例如当5℃<T4≤15℃时:a2取-
8--8;b2取-80--80;c2取-8—8;当15℃<T4时:a2取-9--9;b2取-90--90;c2取-6—6。当然
可以理解的是,a2、b2、c2的取值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与室外环境温度T4无关,而是系统内
预先设定的。需要说明的是,当a2、b2其中之一或同时取值为0时,可认为上面公式中与该项
参数无关,例如当a2=0时,即认为与频率F无关。
然后根据TP调节第二节流元件的运行开度。第二节流元件调节到位后稳定运行。n
秒后重新检测室外温度T4是否有变化或者用户是否有操作,然后根据相关变化调节第二节
流元件开度。
例如开机制热运行时,检测到T4温度为7℃,查询该T4下对应压缩机运行频率应为
75HZ,对应温度区间的排气温度系数a2为0.4、b2为10、c2为5,计算出排气温度Tp=0.4*75+
10+5*7=75,按照设定排气温度Tp=75℃,调节第二节流元件开度:初始开度下检测到的Tp
已达到70℃,则关小膨胀阀,达到设定排气温度Tp=75℃对应的第二节流元件开度,也就是
说使得检测到的排气温度达到设定排气温度。第二节流元件达到目标开度后稳定运行。n秒
后检测T4没有变化,继续稳定运行。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空调器在室外环境温度T4低于5℃以下时,很容易结霜,排气
温度会不断发生变化,则在该种情况下不能根据排气温度进行调节。
在该实施例中,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是由室外环境温度确定的,例如预定多个室外
环境温度区间,多个室外环境温度区间分别对应多个压缩机运行频率,查询检测到的室外
环境温度所在的室外环境温度区间,即可得到相应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当然可以理解的是,
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也可以通过设在压缩机上的检测装置而检测出。
实施例8: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检测对象和/或第二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和排气压力,
首先根据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得到运行频率F,并根据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
行频率F计算得到设定排气压力,然后调整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以使得检测到的排气压力
达到设定排气压力。
具体地,当第一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和排气压力时,制冷开机时检测室外
环境温度T4,根据T4确定压缩机的运行频率F,根据T4和F确定设定排气压力Pp;其中Pp=
a3*F+b3+c3*T4;a3、b3、c3的取值范围可以与室外环境温度T4对应,例如当20℃≥T4时:a3
取-5--5;b3取-8--8;c3取-1—1;当20℃<T4≤30℃时:a3取-5—5;b3取-10--10;c3取-2—
2;当30℃<T4≤40℃时:a3取-5--5;b3取-12--12;c3取-3—3;当40℃<T4≤50℃时:a3取-
6--6;b3取-15--15;c3取-4—4;当50℃<T4时:a3取-7--7;b3取-20--20;c3取-5—5。当然
可以理解的是,a3、b3、c3的取值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与室外环境温度T4无关,而是系统内
预先设定的。需要说明的是,当a3、b3其中之一或同时取值为0时,可认为上面公式中与该项
参数无关,例如当a3=0时,即认为与频率F无关。
然后根据Pp调节第二节流元件的运行开度。第二节流元件调节到位后稳定运行。n
秒后重新检测室外温度T4是否有变化或者用户是否有操作,然后根据相关变化调节第二节
流元件开度。
例如开机制冷运行,检测到T4温度为35℃,查询该T4下对应压缩机运行频率应为
80HZ,对应温度区间的排气压力系数a3为0.02、b3为0.7、c3为0.02,计算出排气压力Pp=
0.02*80+0.7+0.02*35=3.0,按照设定排气压力Pp=3.0MPa调节第二节流元件开度:初始
开度下检测到排气压力Pp已达到2.5MPa,则关小第二节流元件,达到设定排气压力Pp=
3.0MPa对应的第二节流元件开度,也就是说使得检测到的排气压力达到设定排气压力。第
二节流元件达到目标开度后稳定运行。n秒后检测T4没有变化,继续稳定运行。
当第二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和排气压力时,制热开机时检测室外环境温度
T4,根据T4确定压缩机的运行频率F,根据T4和F确定设定排气压力Pp;其中Pp=a4*F+b4+
c4*T4;a4、b4、c4的取值范围可以与室外环境温度T4对应,例如当-15℃≥T4时:a4取-10--
10;b4取-8--8;c4取-5—5;当-15℃<T4≤-5℃时:a4取-12—12;b4取-10--10;c4取-6—6;
当-5℃<T4≤5℃时:a4取-15--15;b4取-12--12;c4取-7—7;当5℃<T4≤15℃时:a4取-
18--18;b4取-15--15;c4取-8—8;当15℃<T4时:a4取-20--20;b4取-18--18;c4取-9—9。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a4、b4、c4的取值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与室外环境温度T4无关,而是系
统内预先设定的。需要说明的是,当a4、b4其中之一或同时取值为0时,可认为上面公式中与
该项参数无关,例如当a4=0时,即认为与频率F无关。
然后根据Pp调节第二节流元件的运行开度。第二节流元件调节到位后稳定运行。n
秒后重新检测室外温度T4是否有变化或者用户是否有操作,然后根据相关变化调节第二节
流元件开度。
在该实施例中,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是由室外环境温度确定的,例如预定多个室外
环境温度区间,多个室外环境温度区间分别对应多个压缩机运行频率,查询检测到的室外
环境温度所在的室外环境温度区间,即可得到相应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当然可以理解的是,
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也可以通过设在压缩机上的检测装置而检测出。
实施例9: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检测对象和/或第二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首先根据检
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得到运行频率F,并根据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行频率F计算
