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型聚氨酯材料、 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改性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节能环保隔音阻燃型聚氨酯 材料、 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常用隔热保温建筑板材材料有发泡聚苯板 EPS、 挤塑聚苯板 XPS、 喷涂聚 氨酯 SPU 及聚苯颗粒等, 辅助材料是聚合物粘结砂浆、 界面处理剂或界面砂浆、 专用膨胀螺 钉、 耐碱玻纤网和镀锌钢丝网等。聚苯乙烯 (EPS/XPS) 泡沫隔热保温材料是一种热塑性材 料, 具有重量轻、 可加工性能好、 致密性好、 保温隔热效果较好的特点, 比无机保温材料性能 优越, 但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它的一些缺点 : EPS/XPS 保温材料有空腔结构, 外界空气 容易通过缝隙在空腔流动而影响隔热保温效果 ; 抗风揭性差 : EPS 抗拉强度在干燥状况下, 仅为 0.1Mpa, 浸水后的抗拉强度更低, 因而 EPS 一般不用于高层建筑 ; EPS/XPS 保温材料要 求存放 40 天后才能用于施工, 在实际中很难做到, 所以应用 EPS 保温的工程易出现裂缝、 墙 体透湿和返水现象 ; EPS/XPS 保温材料大都采用氟利昂发泡, 易造成大气污染, 遇火高温下 产生熔滴, 易发生二次燃烧且具有极快的火焰传播速度。
在阻燃方面, 目前市场的建筑板材阻燃性能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如国内近年 来发生的两次火灾案例分析 :
1、 深圳龙岗区火灾案例
2008 年 9 月 20 日深圳龙岗区文化俱乐部大厅里。演员表演节目用烟火道具枪向 天花板打烟火, 火花点然天花板, 点燃未经阻燃处理的 PU 材料, 引起火灾, 烧伤 59 名, 其中 48 名为烟雾吸入性损伤, 由此在社会上对 PU 材料产生了负面影响, 当地公安部为此做出规 定, 一律不准在当地使用 PU 泡沫作为室内装饰材料。此次火灾根本原因, 采用的 PU 泡沫塑 料, 未经阻燃消烟处理, 易起火, 起火后产生大量浓烟, 引起人员伤亡。
2、 中央电视台新址北配楼电视文化中心 ( 简称 TVCC) 火灾案例
2009 年 2 月 9 日晚 TVCC 发生大火, 燃烧持续时间 6 小时, 着火面积达 10 万平方 米, 7 人受伤, 其中一名消防人员牺牲。 TVCC 共有 30 层, 高 159 米, 建筑面积 103648 平方米。 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外立面装修材料南北侧为玻璃幕墙 ; 东面立面为钛锌板幕墙, 幕墙外层表面保温材料为 XPS( 聚苯乙烯挤塑板 ) 内层表皮保温材料为防火棉, 外层表皮防 水材料为三元乙丙防水膜。初步查明火灾系违规燃放烟花爆竹引燃保温材料所致。火灾沿 保温材料面上下左右多个方向迅速蔓延到整个大楼。 中央电视台 2 月 13 日通报专家组对火 灾现场进行勘察的初步结果, 称这次火灾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筑物燃烧最快的一例。TVCC 火灾案例原因分析 : 建筑部幕墙门窗标准化技术专家组组长龙文志教授, 对此次火灾原因、 教训和对策作了精辟分析。龙教授观点概括如下 :
(1) 火灾的内因是采用了防火性能差的 XPS( 聚苯乙烯挤塑板 ) 复合板 : 该复合板 材采用由德国进口的 2 毫米厚钛锌板作屋架幕墙。采用直立锁边结构的铝镁锰合金板 ( 板 厚小于 1 毫米 ) 作层面防水层。钛锌板熔点 4180℃左右, 燃放烟火的礼炮及礼花弹其燃烧
温度高达 17000℃。燃烧的礼花一旦落在钛锌合金板上面, 熔融的钛合金向下流淌, 引燃下 层 XPS 保温材料, 从而形成 XPS 大面积闷烧, 使连结一起的钛锌板产生 “烟囱” 效应, 进而火 焰迅速蔓延和积累, 最终引发 TVCC 整体轰燃而产生轰爆效应。(2) 深刻吸取教训, 防止此 类案例重演 : 龙教授认为此次火灾燃放烟火只是外因, 该建筑幕墙及屋面的 XPS 保温材料 造就了火灾隐患存在必然性。 龙文志教授特别指出 : “这次不出现火灾可能在今后别的大楼 使用过程中也要出现火灾, 而那时的危害性要比现在严重上百倍” 。TVCC 火灾案例要从中 深刻吸取其教训, XPS 材料由于温度超过 800℃产生熔滴, 引发燃烧后极易诱发二次燃烧, 且具有极快的火焰传播速度。由此, 公共建筑和超高层建筑采用此类保温材料必须慎之又 慎。在美国有 20 多个州禁止使用聚苯乙烯泡沫用于建筑保温 ; 在英国, 18 米以上建筑不允 许使用 EPS 板薄抹灰外墙保温系统 ; 在德国, 22 米以上建筑不充许使用 EPS 板薄材灰外墙 保温体系。在欧洲许多夹心板材厂不再生产防火性能差的 EPS 板, 许多保险公司已禁止给 EPS 板作保温建筑保险。同样在韩国和澳洲等地的建筑保温市场 EPS 和 XPS 泡沫也被禁止 使用。因此公共场所和高层建筑采用此类保温材料必须谨慎。从而研制新型改性建筑板材 是打开市场和适应国际需求的重要手段。
