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车辆用收容箱的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置于机动二轮车等小型车辆的车座下部的收容箱的照明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开放车座时对收容箱内进行照明的装置。背景技术
在将车座前端部枢支承于收容箱的开口前部而使其可朝上下摆动从而可自由开闭对收容箱的上方开口进行覆盖的现有的小型车辆中,具有对该收容箱内部进行照明的照明装置(日本实公平6-15786号公报、特开平10-194177号公报)。
在这些照明装置中,为了在使车座摆动到上方将收容箱的开口开放的状态下使照明灯亮灯,在收容箱的开口附近配置照明开关,当车座朝上方摆动开放时,照明开关的触头朝上方移动,接通该照明开关,使照明灯亮灯。
在上述小型车辆用收容箱的照明装置中,由于照明开关的配置位置与车座的枢支承部位邻接,所以,与车座的上下摆动量相比照明开关的触的行程较小,有时由于该照明开关的安装误差和收容箱地开口部和车座下缘的变形等而使得照明装置不对应于车座的开闭正确地动作。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解决这样的难点的小型车辆用收容箱的照明装置的改良,第1项发明的照明装置设在配置到小型车辆的车座下部的收容箱内部;其特征在于:在保持车座的闭塞状态的车座闭塞保持装置设置照明器具的照明开关。
在第1项发明中,由于在设置于车座的闭塞反作用力的小位置即从车座的枢支位置离开的位置的车座闭塞保持装置上设置有照明开关,所以,当开放车座需要收容箱内的照明时,不会受到车座和收容箱的变形等的影响,可与其对应地使上述照明开关动作,可对收容箱内确实地进行照明。
另外,按照第2项发明,可正确地检测出车座的闭塞位置或车座的闭塞解除位置,提高照明开关动作的可靠性。
另外,按照第3项发明,可正确地选择检测出车座闭塞保持状态和车座闭塞解除状态中的任一种,进一步提高照明开关动作的可靠性。
另外,按照第4项发明,上述操作拉索的移动方向与照明开关的触头的移动方向一致,照明开关的动作更为正确,另外,上述车座闭塞保持装置一般构成为平板状,上述操作拉索沿其方向设置,这样,附设上述照明开关的车座闭塞保持装置所占空间缩小,可节省空间。
而且,按照第5项发明,可使该照明开关与收容箱用照明器具邻接,这样,可缩短配线,同时,可提高组装性。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本发明小型车辆用收容箱的照明装置的轻便摩托车的透视图。
图2为拆下车座和车座底罩的状态的图1的透视图。
图3为图1的局部纵断侧面图。
图4为拆下车身罩和收容箱的车架、车座、及上锁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5为示出车架的上面和车座的下面的俯视图。
图6为车架、收容箱、及后扰流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7为第3横梁、收容箱、及主车座爪的分解透视图。
图8为收容箱的侧面图。
图9为图8的平面图。
图10为沿图8的X-X线剖开的横断面图。
图11为沿图8的XI-XI线剖开的横断面图。
图12为主车座爪的分解背面图。
图13为副车座爪的分解背面图。
图14为上锁状态的主车座爪的背面图。
图15为上锁状态的副车座爪的背面图。
图16为开锁状态的主车座爪的背面图。
图17为开锁状态的副车座爪的背面图。
图18为从主车座爪和副车座爪的开锁状态转移到上锁状态的初期阶段的动作说明图。
图19为主车座爪和从第2阶段的开锁状态转移到上锁状态的初期阶段的动作说明图。
图20为主车座爪和从第3阶段的开锁状态转移到上锁状态的初期阶段的动作说明图。
