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机高度调整系统.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1238686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73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130275.8

申请日:

2002.08.22

公开号:

CN1477442A

公开日:

2004.02.2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申请权的转移)变更项目: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台湾省台北市变更后权利人:宇东电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美国特拉华州威明顿登记生效日:2007.2.2|||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G03B21/14

主分类号:

G03B21/14

申请人: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苏政敏

地址:

台湾省台北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陈小雯;肖鹂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闩锁机构,包括一开孔面可以容一螺纹杆通过。该开孔面的一半是表面光滑并固定于一壳体,而另一半具有螺纹并由一内部模块构成,其中该内部模块可在该壳体内滑动。该内部模块通过一弹簧朝向该开孔面的固定部分推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调整高度的按钮设计,方便使用者能够通过轻松地压下按钮松开高度调整杆,粗调投影机前缘高度以及投影角度,并且在放开按钮时,稳固地钳住高度调整杆,使投影机前缘固定在特定位置,此时可进一步旋转高度调整杆以微调投影角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高度调整系统中的闩锁机构,包括有: 一第一壳体,其包括有: 一底面,具有一中央开口用来让一高度调整杆通过; 一支柱,设置于该底面上靠近该中央开口处,并沿着该中央开口的 周缘形成有一支撑面与该高度调整杆的杆面一致,用以支撑该高度调整杆; 一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第一边缘及第二 边缘上;以及 一第三表面,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第三边缘上; 一内部模块,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内,该内部模块包括有: 一中心部位,具有一第一开孔,而该支柱设置于该第一开孔中,且 该支柱的该支撑面面向该第一开孔的一接触面; 一第一耳部及第二耳部,分别由该中心部位的第一边缘及第二边缘 延伸出去,并分别设置于一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上;以及 一第三耳部,由该中心部位的第三边缘延伸出去,并设置于一第三 表面上; 一第二壳体,可固接于该第一壳体上,并至少包覆部分的该中心部位, 该第二壳体具有一中央开口相对应于该第一壳体的中央开口; 其中当该中心部位处于一第一位置时,该第一开孔的该接触面压向该高 度调整杆,使该高度调整杆抵住该弧形支撑面,并将该高度调整杆卡于一固 定位置,而当该中心部位处于一第二位置时,该第一开孔的该接触面能够与 该支撑面分离,而使得该高度调整杆滑动于该接触面及该支撑面之间。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机构,其中该闩锁机构另包括有一弹性元 件,以将该中心部位朝该第一位置推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闩锁机构,其中该第三耳部构成一按钮,可推动 该中心部位朝向该第二位置移动,以松开该高度调整杆。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机构,其中该接触面及该支撑面都为与该高 度调整杆杆面一致的弧形,且该接触面及该支撑面两者之一具有螺纹面,又 其中当该中心部位处于一第一位置时,该螺纹面与该高度调整杆的一相对应 的螺纹面作用,而将该高度调整杆钳住于一固定位置。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闩锁机构,其中该支撑面为一光滑面,而该接触 面为一螺纹面,且该支撑面由尼龙66构成。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机构,其中该第二壳体上包括有一第一表 面、一第二表面及一第三表面,分别相对应于该第一壳体的该第一、第二及 第三表面。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闩锁机构,其中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的该第 一表面、第二表面及第三表面都为弧面,由此分别形成一第一开口、一第二 开口及一第三开口。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机构,其中该支撑面直接设置于相对于该接 触面的位置。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机构,其中该第一耳部及该第二耳部分别与 该第一壳体的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作用,避免了该中心部位与该第一壳 体的该底面接触。
10: 一种高度调整系统,包括有: 一高度调整杆,用以支撑一装置; 一第一壳体,其包括有: 一底面,具有一中央开口用来让该高度调整杆通过; 一支柱,设置于该底面上靠近该中央开口处,并沿着该中央开口的 周缘形成有一支撑面与该高度调整杆的杆面一致,用以支撑该高度调整杆; 一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第一边缘及第二 边缘上;以及 一第三表面,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第三边缘上; 一内部模块,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内,该内部模块包括有: 一中心部位,具有一第一开孔,而该支柱设置于该第一开孔中,且 该支柱的该支撑面面向该第一开孔的一接触面; 一第一耳部及第二耳部,分别由该中心部位的第一边缘及第二边缘 延伸出去,并分别设置于一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上;以及 一第三耳部,由该中心部位的第三边缘延伸出去,并设置于一第三 表面上; 一第二壳体,可固接于该第一壳体上,并至少包覆部分的该中心部位, 该第二壳体具有一中央开口相对应于该第一壳体的中央开口,且该高度调整 杆也穿过该第二壳体的中央开口; 其中当该中心部位处于一第一位置时,该第一开孔的该接触面压向该高 度调整杆,使该高度调整杆抵住该弧形支撑面,并将该高度调整杆卡于一固 定位置,而当该中心部位处于一第二位置时,该第一开孔的该接触面能够与 该支撑面分离,而使得该高度调整杆滑动于该接触面及该支撑面之间。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高度调整系统,其中该高度调整系统另包括有 一弹性元件,以将该中心部位朝该第一位置推动。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高度调整系统,其中该第三耳部构成一按钮, 可推动该中心部位朝向该第二位置移动,以松开该高度调整杆。
13: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高度调整系统,其中该接触面及该支撑面都为 与该高度调整杆杆面一致的弧形,且该接触面及该支撑面两者之一具有螺纹 面,又其中当该中心部位处于一第一位置时,该螺纹面与该高度调整杆的一 相对应的螺纹面密合,而钳住该高度调整杆于一固定位置。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高度调整系统,其中该支撑面为一光滑面,该 接触面为一螺纹面,且该支撑面由尼龙66构成。
15: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高度调整系统,其中该第二壳体上包括有一第 一表面、一第二表面及一第三表面,分别相对应于该第一壳体的该第一、第 二及第三表面。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高度调整系统,其中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 的该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及第三表面都为弧面,由此分别形成一第一开口、 一第二开口及一第三开口。
17: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高度调整系统,其中该支撑面直接设置于相对 于该接触面的位置。
18: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高度调整系统,其中该第一耳部及该第二耳部 分别与该第一壳体的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作用,避免了该中心部位与该 第一壳体的该底面接触。

