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合装置.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1286045 上传时间:2018-04-12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7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563398.4

申请日:

2015.09.08

公开号:

CN106502439A

公开日:

2017.03.1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3/041申请日:20150908|||公开

IPC分类号:

G06F3/041

主分类号:

G06F3/041

申请人: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裕文; 许贤斌; 林岩

地址:

361009 福建省厦门市厦门火炬高新区信息光电园坂尚路19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设备包含透明盖板、触控感测薄膜以及可挠性显示面板。透明盖板具有第一平坦部分与设置于第一平坦部分的至少一侧的侧边部分。触控感测薄膜设置于透明盖板的内表面上。触控感测薄膜包含触控感测数组以及与触控感测数组电性连接的至少一周边引线,周边引线与部分触控感测数组于投影平面上的投影位于侧边部分于投影平面上的投影之内。投影平面平行于第一平坦部分。可挠性显示面板设置于触控感测薄膜上。使触控显示设备不但可窄化或免除边框的设计,还可以实现侧边显示与触控的作用。

权利要求书

1.一透明盖板,具有一第一平坦部分与设置于该第一平坦部分的至少
一侧的一侧边部分,其中该第一平坦部分与该侧边部分形成一内弯
曲面和一外弯曲面;
一触控感测薄膜,设置于该透明盖板的一内表面上,包含一触控感
测数组以及与该触控感测数组电性连接的至少一周边引线,该周边
引线与部分该触控感测数组于一投影平面上的投影位于该侧边部
分于该投影平面上的投影之内,该投影平面平行于该第一平坦部
分;以及
一可挠性显示面板,设置于该触控感测薄膜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设备,其中该内弯曲面的曲率半径小
于外弯曲面的曲率半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设备,其中该内弯曲面的曲率半径0.2
毫米至1毫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设备,其中至少部分该可挠性显示面
板于该投影平面上的投影位于该侧边部分于该投影平面上的投影
之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设备,更包含:
一装饰层,设置于该透明盖板与该触控感测薄膜之间,用以定义该
透明盖板的一可视区与一非可视区,其中该周边引线于该投影平面
上的投影位于该装饰层于该投影平面上的投影之内,且该装饰层于
该投影平面上的投影位于该侧边部分于该投影平面上的投影之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设备,其中该透明盖板的该可视区包
含该第一平坦部分以及部分该侧边部分。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设备,其中该侧边部分包含:
一弯曲部分;以及
一第二平坦部分,其中该弯曲部分连接该第一平坦部分与该第二平
坦部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设备,其中第二平坦部分与第一平坦
部分之间的夹角为90度至130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设备,其中该第一平坦部分与该侧边
部份采用无胶键合方式连接而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设备,其中该侧边部分的内表面具有
依序变化的不同曲率。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设备,其中该侧边部分连续环绕该第
一平坦部分周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设备,更包含:
一第一光学胶层,设置于该触控感测薄膜与该透明盖板之间;以及
一第二光学胶层,设置于该触控感测薄膜与该可挠性显示面板之
间。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设备,其中该透明盖板包含一凹槽,
该凹槽由该第一平坦部分与该侧边部分环绕形成,该触控感测薄
膜、该可挠性显示面板、该第一光学胶层以及该第二光学胶层的厚
度不大于该盖板的凹槽的深度。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设备,更包含:
一下盖,用以与该侧边部分连接固定,其中设置于该第一平坦部分
上的部分该可挠性显示面板不接触该下盖。

说明书

压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触控显示设备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例如智能型手机、
平板、笔记本电脑、车用装置等等。触控显示设备可粗略地划分为触控面板、
显示面板以及透明盖板,其中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的边缘往往设置有走线,以
便于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的IC连接。

