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轮、转子组件、离心泵以及电驱动泵【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循环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叶轮的离心泵。
【背景技术】
近几十年来,离心泵尤其是电驱动离心泵被大量运用于热循环系统中;
目前热循环系统向着高性能、紧凑化发展,所以离心泵的安装空间有限,而
且性能要求高;由于离心泵整体尺寸小、体积小,因此相应叶轮的直径也很
小,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离心泵的叶轮很难满足应用此叶轮的离心泵的小
流量下的高扬程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轮在应用此叶轮的泵的流量较小的情况下,
提高泵的扬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叶轮,所述叶轮包括
上盖板、叶片以及下盖板,所述叶片设置于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之间,
所述上盖板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叶片与所述上盖板一体注塑成形,所
述叶片凸出于所述上盖板的下表面,所述叶片包括长叶片;沿所述叶轮轴线
向所述上盖板方向看,所述长叶片包括一段圆弧或者一段圆弧与直线的组合
或者二段以上圆弧的组合或者二段以上圆弧与直线的组合,所述长叶片沿所
述上盖板圆周均匀分布,所述长叶片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长叶片首部
以及长叶片尾部,长叶片首部相对所述长叶片尾部靠近所述叶轮的中心部位,
所述第一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二侧面为凸面,所述长叶片尾部靠近所述第二
侧面的部位靠近所述上盖板的外边缘或者与所述上盖板的外边缘对齐设置,
所述上盖板的外边缘为直径为Φ1的第一圆周,所述长叶片尾部使得所述第
一侧面与所述上盖板的外边缘无交点,所述长叶片尾部靠近所述第一侧面的
部位离所述上盖板的外边缘的距离大于所述长叶片尾部靠近所述第二侧面的
部位距离所述上盖板的外边缘的距离。
沿所述叶轮轴线向所述上盖板方向看,所述第一侧面的延长线与所述上
盖板的外边缘的交点为第一交点,所述第二侧面的延长线或者所述第二侧面
与所述上盖板的外边缘的交点为第二交点,所述第一侧面包括相对靠近所述
叶轮中心的第一段圆弧和相对远离所述叶轮中心第二段圆弧,所述第一段圆
弧和所述第二段圆弧的曲率不同;所述第一侧面包括连接点或所述连接段,
所述第一段圆弧和所述第二段圆弧在所述连接点相切连接或与所述连接段相
切连接;所述长叶片尾部包括第一点、第二点,所述第一点位于所述第二侧
面或相对所述第二点靠近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二点位于所述第一侧面或相
对所述第一点靠近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一点位于所述第一圆周上的所述第
一交点和所述第二交点之间的圆弧或者靠近所述第一圆周的所述第一交点和
所述第二交点之间的圆弧设置,且所述第一点不与所述第一交点重合;所述
第二点位于所述第一侧面或者所述第二点距离所述第一侧面或第一侧面的延
长线的最短距离小于该叶片厚度的1/3;以所述第一圆周在所述第一点处的
切线为第一截止线,以所述第一点与所述连接点的连线为第二截止线或所述
第一点与所述连接段与所述第二段圆弧的连接点的连线为第二截止线,所述
第二点位于所述第一截止线和第二截止线之间。
所述第三圆周的直径Φ3与所述上盖板的外边缘的形成的第一圆周的直
径Φ1之比为0.5至0.8。
沿所述叶轮轴线向所述上盖板方向看,所述第一侧面的延长线与所述上
盖板的外边缘的交点为第一交点,所述第二侧面的延长线或者所述第二侧面
与所述上盖板的外边缘的交点为第二交点,所述长叶片尾部包括第一点和第
二点,所述第一点位于所述第一圆周的所述第一交点和所述第二交点之间的
