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丁醇的分离方法.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1254337 上传时间:2018-04-1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4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50435.3

申请日:

2010.08.06

公开号:

CN102372595A

公开日:

2012.03.14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C07C 31/12申请日:20100806授权公告日:20160406终止日期:20160806|||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C 31/12申请日:20100806|||公开

IPC分类号:

C07C31/12; C07C29/76

主分类号:

C07C31/12

申请人:

南京工业大学

发明人:

应汉杰; 林晓清; 陈勇; 陈晓春; 柏建新; 熊健; 钱文斌

地址:

210009 江苏省南京市新模范马路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代理人:

曹津燕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丁醇的分离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来分离混合溶液中的丁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大孔聚合物吸附剂吸附混合溶液中的丁醇;2)从大孔聚合物吸附剂中解吸丁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工艺简单,分离时间短,回收丁醇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具有较大的推广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丁醇的分离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1) 采用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吸附混合溶液中的丁醇至饱和 ; 2) 采用热解吸方法从大孔聚合物吸附剂中解吸丁醇。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1) 中的吸附温度为 30 ~ 37℃; 优选地, 所述步骤 1) 中进行吸附时还包括以 20 ~ 250rpm 的速率摇动混合溶液的步骤。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1) 中所使用疏水性大孔聚 合物吸附剂与混合溶液的重量体积配比 (g/mL) 为 1 ∶ 50。
4: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3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 2) 中的解吸温度 为 120℃以上。
5: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4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丁醇在混合溶液中的初 始浓度为 5g/L ~ 350g/L ; 优选地, 所述混合溶液中还包括乙醇、 丙酮, 优选来自发酵液 ; 更 优选地, 所述丁醇为正丁醇。
6: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5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再生疏水性 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步骤 ; 优选地, 所述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再生与丁醇的解吸是 同时完成的。
7: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6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 剂选自苯乙烯二乙基苯、 聚丙烯酰胺、 酰胺基氰基、 酚羟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8: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7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 2 附剂的内表面积为 100 ~ 2000m /g ; 和 / 或优选地, 所述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粒度为 20 ~ 60 目。
9: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8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 剂的孔径为 1 ~ 180nm ; 和 / 或优选地, 所述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孔容为 0.4 ~ 3cm3/ g。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9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 附剂的湿视密度为 590 ~ 750g/L ; 和 / 或优选地, 所述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含水量 为 40 ~ 80%。