聚氨酯 PU 硬泡材料是目前无机和有机建筑板材材料导热系数最低的一种材料。 在达到同样隔热效果条件下, 它使用的保温材料厚度最小。50mm 厚的 PU 硬泡相当于 80mm 厚的 EPS/XPS、 90mm 厚的矿物棉和 760mm 厚的混凝土结构 ; PU 硬泡呈闭孔结构, 闭孔率高达 95%以上, 具有优良的防水、 隔汽性能, 能阻隔水及水蒸气渗透使墙体保持一个良好的稳定 绝热状态, 这是目前其它保温材料不具备的优点。而且聚氨酯 PU 硬泡节能保温材料具有一 定的韧性, 不易产生开裂现象, 耐冲击性能优良, 具有较强的抵抗外力的能力。但是国内产 品的环保、 阻燃和消烟性能不过关, 在燃烧时易产生大量浓烟, 引起人员伤亡。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质轻、 防水、 机 械强度好、 节能环保阻燃隔音型聚氨酯材料。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阻燃型聚氨酯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上述阻燃型聚氨酯材料用于泡沫建筑板材的用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阻燃型聚氨酯材料, 包括以下组分和重量份 : 聚醚 100 份、 聚氨 酯反应单体 120 ~ 145 份、 发泡剂 4.5 ~ 12 份、 泡沫稳定剂 1.5 ~ 2.5 份、 聚酯 20 ~ 40 份、 相容剂 0.5 ~ 10 份、 胺类催化剂 0 ~ 2.5 份、 锡类催化剂 0 ~ 2 份、 阻燃剂 10 ~ 20 份、 阻 燃协效剂 0 ~ 3 份、 隔热隔音助剂 10 ~ 20 份。
所述的聚醚选自聚醚三元醇 (MW3000)、 山梨醇聚醚 ( 羟值 200)、 山梨醇聚醚 ( 羟 值 500)、 乙二醇聚醚 ( 羟值 780) 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聚氨酯反应单体选自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 (PAPI)、 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 二苯基甲烷 -4, 4’ - 二异氰酸酯 (MDI)、 甲苯二异氰酸酯 (TDI-80) 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发泡剂选自偶氮二甲酰胺 (AC)、 偶氮二异丁腈 (AIBN)、 偶氮甲酰胺甲酸钾 (AP)、 三氯氟甲烷 (F11)、 二氯二氟甲烷 (F12)、 环戊烷、 异戊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 述 的 泡 沫 稳 定 剂 选 自 聚 二 甲 基 硅 油、 聚 硅 氧 烷、 硅 油 L-580、 泡沫稳定剂L-5309、 泡沫稳定剂 L-5333 中的一种。
所述的聚酯选自聚酯 P3152、 聚酯 PHBL-16 等聚酯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相容剂选自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丙烯酸接枝聚丙烯、 马来酸酐接枝聚乙 烯、 丙烯酸接枝聚乙烯、 马来酸酐接枝 EPDM、 丙烯酸接枝乙烯 - 辛烯共聚物中的一种。
所述的胺类催化剂选自三乙醇胺、 二乙醇胺、 三乙烯二胺、 三亚乙基三胺、 三亚乙 基二胺中的一种。
所述的锡类催化剂选自辛酸亚锡、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中的一种。