为了遮蔽走线,一般须设置额外的装饰层或遮光层以起到装饰效果。然而,
装饰层的存在往往会使触控显示器的显示区域看起来较小,并影响到采用这种
触控显示器的手持电子装置(如手机)的外观。现今,如何配置走线以及装饰层来
达到窄化边框的目的是重要的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中,设计透明盖板具有弯曲的边缘,
并设计具有可挠性的触控薄膜与显示薄膜于贴附于该透明盖板内,使触控显示
设备不但可窄化或免除边框的设计,还可以实现侧边显示与触控的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设备包含透明盖板、触控感测
薄膜以及可挠性显示面板。透明盖板具有第一平坦部分与设置于第一平坦部分
的至少一侧的侧边部分,该第一平坦部分与该侧边部分形成一内弯曲面和一外
弯曲面。触控感测薄膜设置于透明盖板的内表面上。触控感测薄膜包含触控感
测数组以及与触控感测数组相连的至少一周边引线,周边引线与部分触控感测
数组于投影平面上的投影位于侧边部分于投影平面上的投影之内。投影平面平
行于第一平坦部分。可挠性显示面板设置于触控感测薄膜上。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其中该内弯曲面的曲率半径小于外弯曲
面的曲率半径。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其中该内弯曲面的曲率半径0.2毫米至1
毫米。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至少部分可挠性显示面板于投影平面上
的投影位于侧边部分于投影平面上的投影之内。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显示设备更包含装饰层,设置于透
明盖板与触控感测薄膜之间,用以定义透明盖板的一可视区与一非可视区,其
中周边引线于投影平面上的投影位于装饰层于投影平面上的投影之内,且装饰
层于投影平面上的投影位于侧边部分于投影平面上的投影之内。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透明盖板的可视区包含第一平坦部分以
及部分侧边部分。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侧边部分包含弯曲部分以及第二平坦部
分。弯曲部分连接该第一平坦部分与第二平坦部分。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其中第二平坦部分与第一平坦部分之间
的夹角为90度至130度。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平坦部分与侧边部分采用无胶键合方式
连接而成。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弯曲部分的内表面的内表面具有依序变
化的不同的曲率。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侧边部分连续性地环绕第一平坦部分周
围。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显示设备更包含第一光学胶层以及
第二光学胶层。第一光学胶层设置于该触控感测薄膜与该透明盖板之间。第二
光学胶层,设置于该触控感测薄膜与该可挠性显示面板之间。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透明盖板包含凹槽,凹槽由第一平坦部
分与侧边部分环绕形成,触控感测薄膜、可挠性显示面板、第一光学胶层以及
第二光学胶层的厚度不大于盖板的凹槽的深度。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显示设备更包含下盖,用以与侧边
部分连接固定,其中设置于第一平坦部分上的部分可挠性显示面板不接触下盖。

附图说明

图1A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设备的剖面图。

图1B为透明盖板的一实施方式的放大剖面图。

图1C为图1A的透明盖板的示意图。

图1D为图1A的触控感测薄膜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设备的剖面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设备的剖面图。

100:触控显示设备

110:透明盖板

112:第一平坦部分

114:侧边部分

114a:弯曲部分

114b:第二平坦部分

116:内表面

116a:第一平面

116b:内弯曲面面

118:外表面

118a:第二平面

118b:外弯曲面面

120:触控感测薄膜

122:触控感测数组

122a:第一电极层

122b:绝缘层

122c:第二电极层

124:金属层

124a:周边引线

126:可挠性基板

130:可挠性显示面板

140:装饰层

150:第一光学胶层

160:第二光学胶层

170:下盖

VA:可视区

NA:非可视区

P1:投影平面

RE1:凹槽

R1:曲率半径

R2:曲率半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
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
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
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
单示意的方式为之。

当一个组件被称为『在…上』时,它可泛指该组件直接在其他组件上,也
可以是有其他组件存在于两者之中。相反地,当一个组件被称为『直接在…上』
时,它仅指该组件直接在其他组件上,不能有其他组件存在于两者的中间。如
本文所用,词汇『与/或』包含了列出的关联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