说明书


一种丁醇的分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化分离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丁醇的分离方法。背景技术 生物丁醇主要用于制造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脂肪族二元酸丁酯类增塑剂, 因而广 泛用于各种塑料和橡胶制品的生产。丁醇还可用来生产丁醛、 丁酸、 丁胺和醋酸丁酯, 它们 可用作树脂、 油漆、 黏结剂的溶剂, 也可用作油脂、 药物和香料的萃取剂及醇酸树脂涂料的 添加剂。同时, 丁醇还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生物燃料。
     生物丁醇的生产采用微生物发酵法, 利用淀粉质、 纸浆废液、 糖蜜和野生植物等可 再生生物质为原料, 接入丙酮丁醇梭菌 (Clostridiumacetobutylicum) 或者贝氏枯草芽孢 杆菌 (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再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 生成丙酮 (Aceton)、 丁醇 (Butanol) 和乙醇 (Ethanol) 等产物。因此该发酵过程生产生物丁醇也称为 ABE( 丙酮 - 丁 醇 - 乙醇 ) 发酵。由于丁醇对菌体的毒性作用, 整个发酵过程会发生严重的产物抑制, 当丁 醇浓度达到一定值时, 微生物停止生长, 因此发酵液中丁醇的浓度很低, 采用传统蒸馏法回 收丁醇, 其费用很高。
     为了解决这一关键问题, 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将产物 ABE 从发酵液中移除, 降低 产物抑制, 从而提高发酵产率降低工业成本。
     目 前, 用 于 ABE 发 酵 产 物 分 离 的 主 要 技 术 包 括 气 提 法 (gas stripping, GS)、 液 液 萃 取 法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渗 透 汽 化 法 (pervaporation, PV)、 吸附法 (adsorption)。Meagher(US 5755967) 等通过开发一种填充硅橡胶的沸石膜, 采用渗透汽 化方法分离丙酮、 丁醇。 该沸石膜相对于吸附乙醇、 乙酸、 丁酸而言, 对丙酮和丁醇具有优良 的选择性吸附。Qureshi, N. 等 (Qureshi, N., et al., 2005, Bioprocess and Biosystems Enfineering, 27(4) : 215-222) 等用吸附 - 解吸方法回收生物丁醇, 从能耗方面考虑, 该法 是最佳的回收过程, 其主要考察了一些吸附介质, 包括活性炭、 骨炭、 硅质岩、 高分子树脂 XAD-4 和 XAD-7, 聚乙烯吡啶树脂的吸附性能。但是, 一方面, 由于吸附介质的吸附容量较 低, 比如低于 100mg 丁醇 /g 吸附剂 ; 另一方面, 由于不能有效的从吸附剂上解吸丁醇, 因此 造成丁醇的总回收率低下。DIJK(WO 2008/095896A1) 等采用一种超高交联度的微孔树脂 分离生物丁醇, 但是该树脂对丙酮、 乙醇具有一定的吸附量, 增大了后期分离工艺的费用。 Arjan Oudshoorn 等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09, 48 : 99-103) 用沸石吸附 分离生物丁醇, 考察了 CBV28014、 CBV811、 CBV901 三种沸石对生物丁醇的吸附性能, 但是 存在沸石对生物丁醇的吸附容量不高, 且吸附丁醇的同时也吸附了丙酮和乙醇等问题, 造 成后期分离费用增加。David R.Nielsen 等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2009, 102(3) : 811-821) 利用高分子树脂原位回收生物丁醇, 考察了高分子树脂对生物丁醇的吸 附性能, 但是存在树脂与发酵液直接接触造成树脂污染、 一些树脂的生物相容性不好, 能够 吸附底物葡萄糖及发酵反应中间体、 一些树脂的吸附容量偏低、 一些树脂虽然具有较高的 丁醇吸附容量, 同时吸附较多的丙酮的和乙醇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离丁醇的新方法, 以经济有效的回收丁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丁醇的分离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1) 采用疏水性大孔聚 合物吸附剂吸附混合溶液中的丁醇至饱和 ; 2) 采用热解吸方法从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 剂中解吸丁醇。
     优选地, 所述步骤 1) 中的吸附温度为 30 ~ 37℃。
     优选地, 所述步骤 1) 中进行吸附时还包括以 20 ~ 250rpm 的速率摇动混合溶液的 步骤。
     优选地, 所述步骤 1) 中所使用的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与混合溶液的重量体 积配比 (g/mL) 为 1 ∶ 50。
     优选地, 所述步骤 2) 中的解吸温度为 120℃以上。
     优选地, 所述丁醇在混合溶液中的初始浓度为 5g/L ~ 350g/L。
     优选地, 所述混合溶液中还包括乙醇、 丙酮, 优选来自发酵液。
     优选地, 所述丁醇为正丁醇。
     优选地, 所述方法还包括再生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步骤 ; 更优选地, 所述疏 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再生与丁醇的解吸是同时完成的。
