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糖基的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 测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天然产物或天然产物衍生物为原料, 一种含糖基的表面活性剂的制 备与表面活性。
背景技术 顾名思义, 糖基表面活性剂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糖基的一类表面活性剂。与纯粹 的离子表面活性剂相比, 糖基的存在使表面活性剂的性能更加温和, 这使其可以应用在与 人们日常生活及健康关系密切的化妆品与食品方面。除了更为优越的表面活性外, 还具有 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因此近年来, 糖基表面活性剂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迅速发展。
我国具有丰富的油茶资源, 榨油后的油茶籽粕中含有油酸等脂肪酸, 是制备表面 活性剂的良好原料。充分利用这种资源来合成表面活性剂, 是降低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将油酸从油茶籽粕中分离出来后, 经过加氢, 还原等处理, 便可获得具有更广泛用途的十八 醇。虽然短碳链醇在表面活性剂制备中用途广泛, 但十八醇却较少应用。这是由于其碳链 过长, 通常离子头基的水化作用不足以使其溶入水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构中含糖基的表面活性剂的制备与表面活性。 用长链的脂肪酸 和葡萄糖作为起始原料, 获得的表面活性剂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
一种含糖基的表面活性剂, 结构式如下 :
一种制备所述的含糖基的表面活性剂的方法, 以十八醇、 乙二胺、 葡萄糖为原料, 经过醇的溴化、 溴代烷与乙二胺的反应、 还原胺化四个步骤制备得到所述的含糖基的表面 活性剂, 具体反应式如下 :
所述十八醇为市售或者以硬脂酸还原得到, 所述的硬脂酸是从油茶籽粕中提取的 脂肪酸酯经氢化、 分离获得。
醇的溴化步骤中, 是以十八醇、 赤磷和溴素反应, 十八醇、 赤磷和溴素的摩尔比为 1 ∶ 0.05 ~ 0.1 ∶ 0.6 ~ 1。
溴代十八烷与乙二胺的反应中, 溴代十八烷与乙二胺的摩尔比为 1 ∶ 2 ~ 10。
还原胺化中, 反应条件为 45 ~ 80℃下 20 ~ 60 分钟。
还原胺化中, 所用还原剂为硼氢化钠、 硼氢化钾、 氢气中的任意一种。
测量表面活性时配制成醋酸溶液, 按照表面活性剂与醋酸的摩尔比为 1 ∶ n, 其中 n > 2 的比例将它们溶于水中, 配制为表面活性剂的醋酸溶液再按常规方法测量。
本发明取得以下效果 :
1. 本发明以油酸加氢后的产物硬脂酸以及葡萄糖为原料, 经还原, 溴化, 胺解, 还 原胺化合成一种含糖基的长链表面活性剂。探索了长链铵与葡萄糖还原胺化的具体条件, 合理控制生成亚胺的反应时间和还原反应条件, 有利于提高反应产率, 降低最终产品纯化 的难度。
2. 获得的表面活性剂本身不溶于水, 但是在以醋酸盐形式存在下, 则具有很高的 -5 表面活性, 其临界胶束浓度为 2.34×10 mol/L, 远低于常规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值,