圆弧或者靠近所述第一圆周的所述第一交点和所述第二交点之间的圆弧设置,
所述第一点不与所述第一交点重合;以所述第一点向所述叶轮的第一圆周的
切线为第一截止线,所述叶轮的进口为直径为Dj的进口圆周,以所述第一点
向所述叶轮的进口圆周的靠近所述长叶片的所述第一侧面的方向作切线为第
二截止线,所述第二点位于所述第一截止线和第二截止线之间。
沿所述叶轮轴线向所述上盖板方向看,所述第一侧面的延长线与所述上
盖板的外边缘的交点为第一交点,所述第二侧面的延长线或者所述第二侧面
与所述上盖板的外边缘的交点为第二交点,所述长叶片尾部包括第一点和第
二点,所述第一点位于所述第一交点和所述第二交点之间所述第一圆周或者
靠近所述第一圆周的所述第一交点和所述第二交点之间的圆弧设置,所述第
一点不与所述第一交点重合;设所述叶轮包括以所述叶轮中心为圆心的直径
为所述第一圆周直径一半的第四圆周,以所述第一点向所述第四圆周的远离
所述长叶片的所述第一侧面的方向作第一切线,所述叶轮的进口为直径为Dj
的进口圆周,以所述第一点向所述叶轮的进口圆周的靠近该长叶片的所述第
一侧面的方向作第二切线,以所述第一切线为第一截止线,所述第二切线为
第二截止线,所述第二点位于所述第一截止线和所述第二截止线之间。
沿所述叶轮轴线向所述上盖板方向看,所述第一侧面的延长线与所述上
盖板的外边缘的交点为第一交点,所述第二侧面的延长线或者所述第二侧面
与所述上盖板的外边缘的交点为第二交点,所述长叶片尾部包括第一点和第
二点,所述第一点位于所述第一交点和所述第二交点之间所述第一圆周或者
靠近所述第一圆周的所述第一交点和所述第二交点之间的圆弧设置,所述第
一点不与所述第一交点重合;所述叶轮的进口为直径为Dj的进口圆周,设所
述叶轮包括以所述叶轮中心为圆心的直径为所述进口圆周直径一半的虚拟的
第五圆周,所述第二点位于所述第一侧面或者所述第二点距离所述第一侧面
或第一侧面的延长线的最短距离小于该叶片厚度的1/3,所述第一点和所述
第二点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五圆周相交设置。
所述叶轮的中心在所述第一点与所述第二点的连线的延长线上。
所述第一点距离所述第二交点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点距离所述第一交点
的距离。
所述长叶片尾部与所述第一侧面设置倒角或弧面过渡结构,所述长叶片
尾部与所述第二侧面设置倒角结构或弧面过渡结构。
所述长叶片尾部包括斜面部,沿所述叶轮轴线向所述上盖板方向看,所
述斜面部为一段线段,所述线段包括所述第一点和所述第二点,所述第一点
和所述第二点的连线位于所述第一截止线和所述第二截止线之间的区域内。
所述叶片还包括短叶片,所述短叶片包括一段圆弧或者二段以上圆弧的
组合或者圆弧与直线的组合,所述短叶片沿所述上盖板圆周均匀分布,所述
长叶片和所述短叶片的数量相同,所述长叶片和所述短叶片沿所述上盖板的
圆周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短叶片包括第二首部和第二尾部,所述第二首部相
对靠近叶轮中心设置,所述第二首部离所述叶轮中心的距离为所述第一圆周
的直径Φ1的0.3至0.35倍。
在直径为Φ1的第一圆周,相邻长叶片的第二侧面之间的圆弧为第一圆
弧或相邻长叶片的第二侧面的延长线之间的圆弧为第一圆弧,设所述第一圆
弧的弧长为第一弧长(L1);所述短叶片包括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
三侧面为凹面,所述第四侧面为凸面;在所述第一圆周,相邻的所述长叶片
的所述第二侧面或其延长线与靠近该长叶片的第一侧面的短叶片的所述第四
侧面或其延长线之间的圆弧为第二圆弧,设所述第二圆弧的弧长为第二弧长
(L2),所述第二弧长(L2)为所述第一弧长(L1)的0.35至0.45倍。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包括叶轮和永磁体,所述
叶轮以上所述的叶轮。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离心泵,所述离心泵包括叶轮,所述叶轮包括以上
所述的叶轮。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驱动泵,所述电驱动泵包括泵轴、转子组件和定