所述的阻燃剂选自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氰脲酸盐、 三聚氰胺磷酸盐、 三聚氰胺聚磷 酸盐、 三聚氰胺焦磷酸盐、 三聚氰胺八钼酸盐、 三聚氰胺硼酸盐、 包覆聚磷酸胺、 氢氧化镁、 氢氧化铝、 十溴联苯醚、 四溴双酚 A、 氯化聚乙烯、 氯化石蜡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包覆聚磷酸铵选自密胺 - 甲醛包覆聚磷酸铵、 环氧树脂包覆聚磷酸铵、 不 饱和树脂包覆聚磷酸铵、 EVA 包覆聚磷酸铵、 聚氨酯弹性体包覆聚磷酸铵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阻燃协效剂选自氧化钙、 氧化铝、 三氧化硼、 氧化钛氧化锌、 氧化镁、 氧化 硅、 硼酸锌、 水滑石、 三氧化二锑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隔热隔音助剂为硅藻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阻燃型聚氨酯材料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
(1) 将聚醚 100 份、 聚酯 20 ~ 40 份和聚氨酯反应单体 120 ~ 145 份放入带有搅拌 器的反应釜中加热搅拌 5 ~ 10 分钟, 温度在 110 ~ 130℃, 然后送入贮槽 ;
(2) 将隔热隔音助剂 10 ~ 20 份、 阻燃剂 10 ~ 20 份及阻燃协效剂 0 ~ 3 份、 相容 剂 0.5 ~ 10 份放入反应釜中搅拌 8 ~ 10 分钟, 放入另一贮槽待用 ;
(3) 将步骤 (1) 和步骤 (2) 中处理好的混合物分别用两台计量泵同时送至有发泡 剂 4.5 ~ 12 份的混合器中, 将其余组分 ( 泡沫稳定剂 1.5 ~ 2.5 份、 胺类催化剂 0 ~ 2.5 份、 锡类催化剂 0 ~ 2 份 ) 依次用另一计量泵送入混合器中, 经 4000 ~ 6000r/min 剧烈搅 拌混合 10 ~ 15 分钟, 温度控制在 165 ~ 180℃, 注入石膏模具上加热发泡得制品。
所述的石膏模具其温度控制在 50 ~ 60 ℃, 脱模时间 18 ~ 20min, 发泡时间 6 ~ 8min。
本发明的阻燃型聚氨酯材料, 其性能符合泡沫建筑板材材料性能要求, 因此, 本发 明的技术方案包括本发明的阻燃型聚氨酯材料用于泡沫建筑板材的用途。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
1、 本发明所提供的节能环保隔音阻燃型聚氨酯材料, 用作泡沫建筑板材重量轻而 强度高, 防水致密性好, 不含卤素对环境友好, 保温隔热隔音效果好并且阻燃防火性好, 能 达到 UL-94 的 V-0 级标准。
2、 本发明所提供的材料可广泛用于建筑板材等众多国民经济领域。 据中国塑料加 工协会 PU 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孟扬教授作过粗略计算, 按照中国的建筑市场每年新增建 2 筑面积 20 亿 m , 按 65%节能标准计算, 年需 PU 节能环保保温材料为 100 万 t/a。对 400 亿 2 2 m 建筑能耗既有建筑每年也以 20 亿 m 节能改造计算, 每年也需 100 万 t/aPU 节能环保材 料。由此可见, 本发明的材料节能效果好。
3、 本发明所示的材料具有质轻、 防水、 机械强度高、 隔热保温节能、 环保阻燃隔音 等诸多性能好的特点, 正好满足建筑板材的需求。附图说明
图 1 是泡沫建筑板材示意图。 数字 1 指板材的模具外形, 数字 2 指发泡的混合物。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中采用 GB( 国标 ) 测定材料的各项性能, 如无特别说明, 组分的份数均为重 量份数。
实施例 1
将山梨醇聚醚 ( 羟值 500)100 份、 聚酯 P315220 份和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 (PAPI)125 份放入带有搅拌器的反应釜中加热搅拌 8 分钟, 温度在 120℃, 生成含有游离异 氰酸酯的预聚体, 然后再送入贮槽。
