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立式铰接的轨缝联结装置,用于在水平平面内铺设地面轨道的钢轨组合件,其中,各钢轨组合件上均有两根通过横向连接件并行相接的行车钢轨,各行车钢轨均具有由导轨上侧构成的行车面及沿铅垂方向延伸的轨条,在轨条的纵向面处,凹槽体和凸榫体将轨端相互固定,凹槽体和凸榫体的部分长度超过轨端,凸榫体以形状连接的方法嵌入到凹槽体中,从而使两个首尾相邻的行车钢轨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在一起。 DE-PS2555193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在水平平面内铺设窄轨输送铁路、特别是井下铁路的钢轨组合件的轨缝联结装置。
一条轨条通常是由一个或多个相互插接的钢轨组合件构成的。各钢轨组合件上均有两根通过横向连接件并行连接的行车钢轨。两条行车钢轨的端部在钢轨组合件的端头处被固定到轨枕上。行车钢轨通常是由U形铁制成的,其翼板水平放置并且均指向各自的外侧。U形铁的腹板则位于铅垂平面内。运输装置地行车轮或驱动轮即在上翼板上移动。运输装置的导向轮则沿着设置在铅垂平面内的腹板外侧面滚动。一般地说,U形铁也可以反向安装,也就是翼板指向内侧,在这种钢轨组合件上,导向轮也要相应地在其内侧面上滚动。
由于矿井下的路基凹凸不平,行车路线时有起伏,这就要求钢轨组合件的连接为立式铰接。由于行驶在钢轨组合件上的列车或运输车对其施加的压力作用,使得轨缝联结装置承受相当大的拉应力。所以,轨缝联结装置的连接结构应该具有很高的抗拉力强度。鉴于需要经常铺设、回收及修复钢轨组合件,现已产生了不带螺栓、螺钉的轨缝联结装置。为此,在钢轨组合件的行车钢轨的端部设置了凹槽体和凸榫体。
各凹槽体都是由一个平底的、开口向上的半圆形凹槽构成的。该凹槽的一半长度被焊接在一个轨端处的腹板上。带插件件基本上是一个半柱形圆盘,其一半长度同样焊接在与上述轨端相邻的另一腹板上。
这样,通过使凸榫体嵌入到凹槽体中即使得两条首尾相邻的行车钢轨以可承受拉力的方式相互连接在一起。
具有上述结构的轨缝联结装置已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并长期为人们所采用。
钢轨组合件上的各接缝长度为2m或3m。在特殊情况下,要求接缝长度还要更短些。对拖绳强制牵引地面轨道,要求每隔15m即在钢轨组合件的横梁处设置一个所谓的拖绳支撑辊。该距离是已经经过实践检验的。不过,在凹洼地带,各拖绳支撑辊之间的距离需要更短些。
至今人们都是通过一个支撑在相应的凹槽内的铰接件将拖绳支撑辊固定地夹紧在钢轨组合件的横梁上。由于拖绳承受着所有的拉力,因而在拖绳支撑辊中会产生较高的拉应力。在实践中已经反映出,用于固定拖绳支撑辊的铰接件,也就是拖绳支撑辊的悬挂装置是这种钢轨组合件上最薄弱的构件,其变形最大。所以,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该悬挂装置的变形影响到了拖绳支撑辊的功能,或者导致无法拆卸损坏的拖绳支撑辊。于是,为了使损坏的拖绳支撑辊或悬挂装置重新工作,必须采取十分昂贵的措施。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保留上述的连接技术的前提下,提供一种立式铰接的轨缝联结装置,用于在水平平面内铺设地面轨道的钢轨组合件,其中,各钢轨组合件上均有两根通过横向连接件并行相接的行车钢轨,各行车钢轨均具有由导轨上侧构成的行车面及沿铅垂方向延伸的轨条,在轨条的纵向面处,凹槽体和凸榫体将轨端相互固定,凹槽体和凸榫体的部分长度超过轨端,凸榫体以形状连接的方式嵌入到凹槽体中,从而使两个首尾相邻的行车钢轨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在一起。这种结构可使拖绳支撑辊的支撑更为理想。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在凹槽体和/或凸榫体在各设置一个凹槽,用于支撑拖绳支撑辊或其他与轨道有关的装置。
本发明的核心是,在带凹槽件和/或凸榫体上各设置一个用于支撑拖绳支撑辊的凹槽。一般地,该凹槽也可以与其他与轨道相关的装置、例如监视或控制装置制成一体。
凹槽既可以制在凸榫体上也可以制在带凹槽件上。在一个最佳实施方案中,凹槽被锻造在带凹槽件上,这样可减少锻造成本。不过,也可以在铸钢上制出该凹槽。这样可用较简单的方式保证制出的整体带凹槽件具有较高精度和较大尺寸。
这样,就可以毫无问题地将拖绳支撑辊支撑并固定在凹槽中。这种方案的一个突出的优点是可以完全保留迄今仍采用的立式铰接的轨缝联结装置。所以,使用者可以毫无问题地在具有已有结构的行车钢轨或钢轨组合件上采用这种新的结构,也就是说,各个行车钢轨都可以完全相互通用。
