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扇.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1284116 上传时间:2018-04-12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95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948866.4

申请日:

2016.10.26

公开号:

CN106555769A

公开日:

2017.04.0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4D 25/08申请日:20161026|||公开

IPC分类号:

F04D25/08; F04D29/00; F04D29/58

主分类号:

F04D25/08

申请人:

惠州市黑娜尔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巧玲

地址:

516000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三环南路19号金山湖花园3号小区303栋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代理人:

吴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台扇,包括底座、台扇主体及加热器。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支撑位。台扇主体包括外壳、电机及扇叶片,电机设置在支撑位上,电机的转子与扇叶片连接。外壳与底座连接并罩设电机及扇叶片,外壳于背离扇叶片的侧面设置有连接位。加热器设置于连接位上。上述台扇,通过在底座的顶部设置支撑位,电机设置在该支撑位上以将重力传递到底座上,加热器设置在连接位上,加热器工作时,加热器将热量传递到周围的空气中,电机工作时,外壳内与外壳外的压强发生变化,产生压强差,从而将被加热器加热后的空气从扇叶片对外送出,如此产生热风,使得该台扇在温度较低的冬天也能使用,也可用于烘干衣物等,该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安全可靠。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台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支撑位;
台扇主体,所述台扇主体包括外壳、电机及扇叶片,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支撑位上,所
述电机的转子与所述扇叶片连接;
所述外壳与所述底座连接并罩设所述电机及所述扇叶片,所述外壳于背离所述扇叶片
的侧面设置有连接位;
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连接位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两支撑腿,两所述
支撑腿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于背离所述扇叶片的侧面设置有
通风栅格,所述连接位设置于所述通风栅格的中部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为电磁加热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为红外线加热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为电阻加热器。

说明书

台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台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正影响着社会的经济并改变着人们
的生活方式。目前,市场上的台扇包括有底座以及可在底座上转动的台扇主体。现有的台扇
只能在夏天使用,冬天一般都收纳起来,使用率较低;同时,台扇在使用时只能用于对外送
风,功能单一;收纳保管时电源线盘旋在台扇主体上,容易受到拉扯而损坏,因此,上述结构
的台扇其结构设计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并不合理。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安全可靠的台
扇。

一种台扇,包括底座、台扇主体及加热器。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支撑位。所述台
扇主体包括外壳、电机及扇叶片,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支撑位上,所述电机的转子与所述扇
叶片连接。所述外壳与所述底座连接并罩设所述电机及所述扇叶片,所述外壳于背离所述
扇叶片的侧面设置有连接位。所述加热器设置于所述连接位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两支撑腿,两所述支撑腿平行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于背离所述扇叶片的侧面设置有通风栅格,所述
连接位设置于所述通风栅格的中部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为电磁加热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为红外线加热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器为电阻加热器。

上述台扇,通过在底座的顶部设置支撑位,电机设置在该支撑位上以将重力传递
到底座上,加热器设置在连接位上,加热器工作时,加热器将热量传递到周围的空气中,电
机工作时,外壳内与外壳外的压强发生变化,产生压强差,从而将被加热器加热后的空气从
扇叶片对外送出,如此产生热风,使得该台扇在温度较低的冬天也能使用,也可用于烘干衣
物等,该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台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台扇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台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台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台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台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架体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支撑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
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
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
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
“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
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
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
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
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
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
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
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
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
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
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
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
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
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
方式。

请参阅图1,其为一个实施例中台扇90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台扇90包括底座901、台
扇主体902及加热器903。例如,底座901的顶部设置有支撑位910。请参阅图2,其为图1所示
实施例中台扇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例如,台扇主体902包括外壳904、电机905及扇叶
片907。例如,外壳904为一侧开口的中空的正方体框架结构。例如,电机905设置在支撑位
910上,电机905的转子与扇叶片907连接。例如,外壳904与底座901连接并罩设电机905及扇
叶片907。例如,外壳904于背离扇叶片907的侧面设置有连接位907。例如,加热器903设置于
连接位907上。

上述台扇90,通过在底座901的顶部设置支撑位910,电机905设置在该支撑位910
上以将重力传递到底座901上,加热器903设置在连接位907上,加热器903工作时,加热器
903将热量传递到周围的空气中,电机905工作时,外壳904内部与外壳904外部的压强发生
变化,产生了压强差,从而将被加热器903加热后的空气从扇叶片对外送出,如此产生热风,
使得该台扇在温度较低的冬天也能使用,也可用于烘干衣物等,该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安全
可靠。

