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多肢约束箍筋.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127568 上传时间:2018-01-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4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40326.8

申请日:

2011.08.22

公开号:

CN102352669A

公开日:

2012.02.15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E04C 5/02申请公布日:2012021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C 5/02申请日:20110822|||公开

IPC分类号:

E04C5/02

主分类号:

E04C5/02

申请人:

李治轮

发明人:

李治轮

地址:

400055 重庆市南岸区丹龙路江山多娇江景房B栋15-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构件。意在提供一种组合式多肢约束箍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箍筋的弯头和重复段材料消耗量较大的问题,同时还要解决箍筋与纵筋之间的有效约束问题。本方案包括构成外框的外环筋,所述外框筋包括有外环筋,所述外环筋为棒材弯制呈长形的封闭环状,外环筋的两端围呈圆弧,三根以上的外环筋首尾固定连接构成多边形的外框筋,外环筋首尾处的圆弧段同心叠合。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所使用的箍筋的接头处未设有弯折成的弯头,而是连接呈一体式结构,从而避免了弯头和重复段带来的大量材料的占用。而且加强了整个钢筋结构的稳固性。

权利要求书

1: 组合式多肢约束箍筋, 其特征是 : 包括构成外框的外环筋, 所述外框筋包括有外环 筋, 所述外环筋为棒材弯制呈长形的封闭环状, 外环筋的两端围呈圆弧, 三根以上的外环筋 首尾固定连接构成多边形的外框筋, 外环筋首尾处的圆弧段同心叠合。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组合式多肢约束箍筋, 其特征是 : 外框筋内设有内筋, 所述内 筋的两端连接在外框筋上, 所述内筋两端设有棒材围呈的圆弧。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组合式多肢约束箍筋, 其特征是 : 所述内筋包括纵横交 错的横内筋和纵内筋, 横内筋和纵内筋相交错的部位固定连接, 内筋两端圆弧的顶点与相 接的外环筋靠外边间设有接点, 所述圆弧与所述相接的外环筋靠内边相交处设有接点, 相 交的内筋的交接处设有接点, 相交的外环筋交接处设有接点。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组合式多肢约束箍筋, 其特征是 : 所述接点为焊点。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组合式多肢约束箍筋, 其特征是 : 所述内筋中端为两根棒材 平行相贴并接一起。
6: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组合式多肢约束箍筋, 其特征是 : 所述内筋的中段为两根棒 材扭转呈的双螺旋形。
7: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组合式多肢约束箍筋, 其特征是 : 所述内筋为两根长边和两 个半圆弧围成的长形的封闭环状。

