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燃烧炉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烧燃料加热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生物质燃烧炉。
背景技术
燃烧炉采用生物质燃料时,燃烧会产生黑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等
有害气体排放于空气中,污染环境,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而采用轻质柴油、天然气作为燃
料或使用电炉,价格昂贵,使用成本高。
目前,使用生物质燃料的燃烧炉,其炉膛顶部与受热面交界处一般都是敞开的或
设有烟囱,生物质燃料燃烧率60%左右,其余40%的未完全燃烧形成浓烟由敞开口或烟囱散
发于空气中,利用率低,浪费资源。其次,生物质燃料燃烧时未完全燃烧的有机物形成浓烟
排放于空气中,挡住视线,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利用生物质颗粒燃料的燃烧炉
炒菜时,烟雾使人眼睛的视线模糊,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能耗小、余热回收率高、能净化余
烟的生物质燃烧炉。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生物质燃烧炉,包括炉膛和炉桥;所述炉膛顶部
与受热体密封连接形成加热区;所述炉桥置于炉膛底部;还包括余烟循环装置和余烟净化
装置;所述余烟循环装置包括热风管、循环腔和回风管,所述热风管入口端与炉膛顶部的加
热区连通、出口端与循环腔联通;所述循环腔的水平高度大于炉膛顶部水平高度;所述回风
管入口端与循环腔连通、出口端与炉膛底部连通,用于炉膛顶部加热区的余烟经热风管进
入循环腔后、再通过回风管回流进入炉膛底部进行二次燃烧;所述余烟净化装置包括净化
腔和蒸发一盘;所述净化腔置于循环腔下方且与循环腔连通,该净化腔底部设有排出口;所
述蒸发一盘顶部敞开口且置于净化腔内,该蒸发一盘内设有蒸发液,用于蒸发液蒸发成蒸
汽与余烟中的有害气体结合从排出口排出或/和余烟中的有害气体溶于蒸发液中。
还包括循环副腔和回风副管,所述循环副腔置于循环腔与净化腔之间且分别与循
环腔、净化腔连通;所述回风副管入口端与循环副腔连通、出口端与炉膛底部连通,用于循
环腔内的余烟进入循环副腔后、再通过回风副管回流进入炉膛底部进行二次燃烧。
还包括垂直水平面的烟道,所述循环腔、循环副腔、净化腔通过烟道连通;所述热
风管出口端置于烟道的入口。
所述烟道还设有余烟导向筒;所述导向筒底部设有喇叭口,用于余烟由喇叭口进
入导向筒引入烟道。
所述热风管出口端垂直于水平面。
所述热风管入口端设有入风管;所述入风管绕炉膛顶部内壁设置;该入风管设有
均匀分布的入风口;所述入风口与炉膛连通,使炉膛内的余烟通过入风管进入热风管。
还包括蒸发二盘,所述蒸发二盘置于蒸发一盘上方;所述净化腔通过蒸发二盘分
隔成净化上腔与净化下腔;所述蒸发二盘设有烟道;所述净化上腔与净化下腔通过烟道连
通。
还包括蒸发三盘,所述蒸发三盘置于蒸发二盘与蒸发一盘之间;所述蒸发三盘外
轮廓与净化腔内壁之间设有烟道;所述净化下腔通过蒸发三盘分隔成净化下一腔和净化下
二腔;所述净化下一腔和净化下二腔通过烟道连通。
所述炉桥呈锥形。
所述炉桥由管制成,所述管的两端分别与炉膛外连通,用于与炉膛外热交换。
采用本发明的结构,由于还包括余烟循环装置和余烟净化装置,使用时,炉膛加热
区的余烟在燃料燃烧产生的空气对流作用下进入热风管,余烟从热风管出来自然产生空气
对流进入循环腔,循环腔内的余烟在空气对流的作用下形成负压进入回风管流回炉膛继续
燃烧,燃料燃烧率高,即产热量高,燃料利用率高,节约了资源。而循环腔内的二氧化碳和氮