图21为主车座爪和从最终阶段的开锁状态转移到上锁状态的初期阶段的动作说明图。
图22为另一实施形式的主车座爪的背面图。
图23为再另一实施形式的主车座爪的背面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图1-图21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形式。
在本实施形式中,前、后、左、右、上、下是指按照以机动二轮车0的行走方向为前方这一基准的方向。
作为轻便摩托车式车辆的机动二轮车0在前后具有前轮1和后轮2,该前轮1可自由回转地支承于前叉6的下端,该前叉6从可朝左右自由旋转地配合安装于车架3的头管4的转向柱5的下端朝下方分支成2叉状,上述后轮2一体地配合安装于动力机组7的输出轴(图中未示出),该动力机组7可朝上下自由摆动地支承于车架3的中央部附近,通过朝左右操作与转向柱5成一体的转向手把8,机动二轮车0朝左右转向,由动力机组7的动力驱动后轮2旋转而行走。在动力机组7的后部和后述后构架12安装后缓冲装置9。
另外,在上述车架3中,如图3所示那样,从头管4朝后下方一体地设置左右1对上构架10,同时,在该上构架10的下方朝后下方一体地设置左右1对下伸管11,上述上构架10的下端一体接合于该下伸管11上,在该左右1对上构架10分别一体地接合左右1对后构架12的前端,同时,下伸管11的后部朝上方弯曲,其后端一体接合于后构架12。
另外,如图4和图5所示,邻接着左右1对上构架10与后构架12的接合部将在正面视图下呈门形的第1横梁13的两端一体接合到上构架10,同时,在其后方将在正面视图下呈门形的第2横梁14的两端一体接合到后构架12,在该第2横梁14的后方由螺栓可装拆地将直线状的第3横梁15安装到后构架12,同时,在后构架12的后端由螺栓可自由装拆地安装第4横梁16。
另外,如图4和图5所示,呈U字形的撑条17的两端部以朝向后方的姿势一体接合于上述第2横梁14,在该U字形的撑条17的前部一体接合车座铰链支承部片18的两侧部,从该车座铰链支承部片8的车宽方向中央部指向斜前下方地一体接合延长构件19的后端,同时,该延长构件19的前端一体接合到上述第1横梁13的车宽方向中央部,在上述车座铰链支承部片18一体接合车座铰链20的一方的部片,同时,在该车座铰链20的另一方的部片一体接合车座21的前方下端片21a,车座21可以车座铰链20的枢轴20a为中心朝上下自由摆动地支承于车座铰链支承部片18。
而且,如图5所示,在位于车座21的车座底板22的前后大体中央的右侧壁(在图5中由于车座21为反过来放置的,所以为左侧壁)内面一体安装车座侧托架23,同时,在U字形的撑条17的右侧基部17a一体安装车身侧托架24,该两车座侧托架23和车身侧托架24枢支承缓冲器25的托架25a、25b,即使上述车座21朝上主弹起后存在由该车座21的自重朝下方摆动的倾向,也由上述缓冲器25的弹性恢复力保持车座21的开放状态。
另外,如图8和图9所示,头盔收容箱26包括上部开口的箱本体部分27和由与设于该箱本体部分27的后部开口的左右两侧部的安装凸片28螺纹接合螺钉(图中未示出)一体安装到的箱上方后半部分29,在与上述头盔收容箱26的上端开口边缘30相接地覆盖该头盔收容箱26的内部收容空间的车座板22的后半下面外周部如图5所示那样粘贴环状的橡胶制密封构件31,上述车座21朝下方摆动,在后述那样将钩87、88接合于主车座爪70、副车座爪80的状态下,车座底板22的密封构件31紧密接合于头盔收容箱26的上端开口边缘30,头盔收容箱26的内部收容空间由车座底板22紧密关闭。
另外,如图9所示,在头盔收容箱26的箱本体部分27的开口前缘部的相对车宽方向中央部的左右对称4个部位朝向前方地一体凸设安装部片32,同时,在外侧与内侧的安装部片32的中间位置分别一体凸设安装片33。