为使台扇放置平衡,例如,底座901的底部设置有两支撑腿908。例如,两支撑腿908
平行设置。例如,支撑腿908呈倒T字形。例如,支撑腿908具有预设高度。由于支撑腿908将底
座901撑离放置的平台表面,如此通过两支撑腿908可以将底座901放置具有杂物的环境下
同时也能平衡不倾倒。

为设置加热器903,例如,外壳904于背离扇叶片907的侧面设置有通风栅格911。例
如,连接位907设置于通风栅格911的中部区域。又如,连接位907设置于通风栅格911的顶部
区域。这样位于通风栅格911的中部区域的加热器903可以加热通风栅格911周围的空气,加
快热风的生产送出时间。

为使加热器正常工作,例如,加热器与电机相互电连接。例如,加热器与电机的电
源线共线,以向外取电使加热器正常工作。例如,加热器903为电磁加热器。例如,加热器903
为红外线加热器。例如,加热器903为电阻加热器。

为使得台扇在工作时能一同消灭台扇周围的蚊蝇,请参阅图3,其为另一个实施例
中台扇的结构示意图,例如,台扇还包括紫外电击灭蝇器920。例如,外壳904的侧边设置有
灭蝇槽913,例如,紫外电击灭蝇器920设置于灭蝇槽913中。例如,灭蝇槽913底部的中心区
域设置有安装区914,紫外电击灭蝇器920设置于安装区914中。如此,通过将紫外电击灭蝇
器920设置在外壳904侧边的灭蝇槽913中,在使用台扇对外送风的同时能一同消灭台扇周
围的苍蝇,提高卫生环境,该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安全可靠。

为合理设置紫外电击灭蝇器920,如图4所示,例如,紫外电击灭蝇器920包括变压
器921、紫外灯管922及电线网格923。例如,变压器921与电机共电源线,以取得220V的市电,
并将220V的市电变压成高压电。例如,电线网格923围绕紫外灯管922。例如,变压器921与电
线网格923电连接,以向电线网格923传输高压电。例如,电线网格923及紫外灯管922设置于
安装区914上。

为提高灭蝇效率,例如,电线网格923的横截面面积小于灭蝇槽913的横截面面积。
进一步的,例如,灭蝇槽913的数量有两个。例如,两个灭蝇槽913分别开设于外壳904的两侧
边。如此,通过设置在外壳904的两侧边的两个灭蝇槽913,两个灭蝇槽913以同工作时可吸
引活动在外壳904的两侧边的苍蝇并将其灭失在灭蝇槽913中。

为提高台扇的电源线的使用寿命,请参阅图5,其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台扇的结构示
意图,例如,台扇还包括收线盒930。例如,外壳904设置有插接槽931。例如,收线盒930为一
侧开口的长方体。例如,收线盒930具有收容槽932,收容槽932用于收纳台扇的电源线。例
如,收线盒930设置有插接杆933,插接杆933插设与插接槽931中。如此,通过在收纳给台扇
时通过收线盒930将电源线整理后收容在收容槽932中,以提高电源线的使用寿命,该结构
设计合理、使用安全可靠。

为提高收线效率,例如,插接槽931为长方体凹槽,插接杆933为长方体凸起。例如,
长方体凹槽的宽度等于长方体凸起的宽度。例如,收线盒930设置有收线架933,收线架933
可拆卸地设置于收容槽932底部。例如,收线架933为鱼骨型结构。例如,收线架933为波浪形
结构。如此,从收容槽932将收线架933取出后,将台扇的电源线缠绕在收线架933后,在将缠
绕有电源线的收线架933放置在收容槽932中,可快速绕线,提高了收线效率。

为使得台扇可以运用到不同的环境中,并且稳定放置,请参阅图6,其为另一个实
施例中台扇的结构示意图,例如,台扇还包括支架10。例如,底座901可拆卸地设置在支架10
上。请参阅图7,其为一个实施例中支架10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支架10包括架体101及支撑件
102,架体101及支撑件102相互连接。使用时,架体101放置在地上,支撑件102与物体接触。
例如,台扇或其底座放置在支撑件102上;又如,利用支撑件102支撑抬高物体。例如,架体
101及支撑件102整体起到放置物体或者用于支撑物体的作用。本实施例中,架体101及支撑
件102整体起到支撑台扇以及放置台扇的作用。

