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屏参数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触摸屏参数调整的方法及装置。背景技术
触摸屏输入方式作为一种简单、 方便的用户输入方式, 愈来越多应用在电子信息产品中。 触摸屏主要由触摸检测部件和触摸屏控制器组成, 触摸检测部件安装在显示器屏 幕前面, 用于检测用户触摸位置, 接收到用户的触摸位置后送触摸屏控制器。 触摸屏控制器 从触摸点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 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 再送给设备的中央处理单元 CPU, 根据 CPU 发出的命令并加以执行。
触摸屏在工作时, 上下导体层相当于电阻网络, 如图 1 所示。当某一层电极加上电 压时, 会在该网络上形成电压梯度。 如有外力使得上下两层在某一点接触, 则在电极未加电 压的另一层可以测得接触点处的电压, 从而知道接触点处的坐标。 比如, 在顶层的电极 (X+, X-) 上加上电压, 则在顶层导体层上形成电压梯度, 当有外力使得上下两层在某一点接触,
在底层就可以测得接触点处的电压, 再根据该电压与电极 (X+) 之间的距离关系, 知道该处 的 X 坐标。然后, 将电压切换到底层电极 (Y+, Y-) 上, 并在顶层测量接触点处的电压, 从而 知道 Y 坐标。
在触摸屏的使用过程中, 触摸屏的参数设置影响触摸屏的操作体验。 其中, 坐标转 换参数决定了触摸屏和显示屏之间的坐标转换关系, 触屏电压门限参数决定了用户的触摸 屏的操作是否是一个有效的触屏事件, 采样周期用于判断触控过程中的划动事件与点击事 件, 有效移动范围决定触控过程中的移动距离的范围。 对于上述触摸屏参数, 一般是由触摸 屏生产商或者电子设备制造商在产品出厂前预先根据经验设定 ; 或者是留给用户在第一次 使用该电子设备时自己设定。 上述的参数一旦设定, 便不能够更改, 无法适应不同用户或者 用户不同使用习惯下的触控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摸屏参数调整的方法和装置, 以便于使触摸屏参数能 够根据不同用户以及某一用户的不同使用习惯进行调节, 从而提升用户触摸屏使用的体 验。
一方面, 提供了一种触摸屏参数调整方法, 包括 : 获取用户的触屏操作指令, 并根 据所述触屏操作指令得到与触摸屏参数对应的参数值 ; 判断所述触摸屏参数值是否处于所 述触摸屏参数的有效响应范围, 当所述判断结果为否时, 且所述触摸屏参数值处于所述触 摸屏参数的可调整范围时, 对所述触摸屏参数的有效响应范围进行调整。
另一方面, 提供了一种触摸屏参数调整装置, 包括 : 参数值获取模块, 用于获取用 户的触屏操作指令, 并根据所述触屏操作指令得到与触摸屏参数对应参数值 ; 第一判断模 块, 用于判断所述触摸屏参数值是否处于所述触摸屏参数的有效响应范围 ; 第二判断模块,
用于在第一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否时, 判断所述触摸屏参数值是否处于所述触摸屏参数 的可调整范围 ; 调整模块, 用于当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 对所述触摸屏参数 的有效响应范围进行调整。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对用户的触屏操作对应的触屏参数 值进行统计, 并判断触屏参数值处于触摸屏参数可调范围之内时, 对触摸屏的参数的有效 响应范围进行调整, 与现有技术中的方法相比, 使触摸屏能够根据用户使用习惯的变化或 者不同用户进行自适应的调整, 从而提升了用户的操作体验。 附图说明
图 1 为现有技术中的触摸屏工作原理示意图 ;
图 2 为本发明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
图 3 为本发明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
图 4 为本发明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
图 5 为本发明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图 ;
