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延迟断裂性能优良的低碳贝氏体型冷作强化非调质钢.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1259815 上传时间:2018-04-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8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79536.3

申请日:

2010.09.10

公开号:

CN101935806A

公开日:

2011.01.0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IPC(主分类):C22C 38/38合同备案号:2013320000265让与人:钢铁研究总院受让人:江苏长强钢铁有限公司发明名称:耐延迟断裂性能优良的低碳贝氏体型冷作强化非调质钢申请日:20100910申请公布日:20110105授权公告日:20111026许可种类:独占许可备案日期:20130326|||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22C 38/38申请日:20100910|||公开

IPC分类号:

C22C38/38

主分类号:

C22C38/38

申请人:

钢铁研究总院

发明人:

惠卫军; 董瀚; 张英建; 时捷; 王毛球

地址: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代理人:

刘月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耐延迟断裂性能优良的低碳贝氏体型冷作强化非调质钢,属于合金钢技术领域;适用于制作抗拉强度1000MPa以上的10.9级高强度螺栓。该钢的化学成分重量%为:C 0.06~0.15%,Si≤0.10%,Mn 1.80~2.40%,P≤0.010%,S≤0.008%,Cr 0.10~0.40%,B 0.0005~0.003%,V 0.05~0.15%,Ti 0.01~0.08%,RE0.005~0.03%,Al 0.01~0.05%,N 0.004~0.01%,余为Fe和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同时,V、Ti元素还需满足强化参数θ关系式:0.10≤V(%)+Ti(%)≤0.20;金相组织为粒状贝氏体。优点在于,不仅塑性和冷加工性能良好,而且,具有优异的耐延迟断裂性能,可用来制作10.9级耐延迟断裂高强度螺栓。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耐延迟断裂性能优良的低碳贝氏体型冷作强化非调质钢, 其特征在于, 化学成 分重量%为 : C 0.06 ~ 0.15%, Si ≤ 0.10%, Mn1.80 ~
2: 40%, P ≤ 0.010%, S ≤ 0.008%, Cr 0.10 ~ 0.40%, B 0.0005 ~ 0.003%, V 0.05 ~ 0.15%, Ti 0.01 ~ 0.08%, RE 0.005 ~ 0.03%, Al0.01 ~ 0.05%, N 0.004 ~ 0.01%, 余量为 Fe 和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 同时, V、 Ti 元素还需满足强化参数 θ 关系式 : 0.10 ≤ V(% )+Ti(% ) ≤ 0.20 ; 金相组织为粒状贝 氏体。