请参阅图8,其为一个实施例中架体101的结构示意图,例如,架体101包括底盘
201、框架202、行走件203及伸缩件204。例如,底盘201与框架202相连接。例如,行走件203背
向框架202设置于底盘201上,伸缩件204设置于底盘201的中部区域上。例如,底盘的中部区
域为底盘的中心及其周围的区域,例如,底盘为轴对称图形且具有两条对称轴,底盘的中心
即为该两条对称轴的交点;又如,底盘为中心对称图形。底盘的中心的周围的区域,包括形
状相似于底盘的图形的区域,例如其面积为底盘的面积的10%~70%,例如底盘的中部区
域的中心与底盘的中心相重合,和/或底盘的中部区域的面积为底盘的面积的20%~60%,
例如50%。例如,底盘具有矩形结构,底盘的矩形结构的中部区域的中心与底盘的矩形结构
的中心相重合,且底盘的矩形结构的中部区域的面积为底盘的矩形结构的面积的20%~
50%,例如40%。其它中部区域以此类推。

请参阅图9,其为一个实施例中支撑件102的结构示意图,例如,支撑件102包括底
板301及限位件302,底板301的两侧设置有安装位303,限位件302包括两固定块304及两限
位杆305,每一固定块304对应设置于一安装位303上,限位杆305滑动设置于两固定块304之
间。请参阅图9,限位杆305滑动设置于两固定块304之间,且两所述限位杆平行设置。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支撑腿908位于两限位杆305之间,且两限位杆305通过调整
与固定块304的连接位置,将两个所述支撑腿908压向底板301,从而将底座901固定在支撑
件102上,如此通过移动支架,可使得台扇可以运用到不同的环境中,并且稳定放置。

请再次参阅图8和图9,例如,伸缩件204的末端设置有转动部205,底板301背向限
位件302设置有转动位306,转动部205与转动位306转动连接。例如,转动位306为半圆凹槽,
转动部205为半球体,半球体嵌入半圆凹槽中与半圆凹槽紧配合,进一步的,半圆凹槽为磁
块,半球体为磁铁,以使半球体嵌入半圆凹槽后连接更加紧密。

上述支架10,通过架体101与支撑件102的连接,支撑件102用于放置物体或者用于
支撑物体,由于伸缩件204的末端设置有转动部205,底板301背向限位件302设置有转动位
306,转动部205与转动位306转动连接,当物体位于支撑件102的底板301上,转动底板301以
调整物体的方位时,限位件302将物体限制在底板301上,防止了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从底
板301上掉落,该支架结构合理,功能丰富,有效地提高了放置物体或者支撑物体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0,其为一个实施例中架体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为解决传统支架
移动受限的技术问题,例如,行走件203包括两定向滚轮401和一万向滚轮402,两定向滚轮
401为主要滚轮,万向滚轮402用于调整架体101行进的方向。底盘201的两侧设置有行走位
403,两定向滚轮401设置于底盘201的两侧的行走位403上,每一定向滚轮401对应一行走位
403。例如,底盘201还设置有调向位404,万向滚轮402设置于调向位404。如此,通过两定向
滚轮401和一万向滚轮402,可以快捷地移动架体101,而且架体101的行进方向可根据实际
的需要随时调整。

为均衡行走件203的受力,本实施例中,两定向滚轮401和万向滚轮402呈“品”字形
分布或三角形分布。并且,两定向滚轮401的轴线与底盘201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例如,
调向位404临近两定向滚轮401的轴线。本实施例中,调向位404具有等边三角形的横截面。
例如,底盘201一体延伸设置调向位404。如此,物体放置在支撑件102上或者利用支撑件102
支撑抬高物体时,物体的重力传递到底盘201上,底盘201将物体的重力在分配到两定向滚
轮401及一万向滚轮402中,此时,两定向滚轮401的轴线与底盘201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以将物体的重力均衡分配,且,由于两定向滚轮401的轴线与底盘201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
上,两定向滚轮401可以将承受物体的重力的绝大部分,同时两定向滚轮401还可以起稳定
支撑的作用,使得架体101行走时稳定。

