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吸式吸油烟机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油烟机,尤其是一种顶吸式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顶吸式吸油烟机(安装在灶具正上方的,薄形、深型或塔型吸油烟机,
不包括侧吸和下排式)大多结构形式为:顶部设置集烟罩形成内凹腔体(集烟腔),集烟罩上
设置有进风口和过滤网。在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被收集在集烟腔内,并通过与集烟腔连
通的风道排出室外。
如申请号为201410315985.7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顶吸式吸油烟机,包括集
烟罩以及设置在集烟罩底面的进风口,集油板固定在进风口的正下方,与进风口底面构成
四侧进风的通道,导流罩罩设在集油板的下表面,由于是四侧进风,吸烟效率较高,而导流
罩能够对油烟进行四个方向的导流,最大程度加强油烟机的吸油烟能力。
上述这种吸油烟机,其下方的炉灶所产生的油烟在升腾的过程中,通过导流罩将
油烟导入到进风口内,虽然这种吸油烟机能通过集油板和导流罩的设置从而将油烟尽可能
的吸入,然而如果产生的油烟量较大或者有外界气流扰动时,油烟很容易从集烟罩两侧的
位置逃逸,由此不仅会降低吸油烟机的吸烟效率,而且如果产生油烟逃逸的现象,容易对厨
房的环境造成影响,也会影响用户的健康。
目前常用构成风幕的方式来阻止油烟逃逸,如申请号为200510106682.5的中国专
利公开的一种由排烟管道、滤网和吸附材料、泄压阀、抛物线型外筒、双曲线型喇叭口、风机
排风管道、离心式风机、环流槽、油烟入口、截油槽、风幕送风管、风机进风口、回流套管、排
烟管道出口、底板组成。
这种传统的吸油烟机风幕技术,是利用旋流卷吸油烟装置的风机与油烟隔离,一
方面送风形成风幕隔气、隔热,另一方面送风到环流槽,使气流高速旋转形成低压核心卷吸
油烟。该技术的缺点是风幕在隔离油烟的同时,阻碍了气体向吸油烟机内部流动,使得逃逸
到外围的油烟难以捕捉,从而逃逸;此外,该风幕的循环路径包括:1、离心风机---V形槽---
排烟道出口-室内---离心风机;2、离心风机---风幕出口---油烟入口----排烟道出口---
室内---离心风机;3、油烟入口----排烟道出口----室内----油烟入口,这种循环方式会造
成室内环境的污染。
也有一种如图6所示的具有引射装置的吸油烟机,引射装置的风机1’从吸油烟机
的外部进风,对外部油烟产生一定的负压抽吸作用,使得处于临界状态的油烟由于风机的
作用,逃逸到吸油烟机作用空间外,与人体接触,从而被人体吸收,产生空气污染,影响身体
健康;此外,从吸油烟机外部抽吸空气,容易造成外部空气的扰动,反而容易导致油烟逃逸。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阻止油烟
逃逸、提升吸油烟效果的顶吸式吸油烟机。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顶吸式吸油烟机,包括集烟
罩和用于引射的辅助风机,所述集烟罩向上凹陷而形成集烟腔,所述集烟罩上开设有进风
口,所述集烟罩在进风口周围的部分内形成空腔,所述辅助风机的出风口朝向空腔内,所述
空腔的外侧底部设置有向上倾斜地朝向进风口的引射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风机
的进风口的最低点不低于集烟罩的进风口、并抽吸从集烟罩的进风口进入的气体,所述空
腔、引射出风口、集烟腔、集烟罩的进风口和辅助风机构成气体循环流动的循环流道。
优选的,所述引射出风口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为α,α的取值范围15°~45°,角度
过小无法实现引射的作用,角度过大则风阻较大。
为最大范围实现引射,避免油烟逃逸,所述引射出风口为条形风口,所述引射出风
口的下侧边沿为水平。
为保证一定的引射气流风速,同时降低风阻,所述引射出风口在水平方向上的长
度为a,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为b,a和b满足:10<a/b<50。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集烟罩的结构为,所述集烟罩上方设置有风机罩,所述集烟罩
包括下盖板、竖直的侧板、上盖板和水平的底板,所述进风口开设在下盖板中间,所述下盖
板由外侧边缘向中间呈向上倾斜,由此下盖板下方形成所述集烟腔,所述下盖板的外侧边
缘连接到底板的内侧边缘,所述底板的外侧边缘连接到侧板的底端,所述侧板的顶端连接
到上盖板的外侧边缘,所述下盖板和上盖板的内侧边缘均连接到风机罩相应的侧壁上,所
述上盖板、下盖板、侧板和底板之间限定出所述空腔。
为便于辅助风机的固定,所述辅助风机设置在所述风机罩的左、右、前侧的侧壁
上,并且位于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引射出风口的设置方式为,所述下盖板靠近外侧边缘的位置
向下弯折延伸而形成出风部,所述出风部的底端与底板连接,所述引射出风口开设在所述
出风部上。
优选的,为便于制造,所述下盖板、侧板、上盖板和底板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辅助风机为轴流风机或离心风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形成内循环的循环流道,气体在循环流