图1A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设备100的剖面图。触控显示
设备100包含透明盖板110、触控感测薄膜120以及可挠性显示面板130。透明
盖板110具有第一平坦部分112与设置于第一平坦部分112的至少一侧的侧边部
分114。触控感测薄膜120设置于透明盖板110的内表面116上。触控感测薄膜
120包含触控感测数组122(以虚线标示)以及与触控感测数组122相连的至少一
周边引线124a,周边引线124a与部分触控感测数组122于投影平面P1上的投
影位于侧边部分114于投影平面P1上的投影之内。可挠性显示面板130设置于
触控感测薄膜120相对透明盖板110的一侧。

为方便说明起见,在透明盖板110内以虚线作为第一平坦部分112与侧边
部分114的界线,但应了解到,此界线并不代表任何材料上的差异。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显示设备100更包含装饰层140,设
置于透明盖板110与触控感测薄膜120之间,用以定义透明盖板110的可视区
VA与非可视区NA。于此,周边引线124a于投影平面P1上的投影位于装饰层
140于投影平面P1上的投影之内,且装饰层140于投影平面P1上的投影位于侧
边部分114于投影平面P1上的投影之内。

于此,当使用者从正面观察触控显示设备100时(即使用者从投影平面P1
的方向观看触控显示设备100),装饰层140a可以遮挡周边引线124a,避免周边
引线124a被使用者观察到。由于周边引线124a与装饰层140设置于侧边部分
114,使用者从正面仅观察到装饰层140的斜向投影,而可以缩小装饰层140所
遮蔽的范围。此外,此斜向投影的光线还可能受到侧边部分114及内外弯曲面
的影响而聚集或偏移,而使装饰层140的影像缩小或偏离使用者的观察范围,
而可进一步达到窄化边框的目的。

应了解到,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说明起见,仅定义
某一虚拟的平面平行于第一平坦部分112而作为投影平面P1,实际应用上,不
应将此投影平面P1视为触控显示设备100的必要组件之一。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显示设备100更包含第一光学胶层
150、第二光学胶层160以及下盖170。第一光学胶层150设置于触控感测薄膜
120与透明盖板110之间,用以粘接触控感测薄膜120与透明盖板110。第二光
学胶层160设置于触控感测薄膜120与可挠性显示面板130之间,用以粘接触
控感测薄膜120与可挠性显示面板130。下盖170设置于可挠性显示面板130相
对透明盖板110的一侧,用以与侧边部分114连接固定。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透明盖板110的边缘向某一方向延伸,
而形成透明盖板110的侧边部分114。透明盖板110具有相对的内表面116与外
表面118。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侧边部分114可以是弯曲的。如图所示,该第一平坦
部分112与该侧边部分114形成一内弯曲面116b和一外弯曲面118b。具体来说,
透明盖板110的内表面116包含第一平面116a以及内弯曲面116b。第一平面116a
对应于平坦部分112,内弯曲面116b对应于侧边部分114,其中内弯曲面116b
连接第一平面116a,周边引线124a设置于内弯曲面116b上。透明盖板110的
外表面118包含第二平面118a以及外弯曲面118b。第二平面118a对应于平坦
部分112,外弯曲面118b对应于侧边部分114,其中外弯曲面118b连接第二平
面118a。于此,内弯曲面116b与外弯曲面118b可以是弧面,此时,内弯曲面
116b的曲率半径小于外弯曲面118b的曲率半径,内弯曲面116b的曲率半径为
0.2毫米至1毫米,更优选为0.2毫米、06毫米。外弯曲面118b的曲率半径可
通过光学仿真,参照内弯曲面116b的曲率半径选择最优值,使得侧边部份达到
更好的光学弱化效果。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内弯曲平面116b与外弯曲平面118b可以针对不同的
用途而设计。详细而言,参照图1B,图1B为透明盖板100的一实施方式的放
大剖面图。于本实施方式中,透明盖板110的侧边部分114的内表面(即内弯曲
面116b)可具有依序变化的不同的曲率。详细而言,靠近第一平坦部分112的内
弯曲面116b可以具有较大的曲率半径R2,图中远离第一平坦部分112的内弯曲
面116b可以具有较小的曲率半径R1。如此一来,可以使侧边部分114的坡度变
化较为缓慢,以便于第一光学胶层150的设置,并避免在触控感测薄膜120与
可挠性显示面板130的贴合过程中产生气泡。在此不应以于图中所绘的长度而
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际应用上可以搭配其他组件而进行调整,举例而言,可
以设计例如曲率半径R2为2毫米,曲率半径R1为0.6毫米。

