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控制方法和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器在运行制冷或制热模式时,为使用户感到舒适往往空气温度进行空调器运
行参数如风速以及设定温度的调节,以使空调器的控制更加智能,但空调器进入智能调节
模式往往需要先开启空调器,然后由用户手动进行模式切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和装置,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空调器需要手动进
行模式切换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且空调器开启随身感功能时,控制所述空
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
在当前随身感模式下定时计算随身感值,其中,所述随身感值根据可穿戴设备检
测得到的用户周围温度确定;
根据所述随身感值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
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且空调器开启随身感功能时,接收可穿戴
设备上传的数据;
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的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执行所述控制所述空调
器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步骤包括:
获取当前时间点及/或用户状态;
在当前时间点位于预设的睡眠时间段及/或用户静止状态的时长大于预设时长
时,控制空调器进入睡眠随身感模式;
所述在当前随身感模式下定时计算随身感值的步骤包括:
获取睡眠时长及/或运动步数对应的第一修正值;
根据所述第一修正值以及所述用户周围温度计算所述随身感值。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步骤包括:
在当前时间点位于预设的睡眠时间段及/或用户静止状态的时长大于预设时长
时,获取光敏传感器的状态;
在光敏传感为熄灭的时长大于预设熄灭时长时,控制空调器进入睡眠随身感模
式。
可选地,所述获取当前时间点及/或用户状态的步骤之后,所述控制所述空调器进
入随身感模式的步骤包括:
在当前时间点位于预设的清醒时间段及/或用户处于活动状态时,控制空调器进
入清醒随身感模式;
所述在当前随身感模式下定时计算随身感值的步骤包括:
获取室内风机风速及/或用户与空调器之间的距离对应的第二修正值;
根据所述第二修正值以及所述用户周围温度计算所述随身感值。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令,且在建立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后,控制
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
调器控制装置包括:
控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且空调器开启随身感功能
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
计算模块,用于在当前随身感模式下定时计算随身感值,其中,所述随身感值根据
可穿戴设备检测得到的用户周围温度确定;
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随身感值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控制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且空调器开启随身感功能
时,接收可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的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
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且空调器开启随身感
功能时,获取当前时间点及/或用户状态;
控制单元,用于在当前时间点位于预设的睡眠时间段及/或用户静止状态的时长
大于预设时长时,控制空调器进入睡眠随身感模式;
所述计算模块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睡眠时长及/或运动步数对应的第一修正值;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修正值以及所述用户周围温度计算所述随身感值。
可选地,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还用于在当前时间点位于预设的睡眠时间段及/或用户静止
状态的时长大于预设时长时,获取光敏传感器的状态;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光敏传感为熄灭的时长大于预设熄灭时长时,控制空调
器进入睡眠随身感模式。
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当前时间点位于预设的清醒时间段及/或用户处
于活动状态时,控制空调器进入清醒随身感模式;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还用于获取室内风机风速及/或用户与空调器之间的距离对
应的第二修正值;
所述计算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修正值以及所述用户周围温度计算所述随身
感值。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检测到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令,且在建立与
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后,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
本发明提出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和装置,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且
空调器开启随身感功能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在当前随身感模式下定时计
算随身感值,其中,所述随身感值根据可穿戴设备检测得到的用户周围温度确定,并根据所
述随身感值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本方案直接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
时,直接进入随身感模式,而不用用户在空调器开机后手动切换至随身感模式,使得空调器
模式的切换更加智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装置第三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该空调器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且空调器开启随身感功能时,控
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
用户通过可穿戴设备发送开机信号,说明可穿戴设备与空调器建立连接,若空调
器开启了随身感功能,则直接可进入随身感模式,在空调器未开启随身感功能时,按照设定
的运行参数运行。
可以理解的是,在空调器未开启随身感功能时,可输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开启
随身感功能,并在提示信息输出预设时长后停止输出提示信息。
步骤S20,在当前随身感模式下定时计算随身感值,其中,所述随身感值根据可穿
