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油气分离装置.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1263670 上传时间:2018-04-1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3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98902.5

申请日:

2008.09.28

公开号:

CN101423023A

公开日:

2009.05.0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B60K 15/03登记生效日:20171221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远勤山变更后权利人:广州大运摩托车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51080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永发大道12号变更后权利人:51080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永发大道12号|||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IPC(主分类):B60K 15/03合同备案号:2012440000353让与人:远勤山受让人:广州大运摩托车有限公司发明名称:一种摩托车油气分离装置申请日:20080928公开日:20090506授权公告日:20110720许可种类:独占许可备案日期:20120702|||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0K15/03; B01D53/04

主分类号:

B60K15/03

申请人:

远勤山

发明人:

颜 进; 吴安然; 杨明权; 张 丛; 丁海龙

地址:

510800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永发大道1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少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摩托车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底座、壳体;底座上设有防倾装置和排油孔;壳体内顶面向下延伸设有针阀导向凹槽,针阀导向凹槽接近于槽底处设有平衡气孔,针阀导向凹槽的槽底开有通气孔,壳体顶面中间设有通气道,通气孔与通气道连通,壳体顶面还设有进气孔;壳体内设有浮子,浮子开有一通孔,通孔与针阀导向凹槽上伸出的槽壁相配合,浮子与针阀之间设有顶推结构。本发明结构中,油箱设有防倾装置,使油箱倾倒时针阀能够堵住通气孔,不让燃油向外流;针阀配以浮子,浮子根据油量的变化带动针阀上下移动,满足了在油箱中存在不同油量时,都能确保燃油和碳氢化合物气体分离。本发明装置结构小巧,成本价格低。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摩托车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底座、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防倾装置,所述底座上还设有排油孔;所述壳体内顶面向下延伸设有针阀导向凹槽,所述针阀导向凹槽接近于槽底处设有平衡气孔,所述针阀导向凹槽的槽底开有通气孔,所述壳体顶面中间设有通气道,通气孔与通气道连通,所述壳体顶面还设有进气孔;所述壳体内设有浮子,所述浮子开有一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针阀导向凹槽上伸出的槽壁相配合,所述浮子与针阀之间设有顶推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倾装置为在底座上设有一圆形凹面,在所述圆形凹面上设有一滚珠,滚珠的工作空间限制在圆形凹面上方,在所述顶推结构的下方。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倾装置为在底座上设有一圆形凹面,在所述凹面上设有一滑块,滑块的工作空间限制在圆形凹面上方,在所述顶推结构的下方。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摩托车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结构为在所述浮子上固定设有簧片,所述簧片上设有钩状体,所述针阀上设有“U”形挂钩,所述钩状体伸入所述“U”形挂钩的“U”形口。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阀向下延伸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够状体非固定接触。

6.
  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摩托车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结构为在所述浮子上固定设有簧片,所述簧片上设有钩状体,所述针阀上设有凹槽;所述钩状体伸入所述凹槽。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顶面向下延伸设有导向柱,所述浮子上设有导向通孔,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导向通孔相配合。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油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透气孔。

