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器操作机构.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1279918 上传时间:2018-04-12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95337.X

申请日:

2008.04.25

公开号:

CN101294608A

公开日:

2008.10.2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F16D 28/00申请日:20080425授权公告日:20110209终止日期:20160425|||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F16D28/00(2006.01); F16D25/00(2006.01)

主分类号:

F16D28/00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早川公视; 岩下调; 家田义久; 友田明彦; 佐保田克三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2007.04.27 JP 2007-120046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党晓林;李艳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合器操作机构,该离合器操作机构在用手动操作或者使致动器工作来使离合器分离与接合的情况下不影响另一方。该离合器操作机构具有:操作杆侧损失机构(170B),其被设置在离合器操作杆与旋转动作力传递部件(103)之间,在不操作离合器操作杆时从离合器操作杆侧切断由电动马达(58)的驱动产生的、从旋转动作力传递部件(103)接受来的被动作力;和马达侧损失机构(170A),其被设置在电动马达(58)与旋转动作力传递部件(103)之间,在电动马达(58)不工作时从电动马达(58)侧切断由离合器操作杆的操作产生的、从旋转动作力传递部件(103)接受来的被动作力。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离合器操作机构,该离合器操作机构包括:离合器分离/接合部,该离合器分离/接合部具有使离合器分离与接合的机构;离合器操作杆,该离合器操作杆能够使由手动产生的操作力作用在该离合器分离/接合部上;电动马达,该电动马达能够自动地使驱动力作用在所述离合器分离/接合部上;和旋转动作力传递部件,该旋转动作力传递部件能够与所述离合器操作杆的操作或者电动马达的驱动联动地旋转来向所述离合器分离/接合部传递操作力或者驱动力;
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操作机构具有:
第一损失机构,该第一损失机构被设置在所述离合器操作杆与所述旋转动作力传递部件之间,在不操作所述离合器操作杆时从所述离合器操作杆侧切断由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产生的、从所述旋转动作力传递部件接受来的被动作力;和
第二损失机构,该第二损失机构被设置在所述电动马达与所述旋转动作力传递部件之间,在所述电动马达不工作时从所述电动马达侧切断由所述离合器操作杆的操作产生的、从所述旋转动作力传递部件接受来的被动作力。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合器分离/接合部具有以下部件:
工作缸,该工作缸连接在所述离合器上以进行离合器的分离与接合动作;
主缸,该主缸使该工作缸中产生油压;以及
油压配管,该油压配管将所述工作缸和所述主缸分别连接起来,
在所述油压配管上设有开闭控制阀。

3、
  一种离合器操作机构,该离合器操作机构包括:连接在离合器上以进行离合器的分离与接合动作的工作缸;使该工作缸中产生油压的主缸;将所述工作缸和所述主缸分别连接起来的油压配管;用于手动操作离合器的分离与接合的离合器操作杆;以及产生不靠手动操作而能够自动进行离合器的分离与接合的驱动力的电动马达,
其特征在于:
该离合器操作机构具有:第一按压部,该第一按压部将所述离合器操作杆操作力转换成按压力;第二按压部,该第二按压部将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力转换成按压力;以及旋转按压部件,该旋转按压部件由于被按压在所述第一按压部或者所述第二按压部上而旋转,使按压力作用在主缸上,
并且,所述第一按压部和所述第二按压部被配置在能够使所述旋转按压部件朝相同方向旋转的位置并且是在与旋转按压部件的旋转中心相反一侧。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合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缸包括由所述第一按压部、所述第二按压部以及所述旋转按压部件构成的离合器操作单元;
该离合器操作单元被设置在由车架与前围包围起来的部位。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合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合器操作单元被设置在所述离合器操作杆附近。

6、