说明书


组合式多肢约束箍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构件, 具体为一种用于混凝土结构梁、 柱的构件。背景技术 箍筋是混凝土结构中重要的材料之一, 在混凝土构件中广泛采用了各种结构、 形 状的箍筋, 以满足建筑物对混凝土结构的要求。
     典型的箍筋是用一根棒材连续弯折而成, 由于抗震设计或结构设计的需要, 在多 肢箍筋的设计中, 设计者经常会要求将棒材封闭出弯折成 135 度并锚固成 5-10 倍棒材直 径的弯头。以直径 10mm、 截面尺寸 600mm×600mm 的 2×2 的多肢箍筋为例, 总共下料需要 7510mm, 而其中弯头和重复段的长度就占到 1500mm, 占总长的 24.9%。从节约材料的方面来 说, 所述的弯头和重复段会带来较大的材料损耗。
     而且, 在典型的柱体施工中, 箍筋的作用除了直接承受剪力外, 其另一个重要的作 用就是约束柱体中的纵筋, 通过减小纵筋的自由长度, 防止纵筋受力后压屈, 充分发挥其抗 压强度。通常在施工中箍筋和纵筋是通过绑扎的方式进行连接, 但是如果单纯的使用绑扎 连接, 箍筋与纵筋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 不利于整个棒材结构的稳固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组合式多肢约束箍筋, 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箍筋的弯头和重复 段材料消耗量较大的问题, 同时还要解决箍筋与纵筋之间的有效约束问题。
     本发明组合式多肢约束箍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 组合式多肢约束箍 筋, 其特征是 : 包括构成外框的外环筋, 所述外框筋包括有外环筋, 所述外环筋为棒材弯制 呈长形的封闭环状, 外环筋的两端围呈圆弧, 三根以上的外环筋首尾固定连接构成多边形 的外框筋, 外环筋首尾处的圆弧段同心叠合。
     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 : 所使用的箍筋的接头处未设有弯折成的弯 头, 而是连接呈一体式结构, 从而避免了弯头和重复段带来的大量材料的占用, 外框筋为一 根棒材弯呈, 接头处使用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以直径 10mm、 截面尺寸 600mm×600mm 的 2×2 的多肢箍筋为例, 就可以少用 1500mm 用在弯头和重复段上的材料, 节约了 25% 左右的 钢材。
     而且, 所述扭环筋为两端围呈约束孔的封闭环状棒材, 其中段扭转呈双螺旋形, 两 端围有未扭转的约束孔, 所述约束孔尽量配合纵筋的直径 ; 同时外环筋为一根棒材弯制呈 的长形的封闭环状, 封闭环状内空间尽量配合纵筋的直径, 在施工时就可以将纵筋固定于 约束孔或所述封闭环状内, 从而牢牢地约束纵筋的位置, 与纵筋间有较大的接触面, 加强了 整个棒材结构的稳固性。
     而且扭环筋中段设有扭转, 增加了棒材自身的机械强度。 还增大了棒材的表面积, 进而增加了棒材与混凝土的握裹力、 机械咬合力, 对混凝土侧向变形的约束效果更好。
     而且在某些情况下, 使用较细的棒材弯制扭转后就可以达到较粗棒材的特性, 从而更好的提升材料的适用空间。
     进一步 : 外框筋内设有内筋, 所述内筋的两端连接在外框筋上, 所述内筋两端设有 棒材围呈的圆弧。上述方案能够实现与第一方案同样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 : 所述内筋包括纵横交错的横内筋和纵内筋, 横内筋和纵内筋相交错的部 位固定连接, 内筋两端圆弧的顶点与相接的外环筋靠外边间设有接点, 所述圆弧与所述相 接的外环筋靠内边相交处设有接点, 相交的内筋的交接处设有接点, 相交的外环筋交接处 设有接点。上述方案可以适应更为复杂的施工需要。
     进一步 : 所述内筋中端为两根棒材平行相贴并接一起。
     进一步 : 所述内筋的中段为两根棒材扭转呈的双螺旋形。
     其特点在于 : 所述扭转增加了钢筋自身的机械强度。 还增大了钢筋的表面积, 进而 增加了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 机械咬合力, 对混凝土侧向变形的约束效果更好。 而且在某 些情况下, 使用较细的钢筋弯制扭转后就可以达到较粗钢筋的特性, 从而更好的提升材料 的适用空间。
     进一步 : 所述内筋为两根长边和两个半圆弧围成的长形的封闭环状。
     其特点在于 : 通过以上结构, 外环筋和内环筋间的相交处形成了一系列的固定孔, 纵筋可被约束在所述固定孔中, 这样纵筋同时被两根及两根以上的外环筋、 内环筋约束固 定, 增加了相互接触面, 进一步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 : 所述接点为焊点, 所述焊点不局限于点焊, 也包括线焊、 面焊等焊接方式。
