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介质微通道换热器.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287401 上传时间:2018-04-1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7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239776.4

申请日:

2016.12.28

公开号:

CN106524816A

公开日:

2017.03.2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8F 9/02申请日:20161228|||公开

IPC分类号:

F28F9/02; F28F1/12; F28F21/08

主分类号:

F28F9/02

申请人:

江苏康泰热交换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伟华; 江秋良

地址:

213200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丹阳门北路9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双介质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介质A集流管和介质B集流管;所述两个介质A集流管表面上分别设有介质A入口和介质A出口,所述介质B集流管表面上分别设有介质B入口和介质B出口,所述介质B集流管对立面上装有若干介质B扁管,所述介质A集流管对立面上装有若干介质A扁管,所述两个介质B集流管上的介质B扁管相互镜像交错,所述介质A扁管依次卡合在两个介质B扁管之间。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双介质微通道换热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双介质微通道换热器是一种采用全铝材料制成的高效换热器,它通过含有微通道的多根扁管和带有百叶窗的翅片传热,两种介质的扁管紧密钎焊贴合在一起,显著提高换热效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双介质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介质A集流管和介质B集流管;其特征是:所述两个介
质A集流管(4)表面上分别设有介质A入口(6)和介质A出口(7),所述介质B集流管(3)表面上
分别设有介质B入口(8)和介质B出口(5),所述介质B集流管(3)对立面上装有若干介质B扁
管(2),所述介质A集流管(4)对立面上装有若干介质A扁管(1),所述两个介质B集流管(3)上
的介质B扁管(2)相互镜像交错,所述介质A扁管(1)依次卡合在两个介质B扁管(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介质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介质A扁管(1)内部分隔
出若干介质A流道(11),所述介质B扁管(2)内部分隔出若干微通道介质B流道(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介质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是:所述介质B扁管(2)与介质A
扁管(1)组合层与传热翅片(9)卡合连接,所述传热翅片(9)与支撑板(12)固定连接。

说明书

双介质微通道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双介质微通道换热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双介质换热器是采用板式热交换器、壳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等,这些
传统热交换器具有设备成本低、易生产的优点,但该种热交换器存在换热效率低、消耗材料
多、空间尺寸大、不耐高压等缺点。随着世界各国对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的日益关注,引发
了全球空调换热器的小型化、高耐压研究,作为空调系统交换热量的关键部件,传统换热器
已不能满足这一趋势。

双介质热交换用的换热器是一种有效两种介质的热交换效果的热交换器。通过两
种介质逆向流经紧密贴合的微通道扁管,实现充分换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一项关于微通道换热器的发明,该发明的
授权公众号为:CN 104422199 A。包括集流管管体,第一集流管设置有沿所述集流管管体纵
向延伸的分隔部件,所述分隔部件包括主隔板与副隔板,所述主隔板将所述集流管管体分
隔为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副隔板将第二腔体分隔为至少两个相对独立的沿纵向延伸的流
通腔,所述第一腔体与至少一个流通腔之间用于分隔的分隔部件的主隔板上设置有分流孔
连通该流通腔与第一腔体。但是该发明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该发明从结构上来看,知识简单的利用了两根集流管进行中的制冷剂进行换热。
但是所述制冷剂在所述集流管很容易与集流管内部的液体进行混合从而造成集流管堵塞
而无法进行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高效、稳定的双介质微通道换热器。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介质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介质A集流
管和介质B集流管;所述两个介质A集流管表面上分别设有介质A入口和介质A出口,所述介
质B集流管表面上分别设有介质B入口和介质B出口,所述介质B集流管对立面上装有若干介
质B扁管,所述介质A集流管对立面上装有若干介质A扁管,所述两个介质B集流管上的介质B
扁管相互镜像交错,所述介质A扁管依次卡合在两个介质B扁管之间。