再把隔热隔音助剂硅藻土 10 份、 环氧树脂包覆聚磷酸铵 6 份、 三聚氰胺氰脲酸盐 4 份、 三氧化二锑 3 份、 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2 份加入反应釜中搅拌 10 分钟, 放入另 一贮槽待用 ; 将上述处理好的混合物分别用两台计量泵同时送至有发泡剂 AC 6.5 份的混合器 中, 同时将其余组分 ( 三乙醇胺 1 份、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0.5 份、 泡沫稳定剂硅油 L-580 1.5 份 ) 依次用另一计量泵送入混合器中, 经剧烈搅拌 12 分钟, 温度控制在 165 ~ 180℃, 混合 后注入石膏模具 ( 模具形状如图 1 中数字 1 所指 ) 上加热发泡 ( 图 1 中数字 2 所指 ) 得 制品。模具温度 50 ~ 60℃, 脱模时间 18 ~ 20min, 搅拌速度 4000 ~ 6000r/min, 发泡时间 6 ~ 8min。各项性能测定结果如表 1。
实施例 2
将山梨醇聚醚 ( 羟值 500)100 份、 聚酯 P315222 份和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 (PAPI)122 份放入带有搅拌器的反应釜中加热搅拌 8 分钟, 温度在 120℃, 生成含有游离异 氰酸酯的预聚体, 然后再送入贮槽。
再把隔热隔音助剂硅藻土 10 份、 环氧树脂包覆聚磷酸铵 6.4 份、 三聚氰胺氰脲酸 盐 4.4 份、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2 份加入反应釜中搅拌 8 分钟, 放入另一贮槽待用 ;
将上述处理好的混合物分别用两台计量泵同时送至有发泡剂 AC 10.2 份的混合 器中, 同时将其余组分 ( 三乙醇胺 1.3 份、 泡沫稳定剂硅油 L-580 1.8 份 ) 依次用另一计量 泵送入混合器中, 经剧烈搅拌 10 分钟, 温度控制在 165 ~ 180℃, 混合后注入石膏模具 ( 模 具形状如图 1 中数字 1 所指 ) 上加热发泡 ( 图 1 中数字 2 所指 ) 得制品。模具温度 50 ~ 60℃, 脱模时间 18 ~ 20min, 搅拌速度 4000 ~ 6000r/min, 发泡时间 6 ~ 8min。各项性能测 定结果如表 1。
实施例 3
将山梨醇聚醚 ( 羟值 500)100 份、 聚酯 P315225 份和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 (PAPI)125 份放入带有搅拌器的反应釜中加热搅拌 6 分钟, 温度在 120℃, 生成含有游离异 氰酸酯的预聚体, 然后再送入贮槽。
再把隔热隔音助剂硅藻土 12 份、 环氧树脂包覆聚磷酸铵 9.6 份、 三聚氰胺氰脲酸
盐 7.5 份、 三氧化二锑 3 份、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7 份加入反应釜中搅拌 10 分钟, 放入另一 贮槽待用 ;
将上述处理好的混合物分别用两台计量泵同时送至有发泡剂 AC 10.8 份的混合 器中, 同时将其余组分 ( 三乙醇胺 1.2 份、 泡沫稳定剂硅油 L-580 1.8 份 ) 依次用另一计量 泵送入混合器中, 经剧烈搅拌 15 分钟, 温度控制在 165 ~ 180℃, 混合后注入石膏模具 ( 模 具形状如图 1 中数字 1 所指 ) 上加热发泡 ( 图 1 中数字 2 所指 ) 得制品。模具温度 50 ~ 60℃, 脱模时间 18 ~ 20min, 搅拌速度 4000 ~ 6000r/min, 发泡时间 6 ~ 8min。各项性能测 定结果如表 1。
实施例 4
将山梨醇聚醚 ( 羟值 500)100 份、 聚酯 P315237 份和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 (PAPI)141 份放入带有搅拌器的反应釜中加热搅拌 6 分钟, 温度在 120℃, 生成含有游离异 氰酸酯的预聚体, 然后再送入贮槽。
再把隔热隔音助剂硅藻土 10 份、 环氧树脂包覆聚磷酸铵 9.5 份、 三聚氰胺氰脲酸 盐 7.2 份、 三氧化二锑 3 份、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3 份加入反应釜中搅拌 10 分钟, 放入另一 贮槽待用 ; 将上述处理好的混合物分别用两台计量泵同时送至有发泡剂 AC 10.5 份的混合 器中, 同时将其余组分 (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0.5 份、 泡沫稳定剂硅油 L-580 1.8 份 ) 依次用 另一计量泵送入混合器中, 经剧烈搅拌 10 分钟, 温度控制在 165 ~ 180℃, 混合后注入石膏 模具 ( 模具形状如图 1 中数字 1 所指 ) 上加热发泡 ( 图 1 中数字 2 所指 ) 得制品。模具温 度 50 ~ 60℃, 搅拌速度 4000 ~ 6000r/min, 脱模时间 18 ~ 20min, 发泡时间 6 ~ 8min。各 项性能测定结果如表 1。
