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灌井井身结构.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273225 上传时间:2018-04-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40.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182086.X

申请日:

2016.12.20

公开号:

CN106593359A

公开日:

2017.04.26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B 43/00申请日:20161220|||公开

IPC分类号:

E21B43/00; F24J3/08

主分类号:

E21B43/00

申请人: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发明人:

康凤新; 周群道; 秦耀军; 谭现锋; 赵季初; 张平平; 杨询昌

地址:

250013 山东省济南市历山路7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代理人:

滑春生;赵永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灌井井身结构,所述结构位于回灌井的顶部;包括:泵室管、回扬管、回灌管、回扬泵、井管,回扬管位于泵室管的内部,回扬管的长度大于开采时的动水位,回扬泵安装在回扬管的底部,回灌管加装在泵室管的外侧,底端通过弯头分别与泵室管和井管延长部分连接;泵室管通过变径与其下方的井管连接,井管从变径处向上延长5m,回灌管底部与井管进行三通连接,三通处的井管不封口;回灌入口在回扬泵的下方,且上下垂直;本发明所提供的回灌井身结构,适用于需要进行回扬的回灌工程,极大降低了回灌的操作难度,节约了回灌成本。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回灌井井身结构,所述结构位于回灌井的顶部;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室管(1)、
回扬管(2)、回灌管(4)、回扬泵(5)、井管(9),回扬管(2)位于泵室管(1)的内部,回扬管(2)
的长度大于开采时的动水位,回扬泵(5)安装在回扬管(2)的底部,回灌管(4)加装在泵室管
(1)的外侧,底端通过弯头分别与泵室管(1)和井管(9)延长部分连接;泵室管(1)通过变径
与其下方的井管(9)连接,井管(9)从变径(8)处向上延长5m,回灌管(4)底部与井管(9)进行
三通连接,三通处的井管(9)不封口;回灌入口在回扬泵(5)的下方,且上下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灌井井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灌管(4)、泵室管(1)和
井管(9)的3个管口均要留有连接的丝扣;回灌管(4)从泵室管(1)的外侧丝扣加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灌井井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灌管(4)与井管(9)连接
处,上侧预留2m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灌井井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灌管(4)管箍下方加垫
一个金属防滑垫(6),并与泵室管(1)通过固定链(7)进行链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回灌井井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灌管(4)长度
为2m,规格为内径100.5mm,外径114.3mm,接箍外径132.08mm,井管(9)规格为外径178mm,泵
室管(1)规格为外径273mm。

说明书

一种回灌井井身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水及地热水回灌领域,具体的说是设计一种方便、快捷进行地热
尾水回灌和回扬的井身结构。

背景技术

孔隙型热储的尾水回灌中,由于热储的半成岩、胶结程度差,地热尾水回灌的过程
中携带有大量泥砂及悬浮物,造成回灌井的孔隙度缩小或堵塞,影响地热尾水的回灌效果。
在地热回灌工艺中,回扬是解决回灌井物理堵塞的有效方法,回扬的频率和回扬流量根据
回灌量而确定,回灌量越大,在回灌井沉淀的泥砂及悬浮物的量越大,回灌井出现堵塞现象
加快,需要更频繁的回扬。一般回灌量在80m3/h时,需要每隔7天回扬一次,高频率的回扬增
加了回灌的操作难度,影响了地热回灌的推广。

目前的回灌井身结构与开采井类似,为了进行回扬,要么是通过环状间隙进行回
灌,这种回灌的方式,导致气体随尾水一起灌入含水层,造成含水层的气体堵塞。要么是泵
管回灌,回扬时再下回扬泵,这种方式需要反复的提下水泵,来实现回灌与回扬的交替进
行,操作起来十分麻烦,而且会产生额外的费用和意外的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回灌井井身结构,通过井身结构的改造,以消除目前回扬
技术上的难点和缺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回灌井井身结构,所述结构位于回灌井的顶部;包括:泵室管、回扬管、回灌管、回
扬泵、井管,回扬管位于泵室管的内部,回扬管的长度大于开采时的动水位,回扬泵安装在
回扬管的底部,回灌管加装在泵室管的外侧,底端通过弯头分别与泵室管和井管延长部分
连接;泵室管通过变径与其下方的井管连接,井管从变径处向上延长5m,回灌管底部与井管
进行三通连接,三通处的井管不封口;回灌入口在回扬泵的下方,且上下垂直。

这样不用扩大泵室管的口径,节约管材及成本,并且保证泵管和泵体的正常下入;
回灌水源通过回灌管灌入井内;需要回扬时,通过回扬管进行回扬;无需特制的回扬泵,不
回灌时与开采井无异,具备开采井的全部功能,同时具备十分方便进行回灌的功能。井管从
变径处向上延长5m,与回灌管以三通的方式进行连接,这部份井管起到保护泵室管的作用,
防止回灌时加压过大,水流对泵室管的冲击,而使泵室管逐渐变薄,以致穿透,发生漏水情
况。延长部分与下部井管连为一体,牢固性增加,对回灌尾水进行缓冲,不连为一体也可起
到缓冲回灌水的作用,但牢固性降低,还会造成因施工不严禁,而是延长部分不在泵室管中
央,对日后的修井、洗井造成影响。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回灌管、泵室管和井管的3个管口均要留有连接的丝扣;回灌
管从泵室管的外侧丝扣加装;提高抗腐蚀性及耐用性,不占据泵室管的使用空间。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回灌管与井管连接处,上侧预留2m的距离。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回灌管管箍下方加垫一个金属防滑垫,并与泵室管通过固定
链进行链接固定;以减轻底部弯头处的承重,防止因管材自身重力,使弯头处变形断裂。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回灌管长度为2m,规格为内径100.5mm,外径114.3mm,接箍外
径132.08mm,井管规格为外径178mm,泵室管规格为外径273mm。