进一步,所述介质A扁管内部分隔出若干介质A流道,所述介质B扁管内部分隔出若
干微通道介质B流道。

更进一步,所述介质B扁管与介质A扁管组合层与传热翅片卡合连接,所述传热翅
片与支撑板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双介质微通道换热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双介质微通道
换热器是一种采用全铝材料制成的高效换热器,它通过含有微通道的多根扁管和带有百叶
窗的翅片传热,两种介质的扁管紧密钎焊贴合在一起,显著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双介质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介质B扁管与介质A扁管组合层的截面图。

图3为本发明双介质微通道换热器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传热翅片的侧面视图。

图中:1为介质A扁管、2为介质B扁管、3为介质B集流管、4为介质A集流管、5为介质B
出口、6为介质A入口、7为介质A出口、8为介质B入口、9为传热翅片、10为微通道介质B流道、
11为介质流道、12为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双介质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介质A集流管和介质B集流管;所
述两个介质A集流管4表面上分别设有介质A入口6和介质A出口7,所述介质B集流管3表面上
分别设有介质B入口8和介质B出口5,所述介质B集流管3对立面上装有若干介质B扁管2,所
述介质A集流管4对立面上装有若干介质A扁管1,所述两个介质B集流管3上的介质B扁管2相
互镜像交错,所述介质A扁管1依次卡合在两个介质B扁管2之间。其中,本发明以介质A集流
管和介质B集流管为主体,所述介质A集流管4表面上分别设有介质A入口6和介质A出口7,这
样可以将介质A从入口6到出口7进行液体直流输送。所述介质B集流管3表面上分别设有介
质B入口8和介质B出口5,这样可以将介质B进行直流输送。所述介质B集流管3上设有若干介
质B扁管2,所述介质B扁管2与介质B集流管3的连接处设置成弯曲状。这样可以将两个介质B
集流管3通过若干介质B扁管2进行镜像卡合。两个介质B集流管3之间的若干介质B扁管2依
次上下互叠,中间留有些许空隙。所述介质A集流管4上也设置了若干介质A扁管1。所述介质
A集流管4通过若干介质A扁管1卡合在两个介质B集流管3内,所述介质B扁管2与介质B集流
管3弯曲状的连接处可以有效的容纳介质A集流管4。所述每个介质A扁管1正好卡合在两个
介质B扁管2之间。由于介质A扁管1的介质A的流向与介质B扁管2的介质B的流向相反。

如图2所示,所述介质A扁管1内部分隔出若干介质A流道11,所述介质B扁管2内部
分隔出若干微通道介质B流道10。其中,为了加强换热效果,在所述介质A扁管1内部分隔出
若干介质A流道11;所述介质B扁管2内部分隔出若干微通道介质B流道10。设置流道可以有
效的增加介质A和介质B与介质A流道11和介质B扁管2的接触面积,强化吸热效果。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介质B扁管2与介质A扁管1组合层与传热翅片9卡合连接,所
述传热翅片9与支撑板12固定连接。其中,为了加强装置的散热效果,所述介质B扁管2的表
面加插了传热翅片9。所述传热翅片9与介质B扁管2与介质A扁管1组合层卡合连接,因为传
热翅片9具有极强的散热能力,当介质B扁管2与介质A扁管1中的介质A将热量集中到介质B
扁管2表面上时,所述传热翅片9便快速的将其热量进行传输,进行最终散热。

综上,工作人员将介质A和介质B从介质A集流管4和介质B集流管3的入口除进行输
入。在输入过程中,介质A和介质B将以不同的方向各自流入介质A扁管1和介质B扁管2中,运
输过程中两种介质相互换热,将热能集中于介质B扁管2的表面上,最终通过传热翅片9进行
散热工序。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
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本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而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双介质微通道换热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双介质微通道换热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双介质微通道换热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介质微通道换热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介质微通道换热器.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双介质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介质A集流管和介质B集流管;所述两个介质A集流管表面上分别设有介质A入口和介质A出口,所述介质B集流管表面上分别设有介质B入口和介质B出口,所述介质B集流管对立面上装有若干介质B扁管,所述介质A集流管对立面上装有若干介质A扁管,所述两个介质B集流管上的介质B扁管相互镜像交错,所述介质A扁管依次卡合在两个介质B扁管之间。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双介质微通道换热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一般热交换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