说明书


耐延迟断裂性能优良的低碳贝氏体型冷作强化非调质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合金钢技术领域, 特别是提供了一种耐延迟断裂性能优良的低碳贝氏 体型冷作强化非调质钢, 适用于制作抗拉强度 1000MPa 以上的 10.9 级高强度螺栓。
     背景技术 高强度螺栓等紧固件应用广泛, 但在传统中碳钢或中碳合金钢制造高强度螺栓的 制造过程中, 通常要进行至少一次软化或球化退火处理, 不但周期长, 而且能耗大。 对此, 人 们开发了可省略软化或球化退火及调质处理的非调质钢线材, 即通过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 生产的线材, 再通过一定量的冷变形产生加工硬化, 使其强度进一步提高, 在不经过调质处 理的情况下, 即能达到所要求的性能指标。
     目前开发的一些冷作强化非调质钢线材, 其组织多为铁素体 + 珠光体, 经冷作强 化后用来制作 8.8 级和 9.8 级高强度螺栓 ; 而对于 10.9 级高强度螺栓用冷作强化非调质 钢线材, 其组织则基本为贝氏体, 以获得所需的强度水平 ( 惠卫军等 . 机械工程材料, 2002, 26(11) : 1-4, 38 ; Boratto F et al. Wire J.Inter., 1992, (9) : 129-134)。对于高强度螺 栓特别是 10.9 级及其以上级别的高强度螺栓, 应特别重视其在实际服役环境中的耐延迟 断裂性能。对于 10.9 级高强度螺栓用冷作强化非调质钢, 在拉拔、 冷镦等冷变形时往往产 生大量的位错等缺陷, 尽管经过适当时效处理后可使位错的密度降低和分布发生改变, 但 其对耐延迟断裂性能的影响不可忽视。
     对于目前国际上开发的一些耐延迟断裂高强度螺栓用调质钢, 其技术思路主要是 多采用提高碳含量、 提高或添加合金元素含量的途径来达到在强度提高的同时具有良好的 耐延迟断裂性能, 这往往恶化钢的冷加工性能, 更重要的是, 这些措施往往缺乏对可动位错 抑制的考虑。文献 (Boratto F et al. Wire J. Inter., 1992, (9) : 129-134) 中介绍的一 种 10.9 级螺栓用贝氏体钢, 不但较高的 Cr(0.60% ) 含量不仅对冷加工性能不利, 而且缺乏 对耐延迟断裂性能的考虑, 限制了其适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延迟断裂性能优良的低碳贝氏体型冷作强化非调 质钢, 同时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冷加工性能, 可用来制作 10.9 级高强度螺栓。
     根据上述目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1) 复合加入微合金化元素 V、 Ti, 利用控轧及控冷过程中析出的及形变后时效过程中析出的弥散、 微细的 V、 Ti 的碳氮化物, 一方面起氢陷阱的作用, 另一方面起钉扎可动位错的作用, 从而改善钢的耐延迟断裂性能 ; (2) 降低 Si、 P、 S 等元素含量, 以降低钢中夹杂物数量和抑制时效处理时杂质元素的晶界偏 聚, 改善钢的冷加工性能和耐延迟断裂性能 ; (3) 加入微量元素 B, 在提高钢的淬透性的同 改善钢的韧性和耐延迟断裂性能 ; (4) 加入适量的 时, 抑制杂质元素特别是 P 的晶界偏聚, 稀土元素, 对夹杂物进行变性和对氢起陷阱作用, 进一步降低氢在晶界的偏聚和改善冷加 工性能。
     本发明钢的化学成分 ( 重量% ) 如下 : C 0.06 ~ 0.15 %, Si ≤ 0.10 %, Mn 1.80 ~ 2.40%, P ≤ 0.010%, S ≤ 0.008%, Cr 0.10 ~ 0.40%, B 0.0005 ~ 0.003%, V 0.05 ~ 0.15%, Ti 0.01 ~ 0.08%, RE 0.005 ~ 0.03%, Al 0.01 ~ 0.05%, N 0.004 ~ 0.01 %, 余为 Fe 和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 同时, V、 Ti 元素还需满足强化参数 θ 关系式 : 0.10 ≤ V(% )+Ti(% ) ≤ 0.20。
