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富氧涡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1282372 上传时间:2018-04-1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97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24924.3

申请日:

2010.10.29

公开号:

CN101967032A

公开日:

2011.02.0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C02F 9/14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崔维变更后权利人:崔维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100011 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4号11号楼3门102号变更后权利人:100011 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4号11号楼3门102号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后权利人:北京绿色家园环境保护工程技术研究所登记生效日:20130829|||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2F 9/14申请日:20101029|||公开

IPC分类号:

C02F9/14; C02F3/30(2006.01)N

主分类号:

C02F9/14

申请人:

崔维

发明人:

崔维; 胡桂兰

地址:

100011 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4号11号楼3门10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代理人:

朱丽岩;白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立式富氧涡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坑塘,坑塘一侧有进水管,另一侧有出水管,坑塘内部从进水到出水由三个软隔断依次分隔为厌氧区、好氧区、沉淀区和稳定区,三个软隔断相互交错设置,软隔断与坑塘侧壁之间留有水流通道,好氧区和稳定区底部设有曝气喷头,曝气喷头经曝气管与鼓风机连接,曝气管上连接有曝气阀门,沉淀区底部连接有剩余污泥排放管,剩余污泥排放管上连接有剩余污泥排放阀门,剩余污泥排放管的一侧支路与污泥回流管连接,污泥回流管分别经支路与好氧区及进水管连通,并在支路上分别连接有污泥回流阀门。本发明能够达到脱除污水中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的目的,达到污水排放标准,适用于城镇、农村的新型污水生化处理。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立式富氧涡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包括坑塘 (1) , 坑塘一侧有进水管 (2) , 另一 侧有出水管 (3)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坑塘从进水一侧到出水一侧用三个软隔断 (18) 依次分 隔为厌氧区 (4) 、 好氧区 (5) 、 沉淀区 (6) 和稳定区 (7) , 每个软隔断 (18) 的一侧边与坑塘一 侧壁封闭连接, 另一侧边与坑塘另一侧壁之间留有水流通道 (21) , 相邻软隔断 (18) 不与坑 塘同一侧壁连接, 三个软隔断 (18) 相互交错设置, 坑塘内的水流呈 S 形, 每个软隔断 (18) 的 下边与坑塘 (1) 的底部固定, 上边连接有漂浮物 (19) ; 所述好氧区 (5) 和稳定区 (7) 底部设有曝气喷头 (10) , 曝气喷头经曝气管 (11) 与鼓风 机 (13) 连接, 曝气管上连接有曝气阀门 (12) , 沉淀区 (6) 底部连接有剩余污泥排放管 (14) , 剩余污泥排放管上连接有剩余污泥排放阀门 (15) , 剩余污泥排放管的一个支路与污泥回流 管 (16) 连接, 污泥回流管分别经支路与好氧区 (5) 和进水管 (2) 连通, 在两个污泥回流管支 路上分别连接有污泥回流阀门 (17) , 所述进水管 (2) 和出水管 (3) 之间连接有硝化液回流 管 (8) , 硝化液回流管上连接有硝化液回流阀门 (9) 。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立式富氧涡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坑塘 (1) 的内部水面高度大于或等于 6 米。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立式富氧涡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稳定区 (7) 底部的曝气喷头 (10) 数量少于好氧区 (5) 。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立式富氧涡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软隔断 (18) 上边连接的漂浮物 (19) 由绳和固定件 (20) 与坑塘 (1) 侧壁固定。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4 所述的立式富氧涡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软 隔断 (18) 为 PVC 膜或土工布膜。
6: 一种立式富氧涡流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坑塘从进水到出水由三个软 隔断 (18) 依次分隔为厌氧区 (4) 、 好氧区 (5) 、 沉淀区 (6) 和稳定区 (7) , 每个软隔断 (18) 的 一侧边与坑塘一侧壁封闭连接, 另一侧边与坑塘另一侧壁之间留有水流通道 (21) , 相邻软 隔断 (18) 不与坑塘同一侧壁连接, 每个软隔断 (18) 的下边与坑塘 (1) 的底部固定, 上边连 接有漂浮物 (19) 。

