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将轨道固定在支座上的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将轨道固定在支座上的装置.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70757A43申请公布日20110209CN101970757ACN101970757A21申请号200980104915422申请日20090129102008008975320080213DEE01B9/02200601E01B9/6620060171申请人沃斯洛工厂有限公司地址德国韦尔多尔市72发明人阿诺德皮里格尔斯特凡弗罗伊登施泰因格哈德伯恩斯瓦尔特施塔尔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12代理人张天舒54发明名称用于将轨道固定在支座上的装置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轨道固定在支座上的装置,在该装置中,轨道通过固定在支座上的弹簧部件而。
2、有弹性地固定在轨道底座上,并且,该轨道底座容纳在基板的容纳部中,该基板具有侧面升高的区段,其中,在轨道底座3和容纳部的侧面的区段之间分别设置侧面调整型材件11、12,用以调整轨道1的侧面的位置。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00812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DE2009/00012120090129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09/100703DE20090820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6页CN101970757A1/1页21一种用于将轨道固定在支座上的装置,在该装置中,所述轨道通过固定在所述支座上。
3、的弹簧部件而有弹性地固定在轨道底座上,并且,所述轨道底座容纳在基板的容纳部中,所述基板具有侧面升高的区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轨道底座3和所述容纳部的侧面的区段之间分别设置侧面调整型材件11、12,用以调整所述轨道的侧面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7和所述侧面调整型材件11、12形状配合地相互咬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7和所述侧面调整型材件11、12通过相互咬合的突起部和凹陷部而彼此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7和所述侧面调整型材件11、12分别通过相互咬合的凹槽弹簧型材件、特别通过燕尾式型材件24而彼此连接。。
4、5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7具有用于所述弹簧部件4、5的支撑部和/或容纳部13、14,所述支撑部和/或容纳部优选与所述弹簧部件4、5的形状相匹配。6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7平放在中间层17上,所述中间层的弹性显著大于所述基板7的弹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7在边角区域上或在两个平行于所述轨道延伸的侧面上具有支撑件15、16,并且弹性的中间层17容纳在于所述基板7的底侧和所述支座2之间形成的中间空腔中。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7的支撑件15、16和所述中间层17之间具有用于实现所述。
5、中间层17横向膨胀的缝隙。9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7的端部区段在装配状态下形状配合地贴靠在所述支座2的升高的区段上。10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垂直于轨道轴的侧向力经由所述基板7的侧面传递到所述支座上。11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7由纤维增强塑料构成。12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调整型材件由纤维增强塑料或耐磨材料构成。13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7具有镂空部23、25,所述镂空部设置在中央区域和/或平行于所述轨道1延伸的侧面的区域中。14根据。
6、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部25形成在所述基板7的底侧,并且所述镂空部仅延伸一部分厚度。15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为了实现高度调整而设有具有不同厚度的垫板6和/或设有至少一块高度调整板33。16根据前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在装配状态下具有预变形,该预变形与由于交通载荷和固定装配导致的有计划的变形相反。权利要求书CN101970757A1/4页3用于将轨道固定在支座上的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轨道固定在支座上的装置,在该装置中,轨道通过固定在支座上的弹簧部件而有弹性地固定在轨道底座上,并且,该轨道底座容纳在基。
