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随机掺杂材料的防伪方法.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1276814 上传时间:2018-04-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8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76648.3

申请日:

2009.09.24

公开号:

CN102034396A

公开日:

2011.04.27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G09F 3/02申请公布日:20110427|||公开

IPC分类号:

G09F3/02; G09F3/03; G06F17/30

主分类号:

G09F3/02

申请人:

刘剑鸣

发明人:

刘剑鸣

地址:

066004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西段168号45栋221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随机掺杂材料的防伪方法。通过将物质密度不同的固体状有形材料随机掺入到塑料卡片本体材质中,在塑料卡片内部形成随机分布的具有不同物质密度的各种形状的组织结构。使用放射线照射并穿过塑料卡片内部各处不同疏密程度的组织结构;用放射线检测器检测出穿过卡片上各点后的放射线信号的衰减程度;将衰减程度不同的放射线信号转变为数字纹理图像;将数字纹理图像编号并存储到计算机数据库中。核验时,重复上述对塑料卡片的放射线照射和接收操作,将再次得到数字纹理图像和先前数据库中存储的数字纹理图像对比验证,如相同,表示塑料卡片为真实。该方法可替代传统防伪技术,使塑料卡片的唯一性得到保证。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随机掺杂材料的防伪方法, 系一种用于标识的防伪方法, 包括产生、 制作和识别 标识中的标识材料, 其特征在于 : 其具体的产生、 制作过程包括 : a、 利用物质密度各不相同的固体状态的物质, 通过加工做成物质密度各不相同的不规 则立方体颗粒和纤维状的固体材料 ; b、 将不同物质密度的固体材料在塑料卡片的制造过程中随机掺入卡片本体材质中, 形 成一种防伪标识 ; c、 利用放射线穿过卡片内部不同密度的物质时, 放射线强度减弱的程度不同, 用放射 线从一端射入塑料卡片, 当放射线穿过塑料卡片后, 在塑料卡片的另一端, 通过放射线检测 器检测出穿透塑料卡片各点的不同强度的放射线信号 ; d、 利用穿透塑料卡片各点的放射线强度减弱的程度不同, 产生一种由衰减程度不同的 放射线构成的放射线纹理图像, 再利用放射线图像 / 数字图像转换器将放射线纹理图像转 换成数字纹理图像, 将数字纹理图像编号并存储到计算机系统数据库中 ; 其识别过程是 : a、 通过前已经制作出的塑料卡片再次产生放射线纹理图像, 与前第一次产生的放射线 纹理图像相同 ; b、 将再次产生的放射线纹理图像转换成数字纹理图像 ; c、 将上述再次得到的数字纹理图像和计算机数据库中保存的第一次产生的数字纹理 图像比较, 如果两者相同, 表示物质密度各不相同的固体材料在塑料卡片中形成的防伪标 识是真实的。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随机掺杂材料的防伪方法, 其特征在于可采用将物质密 度各不相同的固体状态物质做成纤维状和不规则立方体颗粒状固体材料, 将物质密度各不 相同的纤维状和不规则立方体颗粒状固体材料随机掺杂到塑料卡片内部构成防伪卡片, 物 质密度各不相同的固体材料在塑料卡片中形成一种防伪标识。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随机掺杂材料的防伪方法, 其特征在于利用塑料卡片中 卡片本体材质和随机掺入的物质密度各不相同的纤维状和不规则立方体颗粒状固体材料 在物质密度上的差别, 在塑料卡片内部产生一种由物质密度各不相同的纤维状和不规则立 方体颗粒状固体材料构成的随机分布的具有不同密度的各种形状的三维组织结构。
4: 通过放射线发生器和放射线检测器测出穿透塑料卡片中各点不同物质密度结构后 的放射线衰减程度信息, 检测出卡片内部的三维物质密度结构的信息, 将穿透塑料卡片各 点的放射线信息合成后形成放射线纹理图像, 再利用放射线图像 / 数字图像转换器将得到 的放射线纹理图像转换成可以被计算机处理的数字纹理图像。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随机掺杂材料的防伪方法, 其特征在于将第一次检测得 到的数字纹理图像进行编号并存储到检验用数据库中, 同时将编号印在塑料卡片上供查询 使用 ; 核验时, 查询者利用放射线检测器和放射线图像 / 数字图像转换器重复采用上述 4 的 操作, 再次得到数字纹理图像, 再通过通讯方式向计算机系统输入产品上编号, 提取预先第 一次存入的数字纹理图像 ; 将再次由塑料卡片上得到的数字纹理图像的纹理分布特征与预 先第一次存入计算机系统数据库中得到的数字纹理图像的纹理分布特征核对, 验证标识的 唯一性。