     其特点在于 : 焊接的方式更易实施 ; 同时只在所述弧形段的中点设焊点可以减少 焊接工作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 图 1 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内筋的形状示意图 ; 图 2 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 图 3 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内筋的形状示意图 ; 图 4 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 图 5 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内筋的形状示意图 ; 图 6 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在此不再阐述。
     在实施例一中, 本方案中的组合式多肢约束箍筋基本上由外环筋和内环筋组成, 外环筋和内环筋均是用钢筋弯制呈的长形的封闭环状 100, 如图 1 所示 : 包括两根等长平行 直边和两个半圆弧, 螺纹钢筋的首尾相接处的接点进行焊接。
     如图 2 所示 : 四根外环筋首尾搭接组成一四方形的外框筋, 内环筋包括纵横交错 搭接的四根环筋, 所述四根内环筋的两端连接在外框筋上。
     一号外环筋 111 一头的半圆弧与二号外环筋 112 一头的半圆弧同心叠合相接, 其 中圆弧相接的部位通过焊点 131 连接, 直边相接的部位通过焊点 132 连接。横向的内环筋 121 与二号外环筋 112 的接点处设有焊点 133, 内环筋 121 端部圆弧 顶点与二号外环筋 112 靠外的直边焊接, 内环筋 121 端部圆弧与一号外环筋 111 靠内的直 边相交处焊接。
     横向的内环筋 121 外框筋与纵向内环筋 122 的四处相接部位设有焊点 135。
     在施工中, 将纵筋穿过并绑扎在外环筋、 内环筋交错围呈的十六个连接孔 4 内, 还 可以继续用钢筋绑扎固定。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焊点可依以上描述类推, 不再烦述。所述外框筋和环筋层叠搭 接在一起, 相交的部分错开, 并将相交接触的部位焊接。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仅在于 : 所述内筋中端平行相贴并接一起 (如图 3 所示) 。其也是用一跟钢筋弯制而成的桨形 200, 首尾相接处的接点进行焊接。实施例二 的整体结构如图 4 所示。
     实施例三与上述的实施例一不同之处仅在于 : 内筋为两端围呈约束孔的封闭环 状, 其中段扭转呈双螺旋形 (如图 5 所示) 。其也是用一跟钢筋弯制而成麻花形 300, 首尾相 接处的接点进行焊接。实施例三的整体结构如图 6 所示。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 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如将九宫格形状替换为未设 有内筋的 “口” 字形, 或是内部设有一至多根不相交内筋的 “日” 字形 “目” 字形等, 或是任意 更改横向内筋或纵向内筋的数量, 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这些都不会影响本 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组合式多肢约束箍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组合式多肢约束箍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组合式多肢约束箍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合式多肢约束箍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合式多肢约束箍筋.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52669A43申请公布日20120215CN102352669ACN102352669A21申请号201110240326822申请日20110822E04C5/0220060171申请人李治轮地址400055重庆市南岸区丹龙路江山多娇江景房B栋153号72发明人李治轮54发明名称组合式多肢约束箍筋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构件。意在提供一种组合式多肢约束箍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箍筋的弯头和重复段材料消耗量较大的问题,同时还要解决箍筋与纵筋之间的有效约束问题。本方案包括构成外框的外环筋,所述外框筋包括有外环筋,所述外环筋为棒材弯制呈长形的封闭环状,外环筋的两端围呈圆弧。