  如权利要求3~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油压配管上设有开闭控制阀。

7、
  如权利要求3~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离合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力经由蜗杆而传递给第二按压部。

说明书

离合器操作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合器操作机构的改良。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离合器操作机构,为了辅助离合器的手动操作力,已知具有离合器致动器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96067号公报
下面,对专利文献1中的图1、图7进行说明。
离合器操作杆7经由金属线9与臂10连接,辅助离合器手动操作力的电动致动器24经由金属线9a与臂10连接。
臂10摆动自如地安装在齿轮轴11上,借助离合器操作杆7的操作或者电动致动器24的工作并通过臂10使齿轮轴11进行旋转,安装于齿轮轴11上的齿轮12与齿条13啮合,使齿条13进行轴向移动而使离合器分离或者接合。
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离合器操作杆7侧的金属线9的端部和电动致动器24侧的金属线9a的端部安装在同一个臂10上,因此,例如电动致动器24工作时,会影响到离合器操作杆7侧的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合器操作机构,其在用手动操作或者使致动器工作来使离合器分离与接合的情况下,不影响另一方。
第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发明是一种离合器操作机构,该离合器操作机构包括:离合器分离/接合部,该离合器分离/接合部具有使离合器分离与接合的机构;离合器操作杆,该离合器操作杆能够使由手动产生的操作力作用在该离合器分离/接合部上;电动马达,该电动马达能够自动地使驱动力作用在离合器分离/接合部上;和旋转动作力传递部件,该旋转动作力传递部件能够与离合器操作杆的操作或者电动马达的驱动联动地旋转来向离合器分离/接合部传递操作力或者驱动力;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操作机构具有:第一损失机构,该第一损失机构被设置在离合器操作杆与旋转动作力传递部件之间,在不操作离合器操作杆时从离合器操作杆侧切断由电动马达的驱动产生的、从旋转动作力传递部件接受来的被动作力;和第二损失机构,该第二损失机构被设置在电动马达与旋转动作力传递部件之间,将在电动马达不工作时从电动马达侧切断由离合器操作杆的操作产生的、从旋转动作力传递部件接受来的被动作力。
作用是,在使电动马达驱动而自动地通过离合器分离/接合部使离合器分离与接合时,通过设置在离合器操作杆与旋转动作力传递部件之间的第一损失机构,从离合器操作杆侧切断由电动马达的驱动产生的、从旋转动作力传递部件接受来的被动作力。其结果是,被动作力不向离合器操作杆侧传递,所以电动马达在驱动中不会给离合器操作杆侧带来影响。
另外,在操作离合器操作杆而手动地通过离合器分离/接合部使离合器分离与接合时,通过设置在电动马达与旋转动作力传递部件之间的第二损失机构,从电动马达侧切断由离合器操作杆的操作产生的、从旋转动作力传递部件接受来的被动作力。其结果是,被动作力不向电动马达侧传递,所以在离合器操作杆的操作中不会给电动马达侧带来影响。
第二技术方案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离合器分离/接合部具有以下部件:工作缸(operating cylinder),该工作缸连接在离合器上以进行离合器的分离与接合动作;主缸,该主缸使该工作缸中产生油压;以及油压配管,该油压配管将工作缸和主缸分别连接起来,在油压配管上设有开闭控制阀。
作用是,通过在油压配管上设置开闭控制阀并由开闭控制阀关闭油压配管的油路,从而能够保持工作缸内的油压,能够维持离合器的分离状态或半离合状态。
第三技术方案所述的发明是一种离合器操作机构,该离合器操作机构包括:连接在离合器上以进行离合器的分离与接合动作的工作缸;使该工作缸中产生油压的主缸;将工作缸和主缸分别连接起来的油压配管;用于手动操作离合器的分离与接合的离合器操作杆;以及产生不靠手动操作而能够自动进行离合器的分离与接合的驱动力的电动马达,其特征在于:该离合器操作机构具有:第一按压部,该第一按压部将离合器操作杆操作力转换成按压力;第二按压部,该第二按压部将电动马达的驱动力转换成按压力;以及旋转按压部件,该旋转按压部件通过被按压在第一按压部或者第二按压部上而旋转,使按压力作用在主缸上,并且,第一按压部和第二按压部被配置在能够使旋转按压部件朝相同方向旋转的位置并且是在与旋转按压部件的旋转中心相反一侧。
作用是,与直接从第一按压部和第二按压部向主缸作用按压力相比,经由旋转按压部件从第一按压部和第二按压部向主缸作用按压力,在构造上来讲容易作用按压力。
另外,通过将第一按压部和第二按压部配置在能够使旋转按压部件朝相同方向旋转的位置并且是在与旋转按压部件的旋转中心相反一侧,从而能够将第一按压部和第二按压部分开配置,第一按压部以及第二按压部的配置自由度增加。
第四技术方案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主缸包括由第一按压部、第二按压部以及旋转按压部件构成的离合器操作单元;该离合器操作单元被设置在由车架与前围包围起来的部位。