图 6 为本发明提供的触摸屏参数调整装置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
图 7 为本发明提供的触摸屏参数调整装置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
图 8 为本发明提供的触摸屏参数调整装置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
图 9 为本发明提供的触摸屏参数调整装置中调整模块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
图 10 为本发明提供的触摸屏参数调整装置中调整模块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 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包括 :
201 : 获取用户的触屏操作指令, 并根据所述触屏操作指令得到与触摸屏参数对应 的参数值 ;
其中, 获取用户的触屏操作指令, 通过触摸屏上的传感器将触屏操作指令转换为 触摸屏参数对应的参数值。
202 : 判断所述触摸屏参数值是否处于所述触摸屏参数的有效响应范围, 当所述判 断结果为否时, 且所述触摸屏参数值处于所述触摸屏参数的可调整范围时, 对所述触摸屏 参数的有效响应范围进行调整。
进一步的, 对触摸屏参数的有效响应范围进行调整包括 : 对处于所述触摸屏参数 可调整范围的触摸屏参数值的次数进行计数, 当检测得到的触摸屏参数值处于所述触摸屏 参数可调整范围的次数达到预设数目时, 对所述触摸屏参数的有效响应范围进行调整 ; 采 用这种统计多次所述触摸屏参数可调整范围的触摸屏参数值, 能够更好分析出用户的使用 习惯, 并根据多次统计, 能够较为准确的覆盖用户的实际有效操作。
进一步的, 在设定的时间段内对处于所述触摸屏参数可调整范围的次数进行统 计, 当所述次数达到预设数目时, 对所述触摸屏参数的有效响应范围进行调整。 采用在一时 间段内对用户的触屏操作对应的参数值进行统计, 这样能够避免由于用户的多次误操作而导致对触摸屏参数有效响应范围的调整。
所述对所述触摸屏参数的有效响应范围进行调整包括 : 当所述有效响应范围为大 于或小于某一阈值的范围时, 计算所述预设数目个处于所述触摸屏参数可调整范围的触摸 屏参数值的平均值 A, 将所述触摸屏参数值的平均值 A 作为所述触摸屏参数的所述阈值。
进一步的, 在计算出处于所述触摸屏参数可调整范围的触摸屏参数值的平均值 A 之后, 还包括 : 计算所述预设数目个处于所述触摸屏参数可调整范围的触摸屏参数值的方 差 δ, 采用 3δ 原则, 当所述有效响应范围为大于某一阈值的范围时, 将 A-3δ 作为所述触 摸屏参数的所述阈值 ; 当所述有效响应范围为小于某一阈值的范围时, 将 A+3δ 作为所述 触摸屏参数的所述阈值。
影响触摸屏触摸控制效果的参数并能够实现调节的参数主要包括如下三个 :
(1) 触屏压力门限参数 : 该参数通过获取垂直于触摸屏方向的用户按压触摸屏后 转换的压力值, 判断用户触屏是否有效。 当采样得到的压力值大于某一门限值时, 才认为是 一次有效的触屏事件, 否则认为是一次无效的触屏事件。
(2) 采样周期 : 该参数决定多长时间对用户的触控操作进行一次采样, 主要用于 判断触控过程中的划动事件。当采样周期过长, 可能会将划动事件误判为一个或多个点击 事件, 如果采样周期过短, 就会将多个点击事件误判为划动事件。 (3) 有效移动范围 : 对于划动、 拖动等事件, 都有最小距离和最大距离的限定, 超 出有效范围的事件将被丢弃。
为方便理解, 下面采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对触摸屏参数的调节过程。参见图 3, 是 对触屏压力门限参数进行调整的流程图, 触屏压力一般通过传感器获得。 作为举例, 下面这 种方式是通过计算电阻值来间接反映, 计算公式如下 :
上述公式中, RX 为一固定值, X_Position 的值是采样得到的 X 方向 ( 以触摸屏的 两垂直边长的一边的平行方向 ) 的 ADC 数值 (Analog Digital Converter, 模拟数字转换 ), Z1、 Z2 分别为 Z 方向 ( 即垂直于触摸屏表面向内的方向 ) 采样得到的两个压力值。通过上 述值, 可以算出 RTOUCH 的数值。当 RTOUCH 值越大, 压力越小 ; 当 RTOUCH 值越小, 压力则越大。