说明书


投影机高度调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度调整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投影机领域,可针对一支撑脚进行快速粗调及微调的高度调整系统。

    背景技术

    请参考图1,图1为一现有的投影机10。投影机10平置于一平整表面12上,例如一平坦桌面,并将图像投影至一屏幕14上。由于屏幕14相对于投影机10的高度可能变动,因此投影机10上一般会提供一组倾斜调整系统18,用来调整投影机10的投影角度θ。以调整投影至屏幕14上的图像位置。

    请参考图2,图2显示图1中投影机10的倾斜调整系统18的前视图。现有的倾斜调整系统18具有两个支柱18L,每一支柱18L具有一螺纹支撑杆18R、一足部18F,以及一相对应的螺栓18B。螺纹支撑杆18R直接栓锁在螺栓18B中。通过旋扭螺纹支撑杆18R,例如经由足部18F,即可以改变足部18F与螺栓18B之间的距离d,并由此改变投影机10前端的高度以及投影角度θ。

    现有的倾斜调整系统18虽然设计简单,然而,对于使用者而言极不方便,因此每每要转换许多圈螺纹支撑杆18R,才能够使投影机10前端达到所要倾斜的位置。因此,现有投影机10的高度调整机制在实际应用上费时、费力,实有改进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度调整系统,其主要应用于类似投影机等装置,除了提供高度调整及使用上的方便,也可提供稳固的机械支撑。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用于高度调整系统中的闩锁机构,包括有:一第一壳体,其包括有:一底面,具有一中央开口用来让一高度调整杆通过;一支柱,设置于该底面上靠近该中央开口处,并沿着该中央开口的周缘形成有一支撑面与该高度调整杆的杆面一致,用以支撑该高度调整杆;一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第一边缘及第二边缘上;以及一第三表面,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第三边缘上;一内部模块,以可滑动地方式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内,该内部模块包括有:一中心部位,具有一第一开孔,而该支柱设置于该第一开孔中,且该支柱的该支撑面面向该第一开孔的一接触面;一第一耳部及第二耳部,分别由该中心部位的第一边缘及第二边缘延伸出去,并分别设置于一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上;以及一第三耳部,由该中心部位的第三边缘延伸出去,并设置于一第三表面上;一第二壳体,可固接于该第一壳体上,并至少包覆部分的该中心部位,该第二壳体具有一中央开口相对应于该第一壳体的中央开口;其中当该中心部位处于一第一位置时,该第一开孔的该接触面压向该高度调整杆,使该高度调整杆抵住该弧形支撑面,并将该高度调整杆卡于一固定位置,而当该中心部位处于一第二位置时,该第一开孔的该接触面能够与该支撑面分离,而使得该高度调整杆滑动于该接触面及该支撑面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高度调整系统,包括有:一高度调整杆,用以支撑一装置;一第一壳体,其包括有:一底面,具有一中央开口用来让该高度调整杆通过;一支柱,设置于该底面上靠近该中央开口处,并沿着该中央开口的周缘形成有一支撑面与该高度调整杆的杆面一致,用以支撑该高度调整杆;一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第一边缘及第二边缘上;以及一第三表面,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