显示了很强的聚集能力。为 37.7mN/m, pC20 为 5.17, 这些数据表明该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强的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和效率。 附图说明
图 1 为目标产物 6-(2-( 十八胺基 ) 乙胺基 ) 己烷 -1, 2, 3, 4, 5- 戊醇的核磁谱图。
图 2 为表面活性剂在 25℃时的表面张力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含糖基的表面活性剂, 结构式如下 :
分子中含有两个氮原子, 以利于与醋酸成盐时增加其水溶性。 合成路线如下 :以硬脂酸、 乙二胺、 葡萄糖为原料, 经过羧酸的还原、 醇的溴化、 溴代烷与乙二胺的 反应、 还原胺化四个步骤制备得到所述的含糖基的表面活性剂。
羧酸的还原具体方法可以参照文献 (J.Org.Chem.1995, 60, 5314-5315) 中的方 法。所述的硬脂酸是从油茶籽粕中提取的脂肪酸酯经氢化、 分离获得。或者直接以市售的 十八醇进行反应。
醇的溴化是以十八醇、 赤磷和溴素按常规方法反应。 十八醇、 赤磷和溴素的摩尔比 为 1 ∶ 0.05 ~ 0.1 ∶ 0.6 ~ 1。升高温度至十八醇熔化, 加入赤磷后, 将溴缓慢滴入。滴完 后再继续反应两个小时。 加入石油醚, 经亚硫酸钠溶液洗涤, 干燥, 减压蒸馏得溴代十八烷。
溴代烷与乙二胺的反应 :
按溴代十八烷与乙二胺的摩尔比为 1 ∶ 2 ~ 10 的比例, 将溴代十八烷, 乙二胺和 无水乙醇在 50℃搅拌 48 小时。体系冷却到 30℃, 加入氢氧化钠, 再继续搅拌两个小时。过 滤掉盐类和过量氢氧化钠, 减压除去乙醇。 剩余物先用水洗, 再用乙醇和石油醚重结晶三次 得到产品。在此反应中, 若不加入氢氧化钠, 虽然可以得到产品, 但产率相对较低。
还原胺化 :
将前步得到的 N1- 十八烷基 -1, 2- 乙二胺与无水葡萄糖和 80ml 乙醇在 60℃搅拌, 葡萄糖逐渐溶入体系中。再继续搅拌反应 30 分钟, 将反应混合物冷却。加入石油醚, 混合
液中析出大量沉淀, 过滤得到微黄色固体。将此固体投入 40ml 甲醇中, 用还原剂或催化剂 加氢还原。还原胺化中, 所用还原剂为硼氢化钠、 硼氢化钾、 氢气中的任意一种。对于催化 剂加氢还原过程, 按照 5% wt 的 Pd/C 催化剂与反应物的质量比为 0.5%~ 10%的比例投 料。还原产物经处理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得目标产品。
在亚胺生成的同时, 还会有部分的胺和葡萄糖存在于体系中。此时若直接加硼氢 化钠还原剂, 会导致生成物中含有大量杂质, 难以提纯。通过先获得亚胺再还原的方法, 可 以有效的减少终产品中的杂质。
实施例 1
将硼氢化钠 (18.9g, 0.5mol), 氯化锌 (34g, 0.25mol) 加入 250ml 除水后的四氢呋 喃中搅拌过夜, 得到浅粉色微透明溶液。
将硬脂酸 (71.3g, 0.5mol) 加入瓶中, 升温至硬脂酸熔化。将上述硼氢化锌的四氢 呋喃溶液逐滴缓慢的加入, 有大量氢气产生。使温度保持在四氢呋喃回流状态, 直到 130ml 溶液全部加入。保持温度继续反应 4 小时。将体系温度冷却至室温, 加入少量 1mol/L 盐酸 溶液猝灭过量硼氢化锌。当无气体产生时, 再加入过量无水碳酸钾。将混合物静置过夜, 倾 出有机层, 减压下除去四氢呋喃得到十八醇, 为白色固体。产率 : 86.3% 实施例 2
