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及其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1241926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435.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105875.X

申请日:

2002.04.12

公开号:

CN1452162A

公开日:

2003.10.2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分类号:

G11B7/24; G11B7/26

主分类号:

G11B7/24; G11B7/26

申请人:

铼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式禹; 吴俊翰

地址:

台湾省新竹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潘培坤;陈红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性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及制造方法,应用于数值孔径(NA)大于0.8、波长范围在405nm附近的光学读取储存装置。此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包括:一之基底;一反射层,形成于所述基底上;一染料记录层,形成于所述反射层上;一中间夹层,形成于所述记录层上;以及一覆盖层,形成于所述中间夹层上。所述记录层利用所述中间夹层区隔,以保护染料层不致在制程中受到破坏。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一次性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 媒体适用于数值孔径NA大于0.8,且激光光源波长在蓝光区域,波长范围 涵盖385-425nm的光学读取、储存媒体,其包括: 一基底; 一反射层,设置于所述基底上方; 一染料记录层,设置于所述反射层上方; 一中间夹层,设置于所述记录层上方;以及 一覆盖层,设置于所述中间夹层上方,该覆盖层厚度在50μ-200μm 之间。
2: 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其 特征在于,在所述染料记录层与覆盖层之间,还包括一中间夹层。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射层是利用溅镀方式形成于所述基底上方。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染料记录层是利用旋转涂布方式形成于所述反射层上方。
5: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夹层是利用溅镀方式形成于所述记录层上方。
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覆盖层是利用旋转涂布方式形成于所述中间夹层上方。
7: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其 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粘接层,以与一覆盖膜层结合,形成一所述覆盖层。
8: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其 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粘着剂,以与一覆盖膜层结合,形成一所述覆盖层。
9: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夹层的材料是选择对蓝光波长光束具高穿透性的无 机材料制造。
10: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夹层的材料是选择自金属、金属气化物、金属氮化物、 碳或硅化合物等无机材料制造。
11: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激光光源是由所述覆盖层方向入射于所述储存媒体。
12: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中间夹层是直接设置于所述染料记录层之上。
1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中间夹层是直接设置于所述覆盖层之下。
14: 一种一次性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下列步骤: 利用溅镀方式于所述基底上形成一反射层; 利用旋转涂布方式于所述反射层上形成一染料层; 利用溅镀方式于所述染料层上形成一中间夹层;以及 于所述中间夹层上形成一覆盖层。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次性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的制造 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列步骤: 于所述中间夹层上有一粘着剂;以及 所述粘着剂可形成一粘接层,与一覆盖膜层利用粘接作用结合,而形 成一所述覆盖层。
16: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次性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的制造 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覆盖层是利用旋转涂布方式形成于所述中间夹层 上。
17: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次性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的制造 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覆盖层厚度在50μm-200μm之间。
18: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次性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的制造 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存媒体适用于数值孔径NA大于0.8,且激光光 源波长在蓝光区域,波长范围涵盖385-425nn的光学读取、储存媒体。
19: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次性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中间夹层的材料是选择自对蓝光波长光束具高穿透性的无 机材料制造。
20: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次性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激光光源是由所述覆盖层方向入射于所述储存媒体。

说明书


一次性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密度光储存媒体膜层结构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次性的高密度光盘的膜层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背景技术

    光盘CD(Compact Disc)自1980年代初期发展以来,更大容量及更高品质的光盘片应用的研究不曾中断,如继CD之后,在1997年发表的第二代光盘:数字多功能光盘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使用一波长约为650nm的激光光源,其数据存量已由先前的数百MB发展到GB数量级,例如单面单层的DVD5(4.7GB)到双面双层的DVD18,其容量已达18GB,然而这样的发展对于满足视讯多媒体的高容量需求,如数字广播(DigitalBroadcasting)及宽影幕高画质电视(HD-TV)的播、录等仍嫌不足。紧接DVD之后,新一代高密度光盘如称为DVR(Digital Video Recording)或HD-DV D(High Density DVD)的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正在发展中

    这种新一代的高密度光盘一般使用较高的物镜数值孔径(NA)Numerical Aperture至0.8以上,及较高解析度的405nm波长激光(DVD为650nm),以推进光盘的储存容量达15GB至50GB以上,来满足应用上的需求。

    然而这种新一代的高密度光盘与传统光盘片在制造生产上有相当大的不同,特别是在运用有机染料作为记录层时,因光盘结构不同造成膜层形成的顺序上的不同,而产生困难。以DVR光盘为例,其基底的厚度由CD的1.2mm,及DVD的0.6mm,转变为DVR的1.1mm左右,而读取的方向则与传统的CD或DVD不同,激光头读取的方向在CD及DVD是以基底为读取面,而DVR的读取面则是在基底的反侧,其厚度仅在约0.05mm-0.2mm之间(即其厚度大体在50μm-200μm之间。1μm=10-3m)。