得到第二节流元件的设定开度,然后调整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至设定开度。
具体地,当第一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时,制冷开始时检测室外环境温度T4;
根据T4确定压缩机运行频率F,根据T4和F确定第二节流元件的设定开度Lr;其中设定开度
Lr=a5*F+b5+c5*T4;其中a5、b5、c5的取值范围可以与室外环境温度T4对应,例如预设不同
的室外环境温度区间对应不同的a5、b5、c5的取值范围,然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限定a5、b5、
c5的取值。
比较第二节流元件的设定开度Lr和第二节流元件初始开度的差异,如一致,不用
调节,如不一致,则调节到设定开度Lr。第二节流元件调节到位后稳定运行。n秒后重新检测
室外温度T4是否有变化或者用户是否有操作,然后根据相关变化调节第二节流元件开度。
当第二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时,制热开始时检测室外环境温度T4;根据T4
确定压缩机运行频率F,根据T4和F确定第二节流元件的设定开度Lr;其中设定开度Lr=a6*
F+b6+c6*T4;其中a6、b6、c6的取值范围可以与室外环境温度T4对应,例如当-15℃≥T4时:
a6取-20--20;b6取-200--200;c6取-10—10;当-15℃<T4≤-5℃时:a6取-18--18;b6取-
180--180;c6取-9—9;当-5℃<T4≤5℃:a6取-15--15;b6取-150--150;c6取-8—8。当然可
以理解的是,a6、b6、c6的取值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与室外环境温度T4无关,而是系统内预
先设定的。需要说明的是,当a6、b6其中之一或同时取值为0时,可认为上面公式中与该项参
数无关,例如当a6=0时,即认为与频率F无关。
比较第二节流元件的设定开度Lr和第二节流元件初始开度的差异,如一致,不用
调节,如不一致,则调节到设定开度Lr。第二节流元件调节到位后稳定运行。n秒后重新检测
室外温度T4是否有变化或者用户是否有操作,然后根据相关变化调节第二节流元件开度。
例如开机制热运行,检测到T4温度为-7℃,查询该T4下对应压缩机运行频率应为
90HZ,对应温度区间的膨胀阀开度系数a6为1.2、b6为80、c6为3,计算出膨胀阀开度Lr=
1.2*90+80+3*(-7)=167,按照设定开度Lr=167步,调节第二节流元件开度:第二节流元件
初始开度Lr为200步,则关小第二节流元件,达到设定开度Lr=167步。第二节流元件达到设
定开度后稳定运行。n秒后检测T4没有变化,继续稳定运行。
在该实施例中,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是由室外环境温度确定的,例如预定多个室外
环境温度区间,多个室外环境温度区间分别对应多个压缩机运行频率,查询检测到的室外
环境温度所在的室外环境温度区间,即可得到相应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当然可以理解的是,
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也可以通过设在压缩机上的检测装置而检测出。
实施例10:
在该实施例中,预设多个室外温度区间,每个室外温度区间对应不同的气液分离
器的温度,第一检测对象和/或第二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和气液分离器的温度,首先
根据实际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得到所在的室外温度区间对应的气液分离器的设定温
度,然后调整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直至实际检测到的气液分离器的温度满足设定温度。
具体地,当第一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和气液分离器的温度时,制冷开机运
行时检测室外环境温度T4和气液分离器的温度Ts,根据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查询相应
的室外温度区间对应的气液分离器的设定温度,例如室外温度区间与气液分离器的设定温
度的对应关系可以如下:当20℃≥T4时:Ts取0—30;当0℃<T4≤30℃:Ts取0—40;当30℃
<T4≤40℃时:Ts取0—50;当40℃<T4≤50℃时:Ts取0—60;当50℃<T4时:Ts取0—65。当
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数值只是示例性说明,而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定。
然后调整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使得检测到的气液分离器的温度Ts满足设定温
度。
例如开机制冷运行,检测到T4温度为35℃,查询该T4区间下对应气液分离器温度
Ts应为26℃,初始开度下检测到气液分离器的温度Ts已达到20℃,则关小第二节流元件,达
到设定温度Ts=26℃对应的第二节流元件开度,也就是说使得检测到的气液分离器的温度
Ts达到设定温度。第二节流元件达到目标开度后稳定运行。n秒后检测T4没有变化,继续稳
定运行。
当第二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和气液分离器的温度时,制热开机运行时检测
室外环境温度T4和气液分离器的温度Ts,根据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查询相应的室外温
度区间对应的气液分离器的设定温度,例如室外温度区间与气液分离器的设定温度的对应
关系可以如下:当-15℃≥T4时:Ts取-50—30;当-15℃<T4≤-5℃时:Ts取-45—40;当-5℃
<T4≤5℃时:Ts取-40—50;当5℃<T4≤15℃时:Ts取-35—60;当15℃<T4时:Ts取-30—
65。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数值只是示例性说明,而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定。
然后调整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使得检测到的气液分离器的温度Ts满足设定温
度。
例如开机制热运行,检测到T4温度为6℃,查询该T4区间下对应气液分离器温度Ts
应为20℃,初始开度下检测到的Ts已达到25℃,则关小第二节流元件,达到设定温度Ts=20
℃对应的第二节流元件开度,也就是说,使得检测到的气液分离器的温度Ts达到设定温度。
第二节流元件达到目标开度后稳定运行。n秒后检测T4没有变化,继续稳定运行。
实施例11: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检测对象和/或第二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和中间压力;
首先根据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得到运行频率F,并根据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