外弯曲面118b可以与内弯曲面116b搭配,以调整来自装饰层140的折射
光线,进而缩小来自装饰层140的光线传送到投影平面P1(即用户所在位置)的
范围。举例而言,如图所示,内弯曲面116b与外弯曲面118b的曲率半径可设
置,当外弯曲面的曲率半径小于内弯曲面的曲率半径时,侧边部分114可作为
凸透镜使用。当然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于部分实施方式中,亦可以配
置侧边部分的外弯曲面的曲率半径大于内弯曲面的曲率半径时,此时侧边部分
114为凹透镜。当光线从显示器发出时,光线经过侧边部份时,发生光线偏折,
从而使显示器的边框、周边引线、遮蔽层等均实现光学弱化,进一步达到窄边
框的效果。

据此,第一平坦部分112的厚度可以不同于侧边部分114的厚度,以设计
内弯曲面116b与外弯曲面118b具有不同的曲率。或者,于部分实施方式中,
内弯曲面116b与外弯曲面118b随着位置的不同其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以达到
前述的较缓的坡度。

于其他实施方式中,侧边部分114可以是平面状的或其他形状的,而以偏
移光线的方式,达到窄化边框的目的,不应以图中所绘而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设置于第一平坦部分112上的可挠性显示面板130不
接触下盖170。详细而言,透明盖板110包含凹槽RE1,凹槽RE1由第一平坦
部分112与侧边部分114环绕形成,触控感测薄膜120、可挠性显示面板130、
第一光学胶层150以及第二光学胶层160皆设置于该凹槽RE1内。触控感测薄
膜120、可挠性显示面板130、第一光学胶层150以及第二光学胶层160的厚度
不大于透明盖板110的凹槽RE1的深度。于本实施方式中,下盖170为具有刚
性的基板,虽然未明确绘示,实际应用上,下盖170可设有连接结构,以与侧
边部分114互相固定。应了解到,上述的第一光学胶层150、第二光学胶层160
以及下盖170并非必要的配置,于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省略或以其他组件替代,
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可视区VA可包含第一平坦部分112以及
部分侧边部分114,使得触控显示设备100可以侧边显示。详细而言,配置装
饰层140与可挠性显示面板130,使得至少部分侧边部分114于投影平面P1上
的投影不重迭装饰层140于投影平面P1上的投影,并使至少部分可挠性显示面
板130于投影平面P1上的投影位于侧边部分114于投影平面P1上的投影之内。
如此一来,在侧边部分114上,至少部分可挠性显示面板130未受到装饰层140
的遮蔽,而可以从侧边部分114发出光线。据此,显示区域延伸至部分侧边部
分114,使用者可以从触控显示设备100的侧边观察到显示的影像。