301 : 接收用户的触屏点击操作, 获取触屏压力值 ;
触摸屏检测出用户的触屏操作后, 对触屏操作的触控压力进行模拟数字转换 (ADC, Analog Digital Converter), 得到触屏压力值 ;
302 : 判断该触屏压力值是否超过触屏压力门限阈值 ; 如果是, 执行 303 ; 如果否, 执行 304 ;
对触屏压力值与触摸屏内设的触屏压力门限阈值进行比较, 比较的过程可以通过 门电路来实现, 也可以通过软件程序来实现。
303 : 获取触屏操作压力检测点的位置坐标, 结束。
当触屏压力值超过触屏压力门限阈值时, 则认为此次触屏操为有效的操作, 利用 触摸屏的电压转换, 以及坐标转换关系, 获取触屏操作压力检测点的屏幕位置坐标, 并上传 给触摸屏控制器或者触摸屏所属终端设备的处理器, 由触摸屏控制器或者触摸屏所属终端 设备的处理器对该触屏操作所对应的指令进行判断、 和 / 或执行。
304 : 判断该触屏压力值是否处于触屏压力门限调整范围 ; 如果否, 执行 305 ; 如果 是, 执行 306 ;
当触屏压力值未超过触屏压力门限阈值时, 则认为此次用户的触屏操作不是一次 有效的触屏操作。触摸屏参数调整装置或者触摸屏控制器会对该触屏压力值进行判断, 即 判断该触屏压力值是否处于触屏压力门限调整范围内。举例说明, 触屏压力门限阈值为 50Pa, 触屏压力门限调整范围被设定为 [30Pa, 50Pa], 当用户的触屏操作所采样得到的压力 为 40Pa 时, 由于该触屏压力值在触屏压力门限调整范围内, 则执行 306。
需要说明的是, 触屏压力门限调整范围, 可以通过用户设定, 或者触摸屏生产厂商 在触摸屏出厂之前写入, 该触屏压力门限调整阈值可写在 Flash 存储器中, 掉电后不会丢 失。此外, 该触屏压力门限调整范围是可调的。
305 : 丢弃该次的检测结果 ;
即判断触屏压力值位于触屏压力门限调整范围之外时, 则认为此次操作是误操 作。
306 : 记录此次触屏压力值, 并在触屏压力调整计数器进行加 1 计数 ;
当判断触屏压力值处于触屏电压门限调整范围之内时, 则对该触屏压力值进行存 储, 并使触屏压力调整计数器的数值加 1。 307 : 判断触屏压力调整计数器的数值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 如果否, 则执行 306 ; 如 果是, 则执行 308 ;
对触屏压力调整计数器的数值进行判断, 当该数值超过了预设阈值时, 则认为需 要对触屏压力门限阈值进行调整 ; 反之, 继续对该触屏压力值进行存储, 并对触屏压力调整 计数器进行加 1 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 触屏压力调整计数器的预设阈值可由用户设定, 也可在设备出厂 前由生产商设置。为避免因用户误操作而对触屏压力门限阈值进行频繁调整, 该预设阈值 的数字可设置大一些, 譬如 : 100 次。
另外, 为避免由于用户多次误操作导致触屏压力门限阈值的调整, 可以设定时间 参数, 即在某一时间段内, 对位于触屏压力门限调整范围中的触屏压力值进行计数统计, 譬 如: 时间可设定为 10 天。
308 : 调整触屏压力门限阈值。
当触屏压力调整计数器的数值超过预设阈值时, 则认为需要对触屏压力门限阈值 进行调整。
具体可以采用如下调整方式 :
(1) 计算所存储的预设次数的触屏压力值的平均值, 利用该平均值对触屏压力门 限阈值进行调整 ;
下面举例进行说明, 例如 : 原触屏压力门限阈值为 50Pa, 对统计得到的触屏压力 值进行均值计算, 得到平均值为 40Pa, 则将触屏压力门限阈值调整为 40Pa。
(2) 对所存储的预设次数的触屏压力值进行统计, 计算得到所存储的预设次数的 触屏压力值的平均值以及方差, 利用该平均值以及方差对触屏压力门限阈值进行调整 ;
下面举例进行说明, 例如 : 原触屏压力门限阈值为 50Pa, 对存储的预设次数的触 屏压力值进行统计, 得到这些触屏压力值的平均值 ( 平均值即 average, 用 A 表示 )40Pa 以
及方差 ( 用 δ 表示 )0.5, 利用概率统计学中的 3δ 原则, 则将触屏电压的门限阈值调整为 A-3δ = 40-0.5*3 = 38.5Pa。
