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件开发过程可靠性预检测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软件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软件开发过程可靠性预检测方
法。
背景技术
通常软件系统可靠性评价和软件可靠性预测是软件可靠性检测必要元素。通过数
学统计方法计算失效数据和判定软件系统的可靠性评价,通过已知的软件可靠性模型和经
验进行软件系统可靠性预测。失效数据作为可靠性评价模型的输入参数,求出模型参数,并
利用该模型参数进行软件系统度量技术。软件设计过程中在已知失效数据条件下可以通过
软件可靠性模型进行软件可靠性预测,在未知失效数据条件下则可以通过软件开发过程中
相关数据进行确定软件可靠性。对于软件系统可靠性预测可以分为早期预测和可靠性预
测,早期预测主耍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预测技术,可靠性预测主要是通过软件可靠性模
型进行测试。
在早期预测模型由于不考虑可靠性的增长和未建立软件可靠性模型而作为静态
测量标准,没有建立基于时间的度量标准的软件可靠性模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件开发过程可靠性预检测方法,通过对软件开发过
程进行可靠性检测,预防软件开发过程中出现缺陷,提高软件系统数据传递和转换的准确
性,提高软件开发的准确性,降低开发周期,以及降低软件后期运行错误而导致服务失效
率。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软件开发过程可靠性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可靠性数据收集;
步骤二,通过软件可靠性预测模型进行软件可靠性预测。
优选地,所述步骤一中可靠性数据用于收集失效时间数据、实效间隔时间数据、分
组数据、分组时间内的累积失效数的手机。
优选地,所述步骤二中通过软件可靠性预测模型进行软件可靠性预测的具体步骤
为:
步骤一,将获取的可靠性数据通过假设故障模型、估计参考获得拟合模型;
步骤二,通过获得拟合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若拟合优度复合设定值,进入步骤
三;若拟合优度不符合设定值,通过补充数据或更换模型,重复步骤一;
步骤三,获得性能度量,决策系统发布。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对软件开发过程进行可靠性检测,预防软件开发过程中出现缺陷,提
高软件系统数据传递和转换的准确性,提高软件开发的准确性,降低开发周期,以及降低软
件后期运行错误而导致服务失效率。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
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
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软件开发过程可靠性预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2为通过软件可靠性预测模型进行软件可靠性预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为一种软件开发过程可靠性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
步骤:
步骤一,可靠性数据收集;
步骤二,通过软件可靠性预测模型进行软件可靠性预测。软件可靠性数据收集是
进行软件可靠性评估的基础,其收集数据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评估结果,因此在软件可靠
性数据收集前需要建立软件错误报告、分析与纠正措施,在进行软件测试过程中准确记录
软件测试过程、编写软件错误报告、软件可靠性数据收集。
其中,步骤一中可靠性数据用于收集失效时间数据、实效间隔时间数据、分组数
据、分组时间内的累积失效数的手机。
其中,步骤二中通过软件可靠性预测模型进行软件可靠性预测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将获取的可靠性数据通过假设故障模型、估计参考获得拟合模型;
步骤二,通过获得拟合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若拟合优度复合设定值,进入步骤
三;若拟合优度不符合设定值,通过补充数据或更换模型,重复步骤一;
步骤三,获得性能度量,决策系统发布。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系统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单元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
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功能单元的具体
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相应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
质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
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
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
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
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