     各元素的作用及配比依据如下 :
     C: 为了在热轧态及拉拔后获得所需的强度水平, C 含量须在 0.06%以上。但增加 C 含量对钢的塑、 韧性, 以及冷加工性能和耐延迟断裂性能将有较大的损害。 此外, 增加 C 含 量, 将使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特别是贝氏体部分右移, 不利于空冷时形成粒状贝氏体组 织。因此, C 含量应控制在 0.15%以下。
     Si : Si 元素显著恶化钢的冷加工性能, 同时还促进促进杂质元素 P 和 S 的晶界偏 聚, 对钢的耐延迟断裂性能有明显的恶化作用, 因而控制其含量不超过 0.10%。
     Mn : 除 C 以外, Mn 是形成贝氏体组织最为有效的廉价合金元素, 并起固溶强化作 用。在 C 含量一定时, 增加 Mn 含量, 钢中贝氏体的数量随之增加, 特别是在冷却速度较小的 情况下, 增加更为显著。Mn 含量小于 1.80%时不能够获得全贝氏体组织, 但 Mn 含量超过 2.40%时则上述作用饱和, 且偏析严重, 增加冶炼难度和成本, 因而控制其含量在 1.80 ~ 2.40%。 P: P 能在钢液凝固时形成微观偏析, 随后在高温加热时偏聚在晶界, 使钢的脆性 显著增大, 从而增加钢的延迟断裂敏感性。此外, 降低 P 含量可降低钢的变形抗力, 所以控 制 P 的含量在 0.010%以下。
     S: 不可避免的不纯物, 形成 MnS 夹杂和在晶界偏聚会恶化钢的冷加工性能和耐延 迟断裂性能, 降低钢中 S 含量可提高钢的变形能力和减少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数量, 同时 还可减少 S 在晶界的偏聚而减轻晶界脆化, 改善钢的冷加工性能、 塑性和耐延迟断裂性能, 因而控制其含量在 0.008%以下。
     Cr : Cr 元素促进针状铁素体的形成, 以获得具有良好韧性的低碳贝氏体组织, 从 而确保获得所需的强度和韧性, 但含量过高会恶化钢的冷加工性能和增加成本, 因而控制 其含量在 0.10 ~ 0.40%。
     B: 微量元素 B 可显著推迟铁素体开始析出线, 增大获得空冷贝氏体的可能性。 B还 能够抑制杂质元素 P 的晶界偏聚, 起净化晶界的作用, 提高晶界强度, 同时还能够抑制钢在 高温加热时的氧化脱碳, 因而改善钢的韧性和耐延迟断裂性能。为了上述作用, B 含量需在 0.0005%以上, 但 B 含量超过 0.003%时, 过剩的 B 会形成粗大的 BN, 钢易产生热脆, 影响热 加工性能, 并恶化钢的韧性和耐延迟断裂性能, 因此控制其含量在 0.0005 ~ 0.003%。
     V: V 在钢中形成细小的碳氮化钒, 能够钉扎可动位错, 起细化晶粒和析出强化的 作用 ; 还由于碳氮化钒具有较强的陷阱能, 能够捕集氢使其均匀地分散在晶内, 抑制氢的 扩散, 从而改善钢的耐延迟断裂性能。V 含量小于 0.05%难以起到上述作用, 但含量超过 0.15%则作用饱和, 因此控制其含量在 0.05 ~ 0.15%。
     Ti : Ti 固定钢中的 N, 抑制粗大 BN 的生成, 确保 B 的上述良好作用。此外, Ti 还起 细化晶粒和析出强化的作用, 弥散析出的 Ti 的碳氮化物是钢中陷阱能最高的氢陷阱, 能够 捕集氢使其均匀地分散在晶内, 抑制氢的扩散, 从而改善钢的耐延迟断裂性能。Ti 含量小
     于 0.01%起不到上述作用, 但含量超过 0.08%则作用饱和, 且易形成粗大的 TiN 反而恶化 钢的冷加工性能和耐延迟断裂性能。
     RE : RE 具有脱氧脱硫和对非金属夹杂物变性处理的作用, 改善钢的冷加工性能。 此外, 还能够有效地捕集氢, 减少氢和其它有害元素在晶界上的偏聚, 降低氢的渗透扩散, 可进一步降低钢的延迟断裂的敏感性。RE 含量小于 0.005%起不到上述作用, 但含量超过 0.03%, 则由于夹杂物增多, 反而恶化钢的冷加工性能和耐延迟断裂性能, 因而控制其含量 在 0.005 ~ 0.03%。