可以理解, 基于预设次数的触屏压力值进行触屏压力门限阈值的调整还有很多种 调整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列举上述两种实现方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发明实施 例的启示得到其他的实现方式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通过本方法实施例可看出, 对于未达到触屏压力门限阈值的触屏操作, 通过检测 得到其触屏压力值, 并根据触屏压力门限调整范围, 对触屏压力值进行判断, 当处于触屏压 力门限调整范围内, 则对该触屏压力的数值进行计数统计, 当该计数的数值达到一定阈值 时, 就能够触发对触屏压力门限阈值的调整, 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触摸屏参数调节不方 便的问题。
参见图 4, 是对采样周期内触屏最大移动距离阈值进行调整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 图, 触屏最大移动距离指的是在触摸屏一个采样周期内, 触屏操作所能够识别的触屏移动 距离。当用户触屏操作移动速度太快时, 相邻两个采样点的距离超出了该触屏最大移动距 离时, 就会发生将触屏划动操作识别为点击操作。该实施例包括 :
401 : 接收用户划动操作, 记录触屏划动操作的起点坐标, 并启动计时器 ; 检测用户接触触摸屏的触点, 并记录为触屏划动操作的起点, 根据触摸屏的电压 转换, 以及坐标转换关系, 获取该起点的屏幕位置坐标。 在记录用户触屏操作的起点坐标值 的同时启动计计时器, 该计时器为倒计时器, 其时长为一个采样周期。
为方便后面的说明, 设触屏划动操作的起点坐标为 (a1, b1)。
402 : 当计时器计时结束时, 记录此时用户触屏操作触点, 作为终点, 并记录其坐 标;
由于该计时器为倒计时器, 当计时归零时, 记录此时用户触屏操作的位置作为终 点坐标值 ;
为方便后面的说明, 设该终点坐标为 (a2, b2)。
403 : 判断触屏操作的起点和终点之间距离是否小于最大移动距离阈值 ; 如果是, 执行 404 ; 如果否, 执行 405 ;
利用获取的触屏划动操作的起点坐标值和终点坐标值, 能够计算出触屏划动操作 的起点与终点的距离。
具体计算公式为 :
起点和终点的另一种距离的计算方式是 : 分别计算起点坐标和终点坐标的 X 轴以 及 Y 轴方向坐标的差值绝对值, 其中,
DistX = |a2-a1|, DistY = |b2-b1|
404 : 将检测的触屏划动操作的起点和终点坐标上报, 结束。
当触屏划动操作未超过触屏最大移动距离阈值时, 则认为此次用户的触屏操作为 有效的操作, 利用触摸屏的电压转换, 以及坐标转换关系, 获取触屏移动操作的起点和终点 的位置坐标, 并上传给触摸屏控制器或者触摸屏所属终端设备的处理器, 由触摸屏控制器 或者触摸屏所属终端设备的处理器对该触屏划动操作所对应的指令进行判断、 和 / 或执 行。
405 : 判断触屏划动操作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是否处于最大移动距离阈值调 整范围 ; 如果否, 执行 407 ; 如果是, 执行 408 ;
最大移动距离阈值调整范围为高于最大移动距离阈值, 而低于另外设定的一个 数值的范围。例如 : 最大移动距离阈值为 20mm, 而最大移动距离阈值调整范围为 [20mm, 30mm]。
判断触屏操作的移动距离 ( 即触屏操作的起点与终点之间的距离 ) 是否处于最大 移动距离阈值调整范围, 其中, 最大移动距离阈值调整范围为触摸屏生产商设定的触摸屏 参数调整范围, 该范围的数值可由触摸屏生产商预先设定, 也可以由用户在使用集成该触 摸屏的终端设备之前设定。
406 : 丢弃该次检测结果 ;
如果触屏划动操作的移动距离处于最大移动距离阈值调整范围之外时, 则判定此 次用户的触屏操作是误操作, 丢弃该次的检测结果。
407 : 记录此次触屏划动操作移动距离, 并在触屏操作最大移动距离阈值调整计数 器进行加 1 计数 ;
如果触屏划动操作的移动距离处于最大移动距离阈值调整范围时, 记录此次触屏 操作的移动距离, 并在触屏操作最大移动距离阈值调整计数器进行加 1 计数。
408 : 判断触屏操作最大移动距离阈值调整计数器的数值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 如 果是, 执行 410 ; 如果否, 执行 408 ;