本实施例中,底盘201为板状结构。为提高强度,例如,底盘201、框架202一体成型。
又如,底盘201、框架202一体注塑成型。又如,底盘201、框架202一体铸钢成型。由于受力的
主要是底盘201,因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底盘201、框架202也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以便于物流
的运输以及组装。

结合图8和图10,本实施例中,框架202具有半圆形截面。例如,框架202与底盘201
之间形成有伸缩空间206。例如,伸缩件204位于伸缩空间206中。可以理解,框架202以半圆
形截面为伸缩件204避让,形成有伸缩空间206,伸缩件204位于伸缩空间206中可以自由的
伸缩而不受限制。本实施例中,伸缩件204为气压式伸缩气缸,其结构类似升降转椅的伸缩
结构。例如,伸缩件204设置有控制开关405,以通过控制开关405控制伸缩件204的升降。

为避免支撑件102在下降过程碰触框架202,例如,伸缩件204的最小长度大于框架
202的高度。也就是说,伸缩件204在原始不伸展的状态时,伸缩件204末端的转动部205高于
框架202,这样设计使得伸缩件204与支撑件102连接后,伸缩件204在带动支撑件102的升降
过程,支撑件102与框架202之间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可以使伸缩件204在原始不
伸展的状态时,支撑件102也能相对水平面上下调整摆动,而不碰触框架202。

请参阅图11,其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架体的结构示意图,为丰富支架的功能,一实施
例中,支架还包括移动电源组件501,移动电源组件501包括电池盒502及蓄电池组503。例
如,电池盒502与框架202连接,蓄电池组503设置于电池盒502内,用于提供电源。如此,通过
移动电源组件501可以为放置在支架上的物体供电,丰富了支架的功能,解决了传统支架功
能单一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防水,例如,框架202开设有收容腔504,电池盒502收容于收容腔504中。例
如,框架202设置有盖设收容腔504的盖板(图未示)。例如,框架202转动设置盖板(图未示)。
也就是说,移动电源组件501可以在收容腔504中,并通过盖板(图未示)盖设收容腔504,使
得收容腔504形成相对密封防水的空间,从而防止了意外涉水时移动电源组件501损坏的情
况,提高了移动电源组件501的安全性以及移动电源组件501的使用寿命。

为方便外部用电器的取电,例如,移动电源组件501还包括插座505。例如,插座505
与蓄电池组503电连接,插座505设置于收容腔504中。例如,插座505设置有二三插口,二三
插口的正极与蓄电池组503的正极连接,二三插口的负极与蓄电池组503的负极连接。例如,
插座505设置有USB插口,USB插口设置于插座505的表面。如此,外部用电器可通过二三插口
以及USB插口取电,取电方式多样化,可适用各类型的用电器。

请参阅图12,其为一个实施例中支撑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例如,底板301为
长方体结构,固定块304设置于底板301的两侧。例如,两固定块304之间形成有放置区601,
两限位杆305架设于放置区601上。例如,两固定块304之间具有预设宽度,限位杆305的长度
大于预设宽度,以便于调节安装限位杆305。例如,限位杆305与固定块304可拆卸连接。

请参阅图13,其为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块304的结构示意图,为了适应夹持各种放置
在底板301的放置区601上的物体,例如,固定块304具有三角形截面。例如,该三角形为等边
三角形。例如,固定块304开设有调整通道710。调整通道710为中心对称结构,其对称轴为呈
三角形的固定块304的轴线。例如,调整通道710具有中心对称的第一通道部分和第二通道
部分,第一通道部分和第二通道部分连通设置。例如,第一通道部分包括较宽低压区711、较
高中压区712、较窄低压区713、过度区714及较窄高压区715。

例如,较宽低压区711位于固定块304的底部靠近所述放置区601,也即位于等边三
角形的底角。例如,第一通道部分的较宽低压区711与第二通道部分的较宽低压区之间存在
较宽的距离,即两限位杆305架设于放置区601上后,两限位杆305之间存在较宽的距离,但
限位杆305贴近所述放置区601,故将两限位杆305设置在较宽低压区711时可以夹持该被夹
持部分的高度为较低但宽度即横截面的面积较大的第一物体,也就是说第一物体的高度低
于限位杆305与底板301的距离,宽度小于两限位杆305之间的距离。