此外,触控显示设备100还可以达到侧边触控的功效。如前所述,可配置
部分触控感测数组122在侧边部分114上,其中部分触控感测数组122于投影
平面P1上的投影可位于侧边部分114于投影平面P1上的投影之内。如此一来,
触控区域延伸至部分侧边部分114,使用者可以从触控显示设备100的侧边实现
触碰感测。于一实施方式中,此触控感测数组122未受到装饰层140的遮蔽,
仅周边引线124a受到装饰层140的遮蔽。于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所示,部分
此触控感测数组122与周边引线124a皆受到装饰层140的遮蔽。换句话说,装
饰层140于投影平面P1上的投影可以重迭或不重迭触控感测数组122于投影平
面P1上的投影,其差别仅在于使用者能否在装饰层140上实现触碰感测,不应
以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于此,虽然仅以剖面方式绘示触控显示设备100,而仅能观察到侧边部分
114设置于第一平坦部分112的二侧,但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事实上,
参照图1C,图1C为图1A的透明盖板110的示意图,侧边部分114可连续环绕
第一平坦部分112周围,使侧边部分114设置于第一平坦部分112的四侧。或者,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侧边部分114亦可仅设置于第一平坦部分112的一侧。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平坦部份112与侧边部份114可采用无
胶键合方式连接而成。详细而言,可以预先处理二个基板使的具有接触面,其
中,基板的接触面可以是上下表面,也可以是侧面,使基板的接触面互相接触
并加热,促使基板的分子键合,而形成透明盖板110。相较于其他化学的贴合方
法,此键合方法不需要设置额外的胶体,而称为无胶键合技术,又称为扩散键
合(Diffusion Bonding)。

举例而言,基板可以是未掺杂硅玻璃(Undoped Silica Glass;USG)、铝酸玻
璃、蓝宝石等,用以承载各个层体。表面处理与加热处理后,形成具有硅─氧
─铝键结、硅─氧─硅键结或铝─氧─铝键结,而使基板达到稳定复合。于其
他实施方式中,透明盖板110可以是强化玻璃、二次强化玻璃,用以承载各个
层体。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于无胶键合步骤之后,还可以进行计算机数值控制
(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CNC)车床加工,以切割或抛光研磨方式修整此
透明盖板110,以使第一平坦部分112与侧边部分114形成一内弯曲面和一外弯
曲面,该内外弯曲面呈圆弧状。换句话说,透过计算机数值控制车床加工而形
成弯曲面,可以消除无胶键合后的基板的菱角,使透明盖板110具有平滑的内
表面116与外表面118。采用无胶键合后加工侧边部份,该方法使得内弯曲面的
曲率半径小于1毫米,或者内弯曲面可以呈现不同的曲率半径,以使侧边部份
弯曲更缓,有利于贴合,侧边部份不易产生贴合气泡。再回到图1A,于部分实
施方式中,触控感测薄膜120其厚度大约小于7微米。触控感测薄膜120可包
含各种结构,例如可包含单层触控电极结构或双层触控电极结构。参照图1D,
图1D为图1A的触控感测薄膜120的剖面示意图。以包含双层触控电极的触控
感测薄膜120为例,触控感测薄膜120可以由可挠性基板126、第一电极层122a、
绝缘层122b、第二电极层122c、金属层124、光学胶层127、钝化层128所堆
栈而形成。第一电极层122a、绝缘层122b以及第二电极层122c共同组成触控
感测数组122。虽然在此并未详细绘示,但实际应用上第一电极层122a与第二
电极层122c可以分别包含互相垂直的电极列,使用者可透过这些交错的电极列
于各点进行触控感应。金属层124包含周边引线124a,用以与第一电极层122a
与第二电极层122c电性连接,而将触控信息传递给集成电路芯片。

于此,可挠性基板126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环氧树脂、聚酰亚胺(polyimide;PI)或其他材料所组成。第
一电极层122a与第二电极层122c可由透明导电材料所形成,例如氧化铟锡
(Indium Tin Oxide;ITO)或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IZO)。绝缘层122b可
由各种绝缘材料所组成,用以隔绝第一电极层122a与第二电极层122c。光学胶
层127可包含聚氨酯丙烯酸酯(polyurethane-acrylate;PUA)、硅氧树脂(silicone)
或其他具有高透光性的材料。钝化层128的材料可以是氮化硅、氧化硅、氮氧
化硅、丙烯酸类树脂或其他材料所组成,用以阻挡水气入侵。

于其他实施方式中,虽然在此并未实际图示,触控感测薄膜120可以包含
单层电极层,此单层电极层具有交错间隔的电极列,以供使用者于透明盖板110
方向上的各点进行触控感应。

