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供给装置.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1284166 上传时间:2018-04-12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835066.1

申请日:

2016.09.20

公开号:

CN106555723A

公开日:

2017.04.0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2M 55/00申请日:20160920|||公开

IPC分类号:

F02M55/00; F02M61/18; F02M55/02

主分类号:

F02M55/00

申请人: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发明人:

关原敦史; 平松义也

地址:

日本爱知县

优先权:

2015.09.28 JP 2015-189591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代理人:

何立波;张天舒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供给装置,其使得从燃料箱向燃料供给装置循环的燃料蒸气、与从供油喷嘴供给的液体燃料顺畅地汇合。燃料供给装置(FS)具备:接管嘴主体(110),其具有形成燃料通路(100P)的燃料通路形成部(110a)、以及从燃料通路形成部(110a)分支的燃料蒸气端口(115);以及喷嘴引导件(150),其配置于接管嘴主体(110)的内侧、且形成为筒状,所述燃料供给装置(FS)具有蒸气流路(158a),该蒸气流路(158a)将向燃料蒸气端口(115)流入的燃料蒸气向箱方向引导、且形成为与燃料蒸气端口(115)相连续。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燃料供给装置(FS),其中,
所述燃料供给装置(FS)具备:
接管嘴主体(110),其具有中空的燃料通路形成部(110a)和燃料蒸气端口(115),所述
燃料通路形成部(110a)形成有燃料通路(100P),供给的燃料从该燃料通路(100P)通过,所
述燃料蒸气端口(115)从所述燃料通路形成部(110a)分支;以及
喷嘴引导件(150),其配置于所述接管嘴主体(110)的内侧,以在从供给燃料的供油喷
嘴(NZ)所插入的所述接管嘴主体(110)的主体开口部(110Pa)朝向燃料箱(FT)的箱方向上
对所述供油喷嘴(NZ)进行引导的方式形成为筒状,
所述燃料供给装置(FS)具有蒸气流路(158a),所述蒸气流路(158a)将向所述燃料蒸气
端口(115)流入的燃料蒸气向所述箱方向引导,并形成为与所述燃料蒸气端口(115)相连
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FS),其中,
在所述喷嘴引导件(150)的外表面(150a)形成有:2个肋部(153、154),它们以隔着所述
燃料蒸气端口(115)的方式向外侧凸出;以及抑制部(152),其与所述2个肋部(153、154)连
接,配置于所述燃料蒸气端口(115)的所述箱方向上的相反侧,
所述蒸气流路(158a)由所述2个肋部(153、154)、所述抑制部(152)、将所述2个肋部
(153、154)与所述抑制部(152)连接的所述喷嘴引导件(150)的外表面(150a)的一部分、以
及所述接管嘴主体(110)的内表面(110a)的一部分形成,并与所述燃料蒸气端口(115)连
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FS),其中,
所述2个肋部(153、154)沿所述喷嘴引导件(150)的轴(OL1)平行地形成,并形成为彼此
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FS),其中,
从所述燃料蒸气端口(115)从所述燃料通路形成部(110a)分支的分支孔(115Pa)的中
心、至沿着所述喷嘴引导件(150)的轴(OL1)的所述2个肋部(153、154)的所述箱方向的端部
为止的长度(LC),比相对的所述2个肋部(153、154)之间的距离(WB)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FS),其中,
相对的所述2个肋部(153、154)之间的距离(WB),是与所述燃料蒸气端口(115)从所述
燃料通路形成部(110a)分支的分支孔(115Pa)的直径(φA)相同的大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FS),其中,
相对的所述2个肋部(153、154)之间的距离(WB),是与所述燃料蒸气端口(115)从所述
燃料通路形成部(110a)分支的分支孔(115Pa)的直径(φA)相同的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FS),其中,
所述2个肋部(153、154)距所述喷嘴引导件(150)的外表面(150a)的高度,与从所述喷
嘴引导件(150)的外表面(150a)至所述接管嘴主体(110)的内表面(110a)的距离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FS),其中,
所述2个肋部(153、154)距所述喷嘴引导件(150)的外表面(150a)的高度,与从所述喷
嘴引导件(150)的外表面(150a)至所述接管嘴主体(110)的内表面(110a)的距离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FS),其中,
所述2个肋部(153、154)距所述喷嘴引导件(150)的外表面(150a)的高度,与从所述喷
嘴引导件(150)的外表面(150a)至所述接管嘴主体(110)的内表面(110a)的距离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FS),其中,
所述喷嘴引导件(150)在所述箱方向的端部(150y)具有向内周侧凸出的喷嘴止动件
(159)。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FS),其中,
所述喷嘴引导件(150)在所述箱方向的端部(150y)具有向内周侧凸出的喷嘴止动件
(159)。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供给装置(FS),其中,
所述蒸气流路(158a)为管状空间。