行频率F计算得到设定中间压力,然后调整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以使得检测到的中间压力
达到设定中间压力。
具体地,设定中间压力Ps与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行频率F之间的关系式可以为Ps
=a7*F+b7+c7*T4,其中a7、b7、c7的取值范围可以与室外环境温度T4对应,例如预设不同的
室外环境温度区间对应不同的a7、b7、c7的取值区间,然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限定a7、b7、c7
的取值。可以理解的是,制冷时a7、b7、c7的取值与制热时a7、b7、c7的取值可以相同也可以
不同。
例如制热时,检测到T4温度为7℃,查询该T4下对应压缩机运行频率应为75HZ,对
应温度区间的压力系数a7为0.01、b7为0.6、c7为0.1,计算出设定中间压力Ps=0.01*75+
0.6+0.1*7=2.05,按照设定中间压力Ps=2.05MPa,调节第二节流元件开度:初始开度下检
测中间压力Ps已达到1.8MPa,则开大第二节流元件,达到设定中间压力Ps=2.05MPa对应的
第二节流元件开度,也就是说,调整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以使得检测到的中间压力达到设
定中间压力,第二节流元件达到目标开度后稳定运行。n秒后检测T4没有变化,继续稳定运
行。
在该实施例中,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是由室外环境温度确定的,例如预定多个室外
环境温度区间,多个室外环境温度区间分别对应多个压缩机运行频率,查询检测到的室外
环境温度所在的室外环境温度区间,即可得到相应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当然可以理解的是,
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也可以通过设在压缩机上的检测装置而检测出。
实施例12:
在该实施例中,预设多个室外温度区间,每个室外温度区间对应不同的气液分离
器的压力,第一检测对象和/或第二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和气液分离器的压力,首先
根据实际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得到所在的室外温度区间对应的气液分离器的设定压
力,然后调整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直至实际检测到的气液分离器的压力满足设定压力。
具体地,当第一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和气液分离器的压力时,制冷开机运
行时检测室外环境温度T4和气液分离器的压力Ps,根据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查询相应
的室外温度区间对应的气液分离器的设定压力,例如室外温度区间与气液分离器的设定压
力的对应关系可以如下:当20℃≥T4时:Ps取0.1—8;当20℃<T4≤30℃时:Ps取0.1—10;
当30℃<T4≤40℃时:Ps取0.1—15;当40℃<T4≤50℃时:Ps取0.1—20;当50℃<T4时:Ps
取0.1—25。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数值只是示例性说明,而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定。
然后调整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使得检测到的气液分离器的压力Ps满足设定压
力。
例如开机制冷运行,检测到T4温度为50℃,查询该T4区间下对应气液分离器的设
定压力Ps应为2.0MPa,初始开度下检测到的气液分离器的压力Ps已达到2.2MPa,则开大第
二节流元件,达到设定压力Ps=2.2MPa对应的第二节流元件开度,也就是说使得检测到的
气液分离器的压力Ps满足设定压力。第二节流元件达到目标开度后稳定运行。n秒后检测T4
没有变化,继续稳定运行。
当第二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和气液分离器的压力时,制热开机运行时检测
室外环境温度T4和气液分离器的压力Ps,根据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查询相应的室外温
度区间对应的气液分离器的设定压力,例如室外温度区间与气液分离器的设定压力的对应
关系可以如下:当-15℃≥T4时:Ps取0.1—10;当-15℃<T4≤-5℃时:Ps取0.1—12;当-5℃
<T4≤5℃时:Ps取0.1—15;当5℃<T4≤15℃时:Ps取0.1—20;当15℃<T4时:Ps取0.1—
25。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数值只是示例性说明,而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定。
例如开机制热运行,检测到T4温度为-8℃,查询该T4区间下对应气液分离器的设
定压力Ps应为1.2MPa,初始开度下检测到气液分离器的压力Ps已达到1.3MPa,则关小第二
节流元件,达到设定压力Ps=1.2MPa对应的第二节流元件开度,也就是说使得检测到的气
液分离器的压力Ps满足设定压力。第二节流元件达到目标开度后稳定运行。n秒后检测T4没
有变化,继续稳定运行。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六个具体实施例只是给出的示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
方法不限于上述六种,例如可以将上述六种示例中的制冷时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的调节方
式和制热时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的调节方式进行随机组合。同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
例中通过计算得到的设定排气压力、设定排气温度、设定开度、设定中间压力等设定参数也
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得出,例如可以设置不同的室外温度区间,多个室外温度区间对应不用
的设定参数,根据实际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所在的室外温度区间即可得到相应的设定参
数。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通过室外环境温度查阅得到的参数也可以通过预设的计算公式
得出。
下面参考图1-图2、图8和图9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
中空调器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器,第一节流元件开度可调,第二节流元