对触屏操作最大移动距离阈值调整计数器的数值进行判断, 当计数器的数值超过 预设阈值时, 则认为需要对触屏操作最大移动距离阈值进行调整 ; 当该数值还未超过预设 阈值时, 继续对该触屏操作的移动距离进行存储, 并对触屏操作最大移动距离阈值调整计 数器进行加 1 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 触屏操作最大移动距离阈值调整计数器对应的预设阈值可以由用 户设定, 也可以在设备出厂前由生产商设置。为避免由于用户误操作而导致对触屏操作最 大移动距离阈值进行频繁的调整, 该计数器的预设阈值的数字可设置大一些, 譬如 : 50 次。
另外, 为避免由于用户的多次误操作导致触屏操作最大移动距离阈值的调整, 可 设定时间参数, 即在某一时间段内, 对位于触屏操作最大移动距离阈值调整范围中的触屏 操作的移动距离进行计数统计, 譬如 : 时间可设定为 10 天。
409 : 调整触屏操作最大移动距离阈值。
当触屏操作最大移动距离阈值调整计数器的数值超过了预设阈值时, 则需要对触 屏操作最大移动距离阈值进行调整。 具体调整方式可以采用如上面的调整触屏压力门限阈 值实施例中 308 中的方式, 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 上述的实施例是采用起点和终点的直线距离不超过最大移动距离阈值 来实现, 还存在一种实现方式是计算出起点和终点的 X 和 Y 方向的坐标值的差值绝对值, 即 如 403 所示, DistX 与 DistY 均小于最大移动距离阈值。
上述方式是对采样周期内触屏最大移动距离阈值进行调整的过程, 当用户触屏操 作移动速度太慢时, 相邻两个采样点的距离小于触屏最小移动距离阈值时, 就会发生将用 户的多个触屏点击事件误识别为划动事件。可以理解, 对触屏最小移动距离阈值的调整过 程类似于上述对于触屏最大移动距离阈值的调整过程。 对触屏最小移动距离阈值进行调整的具体方式为 :
(1) 计算预设数目个处于最小移动距离阈值调整范围的触屏划动操作移动距离的 平均值 A, 将这预设数目个触屏划动操作移动距离的的平均值 A 作为最小移动距离阈值 ;
(2) 计算预设数目个处于最小移动距离阈值调整范围的触屏划动操作移动距离的 平均值 A, 以及触屏划动操作移动距离的方差 δ, 采用 3δ 原则, 将 A+3δ 作为最小移动距 离阈值。
可以理解, 这种对触屏参数的调整除了本实施例中的调整方式之外, 还包括其他 的实施方式, 对此, 本实施例不加限定, 但是, 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而不经过创造性的贡献 而得到的其他的实施方式, 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触屏划动效果不好的情况还可以通过改变采样周期的方式来解决。 当用户在触屏 移动操作中动作过慢时, 采样得到的两点距离小于最小移动距离门限值, 可以加大触摸屏 的触点采样周期来解决, 当用户在触屏移动操作中动作过快时, 采样得到的两点距离大于 最大移动距离门限值, 此时可以减小采样周期来解决。具体可通过下面实施例说明。
请参看图 5, 为对触摸屏的触屏采样周期进行调整的实施例, 包括 :
501 : 接收用户划动操作, 记录触屏划动操作的起点坐标, 并启动计时器 ;
该步骤的实现与上一实施例的 401 相同, 在此不再赘述。 502 : 当计时器计时结束时, 记录此时用户触屏操作触点, 作为终点, 并记录其坐标; 该步骤的实现与上一实施例的 402 相同, 在此不再赘述。
503 : 判断触屏操作的起点和终点之间距离是否处于移动距离有效识别范围 ; 如 果是, 执行 504 ; 如果否, 执行 505 ;
即判断触屏操作的移动距离 ( 即起点与终点的距离 ) 是否位于移动距离有效识别 范围, 该有效识别范围是由最大移动距离阈值, 和最小移动距离阈值所定义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 该最小移动距离阈值为触摸屏能够识别的最小的移动距离, 小于 这个数值, 则认为触屏操作没有发生移动 ; 最大移动距离阈值为触摸屏能够识别的最大的 移动距离, 大于这个数值时, 则触屏移动操作则被判断为一系列点击动作。
其中, 对起点与终点距离的计算同上一实施例的 403 相同的方式, 在此不再赘述。
504 : 将检测的触屏划动操作的起点和终点坐标上报, 结束。
当触屏划动操作处于移动距离有效识别范围时, 则认为此次用户的触屏操作为有 效的操作, 利用触摸屏的电压转换, 以及坐标转换关系, 获取触屏移动操作的起点和终点的 位置坐标, 并上传给触摸屏控制器或者触摸屏所属终端设备的处理器, 由触摸屏控制器或 者触摸屏所属终端设备的处理器对用户的触屏操作所对应的指令进行判断、 和 / 或执行。