戴设备检测得到的用户周围温度确定;
步骤S30,根据所述随身感值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
该随身感值可通过用户周围温度计算得到,也可通过其它参数如风速或用户与空
调器之间的距离等对应的修正值对用户周围温度进行修正得到。随身感值可定制计算得
到,循环控制运行参数,以使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始终以用户感受到舒适的运行参数运行。
本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器控制方法,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且空调
器开启随身感功能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在当前随身感模式下定时计算随
身感值,其中,所述随身感值根据可穿戴设备检测得到的用户周围温度确定,并根据所述随
身感值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本方案直接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时,
直接进入随身感模式,而不用用户在空调器开机后手动切换至随身感模式,使得空调器模
式的切换更加智能。
进一步地,参照图2,基于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在
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步骤S40,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且空调器开启随身感功能时,接
收可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
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的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执行所述步骤S10,即控
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
由于在空调器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后,可穿戴设备可能由于通信故障等其它原
因不能与空调器之间进行通信,则需要在确定可穿戴设备能与空调器之间进行通信后才能
控制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即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的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
确定可穿戴设备能够与空调器之间进行通信,即控制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该预设次数
可由开发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
本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确认接收到可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的次数来确
定可穿戴设备是否可与空调器进行正常通信,则可正常通信时才控制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
式,使得对空调器的控制更加准确。
进一步地,参照图3,基于第一或第二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三实施
例,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0包括:
步骤S11,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且空调器开启随身感功能时,获
取当前时间点及/或用户状态;
步骤S12,在当前时间点位于预设的睡眠时间段及/或用户静止状态的时长大于预
设时长时,控制空调器进入睡眠随身感模式;
步骤S20包括:
步骤S21,获取睡眠时长及/或运动步数对应的第一修正值;
步骤S22,根据所述第一修正值以及所述用户周围温度计算所述随身感值。
睡眠时间段可由用户进行设置,用户根据自己的睡眠习惯进行调整;或者,该睡眠
时间段可由开发人员设定,空调器根据用户习惯进行修正,例如,在进入睡眠短时,检测用
户状态,在用户静止状态的时长大于预设时长认为用户睡眠,并记录用户睡眠的时间段,并
根据预设时间间隔内记录的时间段来更新预设的睡眠时间段。
用户的状态包括静止状态和活动状态,可通过可穿戴设备上的加速度传感器检测
得到,在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得到的加速度为零时,则认为用户处于静止状态,在加速度大于
零且变化时,认为用户处于活动状态。
进一步地,可通过光敏传感器来判定用户是否进入睡眠状态,即步骤S10还包括,
在当前时间点位于预设的睡眠时间段及/或用户静止状态的时长大于预设时长时,获取光
敏传感器的状态;在光敏传感为熄灭的时长大于预设熄灭时长时,控制空调器进入睡眠随
身感模式。在光敏传感为点亮状态时,控制进入空调器进入清醒随身感模式。
在处于睡眠随身感模式时,空调器可计算随身感值并根据计算得到的随身感值调
节空调器的运行参数,该随身感值的计算公式可为SMAV=KTa+L,其中,Ta为用户周围温度,
K为常量值,L可由睡眠时长及/或运动步数对应的第一修正值进行确定,该睡眠时长可根据
当前时间点来确定,通过睡眠时长及/或运动步数进行修正得到的随身感值更能够体现用
户的感受,使得对空调器运行参数的调节更加准确。
进一步地,参照图4,基于第三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在
本实施例中,步骤S10还包括:
步骤S13,在当前时间点位于预设的清醒时间段及/或用户处于活动状态时,控制
空调器进入清醒随身感模式;
步骤S20包括:
步骤S23,获取室内风机风速及/或用户与空调器之间的距离对应的第二修正值;
步骤S24,根据所述第二修正值以及所述用户周围温度计算所述随身感值。
在当前时间点位于用户清醒的时间段或者用户活动时,说明用户未进入睡眠状
态,此时可直接按照室内风机风速及/或用户与空调器之间的距离对随身感值进行修正。
该随身感值的计算公式可为MAV=HTa+M,其中,Ta为用户周围温度,K为常量值,M
可由室内风机风速及/或用户与空调器之间的距离对应的第二修正值进行确定。
进一步地,基于第一至第四任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五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在检测到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令,且在建立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后,控制
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
进一步的,在检测到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令,且在建立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
接后,可接收可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的次数大于预设次
数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
该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令可由手环上发送至空调器,例如,用户通过可穿戴
设备上的控件触发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指令,可穿戴设备将该控制指令转发至空调器,或者,