另外,在头盔收容箱26的箱本体部分27的左右两侧上方前半部34,如图10所示那样,折曲成倒U字状,其外侧部下缘35与后构架12的上面平行地形成,在该左右两侧上方前半部34的后部如图11所示那样形成朝外方水平折叠的安装部36,在该安装部36设置安装孔37,如图6所示那样,在上述箱本体部分27的后方底部中央设置安装孔38。
而且,如图6、图8和图10所示那样,在箱本体部分27的左侧前方部分形成开口39,在该开口39的内侧安装蓄电池罩40,同时,在该开口39的外侧安装蓄电池箱41,在由该蓄电池罩40和蓄电池箱41围成的空间内装入蓄电池53。
上述头盔收容箱26为由下述说明的那样的作业安装于车架3。
首先,如图6和图7所示,头盔收容箱26的箱本体部分27从后构架12的后部上方下降,4个安装部片32的内、外侧的安装部片32a如图所示,由从上方朝下方贯通该安装部片32a与第3横梁15的两端并螺旋接合于后构架12的螺栓42与该第3横梁15的两端一起连接到后构架12。余下的内侧32b载置到与第3横梁15在一体的托架43,在该内侧32b上载置后述副车座爪80的外壳81的安装片81a,由从下方向上方贯通托架43、内侧32b及壳体81的安装片81a的螺栓44和螺旋接合到该螺栓44的螺母45一起连接到该第3横梁15的托架43。
然后,如图6所示,由从上方朝下方贯通箱本体部分27的后方底部中央的安装孔38并螺旋接合到第4横梁16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托架46的螺栓47将箱本体部分27的后方底部安装到第4横梁16。
最后,如图6所示,在与左右1对的后构架12的后半部上面成一体的托架48上载置箱本体部分27的安装部36,同时,在该安装部36上载置后扰流器49的安装片50,由从上方朝下方贯通该安装片50和安装部36的安装孔37并螺旋接合于托架48的螺栓51一体将后扰流器49和箱本体部分27的后部紧固到后构架12。
在安装该后扰流器49之前,如图4所示,在左右1对的后构架12的后端一体安装前方开放成U字形的铝压铸的主车座爪保持部52,在该主车座爪保持部52的车宽方向中央部的内面即前面可自由装拆地安装主车座爪70的外壳71。
如图8所示,在上述头盔收容箱26的蓄电池箱41的后方,为了向动力机组7的内燃机的燃烧室(图中未示出)内喷射燃料,将对燃料进行加压的燃料喷射装置54和对该燃料喷射装置54内的燃料压力进行调整的压力调节器55一体地安装于左侧的后构架12。
另外,如图1所示,覆盖机动二轮车0的车架3的全体的车身罩60包括覆盖车架3前部的前导风罩61、覆盖该前导风罩61的上部开口的上罩62、覆盖上述前导风罩61后部的内罩63、从该内罩63后端朝后方延长对车架3的长度中央部进行覆盖的中间罩64、从该中间罩64的下端外缘朝外方延长用于放置驾驶者的脚的低底盘式底板65、从该低底盘式底板65的外缘朝下方延长的底板裙66、从上述中间罩64朝后方延长对车架3的后侧部进行覆盖的后侧罩67、从该后侧罩67的后端向后方延长覆盖车架3的后部的本体罩68。在上述前导风罩61的上端一体设置挡风玻璃69。
在设于头盔收容箱26的箱本体部分27的开口前缘部的左右1对的安装片33,由图中未示出的螺纹钉等可自由装拆地安装图2所示的车座底罩56的外缘部,可在附设于动力机组7的内燃机的辅机的维护和检修时拆下。
上述主车座爪70如图12所示,包括外壳71、通过销77可自由摆地支承于该外壳71一侧的旋锁爪72、在该外壳71的另一侧通过销78可自由摆地安装的止动构件73、将其两端接合于该旋锁爪72的弹簧支承部72a和止动构件73的弹簧支承部73a的由图14示出的拉伸螺旋弹簧74、及用于将上述外壳71一体安装于主车座爪保持构件52上的螺栓75、76,该螺栓75、76贯通主车座爪保持构件52由螺旋接合于该螺栓75、76前端的图中未示出的螺母一体将外壳71安装到主车座爪保持构件52。
