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起装置.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125578 上传时间:2018-01-27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86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80028240.2

申请日:

2010.06.24

公开号:

CN102802995A

公开日:

2012.11.2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K 15/05申请日:20100624|||公开

IPC分类号:

B60K15/05; E05C19/02; F16B7/14

主分类号:

B60K15/05

申请人:

株式会社利富高

发明人:

谷口克彦; 仓地胜人

地址:

日本神奈川县

优先权:

2009.06.25 JP 2009-151050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代理人:

张敬强;李家浩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可开闭地安装在车身上的加油口盖向打开方向推出的推起装置,特别涉及在杆缩短了的锁定位置中可将该杆相对于壳体自由滑动的情况防患于未然的推起装置,且提供可排除凸轮为自由的点且将推起装置的错误动作防患于未然的推起装置。在锁定构件具备:具有固定侧凸轮的凸轮部、具有可动侧凸轮的转动体、滑动槽、滑动突起、卡合突起和通过可动侧凸轮从固定侧凸轮解除卡定来使转动体旋转从而可使进入锁定部的卡合突起从该锁定部解除卡定的锁定槽。在施力构件具备弹簧和被下侧杆部插通且位于转动体与弹簧之间并且用于在锁定构件(例如锁定槽和卡合突起等)的锁定位置限制杆在滑动方向上移动的套筒。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推起装置,用于将能开闭地安装在车身上的加油口盖向打开方向
推出,其特征在于,
上述推起装置具备:
固定在上述车身侧的筒形壳体;
杆,其在上述壳体内能滑动地被保持,且从该壳体内突出而将上述加油口
盖推出;
施力构件,其位于上述壳体和上述杆之间,用于将上述杆向从上述壳体内
突出的方向施力;以及
锁定构件,其位于上述壳体和上述杆之间,用于克服上述施力构件的作用
力而将上述杆锁定在上述壳体的后退位置,
上述锁定构件具备:
凸轮部,其位于上述杆的轴向的中途,在半径方向上向外突出,并具有形
成于上述杆的突出方向后方的面上的固定侧凸轮;
转动体,其以上述凸轮部为边界而能向位于上述突出方向后方的下侧杆部
旋转,而且在轴向上能滑动地被支撑,具有与上述凸轮部的固定侧凸轮啮合并
且通过上述杆的滑动而解除卡定,且用于施加一个方向的旋转力的可动侧凸
轮;
滑动槽,其位于上述凸轮部的外周面和上述壳体的内周面的任意一方,且
在上述杆的滑动方向上延伸;
滑动突起,其位于上述凸轮部的外周面和上述壳体的内周面的任意另一
方,通过利用上述杆的滑动而在上述滑动槽内相对地滑动,从而阻止上述杆相
对于上述壳体的旋转;
卡合突起,其从上述转动体的外周面和上述壳体的内周面的任意一方突
出;以及
锁定槽,其位于上述转动体的外周面和上述壳体的内周面的任意另一方,
且具有上述卡合突起进入的锁定部,通过上述可动侧凸轮从上述固定侧凸轮解
除卡定而使上述转动体旋转,从而进入上述锁定部的上述卡合突起能从该锁定
部解除卡定,
上述施力构件具备:
弹簧,其被上述下侧杆部插通,在上述壳体内被弹性压缩,用于将上述转
动体向上述凸轮部施力;以及
套筒,其被上述下侧杆部插通,位于上述转动体和上述弹簧之间,并且用
于在上述锁定构件的锁定位置限制上述杆在滑动方向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套筒具备:
被上述下侧杆部插通的筒形的套筒主体,
伸出部,其位于与上述转动体抵接的上述套筒主体的上端部,且在半径方
向上向外伸出;以及
缩径部,其位于与上述上端部相反侧的上述套筒主体的下端部,且在半径
方向上向内突出,
在上述下侧杆部,设置上述缩径部进入的变细的颈部,
在上述缩径部,根据上述转动体的可动侧凸轮在与上述凸轮部的固定侧凸
轮啮合的第一高度位置和从上述固定侧凸轮解除卡定的第二高度位置之间升
降的上述转动体的升降量,而在上述颈部的轴向上设有上述缩径部能滑动的间
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推起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壳体固定有以上述凸轮部为边界而位于上述杆的突出方向前方的、
覆盖上侧杆部的能伸缩的保护罩。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推起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具备帽,该帽安装在位于上述杆的突出方向前方的开口端部,
在上述帽上设有上述滑动槽及上述锁定槽。

说明书

推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在车身上可开闭地安装的加油口盖向打开方向推出的
推起装置,特别涉及在杆缩短了的锁定位置中可将该杆相对于壳体自由滑动的
情况防患于未然的推起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在杆上形成凸轮,在使杆相对于壳体每旋转1/4时得到锁定、
解锁的姿势的推起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段落序号“0019”、图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905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推起装置中,在锁定、解锁的动作中,存在凸轮为自
由的点,存在因摩擦和弹簧的扭曲等主要原因而发生错误动作的问题。

于是,本发明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具有的问题而研制,其目的是提供可排
除凸轮为自由的点且将推起装置的错误动作防患于未然的推起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而研制,本发明的特征如下。

第一,一种推起装置,用于将能开闭地安装在车身(例如内板)上的加油
口盖向打开方向推出。

第二,在推起装置,具备以下结构。

(1)壳体

壳体,其固定在车身(例如内板)侧,且形成为筒形。

(2)杆

杆,其在壳体内能滑动地被保持,且从该壳体内突出而将加油口盖推出。

(3)施力构件(例如弹簧)

施力构件(例如弹簧),其位于壳体和杆之间,用于将杆向从壳体内突出
的方向施力。

(4)锁定构件(例如锁定槽和卡合突起等)