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包括叶轮和转子部分,所述转子部分包括永磁体,所
述永磁体比所述定子组件靠近所述泵轴设置,所述叶轮包括以上所述的叶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长叶片设置长叶片尾部,使得长叶片的
凹侧面与上盖板的外边缘无交点,这样有利于抑制长叶片的尾流,进而有利
于提高应用此叶轮的泵的扬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驱动泵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驱动泵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电驱动泵的转子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电驱动泵的转子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转子组件的C-C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电驱动泵的转子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所示转子组件的第一部分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3所示转子组件的第一部分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3所示转子组件的第一部分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3所示转子组件的第一部分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3所示转子组件的第一部分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3所示转子组件的第一部分的第六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3所示转子组件的第一部分的第七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3所示转子组件的第一部分的第八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所示第一部分的Q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3所示转子组件的第一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电驱动泵100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电驱动泵100包括
泵壳体,泵壳体形成泵内腔,本实施例中,泵壳体包括叶轮腔盖10、隔离套
20、电机壳体30;本实施例中,叶轮腔盖10、隔离套20以及电机壳体30
分别注塑成形,叶轮腔盖10、隔离套20以及电机壳体30通过螺钉120或螺
栓固定连接,在叶轮腔盖10和隔离套20的连接部以及隔离套20以及电机壳
体30的连接部设置有密封圈130(参见图2),这样可以提高连接部的密封性;
参见图2,隔离套20将泵内腔分隔为流通腔91和容纳腔92,流通腔91内可
以有工作介质流过,容纳腔92无工作介质流过;当然泵壳体也可以为其他结
构,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泵壳体的结构,制造工艺相对简单,零部件的组装方
便。本实施例中的电驱动泵100主要用于热循环系统中,热循环系统包括冷
却循环系统和/或加热循环系统,电驱动泵100主要为了给循环介质提供循环
动力。本实施例中的电驱动泵100可以应用于车辆冷却循环系统中。本实施
例中的电驱动泵100为小流量、高扬程泵,电驱动泵100的流量在0L/h至
400L/h之间,电驱动泵100的高度尺寸小于等于80mm,电驱动泵的高度是
指自电机壳体30的底部的凸出点至叶轮腔盖10的进流管的末端之间的垂直
距离。
