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炭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1279193 上传时间:2018-04-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7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62744.0

申请日:

2008.07.01

公开号:

CN101307526A

公开日:

2008.11.19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D04B 1/14公开日:20081119|||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D04B1/14; D04B21/00; D01D5/06; D01F1/10

主分类号:

D04B1/14

申请人:

徐福祥

发明人:

徐福祥

地址:

314009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余贤埭大街8号梦迪集团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林怀禹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竹炭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将竹炭纤维微粉化,使其粒径达到纳米级;2.将纳米级竹炭微粉经过硅表面活性剂处理,分散均匀;3.经湿法纺丝工艺将以粘胶为基质,用纳米级竹炭微粉加入纺丝液中纺丝而成的浆乳添加入粘胶中,混合均匀;4.适当调整纺丝酸浴的组成数,将粘胶拉丝成型,制成竹炭粘胶纤维;5.以竹炭粘胶纤维为原料制成面料。本发明面料具有吸湿、透气、抗菌抑菌、除臭、高吸附、调温调湿、远红外辐射、防电磁辐射等功能,对皮肤无刺激、无过敏,耐洗、耐晒、耐热、易洗涤、防虫、防潮、存放勿叠压,且功能持久,特别适合制作衬衫、针织内衣、T恤衫等,也可用于制作冬季保暖内衣系列。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竹炭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1、将竹炭纤维微粉化,使其粒径达到纳米级;2、将纳米级竹炭微粉经过硅表面活性剂处理,分散均匀;3、经湿法纺丝工艺将以粘胶为基质,用纳米级竹炭微粉加入纺丝液中纺丝而成的浆乳添加入粘胶中,混合均匀;4、适当调整纺丝酸浴的组成数,将粘胶拉丝成型,制成竹炭粘胶纤维;5、以竹炭粘胶纤维为原料制成面料。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炭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编织时将沙线的线圈长度适当放长到每50只线圈为15cm,使面料结构不宜太紧密,这样在编织过程中就能避免过大的弯纱张力。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竹炭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布面卷布的卷曲张力控制在100牛顿以内。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竹炭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滞后成圈,上针压针控制在0.5cm以内。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竹炭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编织时纱线张力控制在2g~3g以内。

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竹炭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编织时接头的大小控制在0.3cm以下。

7、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竹炭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编织过程中使用亲水性柔软剂对其进行柔软处理。

8、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竹炭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生产时的环境温度控制在24-30℃,相对湿度控制在65%-75%之间。