说明书


立式富氧涡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及方法。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按作用机理大致可分为物理处理、 化学处理、 生化处理几大类。 物理处理 主要用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及其他颗粒物质, 主要方式方法涉及过滤、 沉淀等 ; 化学处理 主要用以去除污水中的胶体类物质、 不溶性有机物以及溶解性金属离子等, 主要方式方法 涉及絮凝、 化学沉淀等 ; 生化处理主要用以去除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以及含氮物质等, 现 有的主要处理工艺有曝气池、 生物转盘、 生物接触氧化等。
     现有的污水生化处理工艺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 以满足防渗、 设备安装及其 他工艺要求。但钢筋混凝土池体造价较高, 仅此一项就极大的增加了污水处理工程的土建 费用, 不适于村镇等经济欠发达地区采用。另外, 钢筋混凝土结构一旦确定, 就限定了水力 停留时间等工艺参数, 在此基础上, 无法从建筑结构上调整工艺参数, 很难适应水质变化需 求。
     此外, 现有的生化污水处理工艺中有效水深相对较浅, 一般< 6 米, 这就使得曝气 头出气口处绝对压力低, 从而导致氧分压低, 氧转移效率低。另外, 水深较浅也使得污水处 理工程占地面积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式富氧涡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要解决现有的 污水生化处理装置造价高、 建筑结构对水质变化适应性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 这种立式富氧涡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包括坑塘, 坑塘一侧有进水管, 另一侧有出水 管, 所述坑塘从进水一侧到出水一侧用三个软隔断依次分隔为厌氧区、 好氧区、 沉淀区和稳 定区, 每个软隔断的一侧边与坑塘一侧壁封闭连接, 另一侧边与坑塘另一侧壁之间留有水 流通道, 相邻软隔断不与坑塘同一侧壁连接, 三个软隔断相互交错设置, 坑塘内的水流呈 S 形, 每个软隔断的下边与坑塘的底部固定, 上边连接有漂浮物 ; 所述好氧区和稳定区底部设有曝气喷头, 曝气喷头经曝气管与鼓风机连接, 曝气管上 连接有曝气阀门, 沉淀区底部连接有剩余污泥排放管, 剩余污泥排放管上连接有剩余污泥 排放阀门, 剩余污泥排放管的一个支路与污泥回流管连接, 污泥回流管分别经支路与好氧 区和进水管连通, 在两个污泥回流管支路上分别连接有污泥回流阀门, 所述进水管和出水 管之间连接有硝化液回流管, 硝化液回流管上连接有硝化液回流阀门。
     所述坑塘的内部水面高度大于或等于 6 米。
     所述稳定区底部的曝气喷头数量少于好氧区。所述软隔断上边连接的漂浮物由绳和固定件与坑塘侧壁固定。
     所述软隔断为 PVC 膜或土工布膜。
     这种立式富氧涡流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在坑塘从进水到出水由三个软隔断依次分 隔为厌氧区、 好氧区、 沉淀区和稳定区, 每个软隔断的一侧边与坑塘一侧壁封闭连接, 另一 侧边与坑塘另一侧壁之间留有水流通道, 相邻软隔断不与坑塘同一侧壁连接, 每个软隔断 的下边与坑塘的底部固定, 上边连接有漂浮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 1、 对现有坑塘采用软隔断适当分区, 使其形成厌氧区、 好氧区、 沉淀区、 稳定区等不同 区域, 并可根据水质水量变化进行工艺参数的适当调整, 分区后各区域功能不同, 能够达到 脱除污水中有机物、 氮、 磷等污染物的目的, 满足污水排放标准。
     2、 在好氧区深水底层适当布置空气扩散装置, 以实现污泥、 水、 氧气的充分混合。 空气扩散装置单元曝气量可控, 提高曝气的灵活性。
     3、 装置有效水深> 6 米, 由于水压增大, 加快了氧的传递效率, 提高了混合液的饱 和溶解氧浓度, 有利于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和对有机物的降解。
     4、 利用自然生物的净化功能对污水中污染物进行进一步脱除, 泥龄长、 污泥产量 小且剩余污泥比较稳定, 可直接浓缩脱水。 5、 稳定阶段利用自然生物净化功能, 以深度脱氮、 除磷为主要目的。
     6、 处理后水的溶解氧含量远高于普通二级污水处理厂, 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 染, 并可进行园林绿化, 将其作为景点, 使污水厂成为集景观与污水处理功能于一体的新型 污水处理厂。
     7、 利用天然矿物, 如膨润土等及 PVC 膜等造价低、 灵活性高的材料建造污水处理 池, 系统结构合理、 土建费用低, 可大大降低工程造价。而且整体运行效率高、 出水水质稳 定。
     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城镇、 农村的新型污水生化处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 2 是坑塘内部软隔断的布置图。
     图 3 是软隔断的安装方式示意图。
     附图标记 : 1 -坑塘、 2 -进水管、 3 -出水管、 4 -厌氧区、 5 -好氧区、 6- 沉淀区、 7 -稳定区、 8- 硝化液回流管、 9 -硝化液回流阀门、 10 -曝气喷头、 11- 曝气管、 12- 曝气阀门、 13- 鼓风机、 14- 剩余污泥排放管、 15- 剩余污泥排放阀门、 16- 污泥回流管、 17- 污泥回流阀门、 18- 软隔断、 19- 漂浮物、 20- 固定件、 21- 水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 1、 图 2 所示, 这种立式富氧涡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包括坑塘 1, 坑塘 1 的内部水面高度小于 6 米, 坑塘一侧有进水管 2, 另一侧有出水管 3, 所述坑塘从进水一侧到 出水一侧用三个软隔断 18 依次分隔为厌氧区 4、 好氧区 5、 沉淀区 6 和稳定区 7, 每个软隔断 18 的一侧边与坑塘一侧壁封闭连接, 另一侧边与坑塘另一侧壁之间留有水流通道 21, 相邻
     软隔断 18 不与坑塘同一侧壁连接, 三个软隔断 18 相互交错设置, 坑塘内的水流呈 S 形, 每 个软隔断 18 的下边与坑塘 1 的底部固定, 上边连接有漂浮物 19 ; 所述好氧区 5 和稳定区 7 底部设有曝气喷头 10, 所述稳定区 7 底部的曝气喷头 10 数量 少于好氧区 5。曝气喷头经曝气管 11 与鼓风机 13 连接, 曝气管上连接有曝气阀门 12, 沉淀 区 6 底部连接有剩余污泥排放管 14, 剩余污泥排放管上连接有剩余污泥排放阀门 15, 剩余 污泥排放管的一个支路与污泥回流管 16 连接, 污泥回流管分别经支路与好氧区 5 和进水管 2 连通, 在两个污泥回流管支路上分别连接有污泥回流阀门 17, 所述进水管 2 和出水管 3 之 间连接有硝化液回流管 8, 硝化液回流管上连接有硝化液回流阀门 9。
     参见图 3 所示, 软隔断 18 可采用 PVC 膜或土工膜, 软隔断 18 下部与坑塘 1 底部固 定, 上部连接有漂浮物 19, 软隔断 18 上边连接的漂浮物 19 由绳和固定件 20 与坑塘 1 侧壁 固定。
    