     优选地, 所述步骤 1) 中进行吸附时还包括以 20 ~ 250rpm 的速率摇动混合溶液的 步骤。
     优选地, 所述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选自苯乙烯二乙基苯、 聚丙烯酰胺、 酰胺基 氰基、 酚羟基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 所述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内表面积为 100 ~ 2000m2/g。
     优选地, 所述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粒度为 20 ~ 60 目。
     优选地, 所述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孔径为 1 ~ 180nm, 孔容为 0.4 ~ 3cm3/g。
     优选地, 所述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湿视密度为 590 ~ 750g/L。
     优选地, 所述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含水量为 40 ~ 80%。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中, 选用以下两种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来分离丁 醇: 一种是非极性树脂, 其骨架结构是苯乙烯二乙基苯, 没有任何功能基团, 主要靠丁醇的 正烷基侧链与骨架苯乙烯二乙基苯中的苯环发生疏水作用力, 也就是一种疏水作用力 ; 另 外一种是极性树脂, 其骨架为聚丙烯酰胺, 其功能基团一般为酰胺基氰基、 酚羟基等含氮、 氧、 硫极性功能基的吸附树脂, 其主要靠丁醇中的醇羟基与极性吸附树脂中的极性功能基 团中的羟基产生氢键作用力。含有丙酮、 丁醇和乙醇的溶液在采用用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 附剂吸附至饱和之后, 先用水洗去未发生吸附的残留液, 再用热解吸的方法从吸附剂中解 吸丁醇并同时再生吸附剂。
     由于丁醇是一种疏水性且易挥发性物质, 主要靠范德华力及氢键产生吸附力与吸 附剂结合, 本发明发现通过加热丁醇, 例如接近至沸点, 可以破坏丁醇与吸附剂之间的吸附 力, 因此选用热解吸方法解吸丁醇是较易解吸回收丁醇的, 而在不同的热解析温度下, 解析 回收丁醇有显著的差异。 此外, 不同的吸附剂的骨架结构及官能基团不一样, 其导致树脂与
     丁醇之间的疏水作用力不同, 这会影响树脂的吸附及解吸。本发明经筛选使用的疏水性大 孔聚合物吸附剂的解吸率能够达到 95%以上, 而已报道过的树脂解吸率最高的只有 85%。
     综上所述,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在于, 利用热解吸方法从吸附剂中更有效解吸丁醇 的同时还可以再生吸附剂, 而根据大孔聚合物吸附剂对目标物质丁醇的亲和力与对丙酮、 乙醇等杂质的亲和力差异, 使用只具有吸附丁醇而不吸附或较少吸附丙酮和乙醇的官能团 的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 进一步实现了丁醇与丙酮、 乙醇的高效分离。由此可见, 本发 明提供的方法构思新颖, 工艺简单, 分离时间短, 回收丁醇效率高, 生产成本低, 具有较大的 推广前景。通过实验表明,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 在 30min 内即能够吸附接近 70%的丁 醇, 9 小时后可达到 95%, 其中丁醇纯度达到 99%以上。 附图说明
     以下, 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 其中 :
     图 1 为本发明实施例 1 中测定的各种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吸附容量结果图。
     图 2 为本发明实施例 2 中测定的丙酮、 丁醇、 乙醇混合溶液 (ABE) 的色谱图。
     图 3 为本发明实施例 3 中测定的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吸附动力学伪二阶方程拟合 图。
     图 4 为本发明实施例 4 中测定的大孔聚合物吸附剂在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 图。
     图 5 为本发明实施例 4 中测定的不同初始丁醇浓度对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 这些实施例仅 用于说明本发明, 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各实施例中,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溶液相中的丙酮、 丁醇、 乙醇的混合溶 液 (ABE) 浓度, 所使用的测定仪器和条件如下 : Agilent 1200 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DAD 二极 管阵列检测器 ), Aminex HPX-87H 色谱柱 (Ф300×7.5mm), 流动相为 0.5mmol/L 硫酸溶液, 流速为 0.500mL/min, 柱温为 15℃, 进样量为 20μL, 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