第三边缘上;一内部模块,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于该第一壳体内,该内部模块包括有:一中心部位,具有一第一开孔,而该支柱设置于该第一开孔中,且该支柱的该支撑面面向该第一开孔的一接触面;一第一耳部及第二耳部,分别由该中心部位的第一边缘及第二边缘延伸出去,并分别设置于一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上;以及一第三耳部,由该中心部位的第三边缘延伸出去,并设置于一第三表面上;一第二壳体,可固接于该第一壳体上,并至少包覆部分的该中心部位,该第二壳体具有一中央开口相对应于该第一壳体的中央开口,且该高度调整杆也穿过该第二壳体的中央开口;其中当该中心部位处于一第一位置时,该第一开孔的该接触面压向该高度调整杆,使该高度调整杆抵住该弧形支撑面,并将该高度调整杆卡于一固定位置,而当该中心部位处于一第二位置时,该第一开孔的该接触面能够与该支撑面分离,而使得该高度调整杆滑动于该接触面及该支撑面之间。

    简言之,本发明的闩锁机构,用于高度调整系统中。该闩锁机构包括有一第一壳体、一内部模块及一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边缘、一第二边缘、一第三边缘、以及一第四边缘。该内部模块以可滑动的方式平置于该第一壳体内。该内部模块的一中心部位具有一第一开孔,让一高度调整杆穿过该第一开孔。该内部模块可以于该第一壳体内前后滑动。设置于该第四边缘以及内部模块的该中心部位中间的弹簧,则提供一推力将该内部模块推向该第三边缘。当该弹簧将该内部模块推向该第三边缘时,该内部模块与该高度调整杆之间的机械作用即将该高度调整杆锁定于一固定位置。

    该中心部位具有一第一耳部以及第二耳部,将该内部模块托住架高,使该内部模块未与该第一壳体的底面接触。该中心部位另包括有一第三耳部,构成一按钮。此外,该中心部位另包括有一第四耳部,该弹簧即缠绕于该第四耳部上。按钮的作用即在于抵销该弹簧的作用力,当压下该按钮时,该内部模块即被推向该第四边缘,使该高度调整杆脱离原先与该内部模块形成的咬合状态,而该高度调整杆即可因此穿过该第一开孔自由滑动。

    由于本发明闩锁机构提供了一种快速调整高度的按钮设计,因此能够方便使用者通过轻松地压下按钮,松开高度调整杆,粗调投影机前缘高度以及投影机投影角度,并且在放开按钮时,稳固地钳住高度调整杆,使投影机前缘固定在特定位置,此时可进一步旋转高度调整杆以微调投影角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现有的投影机;

    图2为图1中投影机的倾斜调整系统的前视图;

    图3为利用本发明高度调整系统的投影机前视图;

    图4为高度调整系统的侧视立体图;

    图5为图4中闩锁机构在移开第二壳体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壳体内部配置的上视图;

    图7为图6的第一壳体加上闩锁机构之后的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3,图3显示利用本发明高度调整系统30的投影机20前视图。如图3所示,高度调整系统30包括一高度调整杆40以及一闩锁机构(1atchingmechanism)50。高度调整杆40通过闩锁机构50,并通过高度调整杆40与闩锁机构50之间的机械作用,使高度调整杆40稳固地锁于闩锁机构50的预定位置上。而当使用者压下一按钮50B时,高度调整杆40随即脱离闩锁机构50,并穿过闩锁机构50自由滑动。如此一来,高度调整杆40的足部42以及投影机20下缘面22的距离D即可以随意调整,从而调整投影机的投影角度。附带一提的是,足部42可以具有一软质、抓地力强的底面,例如软橡胶,以避免刮伤投影机20放置的表面,以及避免投影机20的滑动。

