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媒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视觉性效果识别物品的真假性(真正性)的技术,涉及通过观看的角度变化和特定的偏光滤光片所得到的特异的观看方法,通过磁场的施加组合变化的光学特性的技术。
背景技术
对于日用品或衣料等的物品,存在着将看起来模仿真货制造的冒牌货在市场上经常出现的问题。在这样的状况下,为了维护性能、信赖性或安全性的保证和品牌力,要求可以识别物品的真假性的技术。作为识别物品的真假性的技术,公知的有在物品上用特殊墨水进行印刷的方法,或者,将具有特殊光学反射特性的小片贴在物品上的方法。
印刷特殊的墨水的方法是使用对紫外线发出荧光的墨水,印刷规定的文字或图案,在照射紫外线时,使该图案或文字显现,确认真假性的方法。另外,还知道有涂敷掺入磁性体粒子或带磁性粒子的墨水,用磁性传感器识别真假性的方法。
另外,作为具有光学反射特性的小片,公知的有利用全息图或胆甾型液晶表示的光学特性的方法。关于该技术,已知有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揭示的技术。
专利文献1:特开昭63-511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4-1447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就各种特殊墨水而言,类似的物品比较容易弄到,因此防伪效果不大。另外,目视用的全息图,经常出现用观看方法难以判断真假性的、伪造水平高的物品,正因如此,识别真假性一直是个难题。另外,在伪造技术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即使是使用胆甾型液晶的识别媒体,也要求其更难以伪造且具有高识别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比使用上述传统技术的识别技术更高的防伪水平,且容易识别又切实可行的技术。
本发明的识别媒体的特征在于,设有层叠使磁性微囊分散的磁性变化层和色移显现层的构造。依据本发明,色移显现层的色移效果被组合到磁性变化层的光学效果上,能够以更复杂的结构得到防伪效果高的识别媒体。亦即,依据本发明,用磁场控制光学特性的磁性变化层的光学性能被反映在色移显现层的光学特性上,从而可得到光学识别功能。
使磁性微囊分散而形成的磁性变化片,是具有可通过施加或除去磁场来选择可视光的透过、反射或吸收的光学性能的层。微囊具有内包磁性粉和分散液的构造。而且,该微囊封入到一对具有光透过性的基板之间,做成层状,构成磁性微囊分散的磁性变化层。作为磁性变化层,也可以是使磁性微囊分散在光透过性粘合剂中后的产物做成层状的构造等。作为磁性变化层,根据微囊的种类有以下4种类型。
(形态1)
使鳞片状的磁性粉和分散液内包在微囊中。这时,通过磁场施加方向,在将光反射(或遮敝)或透过之间转换。亦即,如果对磁性变化层平行地施加磁场,则鳞片状的磁性粉的主面平行于层,且主面相对于层平行取向。因此,磁性变化层由主面反射(或吸收)入射光,能看见规定的颜色。另一方面,如果对磁性变化层垂直施加磁场,则鳞片状的磁性粉的主面垂直于层,由于光透过的间隙增加,磁性变化层将入射光某种程度地透过。因而,磁性变化层看上去是透明(或半透明)的。
(形态2)
使球状的黑色磁性粉和颜料粉体包在微囊内。这时,如果使磁铁接近磁性变化层的第一个面(表面),则黑色磁性粉被拉到该面,磁性变化层呈现黑色。也就是磁性变化层成为光吸收层。另一方面,如果使磁铁接近另一个面,由于黑色磁性粉被拉到该面,在第一个面(表面)侧剩下颜料粉体,第一个面侧能看见该颜料的颜色。亦即,可通过磁场施加方法,将磁性微囊分散的磁性变化层作为光吸收层或光反射层利用。再者,颜料可选择任意颜色的颜料。
(形态3)
在将黑色球状磁性粉和颜料粉体内包后的微囊中,降低分散液的粘度,设定成使其在不施加磁场的状态下,由于重力的影响,磁性粉下沉。这时,如果使磁铁接近磁性变化层的表面侧,则磁性粉被拉过来,磁性变化层看上去呈黑色。另一方面,如果使磁铁远离,则磁性粉被重力吸引并沉入到分散液中,由于在表面侧剩下颜料粉体,磁性变化层的表面变化成该颜料的颜色。再者,通过调整分散液的粘度,也可实现离开磁铁后暂时看到黑色,然后黑色渐渐变淡的光学性能。
(形态4)