参见图2,电驱动泵100还包括泵轴40、转子组件50、定子组件60、电
控板70、接线组件80;转子组件50设置于流通腔91,定子组件60和电控
板70设置于容纳腔92内;泵轴40与隔离套20经注塑固定,转子组件50
可以围绕泵轴40转动,转子组件50包括叶轮部分5和转子部分4,转子部
分包括永磁体,转子组件50与定子组件60通过隔离套20隔开,定子组件
60与电控板70可电连接,电控板70与线束连接,电控板70通过线束与外
部电源或信号电路等电连接,通过接线组件80将线束引至电驱动泵外部。本
实例中,电驱动泵100为内转子式电驱动泵,内转子式电驱动泵是指以泵轴
40为中心轴,转子组件50的永磁体比定子组件60更靠近泵轴40设置。
图3至图16为转子组件50的几种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转子组件50
至少包括两部分注塑件:第一部分501和第二部分502,第一部分501和第
二部分502通过焊接固定如超声波焊接;第一部分501包括上盖板51和叶片
52,第一部分501一体注塑成形,其中一种实施例中注塑材料为包括聚苯硫
醚塑料(简称PPS塑料)和玻璃纤维的混合物;第二部分502包括永磁体411、
第一轴承421和下盖板53,第二部分502以包括永磁体411为注塑嵌件经过
注塑含有PPS塑料和碳纤的混合材料形成,另外注塑材料也可以是其他机械
性能相对较好的热塑性材料;参见图5,按功能,转子组件50包括叶轮部分
5和转子部分4,叶轮部分5包括上盖板51、叶片52以及下盖板53,转子部
分4包括永磁体411;本实施例中,永磁体411大致为环状结构,永磁体411
经注塑成形,当然转子2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形式;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
叶轮1的下盖板53与永磁体411一体注塑并用于电驱动泵,但是叶轮部分5
也可以单独成形并用于其他离心泵上,不限于电驱动泵,不限于与转子部分
4一体成形。
结合参见图2至图7,叶轮部分5包括叶轮进口55、上盖板51、叶片52、
下盖板53、叶轮出口54,叶片52设置于上盖板51和下盖板53之间;上盖
板51成形有叶轮进口55,在上盖板51和下盖板53之间以及相邻叶片52的
在上盖板51的外边缘处形成有多个叶轮出口54,相邻叶片52之间形成多个
叶轮流通通道,叶轮流通通道连通叶轮进口55和其中一个叶轮出口54;本
实施例中,围绕形成叶轮进口55的上盖板51的末端至叶轮下盖板53的下表
面的距离为叶轮部分5的高度H,叶轮部分5的高度H在6mm至12mm范
围之间,这样有利于满足电驱动泵的小流量的需要。在泵工作时流体从叶轮
进口55进入并随转子组件50转动从而提高流体压力,并从叶轮出口54流出
叶轮部分5,再从与叶轮出口连通的电驱动泵100的出口流出,电驱动泵100
的出口可以设置在叶轮腔盖10,叶轮腔盖10与隔离套20之间还形成有一个
连通电驱动泵100的出口与叶轮出口的空间,该空间位于叶轮部分5的外周。
结合参见图3至图7,上盖板51大致呈圆环状,上盖板51包括平面部
511和弧面部512,平面部511和弧面部512连接并光滑过渡,弧面部512
围绕形成叶轮进口55,弧面部512的末端围绕叶轮进口的形成的直径为Dj
的进口圆周;上盖板11的外缘大致为直径为Φ1的第一圆周,叶轮的直径大
约等于第一圆周的直径,本实施例中,第一圆周的直径Φ1与进口圆周的直
径Dj之比在2至8.75之间;这样设置的叶轮大致呈扁平状,使得流道更加
的狭长,更有利于实现应用此叶轮的泵的小流量、高扬程的功能。
参见图7至图15,叶片52包括长叶片521和短叶片522,沿叶轮轴线向
上盖板方向看,长叶片521呈圆弧状如其可以是一个圆弧、两个圆弧或更多
个圆弧的组合或圆弧再加直线段的组合,短叶片522也大致呈圆弧状,长叶
片521的长度大于短叶片522的长度,长叶片521沿叶轮部分5圆周等间隔
分布,短叶片522沿叶轮部分5圆周等间隔分布,长叶片521与短叶片522
的数量相同,本实施例中长叶片521和短叶片522均为4个,长叶片521和
短叶片522沿叶轮2圆周间隔分布,即短叶片522设置于两相邻长叶片521
之间,长叶片521和短叶片522可以是一段圆弧或两段以上圆弧以及两段以
上圆弧与线段的组合。短叶片522包括第二首部5223和第二尾部5224,第