说明书

燃料供给装置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5年9月28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15-189591号的日本专利申请
的优先权,通过参照将其公开的全部内容并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已知将从供油喷嘴供给的液体燃料引导至汽车的燃料箱的燃料供给装置。
例如,日本特开2009-83569号公报中记载有一种燃料供给装置,该燃料供给装置形成有通
气端口,该通气端口与在将从供油喷嘴供给的液体燃料向燃料箱供给时液体燃料所通过的
燃料通路不同,使在燃料箱内产生的液体燃料气化后的燃料蒸气在燃料供给装置与燃料箱
之间循环。日本特开2015-143043号公报中记载有下述加油管,该加油管在安装于供给液体
燃料的加油管的内部的筒状的护圈的外周面形成有在法线上凸出的肋部。

从燃料箱经由通气端口向燃料供给装置流入的燃料蒸气,与从供油时的供油喷嘴
供给的液体燃料汇合。存在下述课题,即,在燃料蒸气与供给的液体燃料在燃料供给装置内
汇合时,为了防止燃料蒸气向车外流出,要使燃料蒸气与供给的液体燃料顺畅地汇合。然
而,在日本特开2009-83569号公报所记载的燃料供给装置中,燃料蒸气与供给的液体燃料
有可能不会顺畅地汇合,燃料供给装置的形状等存在改善的余地。另外,在日本特开2015-
143043号公报所记载的加油管中,利用在护圈的外周面形成的肋部能够将经由通气端口向
加油管流入的燃料蒸气向配置有燃料箱的燃料箱方向引导,但对于液体燃料与燃料蒸气的
汇合的课题并不充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能够作为以下方式或应用例而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燃料供给装置。该燃料供给装置具备:接管
嘴主体,其具有中空的燃料通路形成部和燃料蒸气端口,所述燃料通路形成部形成有燃料
通路,供给的燃料从该燃料通路通过,所述燃料蒸气端口从所述燃料通路形成部分支;以及
喷嘴引导件,其配置于所述接管嘴主体的内侧,以在从供给燃料的供油喷嘴所插入的所述
接管嘴主体的主体开口部朝向燃料箱的箱方向上对所述供油喷嘴进行引导的方式形成为
筒状,所述燃料供给装置具有蒸气流路,所述蒸气流路将向所述燃料蒸气端口流入的燃料
蒸气向所述箱方向引导,并形成为与所述燃料蒸气端口相连续。根据该方式的燃料供给装
置,能够抑制向箱方向引导的燃料蒸气从供油喷嘴所插入的箱方向的相反侧的供油口向大
气流出。另外,以适当的流量且以适当的流速向箱方向引导的燃料蒸气,不与从供油喷嘴供
给的液体燃料碰撞而顺畅地汇合。由此,能够抑制因燃料蒸气与液体燃料的碰撞而使得倒
流的液体燃料、液体燃料的飞沫从供油口流出。

(2)在上述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中,可以在所述喷嘴引导件的外表面形成有:2个
肋部,它们以隔着所述燃料蒸气端口的方式向外侧凸出;以及抑制部,其与所述2个肋部连
接,配置于所述燃料蒸气端口的所述箱方向的相反侧,所述蒸气流路由所述2个肋部、所述
抑制部、将所述2个肋部与所述抑制部连接的所述喷嘴引导件的外表面的一部分、以及所述
接管嘴主体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形成,并与所述燃料蒸气端口连通。根据该方式的燃料供给
装置,能够由简便的结构形成蒸气流路。

(3)在上述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中,所述2个肋部可以沿所述喷嘴引导件的轴平行
地形成,并形成为彼此相对。根据该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对于经由燃料蒸气端口向蒸气流
路流入的燃料蒸气,直至将其引导至2个肋部的箱方向的端部为止,能够将其调整为适当的
流量以及适当的流速。

(4)在上述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中,从所述燃料蒸气端口从所述燃料通路形成部
分支的分支孔的中心、至沿着所述喷嘴引导件的轴的所述2个肋部的所述箱方向的端部的
长度,可以比相对的所述2个肋部之间的距离大。根据该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对于经由燃
料蒸气端口向蒸气流路流入的燃料蒸气,直至将其引导至2个肋部的箱方向的端部为止,能
够将其调整为适当的流量以及适当的流速。