说明书


一种随机掺杂材料的防伪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标识的防伪方法, 属于信息安全技术, 具体涉及一种随机掺杂材料的 防伪方法。
     背景技术
     国际上通用的纹理防伪体制各有自己的特点, 在不同的应用场合中有各自的优 势。在纹理防伪标识中, 一般防伪方法为通过对反光彩色纹理标识进行光学照相、 编号、 存 储和检验来防伪, 由于反光彩色纹理标识对表面的污迹等干扰的抵抗能力弱, 同时彩色纹 理标识容易通过在纸张或卡片表面印刷彩色图案仿造, 因此防伪效果不佳。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 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而提供一种将物质密度各不相同材 料随机掺杂到塑料卡片之中、 实现一种实际上无法复制的防伪方法, 即一种随机掺杂材料 的防伪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
     一种随机掺杂材料的防伪方法, 系一种用于标识的防伪方法, 包括产生、 制作和识 别标识中的标识材料, 其特征在于 : 其具体的产生、 制作过程包括 :
     a、 制作不同物质密度的纤维状和不规则立方体颗粒状固体材料 ;
     b、 制作内部嵌入随机分布的物质密度不同的纤维状和不规则立方体颗粒状固体 材料的塑料卡片 ;
     c、 通过检测穿透塑料卡片内不同密度固体材料后得到的各点放射线信号的衰减 程度, 产生一种放射线纹理图像 ;
     d、 将放射线纹理图像转换成数字纹理图像 A ;
     e、 将数字纹理图像 A 保存到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库中 ;
     其识别过程是 :
     a、 通过前已经制作的塑料卡片再次产生放射线纹理图像, 与前第一次产生的放射 线纹理图像相同 ;
     b、 将再次产生的放射线纹理图像转换成数字纹理图像 B ;
     c、 比较数字纹理图像 B 和计算机系统数据库中第一次保存的数字纹理图像 A, 如 果两者相同, 表示塑料卡片是真实的 ;
     所述的随机材料的制作过程, 是通过将物质密度各不相同的固体状态物质制成 0.2 至 2 厘米长的短纤维和不规则小立方体颗粒形成物质密度各不相同的固体材料。
     所述的随机材料防伪卡片的制作过程, 是先将塑料原料 ( 一般经过造粒、 染色、 加 入添加剂等处理后的颗粒料 ) 放入料筒中, 经过加热塑化, 使之成为高粘度、 流体状的熔 体, 在塑料原料颗粒加热塑化的过程中, 将物质密度各不相同的短纤维和不规则小立方体 颗粒的固体材料投放到由塑料原料颗粒逐渐形成的熔体中, 通过搅拌, 使得纤维段和颗粒尽可能随机不均匀分布在熔体中, 熔体中各处纤维段和颗粒数量的多少、 相互位置关系等 是完全随机的。 将流体状熔体注入模具的型腔中, 经过冷却、 凝固阶段, 而后从模具脱出, 成 为塑料卡片, 当熔体凝固形后成塑料卡片。内部随机掺杂的物质密度各不相同的短纤维和 立方体颗粒在塑料卡片内部形成一种三维随机分布的不同疏密程度的组织结构, 构成一种 随机材料塑料卡片 ; 在塑料卡片上指定一个图像采集区域。对作为随机材料载体卡片的厚 度和成份没有特殊的要求, 可以是目前使用的以塑料作为卡片基材的信用卡、 银行卡、 医疗 卡等。
     所述的放射线纹理图像的产生过程, 是使用放射线 ( 例如 : X 线射或 γ 射线 ) 在 塑料卡片一端指定的图像采集区域照射卡片, 在塑料卡片另一端对应于指定的图像采集区 域, 通过放射线检测器测出放射线穿透塑料卡片各点后的放射线衰减程度的信息, 将得到 的各点放射线信息合成后形成放射线纹理图像。
     所述的数字纹理图像的产生过程, 是通过将得到的穿透塑料卡片各点的放射线信 息合成后形成放射线纹理图像, 再利用放射线图像 / 数字图像转换器将得到的放射线纹理 图像转换成可以被计算机处理的数字纹理图像 ( 例如 BMP 或 JPG 格式的图像文件 )。
     所述的数字纹理图像保存到计算机系统数据库中过程, 是对上述从放射线纹理图 像中获得的数字纹理图像进行编号并存储到计算机系统数据库中, 同时将编号印在塑料卡 片产品上供查询使用。 所述的识别过程, 是查询者利用放射线 ( 例如 : X 线射或 γ 射线 ) 发生器 / 放射 线检测器和放射线图像 / 数字图像转换器重复采用上述的操作再次得到数字图像 B, 再以 通讯方式向计算机系统输入产品上编号, 将塑料卡片产品上得到的数字纹理图像 B 的纹理 分布特征与从预先存入计算机系统数据库中得到的数字图像 A 的纹理分布特征核对, 如果 图像特征的偏差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则判定塑料卡片为真, 否则判定为假。
     根据随机分布材料的制作过程可知, 随机分布材料实际上是不可复制的。 因此, 防 伪标识材料具有唯一性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
     一、 制造者制造出物质密度各不相同的短纤维状和不规则小立方体颗粒状固体材 料;
     二、 制造者将物质密度各不相同的固体材料随机嵌入到塑料卡片中, 制做出内部 嵌入物质密度各不相同的固体材料的塑料卡片
     三、 制造者通过用放射线照射塑料卡片, 在塑料卡片的另一端通过放射线检测器 测出放射线穿透塑料卡片各点后的放射线衰减程度的信息, 将得到的穿过各点的放射线信 息合成后形成放射线纹理图像 ;
     四、 制造者将放射线纹理图案通过图像采集的手段获取, 利用图像数字化处理技 术产生数字纹理图像 ;
     五、 最后制造者将数字纹理图像保存到计算机数据库中 ;
     六、 检验人用制造者同样的方法, 通过前已经制作出的塑料卡片再次产生数字纹 理图像并与计算机数据库中保存的数字纹理图像比较, 如果两者相同, 表示塑料为真实。 如果两者不同, 表示塑料卡片为假。
     本方法与现有方法相比有如下优点 :
     一、 本方法是一种制造过程实际上无法重复的防伪方法 ;
     二、 本方法中的嵌入随机分布的不同物质密度材料的制造方法公开 ;
     三、 本方法中的防伪放射线图像采集及数字化处理方法公开 ; 鉴别过程公开。
     根据上述防伪标识材料的制作过程可知, 本发明的方法基于复杂随机现象难于重 复的原理, 可迅速验证出塑料卡片是否被篡改或伪造, 使塑料卡片具有唯一性特征。5