氧化合物及一部分余烟等进入净化腔内,净化腔内蒸发一盘的蒸发液蒸发成气态与二氧化
碳和氮氧化合物及一部分余烟等结合或反应或溶于蒸发液中,蒸发液与二氧化碳和氮氧化
合物及一部分余烟等结合或反应形成的物质的比重大于空气,且在重力的作用下由排出口
排出,排出的气体无烟,对人体无害,净化了环境,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使用方便。
由于还包括循环副腔和回风副管,循环副腔置于循环腔与净化腔之间且分别与循
环腔、净化腔连通,回风副管入口端与循环副腔连通、出口端与炉膛底部连通,用于循环腔
内的余烟进入循环副腔后、再通过回风副管回流进入炉膛底部进行二次燃烧,燃料燃烧率
更高,即产热量更高,燃料利用率更高,使用更简单方便。
又由于还包括垂直水平面的烟道,循环腔、循环副腔、净化腔通过烟道连通,热风
管出口端置于烟道的入口,以使从热风管出来的余烟更好地产生空气对流形成负压,余烟
更好地通过回风管进入炉膛进行二次燃烧,燃料燃烧率更高,即产热量更高,燃料利用率更
高,使用更简单方便。
由于烟道还设有余烟导向筒,导向筒底部设有喇叭口,用于余烟由喇叭口进入导
向筒引入烟道,余烟更好地通过回风管进入炉膛进行二次燃烧,燃料燃烧率更高,即产热量
更高,燃料利用率更高,使用更简单方便。
由于热风管出口端垂直于水平面,余烟更好地在循环腔内产生对流形成负压,再
通过回风管进入炉膛进行二次燃烧,燃料燃烧率更高,即产热量更高,燃料利用率更高,使
用更简单方便。
由于热风管入口端设有入风管,入风管绕炉膛顶部内壁设置,该入风管设有均匀
分布的入风口,入风口与炉膛连通,使炉膛内的余烟通过入风管进入热风管,余烟更好地、
更均匀地进入热风管,燃料燃烧率更高,即产热量更高,燃料利用率更高,使用更简单方便。
由于还包括蒸发二盘,蒸发二盘置于蒸发一盘上方,净化腔通过蒸发二盘分隔成
净化上腔与净化下腔,蒸发二盘设有烟道,净化上腔与净化下腔通过烟道连通,二氧化碳和
氮氧化合物及一部分余烟等在净化腔内更充分地与蒸发液结合或反应或溶于蒸发液中,净
化效果更好,更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使用更方便。
由于还包括蒸发三盘,蒸发三盘置于蒸发二盘与蒸发一盘之间,蒸发三盘外轮廓
与净化腔内壁之间设有烟道,净化下腔通过蒸发三盘分隔成净化下一腔和净化下二腔,净
化下一腔和净化下二腔通过烟道连通,即形成了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及一部分余烟等迂
回或S型通道,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及一部分余烟等在净化腔内停留的时间更长,即二氧
化碳和氮氧化合物及一部分余烟等更充分地与蒸发液结合或反应或溶于蒸发液中,净化效
果更好,更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使用更方便。
由于炉桥呈锥形,炉桥底部的空气更容易进入炉膛,燃料燃烧更充分,燃料燃烧率
更高,即产热量更高,燃料利用率更高,使用更简单方便。
由于炉桥由管制成,管的两端分别与炉膛外连通,用于与炉膛外热交换,在引风机
或鼓风机的作用下将炉桥的热量引入室内用于取暖,燃料利用率更高,使用更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生物质燃烧炉,包括炉膛和炉桥10,炉膛顶部与受热体密封
连接形成加热区。炉桥10置于炉膛底部。还包括余烟循环装置和余烟净化装置。余烟循环装
置包括热风管12、循环腔1和回风管5。热风管12入口端与炉膛顶部的加热区连通、出口端与
循环腔1联通。循环腔1的水平高度大于炉膛顶部水平高度。回风管5入口端与循环腔1连通、
出口端与炉膛底部连通,用于炉膛顶部加热区的余烟经热风管12进入循环腔1后、再通过回