再回到图1A,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可挠性显示面板130可以是主动式有机
发光二极管(Active Mod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器或其他
适用于电子纸的可挠性显示器。可挠性显示面板130内可以包含多个颜色的画
素与驱动数组等等。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装饰层140的材料可为压克力、环氧树脂或硅中的一
种或其组合,其中可以掺杂染料而具有特定颜色。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装饰层
140可以由多个层体组成,以降低装饰层140的穿透率或增加美观性。于部分实
施方式中,可以在装饰层140上形成各种孔洞、开口,并于其内填入不同的材
料,例如银漆、IR油墨(能让红外线通过而遮挡可视光和紫外线的油墨)等等。举
例而言,触控显示设备100可包含红外线发射器,装饰层140可包含对应于红
外线发射器的孔洞,其内可填入IR油墨,以使红外线发射器可以通过IR油墨
发射光线。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光学胶层150与第二光学胶层160具有高透光性,
其材料可包含聚氨酯丙烯酸酯(polyurethane-acrylate;PUA)、硅氧树脂(silicone)
或其他具有高透光性的材料。

于多个实施方式中,下盖170的材料可以是金属、塑料、玻璃等各种适用
于组装的材料。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设备100的剖面图。本实施
方式与图1A的实施方式相似,差别在于:本实施方式中,触控显示设备100不
包含装饰层140(参考图1A)。

如前所述,侧边部分114可以是弯曲的或弧面状的,而达到聚集光线或偏
移光线的功效。于此,周边引线124a虽然不受到装饰层140的遮蔽(参考图1A),
但透过适当地配置侧边部分114(例如设计内弯曲面面116b或外弯曲面面118b),
可以使来自周边引线124a的光线经过侧边部分114而偏移原本的路径。如此一
来,当使用者正向观看触控显示设备100时,人眼可产生触控显示设备100的
边框消失或可视区VA变大的视觉效果。

此外,如前所述,部分的显示面板130与触控感测薄膜120设置于侧边部
分114上,因此可以提供侧面触控与显示的效果。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细节大致
上如前所述,在此不在赘述。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设备100的剖面图。本实施
方式与图1A的实施方式相似,差别在于:本实施方式中,侧边部分114包含弯
曲部分114a与第二平坦部分114b,其中弯曲部分114a连接第一平坦部分112
与第二平坦部分114b。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平坦部份114b与第一平坦部份
112之间的夹角为90度至130度,更优选择为90度。

于此,如前述的无胶键合与计算机数值控制车床加工过程所述,透明盖板
110由二个基板键合、切割、抛光而形成,可以控制切割与抛光的范围仅位于基
板的连接部分,而保留部分的基板未受到切割与抛光,而使侧边部分114包含
弯曲部分114a与第二平坦部分114b。

于本实施方式中,周边引线124a可以设置于第二平坦部分114b上,如此一
来,而能够再缩小装饰层140的范围。因此,本实施方式可以进一步窄化边框。
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细节大致上如前所述,在此不在赘述。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
可取消装饰层140的设置,尤其在小尺寸的触控显示中,周边引线的宽度和间
距均变小,因此仅靠光线经过侧边发生偏折实现光线弱化即可实现窄边框的效
果。

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中,设计透明盖板具有侧边的边缘,并设计具有可
挠性的触控薄膜与显示薄膜于贴附于该透明盖板内,使触控显示设备不但可窄
化或免除边框的设计,还可以实现侧边显示与触控的作用。

虽然本发明已以多种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
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
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压合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压合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压合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压合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合装置.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设备包含透明盖板、触控感测薄膜以及可挠性显示面板。透明盖板具有第一平坦部分与设置于第一平坦部分的至少一侧的侧边部分。触控感测薄膜设置于透明盖板的内表面上。触控感测薄膜包含触控感测数组以及与触控感测数组电性连接的至少一周边引线,周边引线与部分触控感测数组于投影平面上的投影位于侧边部分于投影平面上的投影之内。投影平面平行于第一平坦部分。可挠性显示面板设置于触控感测薄膜上。使触控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