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冷却装置的回油管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系统,具体涉及液压站回油管路系统。
背景技术
液压站是对机械设备需要润滑的部位供油的一种装置,在液压站润滑系统中,必须保证油温在合适的温度,如果油温过高,会使得油压降低,从而引起供油量不足,严重时会导致设备事故;传统液压站工作时,液压站系统只安装了板式冷却器,只能冷却进油管中的润滑油,但是从润滑部位经回油管流出的润滑油往往具有很高的温度,所以回到油箱的油的温度很高,由于板式冷却器效果有限,油箱中的高温油通过泵输送至进油管,经过板式冷却器冷却之后,油温依然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带冷却装置的回油管,它能解决油温回到油箱时,油温过高的问题。
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带冷却装置的回油管,它包括回油管,在回油管上镶套有水腔,水腔上设有温度指示表,水腔壁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在进水口和出水口上分别堵有进水塞和出水塞,水腔为合金腔体,腔体壁的厚度为10毫米至15毫米,在水腔外表面设有隔光层,回油管位于水腔内部分的壁厚为1毫米至3毫米。
上述水腔为铝合金腔体,腔体壁厚为12毫米,隔光层为白漆层。
上述回油管在水腔内的部分壁厚为2毫米,且在水腔中渐变成椭圆形。
水腔采用的铝合金材料比热容较大,且水腔壁厚较厚,是为了防止在夏季高温环境下,水腔吸收环境中的热量使水腔温度很快变高,进而导致腔内水温升高;将水腔外表面隔光层设成白漆层,是因为白色不吸光,也是为了防止水腔吸光后变热。
将回油管在水腔中的部分壁厚设计的较薄,是为了能更快的使油和水进行热交换,将回油管在水腔内的部分渐变成椭圆形,是为了增大油和水的热交换面积,更好的冷却高温润滑油。
采用上述结构,当高温油经过回油管时,会在充满水的水腔内预冷却,然后再回到油箱,此时回到油箱里的油温度会下降,再次供油时,由于初始油温不高,进入进油管经板式冷却器冷却后,能保证进入润滑部位的油温在合理的范围内;此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只需根据温度指示表上的示数决定是否更换冷却水,当需要更换冷却水时,通过进水口和出水口更换水即可,若在冬季,回油管中油温不高不需冷却时,放空水腔内的水即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水腔内回油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带冷却装置的回油管,它包括回油管1,在回油管1上镶套有水腔2,水腔2上设有温度指示表7,水腔2壁上设有进水口5和出水口4,在进水口5和出水口4上分别堵有进水塞6和出水塞3,水腔2为合金腔体,腔体壁的厚度为10毫米至15毫米,在水腔2外表面设有隔光层,回油管1位于水腔2内部分的壁厚为1毫米至3毫米。
所述水腔2为铝合金腔体,腔体壁厚为12毫米,隔光层为白漆层。
所述回油管1在水腔2内的部分壁厚为2毫米,且在水腔2中渐变成椭圆形。
水腔采用的铝合金材料比热容较大,且水腔壁厚较厚,是为了防止在夏季高温环境下,水腔吸收环境中的热量使水腔温度很快变高,进而导致腔内水温升高;将水腔外表面隔光层设成白漆层,是因为白色不吸光,也是为了防止水腔吸光后变热。
将回油管在水腔中的部分壁厚设计的较薄,是为了能更快的使油和水进行热交换,将回油管在水腔内的部分渐变成椭圆形,是为了增大油和水的热交换面积,更好的冷却高温润滑油。
采用上述结构,当高温油经过回油管时,会在充满水的水腔内预冷却,然后再回到油箱,此时回到油箱里的油温度会下降,再次供油时,由于初始油温不高,进入进油管经板式冷却器冷却后,能保证进入润滑部位的油温在合理的范围内;此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只需根据温度指示表上的示数决定是否更换冷却水,当需要更换冷却水时,通过进水口和出水口更换水即可,如果在冬季,回油管中油温不高不需冷却时,放空水腔内的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