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仓的仓底结构和筒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筒仓的仓底结构和筒仓。背景技术 筒仓是用于贮存散装物料的仓库。 筒仓大体上可以分为农业筒仓和工业筒仓两大 类。 其中, 工业筒仓用以贮存煤炭、 水泥、 食盐、 食糖等散装物料。 对于贮存煤炭的筒仓来说, 需要进一步加强筒仓的仓底结构。
现有技术中, 通常采用通道式仓底。 具体地, 通道式仓底从基础承台开始至筒仓的 锥形漏斗均采用填料填充, 漏斗表面浇注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层, 并且该钢筋混凝土结构层 与筒仓的仓壁非整体地连接。 这种筒仓的受力性能简单, 能够负载较重的物料, 但所用的填 料量巨大, 从而增加筒仓自重并直接增加了对基础的要求。
因此, 现有的筒仓无法同时提供足够的强度支撑和较轻的自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使筒仓同时具有足够的强度支撑和较轻的自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筒仓的仓底结构, 其中, 该仓底结构包括筒壁 部、 环梁、 支承墙、 支承柱和具有入口和出口的出料漏斗, 所述筒壁部包括筒壁和沿该筒壁 内侧周向间隔设置的壁柱, 所述筒壁、 所述壁柱、 所述支承墙和所述支承柱分别支撑在地基 上, 所述出料漏斗的外缘通过所述环梁支撑在所述壁柱上, 所述出料漏斗还通过所述支承 墙和所述支承柱撑在地基上。
优选地, 所述仓底结构包括多个出料漏斗。
优选地, 所述多个出料漏斗设置为列, 每列布置有多个所述出料漏斗。
优选地, 每列出料漏斗的下方设置有一条皮带机。
优选地, 所述出料漏斗在所述出口的位置通过所述支承柱支撑在地基上。
优选地, 每个出料漏斗的出口下方设置有活化给料机。
优选地, 所述出料漏斗包括漏斗板, 该漏斗板包括第一锥板和从该第一锥板的外 端向外延伸的外侧平板, 所述第一锥板通过所述支承墙和所述支承柱支撑, 所述外侧平板 的外缘通过所述环梁支撑在所述壁柱上, 所述外侧平板上形成有外侧填料部。
优选地, 所述第一锥板为多个平面锥板, 至少两个第一锥板的锥度不同。
优选地, 所述筒壁部包括位于所述筒壁上方的仓壁, 所述外侧填料部包括第二锥 板, 该第二锥板从所述第一锥板朝向所述仓壁延伸, 所述第二锥板、 所述外侧平板和所述仓 壁之间的空间由填料浇注。
优选地, 所述第一锥板的锥度大于所述第二锥板的锥度。
优选地, 相邻两个出料漏斗的第一锥板之间形成有中间平板, 该中间平板上形成 有中间填料部。
优选地, 所述中间填料部包括从相邻的两个第一锥板延伸的折板, 该折板和所述
中间平板之间的空间由填料浇注。
优选地, 所述第二锥板和所述折板中的至少两个具有不同锥度。
优选地, 所述支承墙支撑在所述第一锥板和所述外侧平板的接合处以及所述第一 锥板和所述中间平板的接合处。
优选地, 所述漏斗板为一体形成。
优选地, 所述出料漏斗包括漏斗板, 该漏斗板包括第三锥板和从该第三锥板的外 端向下延伸的支撑板, 所述第三锥板通过所述支承墙和所述支承柱支撑, 所述支撑板的下 端通过所述环梁支撑在所述壁柱上。
优选地, 所述第三锥板为多个平面锥板, 至少两个第三锥板的锥度不同。
优选地, 所述第三锥板至少包括从所述入口到所述出口设置的第一锥板部和第二 锥板部, 所述第一锥板部的锥度小于所述第二锥板部的锥度。
优选地, 所述第一锥板部和所述第二锥板部为多个平面锥板, 至少两个第一锥板 部的锥度不同, 并且 / 或者至少两个第二锥板部的锥度不同。
优选地, 相邻两个出料漏斗的第三锥板相交并接合。
优选地, 所述支承墙支撑在所述第一锥板部和所述第二锥板部的结接合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筒仓, 该筒仓具有本发明的仓底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无需使用过多的填料就可以使仓底结构提供足够的强度支 撑, 同时能够减少筒仓的自重, 也就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对基础的要求。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 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 与下面的具 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 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
图 1 是说明本发明的仓底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
图 2 是本发明的仓底结构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 A-A 面的剖视图 ;
图 3 是沿图 2 所示实施方式的 B-B 面的剖视图 ;