     以下各实施例中, 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吸附容量通过下式计算 :
     其中, C0 代表初始丁醇溶度 (g/L) ; Ce 代表平衡时丁醇溶度 (g/L) ; V 为丁醇溶液 的体积 (L) ; W 代表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质量 (g)。
     实施例 1
     本实施例为测定不同的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对混合溶液中的丙酮、 丁醇、 乙 醇的吸附容量, 具体如下。
     配制一定浓度的 ABE, 各加入 1g 抽滤干的不同的大孔聚合物吸附剂 (L1-19 分别为 Amberlite 系列、 Diaion 系列、 D 系列等的树脂 ), 待吸附饱和后, 用 HPLC 方法, 计算大孔聚 合物吸附剂对 ABE 的吸附容量及分离因子。
     实验结果如图 1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Diaion 系列树脂 (L-2、 L-3、 L-4、 L-13、
     L-17) 对丁醇的吸附容量相对较小, 而且 L-17 树脂在吸附丁醇的同时也吸附了少量丙酮等 副产物 ; D 系列树脂 (L-1、 L-5、 L-6、 L-7、 L-8、 L-9、 L-10、 L-11、 L-12、 L-14、 L-16、 L-18) 对 丁醇的吸附容量稍高, 但是同时会吸附丙酮、 乙醇等副产物 ; Amberlite 系列 (L-15、 L-19) 对丁醇的吸附容量非常高, 且不吸附丙酮乙醇等副产物。
     树脂的各种参数测定方法如下 : 按文献 (GB5757-86[S]) 中记载的方法测定树脂 的含水量 ; 参照文献 ( 何炳林, 黄文强 . 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 [M]. 上海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 社, 1995) 中公开的方法测定树脂的活性基团的含量及表观密度 (ra) ; 参照文献 ( 谈启明, 史作清 . 简化氮吸附法测定树脂的比表面 [J]. 离子交换与吸附, 1987, 3(1) : 30), 用简易 BET 仪测定树脂的比表面积 ; 按 V 孔容= 1/ra-1/rT 计算孔容 (V 孔容 ) ; 式 r = 2V 孔容 /S 计算平 均孔径。
     实施例 2
     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 1 中的 L15 大孔聚合物吸附剂分离混合溶液中的丁醇, 其具 体包括以下步骤 :
     1) 将含有丙酮、 丁醇、 乙醇的混合溶液 (ABE)( 其色谱图参见图 2)50mL 置于 37℃ 恒温水浴锅内, 控制搅拌转速为 200rpm, 用大孔聚合物吸附剂 1g 吸附至饱和 (24 小时以 上); 2) 用不少于一倍树脂量 (V/V) 的水洗去未发生吸附的残留液 ; 3) 加热至 120℃, 从吸附剂中解吸丁醇, 同时得到再生吸附剂。
     实施例 3
     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 1 中的 L15 大孔聚合物吸附剂吸附丁醇的动力学进行了研 究。
     配制 16.196g/L 的丁醇溶液 1L, 加入 20g 湿的大孔聚合物吸附剂, 置于 37℃恒温 水浴锅内, 控制搅拌转速为 200rpm, 于不同时刻取样, 用高效液相法检测溶液中丁醇的浓 度, 具体结果见表 1, 其中丁醇吸附率是通过各时间点的吸附容量除以 1440min 时的吸附容 量而计算的。用伪二阶方程对数据进行拟合, 结果如图 3 所示。
     表 1 不同时间溶液相丁醇的浓度分析结果
     实施例 4
     本实施例测试了不同温度下的丁醇吸附等温线, 具体如下。
     配制不同浓度的 50mL ABE 溶液, 分别加入 1g 湿的 L15 大孔聚合物吸附剂, 分别置 于 10、 20、 30、 37℃的摇床内, 控制摇床搅拌转速为 200rpm, 待大孔聚合物吸附剂吸附至饱 和, 检测溶液的平衡浓度。
     绘制吸附等温线结果如图 4 所示。可见, 随着温度的增加, 丁醇的吸附容量随之增 加, 在 37℃吸附容量达到最大。
     以下测试了不同初始浓度的丁醇对 L15 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影响。
     配制 13 瓶不同浓度的 50mL ABE 溶液, 分别加入 1g 湿的大孔聚合物吸附剂, 置于 37℃摇床内, 控制摇床搅拌转速为 200rpm, 待大孔聚合物吸附剂吸附至饱和, 检测溶液的平 衡浓度。
     如图 5 所示, 表示在一定温度下 (37℃ ), 丁醇分子在两相界面上进行的吸附过程 达到平衡时, 丁醇在两相中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由该图可知, 大孔聚合物吸附剂吸附丁醇 符合 Langmuir 吸附模型。通过对不同温度的吸附等温线计算可知道, 该树脂吸附丁醇是优 惠过程。
     具体地, 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 利用 Langmuir 吸附等温线模型线性
     公式 :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 可以得到不同的 KL, 再根据可以计算出相应的温度下的 RL 值, 当 RL > 1 表明该吸附过程是不利 ( 不优惠 ) ; 当 RL = 1) 时, 吸附等温线是线性的 ; 当 0 < RL < 1 时表明该吸附过程是有利 ( 优惠 ) 的 ; 当 RL = 0 表明 是不可逆过程。实验得出 KL 是正值, 所以 0 < RL < 1, 表明该吸附过程是有利 ( 优惠 ) 的。 说明随着温度的升高, 吸附是有利的。