作为内包在微囊中的黑色磁性粉,使用大小或材质不同的2种磁性粉的化合物。这时,如果对磁性变化层垂直地加上磁场,则磁性粉被吸引到表面上,磁性变化层的该面呈现黑色。另一方面,如果对磁性变化层平行地加上磁场,则磁性粉分散,表面附近的颜料粉体的相对密度增大,磁性变化层上能看见其颜料色。
在以上的形态中,由于用黑色磁性粉作为使吸收光的功能体现的物质,因此呈现黑色,但也可以不是黑色的,只要可获得光吸收功能。例如,也可以是深兰或深绿那样的颜色。
在本发明中,色移显现层的理想结构是多层薄膜,由胆甾型液晶层或具有不同的折射率的光透过性膜多层地层叠而成。特别是采用胆甾型液晶层的情况,由于不仅可利用色移,而且可利用选择性地反射规定波长且规定旋转方向的圆偏光的光学特性,能够获得多样且复杂的识别功能。
胆甾型液晶层的关学性质是,如果使自然光入射,就会选择性地反射规定波长的右旋或左旋的圆偏光。图7是表示胆甾型液晶层的构造的概念图,图8是表示胆甾型液晶层具有的光学性质的概念图。在图8中,表示如果使自然光入射,则反射特定波长的右旋圆偏光,并将左旋圆偏光、直线偏光以及其它波长的右旋圆偏光透过胆甾型液晶层801的情况。
胆甾型液晶层具有层状构造。而且,在着眼于一个层时,层中的液晶分子的分子长轴的方向是一致的,且在层的面上平行取向。而且,在相邻的层间取向有少许偏移,而作为整体,具有立体螺旋状地边旋转取向边层叠各层的构造。在此构造中,以垂直于层的方向考虑,将分子长轴旋转360°后返回原位的距离设为节距p,各层内的平均折射率设为n。这时,胆甾型液晶层满足λs=n×p,表现出以中心波长λs选择性地反射特定旋转方向的圆偏光的性质。亦即,如果使不偏于特定偏光成分的白光入射到胆甾型液晶层上,则选择性地反射将特定波长作为中心波长的右旋或左旋圆偏光。这时,与反射的圆偏光旋转方向相同而波长不是λs的圆偏光、与反射的圆偏光旋转方向相反的圆偏光以及直线偏光的成分透过胆甾型液晶层。
反射的圆偏光的回转方向(旋转方向)可通过选择胆甾型液晶层的螺旋方向来决定。也就是,从光的入射方向看,可通过选择各层上的分子长轴的配置方向是在右螺旋方向上旋转还是在左螺旋方向上旋转来决定反射的圆偏光的旋转方向。
另外,胆甾型液晶表现出颜色随视野角变化而改变的称之为色移的光学性质。这是因为,如果加大视野角,视在的节距p减小,中心波长λs向短波长侧偏移。例如,从垂直方向观察,呈现红色的胆甾型液晶的反射色随着增大视野角,被观察到红→橙→黄→绿→蓝顺序变化。再者,视野角定义为视线与向被观察面的垂线之间构成的角度。
与胆甾型液晶一样,多层层叠具有不同折射率的光透过性膜后的多层薄膜也表现出色移。图9是说明发生色移的原理的概念图。在图9中,示意表示具有交互多层层叠具有不同折射率的2种光透过性膜901及902后的剖面构造的多层薄膜903。如果光从斜方向入射至多层薄膜903上,则该光在多层构造的各界面上被反射。这个反射起因于上下相邻的光透过性膜的折射率不同。另外,看一层的界面时,被反射的光是入射光的一部分,入射光的大部分透过。也就是,入射至被多层层叠后的界面上的入射光在各界面上渐次少量地反射下去。由于在该各界面上发生的反射光基本上在相同方向上反射,它们发生起因于光程差的干涉。
由于入射光从更接近于与表面平行的方向入射,其光程差变小,从而更短波长的光发生干涉、相互增强。从这个原理出发,增大视野角时,更短波长的反射光彼此干涉、相互增强。其结果,在白色下看多层薄膜903时,在视野角0°时,多层薄膜能见到规定的色调,而随着将视野角增大下去,观察到色彩看起来缓缓地向偏蓝色变化的变化现象。也就是观察到色移。
这种多层薄膜也可以通过层叠折射率不同的3种以上的薄膜来构成。层叠的方法被认为是多样的,但只要重叠成使相邻薄膜之间的折射率不同即可。
本发明最好是,具有从观察面侧看,色移显现层、磁性变化层层叠的构造,通过磁场的施加,磁性变化层可以选择作为光吸收层的功能和作为光反射层的功能。依据这个形态,从观察面侧看,可以将色移显现层的背后通过磁性转换成光吸收层或光反射层。依据这个形态,可以使色移显现层的光学性能成为更复杂。
本发明最好是,具有从观察面侧看,磁性变化层与色移显现层层叠的构造,通过磁场的施加磁性变化层可选择作为光遮断层的功能和作为光透过层的功能。依据这个形态,可以使磁性变化层作为可用磁场控制的遮光板的功能。
本发明最好是,在色移显现层上形成全息图。依据这个形态,可以将用全息图所构成的文字或图案用于识别。
本发明最好是,做成在磁性变化层上再设有施加磁场的磁性层的结构。依据这个形态,在从外部不施加磁场的状态下,磁性变化层常时施加磁场,可以使由磁场的施加产生的磁性变化层的光学性能体现。而且,通过从外部施加比磁性层生成的磁场更强磁场,可以控制磁性变化层的光学性能。作为构成磁性层的方法,可举例如在包含磁性材料的层构造上施加强磁场而使其磁化的方法。
