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面料及其织造方法.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1271906 上传时间:2018-04-1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6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049036.8

申请日:

2009.04.09

公开号:

CN101532199A

公开日:

2009.09.1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D03D 15/00申请公布日:20090916|||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3D 15/00申请日:20090409|||公开

IPC分类号:

D03D15/00; D02G3/26; D06B15/12; D06P1/39; D06P1/38; D06P3/62; D06P3/66

主分类号:

D03D15/00

申请人:

上海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明耀; 应瑞燕; 汪 奇; 丁锡强; 李学方

地址:

200030上海市徐汇区吴兴路28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料,特别是提供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的面料,所述的面料由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而成,经线采用桑蚕丝,纬线采用铜氨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面料的织造方法,是将桑蚕丝经线和铜氨丝纬线交织成面料的方法,纬线的铜氨丝使用前进行保燥处理;经线与纬线的工艺步骤如下:经线采用绞丝—成筒—初捻—并丝—复捻—成绞—脱胶—染色—成筒—扦经—织造;纬线采用筒装丝—分筒—加捻—成绞—染色—成筒—卷纬—保燥—织造。本发明提供了桑蚕丝与铜氨丝交织的产品,为丰富多彩的丝绸品种又增添了新的内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面料,其特征是:所述的面料由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而成,经线采用桑蚕丝,纬线采用铜氨丝。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桑蚕丝与铜氨丝的重量比为20~80:80~20。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桑蚕丝的丝胶含量为2~6%。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经线是由两根相同捻向的加捻桑蚕丝并丝后再反向加捻的丝线。

5.
  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面料的织造方法,是将经线和纬线交织成面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经线采用桑蚕丝,纬线采用铜氨丝,纬线的铜氨丝使用前进行保燥处理;经线与纬线的工艺步骤如下:
经线:绞丝—成筒—初捻—并丝—复捻—成绞—脱胶—染色—成筒—扦经—织造;纬线:筒装丝—分筒—加捻—成绞—染色—成筒—卷纬—保燥织造。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面料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桑蚕丝与铜氨丝的重量比为20~80:80~20;所述的经线是先将桑蚕丝向S方向或Z向加捻即初捻,然后再将二根相同的丝并合在一起后向Z方向或S向旋转加捻即复捻后形成的一根丝线,然后再进行脱胶;所述的桑蚕丝的丝胶含量为2~6%。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面料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经线的桑蚕丝初捻加捻次数多于复捻加捻次数。

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面料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线的保燥处理方法可以用热源保燥、热风保燥或吸湿保燥,使丝线的回潮率保持在8~13%之间。

9.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面料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料采用经线和纬线单独染色后交织的工艺,经线的桑蚕丝用酸性染料进行染色,纬线的铜氨丝采用直接染料或活性染料染色。

