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套管的自行车轮圈和该轮圈的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1266200 上传时间:2018-04-11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92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91146.3

申请日:

2008.10.10

公开号:

CN101450592A

公开日:

2009.06.1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B60B 21/02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萨洛蒙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玛维克简易股份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法国梅斯-泰西变更后权利人:法国梅斯-泰西登记生效日:2012122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B 21/02申请日:20081010|||公开

IPC分类号:

B60B21/02; B21D53/26

主分类号:

B60B21/02

申请人:

萨洛蒙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J-P·梅卡

地址:

法国梅斯-泰西

优先权:

2007.10.12 FR 07/07169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余全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包括回转式型件(1)的自行车轮圈,该轮圈具有中空箱式形状的径向截面,并带有两个沿连接线端对端互相连接的端面,两个端面通过插在型件的中空箱式中在连接线两侧的套管连接在一起,套管(5)包括套管承靠部分(16、17),它们在中空箱式体内和箱式体壁上施加由至少一分隔构件在承靠部分之间相对分隔产生的内压。分隔构件(24)等与承靠部分(16、17)结合形成,以便把基本沿侧向的承靠力引向轮圈侧壁(7、8)。

权利要求书

1.  自行车轮圈,其包括回转式型件(1),所述型件具有中空箱式形状的径向截面,并带有两个沿连接线端对端互相连接的端面,两个端面通过插在所述型件的中空箱式体中在连接线两侧的套管连接在一起,所述套管(5)包括至少两个套管承靠部分(16、17),所述承靠部分在中空箱式体内和箱式体的壁上施加一内压,该内压由至少一分隔构件按使所述承靠部分彼此相对分隔的方式产生,该轮圈的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构件(24、33、43)被配置成与所述承靠部分(16、17)结合,以便沿一基本侧向的方向将承靠力引向所述轮圈的侧壁(7、8)。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构件不可逆地嵌在所述两个承靠部分(16、17)之间的至少一空间(20、45)中。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承靠部分(16、17)通过至少一收窄部分(19)互相连接。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承靠部分被至少一纵向缝口(20)分开,所述缝口延伸直到所述收窄部分(19)。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缝口(20)向所述轮圈的横向桥状体(19)的方向开放。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缝口(20)向与所述轮圈的横向桥状体(19)相反的方向开放。

7.
  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承靠部分(16、17)和所述收窄部分(19)形成单一整体零件。

8.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承靠部分形成套管的两个分离并隔开的部分。

9.
  如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构件(24、43)为至少一楔子,所述楔子插在所述两个承靠部分之间形成的缝口中。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子(24)的截面形状基本为梯形或锥形。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子的嵌合表面形成2至14度之间的锥形角。

12.
  如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构件由至少一分隔螺钉(43)形成。

13.
  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圈,其特征在于,每个承靠部分(16、17)包括:沿所述轮圈的侧翼壁延伸的底部部分;和细长端部部分(26、27、37、38),其在所述轮圈的侧翼壁和横向桥状体的相交处被插在所述箱式体中。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长端部部分(37、38)和所述底部部分(35、36)通过形成铰链(39、40)的变窄部分互相连接。

15.
  自行车轮圈,其包括回转式型件(1),所述型件具有中空箱式形状的径向截面,并带有两个端面,所述两个端面沿连接线端对端地互相连接,并通过一套管连接在一起,所述套管插在所述型件的中空箱式体中,位于连接线的两侧,所述套管(5)包括套管承靠部分(16、17),所述承靠部分在所述中空箱式体内和所述箱式体的壁上施加一内压,该内压由至少一分隔构件按使所述承靠部分彼此相对分隔的方式产生,该轮圈的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构件是楔形件(5、43),它在所述承靠部分(16、17)之间产生间距和不可逆的楔入。

16.
  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轮圈的自行车轮。

17.
  制造轮圈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使包括箱式形状的径向截面的金属型件弯曲,直到形成开口的轮圈环;
—在所述轮圈的每个自由端内安装可膨胀套管(5);
—在所述套管上施加一基本侧向的推力,使套管膨胀;并且
—使所述型件的端部(2、3)接近,直到使所述轮圈的端部彼此顶靠。

18.
  如权利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施加的侧向推力在所述轮圈底部与所述轮圈侧壁之间相交处比在所述轮圈的侧壁与桥状体相交处更大。

19.
  如权利17或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上的侧向推力通过至少一插在所述套管的缝口(20)中的楔子(5、43)形成。