一种丁醇的分离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丁醇的分离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丁醇的分离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丁醇的分离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丁醇的分离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72595A43申请公布日20120314CN102372595ACN102372595A21申请号201010250435322申请日20100806C07C31/12200601C07C29/7620060171申请人南京工业大学地址210009江苏省南京市新模范马路5号72发明人应汉杰林晓清陈勇陈晓春柏建新熊健钱文斌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0代理人曹津燕54发明名称一种丁醇的分离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丁醇的分离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采用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来分离混合溶液中的丁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大孔聚合物吸附剂吸附。

2、混合溶液中的丁醇;2从大孔聚合物吸附剂中解吸丁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工艺简单,分离时间短,回收丁醇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具有较大的推广性。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6页附图3页CN102372598A1/1页21一种丁醇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吸附混合溶液中的丁醇至饱和;2采用热解吸方法从大孔聚合物吸附剂中解吸丁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吸附温度为3037;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进行吸附时还包括以20250RPM的速率摇动混合溶液的步骤。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

3、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使用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与混合溶液的重量体积配比G/ML为150。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解吸温度为120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丁醇在混合溶液中的初始浓度为5G/L350G/L;优选地,所述混合溶液中还包括乙醇、丙酮,优选来自发酵液;更优选地,所述丁醇为正丁醇。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再生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步骤;优选地,所述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再生与丁醇的解吸是同时完成的。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疏。

4、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选自苯乙烯二乙基苯、聚丙烯酰胺、酰胺基氰基、酚羟基中的一种或多种。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内表面积为1002000M2/G;和/或优选地,所述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粒度为2060目。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孔径为1180NM;和/或优选地,所述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孔容为043CM3/G。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湿视密度为590750G/L;和/或优选地,所述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含水量为4080。权。

5、利要求书CN102372595ACN102372598A1/6页3一种丁醇的分离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生化分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丁醇的分离方法。背景技术0002生物丁醇主要用于制造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脂肪族二元酸丁酯类增塑剂,因而广泛用于各种塑料和橡胶制品的生产。丁醇还可用来生产丁醛、丁酸、丁胺和醋酸丁酯,它们可用作树脂、油漆、黏结剂的溶剂,也可用作油脂、药物和香料的萃取剂及醇酸树脂涂料的添加剂。同时,丁醇还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生物燃料。0003生物丁醇的生产采用微生物发酵法,利用淀粉质、纸浆废液、糖蜜和野生植物等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接入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ACETOBUT。

