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电子产品关机漏电流的电路.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1282028 上传时间:2018-04-1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8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43403.2

申请日:

2010.11.15

公开号:

CN102063170A

公开日:

2011.05.1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G06F 1/26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变更后: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南6路29号南座6层变更后: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南6路29号南座6层|||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1/26申请日:20101115|||公开

IPC分类号:

G06F1/26

主分类号:

G06F1/26

申请人: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之斌

地址: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南6路29号南座6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永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代理人:

王志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决电子产品关机漏电流的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三极管及二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漏极连接电池正极,作为电源输入端,其源极与第二三极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漏极作为电池电源的输出端;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两栅极相连,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第二三极管的两源极相连,另一端与第一、第二三极管的两栅极相连;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第二三极管的两栅极相连,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经第二电阻与所述电子产品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相连,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第二三极管的两栅极相连,其负极与所述电子产品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相连。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解决电子产品关机漏电流的电路,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第一三极管、 第二三极 管、 第一电阻、 第二电阻、 第三三极管及二极管 ;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漏极连接电池正极, 作为 电源输入端, 其源极与第二三极管的源极相连 ;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漏极作为电池电源的输 出端 ; 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两栅极相连, 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 第二三极管的 两源极相连, 另一端与第一、 第二三极管的两栅极相连 ; 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 第二三极管的两栅极相连, 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经第二电阻与所述电子产品输出的第一控制 信号相连, 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 第二三极管的两栅极相 连, 其负极与所述电子产品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相连。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解决电子产品关机漏电流的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控 制信号为所述电子产品中央处理器或电源管理芯片的输出端口向外输出的电源保持信号 ; 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为所述电子产品中电源按键的开关机信号。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解决电子产品关机漏电流的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阻 阻值为 100 千欧姆, 所述第二电阻阻值为 1 千欧姆。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解决电子产品关机漏电流的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三极 管与第二三极管为功率 P 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解决电子产品关机漏电流的电路,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三极 管为普通 NPN 双极型三极管。