锁定构件(例如锁定槽和卡合突起等),其位于壳体和杆之间,用于克服
施力构件(例如弹簧)的作用力而将杆锁定在壳体的后退位置。

第三,在锁定构件,具备以下结构。

(5)凸轮部

凸轮部,其位于杆的轴向的中途,且在半径方向上向外突出,并具有在杆
的突出方向后方的面上形成的固定侧凸轮。

(6)转动体

转动体,其以凸轮部为边界而能向位于突出方向后方的下侧杆部旋转,且
在轴向上能滑动地被支撑,并且具有与凸轮部的固定侧凸轮啮合且通过杆的滑
动而解除卡定,并用于施加一个方向的旋转力的可动侧凸轮。

(7)滑动槽

滑动槽,其位于凸轮部的外周面和壳体的内周面的任意一方,且在杆的滑
动方向上延伸。

(8)滑动突起

滑动突起,其位于凸轮部的外周面和壳体的内周面的任意另一方,且通过
利用杆的滑动而在滑动槽内相对地滑动,从而阻止杆相对于壳体的旋转。

(9)卡合突起

卡合突起,其从转动体的外周面和壳体的内周面的任意一方突出。

(10)锁定槽

锁定槽,其位于转动体的外周面和壳体的内周面的任意另一方,且具有卡
合突起进入的锁定部,通过可动侧凸轮从固定侧凸轮解除卡定而使转动体旋
转,从而进入锁定部的卡合突起能从该锁定部解除卡定。

第四,在施力构件具备以下结构。

(11)弹簧

弹簧,其被下侧杆部插通,在壳体内被弹性压缩,用于将转动体向凸轮部
施力。

(12)套筒

套筒,其被下侧杆部插通,位于转动体和弹簧之间,并且用于在锁定构件
(例如锁定槽和卡合突起等)的锁定位置限制杆在滑动方向的移动。

本发明也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在套筒具备以下结构。

(1)套筒主体

套筒主体,其被下侧杆部插通,且形成为筒形。

(2)伸出部

伸出部,其位于与转动体抵接的套筒主体的上端部,且在半径方向上向外
伸出。

(3)缩径部

缩径部,其位于与上端部相反侧的套筒主体的下端部,且在半径方向上向
内突出。

第二,在下侧杆部,设置缩径部进入的变细的颈部。

第三,在缩径部,根据转动体的可动侧凸轮在与凸轮部的固定侧凸轮啮合
的第一高度位置和从固定侧凸轮解除卡定的第二高度位置之间升降的转动体
的升降量,而在颈部的轴向上设有缩径部能滑动的间隙。

于是,可确保凸轮运动所需的间隙。

本发明也可具备以下特征。

即,在壳体,固定有以凸轮部为边界而位于杆的突出方向前方的覆盖上侧
杆部的能伸缩的保护罩。于是,在杆缩短了的锁定状态下,可通过保护罩的反
力,而将杆相对于壳体自由滑动的情况防患于未然。

本发明也可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在壳体,具备以下结构。

(1)帽

帽安装在位于杆的突出方向前方的开口端部。

第二,在帽设有滑动槽及锁定槽。

于是,通过在壳体的帽上设置滑动槽和锁定槽,而可使壳体的结构简单。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本发明如上述那样构成,因此起到以下记载的效果。

可排除凸轮为自由的点且可将推起装置的错误动作防患于未然。

即,在具有与杆的凸轮部的固定侧凸轮啮合的可动侧凸轮部的转动体和将
该转动体向杆的凸轮部施力的弹簧之间,将使杆插通的套筒定位,从而可在锁
定位置限制杆在滑动方向上的移动。因此,将杆在锁定位置在滑动方向上移动,
使固定侧凸轮和可动侧凸轮远离而变为自由防患于未然。

附图说明

图1是推起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用于说明推起装置的安装状态的概要剖视图。

图3是推起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将杆和转子组装的立体图。

图5是将杆、转子和套筒组装的立体图。

图6(a)及(b)是用于说明锁定构件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7(a)及(b)与图6(a)及(b)对应,是将杆压入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8(a)及(b)与图6(a)及(b)对应,是锁定构件的锁定状态的说
明图。

图9是壳体的侧视图。

图10是沿图9中A-A线的剖视图。

图11是帽的侧视图。

图12是从帽的另一侧观察,并将一部分剖开的侧视图。

图13是帽的仰视图。

图14是沿图12中B-B线的剖视图。

图15是杆的侧视图。

图16是杆的仰视图。

图17是转子的侧视图。

图18是转子的俯视图。

图19是转子的剖视图。

图20是套筒的侧视图。

图21是套筒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推起装置10)图1~3中,标记10表示推起装置,是用于将在车身上可
开闭地安装的加油口盖20向打开方向推出的装置。

具体地说,如图2所示,加油口盖20通过铰链(未图示)而在内板30上
可开闭地安装。在内板30上,设置贯通表背面的方形安装孔31,在该安装孔
31中固定推起装置10。

如图3所示,推起装置10大体具备以下的零件。

再有,对于以下的(1)~(7)在后文描述。

(1)壳体40

(2)帽50

(3)杆60

(4)转子70

(5)套筒80

(6)弹簧90

(7)保护罩100

再有,推起装置10的零件不限于上述(1)~(7)。

(壳体40)

如图2所示,壳体40固定在车身侧,形成为圆筒形。

具体地说,如图9和图10所示,壳体40形成为上表面开口的圆筒形,底
面封闭。壳体40的外形设定为内板30的安装孔31的内径以下。

在壳体40,在其开口上部设有向半径方向的外方伸出的凸缘部41。

在凸缘部41的上侧,设有安装后述的保护罩100的环状的安装凹部42。

此外,在凸缘部41的下侧,设有从壳体40的外周放射状地弹性突出的多
个例如三个弹性爪43。弹性爪43确保内板30的厚度的间隔而从凸缘部41的
下表面远离地定位。

如图2所示,在使壳体40与安装孔31对齐地嵌入时,弹性爪43一旦进
入,则在内板30的背面侧弹性复原,在与凸缘部41的下表面之间夹持内板
30,从而壳体40固定在安装孔31中。