件开度固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冷运行时根据对第一
检测对象的检测结果调整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至设定开度。制热运行时根据对第二检测对
象的检测结果调整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至设定开度。也就是说,制冷和制热时,均采集处理
控制第一节流元件所需的参数,然后根据得到的参数控制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直至满足条
件。
其中第一检测对象包括室外环境温度、双缸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排气温度、排气口
的排气压力、从气体出口排出的冷媒的中间压力、从气体出口排出的冷媒的中间温度、气液
分离器温度、气液分离器压力中的至少一个。
第二检测对象包括室外环境温度、双缸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排气口的排气压力、排
气口的排气温度、从气体出口排出的冷媒的中间压力、从气体出口排出的冷媒的中间温度、
气液分离器温度、气液分离器压力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检测对象和第二检测
对象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中间压力和中间温度可以通过检测连接气
体出口和第二储液器的管路中的冷媒得出。
当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满足条件后,可以在运行n秒后,重新检测第一检测对象或
第二检测对象,然后根据检测结果调整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如此重复。当然重复条件不限
于此,例如可以在接收到用户的操作指令后,重新检测第一检测对象或第二检测对象,然后
根据检测结果调整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换言之,在制冷或者制热时,在第一节流元件的开
度满足条件后,可以在运行n秒或者在接收到用户的操作信号后,对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的
相关参数重新检测判断,然后根据判定结果调整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如此重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可以很好的控制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到
达预设开度,达到最佳节能效果。
下面以六个具体实施例为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第一节流元
件开度可调,第二节流元件开度固定。
实施例13: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检测对象和/或第二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和排气温度,
首先根据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得到运行频率F,并根据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
行频率F计算得到设定排气温度,然后调整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以使得检测到的排气温度
达到设定排气温度。可以理解的是,计算公式预先设在空调器的电控元件内,计算公式可以
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限定。
具体地,当第一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和排气温度时,制冷开机时检测室外
环境温度T4,根据T4确定压缩机的运行频率F,根据T4和F确定设定排气温度TP,其中TP=
a1*F+b1+c1*T4,a1、b1、c1的取值范围可以与室外环境温度T4对应,例如当20℃≥T4时:a1
取-10--10;b1取-100--100;c1取-10—10;当20℃<T4≤30℃时:a1取-8--8;b1取-80--80;
c1取-8—8;当30℃<T4≤40℃时:a1取-9--9;b1取-90--90;c1取-6—6;当40℃<T4≤50℃
时:a1取-8--8;b1取-90--90;c1取-5—5;当50℃<T4时:a1取-10--10;b1取-100--100;c1
取-5—5。当然可以理解的是,a1、b1、c1的取值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与室外环境温度T4无
关,而是系统内预先设定的。
需要说明的是,当a1、b1其中之一或同时取值为0时,可认为上面公式中与该项参
数无关,例如当a1=0时,即认为与频率F无关。
然后根据TP调节第一节流元件的运行开度。第一节流元件调节到位后稳定运行。n
秒后重新检测室外温度T4是否有变化或者用户是否有操作,然后根据相关变化调节第一节
流元件的开度。
例如,开机制冷运行,检测到T4温度为35℃,查询该T4下对应压缩机运行频率应为
90HZ,对应温度区间的排气温度系数a1为0.6、b1为20、c1为0.2,计算出设定排气温度TP=
0.6*90+20+0.2*35=81,按照设定排气温度Tp=81℃,调节第一节流元件开度:初始开度下
检测到的TP已达到90度,则开大第一节流元件,达到设定排气温度Tp=81℃对应的第一节
流元件开度,也就是说使得检测到的排气温度达到设定排气温度。第一节流元件达到目标
开度后稳定运行。n秒后检测T4没有变化,继续稳定运行。
当第二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和排气温度时,制热开机时检测室外环境温度
T4,根据T4确定压缩机的运行频率F,根据T4和F确定设定排气温度TP,其中TP=a2*F+b2+
c2*T4;a2、b2、c2的取值范围可以与室外环境温度T4对应,例如当5℃<T4≤15℃时:a2取-
8--8;b2取-80--80;c2取-8—8;当15℃<T4时:a2取-9--9;b2取-90--90;c2取-6—6。当然
可以理解的是,a2、b2、c2的取值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与室外环境温度T4无关,而是系统内
预先设定的。需要说明的是,当a2、b2其中之一或同时取值为0时,可认为上面公式中与该项
参数无关,例如当a2=0时,即认为与频率F无关。
然后根据TP调节第一节流元件的运行开度。第一节流元件调节到位后稳定运行。n
秒后重新检测室外温度T4是否有变化或者用户是否有操作,然后根据相关变化调节第一节
流元件开度。
例如开机制热运行时,检测到T4温度为7℃,查询该T4下对应压缩机运行频率应为
75HZ,对应温度区间的排气温度系数a2为0.4、b2为10、c2为5,计算出排气温度Tp=0.4*75+
10+5*7=75,按照设定排气温度Tp=75℃,调节第一节流元件开度:初始开度下检测到的Tp