2、,三根以上的外环筋首尾固定连接构成多边形的外框筋,外环筋首尾处的圆弧段同心叠合。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所使用的箍筋的接头处未设有弯折成的弯头,而是连接呈一体式结构,从而避免了弯头和重复段带来的大量材料的占用。而且加强了整个钢筋结构的稳固性。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3页CN102352676A1/1页21组合式多肢约束箍筋,其特征是包括构成外框的外环筋,所述外框筋包括有外环筋,所述外环筋为棒材弯制呈长形的封闭环状,外环筋的两端围呈圆弧,三根以上的外环筋首尾固定连接构成多边形的外框筋,外环筋首尾处的圆弧段同心叠合。2根据权。

3、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多肢约束箍筋,其特征是外框筋内设有内筋,所述内筋的两端连接在外框筋上,所述内筋两端设有棒材围呈的圆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多肢约束箍筋,其特征是所述内筋包括纵横交错的横内筋和纵内筋,横内筋和纵内筋相交错的部位固定连接,内筋两端圆弧的顶点与相接的外环筋靠外边间设有接点,所述圆弧与所述相接的外环筋靠内边相交处设有接点,相交的内筋的交接处设有接点,相交的外环筋交接处设有接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多肢约束箍筋,其特征是所述接点为焊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多肢约束箍筋,其特征是所述内筋中端为两根棒材平行相贴并接一起。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多肢约束箍筋。

4、,其特征是所述内筋的中段为两根棒材扭转呈的双螺旋形。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多肢约束箍筋,其特征是所述内筋为两根长边和两个半圆弧围成的长形的封闭环状。权利要求书CN102352669ACN102352676A1/3页3组合式多肢约束箍筋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构件,具体为一种用于混凝土结构梁、柱的构件。背景技术0002箍筋是混凝土结构中重要的材料之一,在混凝土构件中广泛采用了各种结构、形状的箍筋,以满足建筑物对混凝土结构的要求。0003典型的箍筋是用一根棒材连续弯折而成,由于抗震设计或结构设计的需要,在多肢箍筋的设计中,设计者经常会要求将棒材封闭出弯折成135度并锚固成510倍棒。

5、材直径的弯头。以直径10MM、截面尺寸600MM600MM的22的多肢箍筋为例,总共下料需要7510MM,而其中弯头和重复段的长度就占到1500MM,占总长的249。从节约材料的方面来说,所述的弯头和重复段会带来较大的材料损耗。0004而且,在典型的柱体施工中,箍筋的作用除了直接承受剪力外,其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约束柱体中的纵筋,通过减小纵筋的自由长度,防止纵筋受力后压屈,充分发挥其抗压强度。通常在施工中箍筋和纵筋是通过绑扎的方式进行连接,但是如果单纯的使用绑扎连接,箍筋与纵筋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不利于整个棒材结构的稳固性。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组合式多肢约束箍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

6、箍筋的弯头和重复段材料消耗量较大的问题,同时还要解决箍筋与纵筋之间的有效约束问题。0006本发明组合式多肢约束箍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组合式多肢约束箍筋,其特征是包括构成外框的外环筋,所述外框筋包括有外环筋,所述外环筋为棒材弯制呈长形的封闭环状,外环筋的两端围呈圆弧,三根以上的外环筋首尾固定连接构成多边形的外框筋,外环筋首尾处的圆弧段同心叠合。0007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所使用的箍筋的接头处未设有弯折成的弯头,而是连接呈一体式结构,从而避免了弯头和重复段带来的大量材料的占用,外框筋为一根棒材弯呈,接头处使用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以直径10MM、截面尺寸600MM600MM的2。

7、2的多肢箍筋为例,就可以少用1500MM用在弯头和重复段上的材料,节约了25左右的钢材。0008而且,所述扭环筋为两端围呈约束孔的封闭环状棒材,其中段扭转呈双螺旋形,两端围有未扭转的约束孔,所述约束孔尽量配合纵筋的直径;同时外环筋为一根棒材弯制呈的长形的封闭环状,封闭环状内空间尽量配合纵筋的直径,在施工时就可以将纵筋固定于约束孔或所述封闭环状内,从而牢牢地约束纵筋的位置,与纵筋间有较大的接触面,加强了整个棒材结构的稳固性。0009而且扭环筋中段设有扭转,增加了棒材自身的机械强度。还增大了棒材的表面积,进而增加了棒材与混凝土的握裹力、机械咬合力,对混凝土侧向变形的约束效果更好。0010而且在某些。