二首部5223设置于直径为Φ2的第二圆周上,第二圆周的直径Φ2与第一圆
周的直径Φ1之比为0.6至0.8,第二尾部5224与上盖板的边缘平齐设置;短
叶片522还包括第三侧面5221和第四侧面5222,第三侧面5221为凹面,第
四侧面5222为凸面。长叶片521包括长叶片首部731、第一侧面733、第二
侧面744、长叶片尾部,第一侧面733为凹面,第二侧面744为凸面,长叶
片的厚度ε是指第一侧面733和第二侧面744的垂直距离,长叶片首部731
伸入叶轮进口55设置,长叶片尾部使得第一侧面733与上盖板外边缘无交点
设置;长叶片尾部可以改善长叶片521在第一侧面末端处的尾流,有利于提
高应用此叶轮的泵的扬程。
沿叶轮轴线向上盖板方向看,在第一圆周上,相邻的长叶片521的第二
侧面744或其延长线与第一圆周的交点之间为弧长为L1的第一圆弧,第一圆
弧的长度L1等于将第一圆周分成长叶片521的数量的等分的圆弧的长度;本
实施例中长叶片521的数量为4个,第一圆弧的长度L1等于将第一圆周的周
长分成四等分的弧长。长叶片521的第二侧面744基本到达第一圆周位置或
相对靠近第一圆周位置。在第一圆周,相邻的长叶片521的第二侧面744或
其延长线与靠近该长叶片的第一侧面733的短叶片522的第四侧面5224或其
延长线之间的圆弧为第二圆弧,第二圆弧的弧长为第二弧长L2,第二弧长
L2为第一弧长L1的0.35至0.45倍,这样设置的短叶片522靠近长叶片521
的第一侧面733设置,有利于改善第一侧面733的尾流,提高应用此叶轮的
泵的扬程。
在第一圆周上,长叶片521的第二侧面744或其延长线与第一圆周的交
点处,第二侧面744的切线与第一圆周在交点处的切线的夹角为长叶片521
的出口安放角β1,长叶片521的出口安放角β1为30°至50°,在本实施例
中,电驱动泵100的叶轮1为低比转速叶轮,往往是选取较大的出口角来尽
量的减少圆盘摩擦损失,从而保证电驱动泵的高效运行,但是大的出口安放
角β1会影响叶轮的性能稳定性,为了获得稳定的性能曲线和防止过载现象,
针对本实施例的叶轮部分5的结构,本发明的长叶片121的出口安放角β1范
围的在30°至50°。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圆周对应位置,上盖板51的下表面至下盖板53的
上表面的距离为叶轮部分5的出口高度H1,本实施例中,叶轮部分5的出口
高度H1在0.5mm至1.5mm之间。
图7为第一部分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即沿叶轮轴线向
上盖板方向看,长叶片521包括第一侧面733、第二侧面744、长叶片首部
731、长叶片尾部1,长叶片尾部1包括第一点M和第二点N;这里第一侧
面733与上盖板51的外边缘有一定距离,假设第一侧面733的延长线与上盖
板51的外边缘的交点为第一交点A,第二侧面744的延长线或者第二侧面
744与上盖板的外边缘的交点为第二交点B。长叶片尾部1靠近第一侧面733
的部位离上盖板的外边缘的距离大于长叶片尾部1靠近第二侧面744的部位
离上盖板的外边缘的距离。本实施方式中,沿叶轮轴线向上盖板方向看,第
一侧面733包括第一段圆弧41和第二段圆弧42,第一段圆弧41的曲率大于
第二段圆弧42的曲率,第一侧面733包括连接点C,第一段圆弧41和第二
段圆弧42在连接点C处相切连接或光滑过渡连接,假设连接点C位于直径
为Φ3的第三圆周,第三圆周为虚拟圆,第三圆周的直径Φ3与第一圆周的直
径Φ1之比为0.5至0.8;长叶片尾部1包括斜面部,斜面部向上盖板的投影
为一线段,线段包括第一点M和第二点N,第一点M位于第一圆周的第一
交点A和第二交点B之间或者靠近第一圆周的第一交点A和第二交点B之
间的圆弧设置,第一点M不与第一交点A重合;在第一点M处,作第一圆
周的切线ME为第一截止线,第一点M与连接点C的连线MC为第二截止
线,第二点N位于第一侧面733或者第二点N距离第一侧面733或第一侧面
733的延长线的最短距离小于该叶片厚度ε的1/3;沿叶轮轴线向上盖板方向
看,第二点N位于第一截止线和第二截止线之间的区间,第一点M和第二
点N的连线位于第一截止线ME和第二截止线MC之间;这样设置的长叶片
尾部不会影响第二侧面,对第一侧面形成虚拟的切削部,有利于改进第一侧
面733靠近上盖板外边缘的涡流,从而可满足系统对流体的要求。