道内循环流动,产生负压,引导升腾的油烟向吸油烟机进风口流动、聚集,从而解决了传统
风幕阻碍空气向吸油烟机进口流动的问题,大大提升吸油烟效果,防止油烟逃逸;此外,由
于引射气体为循环流动的夹带油烟的气体,而无须从外部卷吸干净空气,在出风量不变的
情况下,相比于干净空气导流更能提高吸油烟的效率;同时由于抽吸吸油烟机内部的气体
以进行引射,因此,不会导致外部气流的扰动,而避免因外部气流的扰动导致油烟的逃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顶吸式吸油烟机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吸油烟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吸油烟机的剖视图;
图4为图1的吸油烟机倒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顶吸式吸油烟机第二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为现有技术的具有引射装置的吸油烟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4,一种顶吸式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1、设置在集烟罩1上方的风机罩
2以及设置在风机罩2内的主风机3。集烟罩1上开设有进风口11,油烟气体从进风口11被吸
入,通过主风机3排放到公共烟道中。风机罩2包括四个侧壁21,构成方形的风机罩2。
集烟罩1包括下盖板12、竖直的侧板13、上盖板14和水平的底板15,上述的进风口
11开设在下盖板12中间,下盖板12由外侧边缘向中间呈向上倾斜,由此下盖板12下方形成
集烟腔16。下盖板12的外侧边缘连接到底板15的内侧边缘,底板15的外侧边缘连接到侧板
13的底端,侧板13的顶端连接到上盖板14的外侧边缘,下盖板12和上盖板14的内侧边缘均
连接到风机罩2相应侧的侧壁21上。上盖板14可以与下盖板12同方向倾斜。上盖板14、下盖
板12、侧板13和底板15之间限定出一空腔17。上述的下盖板12、侧板13、上盖板14和底板15
可以一体成型。
进风口11下方设置有油网4,油网4可以与下盖板12位于进风口11周围的部分固
定。
风机罩2的侧壁21底端延伸到下盖板12位于进风口11周围的部分,并且风机罩2的
侧壁21和下盖板12、上盖板14固定连接。
风机罩2左右两侧、以及前侧的侧壁21上设置有辅助风机5,在本实施例中,辅助风
机5为轴流风机,辅助风机5的进风口51朝向风机罩2内,其最低点不低于集烟罩1的进风口
11,辅助风机5的出风口52则朝向空腔17内,由此将从集烟罩1的进风口11进入的气体抽吸
并排出到空腔17内。下盖板12靠近外侧边缘的位置向下弯折延伸而形成出风部18,出风部
18的底端、即下盖板12的外侧边缘与底板15连接。出风部18上开设有条状的引射出风口
181,引射出风口181在相应出风部18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如两侧的出风部18在前、后方向上
延伸,而前侧的出风部18则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引射出风口181倾斜朝向进风口11,其与水
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为α,α优选的取值范围15°~45°,引射出风口181的下侧边沿与集烟罩1
的底板15平行,由于底板15为水平,通常与锅具表面平行,由此可确保引射出风口181整体
在大致同时产生引射作用,而不会因为不平行导致引射出风口181对油烟的引导有先后,或
者不能引导油烟(油烟在到达引射出风口181前已逃逸),导致油烟逃逸。
空腔17、引射出风口181、集烟腔16、集烟罩1的进风口11和辅助风机5共同构成循
环流道,气体在循环流道中的流动路径如箭头所示。气体在循环流道内循环流动,产生负
压,引导升腾的油烟向吸油烟机进风口11流动、聚集,从而解决了传统风幕阻碍空气向吸油
烟机进口流动的问题,大大提升吸油烟效果,防止油烟逃逸,此外,由于引射气体为循环流
动的夹带油烟的气体,而无须从外部卷吸干净空气,在出风量不变的情况下,相比于干净空
气导流更能提高吸油烟的效率,同时由于抽吸吸油烟机内部的气体以进行引射,因此,不会
导致外部气流的扰动,而避免因外部气流的扰动导致油烟的逃逸。
引射出风口181的上侧边沿与出风部18顶部的距离为,2mm<d<5mm;引射出风口
181的水平方向上的长度为a,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为b,2mm<b<5mm,10<a/b<50,保证一定
的引射气流风速,同时降低风阻。
实施例二
参见图5,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辅助风机5采用离心风机替
代离心风机,此时,设置在前端的离心风机具有两个,分别靠近左右两侧,左侧的离心风机
向左侧空腔17内吹风,而右侧的离心风机则向右侧空腔17内吹风;设置在左右两侧的离心
风机,其出风口向前,分别向前侧的空腔17内吹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