在已有的实践中常常出现用于悬挂拖绳支撑辊的装置变形过大,以致于不能保证支撑拖绳支撑辊的功能。采用本发明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每个钢轨组合件上始终保留有用于横向连接的横梁。使用者也可根据需要决定是在已有的结构上安装拖绳支撑辊还是在本发明的轨缝联结装置上用整体支撑装置安装拖绳支撑辊。其优点突出体现在,在本发明的轨缝联结装置上安装时,安装方式比在已有结构上安装简单。而且不再需要在用于连接行车钢轨的横梁上固定额外的悬挂装置。
在带凹槽件和/或凸榫体上的用于支撑拖绳支撑辊的凹槽最好设置在远离两行车钢轨的接缝的一端。当然,在带凹槽件上的凹槽也可以设置在与轨道接缝平齐的位置上。
凹槽可以采用开口向上的切槽结构。在这种结构上,可以简单地用支撑销安装拖绳支撑辊。所选择的切槽深度应能保证拖绳支撑辊处于所要求的高度上。不过,一般地,也可以通过采用嵌入在凹槽内的一个适当的嵌接件将拖绳支撑辊调整到所需要的高度上。为使拖绳支撑辊在凹槽中定位,采用了一个由支撑销推动的夹紧套筒。至少在一个用于限制凹槽的侧向移动的翼缘处设置一个凸起的限位件。该限位件可防止拖绳支撑辊在推动夹紧套筒时从凹槽中脱出。
不过,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技术、例如通过夹紧、插接或扣接等连接方式固定1拖绳支撑辊。
在采用夹紧套筒固定拖绳支撑辊的情况下,夹紧套筒可以预先安装在支撑销上。这样,操作者在将拖绳支撑辊安进凹槽内后只需再推一下夹紧套筒即可。由此也可以保证不致忘装或装错夹紧套筒。
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另一种最佳实施方案是,通过一个支座联结装置将拖绳支撑辊支撑在凹槽内。这样,可以仍沿用目前所通用的标准长度的拖绳支撑辊。此外,这种结构可使拖绳支撑辊的固定更为简单。该结构同样可以采用预安装的方式。
支座联结装置可以用锻造的方法制成一体。该支座联结装置同样是通过夹紧套筒固定在拖绳支撑辊的支撑销处。在拖绳支撑辊两侧的支座联结装置具有相同的结构。夹紧套筒的另一个作用是防止从凹槽中脱出。
支座联结装置上还有一个导向件,该导向件从支撑套筒一直延至拖绳支撑辊处。该导向件上有一个斜面,斜面是沿着指向拖绳支撑辊的挡板的方向逐渐增高的。在工作中,若拖绳越过了拖绳支撑辊上的挡板,则在下一次拉紧拖绳时,拖绳会在导向件的导向下自动地回到拖绳支撑辊上。导向件的高度应根据需要与设置在拖绳支撑辊上的挡板的高度相匹配。
以下参照附图进一步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连接两个钢轨组合件装置的俯视图,其中表示了一个拖绳支撑辊通过支座连接装置支座联结装置插接到轨缝联结装置的带凹槽件上的安装槽内的状况;
图2为沿图1所示结构的铅垂方向截取的横向剖视图;
图3为沿图2中Ⅲ-Ⅲ线截取的纵向剖视图。
图1中的1表示轨缝联结装置,2、2'表示钢轨组合件。钢轨组合件2、2'上各有两根行车钢轨4,该行车钢轨通过沿其横向设置的横梁3相互连接。在各个钢轨组合件2的一端处,行车钢轨4的端部5固定在轨枕6上(可参见附图2)。行车钢轨4通常是由U形铁制成的,其翼板7、7'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行车钢轨4的轨条8则位于铅垂方向。带有滚轮的井下轨道车在上翼板7'上移动。
在无翼板侧9处、在此情况下也就是在行车钢轨4的内侧处,凸榫体11固定(最好是焊接)在凹槽体10的行车钢轨的端头5、5'上。
在凹槽体10上锻造有一个凹槽12,用于支撑拖绳支撑辊13。拖绳支撑辊13通过支座连接装置14悬挂在凹槽12中。
支座连接装置14上有一个套筒形支撑套筒15,用于安装支座连接装置14上的支撑销16(可参见图3)。在支撑套筒15上还锻造有一个嵌接件17,以便于支座连接装置14嵌入到凹槽12中。斜板状的导向件18跨过支撑套筒15和嵌接件17延伸到拖绳支撑辊13处。支座连接装置14通过卡紧套筒19与设置在拖绳支撑辊13上的支撑销16连接。
拖绳支撑辊13上设有若干个挡板20。缠绕在拖绳支撑辊13上拖绳被限制在该挡板20之间。由于导向件18的斜面是沿着指向挡板20的方向逐渐增高的,所以,若在运行时出现拖绳松弛,从而越过了挡板20界定的边界的情况,在下一次拉紧拖绳时,拖绳会在导向件18的导向作用下自动地回到拖绳支撑辊13上。
由图3可见,安装槽设置在凹槽体10的端侧22、即远离两相接行车钢轨4的接缝21的一侧。凹槽12是由一个开口向上的切槽23与两个翼缘24、25构成。在翼缘24处有一个外凸的限位件26(此处可参见图2)。支座连接装置14通过一个卡紧套筒27固定在限位件26处。
零部件说明
1-轨缝联结装置
2-钢轨组合件
2'-钢轨组合件
3-横梁
4-行车钢轨
5-钢轨端头
5'-钢轨端头
6-轨枕
7-翼板
7'-翼板
8-轨条
9-腹板
10-凹槽件
11-凸榫体
12-凹槽
13-拖绳支撑辊
14-支座联结装置
15-支撑套筒
16-支撑销
17-嵌接件
18-导向件
19-夹紧套筒
20-挡板
21-接缝
22-件10的一侧
23-切槽
24-翼缘
25-翼缘
26-限位件
27-夹紧套筒
H-件18的高度
H1-件20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