通过语音控制的方式触发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指令,例如,在可穿戴设备检测到语音信号时,
对该语音信号进行解析以获取该语音信号对应的控制指令,在语音信号对应的控制指令为
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令时,则将该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令转发至空调器;或者用
户空调器直接接收到语音信号,在该语音信号对应的控制指令为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
令时,且空调器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后,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可以理解的
是,用户也可通过其它方式触发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令,例如遥控器,在此不一一赘
述。
由于在进入随身感模式后需要通过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用户周围温度计算随身
感值,则需要空调器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才能控制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在检测到进
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令时,可判断空调器与可穿戴设备是否建立连接,在空调器与可穿
戴设备建立连接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在空调器与可穿戴设备未建立连接
时,可搜索附近的可穿戴设备,与搜索到的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并在建立连接后建立与可
穿戴设备之间的连接,或者直接输出提示信息,提示用户建立可穿戴设备与空调器之间的
连接才能进入随身感模式。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空调器控制装置。
参照图5,图5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需要强调的是,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图5所示功能模块图仅仅是一个较佳实
施例的示例图,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围绕图5所示的空调器控制装置的功能模块,可轻易进行
新的功能模块的补充;各功能模块的名称是自定义名称,仅用于辅助空调器控制装置的各
个程序功能块,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核心是,各自定义名称的
功能模块所要达成的功能。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空调器控制装置,该空调器控制装置包括:
控制模块10,用于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且空调器开启随身感功
能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
用户通过可穿戴设备发送开机信号,说明可穿戴设备与空调器建立连接,若空调
器开启了随身感功能,则直接可进入随身感模式,在空调器未开启随身感功能时,按照设定
的运行参数运行。
可以理解的是,在空调器未开启随身感功能时,可输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开启
随身感功能,并在提示信息输出预设时长后停止输出提示信息。
计算模块20,用于在当前随身感模式下定时计算随身感值,其中,所述随身感值根
据可穿戴设备检测得到的用户周围温度确定;
调节模块30,用于根据所述随身感值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
该随身感值可通过用户周围温度计算得到,也可通过其它参数如风速或用户与空
调器之间的距离等对应的修正值对用户周围温度进行修正得到。随身感值可定制计算得
到,循环控制运行参数,以使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始终以用户感受到舒适的运行参数运行。
本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器控制装置,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且空调
器开启随身感功能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在当前随身感模式下定时计算随
身感值,其中,所述随身感值根据可穿戴设备检测得到的用户周围温度确定,并根据所述随
身感值调节所述空调器的运行参数,本方案直接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时,
直接进入随身感模式,而不用用户在空调器开机后手动切换至随身感模式,使得空调器模
式的切换更加智能。
进一步地,参照图6,基于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装置第二实施例,在
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控制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40,用于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且空调器开启随身感功
能时,接收可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
所述控制模块10,还用于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的次数大于预设次数
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
由于在空调器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后,可穿戴设备可能由于通信故障等其它原
因不能与空调器之间进行通信,则需要在确定可穿戴设备能与空调器之间进行通信后才能
控制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即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的次数大于预设次数时,
确定可穿戴设备能够与空调器之间进行通信,即控制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该预设次数
可由开发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
本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确认接收到可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的次数来确
定可穿戴设备是否可与空调器进行正常通信,则可正常通信时才控制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
式,使得对空调器的控制更加准确。
进一步地,参照图7,基于第一或第二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装置第三实施
例,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0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11,用于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开机信号,且空调器开启随身
感功能时,获取当前时间点及/或用户状态;