     Al : 能够有效地脱氧、 固定 N 和细化晶粒, 含量小于 0.005%起不到上述作用, 但含 量超过 0.05%则作用饱和, 且形成的粗大 A1N 夹杂会恶化钢的韧性和冷加工性能。
     N: N 能够和 Al 等形成细小的氮化物以细化晶粒, 但过量的 N 会偏聚于晶界和形成 粗大的夹杂物, 所以其含量应控制在 0.004 ~ 0.01%。
     此 外, 为 了 进 一 步 获 得 优 异 的 耐 延 迟 断 裂 性 能, 通 过 大 量 研 究 分 析 发 现, V、 Ti 两 个 元 素 还 需 进 行 合 适 的 复 合 添 加, 即其含量还需满足强化参数 θ 关系式 : 0.10 ≤ V(% )+Ti(% ) ≤ 0.20。当 θ 值小于 0.10 时, 尽管单个 V、 Ti 元素的含量可能均 在上述最适范围内, 仍不能够获得优异的耐延迟断裂性能 ; 当 θ 值大于 0.20 时, 则作用饱 和, 且提高钢的成本。
     本发明钢可采用电弧炉或转炉 + 炉外精炼冶炼, 浇铸成钢锭或连铸成坯, 然后轧 制成棒线材等产品。本发明钢线材在轧态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良好的冷加工性, 随后再通过 一定量的冷变形产生加工硬化, 使其强度进一步提高, 在不经过调质处理的情况下, 即能达 到 10.9 级螺栓所要求的性能指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钢不仅塑性和冷加工性能良好, 经过合适的冷作 强化和低温时效处理后, 具有优异的耐延迟断裂性能, 可用来制作 10.9 级高强度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上述所设计的化学成分范围, 在 50kg 真空感应炉上冶炼了 4 炉本发明钢和 5 炉对比钢, 其具体化学成分如表 1 所示。其中炉号 1 ~ 4# 为本发明钢, 炉号 5 ~ 9# 为对比 钢。钢水浇铸成锭, 并经锻造制成棒材。部分棒材随后进行不同减面率的拉拔, 并进行时效 处理。从轧材和拉拔材上取样加工成标准室温拉伸试样 (l0 = 5d0, d0 = 5mm)、 缺口拉伸延 迟断裂试样 ( 直径 d = 5mm, 缺口处 dN = 3mm, 缺口 60° ±2° /0.15R±0.025) 和冷变形 试样 ( 直径 d = 10mm, 高度 h = 20mm)。
     试样在室温下进行拉伸、 冲击、 缺口拉伸延迟断裂和冷变形等试验。 延迟断裂实验 溶液为 pH = 3.5±0.5 的 Walpote 缓蚀液 (16.4 克无水醋酸钠 +15.4 毫升一级品浓盐酸 +1000 毫升脱离子水或蒸馏水 )。如 σf 为发生断裂的最小应力, σn 为在规定的截止时间 100 小时内不发生断裂的最大应力, 则定义缺口拉伸临界应力 σc 为 : σc = 1/2(σf+σn), 为使测得的与实际值相差小于 10%, 要求 σf-σn ≤ 0.2σc。将一系列冷变形试样进行冷 镦实验, 求出不发生开裂的临界变形量。所得结果列入了表 2。
     从表 2 可以看出, 本发明钢在轧态的抗拉强度均在 750MPa 以上, 断面收缩率均在 65%以上 ; 本发明钢经适当的拉拔和稳定化时效处理后, 均可获得 1000MPa 级以上的抗拉 强度, 具有良好的塑性和优异的冷加工性能 ( 以冷变形时的临界压缩变形量表征 ), 即满足10.9 级螺栓的强度和冷加工性的要求, 同时具有优异的耐延迟断裂性能 ; 而对比钢经拉拔 和时效处理后, 尽管有的强度满足 10.9 级螺栓的要求, 但冷加工性和耐延迟断裂性能差, 或由于软相铁素体的存在, 强度不满足 10.9 级螺栓的要求。
     表 1 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钢的化学成分 ( 重量% )
     表 2 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钢的金相组织、 强度、 塑性、 耐延迟断裂性能及冶加工性 能的比较7