图 4 是本发明的仓底结构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 A-A 面的剖视图 ;
图 5 是图 4 所示实施方式的 B-B 面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 此处所描 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 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 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 使用的方位词如 “上、 下、 左、 右” 通常是指 参考附图所示的上、 下、 左、 右; “内、 外” 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 外。
另外, 在本发明中, “锥度” 表示 ( 棱锥的 ) 斜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 或者表 示圆锥台的顶面和底面的直径差与圆锥台的高度的比值。
本发明的仓底结构包括筒壁部 10、 环梁 20、 支承墙 40、 支承柱 50 和具有入口和出 口的出料漏斗 30, 所述筒壁部 10 包括筒壁 11 和沿该筒壁 11 内侧周向间隔设置的壁柱 12, 所述筒壁 11、 所述壁柱 12、 所述支承墙 40 和所述支承柱 50 分别支撑在地基上, 所述出料漏 斗 30 的外缘通过所述环梁 20 支撑在所述壁柱 12 上, 所述出料漏斗 30 还通过所述支承墙 40 和所述支承柱 50 支撑在地基上。
出料漏斗 30 通过环梁 20、 壁柱 12( 其中, 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适当数量和间隔距离 的壁柱 12) 和支承墙 40 支撑在地基上, 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因此, 出料漏斗 30 可以采用 各种轻质结构形成, 以减轻筒仓的自重。
此外, 所述仓底结构可以包括多个出料漏斗 30, 从而可以选择性地通过一个或多 个出料漏斗 30 卸料。 优选地, 在图 1 所示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多个出料漏斗 30 设置为 2 列, 每列布置有多个所述出料漏斗 30。图 1 中所示为每列 3 个, 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 是, 可以根据需要在每列布置适当数量的出料漏斗 30。
此外, 为了便于输送卸料, 每列出料漏斗 30 的下方可以设置有一条皮带机 ( 未显 示 )。 皮带机的皮带速度可以根据打开的出料漏斗 30 的数量而设定, 换言之, 打开的出料漏 斗 30 的数量越多, 皮带速度越快, 反之亦然。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出料漏斗 30 的支撑, 所述仓底结构还可以包括支承柱 50, 所述 出料漏斗 30 在所述出口的位置通过所述支承柱 50 支撑在地基上。
另外, 优选地, 每个出料漏斗 30 的出口下方设置有活化给料机, 以使从出料漏斗 30 均匀连续或定量地输出物料。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出料漏斗 30 的优选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 如图 2 和图 3 所示, 所述出料漏斗 30 包括漏斗板, 该 漏斗板包括第一锥板 31 和从该第一锥板 31 的外端向外延伸的外侧平板 32, 所述第一锥板
31 通过所述支承墙 40 和所述支承柱 50 支撑, 所述外侧平板 32 的外缘通过所述环梁 20 支 撑在所述壁柱 12 上, 所述外侧平板 32 上形成有外侧填料部 33。
优选地, 所述第一锥板 31 为多个平面锥板, 至少两个第一锥板 31 的锥度不同 ( 即 多个第一锥板 31 中至少具有两个不同的锥度 )。例如, 在图 2 和图 3 所示的实施方式中, 漏斗板包括矩形入口和出口, 从而包括四个第一锥板 31, 其中, 相对的两个第一锥板 31 具 有相同的锥度 ( 倾斜角度相同 )。从图 2 和图 3 可以看出, 两对第一锥板 31 之间的夹角不 同, 从而当出料漏斗 30 打开时, 沿相邻的第一锥板 31 下落的物料会因第一锥板 31 的不同 锥度而具有不同的速度。换言之, 同一水平截面上, 不同位置的物料具有不同的下落速度, 速度较快的物料将影响速度较慢的物料加速下落, 从而避免了出料时堵塞出料漏斗 30 的 可能性。可选择地, 四个第一锥板 31 也可以各自具有不同的锥度, 同样可以避免堵塞。
另外, 如图 2 和图 3 所示, 所述筒壁部 10 包括位于所述筒壁 11 上方的仓壁 13, 所 述外侧填料部 33 包括第二锥板 33a, 该第二锥板 33a 从所述第一锥板 31 朝向所述仓壁 13 延伸, 所述第二锥板 33a、 所述外侧平板 32 和所述仓壁 13 之间的空间由填料 33b 浇注。
