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走行式设备,用于拆取、铺设和运送由钢轨和轨枕组成的轨排。 EP 0276 646 B1号专利公开了一种设备,该设备由一辆运送车和一部独立于此车的起重装置组成,用于将轨排和起重装置送往工地或从工地运走。拆除轨排或道岔时,用运送车将起重装置(具有沿轨道纵向的承载架)置于轨排上方,然后用两对能调节高度和侧向位置的千斤顶,将承载架从运送车上抬起支承在道床上。随后运送车离去,再用千斤顶将起重装置降到轨排上。利用能调节高度的、配备抓取机构的承载体抓取钢轨以后,再用千斤顶将承载架连同轨排顶起,然后运送车降下履带式走行机构驶入轨道空档被顶起的轨排下面,将轨排连同承载架运走,铺设新轨排或道岔时,按上述程序相反的顺序作业。对特别长的轨排,则使用依顺序前后排列的两部上述设备。
AT 388000 B号专利介绍的另一套这类设备,也已为人们所知。这套设备由起重装置和一辆不受其约束能单独走行的运送车组成。起重装置有两个轨行机构,分别配属于一对千斤顶,利用轨行机构可在轨道上,确切地说可在准备拆除的或准备铺设的轨排上走行。利用千斤顶可将起重装置连同轨排装到运送车上。
DE 3419205 C2号专利公开的一种铺设与拆除轨排用地轨道施工机械具有一个伸长的承载架。承载架由沿轨道纵向前后排列的两个构架组成,利用万向关节将两个构架连接在一起。承载架两端和万向关节处分别有一个能调节高度的轨行机构和一个履带式走行机构,这样既能在轨道上又能在工地的道床上走行。轨排利用能调节高度的抓取装置抓取,然后抬起或放下。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走行式设备,要求这种设备专门适合于运送、铺设或拆除很长的轨排,尤其是道岔区段。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轨排运送设备,包括一起重装置,其承载架配备有可调节高度的承载体,承载架能利用沿轨道纵向相隔一定距离的成对千斤顶支承在路基上,并可用驱动机构调节千斤顶对路基的高度,设备还有一辆能独立于起重装置而单独走行的运送车,用于放置轨排和起重装置,运送车端部分别有轨行机构和可调节高度的非轨行机构。并且,两端的轨行机构之间的运送车以及承载架均有铰接部位,其中运送车在铰接部位范围内支承在另一个轨行机构和另一个能调节高度的非轨行机构上,而起重装置的承载架在铰接部位范围内,另有一千斤顶对。
采用这种铰接式结构,首次做到将很长的、为使质量达到最佳程度而在制造厂预组装的道岔区段能顺利地从有轨道的装运地点送往无轨道的施工空档,并在那里准确地予以铺设。这样就不必在现场组装和焊接较短的区段,从而可以大大提高道岔的质量和精度。此外,使用一部设备与使用两部单独的设备相比,特别的优点是一方面可以简化操作,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保护钢轨扣件免受过载。在铰接部位设置轨行机构和非轨行机构,铰接部位就可以在施工空档和轨道范围内自动对准轨道中心线。另一方面也可以有选择地使承载架或运送车的铰接部位与轨道中心线有不同的横向距离。这样,一方面可将承载架的两个构架以最佳方式调整到准备抬起的道岔的中心线上,而另一方面可将运送车的两个构架调整到与运送径路配合最佳的位置。
下文将结合附图进一步阐明本发明,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设备的局部侧视图,设备正在沿轨道转移工地,未装载轨排,其中承载架支承在运送车上;
图2为设备与图1衔接部分的侧视图,图中承载架和一个轨排放在运送车上;
图3和4为本发明其他结构形式简化的侧视图。
图1和2所示走行式设备(因长度过大分成两段图示)主要包括一辆运送车2和一套起重装置3,用于拆取、铺设和运送由钢轨4和轨枕5组成的轨排6。能在轨道7上走行的运送车2是一辆长形平车,其两端分别支承在轨行机构8上。每个轨行机构配备一个用驱动机构调节高度和侧向位置的非轨行机构9。另外,运送车2在其全长大约中间的部位有一铰接部位10。运送车在这个范围内支承在另一个沿轨道纵向与铰接部位相邻的轨行机构11上。这个轨行机构与两端的轨行机构8大约相隔等同距离。中间轨行机构11背向铰接部位10的一侧配备一个与运送车2相连的、能调节高度的非轨行机构12。非轨行机构也同样可利用驱动机构调节高度与侧向位置。装有履带的非轨行机构9和12均有自己的走行驱动机构45。