6、YLICUM或者贝氏枯草芽孢杆菌CLOSTRIDIUMBEIJERINCKII,再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生成丙酮ACETON、丁醇BUTANOL和乙醇ETHANOL等产物。因此该发酵过程生产生物丁醇也称为ABE丙酮丁醇乙醇发酵。由于丁醇对菌体的毒性作用,整个发酵过程会发生严重的产物抑制,当丁醇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微生物停止生长,因此发酵液中丁醇的浓度很低,采用传统蒸馏法回收丁醇,其费用很高。0004为了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必须采用有效的方法将产物ABE从发酵液中移除,降低产物抑制,从而提高发酵产率降低工业成本。0005目前,用于ABE发酵产物分离的主要技术包括气提法GASSTRIPPING,GS。

7、、液液萃取法LIQUIDLIQUIDEXTRACTION、渗透汽化法PERVAPORATION,PV、吸附法ADSORPTION。MEAGHERUS5755967等通过开发一种填充硅橡胶的沸石膜,采用渗透汽化方法分离丙酮、丁醇。该沸石膜相对于吸附乙醇、乙酸、丁酸而言,对丙酮和丁醇具有优良的选择性吸附。QURESHI,N等QURESHI,N,ETAL,2005,BIOPROCESSANDBIOSYSTEMSENFINEERING,274215222等用吸附解吸方法回收生物丁醇,从能耗方面考虑,该法是最佳的回收过程,其主要考察了一些吸附介质,包括活性炭、骨炭、硅质岩、高分子树脂XAD4和XAD7,。

8、聚乙烯吡啶树脂的吸附性能。但是,一方面,由于吸附介质的吸附容量较低,比如低于100MG丁醇/G吸附剂;另一方面,由于不能有效的从吸附剂上解吸丁醇,因此造成丁醇的总回收率低下。DIJKWO2008/095896A1等采用一种超高交联度的微孔树脂分离生物丁醇,但是该树脂对丙酮、乙醇具有一定的吸附量,增大了后期分离工艺的费用。ARJANOUDSHOORN等BIOCHEMICALENGINEERINGJOURNAL,2009,4899103用沸石吸附分离生物丁醇,考察了CBV28014、CBV811、CBV901三种沸石对生物丁醇的吸附性能,但是存在沸石对生物丁醇的吸附容量不高,且吸附丁醇的同时也吸附。

9、了丙酮和乙醇等问题,造成后期分离费用增加。DAVIDRNIELSEN等BIOTECHNOLOGYANDBIOENGINEERING,2009,1023811821利用高分子树脂原位回收生物丁醇,考察了高分子树脂对生物丁醇的吸附性能,但是存在树脂与发酵液直接接触造成树脂污染、一些树脂的生物相容性不好,能够吸附底物葡萄糖及发酵反应中间体、一些树脂的吸附容量偏低、一些树脂虽然具有较高的丁醇吸附容量,同时吸附较多的丙酮的和乙醇等问题。说明书CN102372595ACN102372598A2/6页4发明内容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离丁醇的新方法,以经济有效的回收丁醇。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

10、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0008本发明提供一种丁醇的分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吸附混合溶液中的丁醇至饱和;2采用热解吸方法从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中解吸丁醇。0009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吸附温度为3037。0010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进行吸附时还包括以20250RPM的速率摇动混合溶液的步骤。0011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所使用的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与混合溶液的重量体积配比G/ML为150。0012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的解吸温度为120以上。0013优选地,所述丁醇在混合溶液中的初始浓度为5G/L350G/L。0014优选地,所述混合溶液中还包括乙醇、丙酮,优选来。

11、自发酵液。0015优选地,所述丁醇为正丁醇。0016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再生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步骤;更优选地,所述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再生与丁醇的解吸是同时完成的。0017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进行吸附时还包括以20250RPM的速率摇动混合溶液的步骤。0018优选地,所述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选自苯乙烯二乙基苯、聚丙烯酰胺、酰胺基氰基、酚羟基等中的一种或多种。0019优选地,所述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内表面积为1002000M2/G。0020优选地,所述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粒度为2060目。0021优选地,所述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孔径为1180NM,孔容为043CM3/G。