耐延迟断裂性能优良的低碳贝氏体型冷作强化非调质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耐延迟断裂性能优良的低碳贝氏体型冷作强化非调质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耐延迟断裂性能优良的低碳贝氏体型冷作强化非调质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耐延迟断裂性能优良的低碳贝氏体型冷作强化非调质钢.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耐延迟断裂性能优良的低碳贝氏体型冷作强化非调质钢.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35806A43申请公布日20110105CN101935806ACN101935806A21申请号201010279536322申请日20100910C22C38/3820060171申请人钢铁研究总院地址100081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76号72发明人惠卫军董瀚张英建时捷王毛球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7代理人刘月娥54发明名称耐延迟断裂性能优良的低碳贝氏体型冷作强化非调质钢57摘要一种耐延迟断裂性能优良的低碳贝氏体型冷作强化非调质钢,属于合金钢技术领域;适用于制作抗拉强度1000MPA以上的109级高强度螺栓。该钢的化学成分重量为C00。

2、6015,SI010,MN180240,P0010,S0008,CR010040,B000050003,V005015,TI001008,RE0005003,AL001005,N0004001,余为FE和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同时,V、TI元素还需满足强化参数关系式010VTI020;金相组织为粒状贝氏体。优点在于,不仅塑性和冷加工性能良好,而且,具有优异的耐延迟断裂性能,可用来制作109级耐延迟断裂高强度螺栓。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CN101935806A1/1页21一种耐延迟断裂性能优良的低碳贝氏体型冷作强化非调质钢,其特征在于。

3、,化学成分重量为C006015,SI010,MN180240,P0010,S0008,CR010040,B000050003,V005015,TI001008,RE0005003,AL001005,N0004001,余量为FE和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同时,V、TI元素还需满足强化参数关系式010VTI020;金相组织为粒状贝氏体。权利要求书CN101935806A1/5页3耐延迟断裂性能优良的低碳贝氏体型冷作强化非调质钢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合金钢技术领域,特别是提供了一种耐延迟断裂性能优良的低碳贝氏体型冷作强化非调质钢,适用于制作抗拉强度1000MPA以上的109级高强度螺栓。背景技术00。

4、02高强度螺栓等紧固件应用广泛,但在传统中碳钢或中碳合金钢制造高强度螺栓的制造过程中,通常要进行至少一次软化或球化退火处理,不但周期长,而且能耗大。对此,人们开发了可省略软化或球化退火及调质处理的非调质钢线材,即通过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生产的线材,再通过一定量的冷变形产生加工硬化,使其强度进一步提高,在不经过调质处理的情况下,即能达到所要求的性能指标。0003目前开发的一些冷作强化非调质钢线材,其组织多为铁素体珠光体,经冷作强化后用来制作88级和98级高强度螺栓;而对于109级高强度螺栓用冷作强化非调质钢线材,其组织则基本为贝氏体,以获得所需的强度水平惠卫军等机械工程材料,2002,261114。

5、,38;BORATTOFETALWIREJINTER,1992,9129134。对于高强度螺栓特别是109级及其以上级别的高强度螺栓,应特别重视其在实际服役环境中的耐延迟断裂性能。对于109级高强度螺栓用冷作强化非调质钢,在拉拔、冷镦等冷变形时往往产生大量的位错等缺陷,尽管经过适当时效处理后可使位错的密度降低和分布发生改变,但其对耐延迟断裂性能的影响不可忽视。0004对于目前国际上开发的一些耐延迟断裂高强度螺栓用调质钢,其技术思路主要是多采用提高碳含量、提高或添加合金元素含量的途径来达到在强度提高的同时具有良好的耐延迟断裂性能,这往往恶化钢的冷加工性能,更重要的是,这些措施往往缺乏对可动位错抑。

6、制的考虑。文献BORATTOFETALWIREJINTER,1992,9129134中介绍的一种109级螺栓用贝氏体钢,不但较高的CR060含量不仅对冷加工性能不利,而且缺乏对耐延迟断裂性能的考虑,限制了其适用范围。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延迟断裂性能优良的低碳贝氏体型冷作强化非调质钢,同时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冷加工性能,可用来制作109级高强度螺栓。0006根据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复合加入微合金化元素V、TI,利用控轧及控冷过程中析出的及形变后时效过程中析出的弥散、微细的V、TI的碳氮化物,一方面起氢陷阱的作用,另一方面起钉扎可动位错的作用,从而改善钢的耐延迟断。