作用是,通过将离合器操作单元设置在主车架与前围之间,离合器操作单元难以受到发动机热量的影响,并且能够通过前围进行保护以免受到外力的影响。
第五技术方案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离合器操作单元被设置在离合器操作杆附近。
作用是,来自离合器操作杆的操作力的传递损失减少。另外,能够活用现有的设置在离合器操作杆附近的主缸等操作系统。
第六技术方案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油压配管上设有开闭控制阀。
作用是,通过在油压配管上设置开闭控制阀并由开闭控制阀关闭油压配管的油路,能够保持工作缸内的油压,能够维持离合器的分离状态或半离合状态。
第七技术方案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电动马达的驱动力经由蜗杆而传递给第二按压部。
作用是,将第二按压部设成与蜗杆啮合的轮子,通过这些蜗杆与第二按压部的啮合,能够使第二按压部停止在一定的位置,从而能够保持工作缸内的油压,能够维持离合器的分离状态或半离合状态。
在第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发明中,离合器操作机构具有:第一损失机构,该第一损失机构被设置在离合器操作杆与旋转动作力传递部件之间,在不操作离合器操作杆时从离合器操作杆侧切断由电动马达的驱动产生的、从旋转动作力传递部件接受来的被动作力;和第二损失机构,该第二损失机构被设置在电动马达与旋转动作力传递部件之间,在电动马达不工作时从电动马达侧切断由离合器操作杆的操作产生的、从旋转动作力传递部件接受来的被动作力,所以在通过电动马达自动地使离合器分离与接合时,通过第一损失机构,能够不向离合器操作杆侧传递被动作力,不给离合器操作杆侧带来影响。
另外,在通过离合器操作杆手动地使离合器分离与接合时,通过第二损失机构,能够不向电动马达侧传递被动作力,不给电动马达侧带来影响。
如上所述,使用自动离合时能够提高手动离合的操作性。另外,在离合器操作杆和工作缸中直接活用现有的操作系统。
在第二技术方案所述的发明中,离合器分离/接合部具有以下部件:工作缸,工作缸连接在离合器上以进行离合器的分离与接合动作;主缸,该主缸使该工作缸中产生油压;以及油压配管,该油压配管将工作缸和主缸连接起来,在油压配管上设有开闭控制阀,所以在自动离合工作中的停车时、半离合等时候,即使不始终驱动电动马达,也能维持离合器的分离状态、半离合状态,所以能够降低给电动马达的负担,能够减少耗电。
在第三技术方案所述的发明中,该离合器操作机构包括:第一按压部,该第一按压部将离合器操作杆操作力转换成按压力;第二按压部,该第二按压部将电动马达的驱动力转换成按压力;以及旋转按压部件,该旋转按压部件由于被按压在第一按压部或者第二按压部上而旋转,使按压力作用在主缸上,并且,第一按压部和第二按压部被配置在能够使旋转按压部件朝相同方向旋转的位置并且是在与旋转按压部件的旋转中心相反一侧,所以与直接从第一按压部和第二按压部向主缸作用按压力相比,经由旋转按压部件从第一按压部和第二按压部向主缸作用按压力的构造简单,从而能够降低成本。
另外,通过将第一按压部和第二按压部配置在与旋转按压部件的旋转中心相反一侧,从而能够使第一按压部和第二按压部分开,能够增加第一按压部以及第二按压部的配置自由度。
在第四技术方案所述的发明中,主缸包括由第一按压部、第二按压部以及旋转按压部件构成的离合器操作单元,并将该离合器操作单元设置在由车架与前围包围起来的部位,所以能够集中成单元而紧凑化,能够利用车体的狭窄空间容易地配置。另外,通过设置在主车架与前围之间,难以受到发动机热量的影响,并且能够通过前围进行保护以免受到外力的影响。
在第五技术方案所述的发明中,由于将离合器操作单元设置在离合器操作杆附近,所以能够将来自离合器操作杆的操作力的传递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并且能够直接活用现有的操作系统。即,能够在现有的油压式离合器中后来追加从电动马达到形成第二按压部的工作缸。
在第六技术方案所述的发明中,由于在油压配管上设有开闭控制阀,所以在自动离合动作的停止时、半离合等时候,即使不始终驱动电动马达,也能维持离合器的分离状态、半离合状态,所以能够降低给电动马达的负担,能够减少耗电。
在第七技术方案所述的发明中,由于将电动马达的驱动力经由蜗杆而传递给第二按压部,所以即使不使用开闭控制阀也能维持自动离合动作中的离合器分离状态、半离合状态,所以能够降低给电动马达的负担,能够减少耗电。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离合器操作机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离合器操作机构(第一实施方式)的系统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离合器操作机构(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杆操作部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离合器操作机构(第一实施方式)的致动器单元的说明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离合器操作机构的第二工作缸和离合器的剖面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致动器单元的作用的作用