依据本发明,能够得到尽管构造简单,但识别能力高、伪造困难的识别媒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利用发明的识别媒体的剖面构造的概念图。
图2是表示利用发明的识别媒体的剖面构造的概念图。
图3是表示利用发明的识别媒体的观看方法的概念图。
图4是表示利用发明的识别媒体的剖面构造的概念图。
图5是表示利用发明的识别媒体的剖面构造的概念图。
图6是表示利用发明的识别媒体的剖面构造的概念图。
图7是表示胆甾型液晶的构造的概念图。
图8是说明胆甾型液晶的光学特性的概念图。
图9是说明多层薄膜的光学特性的概念图。
标记的说明
100...识别媒体,101...光吸收层兼粘结层,102...磁性变化片,102a...磁性微囊,102b...鳞片状的磁性粉,102c...分散液,102d...磁性微囊,102e...鳞片状的磁性粉,103a...光透过性树脂膜,103b...光透过性树脂膜,104...压花纹样,105...胆甾型液晶层,106...光透过性树脂膜,107...隔离膜,200...磁性笔,201...磁铁,202...隔垫。
【具体实施方式】
1.第1实施例
(结构)
图1是示意表示第1实施例中的识别媒体的剖面图。图1所示的识别媒体100在光吸收层兼粘结层101上方设有使磁性微囊102a分散并保持的磁性变化片102,再在其上方设有胆甾型液晶层105。光吸收层兼粘结层101是加有黑颜料(或黑染料)的粘结材料的层,在将识别媒体粘贴在构成识别对象的适当物品上时被利用。另外,吸收透过胆甾型液晶层105的光线。再者,在光吸收层兼粘结层101上粘贴隔离膜107。当向物品粘贴时,剥下该隔离膜107,使光吸收层兼粘结层101露出,使该露出面接触到物品上。
分散并保持磁性微囊102a的磁性变化片102在一对光透过性树脂膜103a及103b之间夹住并保持磁性微囊102a。磁性微囊102a具有在分散液102c中分散鳞片状的磁性粉102b的构造。鳞片状的磁性粉102b具有在其扁平方向上极化的磁性,另外,主面(平面)做成倾向于白色一类的颜色。
分散液102c可以是在磁性微囊102a内稳定并分散保持鳞片状的磁性粉102b的液体,例如,采用流动的石蜡等是理想的,但对其组成等无特别限定。再者,也可在磁性微囊102a内含有用以防止鳞片状的磁性粉102b凝结的分散剂。另外,磁性微囊102a可以用明胶等来构成。
另外,为使磁性微囊102a稳定并分散,也可使用粘结剂。这个粘结剂可以稳定并分散结合由明胶等构成的微囊41,另外,只要是对基体的粘结性是良好的透明材料,对其组成等无特别限定,但理想的是使用例如聚乙烯醇等。
包含磁性微囊102a的层的厚度需比磁性微囊102a的平均直径大,具体的厚度可适当决定,以使图像可高对比度地显示。在图示例中,磁性微囊102a在层厚方向上仅排列1个,但为了得到高对比度的图像,理想的做法是,在层厚方向上排列多个磁性微囊102a或构成使其重叠。通常,最好将含有磁性微囊102a的层的厚度(一对光透过性树脂膜103a与103b之间的间隔)做成20~200μm左右。
确定鳞片状的磁性粉102b的材质、偏平率、尺寸,以使后述的作用得以实现,例如Fe、Ni、Fe-Ni合金、Fe-Ni-Cr合金、Al-Co合金、Fe-Al-Si合金、Sm-Co合金等的偏平粉是合适的。鳞片状的磁性粉102b的主面的平均直径的理想值是1μm以上。如果平均直径相对于可见光的波长过小,则反射率降低,由取向变化引起的反射率的变化变小,显示信息的对比度降低。主面的平均直径的具体值根据磁性微囊102a的直径和包含在其中的磁性粉的数量,在磁性微囊102a内可取向变化的范围内适当决定,通常最好设为5~15μm。
图1表示由于加上Y轴方向的磁场(垂直磁场),磁性粉102b在Y轴方向上取向后的状态。再者,在此例中,通过调整分散液102c的粘度,设定成即使除去磁场,也可使磁性粉102b的取向状态原样维持。
胆甾型液晶层105形成在光透过性树脂膜106的背面侧,在磁性变化片102侧形成用以构成全息图的压花纹样104。在此例中,胆甾型液晶层105被作成选择性地反射红色右旋圆偏光的设定。再者,该识别媒体100从透光性基材106侧进行观察。另外,压花纹样104也可形成在胆甾型液晶层105的树脂膜106侧。
依据本实施例,使磁性变化片具有根据磁场的施加状态而用作光遮断层或光透过层的适宜功能,这个功能和胆甾型液晶层105的光学性能组合而用于识别。
(制作方法)