7、裂性能;2降低SI、P、S等元素含量,以降低钢中夹杂物数量和抑制时效处理时杂质元素的晶界偏聚,改善钢的冷加工性能和耐延迟断裂性能;3加入微量元素B,在提高钢的淬透性的同时,抑制杂质元素特别是P的晶界偏聚,改善钢的韧性和耐延迟断裂性能;4加入适量的稀土元素,对夹杂物进行变性和对氢起陷阱作用,进一步降低氢在晶界的偏聚和改善冷加工性能。说明书CN101935806A2/5页40007本发明钢的化学成分重量如下C006015,SI010,MN180240,P0010,S0008,CR010040,B000050003,V005015,TI001008,RE0005003,AL001005,N00040。

8、01,余为FE和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同时,V、TI元素还需满足强化参数关系式010VTI020。0008各元素的作用及配比依据如下0009C为了在热轧态及拉拔后获得所需的强度水平,C含量须在006以上。但增加C含量对钢的塑、韧性,以及冷加工性能和耐延迟断裂性能将有较大的损害。此外,增加C含量,将使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特别是贝氏体部分右移,不利于空冷时形成粒状贝氏体组织。因此,C含量应控制在015以下。0010SISI元素显著恶化钢的冷加工性能,同时还促进促进杂质元素P和S的晶界偏聚,对钢的耐延迟断裂性能有明显的恶化作用,因而控制其含量不超过010。0011MN除C以外,MN是形成贝氏体组织最。

9、为有效的廉价合金元素,并起固溶强化作用。在C含量一定时,增加MN含量,钢中贝氏体的数量随之增加,特别是在冷却速度较小的情况下,增加更为显著。MN含量小于180时不能够获得全贝氏体组织,但MN含量超过240时则上述作用饱和,且偏析严重,增加冶炼难度和成本,因而控制其含量在180240。0012PP能在钢液凝固时形成微观偏析,随后在高温加热时偏聚在晶界,使钢的脆性显著增大,从而增加钢的延迟断裂敏感性。此外,降低P含量可降低钢的变形抗力,所以控制P的含量在0010以下。0013S不可避免的不纯物,形成MNS夹杂和在晶界偏聚会恶化钢的冷加工性能和耐延迟断裂性能,降低钢中S含量可提高钢的变形能力和减少钢。

10、中的非金属夹杂物数量,同时还可减少S在晶界的偏聚而减轻晶界脆化,改善钢的冷加工性能、塑性和耐延迟断裂性能,因而控制其含量在0008以下。0014CRCR元素促进针状铁素体的形成,以获得具有良好韧性的低碳贝氏体组织,从而确保获得所需的强度和韧性,但含量过高会恶化钢的冷加工性能和增加成本,因而控制其含量在010040。0015B微量元素B可显著推迟铁素体开始析出线,增大获得空冷贝氏体的可能性。B还能够抑制杂质元素P的晶界偏聚,起净化晶界的作用,提高晶界强度,同时还能够抑制钢在高温加热时的氧化脱碳,因而改善钢的韧性和耐延迟断裂性能。为了上述作用,B含量需在00005以上,但B含量超过0003时,过剩。

11、的B会形成粗大的BN,钢易产生热脆,影响热加工性能,并恶化钢的韧性和耐延迟断裂性能,因此控制其含量在000050003。0016VV在钢中形成细小的碳氮化钒,能够钉扎可动位错,起细化晶粒和析出强化的作用;还由于碳氮化钒具有较强的陷阱能,能够捕集氢使其均匀地分散在晶内,抑制氢的扩散,从而改善钢的耐延迟断裂性能。V含量小于005难以起到上述作用,但含量超过015则作用饱和,因此控制其含量在005015。0017TITI固定钢中的N,抑制粗大BN的生成,确保B的上述良好作用。此外,TI还起细化晶粒和析出强化的作用,弥散析出的TI的碳氮化物是钢中陷阱能最高的氢陷阱,能够捕集氢使其均匀地分散在晶内,抑制。