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离合器操作机构(第二实施方式)的系统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离合器操作机构(第二实施方式)的致动器单元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离合器操作机构(第二实施方式)的操作杆操作部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离合器操作机构(第二实施方式)的作用的第一作用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离合器操作机构(第二实施方式)的作用的第二作用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离合器操作机构(第三实施方式)的系统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离合器操作机构(第三实施方式)的致动器单元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离合器操作机构(第四实施方式)的系统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离合器操作机构(第四实施方式)的致动器单元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11:车架;27:离合器;33:离合器操作单元(致动器单元);38:前围(front cowl);50、180、230、240:离合器操作机构;51、182:离合器操作杆;54、183、186:油压配管;56:工作缸(第二工作缸);58、233:电动马达;82、212c:第一按压部(第一工作缸、端部突出部);84、197:主缸(第二主缸);87:开闭控制阀(电磁阀);89、195:第二按压部(输出齿轮、第一工作缸);102、198:旋转按压部件的旋转中心(摆动轴);103、212:旋转动作力传递部件/旋转按压部件(跷跷板式主体);170A、225A:第二损失机构(电动马达侧损失机构);170B、225B:第一损失机构(操作杆侧损失机构);179、222:离合器分离/接合部;184、231:离合器操作单元(操作杆操作部);234:蜗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另外,附图是朝符号的方向观察得到的。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离合器操作机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前部的侧视图,车辆10构成为:在构成车架11前端的转向立管12上转向自如地安装有前叉13,发动机18安装在为了构成车架11而从转向立管12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主架14、15(仅表示出近前侧的符号15)和从转向立管12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下行架16、17(仅表示出近前侧的符号17)上。
前叉13在上部安装有转向手柄21,在下端部安装有前轮22。
发动机18在后部一体地附设有变速器25,在作为发动机18和变速器25的外壳的曲轴箱26中收纳有离合器27,该离合器27用于传递、切断发动机18的输出侧和变速器25的输入侧之间的动力,即分离与接合动力的传递。
在右侧的下架17上经由托架34安装有作为离合器操作单元的致动器单元33,该离合器操作单元用于自动地进行离合器27的分离与接合。另外,图中的36是前大灯,37是仪表盘,38是覆盖着包含致动器单元33的车身前部的两侧方和前方的前围,41是燃料箱。
致动器单元33配置在构成车架11的转向立管12及前叉13与前围38之间,是构成后述的离合器操作机构的装置。
本发明的离合器操作机构通常是这样的机构:其检测齿轮变速踏板的踏力和车速等,在变速时,例如通过上述致动器单元33自动地分离与接合离合器27,根据需要,也能够利用离合器操作杆以手动分离与接合离合器27。
如上所述,通过将致动器单元33配置在转向立管12及前叉13与前围38之间,从而能够不受发动机18热量的影响,并且能够利用前叉38抵抗外力。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离合器操作机构(第一实施方式)的系统图,离合器操作机构50具有以下部件:操作杆操作部52,其包含设置在转向手柄21(参照图1)上的离合器操作杆51;致动器单元33,其经由油压配管53连接在该操作杆操作部52上;第二工作缸56(关于第一工作缸,在后面详细叙述),其经由油压配管54连接在该致动器单元33上;推杆57,其配置在该第二工作缸56和离合器27之间;以及控制部61,其对设在致动器单元33上的电动马达58和设在油压配管54中途的作为开闭控制阀的电磁阀87(详见后述)的工作进行控制。
上述第二工作缸56为了进行离合器27的分离与接合动作而经由推杆57连接在离合器27上。
在上述离合器操作机构50中,通过操作离合器操作杆51而在操作杆操作部52中产生油压,经由致动器单元33将该油压传递到第二工作缸56,并经由推杆57以手动分离与接合离合器27。