(5)在上述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中,相对的所述2个肋部之间的距离可以是与所述
燃料蒸气端口从所述燃料通路形成部分支的分支孔的直径相同的大小。根据该方式的燃料
供给装置,对于经由燃料蒸气端口向蒸气流路流入的燃料蒸气,直至将其引导至2个肋部的
箱方向的端部为止,能够将其调整为适当的流量以及适当的流速。

(6)在上述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中,所述2个肋部距所述喷嘴引导件的外表面的高
度,可以与所述喷嘴引导件的外表面至所述接管嘴主体的内表面的距离相同。根据该方式
的燃料供给装置,直至经由燃料蒸气端口向蒸气流路流入的燃料蒸气到达2个肋部的下游
侧的端部为止,不使其在周向上扩散而将其调整为更适当的流量、以及更适当的流速。

(7)在上述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中,所述喷嘴引导件可以在所述箱方向的端部具
有向内周侧凸出的喷嘴止动件。根据该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通过喷嘴止动件的定位,能够
决定从供油喷嘴供给的液体燃料、与从蒸气流路通过的燃料蒸气汇合的位置。由此,能够使
燃料蒸气与液体燃料更顺畅地汇合。

(8)在上述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中,所述蒸气流路可以是管状空间。根据该方式的
燃料供给装置,能够在箱方向上更适当地对向蒸气流路流入的燃料蒸气进行引导。

此外,本发明还能够以除了燃料供给装置以外的各种方式实现。例如,能够以搭载
燃料供给装置的汽车、燃料供给装置的制造方法等方式而实现。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燃料供给装置内向下游侧引导的燃料蒸气,以适当的流量且以适
当的流速与从供油喷嘴供给且在燃料通路流动的液体燃料汇合。因此,能够抑制被向下游
侧引导的燃料蒸气从供油喷嘴所插入的上游侧的供油口向大气流出。另外,以适当的流量
且以适当的流速向下游侧引导的燃料蒸气,不与从供油喷嘴供给的液体燃料碰撞而顺畅地
汇合。由此,能够抑制因燃料蒸气与液体燃料的碰撞而使得倒流的液体燃料、液体燃料的飞
沫从供油口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搭载于汽车内部的燃料箱与用于供给燃料的供油喷嘴连接的燃料供
给装置的概略图。

图2A是连接有加注管的接管嘴的主视图。

图2B是连接有加注管的接管嘴的右视图。

图3是连接有加注管的接管嘴的剖面图。

图4是加注管和接管嘴的分解剖面图。

图5是形成蒸气流路的喷嘴引导件的斜视图。

图6是形成蒸气流路的喷嘴引导件的主视图。

图7是接管嘴主体以及喷嘴引导件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燃料蒸气的流动的概略的示意图。

图9是变形例的喷嘴引导件的斜视图。

标号的说明

FS 燃料供给装置

FT 燃料箱

NZ 供油喷嘴

NZP 喷嘴引导路

OL3 中间轴

30 止回阀

40 加注管

40a 压入部

40b 中间部

40c 流入部

50 通气管

60 流量控制阀

100 接管嘴

100P 燃料通路

110 接管嘴主体

110Pa 接管嘴主体的开口部

110a 接管嘴主体的内周面

111 波状部

112 主体阶梯部

115 通气端口

115P 导入路

115Pa 导入开口

φA 导入开口的直径

150 喷嘴引导件

150a 喷嘴引导件的外周面

150y 喷嘴引导件的下端

151 圆孔

152 蒸气引导部

153 第1肋部

153a 第1肋阶梯部

153b 上游侧第1肋部

153c 下游侧第1肋部

154 第2肋部

154a 第2肋阶梯部

154b 上游侧第2肋部

154c 下游侧第2肋部

155 流路盖部

157 喷嘴引导件的下游面

WB 第1肋部与第2肋部之间的宽度

LC 第1肋部和第2肋部的长度

158a 蒸气流路

158b、158c 空间

159 止动件

159a 第1止动件

159b 第2止动件

180 管塞

OL1、OL2 轴

FW 燃料蒸气的流动

具体实施方式

A.实施方式:

(1)燃料供给装置FS的概略结构

图1是表示将搭载于汽车内部的燃料箱FT与用于供给燃料的供油喷嘴NZ连接的燃
料供给装置FS的概略图。燃料供给装置FS具备接管嘴100、加注管40、通气管50、流量控制阀
60以及止回阀30。接管嘴100和燃料箱FT由加注管40以及通气管50连接。加注管40经由止回
阀30而与燃料箱FT连接。通气管50经由流量控制阀60而与燃料箱FT连接。通气管50配置为
比加注管40靠铅直方向的上侧,因此供给的燃料通过加注管40而不流动至通气管50。在燃
料箱FT因气化而产生的燃料蒸气从燃料箱FT经由通气管50而向形成于接管嘴100的燃料通
路返回。此外,从接管嘴100朝向燃料箱FT的方向与技术方案中的箱方向相当。下面,将从接
管嘴100朝向燃料箱FT的方向也简称为“下游方向”、“下游侧”,将相反的方向也称为“上游
方向”、“上游侧”。

图2A及图2B是连接有加注管40的接管嘴100的外观图。图3是连接有加注管40的接
管嘴100的剖面图。图4是加注管40和接管嘴100的分解剖面图。图2A是连接有加注管40的接
管嘴100的主视图。图2B是连接有加注管40的接管嘴100的右视图。图3中示出图2B中的剖面
M1的剖面图。图4中示出将图3的剖面图中的各部件分解后的剖面图。

如图3所示,接管嘴100具有:接管嘴主体110;管塞180,其将接管嘴主体110的上游
侧覆盖;以及喷嘴引导件150,其配置于接管嘴主体110的内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接
管嘴100中,将与燃料箱FT连接的加注管40一侧称为下游侧(图2A及图2B中的Y轴正方向),
将在接管嘴100中被供给燃料一侧(图2A及图2B中的Y轴负方向)称为上游侧。此外,在本实
施方式中,将从向接管嘴100供给的燃料通过燃料通路100P的上游侧向下游侧的方向定义
为Y轴正方向。将与垂直于从燃料通路100P的中心通过的轴OL1的面平行、且与轴OL1以及后
述的通气端口115的轴OL2相交的方向定义为Z轴正方向。将与Y轴及Z轴正交的轴定义为X
轴。

如图3所示,接管嘴主体110沿着将上游侧和下游侧连结的轴OL1而形成为圆筒形
状。如图4所示,接管嘴主体110具有形成向内部供给的燃料所通过的燃料通路100P的内周
面110a。燃料通路100P的剖面积随着趋近下游而减小。接管嘴主体110由树脂材料形成。如
图2B及图3所示,接管嘴主体110具有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分支的通气端口115。如图3及图4所
示,接管嘴主体110在下游侧的外周面具有用于将加注管40压入的形成为波状的波状部
111。如图4所示,接管嘴主体110在相对于通气端口115的下游侧的连接部分具有主体阶梯
部112。主体阶梯部112与后述的喷嘴引导件150的第1肋阶梯部153a以及第2肋阶梯部154a
接触,进行沿着在接管嘴主体110的内侧配置的喷嘴引导件150的轴OL1的定位。

如图3及图4所示,接管嘴主体110的通气端口115与通气管50(图1)连接,形成有用
于使经由通气管50而从燃料箱FT返回的燃料蒸气在燃料通路100P汇合的导入路115P。如图
4所示,导入路115P是以轴OL2为中心而在通气端口115的内部形成的空间。

以下述方式制造接管嘴100,即,在将喷嘴引导件150配置于接管嘴主体110的内侧
之后,使管塞180与接管嘴主体110的开口部110Pa嵌合。

管塞180是将接管嘴主体110的上游侧的圆形的开口部110Pa覆盖的部件。管塞180
由金属形成。

如图3所示,喷嘴引导件150是嵌合配置于接管嘴主体110的内侧的圆筒状的部件。
喷嘴引导件150的内周面形成作为燃料通路100P的一部分的喷嘴引导路NZP。喷嘴引导件
150的内周面形成为随着从上游侧趋向下游侧而剖面积减小。利用剖面积从上游侧向下游
侧减小的喷嘴引导路NZP,将插入于燃料通路100P的供油喷嘴NZ的前端向燃料通路100P的
下游侧引导。

如图3所示,喷嘴引导件150具有蒸气引导部152,该蒸气引导部152将从导入路
115P以及与主体阶梯部112交叉的导入开口115Pa通过而向接管嘴主体110引导的燃料蒸气
向下游侧引导。由蒸气引导部152、接管嘴主体110以及内周面110a将导入路115P和燃料通
路100P连接,形成作为将导入路115P至燃料通路100P连结的空间的蒸气流路158a。换言之,
以从通气端口115相连续的方式形成有蒸气流路158a。另外,以蒸气引导部152为边界,由蒸
气引导部152和接管嘴主体110的内周面110a在比蒸气流路158a靠上游侧的位置处形成未
与导入路115P直接连通的空间158b。在相对于轴OL1与蒸气流路158a对称的位置(Z轴负方
向的位置),由喷嘴引导件150的外周面和接管嘴主体110的内周面110a形成空间158c。蒸气
流路158a、空间158b以及空间158c是由迷宫式构造连通的空间,该迷宫式构造由喷嘴引导
件150的外周面和接管嘴主体110的内周面110a形成。本实施方式中所说的迷宫式构造是指
错综的构造,且是指并非由单纯的直线通路连通的、由复杂的通路构成的构造。此外,关于
蒸气引导部152的详细形状以及蒸气流路158a的详细形状,在后文中进行叙述。此外,蒸气
引导部152相当于技术方案中的抑制部。