说明书

一种摩托车油气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零部件,尤其是一种摩托车油气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摩托车排放污染物主要有碳氢化合物、氮氧合物、一氧化碳、微粒等,它们主要通过摩托车排气管排放,将近45%的碳氢化合物和极小数的其它污染物质则由曲轴箱和燃油系统排放。
在上述摩托车排放污染物中,一氧化碳是燃油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对人的健康危害较大。碳氢化合物主要是燃油蒸发及不完全燃烧的产物,由200多种不同的成份构成,含有致癌物质。氮氧化合物是在燃烧室高温高压条件下,由氮和氧化合而成,排放到大气后变成二氧化氮,其毒性很强,对人及植物生长均有不良影响,是形成酸雨及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之一。主要成份是碳烟,上面附有大量化学物质,包含致癌物质,吸入人体后会在肺部长期停留。
随着摩托车数量的增加,摩托车排放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会日益严重,因此世界各国和地区都先后制定了限制摩托车废气排放的限值标准,目前我国已经发布了摩托车燃油蒸发标准《GB20998-200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制和测量方法》。
燃油蒸发只要是通过油箱的通气口扩散到大气中,燃油箱通气孔保证燃油顺利流出,因此不能简单封闭这个通气口。必须采取措施保证燃油不扩散蒸发,同时不能阻碍燃油正常流动。目前一般采用碳罐吸附控制技术,这种技术来源于汽车行业。碳罐吸附法的工作原理是:油箱中挥发的油气(主要成分包括CH的等),经管路吸附到碳罐中的活性炭。当发动机工作时,靠负压作用,将碳罐中吸附的燃油吸入发动机内燃烧。
如果车辆要安装碳罐装置,还需要对燃油箱结构特殊设计,一般是将油箱盖密封,在油箱内设一个孔,通过这个孔连接碳罐,而碳罐本身只能吸收蒸气,不能流入燃油液体,在现有技术中,人们在油箱中增加了油气分离装置,油气分离装置连通油箱外部的碳罐,但现有技术中的油气分离装置依然存在缺点,当油箱出现某一方向倾倒时,燃油会流进碳罐中,使得碳罐失去功用。另外一些现有技术中,所用材料成本比较高昂,且比较笨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而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摩托车油气分离装置,使得油箱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证碳氢化合物气体与燃油分离,且气体可以顺利地排到碳罐被碳罐吸收,而燃油永远不会进入到通气孔流到碳罐,本发明装置小巧便于安装,且成本价格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托车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底座、壳体;所述底座上设有防倾装置,所述底座上还设有排油孔;所述壳体内顶面向下延伸设有针阀导向凹槽,所述针阀导向凹槽接近于槽底处设有平衡气孔,所述针阀导向凹槽的槽底开有通气孔,所述壳体顶面中间设有通气道,通气孔与通气道连通,所述壳体顶面还设有进气孔;所述壳体内设有浮子,所述浮子开有一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针阀导向凹槽上伸出的槽壁相配合,所述浮子与针阀之间设有顶推结构。
作为改进,所述防倾装置为在底座上设有一圆形凹面,在所述圆形凹面上设有一滚珠,滚珠的工作空间限制在圆形凹面上方,在所述顶推结构的下方。所述防倾装置或者为在所述底座上设有一圆形凹面,在所述凹面上设有一滑块,滑块的工作空间限制在圆形凹面上方,在所述顶推结构的下方。当油箱发生倾斜时,保证了滚珠或滑块能够在圆形凹面上自由滑动,在油箱恢复平稳时,防倾装置能够滑回原来位置。
作为改进,所述顶推结构为在所述浮子上固定设有簧片,所述簧片上设有钩状体,所述针阀向下延伸设有凸块,所述针阀上还设有“U”形挂钩;所述钩状体与所述凸块非固定接触,所述钩状体伸入所述“U”形挂钩的“U”形口。当浮子上浮时,浮子带动簧片和钩状体一起向上升,此时针阀上的凸块与钩状体接触,钩状体也推动了针阀向上移动;当浮子下落时,浮子带动簧片和钩状体一起向下落,由于针阀上的“U”形挂钩挂在钩状体上,钩状体下落也拉动了“U”形挂钩挂,从而使针阀向下移动。