说明书

一种竹炭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纺织面料的生产工艺,具体地说是一种用竹炭纤维为原料织成面料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绿色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保健型功能性纺织品逐渐成为纺织品的发展趋势之一。但现有功能性纺织面料受原料性能所限,往往功能单一。为了提高面料的功能性,面料制造商经常要将远红外纤维、负离子纤维以及抗菌纤维放在一起进行织造,既要组织原料又要兼顾不同纤维参数进行加工,不仅成本较高,而且工艺复杂。同时,现有功能型面料还会因洗涤次数的增加,而使其功能很快减退甚至消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具有综合保健功能且功能持久的竹炭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竹炭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将竹炭纤维微粉化,使其粒径达到纳米级;2、将纳米级竹炭微粉经过硅表面活性剂处理,分散均匀;3、经湿法纺丝工艺将以粘胶为基质,用纳米级竹炭微粉加入纺丝液中纺丝而成的浆乳添加入粘胶中,混合均匀;4、适当调整纺丝酸浴的组成数,将粘胶拉丝成型,制成竹炭粘胶纤维;5、以竹炭粘胶纤维为原料制成面料。
上述一种竹炭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编织时将沙线的线圈长度适当放长到每50只线圈为15cm,使面料结构不宜太紧密,这样在编织过程中就能避免过大的弯纱张力。
上述一种竹炭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为保证顺利纺织,布面卷布的卷曲张力不能过大,控制在100牛顿以内,否则容易产生破洞。
上述一种竹炭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采用滞后成圈,上针压针不能太深,控制在0.5cm以内,否则容易产生破洞。
上述一种竹炭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编织时纱线张力控制在2g~3g以内,过大易形成破洞,过小则易形成漏针。
上述一种竹炭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编织时接头不宜过大,应控制在0.3cm以下,否则会使其不能顺利通过导纱器,造成停机,影响生产效率,也易在织物表面产生破洞。
上述一种竹炭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生产时的环境温度控制在24-30℃,相对湿度控制在65%-75%之间,以避免乡线纠缠生织疵。
上述一种竹炭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编织过程中使用亲水性柔软剂对其进行多次柔软处理,保证其括手感柔软,吸湿透气,穿着凉爽舒适的自然特性。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它将竹炭与粘胶进行有机结合制成竹炭粘胶纤维,并以此为原料织成面料,从而使其兼具竹炭纤维与粘胶纤维的优越性能。竹炭质地坚硬,细密多孔,吸附能力强,它不仅具有自然和环保特性,更有远红外线、负离子、蓄热保暖、抗菌、除臭、高吸附等多种功能。竹炭的功能具有永久性,不受洗涤次数的影响。因而,本发明面料集天然、绿色、环保、功能于一身,具有吸湿、透气、抗菌抑菌、除臭、高吸附、调温调湿、远红外辐射、防电磁辐射等功能。面料柔软细腻,对皮肤无刺激、无过敏,耐洗、耐晒、耐热、易洗涤、防虫、防潮、存放勿叠压,且功能持久,特别适合制作衬衫、针织内衣、T恤衫等,也可用于制作冬季保暖内衣系列。
具体实施方式
竹炭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将竹炭纤维微粉化,使其粒径达到纳米级;2、将纳米级竹炭微粉经过硅表面活性剂处理,分散均匀;3、经湿法纺丝工艺将以粘胶为基质,用纳米级竹炭微粉加入纺丝液中纺丝而成的浆乳添加入粘胶中,混合均匀;4、适当调整纺丝酸浴的组成数,采用纤维素酶处理,经酶分子的催化使纤维素分子链的甙键水解,致使纤维变细。将粘胶拉丝成型,制成竹炭粘胶纤维。为保证顺利纺织,布面卷布的卷曲张力不能过大,控制在100牛顿以内,否则容易产生破洞;5、对竹炭粘胶纤维进行检验;6、以竹炭粘胶纤维为原料编织制成面料坯布,编织时将沙线的线圈长度适当放长到每50只线圈为15cm,使面料结构不宜太紧密,这样在编织过程中就能避免过大的弯纱张力;编织时纱线张力控制在2g~3g以内,过大易形成破洞,过小则易形成漏针,将竹炭粘胶纤维落筒;编织时接头不宜过大,应控制在0.3cm以下,否则会使其不能顺利通过导纱器,造成停机,影响生产效率,也易在织物表面产生破洞。采用滞后成圈,上针压针不能太深,控制在0.5cm以内,否则容易产生破洞,对上述坯布进行检验;7、入库;8、将坯布染色。染色过程中使用亲水性柔软剂如有机硅柔软剂ZH-508对其进行多次柔软处理,保证其括手感柔软,吸湿透气,穿着凉爽舒适的自然特性。同时,染整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纤维的抗菌、保健特性,各个染整加工工序中的染料、助剂应选用不含甲醛的环保染料、助剂,如:无醛固色剂、无醛树脂等。9、检验染色后的面料,合格的即为本发明面料成品。生产时,环境温度控制在28℃,相对温度控制在70%,以避免乡线纠缠生织疵。

一种竹炭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竹炭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竹炭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竹炭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竹炭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竹炭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将竹炭纤维微粉化,使其粒径达到纳米级;2.将纳米级竹炭微粉经过硅表面活性剂处理,分散均匀;3.经湿法纺丝工艺将以粘胶为基质,用纳米级竹炭微粉加入纺丝液中纺丝而成的浆乳添加入粘胶中,混合均匀;4.适当调整纺丝酸浴的组成数,将粘胶拉丝成型,制成竹炭粘胶纤维;5.以竹炭粘胶纤维为原料制成面料。本发明面料具有吸湿、透气、抗菌抑菌、除臭、高吸附、调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编织;花边制作;针织;饰带;非织造布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