如图3所示,加注管40具有:压入部40a,其被压入于接管嘴100的波状部111;中间
部40b,其与压入部40a在下游侧连接;以及流入部40c,其与中间部40b在下游侧连接。中间
部40b朝向波状部111的下游侧的端部缩径,具有与接管嘴主体110的波状部111的内周的直
径大致相同的内径。流入部40c从下端150y至燃料箱FT形成直径与喷嘴引导件150的下端
150y(图5中后述)的最小直径相同的燃料通路100P的一部分。换言之,中间部40b向波状部
111的下游侧凸出,具有比流入部40c大的直径。另外,流入部40c的内周在喷嘴引导件150的
下端150y以与搭载燃料供给装置FS时的车辆的处于铅直方向下侧的通气端口115的相反侧
(Z轴负方向侧)的接管嘴的内周部分平滑地连接的方式偏心配置。在接管嘴主体110的波状
部111与加注管40之间配置未图示的密封环,由此防止液体燃料以及燃料蒸气向外部流出。

(2)蒸气流路158a的详细形状

图5是形成蒸气流路158a的喷嘴引导件150的斜视图。图6是形成蒸气流路158a的
喷嘴引导件150的主视图。如以上说明所示,蒸气流路158a由喷嘴引导件150的外表面的一
部分和接管嘴主体110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形成。如图5及图6所示,在喷嘴引导件150的外表
面,在与蒸气引导部152连接的位置形成有第1肋部153和第2肋部154。第1肋部153以及第2
肋部154从喷嘴引导件150的外表面沿YZ平面平行地凸出。因此,第1肋部153与第2肋部154
相对。另外,蒸气引导部152与ZX平面平行,因此第1肋部153以及第2肋部154分别与蒸气引
导部152正交。喷嘴引导件150在接管嘴主体110的内部配置为使得通气端口115的轴OL2位
于从相对的第1肋部153与第2肋部154的中间轴OL3通过的YZ平面上。简言之,将喷嘴引导件
150相对于接管嘴主体110的位置调整为使得轴OL2位于第1肋部153与第2肋部154的中间的
平面上。第1肋部153与第2肋部154以中间轴OL3为中心而形成为相同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
中,蒸气流路158a对从通气端口115流入的燃料蒸气进行整流,因此在与导入开口115Pa相
对的部分的喷嘴引导件150的外周面150a未形成肋部等凸出物。

如图5及图6所示,第1肋部153具有:第1肋阶梯部153a,其沿中间轴OL3从喷嘴引导
件150的外表面(外周面150a)以凸出量不同的方式形成;上游侧第1肋部153b,其位于比第1
肋阶梯部153a靠上游侧的位置;以及下游侧第1肋部153c,其位于比第1肋阶梯部153a靠下
游侧的位置。在将喷嘴引导件150配置于接管嘴主体110的内部时,第1肋阶梯部153a与接管
嘴主体110的主体阶梯部112(图4)接触。因此,第1肋阶梯部153a形成为与主体阶梯部112相
对应的形状。上游侧第1肋部153b形成为距轴OL1的距离恒定。换言之,上游侧第1肋部153b
从外周面150a的凸出量以轴OL1为中心而形成为相同的直径尺寸。上游侧第1肋部153b的凸
出量是使得上游侧第1肋部153b与接管嘴主体110的内周面110a接触的尺寸。下游侧第1肋
部153c形成为距轴OL1的距离恒定,且比上游侧第1肋部153b距轴OL1的距离小。下游侧第1
肋部153c从外周面150a的凸出量与上游侧第1肋部153b相同,是与接管嘴主体110的内周面
110a接触的尺寸。第1肋部153以及后述的第2肋部154未到达喷嘴引导件150的下端150y。从
第1肋部153的下游侧的端部以及第2肋部154的下游侧的端部向下游侧形成有圆孔151、以
及作为喷嘴引导件150的外周面150a的一部分的下游面157,未形成肋部等的从下游面157
凸出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肋部154为以中间轴OL3为中心而与第1肋部153相同的形状。
因此,第2肋部154具有形状与第1肋阶梯部153a的形状相同的第2肋阶梯部154a、形状与上
游侧第1肋部153b的形状相同的上游侧第2肋部154b、以及形状与下游侧第1肋部153c的形
状相同的下游侧第2肋部154c。