8、情况下,使用较细的棒材弯制扭转后就可以达到较粗棒材的特性,从说明书CN102352669ACN102352676A2/3页4而更好的提升材料的适用空间。0011进一步外框筋内设有内筋,所述内筋的两端连接在外框筋上,所述内筋两端设有棒材围呈的圆弧。上述方案能够实现与第一方案同样的技术效果。0012进一步所述内筋包括纵横交错的横内筋和纵内筋,横内筋和纵内筋相交错的部位固定连接,内筋两端圆弧的顶点与相接的外环筋靠外边间设有接点,所述圆弧与所述相接的外环筋靠内边相交处设有接点,相交的内筋的交接处设有接点,相交的外环筋交接处设有接点。上述方案可以适应更为复杂的施工需要。0013进一步所述内筋中端为两根棒。

9、材平行相贴并接一起。0014进一步所述内筋的中段为两根棒材扭转呈的双螺旋形。0015其特点在于所述扭转增加了钢筋自身的机械强度。还增大了钢筋的表面积,进而增加了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力、机械咬合力,对混凝土侧向变形的约束效果更好。而且在某些情况下,使用较细的钢筋弯制扭转后就可以达到较粗钢筋的特性,从而更好的提升材料的适用空间。0016进一步所述内筋为两根长边和两个半圆弧围成的长形的封闭环状。0017其特点在于通过以上结构,外环筋和内环筋间的相交处形成了一系列的固定孔,纵筋可被约束在所述固定孔中,这样纵筋同时被两根及两根以上的外环筋、内环筋约束固定,增加了相互接触面,进一步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001。

10、8进一步所述接点为焊点,所述焊点不局限于点焊,也包括线焊、面焊等焊接方式。0019其特点在于焊接的方式更易实施;同时只在所述弧形段的中点设焊点可以减少焊接工作量。附图说明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内筋的形状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内筋的形状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内筋的形状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1下述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在此不再阐述。0022在实施例一中,本方案中的组合式多肢约束箍筋基本上由外环筋和内环筋。

11、组成,外环筋和内环筋均是用钢筋弯制呈的长形的封闭环状100,如图1所示包括两根等长平行直边和两个半圆弧,螺纹钢筋的首尾相接处的接点进行焊接。0023如图2所示四根外环筋首尾搭接组成一四方形的外框筋,内环筋包括纵横交错搭接的四根环筋,所述四根内环筋的两端连接在外框筋上。0024一号外环筋111一头的半圆弧与二号外环筋112一头的半圆弧同心叠合相接,其中圆弧相接的部位通过焊点131连接,直边相接的部位通过焊点132连接。说明书CN102352669ACN102352676A3/3页50025横向的内环筋121与二号外环筋112的接点处设有焊点133,内环筋121端部圆弧顶点与二号外环筋112靠外的。

12、直边焊接,内环筋121端部圆弧与一号外环筋111靠内的直边相交处焊接。0026横向的内环筋121外框筋与纵向内环筋122的四处相接部位设有焊点135。0027在施工中,将纵筋穿过并绑扎在外环筋、内环筋交错围呈的十六个连接孔4内,还可以继续用钢筋绑扎固定。0028本实施例中的其他焊点可依以上描述类推,不再烦述。所述外框筋和环筋层叠搭接在一起,相交的部分错开,并将相交接触的部位焊接。0029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内筋中端平行相贴并接一起(如图3所示)。其也是用一跟钢筋弯制而成的桨形200,首尾相接处的接点进行焊接。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如图4所示。0030实施例三与上述的实施例一不同之。

13、处仅在于内筋为两端围呈约束孔的封闭环状,其中段扭转呈双螺旋形(如图5所示)。其也是用一跟钢筋弯制而成麻花形300,首尾相接处的接点进行焊接。实施例三的整体结构如图6所示。0031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如将九宫格形状替换为未设有内筋的“口”字形,或是内部设有一至多根不相交内筋的“日”字形“目”字形等,或是任意更改横向内筋或纵向内筋的数量,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说明书CN102352669ACN102352676A1/3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52669ACN102352676A2/3页7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352669ACN102352676A3/3页8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2352669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