12、。0022优选地,所述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湿视密度为590750G/L。0023优选地,所述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含水量为4080。0024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中,选用以下两种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来分离丁醇一种是非极性树脂,其骨架结构是苯乙烯二乙基苯,没有任何功能基团,主要靠丁醇的正烷基侧链与骨架苯乙烯二乙基苯中的苯环发生疏水作用力,也就是一种疏水作用力;另外一种是极性树脂,其骨架为聚丙烯酰胺,其功能基团一般为酰胺基氰基、酚羟基等含氮、氧、硫极性功能基的吸附树脂,其主要靠丁醇中的醇羟基与极性吸附树脂中的极性功能基团中的羟基产生氢键作用力。含有丙酮、丁醇和乙醇的溶液在采用用疏水性大孔聚。

13、合物吸附剂吸附至饱和之后,先用水洗去未发生吸附的残留液,再用热解吸的方法从吸附剂中解吸丁醇并同时再生吸附剂。0025由于丁醇是一种疏水性且易挥发性物质,主要靠范德华力及氢键产生吸附力与吸附剂结合,本发明发现通过加热丁醇,例如接近至沸点,可以破坏丁醇与吸附剂之间的吸附力,因此选用热解吸方法解吸丁醇是较易解吸回收丁醇的,而在不同的热解析温度下,解析回收丁醇有显著的差异。此外,不同的吸附剂的骨架结构及官能基团不一样,其导致树脂与说明书CN102372595ACN102372598A3/6页5丁醇之间的疏水作用力不同,这会影响树脂的吸附及解吸。本发明经筛选使用的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解吸率能够达到9。

14、5以上,而已报道过的树脂解吸率最高的只有85。0026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在于,利用热解吸方法从吸附剂中更有效解吸丁醇的同时还可以再生吸附剂,而根据大孔聚合物吸附剂对目标物质丁醇的亲和力与对丙酮、乙醇等杂质的亲和力差异,使用只具有吸附丁醇而不吸附或较少吸附丙酮和乙醇的官能团的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进一步实现了丁醇与丙酮、乙醇的高效分离。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构思新颖,工艺简单,分离时间短,回收丁醇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具有较大的推广前景。通过实验表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在30MIN内即能够吸附接近70的丁醇,9小时后可达到95,其中丁醇纯度达到99以上。附图说明0027以下,结合。

15、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其中002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测定的各种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吸附容量结果图。002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测定的丙酮、丁醇、乙醇混合溶液ABE的色谱图。0030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测定的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吸附动力学伪二阶方程拟合图。0031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测定的大孔聚合物吸附剂在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图。0032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测定的不同初始丁醇浓度对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影响。具体实施方式0033以下参照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0034以下各实施例中,采用高效液相。

16、色谱法检测溶液相中的丙酮、丁醇、乙醇的混合溶液ABE浓度,所使用的测定仪器和条件如下AGILENT12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DAD二极管阵列检测器,AMINEXHPX87H色谱柱30075MM,流动相为05MMOL/L硫酸溶液,流速为0500ML/MIN,柱温为15,进样量为20L,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0035以下各实施例中,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吸附容量通过下式计算00360037其中,C0代表初始丁醇溶度G/L;CE代表平衡时丁醇溶度G/L;V为丁醇溶液的体积L;W代表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质量G。0038实施例10039本实施例为测定不同的疏水性大孔聚合物吸附剂对混合溶液中的丙酮、丁醇、乙醇的吸附。

17、容量,具体如下。0040配制一定浓度的ABE,各加入1G抽滤干的不同的大孔聚合物吸附剂L119分别为AMBERLITE系列、DIAION系列、D系列等的树脂,待吸附饱和后,用HPLC方法,计算大孔聚合物吸附剂对ABE的吸附容量及分离因子。0041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DIAION系列树脂L2、L3、L4、L13、说明书CN102372595ACN102372598A4/6页6L17对丁醇的吸附容量相对较小,而且L17树脂在吸附丁醇的同时也吸附了少量丙酮等副产物;D系列树脂L1、L5、L6、L7、L8、L9、L10、L11、L12、L14、L16、L18对丁醇的吸附容量稍高,但是同时。