第1肋阶梯部153a以及第2肋阶梯部154a与接管嘴主体110的主体阶梯部112接触。
第1肋阶梯部153a以及第2肋阶梯部154a与主体阶梯部112接触,由此对在接管嘴主体110的
内侧配置的喷嘴引导件150的位置进行限制,限制其向下游侧的移动。换言之,主体阶梯部
112与第1肋阶梯部153a以及第2肋阶梯部154a沿轴OL1进行喷嘴引导件150相对于接管嘴主
体110的定位。

如图5及图6所示,在喷嘴引导件150,在第1肋部153以及第2肋部154的下游侧形成
有圆孔151。圆孔151与轴OL1垂直地将喷嘴引导件150的一部分贯通。因此,圆孔151将蒸气
流路158a与燃料通路100P连通。圆孔151的上游侧的端部位于比第1肋部153以及第2肋部
154的下游侧的端部靠上游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圆孔151的沿着轴OL1的中心轴与第
1肋部153和第2肋部154的中间轴OL3不同。

图6中在喷嘴引导件150的主视图的基础上,示出了喷嘴引导件150配置于接管嘴
主体110的内部的情况下通气端口115的导入开口115Pa投影于喷嘴引导件150的外周面
150a的位置。另外,图6中示出了导入开口115Pa与第1肋部153以及第2肋部154的尺寸关系。
导入开口115Pa为正圆,导入开口115Pa的直径为直径φA。第1肋部153与第2肋部154之间的
距离为宽度WB,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与导入开口115Pa的直径φA大致相同的尺寸。从导
入开口115Pa的中心至沿着中间轴OL3的第1肋部153的下游侧的端部的距离为长度LC,设定
为比宽度WB大。此外,关于图5中示出的止动件159,在后文中叙述。

图7是接管嘴主体110以及喷嘴引导件150的剖面图。图7中示出了在喷嘴引导件
150配置于接管嘴100的内部的状态下的图6所示的剖面M2的一部分的放大图。如图7所示,
由第1肋部153的下游侧第1肋部153c、第2肋部154的下游侧第2肋部154c、喷嘴引导件150的
外周面150a的一部分、以及接管嘴主体110的内周面110a的一部分形成蒸气流路158a。蒸气
流路158a是沿着Y轴的管状的空间。下游侧第1肋部153c以及下游侧第2肋部154c的外周侧
与接管嘴主体110的内周面110a接触。因此,经由导入路115P从燃料箱FT流入的燃料蒸气从
蒸气流路158a通过而流入至燃料通路100P。

(3)止动件159的详细形状

如图5所示,在喷嘴引导件150的下端150y形成有从内周面向内侧凸出的止动件
159。止动件159具有第1止动件159a和第2止动件159b。第1止动件159a和第2止动件159b以
下述方式形成,即,喷嘴引导件150的剖面在正圆的下端150y以接管嘴主体110的轴OL1为中
心而点对称。第1止动件159a与第2止动件159b之间的距离形成为在向燃料供给装置FS供给
燃料时比插入于接管嘴100的供油喷嘴NZ的前端的直径小。因此,如果在供油时将供油喷嘴
NZ插入于接管嘴100,则供油喷嘴NZ的前端不会被向比止动件159靠下游侧的位置插入。换
言之,止动件159是对插入于接管嘴100的供油喷嘴NZ的位置进行限制的部件。根据供油喷
嘴NZ的长度、形状的不同,插入于接管嘴100的供油喷嘴NZ还有时未到达喷嘴引导件150的
止动件159,而是在喷嘴引导件150的除了止动件159以外的中途被支撑。即使在这种供油喷
嘴NZ相对于喷嘴引导件150的插入量小的情况下,喷嘴引导件150也将从供油喷嘴NZ供给的
液体燃料向下游侧引导,实现延长的供油喷嘴NZ的作用。