作为改进,所述顶推结构为在所述浮子上固定设有簧片,所述簧片上设有钩状体,所述针阀上设有凹槽;所述钩状体与伸入述凹槽。当浮子上浮时,浮子带动簧片和钩状体一起向上升,钩状体与针阀上的凹槽的一面紧靠,从而推动了针阀向上移动;当浮子下落时,浮子带动簧片和钩状体一起向下落,钩状体与针阀上的凹槽的另一面紧靠从而拉动针阀向下移动。
作为改进,所述壳体顶面向下延伸设有导向柱,所述浮子上设有导向通孔,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导向通孔相配合,保证了浮子上升和下降时能够稳定畅顺。
作为改进,所述壳体上设有透气孔。用于平衡油气分离装置与油箱的气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中,增加了可靠的防倾装置,油箱在发生任何方向倾倒状态下,防倾装置都能作出动作,从而使油箱倾倒时针阀能够堵住通气孔,不让燃油向外流。采用了特别的针阀结构,针阀配以浮子,浮子根据油量的变化带动针阀上下移动,满足了在油箱中存在不同油量时,都能确保燃油和碳氢化合物气体分离。另外,本发明装置具有结构小巧,成本价格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的针阀工作时的C-C剖视结构图;
图5为图3中的针阀不工作时的D-D剖视结构图;
图6为图3中的防倾装置与顶推结构变化的D-D剖视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中的浮子结构主视图;
图8为本发明中的浮子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4所示,一种摩托车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底座6、壳体5。所述底座6上设有圆形凹面21,圆形凹面21上放置了一滚珠16,底座6上还设有一个排油孔17。所述壳体5内顶面向下延伸设有针阀导向凹槽19,针阀导向凹槽19的接近于槽底处设有两个平衡气孔8,针阀导向凹槽19的槽底中心处开有通气孔12,通气孔12与壳体5上底面中间设有的通气道11相连通,通气道11与外界的碳罐连通,所述壳体5上底面还设有进气孔7。所述壳体5内设有浮子13,如图6、图7所示,浮子13的形状与壳体5形状相配合,浮子13上设有两个导向通孔24,该导向通孔24与壳体5上设有的两根导向柱14相配合,所述浮子13中心还开有一通孔,通孔与所述针阀导向凹槽19上伸出的槽壁相配合。浮子13下底面固定连接一簧片15,簧片15上设有针阀10。所述针阀10向下延伸设有一凸块20,针阀10上还设有一”U”形挂钩18,所述簧片15上还固定设有钩状体23,凸块20与钩状体23非固定接触,且钩状体23穿过”U”形挂钩18,钩状体23伸入“U”形挂钩的“U”形口。
当浮子13上浮时,浮子13带动簧片15和钩状体23一起向上升,此时针阀10上的凸块20与钩状体23接触,钩状体23也推动了针阀10向上移动;当浮子13下落时,浮子13带动簧片15和钩状体23一起向下落,由于针阀10上的“U”形挂钩挂在钩状体23上,钩状体23下落也拉动了“U”形挂钩挂,从而使针阀10向下移动。
本发明的油气分离装置安装在油箱顶部靠近进油口处。当油箱内的燃油液面较低时,如图5所示,油气分离装置中的燃油液面尚未到达针阀导向凹槽19底部,浮子13受到浮力作用上浮,浮子13带动针阀10一起向上移动,但针阀10未能堵住通气孔12,通气孔12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油箱中的燃油挥发出碳氢化合物气体,该碳氢化合物气体可以通过油气分离装置上设有的进气孔7或者透气孔9进入到油气分离装置中,由于油箱内气压比外界气压大,碳氢化合物气体会进入到通气孔12中,沿着通气道11一致到达设置在油箱外部的碳罐中,最后被碳罐吸收。
如图3所示,当油箱内液面上升,油气分离装置中的燃油液面到达针阀导向凹槽19,将针阀导向凹槽19槽口完全淹没,燃油在针阀导向凹槽19空间内会挥发出碳氢化合物气体,产生另外一个高气压。若针阀导向凹槽19没有设有平衡气孔8情况下,针阀导向凹槽19内气压会比外部气压高,针阀导向凹槽19内的燃油有可能会倒吸到通气孔12中,沿着通气道11一直到达外部的碳罐。两平衡气孔8把针阀导向凹槽19与油气分离装置连通,而油箱通过进气孔7或透气孔9与油气分离装置连通,从而油箱、油气分离装置和针阀导向凹槽19内的气压能够保持一致,防止了针阀导向凹槽19内产生高压而导致燃油倒流。另外,油箱内产生的碳氢化合物可以从进气孔77或透气孔9进入到油气分离装置,然后通过平衡气孔8进入到针阀导向凹槽19内,在压力作用下,碳氢化合物气体被排出通气孔12,沿着通气道11进入到外部的碳罐,被碳罐吸收。