7、板的容纳部中,该基板具有侧面升高的区段。背景技术0002文献DE3720381A1公开了一种用于将铁轨固定在固定行车道上的装置,在该装置中于轨道和支座之间设有由塑料构成的垫板、硬质的压力分配板以及弹性的中间板。轨道在两侧上通过应力夹紧装置而有弹性地固定在轨道底座上,轨道通过枕木螺钉进行固定,使枕木螺钉拧入到支座中。每个枕木螺钉插入穿过角度导向板的钻孔,该角度导向板在外侧面上与支座的斜面相匹配,而在内侧面上提供用于轨道的侧面固定部。通过对轨道的左侧和右侧采用不同尺寸的角度导向板,可以使轨道的侧面位置得到调整并相适应。虽然这种结构经得住考验,但是相对来说对于角度导向板却具有较大的材料需求,这是因为。
8、角度导向板通常是由钢构成,所以在这方面视为是缺陷的。这个缺陷同样适于大体积的角度导向板。0003在文献DE102005004506A1中提供了一种轨道支点,其中,轨道平放在弹性的中间板上,该中间板设置在混凝土枕木的支撑面上。轨道底座贴靠在混凝土枕木的侧面升高的区段上,因而不能实现这之后的侧面位置的调整。发明内容0004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将轨道固定在支座上的装置,该装置实现了轨道的侧面调整。0005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侧面调整型材件,使轨道的侧面位置在轨道行车道的构建过程中或在之后的任何时机都能够进行调整。这一点由此实现,即,使基板的容纳部比轨道底座宽,并且在轨道底座的两侧上设置侧面。
9、调整型材件。因为侧面调整型材件没有与基板固定连接,所以使这些侧面调整型材件在以后的应用中可以用其它尺寸的侧面调整型材进行更换。0006为了确保侧面调整型材的可靠固定,由本发明的装置可知,使基板和侧面调整型材件形状配合地相互咬合。通过这样的形状配合实现了,基板和侧面调整型材件即使在较大的由交通载荷产生的作用力的条件下也能保持彼此固定连接。对此,这种构件通过应力夹紧装置来确保实现。000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可知,基板和侧面调整型材件通过相互咬合的突起部和凹陷部而彼此连接。该突起部可以或者形成在基板中、或者形成在侧面调整型材件中,而该凹陷部则形成在与各自相对的另一个部件中。优选,可以使基板和。
10、侧面调整型材件分别通过相互咬合的凹槽弹簧型材件而彼此连接,在此特别指可以通过燕尾式型材件而彼此连接。优选凹槽弹簧型材件的两个构件这样对准的,即,使侧面调整型材件通过在垂直方向上、即从顶部到支座上的运动而彼此连接。说明书CN101970757A2/4页40008在本发明的装置中还可以了解到,基板优选具有与应力夹紧装置的形状相匹配的支撑部和/或容纳部。在组装状态下,应力夹紧装置的外侧端部平放在该容纳部中,由此确保可靠的固定。在应力夹紧装置的夹紧过程中产生的预应力经由支撑部和/或容纳部从地脚螺钉导入到支座中。0009根据本发明的扩展方案可知,基板平放在中间层上,该中间层的弹性显著大于基板的弹性。该弹。
11、性的中间层根据所产生的交通载荷而实现轨道按照计划的下陷。特别可以使弹性的中间层由塑料构成。0010在本发明装置中优选地,基板在边角区域上或在两个平行于轨道延伸的侧面上具有支撑件,并且弹性的中间层容纳在于基板的底侧和支座之间形成的中间空腔中。通过交通载荷能够使基板开始弯曲和下陷,由此实现轨道的所需的垂直移动。还可以了解到,基板的支撑件和中间层之间具有用于实现中间层横向膨胀的缝隙。0011优选地,基板的端部区段在装配状态下形状配合地贴靠在支座的升高的区段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横向对于轨道产生的作用力从轨道底座经由基板而导入到支座中。地脚螺钉在此不受到横向相对于轨道导引的作用力。0012基板可以由塑。
12、料构成,在此特别优选由纤维增强塑料构成。这种材料的基板相对于采用其它材料的基板来说成本较低。为了实现材料成本的节省,本发明装置的基板具有镂空部,镂空部设置在中央区域和/或平行于轨道延伸的侧面的区域中。在此还可以了解到,镂空部形成在基板的底侧,并且镂空部仅延伸一部分厚度。由此确保不使雨水汇集到镂空部中。0013为了实现高度调整,在本发明的装置中可以使垫板设成具有不同的厚度,所使用的厚度取决于轨道所需的高度位置。可替换或附加地,还可以设有至少一块高度调整板,该高度调整板可以定位在支座和轨道之间的任意位置上。0014还可以了解到,基板在装配状态下具有预变形,该预变形与由于交通载荷和固定装配导致的有计。
13、划的变形相反。附图说明0015根据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特征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为示意图,其中示出了0016图1为本发明的用于将轨道固定在支座上的装置的分解示意图;0017图2为图1的装置在装配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0018图3为本发明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图;0019图4为图3的装置的俯视图;0020图5至图7为基板的不同视图;0021图8至图10为侧面调整型材件的不同视图;0022图11为中间层的俯视图;以及0023图12为高度调整板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24图1以分解示意图示出的装置用于将轨道1固定在支座上,在该所示实施例中该说明书CN101970757A3/4页5支座形。