首先,作为光透过性的树脂103a及103b,准备TAC(三乙酰纤维素)膜。然后,使光透过性树脂膜103a及103b以具有规定间隙的状态对向,在其间充填使鳞片状的磁性粉102b分散在分散液102c中后的微囊102a。这样,得到在光透过性树脂膜103a及103b之间使磁性微囊102a分散的磁性变化片102。然后,在光透过性树脂膜103a的露出面上添加黑色颜料,形成光吸收层兼粘结层101,再粘贴隔离膜107。再者,也可以这样来得到磁性变化片102:在光透过性树脂膜103a上涂敷由磁性微囊102a和粘结剂混合的涂敷物,使其干燥后,在其上放置光透过性树脂膜103b。另外,也可以在胆甾型液晶层105暴露的表面上,涂敷由磁性微囊102a和粘结剂混合的涂敷物,使其干燥后,作为磁性变化片。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光透过性树脂膜103a及103b。
另一方面,使低分子胆甾型液晶溶解在聚合性单体中,再控制温度条件,从而使胆甾型液晶成分成长。其后,用光反应或热反应等交联低分子液晶来固定分子取向,同时进行高分子化,得到胆甾型液晶的原液。在构成基材的光透过性树脂膜106(TAC(三乙酰纤维素)膜)的单面上,涂敷该原液,使其达到规定的厚度,再进行胆甾型液晶取向和分子取向的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调整液晶分子的扭曲方向和节距p,使其选择性地反射右旋圆偏光,同时在视野角0°时可看见红色。接着,对胆甾型液晶层105边加热边进行模压加工,形成压花纹样。用这个压花纹样105形成全息图。这样,得到在光透过性树脂膜106上设置形成全息图后的胆甾型液晶层105的构件。然后,将这个构件翻过来,将形成压花纹样104的面贴在光透过性树脂膜103b上。于是,得到图1所示的识别媒体100。
作为得到胆甾型液晶原液的方法,也可以是这样的方法:将侧链型或主链型的向热性高分子液晶加热到其液晶转移点以上,使胆甾型液晶构造成长后,冷却到液晶转移点以下的温度,从而固定分子取向。另外,也可以是这样的方法:使侧链型或主链型的易溶高分子液晶在溶剂中胆甾型取向后,使溶剂缓缓挥发,从而固定分子取向。
作为这些原料,可以举例如,在侧链上有液晶形成基的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硅氧烷、聚丙二酸酯等的侧链型聚合物,在主链上有液晶形成基的聚酯、聚酰胺酯、聚碳酸酯、聚酰胺、聚酰亚胺等的主链型聚合物。
(功能)
在图1所示的识别媒体100中,在光透过性树脂膜106的露出面的整个面上使磁铁的磁极(N极或S极)接近或接触。这时,在磁性微囊102a上施加垂直磁场(Y方向磁场),如图1所示,鳞片状的磁性粉102b成为其扁平方向沿Y方向一致的状态。
在此状态下,如果从光透过性树脂膜106侧观察识别媒体100,则在胆甾型液晶层105中,可以观察到所反射的红色右旋圆偏光。再者,透过胆甾型液晶层105的红色以外的右旋圆偏光、左旋圆偏光、直线偏光成分透过磁性变化片102,在光吸收层兼粘结层101中被吸收。这时,可以观察到用压花纹样104构成的全息图的图案。
然后,如果将识别媒体100倾斜,这个全息图的图案随着色移而可见。另外,如果通过选择性地透过左旋圆偏光的光学滤光片(观看者)观察识别媒体100,则来自识别媒体100的红色右旋圆偏光被遮断,由压花纹样104产生的全息图的图案变成不能看见。当然,如果通过选择性地透过右旋圆偏光的光学滤光片(观看者)观察识别媒体100,则可以观察到由压花纹样产生的红色全息图的图案。
下面,说明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局部地施加水平方向(X轴方向)的磁场(平行磁场)时的光学性能。图2是表示在识别媒体100上局部地施加平行磁场后的状态的概念图。图2表示使磁性笔200接触识别媒体100的一部分后的状态。磁性笔200具有在磁铁201的一端的磁极上安装非磁性体(例如树脂材料)的隔垫202的构造。由于存在隔垫202,从磁铁201的磁极出来的磁力线的X轴方向分量(也就是平行磁场)施加到磁性微囊102a上。再者,如果除去隔垫202,使磁铁201直接接触在识别媒体100上,则垂直磁场(Y轴方向的磁场)被施加在磁性微囊102a上。通常,利用在笔形的磁性笔的一端上安装带隔垫的磁铁,在另一端上安装不带隔垫的磁铁的磁性笔,就可以在任意的场所施加适宜的平行磁场和垂直磁场。
如图2所示,如果使带隔垫的磁性笔200接触,则在该部分的磁性微囊102d上,由于施加水平方向(X场轴方向)的磁场,其内部的磁性粉102e取向成其表面在水平方向。