20.
  如权利17、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的安装通过在所述轮圈的两个端部之间让所述套管中的一缝口部分保持自由的方式进行,在所述缝口中插入所述楔子。

21.
  如权利17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借助压力机将所述楔子压到所述套管(5)中。

22.
  如权利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楔子是可变形元件(43)。

23.
  如权利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元件的变形达到所述元件构成材料的塑性延长的范围。

24.
  如权利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楔子加压插入所述套管后将所述楔子的超出部分(32)切除。

25.
  如权利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至少一使所述套管的两个承靠部分侧向分离的螺钉(33)形成在所述套管上的侧向推力。

说明书

使用套管的自行车轮圈和该轮圈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1]本发明涉及自行车轮圈的制造和组装,更特别涉及使用连接套管的轮圈和它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02]轮圈、特别是用于自行车的轮圈通过弧形铝型件或铝合金型件形成。在多数情况下,它们通过一些轮辐层与轮毂连接,以构成自行车轮。使用的型件可以是不同类型,但一般形状为包括两个侧翼的U形,其侧壁有时包括刹车面,刹车块将制动压力施加在该刹车面上。
[03]现在的轮圈以已知的传统方式从一确定长度的型件块出发形成,使该型件块弯曲成弧形,并使它的两端互相接触并连在一起。这样形成的环形的刚性当然取决于形成原始型件所使用的材料质量,尤其是它的强度,该强度通过使铝材穿过具有要形成的型件截面的尺寸和形状的拉拔或挤压模的方法得到。
[04]构成轮圈的其中一主要问题是在弯曲成弧形的作业后实现端部连接。存在不同方法,但没有任何一方法完全令人满意。
[05]一非常普遍的方法在于端对端地连接弧形型件块的两端,然后在连接线处通过火花焊实现焊接。得到一焊缝,然后需要进行加工和刷扫。这些作业很难在相当复杂的轮圈型件上实施。为了进行加工,需要使一铣刀沿焊缝围绕型件移动。一般地,为了消除轮胎应承靠在上面的侧翼内表面和轮圈底部中的突起物,需使用不同的铣刀。这些作业要求使用专门的和适合的装置。因此该方法成本很高,并且实际上只被某些制造商使用,只用于制造高等级轮圈。另外,由于焊接作业造成焊缝处的金属退火,从而使强度局部下降,轮圈的机械特性可能受到影响。
[06]另一方法在于,通过两个侧向互相分开的针状体(aiguille)使两端连接,这些针状体深入到设在轮圈型件中的侧向凹槽中。为了得到很好的连接强度,配合应该紧密,因此需要完善地控制尺寸公差。另外由于每个已形成的通道的材料超量,得到的轮圈型件更沉重。另外,该方法提出形成很复杂的轮圈型件的拉拔问题。因此拉拔的速度相当慢,以便得到所需的几何和尺寸准确性。还需考虑连接销的配对,以便不损坏凹槽,并很好地控制锁紧力。
[07]另一方法在于通过在轮圈型件截面内套装一中空和预应力管实现连接。管子的形状与型件内截面的形状基本互补。管子由一般以铝为基础的轻质合金通过拉拔形成。用该技术很难将公差正确控制在0.3mm以下。轮圈型件本身通过挤压或拉拔制造,因此公差状态为同一数量级。因此,由于轮圈和套筒尺寸公差分散,很难始终将套管很好地锁紧在轮圈中。另一缺点在于,管子的长度常常大于用于安放辐条的两个钻孔线之间的长度。因此需要在管子的这些钻孔线处铣削出孔口。对用于比赛的形状非常复杂的轮圈,该作业很难实现。另外,该作业成本也相当高。另外,需要在套管钻孔处使用更长的孔眼,以便固定辐条;这就意味着在轮圈制造中使用更多的零件,因此产生附加成本。
[08]专利US 4,938,540涉及一轮圈和它的制造方法,该方法使用通过一些针状体进行的连接。为了解决密封问题,在插入针状体的凹槽内使用一种胶。