实施例 5
将山梨醇聚醚 ( 羟值 500)100 份、 聚酯 P315235 份和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 (PAPI)139 份放入带有搅拌器的反应釜中加热搅拌 8 分钟, 温度在 120℃, 生成含有游离异 氰酸酯的预聚体, 然后再送入贮槽。
再把隔热隔音助剂硅藻土 12 份、 环氧树脂包覆聚磷酸铵 9.5 份、 三聚氰胺氰脲酸 盐 7 份、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4 份加入反应釜中搅拌 8 分钟, 放入另一贮槽待用 ;
将上述处理好的混合物分别用两台计量泵同时送至有发泡剂 AC 10.1 份的混合 器中, 同时将其余组分 ( 三乙醇胺 2.1 份、 泡沫稳定剂硅油 L-580 2.5 份 ) 依次用另一计量 泵送入混合器中, 经剧烈搅拌 15 分钟, 温度控制在 165 ~ 180℃, 混合后注入石膏模具 ( 模 具形状如图 1 中数字 1 所指 ) 上加热发泡 ( 图 1 中数字 2 所指 ) 得制品。模具温度 50 ~ 60℃, 脱模时间 18 ~ 20min, 搅拌速度 4000 ~ 6000r/min, 发泡时间 6 ~ 8min。各项性能测 定结果如表 1。
实施例 6
将山梨醇聚醚 ( 羟值 500)100 份、 聚酯 P315232 份和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 (PAPI)135 份放入带有搅拌器的反应釜中加热搅拌 8 分钟, 温度在 120℃, 生成含有游离异 氰酸酯的预聚体, 然后再送入贮槽。
再把隔热隔音助剂硅藻土 20 份、 环氧树脂包覆聚磷酸铵 9 份、 三聚氰胺氰脲酸盐 6.6 份、 三氧化二锑 3 份、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1.5 份加入反应釜中搅拌 10 分钟, 放入另一
贮槽待用 ;
将上述处理好的混合物分别用两台计量泵同时送至有发泡剂 AC 10 份的混合器 中, 同时将其余组分 ( 三乙醇胺 1.5 份、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0.5 份、 泡沫稳定剂硅油 L-580 1.5 份 ) 依次用另一计量泵送入混合器中, 经剧烈搅拌 12 分钟, 温度控制在 165 ~ 180℃, 混合后注入石膏模具 ( 模具形状如图 1 中数字 1 所指 ) 上加热发泡 ( 图 1 中数字 2 所指 ) 得制品。模具温度 50 ~ 60℃, 脱模时间 18 ~ 20min, 搅拌速度 4000 ~ 6000r/min, 发泡时 间 6 ~ 8min。各项性能测定结果如表 1。
实施例 7
将山梨醇聚醚 ( 羟值 500)100 份、 聚酯 P315225 份和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 (PAPI)122 份放入带有搅拌器的反应釜中加热搅拌 8 分钟, 温度在 120℃, 生成含有游离异 氰酸酯的预聚体, 然后再送入贮槽。
再把隔热隔音助剂硅藻土 18 份、 环氧树脂包覆聚磷酸铵 7.8 份、 三聚氰胺氰脲酸 盐 5.2 份、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4 份加入反应釜中搅拌 10 分钟, 放入另一贮槽待用 ;
将上述处理好的混合物分别用两台计量泵同时送至有发泡剂 AC 7 份的混合器 中, 同时将其余组分 ( 三乙醇胺 1.2 份、 泡沫稳定剂硅油 L-580 1.5 份 ) 从另一槽用计量 泵同时送入混合器中, 经剧烈搅拌 10 分钟, 温度控制在 165 ~ 180℃, 混合后注入石膏模具 ( 模具形状如图 1 中数字 1 所指 ) 上加热发泡 ( 图 1 中数字 2 所指 ) 得制品。模具温度 50 ~ 60℃, 脱模时间 18 ~ 20min, 搅拌速度 4000 ~ 6000r/min, 发泡时间 6 ~ 8min。各项 性能测定结果如表 1。 实施例 8
将山梨醇聚醚 ( 羟值 500)100 份、 聚酯 P315230 份和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 (PAPI)130 份放入带有搅拌器的反应釜中加热搅拌 10 分钟, 温度在 120℃, 生成含有游离异 氰酸酯的预聚体, 然后再送入贮槽。