(4)蒸气流路158a的作用·效果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实现下面的效果。

图8是表示燃料蒸气的流动的概略的示意图。图8中示出了喷嘴引导件150、以及经
由接管嘴主体110的导入路115P而流入至蒸气流路158a的燃料蒸气的流动FW。如图8所示,
由多个粗线箭头表示燃料蒸气的流动FW。流入至蒸气流路158a的燃料蒸气被蒸气引导部
152向下游侧引导。利用第1肋部153以及第2肋部154,使得燃料蒸气不向喷嘴引导件150的
周向分散,而是将该燃料蒸气向下游侧引导至下游侧第1肋部153c的下端以及下游侧第2肋
部154c的下端。然后,燃料蒸气从圆孔151通过而在燃料通路100P汇合,或者向喷嘴引导件
150的周向分散,或者向喷嘴引导件150的下端150y流入。

如以上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FS中,从导入路115P流入的燃料蒸气
被以与通气端口115相连续的方式形成的蒸气流路158a向下游侧引导。被引导的燃料蒸气
利用蒸气流路158a而以适当的流量且以适当的流速,与从供油喷嘴NZ供给且在燃料通路
100P流动的液体燃料汇合。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FS中,能够抑制向下游侧引
导的燃料蒸气从插入有供油喷嘴NZ的上游侧的供油口向大气流出。另外,以适当的流量且
以适当的流速向下游侧引导的燃料蒸气与从供油喷嘴NZ供给的液体燃料不碰撞而顺畅地
汇合。由此,能够抑制因燃料蒸气与液体燃料的碰撞而使得倒流的液体燃料、液体燃料的飞
沫从供油口流出。另外,能够利用第1肋部153以及第2肋部154提高针对从外部施加于喷嘴
引导件150的力的强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FS中,蒸气流路158a由第1肋部153以及第2肋
部154、蒸气引导部152、接管嘴主体110的内周面110a的一部分、以及喷嘴引导件150的外周
面150a的一部分形成。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FS中,能够以简便的结构形成蒸
气流路158a。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FS中,第1肋部153与第2肋部154以沿着喷嘴
引导件150的轴OL1平行、且相对的方式形成。另外,第1肋部153的沿着轴OL1的长度LC以及
第2肋部154的沿着轴OL1的长度LC,比相对的第1肋部153与第2肋部154之间的宽度WB大。另
外,相对的第1肋部153与第2肋部154之间的宽度WB,是与通气端口115的导入开口115Pa的
直径φA大致相同的大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FS中,对于经由通气端口115
向蒸气流路158a流入的燃料蒸气,直至将其引导至第1肋部153以及第2肋部154的下游侧的
端部为止,能够将其调整为适当的流量以及适当的流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FS中,第1肋部153以及第2肋部154形成为从
喷嘴引导件150的外周面150a以与接管嘴主体110的内周面110a接触的方式凸出。由此,蒸
气流路158a形成为沿着轴OL1的密闭的管状空间。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FS
中,经由通气端口115向蒸气流路158a流入的燃料蒸气直至到达第1肋部153以及第2肋部
154的下游侧的端部为止,不会向周向扩散而是被调整为更适当的流量、且调整为更适当的
流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FS中,在喷嘴引导件150的下端150y形成有从
内周面向内侧凸出的止动件159。插入于燃料供给装置FS的供油喷嘴NZ因与止动件159接触
而未插入至超过止动件159的下游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FS中,能够通过
止动件159的定位而决定从供油喷嘴NZ供给的液体燃料、与从蒸气流路158a通过的燃料蒸
气汇合的位置。由此,能够使燃料蒸气与液体燃料更顺畅地汇合。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燃料供给装置FS中,蒸气流路158a是只有导入开口115Pa和
下游侧与其他空间连通的管状空间,因此能够更适当地将从导入开口115Pa流入的燃料蒸
气向下游侧引导。

B.变形例: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在各种方式
下实施,例如还能够实现下面的变形例。

B-1.变形例1:

关于对插入于接管嘴100的供油喷嘴NZ进行定位的止动件159,不局限于上述实施
方式,能够实现各种变形。例如,可以是只有第1止动件159a的结构,也可以将用于进行供油
喷嘴NZ的定位的网孔状的其他部件配置于喷嘴引导件150的下端150y。另外,还可以是不具
有对供油喷嘴NZ的位置进行限制的止动件159的喷嘴引导件150。