另外,上述副车座爪80如图13所示那样,包括外壳81、通过销85可自由摆地支承于该外壳81的一侧的旋锁爪82、通过销86可自由摆地支承于该外壳81的另一侧的驱动构件83、将其两端接合于该旋锁爪82的弹簧支承部82a和驱动构件83的弹簧支承部83a的由图15示出的拉伸螺旋弹簧84。
如图4和图5所示,分别接合于上述主车座爪70和副车座爪80的钩87和88由从下方朝上方贯通车座底板22的车宽方向中央的后端和大体前后中央部并螺旋接合于该钩部87和88的上端螺纹部的图中未示出的螺母一体接合于车座底板22。
另外,如图1-图4所示,在车座锁90的钥匙孔91从左侧后侧罩67朝外部露出的状态下,车座锁90一体安装于后构架12的后端近旁部,在该车座锁90的臂部92接合第1拉索93的内拉索94的一端,该第1拉索93的外管95绕过头盔收容箱26的外周贯通副车座爪80的外壳81的拉索保持折曲片81b,在主车座爪70的外壳71的拉索保持折曲片71a接合第1拉索93的外管95的另一端,同时,在主车座爪70的止动构件73的第1拉索接合部73b上接合第1拉索93的内拉索94的另一端。第2拉索96的内拉索97的一端接合到副车座爪80的驱动构件83的第2拉索接合部83b,同时,第2拉索96的内拉索97的另一端接合到主车座爪70的旋锁爪72的第2拉索接合部72b,而且,第2拉索96的外管98的两端分别接合到副车座爪80的外壳81的拉索保持折曲片81b和主车座爪70的外壳71的拉索保持折曲片71a。
如图8所示,在头盔收容箱26的箱上方后半部分29的左侧上部形成开口部57,同时,在除去了该开口部57的下边之外的其它边的外周面凸设肋58,具有图中未示出的照明灯的照明装置59从外方凸出到头盔收容箱26内,可自由安装地安装到上述开口部57。
在图16所示状态下,上述主车座爪70的外壳71中,开放旋锁爪72,与该旋锁爪72的凸片72c成一体的橡胶制缓冲片79在接触于外壳71的支承片71b以在该状态下使推挽开关99的可动片99a由该橡胶制缓冲片79推压的位置关系,将推挽开关99安装于外壳71,串列地连接上述头盔收容箱26的蓄电池罩40和蓄电池箱41内的蓄电池53、照明装置59、及推挽开关99,在图14的示上锁状态下,橡胶制缓冲片79从外壳71的支承片71b和推挽开关99的可动片99a离开,推挽开关99关闭,照明装置59的照明灯59a不亮灯,但在图16所示开锁状态下,推挽开关99接通,照明装置59的照明灯59a亮灯。
由于图1-图21所示实施形式如上述那样构成,所以,在使车座21下降并将钩87、88分别接合到主车座爪70和副车座爪80进行上锁的状态下,如图14和图15所示那样,钩87、88不会从主车座爪70和副车座爪80脱开,车座21的车座底板22通过密封构件31紧密接触到头盔收容箱26的上端开口边缘30,车座21载置到箱本体部分27上。因此,车座21上的驾驶者和其后方的搭乘者的体重通过车座21由后构架12负担,驾驶者和搭乘者牢固和稳定地受到支承。
如图14所示,车座21载置到头盔收容箱26上,在头盔收容箱26由车座底板22密闭的状态下,推挽开关99断开,切断照明装置59的电源,所以,抑制了蓄电池的放电。另外,车座21在中央部和后部由主车座爪70和副车座爪80可靠地固定。
在上述头盔收容箱26由车座21的车座底板22密闭的状态下,如图4所示那样,将钥匙100插入到车座锁90的钥匙孔91,朝顺时针方向旋转,则通过第1拉索93的内拉索94如图16所示那样朝右方拉动主车座爪70的止动构件73的第1拉索接合部73b,该止动构件73朝逆时针方向旋转,该止动构件73的接合凸起73c从旋锁爪72的接合凸起72d脱出,结果,由拉伸螺旋弹簧74的弹簧拉力使旋锁爪72也朝逆时针方向旋转,接合于旋锁爪72的爪部72e的钩87从该爪部72e脱出。