由于填料 33b 浇注的空间大小取决于第二锥板 33a 的锥度。因此, 优选地, 如图 2 和图 3 所示, 所述第一锥板 31 的锥度大于所述第二锥板 33a 的锥度。 通过这种布置, 一方面 可以减少填料 33b, 从而减轻出料漏斗 30 的自重 ; 另一方面, 可以使沿第二锥板 33a 和第一 锥板 31 下落的物料在下落过程中产生陡然的加速, 这种加速可以起到类似于向下 “抽吸” 物料的作用, 从而能够避免物料堵塞。 可以理解的是, 漏斗折板包括多个第一锥板 31, 每个第一锥板 31 各自连接一个第 二锥板 33a。为了产生上述 “抽吸” 作用, 使得一个第一锥板 31 的锥度大于与其连接的第二 锥板 33a 锥度即可, 但也可以使另外一个或多个第一锥板 31 的锥度大于与其连接的第二锥 板 33a 的锥度。在图 2 和图 3 所示的实施方式中, 入口和出口形成为矩形, 漏斗折板具有四 个第一锥板 31, 每个第一锥板 31 的锥度都大于与其连接的第二锥板 33a 的锥度。
在上述说明中, 第一锥板 31 和第二锥板 33a 均为平面锥板, 使得出料漏斗 30 包括 从所述入口到所述出口连续设置的第一锥斗部分和第二锥斗部分, 且第一锥斗部分和第二 锥斗部分的内锥空间形成为棱锥台形状。但第一锥板 31 和第二锥板 33a 也可以是曲面锥 板并且使第一锥板 31 的锥度大于与其连接的第二锥板 33a 的锥度, 以使第一锥斗部分和第 二锥斗部分的内锥空间形成为圆锥台形状或喇叭形状 ( 曲面锥板的锥度从所述入口到所 述出口逐渐变小 )。可选择地, 第一锥板 31 和第二锥板 33a 可以各自包括曲面锥板和平面 锥板并且使第一锥板 31 的锥度大于与其连接的第二锥板 33a 的锥度, 从而使第一锥斗部分 和第二锥斗部分的内锥空间形成为不规则的喇叭形状。
另外, 相邻两个出料漏斗 30 的第一锥板 31 之间可以形成有中间平板 34, 该中间 平板 34 上可以形成有中间填料部 35。通过这种布置, 可以加强相邻出料漏斗 30 之间的接 合强度, 从而使多个出料漏斗 30 联合加固。优选地, 所述中间填料部 35 包括从相邻的两个 第一锥板 31 延伸的折板 35a, 该折板 35a 和所述中间平板 34 之间的空间由填料 33b 浇注。 其中, 折板 35a 也可以具有小于第一锥板 31 的锥度, 以产生 “抽吸” 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 在本实施方式中, 从入口到出口, 本发明的出料漏斗 30 包括由多 个第一锥板 31 限定其内锥空间的第一锥斗部分以及由第二锥板 33a 和折板 35a 限定其内 锥空间的第二锥斗部分。 换言之, 在第一锥斗部分中, 限定其内锥空间的侧锥板为第一锥板
31 ; 在第二锥斗部分中, 限定其内锥空间的侧锥板为第二锥板 33a 和折板 35a。因此, 可以 使限定第一锥斗部分的内锥空间的至少两个侧锥板的锥度不同 ( 即至少两个第一锥板 31 的锥度不同 ), 并且 / 或者使限定第二锥斗部分的内锥空间的侧锥板 ( 包括第二锥板 33a 和 折板 35a) 中的至少两个侧锥板的锥度不同。在第二锥斗部分中, 根据出料漏斗 30 的布置 位置, 第二锥板 33a 和折板 35a 的数量可以发生变化。例如, 在图 2 所示的位置的两个出料 漏斗 30, 每个出料漏斗 30 具有两个第二锥板 33a 和两个折板 35a, 则可以使两个第二锥板 33a 和两个折板 35a 中的任意两个或多个具有不同锥度。在图 3 所示的位置的三个出料漏 斗 30 中, 左右两个出料漏斗 30 各自具有两个第二锥板 33a 和两个折板 35a, 中间的出料漏 斗 30 具有一个第二锥板 33a 和三个折板 35a, 同样地, 其中任意两个或多个可以具有不同锥 度 ( 即第二锥板 33a 和折板 35a 中的至少两个具有不同的锥度 )。
当然,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连接相邻两个出料漏斗 30, 例如使相 邻两个出料漏斗 30 的第一锥板 31 相交并接合。
另外, 支承墙 40 可以支撑在任意适当的位置, 只要能够借助第一锥板 31 对出料漏 斗 30 提供足够的支撑即可。优选地, 所述支承墙 40 支撑在所述第一锥板 31 和所述外侧平 板 32 的接合处以及所述第一锥板 31 和所述中间平板 34 的接合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 所述漏斗板优选为一体形成。例如通过混凝土浇筑。此外, 填料 33b 可以是各种适当的浇注成型的材料, 例如轻质混凝土。 第二锥板 33a 可以是各种具有适 当耐磨性和强度的材料制成, 例如由钢筋混凝土制成。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 如图 4 和图 5 所示, 所述出料漏斗 30 包括漏斗板, 该漏斗板包括第三锥板 36 和从该第三锥板 36 的外端向下延伸的支撑板 37, 所述第三锥板 36 通过所述支承墙 40 和所述支承柱 50 支撑, 所述支撑板 37 的下端通过所述环梁 20 支撑 在所述壁柱 12 上。通过这种布置, 如图 4 所示, 出料漏斗 30 与仓壁 13 之间没有设置填料, 因而进一步降低了出料漏斗 30 的自重。