风管5回流进入炉膛底部进行二次燃烧。余烟净化装置包括净化腔3和蒸发一盘9。净化腔3
置于循环腔1下方且与循环腔1连通,该净化腔3底部设有排出口7。蒸发一盘9顶部敞开口且
置于净化腔3内,该蒸发一盘9内设有蒸发液,用于蒸发液蒸发成蒸汽与余烟中的有害气体
结合从排出口7排出或/和余烟中的有害气体溶于蒸发液中。
为了燃料燃烧率更高,即产热量更高,燃料利用率更高,使用更简单方便,还包括
循环副腔2和回风副管4。循环副腔2置于循环腔1与净化腔3之间且分别与循环腔1、净化腔3
连通。回风副管4入口端与循环副腔2连通、出口端与炉膛底部连通,用于循环腔1内的余烟
进入循环副腔2后、再通过回风副管4回流进入炉膛底部进行二次燃烧。
为了使从热风管出来的余烟更好地产生空气对流形成负压,余烟更好地通过回风
管进入炉膛进行二次燃烧,燃料燃烧率更高,即产热量更高,燃料利用率更高,使用更简单
方便,还包括垂直水平面的烟道14。循环腔1、循环副腔2、净化腔3通过烟道14连通。热风管
12出口端置于烟道14的入口。
为了使余烟更好地通过回风管进入炉膛进行二次燃烧,燃料燃烧率更高,即产热
量更高,燃料利用率更高,使用更简单方便,烟道14还设有余烟导向筒13。导向筒13底部设
有喇叭口,用于余烟由喇叭口进入导向筒13引入烟道14。
为了余烟更好地在循环腔内产生对流形成负压,再通过回风管进入炉膛进行二次
燃烧,燃料燃烧率更高,即产热量更高,燃料利用率更高,使用更简单方便,热风管12出口端
垂直于水平面。
为了使余烟更好地、更均匀地进入热风管,燃料燃烧率更高,即产热量更高,燃料
利用率更高,使用更简单方便,热风管12入口端设有入风管11。入风管11绕炉膛顶部内壁设
置。该入风管11设有均匀分布的入风口。入风口与炉膛连通,使炉膛内的余烟通过入风管11
进入热风管12。
为了使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及一部分余烟等在净化腔内更充分地与蒸发液结
合或反应或溶于蒸发液中,净化效果更好,更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使用更方便,还包括蒸
发二盘6。蒸发二盘6置于蒸发一盘9上方。净化腔3通过蒸发二盘6分隔成净化上腔与净化下
腔。蒸发二盘6设有余烟通道。净化上腔与净化下腔通过余烟通道连通。
为了净化效果更好,更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使用更方便,还包括蒸发三盘8。蒸发
三盘8置于蒸发二盘6与蒸发一盘9之间。蒸发三盘8外轮廓与净化腔内壁之间设有余烟通
道。净化下腔通过蒸发三盘8分隔成净化下一腔和净化下二腔。净化下一腔和净化下二腔通
过余烟通道连通。净化下腔通过蒸发三盘分隔成净化下一腔和净化下二腔,净化下一腔和
净化下二腔通过烟道连通,即形成了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及一部分余烟等迂回或S型通
道,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及一部分余烟等在净化腔内停留的时间更长,即二氧化碳和氮
氧化合物及一部分余烟等更充分地与蒸发液结合或反应或溶于蒸发液中,净化效果更好,
更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使用更方便。
为了使燃料利用率更高,使用更简单方便,炉桥10呈锥形。炉桥底部的空气更容易
进入炉膛,燃料燃烧更充分,燃料燃烧率更高,即产热量更高,燃料利用率更高,使用更简单
方便。
为了使燃料利用率更高,使用更简单方便,炉桥10由管制成。管的两端分别与炉膛
外连通,用于与炉膛外热交换。在引风机或鼓风机的作用下将炉桥的热量引入室内用于取
暖,燃料利用率更高,使用更简单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