B-2.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关于导入开口115Pa的直径φA、第1肋部153与第2
肋部154之间的宽度WB、以及第1肋部153和第2肋部154的沿着轴OL1的长度LC列举了一个例
子,但关于这些尺寸能够实现各种变形。例如,导入开口115Pa的直径φA、以及第1肋部153
与第2肋部154之间的宽度WB可以是不同的尺寸。优选第1肋部153与第2肋部154之间的宽度
WB大于或等于导入开口115Pa的直径φA。并且,优选第1肋部153与第2肋部154之间的宽度
WB小于或等于导入开口115Pa的直径φA的2倍。另外,优选第1肋部153与第2肋部154之间的
宽度WB在与从导入开口115Pa的中心通过的轴OL1正交的剖面中比喷嘴引导件150的该剖面
的直径小。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肋部153和第2肋部154的沿着轴OL1的长度LC比第1
肋部153与第2肋部154之间的宽度WB大,但也可以小于或等于宽度WB。优选第1肋部153和第
2肋部154的沿着轴OL1的长度LC大于或等于第1肋部153与第2肋部154之间的宽度WB的2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在喷嘴引导件150,在第1肋部153和第2肋部154的
下游侧的附近形成有圆孔151,但关于圆孔151的形状能够实现各种变形。可以在喷嘴引导
件150不形成圆孔151,圆孔151的形状可以是矩形形状。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圆孔151
的上游侧的端部相对于第1肋部153和第2肋部154的下游侧的端部,可以位于上游侧的位
置,但也可以位于下游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肋部153和第2肋部154隔着中间轴OL3而形成为相同的形
状,但未必一定是相同的形状。例如,第1肋部153的下游侧第1肋部153c可以沿着轴OL1而比
第2肋部154的下游侧第2肋部154c短。另外,第1肋部153和第2肋部154以相对的方式配置,
但未必一定要相对。例如,第1肋部153和第2肋部154可以形成为沿径向凸出,其结果,图7所
示的蒸气流路158a形成为具有如在直径较大的部分在周向上扩展的、与梯形近似的剖面形
状。

B-3.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从喷嘴引导件150的外周面150a凸出的第1肋部
153和第2肋部154形成为与接管嘴主体110的内周面110a接触,但未必一定要与内周面110a
接触。本实施方式的管状的蒸气流路158a,只要是第1肋部153和第2肋部154对从喷嘴引导
件150的外周面150a至接管嘴主体110的内周面110a的距离的一部分进行限制的形状即可。
例如,可以因接管嘴主体110和喷嘴引导件150的公差而在第1肋部153及第2肋部154与接管
嘴主体110的内周面110a之间略微存在间隙。优选第1肋部153和第2肋部154在径向上的凸
出量大于或等于从喷嘴引导件150的外周面150a至接管嘴主体110的内周面110a的距离的
百分之70(%)。

B-4.变形例4:

图9是变形例的喷嘴引导件150A的斜视图。图9所示的喷嘴引导件150A相对于实施
方式的喷嘴引导件150,具有流路盖部155这一点有所不同,关于其他形状,与实施方式的喷
嘴引导件150相同。如图9所示,流路盖部155是将下游侧第1肋部153c与下游侧第2肋部154c
连接而形成在周向上密闭的蒸气流路158a的部件。流路盖部155形成为沿着以轴OL1为中心
的圆弧的圆周面。在具有该变形例的喷嘴引导件150A的接管嘴100A中,即使不使用接管嘴
主体110A的内周面也能够形成蒸气流路158a。

关于蒸气流路158a,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4,能够实现各种变形。例
如,作为形成蒸气流路158a的部件,可以使用与接管嘴主体110和喷嘴引导件150二者不同
的其他部件。另外,本说明书中的以与通气端口115相连续的方式形成的蒸气流路158a是
指,使得从通气端口115通过的燃料蒸气不向其他流路流入的、作为唯一流路的蒸气流路
158a。此外,如变形例3中所说明的那样,以与通气端口115相连续的方式形成的蒸气流路
158a未必仅指蒸气流路158a被密闭的空间,还包含燃料蒸气从微小间隙向周向扩散的方
式。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实施例、变形例,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实
现各种结构。例如,对于与发明内容一栏所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相对应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变形例中的技术特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能够适当地进行替
换、组合。另外,只要在本说明书中未作为必须的技术特征而对该技术特征进行说明,则能
够适当地将该技术特征删除。

燃料供给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燃料供给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燃料供给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燃料供给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料供给装置.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供给装置,其使得从燃料箱向燃料供给装置循环的燃料蒸气、与从供油喷嘴供给的液体燃料顺畅地汇合。燃料供给装置(FS)具备:接管嘴主体(110),其具有形成燃料通路(100P)的燃料通路形成部(110a)、以及从燃料通路形成部(110a)分支的燃料蒸气端口(115);以及喷嘴引导件(150),其配置于接管嘴主体(110)的内侧、且形成为筒状,所述燃料供给装置(FS)具有蒸气流路(15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燃烧发动机;热气或燃烧生成物的发动机装置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