另外,在离合器操作机构50中,不操作离合器操作杆51,而使致动器单元33的电动马达58工作来产生油压,并将该油压传递到第二工作缸56,并经由推杆57自动地分离与接合离合器27。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离合器操作机构(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杆操作部的剖视图,操作杆操作部52具有以下部件:离合器操作杆51;通过该离合器操作杆51的操作而产生油压的第一主缸64;以及操作杆旋转角度传感器66,其安装在离合器操作杆51的摆动轴65上,用于检测离合器操作杆51的摆动角度。
第一主缸64具有以下部件:筒状的缸主体71;活塞72,其移动自如地插入到设在该缸主体71的缸镗71a中;杆73,为了按压上述活塞72,该杆73的一端与离合器操作杆51的臂部51a连接,另一端插入到活塞72的凹部72a中;以及弹簧74,其利用弹性力将活塞72向该杆73侧推出。油压配管53连接于设在缸主体71端部的配管连接口71b上。
操作杆旋转角度传感器66经由导线75与控制部61(参照图2)连接。
此处,标号77是安装在活塞72上的密封部件,标号78是防止活塞72从缸镗71a脱出的垫圈,标号79是将垫圈77固定在缸主体71上的挡圈。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离合器操作机构(第一实施方式)的致动器单元的说明图,致动器单元33具有以下部件:作为第一按压部的第一工作缸82,其与油压配管53连接;跷跷板式机构83,其借助于在该第一工作缸82中产生的油压进行动作;第二主缸84,其借助该跷跷板式机构83的动作而产生油压;配油箱86,其将进出该第二主缸84内的工作油储存起来;电磁阀87,其设置在油压配管54的中途,用于开闭油压配管54的油路;电动马达58;作为第二按压部的扇形输出齿轮89,其通过减速齿轮88与该电动马达58啮合;收纳各齿轮的齿轮箱85;以及曲轴旋转角度传感器90,其安装在该齿轮箱85上,与输出齿轮89连接,用于检测旋转角度。
第一工作缸82由以下部件构成:筒状的缸主体91;活塞92,其移动自如地插入到设在该缸主体91上的缸镗91a中;以及弹簧94,其利用弹性力将该活塞92向与跷跷板式机构83侧相反的一侧推出。油压配管53连接于设在缸主体91端部的配管连接口91b上。另外,标号97是安装在活塞92上的密封部件,标号98是支撑弹簧94一端的垫圈,标号99是将垫圈97固定在缸主体91上的挡圈。
跷跷板式机构83由以下部件构成:旋转自如地支撑在齿轮箱85上的摆动轴102;作为旋转动作力传递部件(以及旋转按压部件)的跷跷板式主体103,其以该摆动轴102为中心进行摆动;以及杆部件104,其摆动自如地与该跷跷板式主体103的一端部103a连接,并且杆部件104的顶端插入到形成于活塞92上的凹部92a中。
第二主缸84经由油压配管54而在第二工作缸56(参照图2)中产生油压,该第二主缸84由以下部件构成:筒状的缸主体111;活塞112,其移动自如地插入到设在该缸主体111上的缸镗111a中;弹簧114,其利用弹性力将该活塞112向跷跷板式机构83侧推出;以及箱侧连接口116,其设置在缸主体111上,用于使缸镗111a与配油箱86连通;跷跷板式主体103的另一端部103b抵接在活塞112的端面112a上,油压配管54连接于设在缸主体111端部的配管连接口111b上。另外,标号117是安装在活塞112上的密封部件,标号118是防止活塞112从缸镗111a中脱出的垫圈,标号119是将垫圈118固定在缸主体111上的挡圈,122是将箱侧连接口116和配油箱86连接起来的配管。
电磁阀87经由导线124与控制部61(参照图2)连接。例如,当检测车速或设于发动机的进气通道上的节气门的开度,而从控制部61向电磁阀87发送关闭信号时,则电磁阀87关闭,因此第二制动缸56(参照图2)内的工作油不会经由油压配管54返回到第二主缸84中,保持了第二制动缸56内的油压,从而车辆在停车时能够维持将离合器27(参照图2)分离的状态或半离合状态。
电动马达58在其旋转轴126上安装有小齿轮127,并通过控制部61控制动作。另外,标号128是连接电动马达58和控制部61的导线。
减速齿轮88旋转自如地安装在支轴131上,并且由与小齿轮127相啮合的大齿轮132和一体地设置在该大齿轮132上的小齿轮133构成。
输出齿轮89与旋转角度传感器90的旋转轴连接,并且与减速齿轮88的小齿轮133啮合,并一体地安装在跷跷板式主体103的摆动轴102上,在输出齿轮89的背面具有曲轴销134,该曲轴销134能够按压跷跷板式主体103的另一端部103b侧的背面103c。该曲轴销134和杆部件104相对于摆动轴102被配置在相反侧。
齿轮箱85收纳着所述的跷跷板式主体103、电动马达58的旋转轴126、小齿轮127、减速齿轮88以及输出齿轮89。
曲轴旋转角度传感器90检测围绕摆动轴102的输出齿轮89的旋转角度即曲轴销134的旋转角度,并向控制部61输出,通过控制部61,监视曲轴销134经由跷跷板式主体103按压活塞112的按压状态。另外,标号136是连接曲轴旋转角度传感器90与控制部61的导线。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离合器操作机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工作缸和离合器的剖面图,第二工作缸56由以下部件构成:有底筒状的缸主体141;活塞142,其移动自如地插入到形成在该缸主体141的缸镗141a中;以及弹簧143,其分别设置在该活塞142以及缸主体141的底壁141b之间,将活塞142向推杆57侧推出。另外,标号141c是为了连接油压配管54而设置在缸主体141的底壁141b上的配管连接口,标号145、145是为了将缸镗141a与活塞142之间密封而安装在活塞142上的O型密封圈,标号146是排出缸主体141内的工作油中所混入的空气的空气排出用塞。