然后,如果离开磁性笔200,直接观察识别媒体100,则由于用磁性笔200描画过的部分的磁性微囊102a水平取向,在该部分,观察到来自磁性粉102b主面的白色反射光。由于这个反射光的一部分透过胆甾型液晶层105,在从光透过性树脂膜106侧的直接观察中,掺混在来自胆甾型液晶层105的红色右旋圆偏光的反射光中,可以微弱地观察到这个白色轨迹。例如,观察用磁性笔200在光透过性树脂膜106上描画而书写文字后的识别媒体100,就可以观察到重叠在红色全息图像上,用磁性笔书写的隐约的白色文字。
然后,如果通过选择性地透过左旋圆偏光的光学滤光片观察,则由于遮断来自胆甾型液晶层105的右旋圆偏光的反射光,可以在黑色的背景中清晰认出用磁性笔写入的白色轨迹。
另外,如果用垂直磁场施加用的磁性笔(未配隔垫202的类型)描画上述的白色文字部分,则磁性微囊102d内的磁性粉102e变成标记102b所示的状态,白色显示消失。这时,如果直视,则仅能认识伴随色移的全息图像。另外,如果通过选择性地透过左旋圆偏光的光学滤光片观察,则整个面呈现黑色。
作为磁场施加手段,不是用磁性笔那样的局部性地施加磁场的手段,而是用在整个面上施加垂直磁场或平行磁场的手段,可以适当选择由磁性变化片102产生的整个面透过状态或整个面反射状态(或整个面光吸收状态)。
依据本实施例,提供设有使其复合在胆甾型液晶表示的识别功能上,用施加磁场使文字或图案显示的功能的识别媒体。这个识别媒体可以使由磁性笔写入的文字或图案显示,由于它被组合在胆甾型液晶的识别功能上,表现出特异的观看方法,可以提高防伪效果。特别是由磁场施加产生的文字或图案的显示,由于可在识别时自由地进行,容易识破预先设定图案的伪造。
另外,胆甾型液晶层105表现出的色移功能也因磁性变化片的状态而受到影响,这被有效用于识别功能。例如,由于平行磁场的施加,磁性变化片102的整个面处于光反射状态时,胆甾型液晶层105表现出的色移受到来自磁性变化片102的反射光的影响。而且,在此状态下,如果在磁性变化片102上施加垂直磁场,则不构成这个影响,色移的观看方法变化。例如,如果鳞片状的磁性粉102b的主面作为可见绿色的设定,则由于磁场的施加,对胆甾型液晶层105表现出的色移的颜色变化情况影响来自磁性变化片102的绿色反射光的有无,可以观察到复杂的视觉效果。特别是,由于局部地施加磁场,可以使色移表现出的色彩变化在任意的图案图形中体现。
2.第2实施例
在第1实施例中,也可以不是在整个面上设置磁性变化片,而是部分地设置。例如,将使磁性微囊102a分散的区域设为文字图案。再者,使磁性微囊102a分散的区域以外的区域用光透过性材料填埋,透过该区域的光最终在光吸收层兼粘结层101中被吸收。
图3是表示将磁性微囊102a的分散区域形成为文字图案时的识别媒体100的观看方法的概念图。这里,说明用将磁性微囊102a分散的区域形成「OK」文字图案,再用压花纹样104形成星形的全息图的图案的例子。
首先,在识别媒体100的整个面上加平行磁场,预先使被形成在「OK」文字图案的区域上的磁性微囊内的鳞片状的磁性粉取向成水平方向。在此状态下,如果以视野角0°(也就是从垂直方向)直视识别媒体100,则如图3(A)所示,观察来自胆甾型液晶的红色反射光,在其红色背景中能看到星形全息图301。另外,由于来自磁性变化片的白色反射光虽然淡但也能观察到,因此可隐约认出「OK」的白色显示302。在该状态下,如果倾斜识别媒体100,全息图301表现出色移,显示302不会表现出色移。
接着,通过选择性地透过左旋圆偏光的光学滤光片观察识别媒体100。这时,因为来自所谓由磁性变化片产生的「OK」图案以外的部分的反射光是来自胆甾型液晶层的红色右旋圆偏光,它被光学滤光片遮断。另一方面,由于来自磁性变化片的白色反射光包含多样的偏光成分,其中一部分透过光学滤光片。因而,如图3(B)所示,可以在黑色背景中清晰看到白色的「OK」显示。
然后,通过选择性地透过右旋圆偏光的光学滤光片来观察识别媒体100。这时,由于来自磁性变化片102的白色反射光的大部分用光学滤光片遮断,「OK」字样变得难以看见,如图3(C)所示,在红色背景中可清晰看到全息图的星符号显示301。
这样,通过组合施加磁场的有无、施加磁场的方向、光学滤光片的有无及种类、视野角的变化等要素,可以进行识别媒体的真假判定。再者,在通过图3(B)所示的左旋圆偏光透过滤光片的观察状态中,如果在整个面上施加垂直磁场,则被包含在「OK」图案中的磁性微囊中的鳞片状的磁粉垂直地取向,由于来自磁性粉的反射光减少,「OK」的白显示难以看见。
3.第3实施例