    由于这样地差异,使得加在基底的膜层结构顺序必须相反,以便正确的读取数据。

    图1中所示为传统一次性光盘片的基本膜层结构,其膜层的形成是在基底11表面,分别依序形成一染料记录层12、金属反射层13与覆盖层14,其读取面则在箭头所指方向。但对高密度光盘而言,由于其激光读取头(未绘示)的激光光源是由覆盖层24入射(如箭头所指方向,其厚度如前述,仅约为0.1mm附近),故其加在基底的膜层结构顺序也必须相应调整,即如图2所示,先在基底21(单面光盘而言,其厚度约在1.1mm左右)表面形成一金属反射层23,之后形成一染料记录层22,再形成一的覆盖层24。其中因该染料层22形成于反射层23之后(与传统光盘相反),不可避免的将与覆盖层24直接接触,将导致染料层在形成覆盖层的过程中受到破坏,而使得盘片品质受到影响。

    覆盖层24一般是使用一种光反应性的覆盖胶(lacquer),此种软质的覆盖胶可以旋涂(spin coating)或其他适当的涂布方式涂布在光盘上(例如网印等)形成一覆盖胶层,之后在紫外光(UV)照射下定型硬化为一具有高硬度的覆盖层24。然而困难在于该覆盖胶在硬化前易与记录层材料相互作用,特别是可记录一次的有机染料记录层22。  

    参考第3a-3b,为另一种以贴合方式形成覆盖层的两个例子。一粘着剂涂布于前述记录层22上形成一粘接层31;接着,一覆盖膜层32与所述粘接层31结合,形成覆盖层。或者于记录层22上,将已具有粘着剂311的覆盖膜层321(原理类似胶带贴合,且该粘着剂可以为一种感压式的粘着剂)作为覆盖层且覆盖于记录层22。然而,所述例子中不论粘接层31或粘着剂311均具有流质的特性,易与染料记录层22作用,并破坏此记录层22结构,同样会产生品质的问题。发明内容

    为解决所述的问题,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应用于NA>0.8,激光读取头大体在蓝光区域范围,波长大约涵盖385nm-425nm的光学读取储存媒体的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次性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此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包括一基底、一反射层、一记录层、一中间夹层及一覆盖层。

    所述中间夹层是设置于所述记录层上方,以避免覆盖层与记录层接触,影响盘片品质。此外,由于所述中间夹层是设置于所述记录层上方,使得在形成此覆盖层时,所述记录层受到所述中间夹层的保护面不易被破坏,确保盘片品质。

    所述染料层是设置于所述中间夹层及反射层间,使得在形成所述覆盖层时,所述记录层染料受到所述中间夹层与所述反射层的保护而无被破坏之虞,进一步确保染料层的稳定性,延长盘片的使用寿命。

    所述中间夹层是形成于所述覆盖层之前,以阻隔所述覆盖层可能对盘片的不良影响。

    所述中间夹层可以溅镀方式将无机材料溅镀于所述记录层上。所述中间夹层的材料可选择对蓝光波长光束具高穿透性的无机材料制造。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的制造方法。此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利用射出成型方法形成具有沟轨的一基底、利用溅镀方式于所述基底上形成一反射层、利用旋转涂布或真空蒸镀的方式于所述反射层上形成一染料层、利用溅镀方式于所述染料层上形成一中间夹层以及利用涂布式或贴合方式于所述中间夹层上形成一覆盖层。

    为让本发明的所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

    图1是概要地显示一种公知一次性光盘片结构剖面视图;

    图2是显示另一种公知的新一代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具有可录一次特性的结构剖面图;

    图3a、图3b为以公知贴合方式形成覆盖层的图例;

    图4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次性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的结构剖面图;

    图5a、图5b是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次性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的结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4,利用溅镀(sputter)装置将一反射材料,例如银、铝等,于基底21上形成一反射层23(reflective layer)。接着,利用旋转涂布方式(spin coating metbod)于所述反射层23上形成一染料记录层22,接着,利用溅镀装置将一无机材料溅镀于所述记录层22上形成一中间夹层(intermediate layer)41,该无机材料可包括如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碳或硅化合物等无机材料,尤可选择对蓝光波长光束具高穿透性的无机材料,此中间夹层41是形成于所述记录层上,以避免覆盖层与记录层接触,接着,覆盖材料设置于所述中间夹层上,利用旋转涂布等方式,形成厚度范围大体在50μm-200μm之间的覆盖层24。

    在本发明中,因为中间夹层41设置于覆盖层24之前,可有效阻绝覆盖层24与敏感的染料间起任何不良作用,故利用旋转涂布方式形成所述覆盖层24时,能保持记录层的稳定性,因此可确保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的品质。

    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述覆盖层24也可以其他方法形成。请参阅第5a-5b,如将一粘着剂涂布于所述中间夹层41上形成一粘接层31;接着,一覆盖膜层32与所述粘接层31结合,形成一覆盖层。再一种方法是将已具有粘着剂311的覆盖膜层321作为覆盖层,此种覆盖膜层近似于一胶带作用,可贴合于该中间夹层41上,同样可形成一覆盖层。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例如,在中间夹层与染料记录层之间,或中间夹层与覆盖层之间也可设置其它膜层,均为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为准。

一次性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次性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次性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及其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次性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次性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及其制造方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性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及制造方法,应用于数值孔径(NA)大于0.8、波长范围在405nm附近的光学读取储存装置。此高密度多功能数字储存媒体包括:一之基底;一反射层,形成于所述基底上;一染料记录层,形成于所述反射层上;一中间夹层,形成于所述记录层上;以及一覆盖层,形成于所述中间夹层上。所述记录层利用所述中间夹层区隔,以保护染料层不致在制程中受到破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信息存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