[09]专利FR 2733459提出通过两个可膨胀部分和一螺钉连接轮圈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螺钉在两个部分之间产生一相对间距。但是该方法遇到的其中一问题涉及轮圈型件的变形。实际上,为了弥合间隙施加的径向力可能导致横向桥状体和/或轮圈下底壁的局部变形,一般变形细长。该变形可能影响锁紧力的控制以及轮圈机械强度特性。套管也由两个通过螺钉分开的零件形成;这使套管的制造更昂贵,并且安装和锁紧缺乏方便性。最后,设置螺钉不能套装一平型面或低型面的轮圈,因为套管的两个部分没有足够的刚性和强度,因此套管沿中心空间更弱。
发明内容
[10]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解决现有技术的主要问题的改进方法。
[11]为此,本发明涉及自行车轮圈,其包括回转式型件,所述型件具有中空箱式形状的径向截面,并带有两个沿连接线端对端互相连接的端面,两个端面通过插在所述型件的中空箱式体中在连接线两侧的套管连接在一起,所述套管包括至少两个套管承靠部分,所述承靠部分在中空箱式体内和箱式体的壁上施加一内压,该内压由至少一分隔构件按使所述承靠部分彼此相对分隔的方式产生。
[12]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分隔构件被配置成与所述承靠部分结合,以便沿一基本侧向的方向将承靠力引向所述轮圈的侧壁。因此,套管施加的力被引导,使轮圈的变形尽可能小。特别是,由于轮圈的侧壁或“侧翼”更短并更有刚性,并且被至少一横向桥状体加固,它们更好地承受变形力。同样有利的是具有一带有承靠部分的套管,这些承靠部分对轮圈侧边缘结合处侧壁下部施加更大的力,而不是对轮圈上桥状体连接处的侧壁的上部施加更大的力。“下部”是指与“上部”相反的离轮圈底部更远的部分,“上部”上最靠近轮圈底部的部分。当承靠力施加在轮圈侧翼的下部时,轮胎悬挂在轮圈上的边缘脱离的危险较小。特别是,下部可以比轮圈的其它壁更厚,以保证连接在该壁上的辐条的抗分离强度。
[13]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所述分隔构件不可逆地嵌在所述两个承靠部分之间的至少一空间中。“不可逆”嵌入是指在两个承靠部分之间的空间中没有自发脱离的稳定嵌入。根据一本发明的原理,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分隔构件得到不可逆嵌入。
[14]在一可能实施例中,通过分隔构件得到不可逆嵌入,该构件是一用力插在两个承靠部分之间的卡入部件。该卡入部件的形状能够产生足以抵抗承靠部件之间的空间中的卡入部件脱离的摩擦力。卡入部件包括嵌入表面,这些表面形成一不为零的角度,卡入零件在这些表面之间通过与承靠部分的接触面接触连接的摩擦产生不可逆性。
[15]在另一可能实施例中,通过至少一分隔螺钉得到不可逆嵌入。
[16]在另一可能方式中,可以通过在两个承靠部分的表面之间和在这些表面上焊接一零件得到不可逆嵌入。例如,可以使用一形成楔子的零件。可以通过振动或摩擦进行焊接,例如通过介电焊接。该方法在于把楔子嵌在承靠部分的表面之间,然后在楔子表面与承靠部分表面接触处实现焊接。
[17]在另一方式中,通过一可变形金属零件形成的分隔构件得到不可逆接触连接,该可变形金属零件在承靠部分之间的空间变形,直到材料的塑性范围。该方式的优点是能够补偿很大范围的轮圈中的尺寸差别,而与差距和力之间的变化为线性的材料弹性范围面相反,不需要施加太大的变形力。该零件可以为U形或V形。它可以插入,直至一旦在承靠部分之间就位就达到塑性变形范围。
[18]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两个承靠部分通过至少一收窄部分互相连接。收窄部分有利于套管通过承靠部分的间距而膨胀。收窄部分在弹性或塑性范围的限度内脱离。收窄部分可以包括在0.5-2mm之间,或者在0.9-1mm之间。
[19]根据另一特征,所述两个承靠部分被至少一纵向缝口分开,所述缝口延伸直到所述收窄部分。纵向缝口的尺寸例如为1-10mm之间,或者在1.2-8mm之间。因此该缝口可以使承靠部分在轮圈侧翼方向互相分开。因此缝口可以沿与轮圈侧壁基本平行的方向延伸。它可以基本位于轮圈的径向中间平面中,或者与该中间平面稍微错开。特别是,当轮圈截面对称时,缝口可以错开。
[20]所述纵向缝口向与所述轮圈的横向桥状体相反的方向开放。该方式的优点是在接受轮胎的轮圈外部施加较小的力,而在轮圈侧壁和底部之间的结合处在轮圈上施加更大的锁紧套管的力。但是,在另一可能方式中,纵向孔在轮圈横向桥状体方向开放。