已达到70℃,则关小膨胀阀,达到设定排气温度Tp=75℃对应的第一节流元件开度,也就是
说使得检测到的排气温度达到设定排气温度。第一节流元件达到目标开度后稳定运行。n秒
后检测T4没有变化,继续稳定运行。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空调器在室外环境温度T4低于5℃以下时,很容易结霜,排气
温度会不断发生变化,则在该种情况下不能根据排气温度进行调节。
在该实施例中,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是由室外环境温度确定的,例如预定多个室外
环境温度区间,多个室外环境温度区间分别对应多个压缩机运行频率,查询检测到的室外
环境温度所在的室外环境温度区间,即可得到相应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当然可以理解的是,
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也可以通过设在压缩机上的检测装置而检测出。
实施例14: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检测对象和/或第二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和排气压力,
首先根据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得到运行频率F,并根据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
行频率F计算得到设定排气压力,然后调整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以使得检测到的排气压力
达到设定排气压力。
具体地,当第一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和排气压力时,制冷开机时检测室外
环境温度T4,根据T4确定压缩机的运行频率F,根据T4和F确定设定排气压力Pp;其中Pp=
a3*F+b3+c3*T4;a3、b3、c3的取值范围可以与室外环境温度T4对应,例如当20℃≥T4时:a3
取-5--5;b3取-8--8;c3取-1—1;当20℃<T4≤30℃时:a3取-5—5;b3取-10--10;c3取-2—
2;当30℃<T4≤40℃时:a3取-5--5;b3取-12--12;c3取-3—3;当40℃<T4≤50℃时:a3取-
6--6;b3取-15--15;c3取-4—4;当50℃<T4时:a3取-7--7;b3取-20--20;c3取-5—5。当然
可以理解的是,a3、b3、c3的取值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与室外环境温度T4无关,而是系统内
预先设定的。需要说明的是,当a3、b3其中之一或同时取值为0时,可认为上面公式中与该项
参数无关,例如当a3=0时,即认为与频率F无关。
然后根据Pp调节第一节流元件的运行开度。第一节流元件调节到位后稳定运行。n
秒后重新检测室外温度T4是否有变化或者用户是否有操作,然后根据相关变化调节第一节
流元件开度。
例如开机制冷运行,检测到T4温度为35℃,查询该T4下对应压缩机运行频率应为
80HZ,对应温度区间的排气压力系数a3为0.02、b3为0.7、c3为0.02,计算出排气压力Pp=
0.02*80+0.7+0.02*35=3.0,按照设定排气压力Pp=3.0MPa调节第一节流元件开度:初始
开度下检测到排气压力Pp已达到2.5MPa,则关小第一节流元件,达到设定排气压力Pp=
3.0MPa对应的第一节流元件开度,也就是说使得检测到的排气压力达到设定排气压力。第
一节流元件达到目标开度后稳定运行,n秒后检测T4没有变化,继续稳定运行。
当第二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和排气压力时,制热开机时检测室外环境温度
T4,根据T4确定压缩机的运行频率F,根据T4和F确定设定排气压力Pp;其中Pp=a4*F+b4+
c4*T4;a4、b4、c4的取值范围可以与室外环境温度T4对应,例如当-15℃≥T4时:a4取-10--
10;b4取-8--8;c4取-5—5;当-15℃<T4≤-5℃时:a4取-12—12;b4取-10--10;c4取-6—6;
当-5℃<T4≤5℃时:a4取-15--15;b4取-12--12;c4取-7—7;当5℃<T4≤15℃时:a4取-
18--18;b4取-15--15;c4取-8—8;当15℃<T4时:a4取-20--20;b4取-18--18;c4取-9—9。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a4、b4、c4的取值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与室外环境温度T4无关,而是系
统内预先设定的。需要说明的是,当a4、b4其中之一或同时取值为0时,可认为上面公式中与
该项参数无关,例如当a4=0时,即认为与频率F无关。
然后根据Pp调节第一节流元件的运行开度。第一节流元件调节到位后稳定运行。n
秒后重新检测室外温度T4是否有变化或者用户是否有操作,然后根据相关变化调节第一节
流元件开度。
例如开机制热运行,检测到T4温度为7℃,查询该T4下对应压缩机运行频率应为
75HZ,对应温度区间的a4为0.02、b4为0.9、c4为0.02,计算出排气压力Pp=0.02*80+0.9+
0.02*35=3.2,按照设定排气压力Pp=3.2MPa,调节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初始开度下检测
到的排气压力Ps已达到3.0MPa,则关小第一节流元件,达到设定排气压力Ps=3.2MPa对应
的第一节流元件开度,也就是说使得检测到的排气压力达到设定排气压力。达到目标开度
后稳定运行。n秒后检测T4没有变化,继续稳定运行。
在该实施例中,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是由室外环境温度确定的,例如预定多个室外
环境温度区间,多个室外环境温度区间分别对应多个压缩机运行频率,查询检测到的室外
环境温度所在的室外环境温度区间,即可得到相应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当然可以理解的是,
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也可以通过设在压缩机上的检测装置而检测出。
实施例15: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检测对象和/或第二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首先根据检
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得到运行频率F,并根据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行频率F计算
得到第一节流元件的设定开度,然后调整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至设定开度。
具体地,当第一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时,制冷开始时检测室外环境温度T4;