将上述经还原获得的十八醇 (126g) 和红磷 (4g) 加入瓶中, 温度升到 80℃至十八 醇熔化。搅拌下将溴 (43.8g) 缓慢滴入。滴完后再继续反应两个小时。反应结束后向体系 中加入 50ml 石油醚, 过滤掉过量红磷。滤液先用 50ml 3 亚硫酸钠溶液洗涤, 再用无水硫酸 镁干燥。减压除去石油醚, 剩余物经减压蒸馏得溴代十八烷, 为浅黄色透明液体, 冷却后为 蜡状固体 (186℃, 10mmHg)。产率 : 78.5%
比较实施例
将市售十八醇 (126g) 和红磷 (3.8g) 加入瓶中。温度升到 80℃至十八醇熔化。搅 拌下将溴 (44.5g) 缓慢滴入。滴完后再继续反应两个小时。后处理方法同实施例 2。同样 收集 186℃, 10mmHg 馏分。产率 : 82.6%
本实施例说明, 对于溴代十八烷的制备, 油茶籽粕提取物制得的十八醇与市售试 剂有相似的效果。
实施例 3
将溴代十八烷 (42.1g), 乙二胺 (36g) 和 150ml 无水乙醇在 50℃搅拌 48 小时。体 系冷却到 30℃, 加入氢氧化钠 (5g), 再继续搅拌两个小时。过滤掉盐类和过量氢氧化钠, 减 压除去乙醇。 剩余物先用水洗, 再用乙醇和石油醚重结晶三次得到产品, 为白色固体。 产率 : 42.7%
质谱 ESI(M+1)+ : 313.3
实施例 4
将 N1- 十八烷基 -1, 2- 乙二胺 (5g, 0.016mol), 无水葡萄糖 (2.88g, 0.016mol) 和 80ml 乙醇在 60℃搅拌半个小时后, 葡萄糖逐渐溶入体系中。再继续搅拌 20 分钟, 将反应混 合物冷却。减压除去大部分乙醇, 加入石油醚, 混合液中析出大量沉淀, 过滤得到微黄色固 体。 将此固体投入 40ml 甲醇中, 在冰浴条件下分批加入硼氢化钠 (1g, 0.026mol), 搅拌 8 小 时。反应结束后, 用稀盐酸溶液调节混合物 pH 值为 9-10. 除去溶剂后得白色固体。用蒸馏
水洗涤此固体 4-6 次, 干燥后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得目标产物。产率 : 17.2%
实施例 5
将 N1- 十八烷基 -1, 2- 乙二胺 (2.5g, 0.008mol), 无水葡萄糖 (1.44g, 0.008mol) 和 40ml 甲醇在 60℃搅拌半个小时后, 葡萄糖逐渐溶入体系中。再继续搅拌 10 分钟。将反 应物趁热加入 100ml 氢化反应釜中, 同时加入 0.25g 5%的 Pd/C 催化剂。在 50℃, 8atm 氢 气压力下反应 24 小时。将反应物冷却, 加入适量硅藻土, 过滤掉固体。滤液除去甲醇, 剩余 物用乙醇重结晶得目标产物。产率 : 26.5%
实施例 6
如图 1 目标产物 6-(2-( 十八胺基 ) 乙胺基 ) 己烷 -1, 2, 3, 4, 5- 戊醇的核磁谱图所1 示: H NMR(400MHz, MeOD, Me4Si)3.95 ~ 3.60(m, 5H, NCH2(CHOH)5), 2.82 ~ 2.64(m,8H, CH3(CH2)16CH2NCH2CH2NCH2), 1.56 ~ 1.30(m, 32H, CH3(CH2)16), 0.92(t, 3H, CH3)。
其中 1.19 处的三重峰和 3.95 ~ 3.60 之间多余的 1 个氢为残留乙醇的信号。
质谱 ESI(M+1)+ : 477.3
实施例 7
测量表面活性时配制成醋酸溶液, 按照表面活性剂与醋酸的摩尔比为 1 ∶ n, 其中 n > 2 的比例将它们溶于水中, 配制为表面活性剂的醋酸溶液再按常规方法测量。 6-(2-( 十八胺基 ) 乙胺基 ) 己烷 -1, 2, 3, 4, 5- 戊醇与醋酸的摩尔比为 1 ∶ 3, 加 入适量的二次蒸馏水, 在室温下搅拌 6 小时后得澄清溶液, 然后在 25℃下进行表面张力的 测量, 如图 2 所示。
表 1 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