说明书

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料及其织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的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背景技术
桑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并含有多种氨基酸,它不但有美丽的外观而且透气性、吸湿性均符合人体所需。桑蚕丝与羊毛同为蛋白纤维,但是桑蚕丝的形态为长丝而且单纤纤度比羊毛细得多,只有1.2~2.4旦左右,既能织成薄如蝉翼的纱,又能织成色彩斑斓的厚型外套面料。由桑蚕丝纺织成的面料制作成服装与人体有很好的亲和力,是公认的传统服装材料。但由于桑蚕丝的养殖受地域的限制较多,资源相对于其他纤维比较贫乏,如要织成厚实的外套面料,其成本价格较高。
铜氨丝的纺制是将棉短绒等天然纤维素原料溶解在氢氧化铜或碱性铜盐的浓氨溶液内,配成纺丝液,在凝固浴中铜氨纤维素分子化学物分解再生出纤维素,生成的水合纤维素经后加工即得到铜氨丝。由于用作铜氨丝纺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在纺丝后可以全部回收,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因此,铜氨丝的生产过程是较为环保,且产品的特性又比较符合人们对服装的要求。在多种常用纤维素纤维中,铜氨丝具有较细的纤维旦数,以120D为例:单纤旦数约1.7旦;而桑蚕丝单纤旦数约1.2~2.4旦,棉单纤旦数约1.7旦,羊毛单纤旦数约1.7旦,粘胶丝单纤旦数约4旦,醋酸丝单纤旦数约4旦。由于同样规格(粗细)的纤维中铜氨丝有较多的纤维根数,所以能对光形成较强的漫反射作用。尤其是铜氨丝染色后经过光的漫反射色彩更加鲜艳纯正、光泽柔和,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亮丽的感觉。由于铜氨丝纤维单纤较细,单位丝线内的根数较多,因此肌肤和手感都比较柔软舒适。加上具有抗静电的功能,即使在干燥的气候下穿着仍然具有良好的触感,可避免产生闷热不舒适感。纤维素纤维的性能决定了纤维素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吸湿功能,而铜氨丝的多孔性决定了其透气排汗功能更在其他纤维素纤维之上。选用铜氨丝交织面料设计服装,耐磨性、吸湿性、悬垂性俱佳,因此选用铜氨丝交织面料设计服装,适用范围较广,穿着服用性能甚佳。
桑蚕丝与铜氨丝由于各自的物理特性不同,使得难以在通常工艺条件下交织在一起,尤其是在高经密情况下更是不相适应;比如桑蚕丝在高经密情况下耐磨性的处理以及铜氨丝染色后丝线起毛、强力下降导致织造困难的处理以及寻找织造过程中二种原料对环境湿度的平衡点等关键技术难点都是现有技术无法解决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面料及其织造方法,也就是提供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的面料及其织造方法。本发明解决了铜氨丝面料在织造时由于原料强力的不稳定而产生的质量问题,通过将铜氨丝原料保燥处理,使铜氨丝在织造过程中的强力和伸长都比较稳定,弥补了铜氨丝产品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由于物理性能的变化而带来的使面料质量下降的不足。
本发明的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面料,由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而成,经线采用桑蚕丝,纬线采用铜氨丝。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面料,其中,所述的桑蚕丝与铜氨丝的重量比为20~80∶80~20。
如上所述的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面料,其中,所述的桑蚕丝的丝胶含量为2~6%。由于织造的面料经线密度将达到130根/厘米,在织造过程中丝线之间的摩擦力相当大,丝线容易起毛、断裂。要使丝线在织造过程中不起毛、断裂,掌握脱胶率是关键。桑蚕丝的丝胶含量占丝的重量约24~26%,在一般情况下成品面料中均含有丝胶,如果按常规把丝胶脱尽的话就会给织造带来困难,保留一部分丝胶虽然能使织造顺利进行,但是染色质量较难控制容易造成色花且影响手感。经过反复试验发明人发现脱胶率不到18%会对染色的均匀性带来风险,而将脱胶率控制在20~24%范围内最为合理。
如上所述的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面料,其中,所述的经线是由两根相同捻向的加捻桑蚕丝(初捻)并丝后再反向加捻(复捻)的丝线。铜氨丝表面光滑,单纤较细,经过染色后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受到影响,纤维发毛强力下降,造成织造困难,通过初捻和复捻两次加捻,大大增强了丝的抱合力。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面料的织造方法,是将经线和纬线交织成面料的方法,经线采用桑蚕丝,纬线采用铜氨丝,纬线的铜氨丝使用前进行保燥处理;经线与纬线的工艺步骤如下:
经线:绞丝—成筒—初捻—并丝—复捻—成绞—脱胶—染色—成筒—扦经—织造;
纬线:筒装丝—分筒—加捻—成绞—染色—成筒—卷纬—保燥—织造。
如上所述的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面料的织造方法,其中,所述的桑蚕丝与铜氨丝的重量比为20~80∶80~20;所述的经线是先将桑蚕丝向S方向或Z向加捻即初捻,然后再将二根相同的丝并合在一起后向Z方向或S向旋转加捻即复捻后形成的一根丝线,然后再进行脱胶;所述的桑蚕丝的丝胶含量为2~6%。
如上所述的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面料的织造方法,其中,所述的经线的桑蚕丝初捻加捻次数多于复捻加捻次数。铜氨丝表面光滑,单纤较细,经过染色后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受到影响,纤维发毛强力下降,造成织造困难。针对这一难题发明人对丝增加了一道加捻工序。经过式样总结,每厘米加3个捻度即对丝的外观没有太大的影响,又能达到使织造顺利进行的要求。
如上所述的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面料的织造方法,其中,所述纬线的保燥处理方法可以用热源保燥、热风保燥或吸湿保燥,使丝线的回潮率保持在8~13%之间。在织造过程中,桑蚕丝在潮湿的环境下其强力、耐摩擦力均有提高,而在干燥的条件下容易断头;而铜氨丝正好相反,湿度较大强力下降较大,且伸长较大,影响力绸面效果;所以对铜氨丝专门进行保燥,让它在车间里放置的时间尽量缩短,随用随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如上所述的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面料的织造方法,其中,所述的面料采用经线和纬线单独染色后交织的工艺,经线的桑蚕丝用酸性染料进行染色,纬线的铜氨丝采用直接染料或活性染料染色。桑蚕丝是蛋白纤维,通常需在酸性的条件下染色,酸性染料能使桑蚕丝在染色过程中纤维不受损伤,且能保持良好的光泽;但铜氨丝对酸比较敏感,在酸性条件下强力下降明显。因此适合用直接染料或活性染料染色。为了保证二种纤维在织物中均能体现出最佳效果,因此采用色织的工艺(先将桑蚕丝和铜氨丝分别染色然后再交织)是比较合理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面料及其织造方法,是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的面料及其织造方法,经线采用桑蚕丝,桑蚕丝纤度较细且强力较高、耐磨性好,适合用作密度较高的经线;纬线采用铜氨丝,铜氨丝纤度较粗色泽相对桑蚕丝亮丽但耐磨性较差,适合用作纬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面料及其织造方法,采用具有纤维皇后美称的桑蚕丝和环保元素的铜氨丝交织的产品,具有光泽亮丽、手感柔滑、穿着性能良好等的特点;充分利用桑蚕丝和铜氨丝各自的性能特点,完成交织的色织提花产品,从而使桑蚕丝/铜氨丝交织产品从外观、服用以及对人体的舒适性上均有优异的功能。包括铜氨丝在纺丝过程中的环保特点,更加符合当今社会提倡环保与健康的理念。因此,桑蚕丝/铜氨丝交织产品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是高档服装面料的首选之一。本发明的一种面料提供了一类具有良好的外观和舒适的服用性能的新型面料;这种面料的服用性能等同于全真丝产品但成本较全真丝产品低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发明的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面料,由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而成,经线采用桑蚕丝,纬线采用铜氨丝。
其中,所述的桑蚕丝与铜氨丝的重量比为20~80∶80~20,所述的桑蚕丝的丝胶含量为2~6%。由于织造的面料经线密度将达到130根/厘米,在织造过程中丝线之间的摩擦力相当大,丝线容易起毛、断裂。要使丝线在织造过程中不起毛、断裂,掌握脱胶率是关键。桑蚕丝的丝胶含量占丝的重量约24~26%,在一般情况下成品面料中部含有丝胶,如果按常规吧丝胶脱尽的话就会给织造带来困难,保留一部分丝胶虽然能使织造顺利进行,但是染色质量较难控制容易造成色花且影响手感。经过反复试验发明人发现脱胶率不到18%会对染色的均匀性带来风险,而将脱胶率控制在20~24%范围内最为合理。
所述的经线是由两根相同捻向的加捻桑蚕丝(初捻)并丝后再反向加捻(复捻)的丝线。铜氨丝表面光滑,单纤较细,经过染色后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受到影响,纤维发毛强力下降,造成织造困难,通过初捻和复捻两次加捻,大大增强丝的抱合力。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面料的织造方法,是将经线和纬线交织成面料的方法,经线采用桑蚕丝,纬线采用铜氨丝,纬线的铜氨丝使用前进行保燥处理;经线与纬线的工艺步骤如下:
经线:绞丝—成筒—初捻—并丝—复捻—成绞—脱胶—染色—成筒—扦经—织造;
纬线:筒装丝—分筒—加捻—成绞—染色—成筒—卷纬—保燥—织造。
其中,所述的桑蚕丝与铜氨丝的重量比为20~80∶80~20;所述的经线是先将桑蚕丝向S方向或Z向加捻即初捻,然后再将二根相同的丝并合在一起后向Z方向或S向旋转加捻即复捻后形成的一根丝线,然后再进行脱胶;所述的桑蚕丝的丝胶含量为2~6%。
所述的经线的桑蚕丝初捻加捻次数多于复捻加捻次数。铜氨丝表面光滑,单纤较细,经过染色后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受到影响,纤维发毛强力下降,造成织造困难。针对这一难题发明人对丝增加了一道加捻工序。经过式样总结,每厘米加3个捻度即对丝的外观没有太大的影响,又能达到使织造顺利进行的要求。
所述纬线的保燥处理方法可以用热源保燥、热风保燥或吸湿保燥,使丝线的回潮率保持在8~13%之间。保燥处理是将铜氨丝放置在有一定干燥要求的环境中,在织造过程中,桑蚕丝在潮湿的环境下其强力、耐摩擦力均有提高,而在干燥的条件下容易断头;而铜氨丝正好相反,湿度较大强力下降较大,且伸长较大,影响力绸面效果;所以对铜氨丝专门进行保燥,让它在车间里放置的时间尽量缩短,随用随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所述的面料采用经线和纬线单独染色后交织的工艺,经线的桑蚕丝用酸性染料进行染色,纬线的铜氨丝采用直接染料或活性染料染色。桑蚕丝是蛋白纤维,通常需在酸性的条件下染色,酸性染料能使桑蚕丝在染色过程中纤维不受损伤,且能保持良好的光泽;但铜氨丝对酸比较敏感,在酸性条件下强力下降明显。因此适合用直接染料或活性染料染色。为了保证二种纤维在织物中均能体现出最佳效果,因此采用色织的工艺(先将桑蚕丝和铜氨丝分别染色然后再交织)是比较合理的方法。
面料一:
经线:(1/20/22D桑蚕丝8T/CM S*2)6T/CM Z熟色
先将1/20/22D桑蚕丝每厘米间距内向S方向旋转8次,然后再将二根相同的丝并合在一起后向Z方向旋转6次后形成一根比较平服的具有较好抱合力和耐磨力的丝线,然后再进行脱胶。经过初练与复练,在脱去20%左右丝胶后再用酸性染料进行染色,形成了上述工艺的丝线;
纬线:甲:120D/70F铜氨丝3T/CM色
      乙:120D/70F铜氨丝3T/CM色
      丙:120D/70F铜氨丝3T/CM色
其它参数
经线根数:9600根+边经160*2根
筘幅:76.6/75厘米
筘号:32羽/厘米
上机纬密:102梭/厘米
成品门幅:75/73.5厘米
提花机规格:1400号
实用纹针:1200针    棒刀48片
目板穿法:48列*50行
根据织物的组织,考虑到织机负荷,织物为正面朝下织造。
组织:地纹:8枚经缎,采用一梭地上纹。
花纹:甲纬纬花背衬乙丙纬16枚。
      乙纬纬花背衬甲纬8枚、丙纬16枚。
      丙纬纬花背衬甲纬8枚、乙纬16枚。
原料含量:桑蚕丝28%;铜氨丝72%。
面料二:
彩条罗纹绸
经线:(1/20/22D桑蚕丝8T/S×2)6T/Z熟色*2彩条排列
纬线:甲:3/40/44D桑蚕丝3T/厘米熟色
乙:(60D/43F铜氨丝4T/S×2)2.5T/Z
纬线排列:甲2乙8
筘号:18羽/厘米穿入数:6根/羽
筘幅:138/140厘米
上机纬密:38梭/厘米
经线数量:14904+120*2
成品门幅:138/140
成品经密:108根/厘米
成品纬密:38梭/厘米
重量:29姆米
组织:罗纹
原料含量:桑蚕丝70%;铜氨丝30%。

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面料及其织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面料及其织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面料及其织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面料及其织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面料及其织造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面料,特别是提供一种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的面料,所述的面料由桑蚕丝和铜氨丝交织而成,经线采用桑蚕丝,纬线采用铜氨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面料的织造方法,是将桑蚕丝经线和铜氨丝纬线交织成面料的方法,纬线的铜氨丝使用前进行保燥处理;经线与纬线的工艺步骤如下:经线采用绞丝成筒初捻并丝复捻成绞脱胶染色成筒扦经织造;纬线采用筒装丝分筒加捻成绞染色成筒卷纬保燥织造。本发明提供了桑蚕丝与铜氨丝交织的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织造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