(帽50)

如图1所示,帽50安装在壳体40的开口上表面,将该开口上表面封闭。

具体地说,如图11~图14所示,在帽50大体具备:比壳体40的开口上
表面大一圈的盖部51;以及从该盖部51的下表面细一圈地圆筒形延伸的圆筒
部52。

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盖部51设有上下贯穿的圆形的通孔53。在通孔
53中插通后述的杆60。

如图1所示,圆筒部52将其外周设定为壳体40的内径以下,并插入壳体
40内。

如图11~图13所示,在圆筒部52的外周,放射状地设有多个例如三个弹
性突出的卡定爪54。与之相对,如图9和图10所示,在壳体40的安装凹部
42,设有供卡定爪54嵌入的内外贯穿的卡定孔44。

如图1所示,在将圆筒部52与壳体40的开口上表面对齐地嵌入时,卡定
爪54暂且拉入,之后,弹性地嵌入卡定孔44中,从而在壳体40固定帽50。

另一方面,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圆筒部52的内周面,设有在圆筒部
52的内周面凹设的滑动槽55。滑动槽55用于将杆60能滑动但不能旋转地保
持。

具体地说,如图13及图14所示,滑动槽55放射状地设置多个例如三个,
上端部封口,下端部敞开。

此外,如图13及图14所示,在滑动槽55的下侧,设有在圆筒部52的内
周面凹设的锁定槽56。锁定槽56用于将后述的转动体70不能旋转地锁定。

具体地说,如图13及图14所示,锁定槽56形成在相邻的滑动槽55的间
隔内,沿圆筒部52的内周面的周向形成为锯齿状。

即,如图6(a)~8(b)及图14所示,锁定槽56具备:以一个滑动槽55
为基准而从该滑动槽55向后述的转动体70的旋转方向(图6(a)~8(b)中,
箭头X)的前方且向上方倾斜的第一斜面部56a;位于该第一斜面部56a的倾
斜上端部即转动体70的旋转方向的前方,供后述的转动体70的卡合突起73
嵌入的锁定部56b;从该锁定部56b向下方立起的垂直部56c;以及从该垂直
部56c的下端部向上方倾斜,且倾斜上端部朝向位于转动体70的旋转方向的
前方的另一个滑动槽55的第二倾斜面56d。

第一斜面部56a的倾斜下端部即转动体70的旋转方向的后方朝向一个滑
动槽55。另外。第一斜面部56a和第二斜面部56d的倾斜角度一致。

(杆60)

如图1及图2所示,杆60可滑动地保持在壳体40内,从该壳体40内突
出而将加油口盖20推出。

具体地说,如图15及图16所示,杆60形成为圆柱状,大体具备:位于
轴向的中途且在半径方向上向外突出的凸轮部61;位于凸轮部61的上侧且从
壳体40内突出而将加油口盖20推出二弹上侧杆部62;以及位于凸轮部61的
下侧且后述的弹簧90插通的下侧杆部63。

如图15及图16所示,在凸轮部61的下表面,形成有与后述的转动体70
的可动侧凸轮面72啮合的固定侧凸轮64。固定侧凸轮64沿凸轮部61的下表
面的圆周方向连续地形成,且形成为钝角锯齿状。

如图15及图16所示,在凸轮部61的外周,放射状地形成有多个例如三
个突出的滑动突起65。如图1所示,滑动突起65与帽50的滑动槽55嵌合,
沿该滑动槽55升降,从而杆60在帽50内可滑动且不能旋转地保持。

在上侧杆部62的上端部,设置安装后述保护罩100的环状的环状槽66。

如图5及图15所示,在下侧杆部63的下端部,设有供后述的套筒80的
缩径部83嵌入的变细的颈部67。

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颈部67的高度设定为比缩径部83的上下方向的
厚度高。因此,在颈部67,在缩径部83嵌入的状态下,在颈部67的高度方
向上产生间隙C。缩径部83能上下升降相当于颈部67的间隙C的量。

间隙C的量根据在后述的转动体70的可动侧凸轮72与凸轮部61的固定
侧凸轮64啮合的第一高度位置和从固定侧凸轮64解除卡定的第二高度位置之
间升降的转动体70的升降量来设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例如“0.4mm”,但是,不限于该数值。

(转动体70)

如图4所示,转动体70在下侧杆部63可旋转且可在轴向上滑动地被支撑。

具体地说,如图17~图19所示,转动体70具备:形成为环形,在中心上
下贯穿,且被下侧杆部63插通的中心孔71;以及形成在上表面且与凸轮部61
的固定侧凸轮64啮合,并且通过杆60的滑动来解除卡定,且用于施加一个方
向的旋转力的可动侧凸轮72。

可动侧凸轮72构成为与固定侧凸轮64互补的形状,沿转动体70的上表
面的圆周方向连续地形成,且形成为钝角波齿状。

如图17~19所示,在可动侧凸轮72的外周,放射状地形成有多个例如三
个突出的卡合突起73。

如图8所示,卡合突起73嵌入到帽50的锁定槽56的锁定部56b,且形
成为在上表面具有斜面的平面梯形形状。梯形形状的斜面与锁定槽56的第一、
第二斜面部56a、56d的倾斜角度一致。

此外,如图6(a)(b)所示,卡合突起73的左右方向的横宽设定为帽50
的滑动槽55的左右的槽宽以下,且可在滑动槽55中滑动。

另一方面,卡合突起73与帽50的锁定槽56一同构成锁定构件。如图6
(a)~8(b)所示,锁定构件位于壳体40和杆60之间,用于克服弹簧90(施
力构件)的作用力而将杆60锁定在壳体40的后退位置。再有,虽然由卡合突
起73和锁定槽56来构成锁定构件,但是,并不限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杆
60的凸轮部61及滑动突起65、帽50的滑动槽55等也作为锁定构件的一个构
成要素发挥功能。