说明书


一种解决电子产品关机漏电流的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 是一种解决电子产品关机漏电流的电路。背景技术 随着便携式电子产品 ( 包括通讯类产品, 数码类产品等 ) 的大量普及, 基本上都是 采用锂离子电池、 镍氢电池等作为供电电源, 由于软件设计的原因或者是硬件电路 (包括硬 件芯片) 的问题, 即使在 “关机” 后, 某一部分的程序或者电路仍然在工作, 没有做到真正意 义上的关机, 还残留一部分的漏电流, 不仅可能产生一些不可预测的异常问题, 还可能造成 电池的过放电。
     目前, 由于业界对便携式电子产品关机漏电流的大小没有一个明确的限定, 在功 能实现上也较少见, 或者有类似功能的方案和电路也基本上都是集成在芯片内部来实现 的, 实用性不够灵活。所以在电子产品的研制过程中, 为了避免因软、 硬件设计的缺陷而导 致的关机漏电流问题, 需要有一种简单实用的电路来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电子产品关机漏电流的电路, 从而克服便携式电 子产品因软、 硬件设计的缺陷, 在关机的情况下, 减小不明原因的关机漏电流。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解决电子产品关机漏电流的电路, 包括 : 第一三极管、 第二三极管、 第一电阻、 第二电阻、 第三三极管及二极管 ;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漏极连接电池 正极, 作为电源的输入端, 其源极与第二三极管的源极相连 ;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漏极作为电 池电源的输出端 ; 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两栅极相连, 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 第 二三极管的两源极相连, 另一端与第一、 第二三极管的两栅极相连 ; 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 极与第一、 第二三极管的两栅极相连, 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经第二电阻与所述电子产品输出 的第一控制信号相连, 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 第二三极管的 两栅极相连, 其负极与所述电子产品中的第二控制信号相连。
     其中, 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为所述电子产品中 CPU 或 PMIC 的输出端口向外输出的电 源保持信号 ; 第二控制信号为所述电子产品中的电源按键开关机信号。
     其中, 所述第一电阻阻值为 100 千欧姆, 所述第二电阻阻值为 1 千欧姆。
     其中, 所述第一三极管与第二三极管为功率 PMOS 三极管。
     其中, 所述第三三极管为普通 NPN 双极型三极管。
     本发明实例与现有技术相比, 有益效果在于 : 本发明通过增加一个控制电路, 串接 于电池输入与所属电子产品之间, 从而解决关机漏电流的问题。 本电路具有插入功耗低, 产 生压降小, 低成本且不会影响电池的性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 1 是通讯类产品整个开关机系统的控制模式方框图。图 2 是数码类产品整个开关机系统的控制模式方框图。 图 3 是本发明解决电子产品关机漏电流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例, 对本 发明进行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便于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 并不 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中, 电源开机控制过程 : 在电源开关键按下时, PMIC(或 CPU) 检测到连续的 低电压信号后, 内部的 LDO(LOW DROP-OUT) 上电给相关电路提供电源, 让 CPU 开始执行程 序, 在程序运行后, CPU 的输出端口向外输出一个高电平的电源保持信号维持电源的存在, 这时放开电源开关按键, 整个开机流程完成。
     电源关机控制过程 : 在电源开关键按下时,CPU 检测到连续的低电压信号后, 把电 源保持信号变为低电压 , 关闭 LDO 的供电, 当电源开关松开后, 完成整个关机过程。
     如图 1 所示为通讯类电子产品整个开关机过程的控制模式方框图, 通讯类产品的 开关机过程 : 在电源开关键按下时, PMIC 的开关引脚检测到连续的低电压信号后, 打开内 部的 LDO 给相关电路供电, 同时 PMIC 向 CPU 发出一个复位信号, 让 CPU 开始执行程序, 在程 序运行后, CPU 向 PMIC 发送一个高电压 (2.8V) 的保持信号, 维持 PMIC 的供电和运行, 这时 放开电源开关按键, 整个开机流程完成 ; 关机过程 : 在电源开关键按下时, CPU 检测到连 续的低电压信号后, 执行程序使送到 PMIC 的保持信号变为低电压 , PMIC 的电源保持引脚 检测到低电压信号后, 关闭 LDO 的供电, 当电源开关松开后, 完成整个关机过程。 如图 2 所示为数码类电子产品开关机过程的控制模式方框图, 数码类产品的开关 机过程 : 在电源开关键按下时, CPU 的开关引脚检测到连续的低电压信号后, 打开内部的 LDO 给相关电路供电, 让 CPU 开始执行程序, 在程序执行后, CPU 的输出端口向控制电路发送 一个高电压保持信号, 使控制开关电路导通, 这时放开电源开关按键, 整个开机流程完成 ; 关机过程 : 在电源开关键按下时, CPU 检测到连续的低电压信号后, 执行程序把送到控制 电路的保持信号变为低电平 , 当电源开关松开后, 开关电路断开, 关闭电池的供电, 完成整 个关机过程。