图8为第一部分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长叶片521包括长叶片
尾部2,长叶片尾部2包括第一点M和第二点N;沿叶轮轴线向上盖板方向
看,第一侧面733的延长线与上盖板51的外边缘的交点为第一交点A,第二
侧面744的延长线或者第二侧面744与上盖板的外边缘的交点为第二交点B,
第一点M位于第一圆周的第一交点A和第二交点B之间的位置或者靠近第
一圆周的第一交点A和第二交点B之间的圆弧设置,第一点M不与第一交
点A重合;在第一点M处,作第一圆周的切线ME为第一截止线;叶轮的
进口为直径为Dj的进口圆周,以第一点M向靠近该长叶片的第一侧面733
的方向作切线MI为第二截止线,第二点N位于第一侧面733或者第二点N
距离第一侧面733或第一侧面733的延长线的最短距离小于该叶片厚度ε的
1/3,且第二点N位于第一截止线和第二截止线之间的空间所对应的位置,第
一点M和第二点N的连线位于第一截止线ME和第二截止线MH之间的空
间。
图9为第一部分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长叶片521包括长叶片尾
部3,长叶片尾部3包括第一点M和第二点N;沿叶轮轴线向上盖板方向看,
假设第一侧面733的延长线与上盖板51的外边缘的交点为第一交点A,第二
侧面744的延长线或者第二侧面744与上盖板的外边缘的交点为第二交点B,
第一点M位于第一交点A和第二交点B之间的第一圆周的位置或者第一交
点A和第二交点B之间靠近第一圆周的位置即第一点M可位于第一圆周的
位置或位于第一圆周之内但相对靠近第一圆周的位置;第一点M不与第一交
点A重合;假设叶轮具有以叶轮中心O为圆心、直径为第一圆周直径一半即
直径为1/2Φ1的第四圆周,以第一点M向第四圆周的远离该长叶片的第一侧
面的方向作一切线MK为第一截止线;以第一点M向进口圆周的靠近该长叶
片的第一侧面的方向作切线MK为第二截止线;第二点N位于第一侧面733
或者第二点N距离第一侧面733或第一侧面733的延长线的最短距离小于该
叶片厚度ε的1/3,且位于第一截止线和第二截止线之间的空间所对应的位置,
第一点M和第二点N的连线位于第一截止线和第二截止线之间所对应的位
置。
图10为第一部分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长叶片521包括长叶片尾
部4,长叶片尾部4包括第一点M和第二点N,沿叶轮轴线向上盖板方向看,
第一点M位于第二侧面或靠近第二侧面,第二点N位于第一侧面或靠近第
一侧面,第二点N离第一圆周的距离大于第一点M离第一圆周的距离。叶
轮虚拟有以叶轮中心为圆点,以叶轮进口圆周的直径的一半即1/2Dj为直径的
第五圆周。假设第一侧面733的延长线与上盖板51的外边缘的交点为第一交
点A,第二侧面744的延长线或者第二侧面744与上盖板的外边缘的交点为
第二交点B,第一点M位于第一交点A和第二交点B之间的第一圆周相对
应位置或第一交点A和第二交点B之间靠近第一圆周的位置即第一点M可
位于第一圆周的位置或位于第一圆周之内但相对靠近第一圆周的位置;第一
点M不与第一交点A重合;以第一点M向第五圆周作第五切线MR和第六
切线MS,沿叶轮轴线向上盖板方向看,第二点N位于第五切线MR和第六
切线MS之间对应的一个位置且位于位于第一侧面733或者第二点N距离第
一侧面733或第一侧面733的延长线的最短距离小于该叶片厚度ε的1/3;甚
至于第一点M和第二点N的连线位于第五切线MR和第六切线MS之间所
对应的位置。
图11为第一部分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长叶片521包括长叶片尾
部5,长叶片尾部5包括第一点M和第二点N;沿叶轮轴线向上盖板方向看,
第一侧面733的延长线与上盖板51的外边缘的交点为第一交点A,第二侧面
744的延长线或者第二侧面744与上盖板的外边缘的交点为第二交点B,第
一点M位于第一交点A和第二交点B之间且位于第一圆周或靠近第一圆周
设置,第一点M位于第一圆周时,第一点M到第一交点A的弧长大于第一
点M到第二交点B的弧长;第一点M位于第一圆周内并靠近第一圆周时,
第一点M到第一交点A的距离大于第一点M到第二交点B的距离。假设叶
轮具有以叶轮中心O为圆心、直径为第一圆周直径一半即直径为1/2Φ1的第四