18、会吸附丙酮、乙醇等副产物;AMBERLITE系列L15、L19对丁醇的吸附容量非常高,且不吸附丙酮乙醇等副产物。0042树脂的各种参数测定方法如下按文献GB575786S中记载的方法测定树脂的含水量;参照文献何炳林,黄文强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中公开的方法测定树脂的活性基团的含量及表观密度RA;参照文献谈启明,史作清简化氮吸附法测定树脂的比表面J离子交换与吸附,1987,3130,用简易BET仪测定树脂的比表面积;按V孔容1/RA1/RT计算孔容V孔容;式R2V孔容/S计算平均孔径。0043实施例20044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1中的L15大孔聚合物吸附剂分离混合溶液。

19、中的丁醇,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00451将含有丙酮、丁醇、乙醇的混合溶液ABE其色谱图参见图250ML置于37恒温水浴锅内,控制搅拌转速为200RPM,用大孔聚合物吸附剂1G吸附至饱和24小时以上;00462用不少于一倍树脂量V/V的水洗去未发生吸附的残留液;3加热至120,从吸附剂中解吸丁醇,同时得到再生吸附剂。0047实施例30048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1中的L15大孔聚合物吸附剂吸附丁醇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0049配制16196G/L的丁醇溶液1L,加入20G湿的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置于37恒温水浴锅内,控制搅拌转速为200RPM,于不同时刻取样,用高效液相法检测溶液中丁醇的浓度,具体结果见表。

20、1,其中丁醇吸附率是通过各时间点的吸附容量除以1440MIN时的吸附容量而计算的。用伪二阶方程对数据进行拟合,结果如图3所示。0050表1不同时间溶液相丁醇的浓度分析结果说明书CN102372595ACN102372598A5/6页700510052实施例40053本实施例测试了不同温度下的丁醇吸附等温线,具体如下。0054配制不同浓度的50MLABE溶液,分别加入1G湿的L15大孔聚合物吸附剂,分别置于10、20、30、37的摇床内,控制摇床搅拌转速为200RPM,待大孔聚合物吸附剂吸附至饱和,检测溶液的平衡浓度。0055绘制吸附等温线结果如图4所示。可见,随着温度的增加,丁醇的吸附容量随之。

21、增加,在37吸附容量达到最大。0056以下测试了不同初始浓度的丁醇对L15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的影响。0057配制13瓶不同浓度的50MLABE溶液,分别加入1G湿的大孔聚合物吸附剂,置于37摇床内,控制摇床搅拌转速为200RPM,待大孔聚合物吸附剂吸附至饱和,检测溶液的平衡浓度。0058如图5所示,表示在一定温度下37,丁醇分子在两相界面上进行的吸附过程达到平衡时,丁醇在两相中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由该图可知,大孔聚合物吸附剂吸附丁醇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通过对不同温度的吸附等温线计算可知道,该树脂吸附丁醇是优惠过程。0059具体地,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利用LANGMUIR吸附。

22、等温线模型线性说明书CN102372595ACN102372598A6/6页8公式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可以得到不同的KL,再根据可以计算出相应的温度下的RL值,当RL1表明该吸附过程是不利不优惠;当RL1时,吸附等温线是线性的;当0RL1时表明该吸附过程是有利优惠的;当RL0表明是不可逆过程。实验得出KL是正值,所以0RL1,表明该吸附过程是有利优惠的。说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是有利的。说明书CN102372595ACN102372598A1/3页9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72595ACN102372598A2/3页10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372595ACN102372598A3/3页11图5说明书附图CN10237259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