(套筒80)

如图5所示,套筒80被下侧杆部63插通,且位于转动体70和后述的弹
簧90之间,并且在杆60缩短了的锁定位置限制该杆60在滑动方向的移动,
即用于在固定侧凸轮64和可动侧凸轮72啮合的状态下,防止杆60在固定侧
凸轮64和可动侧凸轮72远离的方向即上下方向上松动。

具体地说,如图20和图21所示,套筒80具备以下各部。

(1)套筒主体81

如图5及图21所示,套筒主体81被下侧杆部63插通,且形成为筒形。

(2)伸出部82

如图20及图21所示,伸出部82位于与转动体70抵接的套筒主体81的
上端部,且在半径方向上向外环状地伸出。

(3)缩径部83

如图21所示,缩径部83位于与上端部相反侧的套筒主体81的下端部,
且在半径方向上向内环状地突出。

(4)狭槽84

如图20及图21所示,狭槽84用于将套筒主体81的下端部切割为多个例
如两个。

具体地说,狭槽84在套筒主体81的直径方向上形成一对,从套筒主体
81下侧的端面向上方形成至中途。

再有,虽然使狭槽84形成一对,但也可形成三个以上。

(弹簧90)

如图1所示,弹簧90位于壳体40和杆60之间,将杆60向从壳体40内
突出的方向施力,因此作为施力构件发挥功能。

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弹簧90在杆60的下侧杆部63插通转动体70和
套筒80的状态下在该套筒80中插穿。弹簧90在套筒80的伸出部82和壳体
40的底之间被压缩。

(保护罩100)

如图1~3所示,保护罩100是覆盖从壳体40突出的上侧杆部62的可伸缩
的部件,安装在壳体40的凸缘部41。

具体地说,如图1~3所示,保护罩100形成为下表面开口的空心的波纹状,
上端部袋状地关闭。

如图1所示,在保护罩100的上端部的内周面,设有在半径方向上向内环
状突出的环状突起101。环状突起101嵌入杆60的环状槽66中。

在保护罩100的开口下表面的内周面,设有在半径方向上向内环状地突出
的环状凸部102。环状凸部102嵌入壳体40的凸缘部41的环状凹部42中,
保护罩100相对于壳体40固定。

(推起装置10的动作)

接着,对具备上述构成的推起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推起装置10在组装状态下将其壳体40如图2所示那样与安
装孔31对齐地嵌入从而固定在内板30。

如图2所示,在加油口盖20关闭的状态下,推起装置10在杆60缩短的
锁定状态下被锁定(参照图8(a)(b))。

在压入加油口盖20时,将杆60压入壳体40内,解除上述锁定状态,通
过弹簧90的压缩复原力,使杆60从壳体40内突出,将加油口盖20推开。

因此,可用手容易地将推开的加油口盖20打开。

另一方面,在用手关闭已打开的加油口盖20时,将杆60向壳体40压入,
在缩短的锁定状态下被锁定。

(锁定构件的动作)

对锁定构件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杆60的缩短的锁定状态下,如图8(a)(b)所示,转动体70的卡合
突起73与帽50的锁定槽56卡合,嵌入到锁定部56b。

在将杆60压入壳体40内时,虽然未图示,但由杆60的凸轮部61推压而
使转动体70下降。

因此,虽然未图示,但转动体70的卡合突起73从帽50的锁定部56b解
除锁定。

此时,杆60的凸轮部61的固定侧凸轮64和转动体70的可动侧凸轮72
的啮合解除,且转动体70在图8(b)的箭头X的方向上旋转。

接着,在释放将杆60压入的力时,转动体70通过弹簧90的压缩复原力
而被推起。

此时,虽然未图示,但转动体70的卡合突起73与帽50的第二斜面部56d
抵接。因此,卡合突起73一边与第二斜面部56d滑动接触一边上升,从第二
斜面部56d的斜面上端部进入滑动槽55(参照图6(a)(b))。

在进入滑动槽55时,如图6(a)(b)所示,卡合突起73可沿滑动槽55
上升。

因此,通过弹簧90的压缩复原力,而经转动体70将杆60的凸轮部61推
起,杆60从壳体40突出而伸展。

另一方面,在伸展的杆60被压入壳体40内时,虽然未图示,但转动体
70的卡合突起73沿滑动槽55下降。

接着,在将卡合突起73从滑动槽55的开口下端拔出时,可进行转动体
70的旋转。

因此,通过固定侧凸轮64和可动侧凸轮72的啮合的解除,而在图6(a)
(b)及图7(a)(b)的箭头X方向上使转动体70旋转,从滑动槽55的下侧
向锁定槽56的第一斜面部56a移动。

接着,在释放将杆60压入的力时,转动体70通过弹簧90的压缩复原力
而被推起,此时,卡合突起73与第一斜面部56a抵接。因此,卡合突起73在
与第一斜面部56a滑动接触的同时上升,进入锁定部56b,再次恢复为锁定状
态。

在此引用2009年6月25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09-151050号的说明书、
请求保护的范围、附图和摘要的全部内容,并作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公开而并
入。

推起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推起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推起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起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起装置.pdf(3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802995A43申请公布日20121128CN102802995ACN102802995A21申请号201080028240222申请日20100624200915105020090625JPB60K15/05200601E05C19/02200601F16B7/1420060171申请人株式会社利富高地址日本神奈川县72发明人谷口克彦仓地胜人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代理人张敬强李家浩54发明名称推起装置57摘要本发明涉及用于将可开闭地安装在车身上的加油口盖向打开方向推出的推起装置,特别涉及在杆缩短了的锁定位置中可将该杆相对于壳体自由滑动。