立式富氧涡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立式富氧涡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立式富氧涡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式富氧涡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式富氧涡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67032A43申请公布日20110209CN101967032ACN101967032A21申请号201010524924322申请日20101029C02F9/14200601C02F3/3020060171申请人崔维地址100011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4号11号楼3门102号72发明人崔维胡桂兰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11004代理人朱丽岩白云54发明名称立式富氧涡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57摘要一种立式富氧涡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坑塘,坑塘一侧有进水管,另一侧有出水管,坑塘内部从进水到出水由三个软隔断依次分隔为厌氧区、好氧。

2、区、沉淀区和稳定区,三个软隔断相互交错设置,软隔断与坑塘侧壁之间留有水流通道,好氧区和稳定区底部设有曝气喷头,曝气喷头经曝气管与鼓风机连接,曝气管上连接有曝气阀门,沉淀区底部连接有剩余污泥排放管,剩余污泥排放管上连接有剩余污泥排放阀门,剩余污泥排放管的一侧支路与污泥回流管连接,污泥回流管分别经支路与好氧区及进水管连通,并在支路上分别连接有污泥回流阀门。本发明能够达到脱除污水中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的目的,达到污水排放标准,适用于城镇、农村的新型污水生化处理。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CN101967032A1/1页21一种立式。