活塞142形成有供推杆57的一端插入的杆插入孔142a。
离合器27是由以下部件构成的多片式部件:大被动齿轮155,其旋转自如地安装在构成变速机25的主轴153上并与曲轴侧的齿轮啮合;驱动部件157,其经由螺旋弹簧156安装在该大被动齿轮155上;作为多个摩擦圆片的离合器盘(clutch disc)158,其在主轴153的轴向上移动自如且在旋转方向上与驱动部件157的内周面卡合;多个离合器片(clutchplate)161,它们与这些离合器盘158交替重合;从动部件162,其被花键结合在主轴153上,并且使离合器片161的内周部以在主轴153的轴向上移动自如的方式在旋转方向上卡合;按压部件164,其经由多个螺旋弹簧163安装在该从动部件162上,从而经由多个离合器盘158以及离合器片161按压从动部件162;以及输入部件171,其经由轴承169配置在按压部件164上,并且移动自如地安装在主轴153的端部,且形成有供推杆57的另一端部插入的杆插入孔171a。另外,标号172是用于将螺旋弹簧163安装在从动部件162上的螺栓并设有多个,该螺旋弹簧163用于向从动部件162按压按压部件164而设置的。标号173是将从动部件162安装在主轴153上的螺母。
变速机25,经由轴承176、177将主轴153旋转自如地安装在机壳175上,并经由一对轴承将未图示的副轴(counter shaft)旋转自如地安装在机壳175上。
在主轴153上,可在轴向上移动自如地花键结合有由多个驱动齿轮构成的驱动齿轮组178,由多个从动齿轮构成的从动齿轮组被花键结合在副轴上,驱动齿轮组178的各齿轮与从动齿轮组的各齿轮相啮合,通过未图示的变速机构来选择进行动力传递的齿轮。
返回到图2,第二主缸84(参照图2)、第二工作缸56以及油压配管54是构成使离合器分离与接合的离合器分离/接合部179的部件。
下面,对上面所述的离合器操作机构50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通过手动分离与接合离合器27时(参照图2),在图3中,如果操作离合器操作杆51而将杆73推到活塞72上,则活塞72在缸镗71a内抵抗弹簧74的弹性力而向配管连接口71b侧移动,所以缸镗71a内的油室71A的油压升高。
图6(a)、(b)是表示本发明的致动器单元的作用的作用图(第一实施方式)。
在图6(a)中,在主缸64(参照图3)的升高了的油压经由油压配管53向箭头A的方向传到第一工作缸82时,缸主体91内的油室91A的油压升高,活塞92由于该油压而移动,从而将跷跷板式机构83的杆部件104向箭头B的方向推,所以跷跷板式主体103以摆动轴102为中心向箭头C的方向摆动,以另一端部103b向箭头D的方向推第二主缸84的活塞112。
由此,缸主体111内的油室111A的油压升高,该油压如箭头E所示,经由油压配管54而传到图5所示的第二工作缸56的缸主体141内的油室141A,油室141A的油压升高。由此,活塞142推动推杆57,推杆57向离合器27侧移动。
其结果是,按压部件164经由轴承169从离合器盘158离开,按压各离合器盘158和各离合器片161的按压力几乎消失,离合器27被分离,即不能从驱动部件157向从动部件162传递动力。
此时,电动马达58(参照图4)不工作,所以图6(a)所示的输出齿轮89处于静止的状态,跷跷板式主体103从输出齿轮89的曲轴销134离开,所以对离合器操作杆51(参照图2)进行操作不会影响电动马达58侧。
上述的曲轴销134和跷跷板式主体103是构成作为第二损失机构的电动马达侧损失机构170A的部件,所述第二损失机构在电动马达58不工作时从电动马达58侧切断由离合器操作杆51的操作产生的、从跷跷板式主体103接受来的被动作力。
在图6(b)中,在自动地分离与接合离合器27(参照图2)时,使电动马达58工作,将小齿轮127沿箭头G方向的旋转经由减速齿轮88(沿箭头H方向的旋转)传到输出齿轮89(沿箭头J方向的旋转)。
在输出齿轮89沿箭头J的方向旋转时,输出齿轮89的曲轴销134沿箭头K的方向推跷跷板式主体103的背面103c,所以跷跷板式主体103的另一端部103b如箭头L所示推动第二主缸84的活塞112,所以缸主体111的油室111A的油压升高。由此,与(a)中所述同样使离合器27分离。
此时,第一工作缸82的活塞92处于静止状态,跷跷板式机构83的杆部件104从活塞92的凹部92a离开,所以使电动马达58工作不会影响离合器操作杆51(参照图2)侧。
上述的活塞92和杆部件104设置在离合器操作杆51和跷跷板式主体103之间,是构成作为第一损失机构的操作杆侧损失机构170B的部件,所述第一损失机构在不操作离合器操作杆51时从离合器操作杆51侧切断由电动马达58的驱动产生的、从杆部件104接受来的被动作力。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离合器操作机构(第二实施方式)的系统图,对于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符号,详细说明省略。
离合器操作机构180具有以下部件:致动器单元181,其通过电动马达58的工作产生油压;操作杆操作部184,其具备离合器操作杆182,作为经由油压配管183连接在致动器单元181上的离合器操作单元;第二工作缸56,其经由油压配管186连接在该操作杆操作部184上;推杆57;以及控制部61,其对电动马达58和电磁阀87的工作进行控制。
上述的操作杆操作部184设置在离合器操作杆182的附近。