2、的情况防患于未然的推起装置,且提供可排除凸轮为自由的点且将推起装置的错误动作防患于未然的推起装置。在锁定构件具备具有固定侧凸轮的凸轮部、具有可动侧凸轮的转动体、滑动槽、滑动突起、卡合突起和通过可动侧凸轮从固定侧凸轮解除卡定来使转动体旋转从而可使进入锁定部的卡合突起从该锁定部解除卡定的锁定槽。在施力构件具备弹簧和被下侧杆部插通且位于转动体与弹簧之间并且用于在锁定构件例如锁定槽和卡合突起等的锁定位置限制杆在滑动方向上移动的套筒。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11223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10/06078320100624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0/1。

3、50858JA20101229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8页附图2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8页附图21页1/2页21一种推起装置,用于将能开闭地安装在车身上的加油口盖向打开方向推出,其特征在于,上述推起装置具备固定在上述车身侧的筒形壳体;杆,其在上述壳体内能滑动地被保持,且从该壳体内突出而将上述加油口盖推出;施力构件,其位于上述壳体和上述杆之间,用于将上述杆向从上述壳体内突出的方向施力;以及锁定构件,其位于上述壳体和上述杆之间,用于克服上述施力构件的作用力而将上述杆锁定在上述壳体的后退位置,上述锁定构件具备凸轮部,其位于上述杆的轴向的中途。

4、,在半径方向上向外突出,并具有形成于上述杆的突出方向后方的面上的固定侧凸轮;转动体,其以上述凸轮部为边界而能向位于上述突出方向后方的下侧杆部旋转,而且在轴向上能滑动地被支撑,具有与上述凸轮部的固定侧凸轮啮合并且通过上述杆的滑动而解除卡定,且用于施加一个方向的旋转力的可动侧凸轮;滑动槽,其位于上述凸轮部的外周面和上述壳体的内周面的任意一方,且在上述杆的滑动方向上延伸;滑动突起,其位于上述凸轮部的外周面和上述壳体的内周面的任意另一方,通过利用上述杆的滑动而在上述滑动槽内相对地滑动,从而阻止上述杆相对于上述壳体的旋转;卡合突起,其从上述转动体的外周面和上述壳体的内周面的任意一方突出;以及锁定槽,其位。

5、于上述转动体的外周面和上述壳体的内周面的任意另一方,且具有上述卡合突起进入的锁定部,通过上述可动侧凸轮从上述固定侧凸轮解除卡定而使上述转动体旋转,从而进入上述锁定部的上述卡合突起能从该锁定部解除卡定,上述施力构件具备弹簧,其被上述下侧杆部插通,在上述壳体内被弹性压缩,用于将上述转动体向上述凸轮部施力;以及套筒,其被上述下侧杆部插通,位于上述转动体和上述弹簧之间,并且用于在上述锁定构件的锁定位置限制上述杆在滑动方向的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起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套筒具备被上述下侧杆部插通的筒形的套筒主体,伸出部,其位于与上述转动体抵接的上述套筒主体的上端部,且在半径方向上向外伸出;以及缩。

6、径部,其位于与上述上端部相反侧的上述套筒主体的下端部,且在半径方向上向内突出,在上述下侧杆部,设置上述缩径部进入的变细的颈部,在上述缩径部,根据上述转动体的可动侧凸轮在与上述凸轮部的固定侧凸轮啮合的第一高度位置和从上述固定侧凸轮解除卡定的第二高度位置之间升降的上述转动体的升降量,而在上述颈部的轴向上设有上述缩径部能滑动的间隙。权利要求书CN102802995A2/2页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推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壳体固定有以上述凸轮部为边界而位于上述杆的突出方向前方的、覆盖上侧杆部的能伸缩的保护罩。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推起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壳体具备帽,该帽安装在位于上。

7、述杆的突出方向前方的开口端部,在上述帽上设有上述滑动槽及上述锁定槽。权利要求书CN102802995A1/8页4推起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将在车身上可开闭地安装的加油口盖向打开方向推出的推起装置,特别涉及在杆缩短了的锁定位置中可将该杆相对于壳体自由滑动的情况防患于未然的推起装置。背景技术0002以往,已知有在杆上形成凸轮,在使杆相对于壳体每旋转1/4时得到锁定、解锁的姿势的推起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段落序号“0019”、图2。0003现有技术文献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90573号公报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0006但是,在上述现有的推起装置中,在锁定、解。

8、锁的动作中,存在凸轮为自由的点,存在因摩擦和弹簧的扭曲等主要原因而发生错误动作的问题。0007于是,本发明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具有的问题而研制,其目的是提供可排除凸轮为自由的点且将推起装置的错误动作防患于未然的推起装置。0008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0009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而研制,本发明的特征如下。0010第一,一种推起装置,用于将能开闭地安装在车身例如内板上的加油口盖向打开方向推出。0011第二,在推起装置,具备以下结构。00121壳体0013壳体,其固定在车身例如内板侧,且形成为筒形。00142杆0015杆,其在壳体内能滑动地被保持,且从该壳体内突出而将加油口盖推出。00163施力构件例如弹。

9、簧0017施力构件例如弹簧,其位于壳体和杆之间,用于将杆向从壳体内突出的方向施力。00184锁定构件例如锁定槽和卡合突起等0019锁定构件例如锁定槽和卡合突起等,其位于壳体和杆之间,用于克服施力构件例如弹簧的作用力而将杆锁定在壳体的后退位置。0020第三,在锁定构件,具备以下结构。00215凸轮部0022凸轮部,其位于杆的轴向的中途,且在半径方向上向外突出,并具有在杆的突出方向后方的面上形成的固定侧凸轮。说明书CN102802995A2/8页500236转动体0024转动体,其以凸轮部为边界而能向位于突出方向后方的下侧杆部旋转,且在轴向上能滑动地被支撑,并且具有与凸轮部的固定侧凸轮啮合且通过杆。