[21]在一实施例中,分隔构件的形状为至少一楔子。“楔子”一词是指任何包括互相之间形成一定倾斜角的接触表面的楔形部件或零件,并且当该楔形部件或零件用力嵌入这两个表面之间时,该零件可以形成两个基本相对表面的一定间距,因此实现不可能自发退出的不可逆楔入。因此,楔子可以插入到承靠部分之间形成的缝口或通道中。在第一实施例中,楔子剖面的形状基本为梯形或锥形。楔子的锥形角一般根据材料的摩擦系数确定,该材料确定摩擦锥为+φ和-φ,因此楔子的半角一般小于φ值。因此,对于一金属如铝合金楔子,楔子的两个接触表面之间形成一锥形角,例如该角为2-14度之间,以具有不可能脱出的不可逆楔入。
[22]在另一可能实施例中,分隔构件由至少一分隔螺钉形成。因此,通过一嵌入到所述部分中并将它们推向轮圈内壁的螺钉使套管的承靠部分分开。特别是,螺钉具有与设在每个套管承靠部分上的螺纹镗孔的长度配合的螺杆长度。
[23]在一可能实施例中,套管的所述两个承靠部分和所述收窄部分形成单一整体零件。因此套管可以按照一基本恒定的剖面进行制造。它可以由金属形成,如铝合金,或者是钛或钛合金,或者是木制的或塑料的,如注入的热塑材料。当该部分由金属形成时,可以以低成本通过挤压或拉拔制造,并截成需要的长度。套管也可弯曲成轮圈的曲线,以便于组装在轮圈中。
[24]根据一可能的特征,每个承靠部分包括一沿轮圈侧翼壁延伸的底部部分和一细长的端部部分,该端部部分在轮圈的侧翼壁和横向桥状体相交处嵌在箱式体中。在一可能实施例中,细长端部部分和底部部分通过一形成铰链的变窄部分互相连接。因此在分隔构件的压力作用下,细长部分在铰链处有弯曲的趋势,使套管在轮圈中张力就位,弥合间隙。该形态有助于弥合间隙,同时减小使套管在轮圈中处于张力而需要的力。
[25]在一可能实施例中,承靠部分形成套管的两个分离并且隔开的部分。在两个承靠部分之间的空间使用一分隔构件,使承靠部分分开,并具有不可逆的分隔连接。
[26]本发明还涉及自行车轮圈,其包括回转式型件,所述型件具有中空箱式形状的径向截面,并带有两个端面,所述两个端面沿连接线端对端地互相连接,并通过一套管连接在一起,所述套管插在所述型件的中空箱式体中,位于连接线的两侧,所述套管包括套管承靠部分,所述承靠部分在所述中空箱式体内和所述箱式体的壁上施加一内压,该内压由至少一分隔构件按使所述承靠部分彼此相对分隔的方式产生,该轮圈的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构件是楔形件,它在所述承靠部分之间产生间距和不可逆的楔入。
[27]本发明还涉及包括本发明的轮圈的自行车轮。
[28]本发明还涉及制造轮圈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29]—使包括箱式形状的径向截面的金属型件弯曲,直到形成开口的轮圈环;
[30]—在所述轮圈的每个自由端内安装可膨胀套管;
[31]—在所述套管上施加一基本侧向的推力,使套管膨胀;并且
[32]—使所述型件的端部接近,直到使所述轮圈的端部彼此顶靠。
[33]根据本发明方法的一实施例,所述套管施加的侧向推力在所述轮圈底部与所述轮圈侧壁之间相交处比在所述轮圈的侧壁与桥状体相交处更大。优点主要是使力集中在轮圈刚性最大的区域,因此限制轮圈的变形。
[34]特别是,套管的安装通过使轮圈的两个端部之间留出一套管的缝口部分进行,楔子插入到该缝口中。例如借助一压力机如一液压或机械千斤顶辅助的压力机将楔子压在套管内的自由表面上。由于该作业时施加在套管上的压力,加压时,承靠最好保持在套管的相对表面上。然后在楔子加压嵌入到套管中后切割楔子超出的部分。
[35]在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不同实施例中,所述套管上的侧向推力通过至少一插在所述套管的缝口中的楔子形成。
附图说明
[36]以下附图表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
[37]图1是组装后的本发明轮圈的平面图。
[38]图2是沿图1轮圈的I-I平面的局部剖面图。
[39]图3是沿图2轮圈的II-II平面的纵剖面图。
[40]图4是安装时的I-I剖面图。
[41]图5是以最大公差的壁安装在轮圈上之后的I-I剖面图。
[42]图6是以最小公差的壁安装在轮圈上之后的I-I剖面图。
[43]图7是在套管中插入楔子的作业的II-II剖面图。