14、成为混凝土枕木2。该混凝土枕木2是轨道机车的固定行车道的组成部分。轨道1在轨道底座3上于两侧借助于弹簧部件4、5而固定在混凝土枕木2上。轨道平放在一块垫板6上,该垫板具有矩形的基本形状。在垫板6的下方具有基板7,该基板在中央区域上具有用于垫板6的支撑面8。在支撑面8的两侧上连接有升高的区段9、10,从而构成轨道底座3的容纳部。在升高的区段9、10的区域中安装有侧面调整型材件11、12,这些侧面调整型材件通过凹槽弹簧型材件与升高的区段9、10连接并且能够从上方插入设置。0025基板7在其侧面端部区域中具有支撑部13、14,于组装状态下,弹簧部件4、5的区段平放在支撑部上。因此,容纳部13、14的。
15、结构与弹簧部件4、5的结构相匹配。0026基板7在两个平行于轨道延伸的侧面、于该基板的底侧上具有直线形的支撑件15、16,在这两个支撑件之间形成中间空腔,在该中间空腔中设有弹性的中间层17。中间层17的弹性显著大于该基板7的弹性,从而使轨道1在通过轨道机车的行驶过程中以确定的量进行弹性下陷。0027地脚螺钉18、19将弹簧部件4、5固定在各自的位置上,其中,地脚螺钉18、19穿过冲孔而插入到基板7中并且插入到弹性的中间层17中,进而拧入到混凝土枕木2中。0028图2示出了图1的装置在装配状态下的示意图。轨道1平放在垫板6上,该垫板位于基板7上。弹性的中间层17位于混凝土枕木2的支撑面20上。弹。
16、簧部件4、5通过地脚螺钉18、19的头部而压住基板7的容纳部13、14。0029图3示出了用于将轨道固定在支座上的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在图3中示出了混凝土枕木2的截面图,其中,该截面垂直于轨道纵向延伸。在图3的右侧所示的弹簧部件5处于夹紧位置上。在图3的左侧所示的弹簧部件4处于预装配位置上。在预装配位置上,弹簧部件4在外侧位置上平放在基板7的容纳部14上。当两个弹簧部件4、5处于预装配位置上时,使轨道1能够插入到基板7的由升高的区段9、10构成的容纳部中。由此,轨道1的侧面定位通过选择合适的侧面调整型材件11、12来实现,这两个侧面调整型材件安装在基板7的升高的区段9、10上。在轨道行。
17、车道的新建结构中选取相同宽度的侧面调整型材件11、12,从而使轨道1准确地定位在于升高的区段9、10之间形成的容纳部的中央。然而当底土运动一段时间后或在轨道交通过程中产生的载荷产生轨道1的位置改变,这可以通过用这样的侧面调整型材件来更换侧面调整型材件11、12而得到补偿,即,在这样的侧面调整型材件中,一个比初始的侧面调整型材件宽,一个比初始的侧面调整型材件窄,其中,两个侧面调整型材件的总宽度保持恒定。0030图4示出了图3的装置的俯视图,其中,特别有利于了解到,弹簧部件4处于预装配位置上而弹簧部件5处于夹紧位置上,在该夹紧位置上,弹簧部件5的端部区段平放在轨道1的轨道底座3上。0031图5至图。
18、7示出了基板的不同视图,图5是侧视图,图6是俯视图以及图7是前视图。基板7包括中央区段,在该中央区段上形成有支撑面8。在该支撑面的侧面连接升高的区段9、10,在装配状态下,侧面调整型材件贴靠在升高的区段上。继续向外侧设有容纳部13、14,在装配之后,于容纳部中容纳有弹簧部件的区段。在基板7的外侧端部上具有强度明显较小的容纳部21、22,弹簧部件的区段在预装配状态下平放在该容纳部上。在图6中清楚地了解到,容纳部13、14向外变尖地延伸,并且从基板7的顶侧向上延伸。在支撑面8的区域中,基板7具有连续的凹陷部23,这些凹陷部在本实施例中形成矩形结构。在其它形说明书CN101970757A4/4页6式。
19、的基板中还可以使凹陷部具有其它的结构、例如为圆形,或使基板仅具有一个单独的大的凹陷部。0032升高的区段9、10在中央处具有燕尾式型材件24,相对应的具有相对结构的侧面调整型材件的型材件区段可以插入到该燕尾式型材件中,从而将侧面调整型材件与基板7固定连接在一起。0033由图5和图7可知,基板7在其底侧上具有多个镂空部25,借此实现减轻基板7的重量并节省材料。在支撑件15、16之间于基板7的底侧上形成自由空腔,在该自由空腔内于组装状态下容纳有弹性的中间层17。0034图8至图10示出了侧面调整型材件11的不同视图,其中,图8示出了前视图,图9示出了俯视图以及图10示出了侧视图。侧面调整型材件11。
20、具有方形的基本形状,其中,在侧面调整型材件的顶侧上形成容纳部26、27,弹簧部件的端部区段在预装配位置上平放于该容纳部上。在装配状态下,侧面调整型材件11的侧面28从侧面贴靠在轨道底座3上,与该侧面相对设置的侧面29贴靠在相对应的升高的区段9上。在侧面29的上方连接一突出的型材件区段30,该型材件区段是这样成型的,即,使该型材件区段能够插入到燕尾形型材件24中。0035图11示出了弹性中间层17的俯视图,该中间层具有矩形的基本形状并且具有两个用以插入地脚螺钉18、19的冲孔30。在长边上分别具有两个镂空部31、32,这两个镂空部可以形成圆形或多角形。0036图12所示的高度调整板33具有长孔34、35,长孔从中央一直延伸到长边,由此能够实现附加的更换。在两个窄边上,该高度调整板33具有拉高的端部区段36。说明书CN101970757A1/6页7图1说明书附图CN101970757A2/6页8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1970757A3/6页9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1970757A4/6页10图6图7图8图9说明书附图CN101970757A5/6页11图10图11说明书附图CN101970757A6/6页12图12说明书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