一种随机掺杂材料的防伪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随机掺杂材料的防伪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随机掺杂材料的防伪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随机掺杂材料的防伪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随机掺杂材料的防伪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34396A43申请公布日20110427CN102034396ACN102034396A21申请号200910176648322申请日20090924G09F3/02200601G09F3/03200601G06F17/3020060171申请人刘剑鸣地址066004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西段168号45栋2212号72发明人刘剑鸣54发明名称一种随机掺杂材料的防伪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随机掺杂材料的防伪方法。通过将物质密度不同的固体状有形材料随机掺入到塑料卡片本体材质中,在塑料卡片内部形成随机分布的具有不同物质密度的各种形状的组织结构。使用放射线照射并穿。

2、过塑料卡片内部各处不同疏密程度的组织结构;用放射线检测器检测出穿过卡片上各点后的放射线信号的衰减程度;将衰减程度不同的放射线信号转变为数字纹理图像;将数字纹理图像编号并存储到计算机数据库中。核验时,重复上述对塑料卡片的放射线照射和接收操作,将再次得到数字纹理图像和先前数据库中存储的数字纹理图像对比验证,如相同,表示塑料卡片为真实。该方法可替代传统防伪技术,使塑料卡片的唯一性得到保证。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CN102034399A1/1页21一种随机掺杂材料的防伪方法,系一种用于标识的防伪方法,包括产生、制作和识别标识中的标识材料,。

3、其特征在于其具体的产生、制作过程包括A、利用物质密度各不相同的固体状态的物质,通过加工做成物质密度各不相同的不规则立方体颗粒和纤维状的固体材料;B、将不同物质密度的固体材料在塑料卡片的制造过程中随机掺入卡片本体材质中,形成一种防伪标识;C、利用放射线穿过卡片内部不同密度的物质时,放射线强度减弱的程度不同,用放射线从一端射入塑料卡片,当放射线穿过塑料卡片后,在塑料卡片的另一端,通过放射线检测器检测出穿透塑料卡片各点的不同强度的放射线信号;D、利用穿透塑料卡片各点的放射线强度减弱的程度不同,产生一种由衰减程度不同的放射线构成的放射线纹理图像,再利用放射线图像/数字图像转换器将放射线纹理图像转换成数。