3、富氧涡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坑塘(1),坑塘一侧有进水管(2),另一侧有出水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坑塘从进水一侧到出水一侧用三个软隔断(18)依次分隔为厌氧区(4)、好氧区(5)、沉淀区(6)和稳定区(7),每个软隔断(18)的一侧边与坑塘一侧壁封闭连接,另一侧边与坑塘另一侧壁之间留有水流通道(21),相邻软隔断(18)不与坑塘同一侧壁连接,三个软隔断(18)相互交错设置,坑塘内的水流呈S形,每个软隔断(18)的下边与坑塘(1)的底部固定,上边连接有漂浮物(19);所述好氧区(5)和稳定区(7)底部设有曝气喷头(10),曝气喷头经曝气管(11)与鼓风机(13)连接,曝气管上连接有曝气阀门(。

4、12),沉淀区(6)底部连接有剩余污泥排放管(14),剩余污泥排放管上连接有剩余污泥排放阀门(15),剩余污泥排放管的一个支路与污泥回流管(16)连接,污泥回流管分别经支路与好氧区(5)和进水管(2)连通,在两个污泥回流管支路上分别连接有污泥回流阀门(17),所述进水管(2)和出水管(3)之间连接有硝化液回流管(8),硝化液回流管上连接有硝化液回流阀门(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富氧涡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坑塘(1)的内部水面高度大于或等于6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富氧涡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区(7)底部的曝气喷头(10)数量少于好氧区(5)。4根据权利。

5、要求1所述的立式富氧涡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隔断(18)上边连接的漂浮物(19)由绳和固定件(20)与坑塘(1)侧壁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立式富氧涡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隔断(18)为PVC膜或土工布膜。6一种立式富氧涡流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坑塘从进水到出水由三个软隔断(18)依次分隔为厌氧区(4)、好氧区(5)、沉淀区(6)和稳定区(7),每个软隔断(18)的一侧边与坑塘一侧壁封闭连接,另一侧边与坑塘另一侧壁之间留有水流通道(21),相邻软隔断(18)不与坑塘同一侧壁连接,每个软隔断(18)的下边与坑塘(1)的底部固定,上边连接有漂浮物(19)。

6、。权利要求书CN101967032A1/3页3立式富氧涡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0001技术领域0002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污水生化处理装置及方法。背景技术0003污水处理按作用机理大致可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化处理几大类。物理处理主要用以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及其他颗粒物质,主要方式方法涉及过滤、沉淀等;化学处理主要用以去除污水中的胶体类物质、不溶性有机物以及溶解性金属离子等,主要方式方法涉及絮凝、化学沉淀等;生化处理主要用以去除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以及含氮物质等,现有的主要处理工艺有曝气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等。0004现有的污水生化处理工艺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以满足防渗、设备安装及。

7、其他工艺要求。但钢筋混凝土池体造价较高,仅此一项就极大的增加了污水处理工程的土建费用,不适于村镇等经济欠发达地区采用。另外,钢筋混凝土结构一旦确定,就限定了水力停留时间等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无法从建筑结构上调整工艺参数,很难适应水质变化需求。0005此外,现有的生化污水处理工艺中有效水深相对较浅,一般6米,这就使得曝气头出气口处绝对压力低,从而导致氧分压低,氧转移效率低。另外,水深较浅也使得污水处理工程占地面积较大。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式富氧涡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要解决现有的污水生化处理装置造价高、建筑结构对水质变化适应性差的技术问题。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

8、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这种立式富氧涡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坑塘,坑塘一侧有进水管,另一侧有出水管,所述坑塘从进水一侧到出水一侧用三个软隔断依次分隔为厌氧区、好氧区、沉淀区和稳定区,每个软隔断的一侧边与坑塘一侧壁封闭连接,另一侧边与坑塘另一侧壁之间留有水流通道,相邻软隔断不与坑塘同一侧壁连接,三个软隔断相互交错设置,坑塘内的水流呈S形,每个软隔断的下边与坑塘的底部固定,上边连接有漂浮物;所述好氧区和稳定区底部设有曝气喷头,曝气喷头经曝气管与鼓风机连接,曝气管上连接有曝气阀门,沉淀区底部连接有剩余污泥排放管,剩余污泥排放管上连接有剩余污泥排放阀门,剩余污泥排放管的一个支路与污泥回流管连接,污泥回流管分。