10、的滑动而解除卡定,并用于施加一个方向的旋转力的可动侧凸轮。00257滑动槽0026滑动槽,其位于凸轮部的外周面和壳体的内周面的任意一方,且在杆的滑动方向上延伸。00278滑动突起0028滑动突起,其位于凸轮部的外周面和壳体的内周面的任意另一方,且通过利用杆的滑动而在滑动槽内相对地滑动,从而阻止杆相对于壳体的旋转。00299卡合突起0030卡合突起,其从转动体的外周面和壳体的内周面的任意一方突出。003110锁定槽0032锁定槽,其位于转动体的外周面和壳体的内周面的任意另一方,且具有卡合突起进入的锁定部,通过可动侧凸轮从固定侧凸轮解除卡定而使转动体旋转,从而进入锁定部的卡合突起能从该锁定部解除卡。

11、定。0033第四,在施力构件具备以下结构。003411弹簧0035弹簧,其被下侧杆部插通,在壳体内被弹性压缩,用于将转动体向凸轮部施力。003612套筒0037套筒,其被下侧杆部插通,位于转动体和弹簧之间,并且用于在锁定构件例如锁定槽和卡合突起等的锁定位置限制杆在滑动方向的移动。0038本发明也具备以下特征。0039第一,在套筒具备以下结构。00401套筒主体0041套筒主体,其被下侧杆部插通,且形成为筒形。00422伸出部0043伸出部,其位于与转动体抵接的套筒主体的上端部,且在半径方向上向外伸出。00443缩径部0045缩径部,其位于与上端部相反侧的套筒主体的下端部,且在半径方向上向内突出。

12、。0046第二,在下侧杆部,设置缩径部进入的变细的颈部。0047第三,在缩径部,根据转动体的可动侧凸轮在与凸轮部的固定侧凸轮啮合的第一高度位置和从固定侧凸轮解除卡定的第二高度位置之间升降的转动体的升降量,而在颈部的轴向上设有缩径部能滑动的间隙。0048于是,可确保凸轮运动所需的间隙。0049本发明也可具备以下特征。0050即,在壳体,固定有以凸轮部为边界而位于杆的突出方向前方的覆盖上侧杆部的能伸缩的保护罩。于是,在杆缩短了的锁定状态下,可通过保护罩的反力,而将杆相对于壳体自由滑动的情况防患于未然。说明书CN102802995A3/8页60051本发明也可具备以下特征。0052第一,在壳体,具备。

13、以下结构。00531帽0054帽安装在位于杆的突出方向前方的开口端部。0055第二,在帽设有滑动槽及锁定槽。0056于是,通过在壳体的帽上设置滑动槽和锁定槽,而可使壳体的结构简单。0057本发明的效果如下。0058本发明如上述那样构成,因此起到以下记载的效果。0059可排除凸轮为自由的点且可将推起装置的错误动作防患于未然。0060即,在具有与杆的凸轮部的固定侧凸轮啮合的可动侧凸轮部的转动体和将该转动体向杆的凸轮部施力的弹簧之间,将使杆插通的套筒定位,从而可在锁定位置限制杆在滑动方向上的移动。因此,将杆在锁定位置在滑动方向上移动,使固定侧凸轮和可动侧凸轮远离而变为自由防患于未然。附图说明0061。

14、图1是推起装置的剖视图。0062图2是用于说明推起装置的安装状态的概要剖视图。0063图3是推起装置的分解立体图。0064图4是将杆和转子组装的立体图。0065图5是将杆、转子和套筒组装的立体图。0066图6A及B是用于说明锁定构件的动作的说明图。0067图7A及B与图6A及B对应,是将杆压入的状态的说明图。0068图8A及B与图6A及B对应,是锁定构件的锁定状态的说明图。0069图9是壳体的侧视图。0070图10是沿图9中AA线的剖视图。0071图11是帽的侧视图。0072图12是从帽的另一侧观察,并将一部分剖开的侧视图。0073图13是帽的仰视图。0074图14是沿图12中BB线的剖视图。。

15、0075图15是杆的侧视图。0076图16是杆的仰视图。0077图17是转子的侧视图。0078图18是转子的俯视图。0079图19是转子的剖视图。0080图20是套筒的侧视图。0081图21是套筒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82推起装置10图13中,标记10表示推起装置,是用于将在车身上可开闭地安说明书CN102802995A4/8页7装的加油口盖20向打开方向推出的装置。0083具体地说,如图2所示,加油口盖20通过铰链未图示而在内板30上可开闭地安装。在内板30上,设置贯通表背面的方形安装孔31,在该安装孔31中固定推起装置10。0084如图3所示,推起装置10大体具备以下的零件。0085再。

16、有,对于以下的17在后文描述。00861壳体4000872帽5000883杆6000894转子7000905套筒8000916弹簧9000927保护罩1000093再有,推起装置10的零件不限于上述17。0094壳体400095如图2所示,壳体40固定在车身侧,形成为圆筒形。0096具体地说,如图9和图10所示,壳体40形成为上表面开口的圆筒形,底面封闭。壳体40的外形设定为内板30的安装孔31的内径以下。0097在壳体40,在其开口上部设有向半径方向的外方伸出的凸缘部41。0098在凸缘部41的上侧,设有安装后述的保护罩100的环状的安装凹部42。0099此外,在凸缘部41的下侧,设有从壳体。

17、40的外周放射状地弹性突出的多个例如三个弹性爪43。弹性爪43确保内板30的厚度的间隔而从凸缘部41的下表面远离地定位。0100如图2所示,在使壳体40与安装孔31对齐地嵌入时,弹性爪43一旦进入,则在内板30的背面侧弹性复原,在与凸缘部41的下表面之间夹持内板30,从而壳体40固定在安装孔31中。0101帽500102如图1所示,帽50安装在壳体40的开口上表面,将该开口上表面封闭。0103具体地说,如图11图14所示,在帽50大体具备比壳体40的开口上表面大一圈的盖部51;以及从该盖部51的下表面细一圈地圆筒形延伸的圆筒部52。0104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盖部51设有上下贯穿的圆形的通。