4、字纹理图像,将数字纹理图像编号并存储到计算机系统数据库中;其识别过程是A、通过前已经制作出的塑料卡片再次产生放射线纹理图像,与前第一次产生的放射线纹理图像相同;B、将再次产生的放射线纹理图像转换成数字纹理图像;C、将上述再次得到的数字纹理图像和计算机数据库中保存的第一次产生的数字纹理图像比较,如果两者相同,表示物质密度各不相同的固体材料在塑料卡片中形成的防伪标识是真实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随机掺杂材料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可采用将物质密度各不相同的固体状态物质做成纤维状和不规则立方体颗粒状固体材料,将物质密度各不相同的纤维状和不规则立方体颗粒状固体材料随机掺杂到塑料卡片内部构成防伪卡片。

5、,物质密度各不相同的固体材料在塑料卡片中形成一种防伪标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随机掺杂材料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塑料卡片中卡片本体材质和随机掺入的物质密度各不相同的纤维状和不规则立方体颗粒状固体材料在物质密度上的差别,在塑料卡片内部产生一种由物质密度各不相同的纤维状和不规则立方体颗粒状固体材料构成的随机分布的具有不同密度的各种形状的三维组织结构。4通过放射线发生器和放射线检测器测出穿透塑料卡片中各点不同物质密度结构后的放射线衰减程度信息,检测出卡片内部的三维物质密度结构的信息,将穿透塑料卡片各点的放射线信息合成后形成放射线纹理图像,再利用放射线图像/数字图像转换器将得到的放射线纹理图。

6、像转换成可以被计算机处理的数字纹理图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随机掺杂材料的防伪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一次检测得到的数字纹理图像进行编号并存储到检验用数据库中,同时将编号印在塑料卡片上供查询使用;核验时,查询者利用放射线检测器和放射线图像/数字图像转换器重复采用上述4的操作,再次得到数字纹理图像,再通过通讯方式向计算机系统输入产品上编号,提取预先第一次存入的数字纹理图像;将再次由塑料卡片上得到的数字纹理图像的纹理分布特征与预先第一次存入计算机系统数据库中得到的数字纹理图像的纹理分布特征核对,验证标识的唯一性。权利要求书CN102034396ACN102034399A1/3页3一种随机掺杂材料。

7、的防伪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标识的防伪方法,属于信息安全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随机掺杂材料的防伪方法。背景技术0002国际上通用的纹理防伪体制各有自己的特点,在不同的应用场合中有各自的优势。在纹理防伪标识中,一般防伪方法为通过对反光彩色纹理标识进行光学照相、编号、存储和检验来防伪,由于反光彩色纹理标识对表面的污迹等干扰的抵抗能力弱,同时彩色纹理标识容易通过在纸张或卡片表面印刷彩色图案仿造,因此防伪效果不佳。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将物质密度各不相同材料随机掺杂到塑料卡片之中、实现一种实际上无法复制的防伪方法,即一种随机掺杂材料的防伪方法。0004本。

8、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0005一种随机掺杂材料的防伪方法,系一种用于标识的防伪方法,包括产生、制作和识别标识中的标识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具体的产生、制作过程包括0006A、制作不同物质密度的纤维状和不规则立方体颗粒状固体材料;0007B、制作内部嵌入随机分布的物质密度不同的纤维状和不规则立方体颗粒状固体材料的塑料卡片;0008C、通过检测穿透塑料卡片内不同密度固体材料后得到的各点放射线信号的衰减程度,产生一种放射线纹理图像;0009D、将放射线纹理图像转换成数字纹理图像A;0010E、将数字纹理图像A保存到计算机系统的数据库中;0011其识别过程是0012A、通过前已经制作的塑料卡片再次产生放射线纹。

9、理图像,与前第一次产生的放射线纹理图像相同;0013B、将再次产生的放射线纹理图像转换成数字纹理图像B;0014C、比较数字纹理图像B和计算机系统数据库中第一次保存的数字纹理图像A,如果两者相同,表示塑料卡片是真实的;0015所述的随机材料的制作过程,是通过将物质密度各不相同的固体状态物质制成02至2厘米长的短纤维和不规则小立方体颗粒形成物质密度各不相同的固体材料。0016所述的随机材料防伪卡片的制作过程,是先将塑料原料一般经过造粒、染色、加入添加剂等处理后的颗粒料放入料筒中,经过加热塑化,使之成为高粘度、流体状的熔体,在塑料原料颗粒加热塑化的过程中,将物质密度各不相同的短纤维和不规则小立方体。