根据T4确定压缩机运行频率F,根据T4和F确定第一节流元件的设定开度Lr;其中设定开度
Lr=a5*F+b5+c5*T4;其中a5、b5、c5的取值范围可以与室外环境温度T4对应,例如预设不同
的室外环境温度区间对应不同的a5、b5、c5的取值范围,然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限定a5、b5、
c5的取值。
比较第一节流元件的设定开度Lr和第一节流元件初始开度的差异,如一致,不用
调节,如不一致,则调节到设定开度Lr。第一节流元件调节到位后稳定运行。n秒后重新检测
室外温度T4是否有变化或者用户是否有操作,然后根据相关变化调节第一节流元件开度。
当第二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时,制热开始时检测室外环境温度T4;根据T4
确定压缩机运行频率F,根据T4和F确定第一节流元件的设定开度Lr;其中设定开度Lr=a6*
F+b6+c6*T4;其中a6、b6、c6的取值范围可以与室外环境温度T4对应,例如当-15℃≥T4时:
a6取-20--20;b6取-200--200;c6取-10—10;当-15℃<T4≤-5℃时:a6取-18--18;b6取-
180--180;c6取-9—9;当-5℃<T4≤5℃:a6取-15--15;b6取-150--150;c6取-8—8。当然可
以理解的是,a6、b6、c6的取值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与室外环境温度T4无关,而是系统内预
先设定的。需要说明的是,当a6、b6其中之一或同时取值为0时,可认为上面公式中与该项参
数无关,例如当a6=0时,即认为与频率F无关。
比较第一节流元件的设定开度Lr和第一节流元件初始开度的差异,如一致,不用
调节,如不一致,则调节到设定开度Lr。第一节流元件调节到位后稳定运行。n秒后重新检测
室外温度T4是否有变化或者用户是否有操作,然后根据相关变化调节第一节流元件开度。
例如开机制热运行,检测到T4温度为-7℃,查询该T4下对应压缩机运行频率应为
90HZ,对应温度区间的膨胀阀开度系数a6为1.2、b6为80、c6为3,计算出膨胀阀开度Lr=
1.2*90+80+3*(-7)=167,按照设定开度Lr=167步,调节第一节流元件开度:第一节流元件
初始开度Lr为200步,则关小第一节流元件,达到设定开度Lr=167步。第一节流元件达到设
定开度后稳定运行。n秒后检测T4没有变化,继续稳定运行。
在该实施例中,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是由室外环境温度确定的,例如预定多个室外
环境温度区间,多个室外环境温度区间分别对应多个压缩机运行频率,查询检测到的室外
环境温度所在的室外环境温度区间,即可得到相应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当然可以理解的是,
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也可以通过设在压缩机上的检测装置而检测出。
实施例16:
在该实施例中,预设多个室外温度区间,每个室外温度区间对应不同的气液分离
器的温度,第一检测对象和/或第二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和气液分离器的温度,首先
根据实际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得到所在的室外温度区间对应的气液分离器的设定温
度,然后调整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直至实际检测到的气液分离器的温度满足设定温度。
具体地,当第一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和气液分离器的温度时,制冷开机运
行时检测室外环境温度T4和气液分离器的温度Ts,根据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查询相应
的室外温度区间对应的气液分离器的设定温度,例如室外温度区间与气液分离器的设定温
度的对应关系可以如下:当20℃≥T4时:Ts取0—30;当0℃<T4≤30℃:Ts取0—40;当30℃
<T4≤40℃时:Ts取0—50;当40℃<T4≤50℃时:Ts取0—60;当50℃<T4时:Ts取0—65。当
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数值只是示例性说明,而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定。
然后调整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使得检测到的气液分离器的温度Ts满足设定温
度。
例如开机制冷运行,检测到T4温度为35℃,查询该T4区间下对应气液分离器温度
Ts应为26℃,初始开度下检测到气液分离器的温度Ts已达到20℃,则开大第一节流元件,达
到设定温度Ts=26℃对应的第一节流元件开度,也就是说使得检测到的气液分离器的温度
Ts达到设定温度。第一节流元件达到目标开度后稳定运行。n秒后检测T4没有变化,继续稳
定运行。
当第二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和气液分离器的温度时,制热开机运行时检测
室外环境温度T4和气液分离器的温度Ts,根据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查询相应的室外温
度区间对应的气液分离器的设定温度,例如室外温度区间与气液分离器的设定温度的对应
关系可以如下:当-15℃≥T4时:Ts取-50—30;当-15℃<T4≤-5℃时:Ts取-45—40;当-5℃
<T4≤5℃时:Ts取-40—50;当5℃<T4≤15℃时:Ts取-35—60;当15℃<T4时:Ts取-30—
65。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数值只是示例性说明,而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定。
然后调整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使得检测到的气液分离器的温度Ts满足设定温
度。
例如开机制热运行,检测到T4温度为6℃,查询该T4区间下对应气液分离器温度Ts
应为20℃,初始开度下检测到的Ts已达到25℃,则开大第一节流元件,达到设定温度Ts=20
℃对应的第一节流元件开度,也就是说,使得检测到的气液分离器的温度Ts达到设定温度。
第一节流元件达到目标开度后稳定运行。n秒后检测T4没有变化,继续稳定运行。
实施例17: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检测对象和/或第二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和中间压力;
首先根据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得到运行频率F,并根据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
行频率F计算得到设定中间压力,然后调整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以使得检测到的中间压力
达到设定中间压力。