当油箱内液面再上升,油气分离装置几乎完全被浸入到燃油中,浮子13一部分被浸到燃油中且液面超过了针阀导向凹槽19上设有的平衡气孔8。此时针阀导向凹槽19内完全充满了燃油,为防止燃油流到通气孔12中,针阀10完全把通气孔12堵住,针阀导向凹槽19与油气分离装置成为一体,针阀导向凹槽19内不再产生高压,针阀导向凹槽19内的燃油不会产生倒吸现象,浮子13由浮力作用下可靠的推动针阀10堵住通气孔12。
当油箱发生倾倒时,底座6上设有的滚珠16在圆形凹面21上向倾斜方向滚动,圆形凹面21相对于底座6为中间低周边高,滚珠16沿着圆形凹面21向外滚,滚珠16相对于底座6的距离也就增大,最后与簧片15接触,滚珠16有足够的推力将簧片15向上推,簧片15上的钩状体23与针阀10上的凸块20接触,并推动针阀10向上移动,簧片15也带动浮子13一起向上移动,浮子13沿着导向柱14稳定可靠的前移,从而使得针阀10的正好把通气孔12完全堵住,防止了倾倒的燃油进入通气孔12流入到碳罐中损坏碳罐。当油箱恢复平稳状态时,滚珠16被复位,不再与簧片15接触,浮子13带动簧片15向下落,钩状体23与“U”形挂钩扣合,钩状体23拉动了“U”形挂钩下落,同时针阀10也一并下落,油气分离装置再次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实施例2
如图3至5所示,一种摩托车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底座6、壳体5。所述底座6上设有圆形凹面21,圆形凹面21上放置了一滑块22,底座6上还设有一个排油孔17。所述壳体5内顶面向下延伸设有针阀导向凹槽19,针阀导向凹槽19的接近于槽底处设有两个平衡气孔8,针阀导向凹槽19的槽底中心处开有通气孔12,通气孔12与壳体5上底面上设有的通气道11相连通,通气道11与外界的碳罐连通,所述壳体5上底面还设有进气孔7。所述壳体5内设有浮子13,如图6、图7所示,浮子13的形状与壳体5形状相配合,浮子13上设有两个导向通孔24,该导向通孔24与壳体5上设有的两根导向柱14相配合,所述浮子13中心还开有一通孔,通孔与所述针阀导向凹槽19上伸出的槽壁相配合。浮子13下底面固定连接一簧片15,簧片15上设有针阀10。针阀10上还设有凹槽25,所述簧片15上还固定设有钩状体23,所述钩状体23伸入所述凹槽25。
当浮子13上浮时,浮子13带动簧片15和钩状体23一起向上升,钩状体23与针阀10上的凹槽25的一面紧靠,从而推动了针阀10向上移动;当浮子13下落时,浮子13带动簧片15和钩状体23一起向下落,钩状体23与针阀10上的凹槽25的另一面紧靠从而拉动针阀10向下移动。
本实施例所述的顶推结构的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1中所述顶推结构工作原理一样。所述防倾装置上的滑块与实施例中所述防倾装置上的滚珠工作原理一样,只是作了形式上的改变,任意具有本发明所述结构,且只是形式上稍作改变的,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畴。
本发明使得油箱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证碳氢化合物气体与燃油分离,且气体可以顺利的排到碳罐被碳罐吸收,而燃油永远不会进入到通气孔12流到碳罐,本发明装置小巧便于安装,且成本价格低。

一种摩托车油气分离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种摩托车油气分离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种摩托车油气分离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摩托车油气分离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摩托车油气分离装置.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摩托车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底座、壳体;底座上设有防倾装置和排油孔;壳体内顶面向下延伸设有针阀导向凹槽,针阀导向凹槽接近于槽底处设有平衡气孔,针阀导向凹槽的槽底开有通气孔,壳体顶面中间设有通气道,通气孔与通气道连通,壳体顶面还设有进气孔;壳体内设有浮子,浮子开有一通孔,通孔与针阀导向凹槽上伸出的槽壁相配合,浮子与针阀之间设有顶推结构。本发明结构中,油箱设有防倾装置,使油箱倾倒时针阀能够堵住通气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