起重装置3有一个沿轨道纵向延伸的梁式承载架13。承载架13由在纵向的中部的一个铰接部位14铰接在一起。承载架13在其相隔一定距离的两端有两对千斤顶15。另外在邻近铰接部位14处也有一对千斤顶15。这三个千斤顶对16中的每个千斤顶对与承载架13相连,能围绕一根垂直的轴线17转动。其中位于承载架两侧的千斤顶15既能各自单独沿水平方向对轴线17进行调整,又可利用驱动机构18使之沿垂直方向伸缩。
起重装置3还配备有承载体19,分别沿轨道纵向布置在每个千斤顶对16两侧。承载体由垂直梁20和起重梁21组成。垂直梁20通过导槽22装在承载架13上,利用驱动机构46可调节其高度。每根起重梁21沿轨道横向的外端23能沿水平方向转动,并能向内转到与轨道纵向相一致的位置上。承载架13装有单独的柴油机24,用于向每个千斤顶对16及其承载体19提供动力。
运送车2和起重装置3能多方位转动的铰接部位10和14是一个可摘可接形式的联结器25。这样,运送车2可分成两个区段26、27,其中区段26有两个轨行机构8和11,利用走行驱动机构28能单独走行,而不受另一区段27的约束。区段27可像拖车一样与区段26铰接在一起,并在铰接部位10范围内有一辅助轨行机构29。这个轨行机构是一简单的导轮轴30,利用驱动机构31可调节其高度。在此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1是一个转动式螺杆驱动机构。
起重装置3和运送车2一样,可利用联结器25将它分成两个区段32、33,其中配备两个千斤顶对16的区段32配属于运送车2能单独走行的区段26。起重装置3,确切地说起重装置3的区段32和33还有能调节高度的辅助轨行机构34,必要时用于支承起重装置3,或者说用于使起重装置3能在铺设的轨排6上走行。每个辅助轨行机构34包括一回转架35和一对位于回转架35自由端的、可驱动的带缘轮对38组成,以便放置在轨排6的钢轨4上。回转架35装在承载架13上,利用驱动机构37能围绕一沿轨道横向的水平轴线36转动。
如前所述,图1和图2所示之设备1处于沿轨道7转移工地的情况,其中履带式非轨行机构9和12均处于抬起的不使用状态。设备1不运送轨排时,起重装置3利用承载体19的承载梁21置放在运送车2上,此时起重梁的端部区段23沿轨道的纵向转向内侧而能节省空间。千斤顶对16也围绕轴线17向内转向承载架13,千斤顶15处于建筑接近限界以内(见图1)。
设备1运送轨排6时,如图2所示,轨排6通过置放在钢轨4上的起重梁21,确切地说通过抓取机构39与起重装置3相连,轨排6连同起重装置3置放在运送车2上,其中千斤顶15围绕垂直轴线17转向外侧,并沿轨道的横向彼此相隔所需的距离。千斤顶还装有支撑圆盘40。轨排6特长时,则利用牵引装置41用钢绳42将轨排伸出运送车2端部的部分向上拉紧。必要时降下辅助轨行机构29(见图1),以便将重量,比如将很重的混凝土轨枕的重量分摊给多根车轴,以防止超过容许的轴载极限。
为了保证很长的设备1和轨排6能顺利通过弯道,除运送车2和起重装置3采用铰接式结构外,安装在运送车底架44上的轨行机构8和11能利用驱动机构沿横向导轨43横向移动。这样就能使运送车2,特别是能使运送车2的端部对轨道中心线横向移动,以此减少轨排6和底架44由于设备1在铰接部位10的折向而产生的相对运动。
采用图3和4示意的设备方案可进一步改善在弯道上的走行性能。为清楚起见,介绍这些实施例的图中没有展示起重装置3,而只示出运送车2,其中功能相同的部件均采用与图1和2中相同的图示标号。
图3所示运送车2中,用47表示的右侧区段27的装载平台略低于左侧区段26的装载平台。轨排6比较宽的区段,也就是比较重的区段置放在运送车2的区段26上。轨排6采取这种在运送车上的专门置放方法可以取得这样的效果,就是在铰接部位10相邻的区段27范围内,轨排6的轨枕5不会与装载平台47发生接触。这样,在弯道上轨排6与运送车2有相对运动的各部分之间的有效摩擦力,在右侧区段27将大大小于另一区段26。
图4所示运送车2能更有效地降低上述摩擦力。其中右侧区段27的装载平台47装有滑动板48。滑动板通过滚轮49装在底架44上,其转动轴对准铰接部位10的旋转中心。轨排6重的一端放在区段26上,另一端放在区段27的滑动板48上。滑动板能沿车辆横向移动。这样,轨排6与运送车之间在弯道上的摩擦实际上完全被消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