具体地,设定中间压力Ps与室外环境温度T4和运行频率F之间的关系式可以为Ps
=a7*F+b7+c7*T4,其中a7、b7、c7的取值范围可以与室外环境温度T4对应,例如预设不同的
室外环境温度区间对应不同的a7、b7、c7的取值区间,然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限定a7、b7、c7
的取值。可以理解的是,制冷时a7、b7、c7的取值与制热时a7、b7、c7的取值可以相同也可以
不同。
例如制热时,检测到T4温度为7℃,查询该T4下对应压缩机运行频率应为75HZ,对
应温度区间的压力系数a7为0.01、b7为0.6、c7为0.1,计算出设定中间压力Ps=0.01*75+
0.6+0.1*7=2.05,按照设定中间压力Ps=2.05MPa,调节第一节流元件开度:初始开度下检
测中间压力Ps已达到1.8MPa,则开大第一节流元件,达到设定中间压力Ps=2.05MPa对应的
第一节流元件开度,也就是说,调整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以使得检测到的中间压力达到设
定中间压力,第一节流元件达到目标开度后稳定运行。n秒后检测T4没有变化,继续稳定运
行。
在该实施例中,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是由室外环境温度确定的,例如预定多个室外
环境温度区间,多个室外环境温度区间分别对应多个压缩机运行频率,查询检测到的室外
环境温度所在的室外环境温度区间,即可得到相应的压缩机运行频率。当然可以理解的是,
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也可以通过设在压缩机上的检测装置而检测出。
实施例18:
在该实施例中,预设多个室外温度区间,每个室外温度区间对应不同的气液分离
器的压力,第一检测对象和/或第二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和气液分离器的压力,首先
根据实际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得到所在的室外温度区间对应的气液分离器的设定压
力,然后调整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直至实际检测到的气液分离器的压力满足设定压力。
具体地,当第一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和气液分离器的压力时,制冷开机运
行时检测室外环境温度T4和气液分离器的压力Ps,根据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查询相应
的室外温度区间对应的气液分离器的设定压力,例如室外温度区间与气液分离器的设定压
力的对应关系可以如下:当20℃≥T4时:Ps取0.1—8;当20℃<T4≤30℃时:Ps取0.1—10;
当30℃<T4≤40℃时:Ps取0.1—15;当40℃<T4≤50℃时:Ps取0.1—20;当50℃<T4时:Ps
取0.1—25。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数值只是示例性说明,而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定。
然后调整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使得检测到的气液分离器的压力Ps满足设定压
力。
例如开机制冷运行,检测到T4温度为50℃,查询该T4区间下对应气液分离器的设
定压力Ps应为2.0MPa,初始开度下检测到的气液分离器的压力Ps已达到2.2MPa,则关小第
一节流元件,达到设定压力Ps=2.2MPa对应的第一节流元件开度,也就是说使得检测到的
气液分离器的压力Ps满足设定压力。第一节流元件达到目标开度后稳定运行。n秒后检测T4
没有变化,继续稳定运行。
当第二检测对象为室外环境温度T4和气液分离器的压力时,制热开机运行时检测
室外环境温度T4和气液分离器的压力Ps,根据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查询相应的室外温
度区间对应的气液分离器的设定压力,例如室外温度区间与气液分离器的设定压力的对应
关系可以如下:当-15℃≥T4时:Ps取0.1—10;当-15℃<T4≤-5℃时:Ps取0.1—12;当-5℃
<T4≤5℃时:Ps取0.1—15;当5℃<T4≤15℃时:Ps取0.1—20;当15℃<T4时:Ps取0.1—
25。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数值只是示例性说明,而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定。
例如开机制热运行,检测到T4温度为-8℃,查询该T4区间下对应气液分离器的设
定压力Ps应为1.2MPa,初始开度下检测到气液分离器的压力Ps已达到1.3MPa,则开大第一
节流元件,达到设定压力Ps=1.2MPa对应的第一节流元件开度,也就是说使得检测到的气
液分离器的压力Ps满足设定压力。第一节流元件达到目标开度后稳定运行。n秒后检测T4没
有变化,继续稳定运行。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六个具体实施例只是给出的示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
方法不限于上述六种,例如可以将上述六种示例中的制冷时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的调节方
式和制热时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的调节方式进行随机组合。同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
例中通过计算得到的设定排气压力、设定排气温度、设定开度、设定中间压力等设定参数也
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得出,例如可以设置不同的室外温度区间,多个室外温度区间对应不用
的设定参数,根据实际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所在的室外温度区间即可得到相应的设定参
数。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通过室外环境温度查阅得到的参数也可以通过预设的计算公式
得出。
下面参考图1-图2、图10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中空
调器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冷暖型空调器,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固
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冷或制热运行时根据
检测到的压缩机运行参数和/或室外环境温度调整双缸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至满足条件,其
中压缩机运行参数包括运行电流、排气压力、排气温度中的至少一个。换言之,制冷或制热