在上述的离合器操作机构180中,通过操作离合器操作杆182而在操作杆操作部184产生油压,将该油压传递到第二工作缸56,并经由推杆57以手动分离与接合离合器27。
另外,在离合器操作机构180中,不操作离合器操作杆182,而使致动器单元181的电动马达58工作来产生油压,并将该油压经由操作杆操作部184传递到第二工作缸56,并经由推杆57自动地分离与接合离合器27。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离合器操作机构(第二实施方式)的致动器单元的说明图,致动器单元181具有以下部件:电动马达58;输出齿轮89,其通过减速齿轮88与该电动马达58啮合;收纳各齿轮的齿轮箱85;曲轴旋转角度传感器90;臂部件191,其被向输出齿轮89的曲轴销134推出,并且旋转自如地安装在摆动轴102上;第一主缸192,其通过该臂部件191的摆动产生油压;配油箱86,其将进出该第一主缸192内的工作油储存起来;电磁阀87,其设置在油压配管183的中途,用于开闭连接在第一主缸192上的油压配管183的油路。
第一主缸192与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主缸84为相同构造,由以下部件构成:筒状的缸主体111;移动自如地插入到缸镗111a中的活塞112;弹簧114;以及箱侧连接口116。臂部件191的端部191a抵接在活塞112的端面112a上,油压配管183连接于设在缸主体111的端部上的配管连接口111b上。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离合器操作机构(第二实施方式)的操作杆操作部的说明图,操作杆操作部184具有以下部件:作为第二按压部的第一工作缸195,其被设置在离合器操作杆182的附近,经由油压配管183连接在致动器单元181上(参照图8);跷跷板式机构196,其借助于在该第一工作缸195中产生的油压进行工作;第二主缸197,其借助该跷跷板式机构196的动作而产生油压;配油箱86(参照图7),其将进出该第二主缸197内的工作油储存起来;离合器操作杆182,其安装在旋转自如地支撑在转向手柄21(参照图1)上的摆动轴198上;以及操作杆旋转角度传感器66,其连接在摆动轴198的检测轴上,用于检测离合器操作杆182的摆动角度。
第一工作缸195具有以下部件:筒状的缸主体201;活塞202,其移动自如地插入到设在该缸主体201的缸镗201a中;以及弹簧204,其利用弹性力将该活塞202向与跷跷板式机构196侧相反一侧推出。油压配管183连接于设在缸主体201的另一端部上的连接口201b上。另外,标号207是安装在活塞202上的密封部件,标号208是支撑弹簧204的一端的垫圈,标号209是将垫圈208固定在缸主体201上的挡圈。
跷跷板式机构196由以下部件构成:摆动轴198;作为旋转动作力传递部件(以及旋转按压部件)的跷跷板式主体212,其以该摆动轴198为中心进行摆动;第一滚轮214,其经由支轴213旋转自如地安装在该跷跷板式主体212的一端部212a上并与活塞202的端面202a抵接;以及第二滚轮217,其经由支轴216旋转自如地安装在跷跷板式主体212的另一端部212b上并与第二主缸197的活塞112的端面112a抵接。
第二主缸197是经由油压配管186而在第二工作缸56(参照图7)中产生油压的装置,第二主缸197与第一主缸192(参照图8)为相同构造,由以下部件构成:缸主体111;移动自如地插入到缸镗111a中的活塞112;弹簧114;以及箱侧连接口116。油压配管186连接于设在缸主体111端部的配管连接口111b上。
离合器操作杆182具备调整螺丝221,该调整螺丝221通过与一体地形成在跷跷板式主体212上的作为第一按压部的端部突出部212c相抵接来调整离合器操作杆182的操作杆角度。
返回到图7,第二主缸197、第二工作缸56以及油压配管186是构成使离合器分离与接合的离合器分离/接合部222的部件。
下面,对上面所述的离合器操作机构180的作用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离合器操作机构(第二实施方式)的作用的第一作用图。
在以手动分离与接合离合器27(参照图7)时,沿箭头P的方向操作离合器操作杆182。由此,跷跷板式机构196经由调整螺丝221沿箭头Q的方向摆动,跷跷板式机构196的第二滚轮217将第二主缸197的活塞112沿箭头R的方向推出,因此第二主缸197内的油室111A的油压升高,该油压沿箭头S的方向经由油压配管186传递到第二工作缸56(参照图7),所以如上所述,离合器27被分离。
上述的第一工作缸195的活塞202和跷跷板式机构196的第一滚轮214,被设置在电动马达58(参照图9)与跷跷板式主体212之间,是构成作为第二损失机构的电动马达侧损失机构225A的部件,所述第二损失机构在电动马达58不工作时从电动马达58侧切断由离合器操作杆182的操作产生的、从跷跷板式主体212接受来的被动作力。
图11(a)、(b)是表示本发明的离合器操作机构(第二实施方式)的作用的第二作用图。
在图11(a)中,在自动地分离与接合离合器27(参照图7)时,使电动马达58工作,将小齿轮127沿箭头U方向的旋转经由减速齿轮88(沿箭头V方向的旋转)传到输出齿轮89(沿箭头W方向的旋转)。
在输出齿轮89如箭头W所示那样旋转时,输出齿轮89的曲轴销134如箭头X所示推压臂部件191的背面191c,所以臂部件191的端部191a沿箭头Y的方向推动第一主缸192的活塞112,所以缸主体111的油室111A的油压升高。
在图11(b)中,在第一主缸192(参照(a))的升高了的油压经由油压配管183如箭头a所示那样传到第一工作缸195时,缸主体201内的油室201A的油压升高。