本发明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既可以提高回灌的效果,又可以方便的进行回扬操作,节约了大量的人力、
物力资源,防止了以意外故障的发生,并不影响地热井的维护工作。

(2)本发明是在成井时,一次性的改造成功,使用寿命较长,一劳永逸。

(3)本发明从井口只需下一根泵管,降低了下管的难度,节约了下管及维护的难度
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 2是图1中A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 3 是图2中B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泵室管,2、回扬管,3、液面,4、回灌管,5、回扬泵,6、金属防滑垫,7、固定链,8、
变径,9、井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
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
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一种回灌井井身结构,所述结构位于回灌井的顶部;包括:泵室管1、回扬
管2、回灌管4、回扬泵5、井管9,回扬管2位于泵室管1的内部,回扬管2的长度大于开采时的
动水位,回扬泵5安装在回扬管2的底部,回灌管4加装在泵室管1的外侧,底端通过弯头分别
与泵室管1和井管9延长部分连接;泵室管1通过变径与其下方的井管9连接,井管9从变径8
处向上延长5m,回灌管4底部与井管9进行三通连接,三通处的井管9不封口;回灌入口在回
扬泵5的下方,且上下垂直。

这样不用扩大泵室管1的口径,节约管材及成本,并且保证泵管和泵体的正常下
入;无需特制的回扬泵2,不回灌时与开采井无异,具备开采井的全部功能,同时具备十分方
便进行回灌的功能。井管9从变径8处向上延长5m,与回灌管4以三通的方式进行连接,这部
份井管9起到保护泵室管1的作用,防止回灌时加压过大,水流对泵室管1的冲击,而使泵室
管1逐渐变薄,以致穿透,发生漏水情况。延长部分与下部井管9连为一体,牢固性增加,对回
灌尾水进行缓冲,不连为一体也可起到缓冲回灌水的作用,但牢固性降低,还会造成因施工
不严禁,而是延长部分不在泵室管1中央,对日后的修井、洗井造成影响。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回灌管4、泵室管1和井管9的3个管口均要留有连接的丝扣;回
灌管4从泵室管1的外侧丝扣加装;提高抗腐蚀性及耐用性,不占据泵室管的使用空间。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回灌管4与井管9连接处,上侧预留2m的距离。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回灌管4管箍下方加垫一个金属防滑垫6,并与泵室管1通过固
定链7进行链接固定;以减轻底部弯头处的承重,防止因管材自身重力,使弯头处变形断裂。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回灌管4长度为2m,规格为内径100.5mm,外径114.3mm,接箍外
径132.08mm,井管9规格为外径178mm,泵室管1规格为外径273mm。

工艺流程:本发明需要RPS3000水源钻机进行施工,要求该钻机具有不低于2m高的
平台,泵室管1外部扩孔至600mm,扩孔深度320m;准备177.8mm规格的井管9、273mm规格的泵
室管1、连接井管9和泵室管1的变径8、114.3mm规格的回灌管4,预排好顺序;图2中的部件在
地面上加工好,注意回灌管4不能伸入到井管9内部,如图3所示,避免影响维护井时,钻杆的
正常进入;图1中井管9延伸到泵室管1的部分,上端不能封口,既为回灌水进入含水层的通
道,也为修井、洗井时钻杆和设备进入的通道;图2中的3个管口,均要留有连接的丝扣;扩孔
换桨完毕后,先下入177.8mm的井管9,然后下入图2中的部件,再下入图1中的泵室管1和回
灌管4,最后下入回扬泵5和回扬管2;泵室管1和回灌管4要同时下进,泵室管1由钻机平台上
部进行组装,回灌管4从平台下面人工进行组装,每次下入10m,至下完为止;回灌管4的管箍
下面,加垫一个金属防滑垫6,并与泵室管1进行连接固定,来减轻回灌管下部的承载力,同
时防止回灌管晃动而发生破裂;泵室管1、和回灌管4的下入长度均为300m,回扬泵5安装在
回扬管2的底部,回扬泵5深度延伸至最大抽水时动水位液面以下20m,回灌井井身工艺完
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回灌井井身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回灌井井身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回灌井井身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回灌井井身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回灌井井身结构.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灌井井身结构,所述结构位于回灌井的顶部;包括:泵室管、回扬管、回灌管、回扬泵、井管,回扬管位于泵室管的内部,回扬管的长度大于开采时的动水位,回扬泵安装在回扬管的底部,回灌管加装在泵室管的外侧,底端通过弯头分别与泵室管和井管延长部分连接;泵室管通过变径与其下方的井管连接,井管从变径处向上延长5m,回灌管底部与井管进行三通连接,三通处的井管不封口;回灌入口在回扬泵的下方,且上下垂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