运行时根据对检测对象的检测结果调整双缸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其中检测对象包括室外环
境温度、排气口的排气温度、排气口的排气压力、双缸压缩机的运行电流中的至少一个。
当双缸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调整至满足条件后,可以在运行n秒后重新检测压缩机
运行参数和/或室外环境温度,然后根据重新检测到的检测结果调整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如
此重复。当然重复条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接收到用户的操作指令后,重新检测压缩机运
行参数和/或室外环境温度,然后根据重新检测到的检测结果调整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换言
之,在制冷或制热时,在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满足条件后,可以在运行n秒或者在接收到用户
的操作信号后,重新检测压缩机运行参数和/或室外环境温度,然后根据检测结果调整运行
频率,如此重复。
在本发明的具体示例中,在空调器运行的过程中,如果检测到用户关机指令或者
室内环境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压缩机停止运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通过在运行过程中根据检测结果调整压
缩机的运行频率,从而可以让系统运行在合适的参数范围内,提高空调器运行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首先预设多个不同的排气温度区间,多个排气温度区
间对应的运行频率的调节指令不同,然后检测排气温度并根据检测到的排气温度所在的排
气温度区间对应的调节指令调节运行频率。其中调节指令可以包括降频、升频、保持频率、
关机、解除频率限制等指令。从而通过检测排气温度调整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可以直接的反
应系统的运行状态,保证系统运行在合适的参数范围内,进一步提高空调器运行的可靠性。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解除频率限制指的是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不受限制,无需调整压缩机的
运行频率。
例如空调器开机制冷运行,运行过程中检测排气温度TP,设定以下几个调节指令:
115℃≤TP,停机;110℃≤TP<115℃,降频至TP<110℃;105℃≤TP<110℃,频率保持;TP<105
℃,解除频率限制。然后根据实际检测到的排气温度TP执行相应的调节指令,在调节完成后
再次检测TP,如果满足调节就结束判定,运行n秒后,对排气温度TP再次检测,重复判断。运
行n秒的同时,如果检测到用户关机命令或者设定温度达到,结束运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预设多个室外温度区间、制热停机保护电流和制冷停
机保护电流,多个室外温度区间对应不同的限频保护电流。首先检测室外环境温度,然后根
据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所在的室外温度区间得到对应的限频保护电流,调整运行频率以
使实际检测到的运行电流达到相应的限频保护电流,其中当制冷时检测到的运行电流大于
制冷停机保护电流时则直接停机;当制热时检测到的运行电流大于制热停机保护电流时则
直接停机。
具体地,制冷时多个室外温度区间与相应的限频保护电流的对应关系可以如下所
示:当T4>50.5℃时,限频保护电流为CL5;当49.5℃≥T4>45.5℃时,限频保护电流为CL4;
当44.5℃≥T4>41℃时,限频保护电流为CL3;当40℃≥T4>33℃,限频保护电流为CL2;当
32≥T4℃,限频保护电流为CL1。其中CL5、CL4、CL3、CL2、CL1和制冷停机保护电流的具体数
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限定,在此不做限定。
例如当制冷运行时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位于室外温度区间40℃≥T4>33℃
内时,则表示运行电流不允许超过限频保护电流CL2,如果超过,将降频至运行电流低于限
频保护电流CL2。
制热时多个室外温度区间与相应的限频保护电流的对应关系可以如下所示:当T4
>15℃时,限频保护电流为HL5;当14℃>T4≥10℃时,限频保护电流为HL4;当9℃>T4≥6
℃时,限频保护电流为HL3;当5℃>T4≥-19℃,限频保护电流为HL2;当-20℃>T4,限频保
护电流为HL1。其中HL5、HL4、HL3、HL2、HL1和制热停机保护电流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
况具体限定,在此不做限定。
例如当制热运行时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T4位于室外温度区间9℃>T4≥6℃时,
则表示运行电流不允许超过限频保护电流HL3,如果超过,将降频至运行电流低于限频保护
电流HL3。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预设多个室外温度区间,多个室外温度区间对应
不同的设定运行频率,根据实际检测到的室外环境温度所在的室外温度区间对应的设定运
行频率调整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首先预设多个不同的排气压力区间,多个排气压力区
间对应的运行频率的调节指令不同,然后检测排气压力并根据检测到的排气压力所在的排
气压力区间对应的调节指令调节运行频率。其中调节指令可以包括降频、升频、保持频率、
关机、解除频率限制等指令。从而通过检测排气压力调整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可以直接的反
应系统的运行状态,保证系统运行在合适的参数范围内,进一步提高空调器运行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
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
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
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
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
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
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
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
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
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