对于第1实施例,使球状的黑色磁性粉、白色颜料粉体以及分散液内包在磁性微囊102a中。图4是表示本第3实施例中的识别媒体的剖面构造的概念图。图4(A)表示磁场未施加的状态,图4(B)表示在背面侧的整个面上施加了磁场的状态,图4(C)表示从表面侧局部地施加了磁场的状态。如图4(A)所示,本实施例的识别媒体100是将图1所示的磁性微囊102a变更成磁性微囊402a的情况。再者,与图1相同标记的部分与图1所示的结构相同。
磁性微囊402a具有使黑色磁性粉402b、作为非磁性材料的白色颜料粉体402c以及分散液402d包在微囊内的构造。在磁场未施加的状态下,如图4(A)所示,黑色磁性粉402b及白色颜料粉体402c作随机性分散。
然后,在背面侧(光吸收层兼粘结层101侧)的整个面上接近磁铁403的磁极,则黑色磁性粉402b被拉向磁铁403,磁性微囊402a的下方的黑色磁性粉402b的密度增高,磁性微囊402a的上方的黑色磁性粉402b(译注:原文402有误)的密度降低。另一方面,由于白色颜料粉体402c是非磁性材料,不受磁铁403磁场的影响,以与图4(A)相同的状态存在于磁性微囊402a内。因此,白色颜料402a在磁性微囊402a内的上方的相对密度增高,来自胆甾型液晶层105侧的入射光的反射率比起(A)的情况来变高。其结果,磁性变化片102体现出作为光反射层的功能。也就是,在如图4(B)所示那样接近磁铁时,包含磁性微囊402a的磁性变化片102作为光反射层起作用。
接着,说明除去磁铁403,如图4(C)所示,在光透过性树脂膜106侧的表面上安放磁性笔404来局部地施加磁场的情况。这时,如图4(C)所示,在被安放磁性笔404的部分的磁性微囊403a中,黑色磁性粉402b被拉向磁性笔404的磁极,并向上方移动。另一方面,作为非磁性材料的白色颜料粉体402c不受磁场的影响,其结果,黑色磁性粉402b局部地集中到磁性微囊403a内的上方。而且,在该部分,来自胆甾型液晶层105侧的入射光的吸收效率比起(B)的情况来增高。也就是,如果作图4(C)所示那样接近磁铁,则磁性变化片102就局部性地作为光吸收层起作用。
例如,假设磁性变化片102处于图4(B)的状态,从光透过性树脂膜106侧直接观察。这时,透过胆甾型液晶层105的红色右旋圆偏光以外的成分,在磁性变化片102中被反射,其一部分透过胆甾型液晶层105。因此,即使通过选择性地透过左旋圆偏光的光学滤光片来观察识别媒体100,也可观察到来自识别媒体的反射光。
接着,如果用磁性笔描画光透过性树脂膜106侧的表面,则该描画过的轨迹按照图4(C)所示的原理构成光吸收层。这时,如果通过选择性地透过左旋圆偏光的光学滤光片观察识别媒体100,则由于来自上述轨迹部分的反射光仅成为来自胆甾型液晶层105的右旋圆偏光,该部分可清晰看到黑色。而且,如果卸掉选择性地透过左旋圆偏光的光学滤光片,则由于来自胆甾型液晶层105的反射光也可看见,用上述磁笔描画过的轨迹的黑色隐约可看。
4.第4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第2实施例的磁性微囊,采用将球状的黑色磁性粉和颜料粉体包在微囊内的结构。在此结构中,如果用磁铁描画识别媒体的表面侧的整个面,则在「OK」字样上形成图案的磁性微囊分布区域变黑。这时,由于该变黑的部分构成光吸收层,在该部分实现通常的胆甾型液晶的观看方法。用磁铁描画背面的整个面时,磁性变化片的观察面侧的变黑部分变白,构成光反射层。这时,在通常的目视下,「OK」字样隐约地显出白色,观察选择性地透过左旋圆偏光的光学滤光片,「OK」字样的白色清晰浮现。
5.第5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第1实施例的磁性微囊,做成将黑色的球状磁性粉和颜料粉体内包的微囊,再降低设定分散液的粘度,在不施加磁场的状态下,设定成受重力影响而使磁性粉下沉。在此结构中,用磁性笔描画了识别媒体的观察面时,磁性变化片表面的该部分变黑。在通常目视时,该轨迹显出红色,如果观察选择性地透过左旋圆偏光的光学滤光片,则它清晰地显出黑色。另外,如果将磁性笔从识别媒体上离开,则随着时间的经过,用磁笔描画过的轨迹缓缓地变淡下去。再者,为了使本实施例中的磁性变化片的功能优越地体现,需将识别媒体的观察面朝上,使重力的作用有效地发挥。
6.第6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第2实施例中的磁性微囊,做成将黑色的球状磁性粉及颜料粉体内包的微囊,再降低设定分散液的粘度,在不施加磁场的状态下,设定成受重力的影响使磁性粉下沉。在此结构中,对于磁场非施加的状况,通常目视时,「OK」文字图案隐约现出白色。而且,通过选择性地透过左旋圆偏光的光学滤光片观察,黑色背景中白色的「OK」文字图案清晰可见。而且,如果从表面接近磁铁,并在磁铁刚离开后从表面观察,则「OK」文字图案难以看见。然后,缓缓地现出白色的「OK」文字图案。