     本发明所提供的控制电路, 具体参阅图 3 所示, 包括 : 三极管 T01、 三极管 T02、 电 阻 R01、 电阻 R02、 三极管 T03 及二极管 D01 ; 三极管 T01 的漏极连接电池正极, 作为电源输 入端, 其源极与三极管 T02 的源极连接 ; 三极管 T02 的漏极作为电池电源的输出端 ; 三极管 T01 和三极管 T02 的栅极相连, 电阻 R01 的一端与三极管 T01、T02 的两源极相连, 另一端与 三极管 T01、T02 的两栅极相连 ; 三极管 T03 的集电极与三极管 T01、T02 的两栅极相连, 三 极管 T03 的基极经电阻 R02 与所述电子产品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相连, 三极管 T03 的发射 极接地, 二极管 D01 的正极与三极管 T01、 T02 的两栅极相连, 其负极与所述电子产品输出 的第二控制信号相连。
     其中, 第一控制信号为所述电子产品中 CPU 或 PMIC 的输出端口向外输出的电源保 持信号 ; 第二控制信号为所述电子产品中电源按键的开关机信号。
     工作原理 : T01, T02 是两个源极对接的 PMOS 三极管, 组成一个防反向漏电流的控制开关, 电池的
     输入接 T01 的漏极, 电池的输出接 T02 的漏极, 控制开关的导通或断开是通过 T03 的集电极 电压决定的。T03 的集电极通过一个普通二极管 D01 连接到电源开关上, T03 的基极通过一 个 1 千欧姆的电阻 R02 连接到 CPU 保持信号的引脚上。
     在没有开机的情况下, 电池的输入电压通过 PMOS 管 T01 里寄生的二极管使 T03 三 极管的集电极为高电压, 电源开关信号和电源保持信号在关机时均为悬空状态, 因此 T01, T02 两个 PMOS 三极管截止 ; 当按下开机键时, 电源开关信号被拉低, 通过二极管 D01 使 T03 的集电极变为低电压, 此时 T01, T02 导通, 电源就通过 T01 和 T02 送到 PMIC, 完成整个开机 过程。 开机后, CPU 送出一个高电平的保持信号, 此信号电压一方面使三极管 T03 饱和导通, T03 导通后, 其集电极变成低电压, 使 T01, T02 持续导通, 另一方面, 保持信号使 PMIC 维持 供电 ; 电源开关断开后, 电源开关引脚上的电压升高, 接近电池电压, 使 D01 截止。
     关机过程 : 当电源开关键按下时, CPU 检测到连续的低电压后, 执行程序使送到 PMIC 的保持信号变为低电压 , 使 T03 截止, 同时,PMIC 的电源保持引脚检测到连续的低电 压信号后, 关闭 LDO 的供电, 当电源开关松开后, 完成整个关机过程 ; 此时, 由于保持信号为 低电压, T03 截止, 使 T02 也截止, 这样就切断了电池输入到 PMIC 的电源。
     为了减少开关部分电路本身的电流损耗, 且使 T03 容易饱和导通, R01 选择 100 千 欧姆的电阻, 电阻 R02 的选择取决于保持信号的输出能力, 只要选择的电阻值能使保持信 号在高电平时可以使 T03 进入饱和导通状态就可以了, 本发明中电阻 R02 选择 1 千欧姆, T01, T02 采用功率 PMOS 三极管。
     图 3 中三极管 T01 的作用 : 一方面, 在关机的状态下, 让电池的电压通过 T01 里的 寄生二极管把 T01, T02 的栅极电位拉高, 使 T01, T02 处于截止状态 ; 另一方面, 可以防止所 述产品利用外电供电时, 切断电流的倒灌, 从而避免对电池产生的不良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解决电子产品关机漏电流的电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解决电子产品关机漏电流的电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解决电子产品关机漏电流的电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解决电子产品关机漏电流的电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解决电子产品关机漏电流的电路.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63170A43申请公布日20110518CN102063170ACN102063170A21申请号201010543403222申请日20101115G06F1/2620060171申请人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地址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南6路29号南座6层72发明人周之斌74专利代理机构深圳市永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38代理人王志强54发明名称一种解决电子产品关机漏电流的电路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决电子产品关机漏电流的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三极管及二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漏极连接电池正极,作为。