优选地, 所述第三锥板 36 为多个平面锥板, 至少两个第三锥板 36 的锥度不同。例 如, 漏斗板包括矩形入口和出口, 从而包括四个第三锥板 36, 其中, 相对的两个第三锥板 36 具有相同的锥度 ( 倾斜角度不同 )。 因此, 两对第三锥板 36 之间的夹角不同, 从而当出料漏 斗 30 打开时, 沿相邻的第三锥板 36 下落的物料会因第三锥板 36 的不同锥度而具有不同的 速度。换言之, 同一水平截面上, 不同位置的物料具有不同的下落速度, 速度较快的物料将 影响速度较慢的物料加速下落, 从而避免了出料时堵塞出料漏斗 30 的可能性。可选择地, 四个第三锥板 36 也可以各自具有不同的锥度, 同样可以避免堵塞。
更优选地, 如图 4 和图 5 所示, 所述第三锥板 36 至少包括从所述入口到所述出口 设置的第一锥板部 36a 和第二锥板部 36b, 所述第一锥板部 36a 的锥度小于所述第二锥板部 36b 的锥度。 与前述实施方式类似, 这种布置可以使沿第一锥板部 36a 和第二锥板部 36b 下 落的物料在下落过程中产生陡然的加速, 以起到类似于向下 “抽吸” 物料的作用, 从而避免 物料堵塞。
优选地, 至少两个第一锥板部 36a 的锥度不同, 并且 / 或者至少两个第二锥板部 36b 的锥度不同, 从而使沿不同锥度的第一锥板部 36a 和 / 或第二锥板部 36b 下落的物料具 有不同速度, 以进一步避免堵塞。
在图 4 和图 5 所示的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锥板部 36a 和所述第二锥板部 36b 均
为平面锥板, 使得出料漏斗 30 的内锥空间形成为棱锥台形状。但所述第一锥板部 36a 和所 述第二锥板部 36b 也可以是曲面锥板并且使所述第一锥板部 36a 的锥度小于与其连接的第 二锥板部 36b 的锥度, 以使出料漏斗 30 的内锥空间形成为圆锥台形状或喇叭形状。可选择 地, 所述第一锥板部 36a 和所述第二锥板部 36b 可以各自包括曲面锥板和平面锥板并且使 所述第一锥板部 36a 的锥度小于与其连接的第二锥板部 36b 的锥度, 从而使出料漏斗 30 的 内锥空间形成为不规则的喇叭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 相邻的两个出料漏斗 30 的第三锥板 36 之间也可以具有与前述 实施方式相似的中间平板, 并且在该中间平板上形成中间填料部 35, 从而多个出料漏斗 30 能够联合加强。可选择地, 相邻两个出料漏斗 30 的第三锥板 36 可以相交并直接接合, 从而 进一步降低自重。
另外, 支承墙 40 可以支撑在任意适当的位置, 只要能够借助第三锥板 36 对出料漏 斗 30 提供足够的支撑即可。优选地, 所述支承墙 40 支撑在所述第三锥板 36 的中部。在第 三锥板 36 具有第一锥板部 36a 和第二锥板部 36b 的情况下, 可以施支承墙 40 支撑在第一 锥板部 36a 和第二锥板部 36b 的接合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 所述漏斗板优选为一体形成。例如通过混凝土浇筑。此外, 填料 33b 可以是各种适当的浇注成型的材料, 例如轻质混凝土。
在上述两种实施方式中, 筒壁部 10、 壁柱 12、 支承墙 40、 支承柱 50 等可以通过混凝 土浇筑而成, 环梁 20 可以使用适当强度的金属材料制成, 具体可以根据筒仓的设计需要来 选择。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 提供一种筒仓, 该筒仓具有本发明的仓底结构。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但是,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 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 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 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 单变型, 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 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 在不矛 盾的情况下, 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本发明对各种可 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 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 只要其不违背本 发明的思想, 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