18、孔53。在通孔53中插通后述的杆60。0105如图1所示,圆筒部52将其外周设定为壳体40的内径以下,并插入壳体40内。0106如图11图13所示,在圆筒部52的外周,放射状地设有多个例如三个弹性突出的卡定爪54。与之相对,如图9和图10所示,在壳体40的安装凹部42,设有供卡定爪54嵌入的内外贯穿的卡定孔44。0107如图1所示,在将圆筒部52与壳体40的开口上表面对齐地嵌入时,卡定爪54暂且拉入,之后,弹性地嵌入卡定孔44中,从而在壳体40固定帽50。0108另一方面,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圆筒部52的内周面,设有在圆筒部52的内周面凹设的滑动槽55。滑动槽55用于将杆60能滑动但不能旋。

19、转地保持。0109具体地说,如图13及图14所示,滑动槽55放射状地设置多个例如三个,上端部封说明书CN102802995A5/8页8口,下端部敞开。0110此外,如图13及图14所示,在滑动槽55的下侧,设有在圆筒部52的内周面凹设的锁定槽56。锁定槽56用于将后述的转动体70不能旋转地锁定。0111具体地说,如图13及图14所示,锁定槽56形成在相邻的滑动槽55的间隔内,沿圆筒部52的内周面的周向形成为锯齿状。0112即,如图6A8B及图14所示,锁定槽56具备以一个滑动槽55为基准而从该滑动槽55向后述的转动体70的旋转方向图6A8B中,箭头X的前方且向上方倾斜的第一斜面部56A;位于该。

20、第一斜面部56A的倾斜上端部即转动体70的旋转方向的前方,供后述的转动体70的卡合突起73嵌入的锁定部56B;从该锁定部56B向下方立起的垂直部56C;以及从该垂直部56C的下端部向上方倾斜,且倾斜上端部朝向位于转动体70的旋转方向的前方的另一个滑动槽55的第二倾斜面56D。0113第一斜面部56A的倾斜下端部即转动体70的旋转方向的后方朝向一个滑动槽55。另外。第一斜面部56A和第二斜面部56D的倾斜角度一致。0114杆600115如图1及图2所示,杆60可滑动地保持在壳体40内,从该壳体40内突出而将加油口盖20推出。0116具体地说,如图15及图16所示,杆60形成为圆柱状,大体具备位于。

21、轴向的中途且在半径方向上向外突出的凸轮部61;位于凸轮部61的上侧且从壳体40内突出而将加油口盖20推出二弹上侧杆部62;以及位于凸轮部61的下侧且后述的弹簧90插通的下侧杆部63。0117如图15及图16所示,在凸轮部61的下表面,形成有与后述的转动体70的可动侧凸轮面72啮合的固定侧凸轮64。固定侧凸轮64沿凸轮部61的下表面的圆周方向连续地形成,且形成为钝角锯齿状。0118如图15及图16所示,在凸轮部61的外周,放射状地形成有多个例如三个突出的滑动突起65。如图1所示,滑动突起65与帽50的滑动槽55嵌合,沿该滑动槽55升降,从而杆60在帽50内可滑动且不能旋转地保持。0119在上侧杆。

22、部62的上端部,设置安装后述保护罩100的环状的环状槽66。0120如图5及图15所示,在下侧杆部63的下端部,设有供后述的套筒80的缩径部83嵌入的变细的颈部67。0121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颈部67的高度设定为比缩径部83的上下方向的厚度高。因此,在颈部67,在缩径部83嵌入的状态下,在颈部67的高度方向上产生间隙C。缩径部83能上下升降相当于颈部67的间隙C的量。0122间隙C的量根据在后述的转动体70的可动侧凸轮72与凸轮部61的固定侧凸轮64啮合的第一高度位置和从固定侧凸轮64解除卡定的第二高度位置之间升降的转动体70的升降量来设定。0123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例如“04MM”,。

23、但是,不限于该数值。0124转动体700125如图4所示,转动体70在下侧杆部63可旋转且可在轴向上滑动地被支撑。0126具体地说,如图17图19所示,转动体70具备形成为环形,在中心上下贯穿,且说明书CN102802995A6/8页9被下侧杆部63插通的中心孔71;以及形成在上表面且与凸轮部61的固定侧凸轮64啮合,并且通过杆60的滑动来解除卡定,且用于施加一个方向的旋转力的可动侧凸轮72。0127可动侧凸轮72构成为与固定侧凸轮64互补的形状,沿转动体70的上表面的圆周方向连续地形成,且形成为钝角波齿状。0128如图1719所示,在可动侧凸轮72的外周,放射状地形成有多个例如三个突出的卡合。

24、突起73。0129如图8所示,卡合突起73嵌入到帽50的锁定槽56的锁定部56B,且形成为在上表面具有斜面的平面梯形形状。梯形形状的斜面与锁定槽56的第一、第二斜面部56A、56D的倾斜角度一致。0130此外,如图6AB所示,卡合突起73的左右方向的横宽设定为帽50的滑动槽55的左右的槽宽以下,且可在滑动槽55中滑动。0131另一方面,卡合突起73与帽50的锁定槽56一同构成锁定构件。如图6A8B所示,锁定构件位于壳体40和杆60之间,用于克服弹簧90施力构件的作用力而将杆60锁定在壳体40的后退位置。再有,虽然由卡合突起73和锁定槽56来构成锁定构件,但是,并不限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杆60。

25、的凸轮部61及滑动突起65、帽50的滑动槽55等也作为锁定构件的一个构成要素发挥功能。0132套筒800133如图5所示,套筒80被下侧杆部63插通,且位于转动体70和后述的弹簧90之间,并且在杆60缩短了的锁定位置限制该杆60在滑动方向的移动,即用于在固定侧凸轮64和可动侧凸轮72啮合的状态下,防止杆60在固定侧凸轮64和可动侧凸轮72远离的方向即上下方向上松动。0134具体地说,如图20和图21所示,套筒80具备以下各部。01351套筒主体810136如图5及图21所示,套筒主体81被下侧杆部63插通,且形成为筒形。01372伸出部820138如图20及图21所示,伸出部82位于与转动体7。

