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效型风力发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将自然风能资源转换为电能,多种类风力发电装置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一种较为典型的是板面叶片转轮式风力发电机。目前风力发电装置工作仍全部依赖于自然风能驱动发电,因而将它们设立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方,如风口或海边等地区,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工作效能。但即便如此,由于气候条件变化无常、自然风力又极不稳定,因此风力发电装置的工作效率最多也只能达到40%,风力发电装置发电转换潜力无法更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辅助手段促使风力发电效率大幅度提高的全效型风力发电装置。本发明公开的全效型风力发电装置技术方案,其主要技术内容是:本全效型风力发电装置为板面叶片转轮式风力发电装置,主体包括板面叶片转轮及其转轴,板面叶片转轮传动驱动发电机,风输出方向切入板面叶片转轮与板面叶片之间的引风压缩通道设置有轴流风扇或涡轮风扇。
本发明提供的全效型风力发电装置技术方案,由设置的轴流风扇或涡轮风扇的工作风来完成风力发电装置的满负荷工作状态,或者弥补自然风力不足,与自然风力共同合力作用于板面叶片转轮,促使发电机工作于或趋于最大额定效率,处于满额度工作状态、最大限度的输出转换电能。本技术方案具有结构构成简单,能源转化效率高的技术优点。
【附图说明】
图1、图3、图5、图7、图9、图11、图13、图15、图17、图19分别为本全效型风力发电装置的各实施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图4、图6、图8、图10、图12、图14、图16、图18、图20为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1、图23分别为本全效型风力发电装置的轴流风扇和涡轮风扇的主视图。
图22、图24为轴流风扇和涡轮风扇的俯视图。
图25、图27分别为全效型风力发电装置的弧型板面叶片和曲型板面叶片的主视图。
图26、图28为弧型板面叶片和曲型板面叶片的俯视图。
图1、图3中,1-弧形板面叶片或曲型板面叶片,2-底座,3-轴流风扇或涡轮风扇,4-旋转笼式框架,5-风扇支架,6-隔板,7-引风板,8-风向舵。
图5、图7、图9中,1-弧形板面叶片或曲型板面叶片,2-底座,3-轴流风扇或涡轮风扇,4-笼式框架,5-风扇支架,6-隔板。
图11、图13中,1-弧形板面叶片和曲型板面叶片,2-底座,3-轴流风扇和涡轮风扇,4-旋转笼式框架,5-风扇支架,6-隔板,7-引风板,8-风向舵,9-风速仪,10-笼式框架支架。
图15、图17、图19中,1-弧形板面叶片或曲型板面叶片,2-底座,3-轴流风扇或涡轮风扇,4-笼式框架,5-风扇支架,6-隔板,10-笼式框架支架。
图22中,1-风扇叶片,2-电动机,3-外罩。
图24中,1-风扇叶片,2-电动机,3-外罩,4-涡轮。
图25、图26中为弧形板面叶片。
图27、图28中为曲型板面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对实施例结构构成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全效型风力发电装置的主体结构构成包括有板面叶片转轮及其转轴,与板面叶片转轮同中线、外围于板面叶片转轮设置有笼式框架4,板面叶片转轮1由风带动旋转驱动发电机发电工作,电能蓄存于蓄电池组并通过逆变器输送到电力电网或用电用户上,板面叶片转轮转轴固定设置底座2上。板面叶片转轮由若干相同弧形板面叶片,如图25、图26所示或由若干相同曲形板面叶片,如图27、图28所示,由中心均匀向外旋散固定构成,相邻板面叶片之间形成引风压缩通道。对于额定功率较大的风力发电装置,引风压缩通道沿径向被横向隔板6分为若干段。以笼式框架4的支撑拉杆为辅助固定架或设置于底座的固定架上设置有轴流风扇或涡轮风扇3,该轴流风扇或涡轮风扇的风向输出切入引风压缩通道。
为适应某些大型风力发电装置在没有自然风力条件下,而需要工作于满负荷状态时,如图16、图18和图20所示,板面叶片转轮1的旋转对称侧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轴流风扇或涡轮风扇组列,每一组列中,沿引风压缩通道各段对应设有若干轴流风扇或涡轮风扇3或者并排着轴流风扇或涡轮风扇组列。
为了更好的发挥轴流风扇或涡轮风扇的辅助作用,大型风力发电装置带有引风板7和风向舵8的风力发电机在位于笼式框架顶部设有风速仪9,与风速仪9转速传感连接设有轴流风扇和涡轮风扇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以发电机低于某一设定工作值所对应的风速值为比较值设计启动轴流风扇或涡轮风扇工作的工作指标设计构成,由于该控制电路的设计属常规技术,则不在赘述。
如图11和图12所示的实施例结构中,其笼式框架4为旋转框架,该笼式框架4的对应侧还固定设置有引风板7和风向舵8,风向舵8及引风板7或感受自然风向转动笼式框架4,以最佳方向收集风力,底座2及其支架10支撑设置上述组装结构,轴流风扇或涡轮风扇固定支架5与架设在笼式框架4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