控制单元12,用于在当前时间点位于预设的睡眠时间段及/或用户静止状态的时
长大于预设时长时,控制空调器进入睡眠随身感模式;
所述计算模块20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21,用于获取睡眠时长及/或运动步数对应的第一修正值;
计算单元2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修正值以及所述用户周围温度计算所述随身感
值。
睡眠时间段可由用户进行设置,用户根据自己的睡眠习惯进行调整;或者,该睡眠
时间段可由开发人员设定,空调器根据用户习惯进行修正,例如,在进入睡眠短时,检测用
户状态,在用户静止状态的时长大于预设时长认为用户睡眠,并记录用户睡眠的时间段,并
根据预设时间间隔内记录的时间段来更新预设的睡眠时间段。
用户的状态包括静止状态和活动状态,可通过可穿戴设备上的加速度传感器检测
得到,在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得到的加速度为零时,则认为用户处于静止状态,在加速度大于
零且变化时,认为用户处于活动状态。
进一步地,可通过光敏传感器来判定用户是否进入睡眠状态,即第一获取单元11,
还用于在当前时间点位于预设的睡眠时间段及/或用户静止状态的时长大于预设时长时,
获取光敏传感器的状态;控制单元12,还用于在光敏传感为熄灭的时长大于预设熄灭时长
时,控制空调器进入睡眠随身感模式。。在光敏传感为点亮状态时,控制进入空调器进入清
醒随身感模式。
在处于睡眠随身感模式时,空调器可计算随身感值并根据计算得到的随身感值调
节空调器的运行参数,该随身感值的计算公式可为SMAV=KTa+L,其中,Ta为用户周围温度,
K为常量值,L可由睡眠时长及/或运动步数对应的第一修正值进行确定,该睡眠时长可根据
当前时间点来确定,通过睡眠时长及/或运动步数进行修正得到的随身感值更能够体现用
户的感受,使得对空调器运行参数的调节更加准确。
进一步地,参照图4,基于第三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在
本实施例中,
所述控制单元12,还用于在当前时间点位于预设的清醒时间段及/或用户处于活
动状态时,控制空调器进入清醒随身感模式;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21,还用于获取室内风机风速及/或用户与空调器之间的距离
对应的第二修正值;
所述计算单元2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修正值以及所述用户周围温度计算所述随
身感值。
在当前时间点位于用户清醒的时间段或者用户活动时,说明用户未进入睡眠状
态,此时可直接按照室内风机风速及/或用户与空调器之间的距离对随身感值进行修正。
该随身感值的计算公式可为MAV=HTa+M,其中,Ta为用户周围温度,K为常量值,M
可由室内风机风速及/或用户与空调器之间的距离对应的第二修正值进行确定。
进一步地,基于第一至第四任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空调器控制方法第五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0,还用于在接收到一键开机信号,且在建立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
接后,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
在检测到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令,且在建立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后,控制
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
进一步的,在检测到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令,且在建立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
接后,可接收可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上传的数据的次数大于预设次
数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
该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令可由手环上发送至空调器,例如,用户通过可穿戴
设备上的控件触发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指令,可穿戴设备将该控制指令转发至空调器,或者,
通过语音控制的方式触发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指令,例如,在可穿戴设备检测到语音信号时,
对该语音信号进行解析以获取该语音信号对应的控制指令,在语音信号对应的控制指令为
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令时,则将该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令转发至空调器;或者用
户空调器直接接收到语音信号,在该语音信号对应的控制指令为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
令时,且空调器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后,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可以理解的
是,用户也可通过其它方式触发进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令,例如遥控器,在此不一一赘
述。
由于在进入随身感模式后需要通过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的用户周围温度计算随身
感值,则需要空调器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才能控制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在检测到进
入随身感模式的控制指令时,可判断空调器与可穿戴设备是否建立连接,在空调器与可穿
戴设备建立连接时,控制所述空调器进入随身感模式;在空调器与可穿戴设备未建立连接
时,可搜索附近的可穿戴设备,与搜索到的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并在建立连接后建立与可
穿戴设备之间的连接,或者直接输出提示信息,提示用户建立可穿戴设备与空调器之间的
连接才能进入随身感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
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
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
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
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
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
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
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
(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云
端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
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
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