7.第7实施例
对于本实施例,作为第1实施例的磁性微囊,作为内包在微囊中的黑色磁性粉,使用大小(或材质)不同的2种粉的混合粉。
图5是表示采用本实施例的识别媒体的剖面构造的概念图。图5(A)表示加垂直磁场(Y轴方向的磁场)的状态,图5(B)表示加平行磁场(X方向的磁场)的状态。在此状态下,在磁性微囊402a内包含分散液502d、2种磁性粉502b、502c以及非磁性的白色颜料粉502e。在此例中,2种磁性粉502b和502c中,前者相对较小,后者相对较大。于是,两者一同构成复合磁性粉502a。再者,作为白色颜料粉502e,可以使用氧化钛。
如果在水平(X轴方向)施加磁力线延伸的平行磁场,则磁性微囊402a内的复合磁性粉502a由于磁力线的作用迁移、分散,其结果,由白色颜料粉502e构成的非磁性粉交换性地多集中在表面侧的表面上,现出白色。
亦即,如图5(A)所示,如果使磁铁501的一方的磁极接触(或接近)作为观察面的光透过性树脂膜106的表面,则磁性变化片102上加有垂直磁场,复合磁性粉502a被引向磁铁501的磁极而移动。其结果,如图5(A)所示,复合磁性粉502a聚集在上方。这时,对于从光透过性树脂膜106侧的观察,磁性变化片102作为光吸收层起作用。
另一方面,在使用将磁铁503隔着非磁性材料的隔垫504接触(或接近)光透过性树脂膜106那样的磁铁502时,由于有隔垫504存在的关系,磁性变化片102被施加平行磁场。这时,复合磁性粉502a由于平行磁场的作用,分布成使其分散在磁性微囊402a内。因此,构成图5(B)所示的状态。这时,由白色颜料粉502e引起的反射明显化,因此磁性微囊402a现出白色。
在此结构中,如果从识别媒体100的表面侧(观察面侧)施加垂直磁场,则可以使施加垂直磁场的部分的磁性变化片102的观察面侧变黑。这时,如果直视识别媒体100,则施加垂直磁场的轨迹隐约可见,如果再通过选择性地透过右旋圆偏光的光学滤光片观察,则可以红色清晰识别其轨迹。另外,如果从表面侧施加平行磁场,则该部分的磁性变化片100的观察面侧变白。通过利用这个现象,能够将用上述垂直磁场的施加描画过的文字等消去。再者,也可将垂直磁场与平行磁场的作用调换来进行识别。
8.第8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第2实施例中的磁性微囊,内包在微囊中的黑色磁性粉使用将大小或材质不同的2种类的磁性粉混合的磁性粉。在此结构中,如果从识别媒体的表面侧,在整个面上施加垂直磁场,则「OK」和形成图案的磁性微囊区域的观察面侧变黑,在该图案上体现胆甾型液晶层的功能。这时,整体变黑,文字变成不可见。
然后,如果从识别媒体的表面侧在整个面上加平行磁场,则「OK」和形成图案的磁性微囊区域变白。这时,如果直视,则可以隐约地观察到白色的「OK」文字图案。而且,如果通过选择性地透过右旋圆偏光的光学滤光片观察,则文字图案几乎看不见。再者,如果通过选择性地透过左旋圆偏光的光学滤光片观察,则可以在黑背景中清晰看到白色的「OK」文字图案。
9.第9实施例
至于本实施例,在图1所示的第1实施例中,在光吸收层兼粘结层101中混入磁性粉,在光吸收层兼粘结层101上附加作为形成磁场的磁性层的功能。这里,对于掺入磁性材料的光吸收层兼粘结层101,在该面上,在垂直方向上施加强磁场进行磁化,做到了在该面上,在垂直方向上生成磁场。依据这种结构,如果磁性粉102b不特别从外部加磁场,则常时在垂直方向上取向。因此,如果不特别从外部加磁场,则识别媒体100照原样发挥胆甾型液晶层105的光学特性。
然后,如果用发生比从光吸收层兼粘结层发生的磁场更强的平行磁场的磁笔描画观察面侧,则该部分的鳞片状的磁性粉102b的主面沿平行于层的方向取向。因此,形成白色轨迹。这时,如果直视,就可以隐约观察到这个白色轨迹,如果通过选择性地透过左旋圆偏光的光学滤光片观察,则可以在黑背景下清晰看到这个白色轨迹。而且,如果离开磁笔,则光吸收层兼粘结层101磁性的影响复活,白色轨迹消失。再者,也可以将光吸收层兼粘结层101生成的磁场作为平行磁场,将磁笔施加的磁场作为垂直磁场。
10.第10实施例