2、电源输入端,其源极与第二三极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漏极作为电池电源的输出端;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两栅极相连,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第二三极管的两源极相连,另一端与第一、第二三极管的两栅极相连;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第二三极管的两栅极相连,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经第二电阻与所述电子产品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相连,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第二三极管的两栅极相连,其负极与所述电子产品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相连。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CN102063180A1/1页21一种解决电子产品关机漏电流的。

3、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三极管及二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漏极连接电池正极,作为电源输入端,其源极与第二三极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漏极作为电池电源的输出端;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两栅极相连,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第二三极管的两源极相连,另一端与第一、第二三极管的两栅极相连;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第二三极管的两栅极相连,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经第二电阻与所述电子产品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相连,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第二三极管的两栅极相连,其负极与所述电子产品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电子产品关。

4、机漏电流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控制信号为所述电子产品中央处理器或电源管理芯片的输出端口向外输出的电源保持信号;所述第二控制信号为所述电子产品中电源按键的开关机信号。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电子产品关机漏电流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阻值为100千欧姆,所述第二电阻阻值为1千欧姆。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电子产品关机漏电流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与第二三极管为功率P沟道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解决电子产品关机漏电流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三极管为普通NPN双极型三极管。权利要求书CN102063170ACN102063180A1/3页3一种解决电。

5、子产品关机漏电流的电路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是一种解决电子产品关机漏电流的电路。背景技术0002随着便携式电子产品包括通讯类产品,数码类产品等的大量普及,基本上都是采用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作为供电电源,由于软件设计的原因或者是硬件电路(包括硬件芯片)的问题,即使在“关机”后,某一部分的程序或者电路仍然在工作,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关机,还残留一部分的漏电流,不仅可能产生一些不可预测的异常问题,还可能造成电池的过放电。0003目前,由于业界对便携式电子产品关机漏电流的大小没有一个明确的限定,在功能实现上也较少见,或者有类似功能的方案和电路也基本上都是集成在芯片内部来实现的,。

6、实用性不够灵活。所以在电子产品的研制过程中,为了避免因软、硬件设计的缺陷而导致的关机漏电流问题,需要有一种简单实用的电路来解决。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电子产品关机漏电流的电路,从而克服便携式电子产品因软、硬件设计的缺陷,在关机的情况下,减小不明原因的关机漏电流。0005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解决电子产品关机漏电流的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三极管及二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漏极连接电池正极,作为电源的输入端,其源极与第二三极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漏极作为电池电源的输出端;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两栅极相连,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

7、第二三极管的两源极相连,另一端与第一、第二三极管的两栅极相连;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一、第二三极管的两栅极相连,第三三极管的基极经第二电阻与所述电子产品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相连,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第二三极管的两栅极相连,其负极与所述电子产品中的第二控制信号相连。0006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为所述电子产品中CPU或PMIC的输出端口向外输出的电源保持信号;第二控制信号为所述电子产品中的电源按键开关机信号。0007其中,所述第一电阻阻值为100千欧姆,所述第二电阻阻值为1千欧姆。0008其中,所述第一三极管与第二三极管为功率PMOS三极管。0009其中,所述第三三。

8、极管为普通NPN双极型三极管。0010本发明实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增加一个控制电路,串接于电池输入与所属电子产品之间,从而解决关机漏电流的问题。本电路具有插入功耗低,产生压降小,低成本且不会影响电池的性能等优点。附图说明0011图1是通讯类产品整个开关机系统的控制模式方框图。说明书CN102063170ACN102063180A2/3页40012图2是数码类产品整个开关机系统的控制模式方框图。0013图3是本发明解决电子产品关机漏电流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0014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便于理解,。

9、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0015本发明中,电源开机控制过程在电源开关键按下时,PMIC(或CPU)检测到连续的低电压信号后,内部的LDO(LOWDROPOUT)上电给相关电路提供电源,让CPU开始执行程序,在程序运行后,CPU的输出端口向外输出一个高电平的电源保持信号维持电源的存在,这时放开电源开关按键,整个开机流程完成。0016电源关机控制过程在电源开关键按下时,CPU检测到连续的低电压信号后,把电源保持信号变为低电压,关闭LDO的供电,当电源开关松开后,完成整个关机过程。0017如图1所示为通讯类电子产品整个开关机过程的控制模式方框图,通讯类产品的开关机。

10、过程在电源开关键按下时,PMIC的开关引脚检测到连续的低电压信号后,打开内部的LDO给相关电路供电,同时PMIC向CPU发出一个复位信号,让CPU开始执行程序,在程序运行后,CPU向PMIC发送一个高电压(28V)的保持信号,维持PMIC的供电和运行,这时放开电源开关按键,整个开机流程完成;关机过程在电源开关键按下时,CPU检测到连续的低电压信号后,执行程序使送到PMIC的保持信号变为低电压,PMIC的电源保持引脚检测到低电压信号后,关闭LDO的供电,当电源开关松开后,完成整个关机过程。0018如图2所示为数码类电子产品开关机过程的控制模式方框图,数码类产品的开关机过程在电源开关键按下时,CP。