505 : 判断触屏操作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是否处于最大移动距离阈值调整范 围; 如果是, 执行 506 ; 如果否, 执行 507 ;
需要说明的是, 该最大移动距离阈值调整范围为高于最大移动距离阈值, 而低于 另外设定的一个数值的范围。例如 : 最大移动距离阈值为 20mm, 而最大移动距离阈值调整 范围为 [20mm, 30mm]。
506 : 记录此次触屏操作的移动距离, 并在最大移动距离阈值调整计数器进行加 1 计数, 执行 508 ;
507 : 判断触屏操作的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距离是否处于最小移动距离阈值调整范 围; 如果是, 执行 510 ;
需要说明的是, 该最小移动距离阈值调整范围为低于最小移动距离阈值, 而高于 另外设定的一个数值的范围。例如 : 最小移动距离阈值为 5mm, 而最小移动距离阈值调整范 围为 [2mm, 5mm]。
508 : 判断最大移动距离阈值调整计数器的数值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 如果是, 执行 509 ; 如果否, 执行 506 ;
其中, 最大移动距离阈值调整计数器对应的预设阈值可由用户设定, 也可以在设 备出厂前由生产厂商设置。 为了避免由于用户的误操作对触屏操作最大移动距离阈值进行 频繁的调整, 该预设阈值的数字可设置大一些, 譬如 : 100。
另外, 为避免由于用户的多次误操作导致最大移动距离阈值的调整, 设定时间参 数, 即在某一时间段内, 对位于触屏操作最大移动距离阈值调整范围中的触屏操作的移动 距离进行计数统计, 譬如 : 时间可设定为 10 天。
509 : 减小采样周期, 结束。
当最大移动距离阈值调整计数器的数值超过预设阈值时, 说明需要对最大移动距 离阈值进行调整, 可以通过调节采样周期来实现, 通过减小采样周期, 用户触屏操作的采样 周期时间内的起点和终点的距离就会减小。具体的采样周期的减小方式为 : 通过根据 506、 508 统计得到的预设阈值个数的触屏操作的划动操作的距离, 以及 计时器中设定的时间, 分别计算出预设阈值个数的划动操作的划动速度, 再计算出这预设 阈值个数的划动操作的平均速度, 利用最大移动距离阈值除以该平均速度, 得到的数值作 为调整之后的采样周期。
510 : 记录此次的触屏操作的移动距离, 并在最小移动距离阈值调整计数器进行加 1 计数, 执行步骤 511 ;
其处理方式类似于步骤 506。
在具体的实现中, 通过设定两个不同的阈值调整计数器来分别对最大移动距离, 和最小移动距离进行分别计数。
511 : 判断触屏操作最小移动距离阈值调整计数器的数值是否超过预设阈值 ; 如 果是, 执行步骤 512 ; 如果否, 执行步骤 510 ;
其处理方式类似于步骤 508。
512 : 增大采样周期, 结束。
当最小移动距离阈值调整计数器的数值超过预设阈值时, 说明需要对最小移动距 离阈值进行调整, 可以通过调节采样周期来实现, 通过增大采样周期, 用户触屏操作的采样 周期时间内的起点和终点的距离就会增大。具体的采样周期的增大方式为 :
通过根据 510、 511 统计得到的预设阈值个数的触屏操作的划动操作的距离, 以及 计时器中设定的时间, 分别计算出预设阈值个数的划动操作的划动速度, 再计算出这预设 阈值个数的划动操作的平均速度, 利用最小移动距离阈值除以该平均速度, 得到的数值作 为调整之后的采样周期。
通过本实施例, 检测出用户的划动操作中移动距离不在有效范围之内的移动距 离, 并利用这些移动距离实现对采样周期的调整, 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实现对触屏划动操作