对于本实施例,在第9实施例中,将磁性微囊存在的场所形成为规定的图案。例如,使磁性微囊分散在「OK」文字图案的区域。这时,在没有施加磁场的状态下,由于鳞片状的磁性粉在垂直方向取向,入射光透过磁性变化片。因此,不能认识「OK」的显示,胆甾型液晶层的光学性能照原样体现。而且,如果整体施加强的平行磁场,则其影响强烈发生,磁性微囊内的磁性粉主面水平地取向。因此,发生来自「OK」和形成图案的磁性微囊区域的光反射。这时,如果直接看识别媒体,则隐约可见白色的「OK」显示,如果通过选择性地透过左旋圆偏光的光学滤光片观看,则黑色背景中白色的「OK」显示清晰可见。而且,如果停止磁场的施加,则从光吸收层兼粘结层101发生的磁场的影响变强,鳞片状的磁性粉取向于垂直方向,因此,「OK」的白色显示消失。
11.第11实施例
对于本实施例,在第1实施例中,将光吸收层兼粘结层101变更为光透过性的粘结层。另外,将鳞片状的磁性粉102b的主面设为黑色。在此结构中,施加了平行磁场的部分的磁性变化片变成光吸收层。例如,如果在整个面上加垂直磁场后,用施加平行磁场的磁性笔描画识别媒体,则该描画后的轨迹的图案现出黑色。而且,如果通过选择性地透过左旋圆偏光的光学滤光片观察,则该图案在粘贴面的背景色中黑色显著。
在整体施加平行磁场后,如果用施加垂直磁场的磁笔描画识别媒体,则该描画的轨迹的图案在背景色中可见。而且,如果通过选择性地透过左旋圆偏光的光学滤光片观察,则该图案在黑色的背景色中可见背景色的颜色。将光吸收层兼粘结层101变更成光透过性的粘结层的结构也可适用于其它实施例。
12.第12实施例
在第1~第11的实施例中,也可用将表示不同折射率的光透过性膜层叠而成的色移膜取代胆甾型液晶层。在此结构中,如果微囊变色成黑色以外的颜色,则该变色部上除了来自微囊的反射光之外,还加上来自色移膜的干涉光。因此,变色部与其它部分比较明亮可见。另外,这部分由于有来自微囊的反射光,增大视野角后,显现的色移膜的色移的影响比较小。因此,微囊的变色部的视认性高。亦即,如果倾斜识别媒体,则可在色移的背景中清晰看到由微囊的变色部构成的文字或图案。
作为色移膜,例如有将2种折射率不同的树脂膜交互地层叠数十层以上而形成的膜。作为层叠结构,也可采用将顺序层叠折射率不同的3种树脂膜后膜作为单元,再将该单元多重层叠的构造。另外,也可采用交互重叠折射率不同的2种材质的树脂膜后的构造。例如,通过交互层叠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和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膜,可以构成色移膜。
13.第13实施例
在第12实施例中,也可在色移膜上形成全息图。这时,全息图的图案可伴随色移而观察。
14.第14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磁场的施加,将磁性变化片作为可选择作为光遮断层或光透过层的装置来利用。在本实施例中,准备作为构成图1所示的识别媒体100的部件的磁性变化片102,在其下侧配置胆甾型液晶层105,作为从磁性变化片102侧进行观察的形态。图6是概要表示本实施例的识别媒体的概念图。在图6所示的识别媒体600中,在光透过性树脂膜上方设置胆甾型液晶层105,在其背面侧配置光吸收层兼粘结层101,再在光吸收层兼粘结层101上贴上隔离膜107。另外,在胆甾型液晶层105上,形成用以形成全息图的压花纹样104。标记102是磁性变化片,在一对光透过性树脂膜103a与103b之间设有保持磁性微囊102a的构造。磁性微囊102a内部包含鳞片状的磁性粉102b和分散液102c。图6表示施加垂直磁场(Y方向磁场)后,鳞片状的磁性粉102b取向的状态,其主面平行于垂直方向(Y轴方向)。
这个识别媒体600从光透过性树脂膜103a侧进行观察。在直接观看图6所示状态的识别媒体600时,由于入射光透过磁性变化片102,可以观察到胆甾型液晶105的光学性能。然后,如果施加平行磁场,则磁性粉102b的主面沿水平方向(X轴方向)取向。这时,由磁性粉1 02b引起的反射变得显著,观察来自胆甾型液晶层105的反射光变得困难。也就是可以通过磁场施加的式来选择是否体现出胆甾型液晶层105的光学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也可将胆甾型液晶层105变更成色移膜。另外,作为磁性微囊,也可以采用其它形态的磁性微囊。还有,也可以将磁性微囊的区域形成在规定的图案上。或者,将胆甾型液晶层105形成在规定的图案上。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可用作用以判断真假的识别媒体。另外,本发明的识别媒体也可以直接编入到成为识别对象的物品上。这时,可以得到设有作为识别媒体的功能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