10、颗粒的固体材料投放到由塑料原料颗粒逐渐形成的熔体中,通过搅拌,使得纤维段和颗粒说明书CN102034396ACN102034399A2/3页4尽可能随机不均匀分布在熔体中,熔体中各处纤维段和颗粒数量的多少、相互位置关系等是完全随机的。将流体状熔体注入模具的型腔中,经过冷却、凝固阶段,而后从模具脱出,成为塑料卡片,当熔体凝固形后成塑料卡片。内部随机掺杂的物质密度各不相同的短纤维和立方体颗粒在塑料卡片内部形成一种三维随机分布的不同疏密程度的组织结构,构成一种随机材料塑料卡片;在塑料卡片上指定一个图像采集区域。对作为随机材料载体卡片的厚度和成份没有特殊的要求,可以是目前使用的以塑料作为卡片基材的信用。

11、卡、银行卡、医疗卡等。0017所述的放射线纹理图像的产生过程,是使用放射线例如X线射或射线在塑料卡片一端指定的图像采集区域照射卡片,在塑料卡片另一端对应于指定的图像采集区域,通过放射线检测器测出放射线穿透塑料卡片各点后的放射线衰减程度的信息,将得到的各点放射线信息合成后形成放射线纹理图像。0018所述的数字纹理图像的产生过程,是通过将得到的穿透塑料卡片各点的放射线信息合成后形成放射线纹理图像,再利用放射线图像/数字图像转换器将得到的放射线纹理图像转换成可以被计算机处理的数字纹理图像例如BMP或JPG格式的图像文件。0019所述的数字纹理图像保存到计算机系统数据库中过程,是对上述从放射线纹理图像。

12、中获得的数字纹理图像进行编号并存储到计算机系统数据库中,同时将编号印在塑料卡片产品上供查询使用。0020所述的识别过程,是查询者利用放射线例如X线射或射线发生器/放射线检测器和放射线图像/数字图像转换器重复采用上述的操作再次得到数字图像B,再以通讯方式向计算机系统输入产品上编号,将塑料卡片产品上得到的数字纹理图像B的纹理分布特征与从预先存入计算机系统数据库中得到的数字图像A的纹理分布特征核对,如果图像特征的偏差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则判定塑料卡片为真,否则判定为假。0021根据随机分布材料的制作过程可知,随机分布材料实际上是不可复制的。因此,防伪标识材料具有唯一性特征。具体实施方式0022本发明是。

13、这样实现的0023一、制造者制造出物质密度各不相同的短纤维状和不规则小立方体颗粒状固体材料;0024二、制造者将物质密度各不相同的固体材料随机嵌入到塑料卡片中,制做出内部嵌入物质密度各不相同的固体材料的塑料卡片0025三、制造者通过用放射线照射塑料卡片,在塑料卡片的另一端通过放射线检测器测出放射线穿透塑料卡片各点后的放射线衰减程度的信息,将得到的穿过各点的放射线信息合成后形成放射线纹理图像;0026四、制造者将放射线纹理图案通过图像采集的手段获取,利用图像数字化处理技术产生数字纹理图像;0027五、最后制造者将数字纹理图像保存到计算机数据库中;0028六、检验人用制造者同样的方法,通过前已经制。

14、作出的塑料卡片再次产生数字纹理图像并与计算机数据库中保存的数字纹理图像比较,如果两者相同,表示塑料为真实。如说明书CN102034396ACN102034399A3/3页5果两者不同,表示塑料卡片为假。0029本方法与现有方法相比有如下优点0030一、本方法是一种制造过程实际上无法重复的防伪方法;0031二、本方法中的嵌入随机分布的不同物质密度材料的制造方法公开;0032三、本方法中的防伪放射线图像采集及数字化处理方法公开;鉴别过程公开。0033根据上述防伪标识材料的制作过程可知,本发明的方法基于复杂随机现象难于重复的原理,可迅速验证出塑料卡片是否被篡改或伪造,使塑料卡片具有唯一性特征。说明书CN102034396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教育;密码术;显示;广告;印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