12、氢的扩散,从而改善钢的耐延迟断裂性能。TI含量小说明书CN101935806A3/5页5于001起不到上述作用,但含量超过008则作用饱和,且易形成粗大的TIN反而恶化钢的冷加工性能和耐延迟断裂性能。0018RERE具有脱氧脱硫和对非金属夹杂物变性处理的作用,改善钢的冷加工性能。此外,还能够有效地捕集氢,减少氢和其它有害元素在晶界上的偏聚,降低氢的渗透扩散,可进一步降低钢的延迟断裂的敏感性。RE含量小于0005起不到上述作用,但含量超过003,则由于夹杂物增多,反而恶化钢的冷加工性能和耐延迟断裂性能,因而控制其含量在0005003。0019AL能够有效地脱氧、固定N和细化晶粒,含量小于0005。

13、起不到上述作用,但含量超过005则作用饱和,且形成的粗大A1N夹杂会恶化钢的韧性和冷加工性能。0020NN能够和AL等形成细小的氮化物以细化晶粒,但过量的N会偏聚于晶界和形成粗大的夹杂物,所以其含量应控制在0004001。0021此外,为了进一步获得优异的耐延迟断裂性能,通过大量研究分析发现,V、TI两个元素还需进行合适的复合添加,即其含量还需满足强化参数关系式010VTI020。当值小于010时,尽管单个V、TI元素的含量可能均在上述最适范围内,仍不能够获得优异的耐延迟断裂性能;当值大于020时,则作用饱和,且提高钢的成本。0022本发明钢可采用电弧炉或转炉炉外精炼冶炼,浇铸成钢锭或连铸成坯。

14、,然后轧制成棒线材等产品。本发明钢线材在轧态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良好的冷加工性,随后再通过一定量的冷变形产生加工硬化,使其强度进一步提高,在不经过调质处理的情况下,即能达到109级螺栓所要求的性能指标。002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钢不仅塑性和冷加工性能良好,经过合适的冷作强化和低温时效处理后,具有优异的耐延迟断裂性能,可用来制作109级高强度螺栓。具体实施方式0024根据上述所设计的化学成分范围,在50KG真空感应炉上冶炼了4炉本发明钢和5炉对比钢,其具体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其中炉号14为本发明钢,炉号59为对比钢。钢水浇铸成锭,并经锻造制成棒材。部分棒材随后进行不同减面率的拉拔,并进行时。

15、效处理。从轧材和拉拔材上取样加工成标准室温拉伸试样L05D0,D05MM、缺口拉伸延迟断裂试样直径D5MM,缺口处DN3MM,缺口602/015R0025和冷变形试样直径D10MM,高度H20MM。0025试样在室温下进行拉伸、冲击、缺口拉伸延迟断裂和冷变形等试验。延迟断裂实验溶液为PH3505的WALPOTE缓蚀液164克无水醋酸钠154毫升一级品浓盐酸1000毫升脱离子水或蒸馏水。如F为发生断裂的最小应力,N为在规定的截止时间100小时内不发生断裂的最大应力,则定义缺口拉伸临界应力C为C1/2FN,为使测得的与实际值相差小于10,要求FN02C。将一系列冷变形试样进行冷镦实验,求出不发生开。

16、裂的临界变形量。所得结果列入了表2。0026从表2可以看出,本发明钢在轧态的抗拉强度均在750MPA以上,断面收缩率均在65以上;本发明钢经适当的拉拔和稳定化时效处理后,均可获得1000MPA级以上的抗拉强度,具有良好的塑性和优异的冷加工性能以冷变形时的临界压缩变形量表征,即满足说明书CN101935806A4/5页6109级螺栓的强度和冷加工性的要求,同时具有优异的耐延迟断裂性能;而对比钢经拉拔和时效处理后,尽管有的强度满足109级螺栓的要求,但冷加工性和耐延迟断裂性能差,或由于软相铁素体的存在,强度不满足109级螺栓的要求。0027表1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钢的化学成分重量00280029表2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钢的金相组织、强度、塑性、耐延迟断裂性能及冶加工性能的比较0030说明书CN101935806A5/5页7说明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冶金;黑色或有色金属合金;合金或有色金属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