其结果是,活塞202移动,从而将跷跷板式机构196的第一滚轮214向箭头b的方向推,所以跷跷板式机构196沿箭头c的方向摆动,第二滚轮217将第二主缸197的活塞112沿箭头d的方向推出,所以第二主缸197内的油室111A的油压升高,该油压沿箭头e的方向经由油压配管186而传到第二工作缸56(参照图7),如上所述,离合器27被分离。
上述的调整螺丝221和跷跷板式机构196的端部突出部212c,与离合器操作杆182相邻,设置在跷跷板式主体212的一部分上,是构成作为第一损失机构的操作杆侧损失机构225B的部件,所述第一损失机构在不操作离合器操作杆182时从离合器操作杆182侧切断由电动马达58的驱动产生的、从跷跷板式主体212接受来的被动作力。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离合器操作机构(第三实施方式)的系统图,对于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符号,详细说明省略。
离合器操作机构230具有以下部件:操作杆操作部52,其包含设置在转向手柄21(参照图1)上的离合器操作杆51;作为离合器操作单元的致动器单元231,其经由油压配管53连接在该操作杆操作部52上;第二工作缸56,其经由油压配管54连接在该致动器单元231上;推杆57,其配置在该第二工作缸56和离合器27之间;以及控制部61,其对设在致动器单元231上的电动马达233的工作进行控制。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离合器操作机构(第三实施方式)的致动器单元的说明图,对于与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符号,详细说明省略。
致动器单元231具有以下部件:第一工作缸82;跷跷板式机构83;第二主缸84;配油箱86;电动马达233;蜗杆234,其被安装在该电动马达233的旋转轴233a上;扇形的蜗轮236,其与该蜗杆234啮合;以及曲轴旋转角度传感器90,其检测蜗轮236的旋转角度。
电动马达233附设有通过导线237连接在控制部61上的马达驱动控制部238,控制部61通过向马达驱动控制部238发送马达驱动信号而控制电动马达233的工作。
蜗轮236被一体地安装在跷跷板式主体103的摆动轴102上,在蜗轮236的背面具有曲轴销134,该曲轴销134能够按压跷跷板式主体103的另一端部103b侧的背面103c。
曲轴旋转角度传感器90检测围绕摆动轴102的蜗轮236的旋转角度即曲轴销134的旋转角度,并向控制部61输出。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离合器操作机构(第四实施方式)的系统图,对于与图7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符号,详细说明省略。
离合器操作机构240具有以下部件:致动器单元241,其通过电动马达233的工作产生油压;操作杆操作部184;第二工作缸56,其经由油压配管186连接在该操作杆操作部184上;推杆57;电动马达233;以及控制部61。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离合器操作机构(第四实施方式)的致动器单元的说明图,对于与图8、图13所示的第二、三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符号,详细说明省略。
致动器单元241由以下部件构成:电动马达233;蜗杆234,其被安装在该电动马达233的旋转轴233a上;扇形的蜗轮236,其与该蜗杆234啮合;以及曲轴旋转角度传感器90,其检测蜗轮236的旋转角度;臂部件191,其被向蜗轮236的曲轴销134推出,并且旋转自如地安装在摆动轴102上;第一主缸192,其通过该臂部件191的摆动产生油压;以及配油箱86,其将进出该第一主缸192内的工作油储存起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以及图15所示,在曲轴销134经由臂部件191将活塞112推出,但并不受此限定,也可以通过曲轴销134直接将活塞112推出。
本发明的离合器操作机构适用于二轮车。

离合器操作机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离合器操作机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离合器操作机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离合器操作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合器操作机构.pdf(3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合器操作机构,该离合器操作机构在用手动操作或者使致动器工作来使离合器分离与接合的情况下不影响另一方。该离合器操作机构具有:操作杆侧损失机构(170B),其被设置在离合器操作杆与旋转动作力传递部件(103)之间,在不操作离合器操作杆时从离合器操作杆侧切断由电动马达(58)的驱动产生的、从旋转动作力传递部件(103)接受来的被动作力;和马达侧损失机构(170A),其被设置在电动马达(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