26、0抵接的套筒主体81的上端部,且在半径方向上向外环状地伸出。01393缩径部830140如图21所示,缩径部83位于与上端部相反侧的套筒主体81的下端部,且在半径方向上向内环状地突出。01414狭槽840142如图20及图21所示,狭槽84用于将套筒主体81的下端部切割为多个例如两个。0143具体地说,狭槽84在套筒主体81的直径方向上形成一对,从套筒主体81下侧的端面向上方形成至中途。0144再有,虽然使狭槽84形成一对,但也可形成三个以上。0145弹簧900146如图1所示,弹簧90位于壳体40和杆60之间,将杆60向从壳体40内突出的方向施力,因此作为施力构件发挥功能。0147具体地说,。

27、如图1所示,弹簧90在杆60的下侧杆部63插通转动体70和套筒80说明书CN102802995A7/8页10的状态下在该套筒80中插穿。弹簧90在套筒80的伸出部82和壳体40的底之间被压缩。0148保护罩1000149如图13所示,保护罩100是覆盖从壳体40突出的上侧杆部62的可伸缩的部件,安装在壳体40的凸缘部41。0150具体地说,如图13所示,保护罩100形成为下表面开口的空心的波纹状,上端部袋状地关闭。0151如图1所示,在保护罩100的上端部的内周面,设有在半径方向上向内环状突出的环状突起101。环状突起101嵌入杆60的环状槽66中。0152在保护罩100的开口下表面的内周面,。

28、设有在半径方向上向内环状地突出的环状凸部102。环状凸部102嵌入壳体40的凸缘部41的环状凹部42中,保护罩100相对于壳体40固定。0153推起装置10的动作0154接着,对具备上述构成的推起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0155如图1所示,推起装置10在组装状态下将其壳体40如图2所示那样与安装孔31对齐地嵌入从而固定在内板30。0156如图2所示,在加油口盖20关闭的状态下,推起装置10在杆60缩短的锁定状态下被锁定参照图8AB。0157在压入加油口盖20时,将杆60压入壳体40内,解除上述锁定状态,通过弹簧90的压缩复原力,使杆60从壳体40内突出,将加油口盖20推开。0158因此,可用手。

29、容易地将推开的加油口盖20打开。0159另一方面,在用手关闭已打开的加油口盖20时,将杆60向壳体40压入,在缩短的锁定状态下被锁定。0160锁定构件的动作0161对锁定构件的动作进行说明。0162在杆60的缩短的锁定状态下,如图8AB所示,转动体70的卡合突起73与帽50的锁定槽56卡合,嵌入到锁定部56B。0163在将杆60压入壳体40内时,虽然未图示,但由杆60的凸轮部61推压而使转动体70下降。0164因此,虽然未图示,但转动体70的卡合突起73从帽50的锁定部56B解除锁定。0165此时,杆60的凸轮部61的固定侧凸轮64和转动体70的可动侧凸轮72的啮合解除,且转动体70在图8B的。

30、箭头X的方向上旋转。0166接着,在释放将杆60压入的力时,转动体70通过弹簧90的压缩复原力而被推起。0167此时,虽然未图示,但转动体70的卡合突起73与帽50的第二斜面部56D抵接。因此,卡合突起73一边与第二斜面部56D滑动接触一边上升,从第二斜面部56D的斜面上端部进入滑动槽55参照图6AB。0168在进入滑动槽55时,如图6AB所示,卡合突起73可沿滑动槽55上升。0169因此,通过弹簧90的压缩复原力,而经转动体70将杆60的凸轮部61推起,杆60从壳体40突出而伸展。0170另一方面,在伸展的杆60被压入壳体40内时,虽然未图示,但转动体70的卡合突说明书CN102802995。

31、A108/8页11起73沿滑动槽55下降。0171接着,在将卡合突起73从滑动槽55的开口下端拔出时,可进行转动体70的旋转。0172因此,通过固定侧凸轮64和可动侧凸轮72的啮合的解除,而在图6AB及图7AB的箭头X方向上使转动体70旋转,从滑动槽55的下侧向锁定槽56的第一斜面部56A移动。0173接着,在释放将杆60压入的力时,转动体70通过弹簧90的压缩复原力而被推起,此时,卡合突起73与第一斜面部56A抵接。因此,卡合突起73在与第一斜面部56A滑动接触的同时上升,进入锁定部56B,再次恢复为锁定状态。0174在此引用2009年6月25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2009151050号的说明。

32、书、请求保护的范围、附图和摘要的全部内容,并作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公开而并入。说明书CN102802995A111/21页12图1说明书附图CN102802995A122/21页13图2说明书附图CN102802995A133/21页14图3说明书附图CN102802995A144/21页15图4说明书附图CN102802995A155/21页16图5说明书附图CN102802995A166/21页17图6说明书附图CN102802995A177/21页18图7说明书附图CN102802995A188/21页19图8说明书附图CN102802995A199/21页20图9说明书附图CN10280。

33、2995A2010/21页21图10说明书附图CN102802995A2111/21页22图11说明书附图CN102802995A2212/21页23图12说明书附图CN102802995A2313/21页24图13说明书附图CN102802995A2414/21页25图14说明书附图CN102802995A2515/21页26图15说明书附图CN102802995A2616/21页27图16说明书附图CN102802995A2717/21页28图17说明书附图CN102802995A2818/21页29图18说明书附图CN102802995A2919/21页30图19说明书附图CN102802995A3020/21页31图20说明书附图CN102802995A3121/21页32图21说明书附图CN102802995A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