11、U的开关引脚检测到连续的低电压信号后,打开内部的LDO给相关电路供电,让CPU开始执行程序,在程序执行后,CPU的输出端口向控制电路发送一个高电压保持信号,使控制开关电路导通,这时放开电源开关按键,整个开机流程完成;关机过程在电源开关键按下时,CPU检测到连续的低电压信号后,执行程序把送到控制电路的保持信号变为低电平,当电源开关松开后,开关电路断开,关闭电池的供电,完成整个关机过程。0019本发明所提供的控制电路,具体参阅图3所示,包括三极管T01、三极管T02、电阻R01、电阻R02、三极管T03及二极管D01;三极管T01的漏极连接电池正极,作为电源输入端,其源极与三极管T02的源极连接;。

12、三极管T02的漏极作为电池电源的输出端;三极管T01和三极管T02的栅极相连,电阻R01的一端与三极管T01、T02的两源极相连,另一端与三极管T01、T02的两栅极相连;三极管T03的集电极与三极管T01、T02的两栅极相连,三极管T03的基极经电阻R02与所述电子产品输出的第一控制信号相连,三极管T03的发射极接地,二极管D01的正极与三极管T01、T02的两栅极相连,其负极与所述电子产品输出的第二控制信号相连。0020其中,第一控制信号为所述电子产品中CPU或PMIC的输出端口向外输出的电源保持信号;第二控制信号为所述电子产品中电源按键的开关机信号。0021工作原理T01,T02是两个源。

13、极对接的PMOS三极管,组成一个防反向漏电流的控制开关,电池的说明书CN102063170ACN102063180A3/3页5输入接T01的漏极,电池的输出接T02的漏极,控制开关的导通或断开是通过T03的集电极电压决定的。T03的集电极通过一个普通二极管D01连接到电源开关上,T03的基极通过一个1千欧姆的电阻R02连接到CPU保持信号的引脚上。0022在没有开机的情况下,电池的输入电压通过PMOS管T01里寄生的二极管使T03三极管的集电极为高电压,电源开关信号和电源保持信号在关机时均为悬空状态,因此T01,T02两个PMOS三极管截止;当按下开机键时,电源开关信号被拉低,通过二极管D01。

14、使T03的集电极变为低电压,此时T01,T02导通,电源就通过T01和T02送到PMIC,完成整个开机过程。开机后,CPU送出一个高电平的保持信号,此信号电压一方面使三极管T03饱和导通,T03导通后,其集电极变成低电压,使T01,T02持续导通,另一方面,保持信号使PMIC维持供电;电源开关断开后,电源开关引脚上的电压升高,接近电池电压,使D01截止。0023关机过程当电源开关键按下时,CPU检测到连续的低电压后,执行程序使送到PMIC的保持信号变为低电压,使T03截止,同时,PMIC的电源保持引脚检测到连续的低电压信号后,关闭LDO的供电,当电源开关松开后,完成整个关机过程;此时,由于保持。

15、信号为低电压,T03截止,使T02也截止,这样就切断了电池输入到PMIC的电源。0024为了减少开关部分电路本身的电流损耗,且使T03容易饱和导通,R01选择100千欧姆的电阻,电阻R02的选择取决于保持信号的输出能力,只要选择的电阻值能使保持信号在高电平时可以使T03进入饱和导通状态就可以了,本发明中电阻R02选择1千欧姆,T01,T02采用功率PMOS三极管。0025图3中三极管T01的作用一方面,在关机的状态下,让电池的电压通过T01里的寄生二极管把T01,T02的栅极电位拉高,使T01,T02处于截止状态;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所述产品利用外电供电时,切断电流的倒灌,从而避免对电池产生的不良影响。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2063170ACN102063180A1/2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063170ACN102063180A2/2页7图3说明书附图CN10206317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