[44]图8是切割楔子后和轮圈端部靠近前安装作业的II-II剖面图。
[45]图9是一本发明的轮圈变型在套管膨胀前沿I-I的剖面图。
[46]图10是一本发明的轮圈变型在套管膨胀后沿I-I的剖面图。
[47]图11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安装前的I-I剖面图。
[48]图12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安装后的I-I剖面图。
[49]图13是带有两个分离承靠部分的套管的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I-I剖面图。
[50]图14是带有套管的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I-I剖面图,套管包括金属以外材料的承靠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51]图1所示的符合本发明的轮圈1由形状为大直径的环形的回转式型件构成,该型件由从具有两个端部2、3的弧形段形成,两个端部2、3的表面沿连接线4端对端地互相连接。连接通过小长度的套管5进行,并且套管5将基本不超过轮圈中两个相邻辐条的两个钻孔线之间的圆弧长度。套管最好在轮圈的箱式体内的连接线4的两侧分布为相同的长度。套管在轮圈内处于张力状态,以便固定轮圈的两个端对端的端部。
[52]图2表示在连接线4处的I-I径向平面中的图1的轮圈。轮圈包括由几个壁形成的中空箱式体6,其中两个侧壁或侧翼7、8通过在轮圈或轮毂内侧的更厚的底壁9从底部互相连接,形成“U”形或“V”性剖面。在上底10处,侧翼7、8通过横向桥状体11互相连接。横向桥状体的形状可以稍微凹陷。上底包括自由壁12、13,它们的末端是扩展的边缘14,以利于轮胎的内保持。因此扩展边缘构成用于接受轮胎的回转式槽15。
[53]因此符合本发明的套管5位于中空箱式体6内。套管5包括至少部分承靠侧翼7、8内表面的处于张力的承靠部分16、17。两个部分16、17通过截面比部分16、17更小的连接部分19互相连接。连接部分19横向延伸在两个侧向承靠部分16、17之间。因此连接部分19形成收窄部分,该部分与其它两部分16、17一起形成向底壁9的方向开放的纵向缝口20。另外,缝口通过横向延伸的空腔18向桥状体11的壁张开成“T”形,形成两个位于连接部分19与承靠部分16、17之间的铰链22、23。插在缝口的入口的楔形的套管分隔构件24部分占据缝口20,并且该分隔构件延伸在缝口高度的至少一部分上。
[54]楔形分隔构件24的形状基本为具有收敛侧表面的梯形。楔形的尺寸(尤其是收敛表面的倾斜角)和形状经过选定,以便在承靠部分16、17的内表面产生足够的分隔力。因此,楔子的底部25比缝口20入口处的宽度更宽。例如缝口20的宽度基本恒定。因此承靠部分基本被推向侧翼7、8的内表面,但是也围绕铰链22、23。因此套管的上棱边26、27处于对侧翼和桥状体的相交区域28、29的张力中。承靠部分自由端的外边缘具有突台30、31,它们施加一位于侧翼7、8和底壁9之间的相交点附近的应力。该应力F1的方向基本为侧向向外,并且产生一向套管内并与突台在轮圈壁上的接触线的切线垂直的反作用力F0。该反作用基本倾斜于轮圈侧向一最好小于45度的角度θ,例如该角度约为15度。在上棱边26、27上还产生拉拔力F2,该力有利于锁定套管,因此有利于轮圈端部的互相保持。
[55]图3表示处于张力下的套管5的安装状态的轮圈1,套管5在连接线4处连接两个端部2、3。缝口例如延伸在套管的整个长度上;使套管可以在它的整个长度上变形。楔形分隔构件可以延伸在套管长度的至少一部分上。例如,分隔构件至少覆盖缝口长度L的10%,例如至少为缝口长度L的25%。楔形件的截面可以为长方形或任何其它适当形状。分隔构件24可以只插在缝口高度H的一部分上,但是不与缝口底部接触,避免产生超静定系统。
[56]图4-8表示符合本发明的轮圈的组装原理。轮圈以已知方式由一段弧形铝或铝合金型件形成。在拉拔或挤压的预制阶段,使金属由拉模通过,形成具有原始剖面的杆(未示出)。使该杆弯曲为几个螺旋,然后按照很好的有效周长切割轮圈。在随后的阶段使每个轮圈的端部头与头相对。
[57]根据本发明方法的第一实施例,弯曲作业后,通过将上面描述的套管5插入到中空截面内连接该段的每个端部2、3。