的参数的调整, 对于用户改变了操作习惯, 或者针对不同用户, 触摸屏能自适应的调整, 改 善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 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 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一个计算机执行的时候, 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使得所述计算 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任意一项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所述计算机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 当所 述计算机程序代码被一个计算机执行的时候, 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使得所述计算机执 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任意一项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摸屏参数调整的装置, 包括 :
参数值获取模块 601, 用于获取用户的触屏操作指令, 并根据所述触屏操作指令得 到与触摸屏参数对应参数值 ;
第一判断模块 602, 用于判断所述触摸屏参数值是否处于所述触摸屏参数的有效 响应范围 ;
第二判断模块 603, 用于在第一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否时, 判断所述触摸屏参数 值是否处于所述触摸屏参数的可调整范围 ; 调整模块 604, 用于当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时, 对所述触摸屏参数的 有效响应范围进行调整。
优选的, 该触摸屏参数调整装置还包括 :
计数器 605, 用于对处于所述触摸屏参数可调整范围的触摸屏参数值的次数进行 计数 ;
所述调整模块 604, 还用于当计数器的次数达到预设数目时, 对所述触摸屏参数的 有效响应范围进行调整。
优选的, 该触摸屏参数调整装置还包括 :
计时器 606, 用于确定所述计数器对处于所述触摸屏参数可调整范围的次数进行 计数的时间段 ;
所述调整模块 604, 用于在计时器所确定的时间段内, 当检测得到的触摸屏参数值 处于所述触摸屏参数可调整范围的次数达到预设数目时, 对所述触摸屏参数的有效响应范 围进行调整。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 该调整模块 604 还包括 :
均值计算单元 6041, 用于当所述有效响应范围为大于或小于某一阈值的范围时, 计算所述预设数目个处于所述触摸屏参数可调整范围的触摸屏参数值的平均值 A ;
设定单元 6042, 用于将所述触摸屏参数值的平均值 A 作为触摸屏参数的所述阈 值。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 该调整模块 604 还包括 :
方差计算单元 6043, 用于计算所述预设数目个处于所述触摸屏参数可调整范围的 触摸屏参数值的方差 δ,
所述设定单元 6042, 还用于采用 3δ 原则, 当所述有效响应范围为大于某一阈值 的范围时, 将 A-3δ 作为所述触摸屏参数的所述阈值 ; 当所述有效响应范围为小于某一阈 值的范围时, 将 A+3δ 作为所述触摸屏参数的所述阈值。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 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 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 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 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 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 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 包括若 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 ( 可以是个人计算机, 服务器, 或者网络设备等 ) 执行本发 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 所做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