圆周,以第一点M向第四圆周的远离该长叶片的第一侧面的方向作一切线
MK为第一截止线;以第一点M向进口圆周的靠近该长叶片的第一侧面的方
向作切线MK为第二截止线;第二点N位于第一侧面733或者第二点N距
离第一侧面733或第一侧面733的延长线的最短距离小于该叶片厚度ε的1/3,
且位于第一截止线和第二截止线之间的空间所对应的位置,第一点M和第二
点N的连线位于第一截止线和第二截止线之间所对应的位置。
图12为第一部分的第六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长叶片521包括长叶片尾部6,
长叶片尾部6包括第一点M和第二点N;沿叶轮轴线向上盖板方向看,设第
一侧面733的延长线与上盖板51的外边缘的虚拟交点为第一交点A,第二侧
面744的延长线或者第二侧面744与上盖板的外边缘的交点为第二交点B,
第一点M与第二交点B基本重合设置;假设叶轮具有以叶轮中心O为圆心、
直径为第一圆周直径一半即直径为1/2Φ1的第四圆周,以第一点M向第四圆
周的远离该长叶片的第一侧面的方向作一切线MK为第一截止线;以第一点
M向进口圆周的靠近该长叶片的第一侧面的方向作切线MK为第二截止线;
第二点N位于第一侧面733或者第二点N距离第一侧面733或第一侧面733
的延长线的最短距离小于该叶片厚度ε的1/3,且位于第一截止线和第二截止
线之间的空间所对应的位置,第一点M和第二点N的连线位于第一截止线
和第二截止线之间所对应的位置。
图13为第一部分的第七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长叶片521包括长叶片尾
部7,长叶片尾部7包括第一点M和第二点N;沿叶轮轴线向上盖板方向看,
设第一侧面733的延长线与上盖板51的外边缘的虚拟交点为第一交点A,第
二侧面744的延长线或者第二侧面744与上盖板的外边缘的交点为第二交点
B,第一点M位于第一交点A和第二交点B之间第一圆周所在位置靠近第一
圆周的第一交点A和第二交点B之间的圆弧设置,第一点M到第一交点A
的弧长大于第一点M到第二交点B的弧长;第二点N位于第一侧面733或
靠近第一侧面733设置,第二点N在第一点M与叶轮中心O的连线或靠近
第一点M与叶轮中心O的连线。
图14、图15为第一部分的第八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长叶片521包括
长叶片尾部8,长叶片尾部8包括第一点M和第二点N;沿叶轮轴线向上盖
板方向看,设第一侧面733的延长线与上盖板51的外边缘的虚拟交点为第一
交点A,第二侧面744的延长线或者第二侧面744与上盖板的外边缘的交点
为第二交点B,第一点M与第二交点B大致重合设置或者相对靠近设置;以
第一点M与叶轮中心O的虚拟连线为分界线MO,第二点N位于第一侧面
733或者第二点N距离第一侧面733或第一侧面733的延长线的最短距离小
于该叶片厚度ε的1/3,且第二点N在第一点M与叶轮中心O的连线所对应
位置,这样的结构方便模具加工成形。长叶片尾部8与第一侧面733可采用
圆弧过渡,长叶片尾部7与第二侧面744也可以通过圆弧过渡,这样有利于
模具成形。
上面说明书中提到的结构描述,由于叶片是凸出于第一部分的上盖板的
下表面设置的,因此有关长叶片尾部的结构及第一点M和第二点N的位置
关系等均是沿叶轮轴线向上盖板方向看,参见图16,叶片包括长叶片521和
短叶片522,长叶片521和短叶片522均为立体结构,长叶片521包括第一
侧面733和第二侧面744和长叶片尾部,第一侧面733和第二侧面744均为
圆弧面,长叶片尾部也为一平面,连接点C为一条直线,第一段圆弧41和
第二段圆弧42实际上是两段相切设置的圆弧面,沿叶轮轴线向上盖板方向看
也可以说是将第一部分向与叶轮轴线垂直的一个平面投影,且上面提到的一
些圆周,也是为了说明清楚而补充的虚拟圆周。上面的方案中叶片可以只有
长叶片,也可以具有长叶片与短叶片。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
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
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
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