如图16所示,当旋锁爪72朝逆时针方向旋转时,解除第2拉索96的内拉索97的张紧状态,如图17所示那样,在副车座爪80,送出内拉索97,驱动构件83朝顺时针方向旋转,由驱动构件83的动作片83c通过支承片82c制止的旋锁爪82由拉伸螺旋弹簧84的弹簧拉力与驱动构件83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连动地朝逆时针方向旋转,接合于该旋锁爪82的爪部82b的钩88也从该爪部82b脱出,这样,受到车座21、缓冲器25的反弹力的帮助,以车座铰链20为中心朝上方摆动,开放头盔收容箱26。在该头盔收容箱26的开放状态下,可2个前后排列地收容头盔89。
另外,如图16所示,朝逆时针方向旋转旋锁爪72,车座21朝上方摆动,开放头盔收容箱26,在该状态下,与旋锁爪72的凸片72c成一体的橡胶制缓冲片79接触外壳71的支承片71b和推挽开关99的可动片99a,推挽开关99接通,照明装置59的照明灯59a亮灯,头盔收容箱26变明亮,易于看到头盔收容箱26内的头盔等。
这样,在车座21朝上方弹起开放头盔收容箱26的状态下,朝朝下方压下车座21,则钩87、88也下降,如图18所示那样,钩87接触到旋锁爪72的接触部72f。当钩87进一步下降时,如图19和图20所示那样,旋锁爪72朝顺时针方向旋转,旋锁爪72的接合凸起72d越过止动构件73的接合凸起73c,如图21所示那样,由拉伸螺旋弹簧74的弹簧拉力使止动构件73朝顺时针方向旋转,由该止动构件73的接合凸起73c接合旋锁爪72的接合凸起72d,旋锁爪72的爪部72e接合到钩87,钩87上锁到主车座爪70。
与上述主车座爪70的动作连动,副车座爪80也如以下那样动作,钩88由副车座爪80上锁。
即,由旋锁爪72的顺时针方向的旋转,使得从主车座爪70的外壳71的拉索保持折曲片71a露出的内拉索97如图19所示那样朝左方拉出,结果,从副车座爪80的外壳81的安装片81a露出的内拉索97被拉入到右方,驱动构件83朝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构件83的动作片83c下降,使旋锁爪82朝顺时针方向旋转,将旋锁爪82的爪部82b接合到钩88,钩88上锁到副车座爪80。
此时,由旋锁爪72的朝顺时针方向的旋转使与旋锁爪72的凸片72c成一体的橡胶制缓冲片79从推挽开关99的可动片99a离开,推挽开关99断开,照明装置59的照明灯59a熄灯,所以,驾驶者不需要由手动操作进行照明装置59的熄灯操作,可抑制忘记照明装置59的照明灯59a的熄灯导致的蓄电池放电。
另外,推挽开关99一体安装于主车座爪70的外壳71,而且,由枢支于该外壳71的旋锁爪72的旋转接通和断开,所以,对车座21的变形和头盔收容箱26的变形、及车身罩60的变形等完全没有影响,对应于车座21的上下摆动,仅在需要头盔收容箱26内的照明时可靠地使照明装置59的照明灯59a可靠地亮灯。
推挽开关99的可动片99a接触橡胶制缓冲片79,该橡胶制缓冲片79进行弹性变形,推挽开关99受到的冲击得到缓和,所以,推挽开关99的耐久性提高。
另外,主车座爪70和副车座爪80安装于与车架3成一体的主车座爪保持部52和第3横梁15,所以,主车座爪70和副车座爪80可完全没有关系地进行车座21和头盔收容箱26的装拆。
在图1和图21所示实施形式中,邻接主车座爪70的外壳71的支承片71b地设置推挽开关99,但也可如图22所示那样设置行程开关101代替推挽开关99。
另外,也可如图23所示那样,在开放主车座爪70的状态下的主车座爪70的旋锁爪72的爪部72e的背部以行程开关101的可动片101a接触的位置将该行程开关101一体安装于主车座爪70的外壳71,在图22和图23的实施形式中,可获得与图1-图21的实施形式相同的效果。图22和图23的实施形式的主车座爪70和副车座爪80的构造为与图1-图21的实施形式的主车座爪70和副车座爪80同样的构造,所以,采用相同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