例如,较高中压区712位于固定块304的底部,也即靠近等边三角形的底角。例如,
较高中压区712高于较宽低压区711。例如,第一通道部分的较高中压区712与第二通道部分
的较高中压区之间存在较宽的距离,即两限位杆305架设于放置区601上后,两限位杆305之
间存在较宽的距离,但限位杆305距离所述放置区601的高度又大于限位杆305距离所述放
置区601的高度,故将两限位杆305设置在较高中压区712时可以夹持该被夹持部分的高度
为较第一物体高的,宽度较大的第二物体,其中,宽度较大即横截面的面积较大。

例如,较窄低压区713位于固定块304的中底部区域,即靠近等边三角形的轴线且
靠近等边三角形的底边。例如,较窄低压区713的高度在较宽低压区711与较高中压区712之
间。由于较窄低压区713靠近等边三角形的轴线,第一通道部分的较窄低压区713与第二通
道部分的较窄低压区之间的距离较窄,故将两限位杆305设置在较窄低压区713时可以夹持
该被夹持部分的高度为在较宽低压区711与较高中压区712之间,宽度即横截面的面积较小
的第三物体。

例如,过度区714具有一定的弧度,即从等边三角形的底角朝向等边三角形的轴线
弯曲向上延伸形成。例如,过度区714的高度高于较高中压区712。例如,第一通道部分的过
度区714与第二通道部分的过度区之间的距离较窄,故将两限位杆305设置在过度区714时
可以夹持该被夹持部分的高度为高于较高中压区712,宽度即横截面的面积较第三物体小
的第四物体。并且,由于过度区714具有一定的弧度,第四物体的被夹持部分的高度及横截
面的面积具有一定的范围,也就是具有较多的选择。

例如,较窄高压区715位于固定块304的中部区域,即靠近等边三角形的中心偏上
的区域。例如,较窄高压区715的高度高于过度区714的高度。例如,第一通道部分的较窄高
压区715与第二通道部分的较窄高压区之间的距离最窄,故将两限位杆305设置在较窄高压
区715时可以夹持该被夹持部分的高度为高于过度区714的高度,宽度即横截面的面积较第
四物体小的第五物体。

例如,第一通道部分的较宽低压区711、较高中压区712、较窄低压区713、过度区
714及较窄高压区715,以及第二通道部分的较宽低压区、较高中压区、较窄低压区、过度区
及较窄高压区连通,形成类似“Ω”字符的形状。如此,利用调整通道710可根据物体的被夹
持部分的高度宽度调整两限位杆305在调整通道710的位置,以适应夹持各种放置在底板
301的放置区601上的物体。

请参阅图14,其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为使得架体101静止放置时
稳定,一实施例中,支架还包括止停件801,止停件801包括两滑块803及防滑板804,两滑块
803分别设置于框架202的两侧,防滑板804设置于滑块803的朝向行走件203的端面上。例
如,框架202开设有滑槽802,滑块803滑动设置于滑槽802中。例如,滑块803与滑槽802为紧
配合。例如。滑槽开设有若干调节空,滑块对应开设有若干穿口,滑块通过销钉调节与滑槽
的位置关系,以在不使用止停件时将止停件回收。

上述支架,通过架体与支撑件的连接,支撑件用于放置物体或者用于支撑物体,由
于伸缩件的末端设置有转动部,底板背向限位件设置有转动位,转动部与转动位转动连接,
当物体位于支撑件的底板上,转动底板以调整物体的方位时,限位件将物体限制在底板上,
防止了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从底板上掉落,同时,在止停件的作用下可使架体在静止放置
时稳定,该支架结构合理,功能丰富,有效的提高了放置物体或者支撑物体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
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
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
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
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台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台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台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台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扇.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台扇,包括底座、台扇主体及加热器。底座的顶部设置有支撑位。台扇主体包括外壳、电机及扇叶片,电机设置在支撑位上,电机的转子与扇叶片连接。外壳与底座连接并罩设电机及扇叶片,外壳于背离扇叶片的侧面设置有连接位。加热器设置于连接位上。上述台扇,通过在底座的顶部设置支撑位,电机设置在该支撑位上以将重力传递到底座上,加热器设置在连接位上,加热器工作时,加热器将热量传递到周围的空气中,电机工作时,外壳内与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液体变容式机械;液体泵或弹性流体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