再把隔热隔音助剂硅藻土 15 份、 环氧树脂包覆聚磷酸铵 8.4 份、 三聚氰胺氰脲酸 盐 7.9 份、 三氧化二锑 3 份、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5 份加入反应釜中搅拌 10 分钟, 放入另一 贮槽待用 ;
将上述处理好的混合物分别用两台计量泵同时送至有发泡剂 AC 8.5 份的混合器 中, 同时将其余组分 ( 三乙醇胺 1.5 份、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0.5 份、 泡沫稳定剂硅油 L-580 1.5 份 ) 依次用另一计量泵同时送入混合器中, 经剧烈搅拌 12 分钟, 温度控制在 165 ~ 180℃, 混合后注入石膏模具 ( 模具形状如图 1 中数字 1 所指 ) 上加热发泡 ( 图 1 中数字 2 所指 ) 得制品。模具温度 50 ~ 60℃, 脱模时间 18 ~ 20min, 搅拌速度 4000 ~ 6000r/min, 发泡时间 6 ~ 8min。各项性能测定结果如表 1。
对比例 1
将山梨醇聚醚 ( 羟值 500)100 份、 聚酯 P315232 份和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 (PAPI)135 份放入带有搅拌器的反应釜中加热搅拌 8 分钟, 温度在 120℃, 生成含有游离异 氰酸酯的预聚体, 然后再送入贮槽。
再把隔热隔音助剂硅藻土 20 份、 环氧树脂包覆聚磷酸铵 9 份、 三聚氰胺氰脲酸盐 6.6 份、 三氧化二锑 3 份、 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1.5 份加入反应釜中搅拌 10 分钟, 放 入另一贮槽待用 ;
将上述处理好的混合物分别用两台计量泵同时送至有三乙醇胺 1.5 份和二月桂 酸二丁基锡 0.5 份的混合器中, 经剧烈搅拌 12 分钟, 温度控制在 165 ~ 180℃, 混合后注入 石膏模具 ( 模具形状如图 1 中数字 1 所指 ) 上加热发泡 ( 图 1 中数字 2 所指 ) 得制品。模 具温度 50 ~ 60℃, 脱模时间 18 ~ 20min, 搅拌速度 4000 ~ 6000r/min, 发泡时间 6 ~ 8min。 各项性能测定结果如表 1。
对比例 2
将山梨醇聚醚 ( 羟值 500)100 份、 聚酯 P315232 份和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 (PAPI)135 份放入带有搅拌器的反应釜中加热搅拌 10 分钟, 温度在 120℃, 生成含有游离异 氰酸酯的预聚体, 然后再送入贮槽。
再把隔热隔音助剂硅藻土 20 份、 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1.5 份加入反应釜中 搅拌 8 分钟, 放入另一贮槽待用 ;
将上述处理好的混合物分别用两台计量泵同时送至有发泡剂 AC 10 份的混合器 中, 同时将其余组分 ( 三乙醇胺 1.5 份、 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0.5 份、 泡沫稳定剂硅油 L-580 1.5 份 ) 依次用另一计量泵送入混合器中, 经剧烈搅拌 15 分钟, 温度控制在 165 ~ 180℃, 混合后注入石膏模具 ( 模具形状如图 1 中数字 1 所指 ) 上加热发泡 ( 图 1 中数字 2 所指 ) 得制品。模具温度 50 ~ 60℃, 脱模时间 18 ~ 20min, 搅拌速度 4000 ~ 6000r/min, 发泡时 间 6 ~ 8min。各项性能测定结果如表 1。
由表 1 中各项数据可知, 尤其是实施例 3 和 4 所得产品的综合性能较好, 满足产品 的性能要求。对比例 1 中不加发泡剂、 泡沫稳定剂使产品热导率较大、 闭孔率较小、 隔音效 果也较差, 达不到产品的性能要求 ; 对比例 2 中不加阻燃剂和阻燃协效剂, 使产品的氧指数 很低, 阻燃效果很差。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发 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 并把在此说明的 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 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实施 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 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