9、别经支路与好氧区和进水管连通,在两个污泥回流管支路上分别连接有污泥回流阀门,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之间连接有硝化液回流管,硝化液回流管上连接有硝化液回流阀门。0008所述坑塘的内部水面高度大于或等于6米。0009所述稳定区底部的曝气喷头数量少于好氧区。说明书CN101967032A2/3页40010所述软隔断上边连接的漂浮物由绳和固定件与坑塘侧壁固定。0011所述软隔断为PVC膜或土工布膜。0012这种立式富氧涡流生活污水处理方法,在坑塘从进水到出水由三个软隔断依次分隔为厌氧区、好氧区、沉淀区和稳定区,每个软隔断的一侧边与坑塘一侧壁封闭连接,另一侧边与坑塘另一侧壁之间留有水流通道,相邻软隔断不与坑。

10、塘同一侧壁连接,每个软隔断的下边与坑塘的底部固定,上边连接有漂浮物。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1、对现有坑塘采用软隔断适当分区,使其形成厌氧区、好氧区、沉淀区、稳定区等不同区域,并可根据水质水量变化进行工艺参数的适当调整,分区后各区域功能不同,能够达到脱除污水中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的目的,满足污水排放标准。00142、在好氧区深水底层适当布置空气扩散装置,以实现污泥、水、氧气的充分混合。空气扩散装置单元曝气量可控,提高曝气的灵活性。00153、装置有效水深6米,由于水压增大,加快了氧的传递效率,提高了混合液的饱和溶解氧浓度,有利于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和对有机物的降解。。

11、00164、利用自然生物的净化功能对污水中污染物进行进一步脱除,泥龄长、污泥产量小且剩余污泥比较稳定,可直接浓缩脱水。00175、稳定阶段利用自然生物净化功能,以深度脱氮、除磷为主要目的。00186、处理后水的溶解氧含量远高于普通二级污水处理厂,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并可进行园林绿化,将其作为景点,使污水厂成为集景观与污水处理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污水处理厂。00197、利用天然矿物,如膨润土等及PVC膜等造价低、灵活性高的材料建造污水处理池,系统结构合理、土建费用低,可大大降低工程造价。而且整体运行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0020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城镇、农村的新型污水生化处理。附图说明0021下面。

12、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22图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0023图2是坑塘内部软隔断的布置图。0024图3是软隔断的安装方式示意图。0025附图标记1坑塘、2进水管、3出水管、4厌氧区、5好氧区、6沉淀区、7稳定区、8硝化液回流管、9硝化液回流阀门、10曝气喷头、11曝气管、12曝气阀门、13鼓风机、14剩余污泥排放管、15剩余污泥排放阀门、16污泥回流管、17污泥回流阀门、18软隔断、19漂浮物、20固定件、21水流通道。0026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图2所示,这种立式富氧涡流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坑塘1,坑塘1的内部水面高度小于6米,坑塘一侧有进水管2,另一侧有出水管3,。

13、所述坑塘从进水一侧到出水一侧用三个软隔断18依次分隔为厌氧区4、好氧区5、沉淀区6和稳定区7,每个软隔断18的一侧边与坑塘一侧壁封闭连接,另一侧边与坑塘另一侧壁之间留有水流通道21,相邻说明书CN101967032A3/3页5软隔断18不与坑塘同一侧壁连接,三个软隔断18相互交错设置,坑塘内的水流呈S形,每个软隔断18的下边与坑塘1的底部固定,上边连接有漂浮物19;所述好氧区5和稳定区7底部设有曝气喷头10,所述稳定区7底部的曝气喷头10数量少于好氧区5。曝气喷头经曝气管11与鼓风机13连接,曝气管上连接有曝气阀门12,沉淀区6底部连接有剩余污泥排放管14,剩余污泥排放管上连接有剩余污泥排放阀门15,剩余污泥排放管的一个支路与污泥回流管16连接,污泥回流管分别经支路与好氧区5和进水管2连通,在两个污泥回流管支路上分别连接有污泥回流阀门17,所述进水管2和出水管3之间连接有硝化液回流管8,硝化液回流管上连接有硝化液回流阀门9。0027参见图3所示,软隔断18可采用PVC膜或土工膜,软隔断18下部与坑塘1底部固定,上部连接有漂浮物19,软隔断18上边连接的漂浮物19由绳和固定件20与坑塘1侧壁固定。0028说明书CN101967032A1/2页6说明书附图CN101967032A2/2页7说明书附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