[58]套管5在承靠部分的最小分离状态进行安装,以便可以使端部2、3有一定程度的靠近,但是留出使套管部分释放的缝口。如图4、7所示,缝口的部分释放可以使楔形分隔构件24预就位。分隔构件一旦就位就用力插入,以实现承靠部分16、17的分隔。可以通过压力机实现用力插入。为了避免加压时套管变形,并且具有反压,保持零件44与套管的上表面48接触。分隔构件的插入力取决于套管和轮圈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并且要弥合间隙和公差。可以考虑压力机施加的压力为200daN。在使轮圈的端部互相接近前,切割并加工楔形件24未插入的突起部分32。则轮圈处于图8的状态。最后阶段在于通过包围轮圈的压力机使轮圈端部2、3靠近。
[59]图5表示包括相当于最大公差的侧壁厚度e1的第二轮圈,例如该厚度为0.9mm。
[60]图6表示包括相当于最小公差的侧壁厚度e2的第一轮圈,例如该厚度为0.75mm。因此,本发明的装置可以通过使用同一零件弥合最大和最小公差。在图5的最大公差轮圈的情况下,更小的间隙弥合导致楔形进入套管缝口的程度更小。相反,对图6的最小公差的轮圈,需要弥合更大的间隙,这导致楔形进入缝口的程度更大,因此楔形最后在套管中的高度更大。
[61]图9、10表示本发明的变型,其中用分隔螺钉33代替楔形分隔构件。如图所示,套管剖面可以与上一实施例的剖面相同,或者不同。在所示情况下,套管包括在承靠部分35、36之间形成并向桥状体11的方向开放的缝口34。承靠部分35、36也被细长端部部分37、38向轮圈桥状体与侧翼7、8之间的相交方向延长。另外,形成铰链的收窄部分39、40位于端部部分37、38与承靠部分35、36之间。因此螺钉部分33嵌在其中一部分36的螺纹部分41中,并且如图9所示锁紧承靠相对承靠部分35的内表面42。因此两个承靠部分向轮圈侧翼方向分开,并且在端部部分37、38的方向A围绕铰链部分39、40摆动。当然,可以将几个螺钉作为套管上的分隔构件,这些螺钉可以分布在套管缝口部分的长度和/或高度部分上。
[62]图11、12表示另一实施例,其中套管5通过楔形分隔构件在轮圈箱式体中处于张力状态,该楔形分隔构件是可变形元件43。可变形元件包括至少一能够承受变形的部分,当该零件插入到承靠部分16、17之间的缝口20中时,该变形最好达到塑性延长范围。例如,该零件的截面为倒“U”形或“V”形,它的分支端部之间的距离“d”大于缝口20的宽度“l”。为了得到对承靠部分的足够张力并补偿公差(大约0.5mm),最好使用金属零件,例如铝合金,或锌的合金,如或一种变形达到零件的塑性延长范围的钢。套管也可由铝或锌的合金材料制成。
[63]图13表示一实施例,其中套管由两个承靠部分16、17形成,它们形成两个分开的零件。两个部分在空间45分开,分隔构件如楔形件24或螺钉至少局部占据该空间。
[64]图14表示一变型,其中套管形成木材或塑料制成的可膨胀体46。在该可膨胀体中形成可以使分隔构件24进入的缝隙47。分隔构件是楔子。它可以由任何适当材料形成,如金属、塑料或木材。
[65]本发明不只局限限于描述的实施例,而是可以覆盖许多修改。例如套管的承靠部分可以是两个或多个分开的部分。

使用套管的自行车轮圈和该轮圈的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使用套管的自行车轮圈和该轮圈的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使用套管的自行车轮圈和该轮圈的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使用套管的自行车轮圈和该轮圈的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使用套管的自行车轮圈和该轮圈的制造方法.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包括回转式型件(1)的自行车轮圈,该轮圈具有中空箱式形状的径向截面,并带有两个沿连接线端对端互相连接的端面,两个端面通过插在型件的中空箱式中在连接线两侧的套管连接在一起,套管(5)包括套管承靠部分(16、17),它们在中空箱式体内和箱式体壁上施加由至少一分隔构件在承靠部分之间相对分隔产生的内压。分隔构件(24)等与承靠部分(16、17)结合形成,以便把基本沿侧向的承靠力引向轮圈侧壁(7、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