    请参考图4,图4显示高度调整系统30的侧视立体图。闩锁机构50包括一第二壳体57以卡合方式(snap mechanism)锁于一相对应地第一壳体58上。当结合在一起,第一壳体58以及第二壳体57共同形成一第一开口51(在图4中,由于角度并不明显)、一第二开口52,以及一第三开口53。按钮50B即是由第三开口53伸出。

    请参考图5,图5显示图4中闩锁机构50在移开第二壳体57之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第一壳体57具有一第一边缘58F、一第二边缘58S、一第三边缘58T,以及一第四边缘58R。一内部模块60以可滑动的方式平置于第一壳体58内。一内部模块60的中心部位62具有一第一开孔64,而高度调整杆40穿过第一开孔64。内部模块60可以如图5中箭头FB方向所示于第一壳体58内作前后滑动。设置于第四边缘58R以及内部模块60的中心部位62中间的弹簧90,则提供一推力将内部模块60推向第三边缘58T。当弹簧90将内部模块60推向第三边缘58T时,内部模块60与高度调整杆40之间的机械作用即将高度调整杆40锁定于固定位置。而按钮50B的作用即在于抵销弹簧90的作用力,当压下按钮50B时,内部模块60即被推向第四边缘58R,使高度调整杆40脱离原先与内部模块60形成的咬合状态,而高度调整杆40即可因此穿过第一开孔64自由滑动。第一壳体58具有一卡榫58N,可以与第二壳体57上相对应的卡勾57H卡接,使第一壳体58与第二壳体57能够稳固锁定。另外,第一壳体58具有一锁固部位58M可将闩锁机构50固定安装于例如投影机等装置上。

    请参考图6,图6显示第一壳体58内部配置的上视图。如图6所示,第一壳体58具有一底面58B,其具有一中央开口58C,用以容纳高度调整杆40通过。中央开口58C的孔径大小应设计至恰好容许高度调整杆40自由滑动穿过中央开口58C。在底面58B上靠近中央开口8C处设置有一支柱59,其具有一弧形支撑面59B。弧形支撑面59B与高度调整杆40的杆面配合,并沿着中央开口58C周缘形成。弧形支撑面59B为一光滑平面,当高度调整杆40穿过中央开口58C时,主要靠贴着弧形支撑面59B自由移动。弧形支撑面59B建议使用硬质、具有光滑特性的塑料,例如工业标准的尼龙66塑料,作为材料。第一壳体58在第一边缘58F上具有一第一表面59F,以及在第二边缘58S上具有一相似的第二表面59S,其中第一表面59F以及第二表面59S可以在与第二壳体57组合后,与第二壳体57上的相对表面构成第一开口51及52。同样地,第三边缘58T上的一第三表面59T可在第一壳体58与第二壳体57组合后,形成第三开口53。

    请参考图7,图7显示图6的第一壳体58加上闩锁机构50之后的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如前所述,内部模块60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于第一壳体58内。支柱59穿过内部模块60中心部位62的第一开孔64。中心开孔64的形状设计成与支柱59与高度调整杆40一致,避免内部模块60在闩锁机构50内摇晃,并作为一限制工具以避免内部模块60朝向第四边缘58R移动过多。内部模块60另一较重要的技术特征在如图7所示属于第一开孔64内面的接触面60B。接触面60B具有与高度调整杆40相似的螺纹,并与高度调整杆40的杆面曲度一致。接触面60B与弧形支撑面59B结合共同环覆住高度调整杆40,而通过弹簧90的推力,接触面60B被推向第三边缘58T,因此接触面60B可钳住高度调整杆40。当高度调整杆40被钳于螺纹接触面60B以及光滑弧形支撑面59B之间时,高度调整杆40的螺纹杆面与螺纹接触面60B咬合,而使高度调整杆40稳固地被闩于固定位置上。在此状态下,仍然可通过逆时钟或顺时钟方向的转动高度调整杆40微调投影机20与足部42之间的距离D。

    另一方面,压下按钮58B时,弹簧90因此受迫而让内部模块60朝向第四边缘5R滑动,而螺纹接触面60B因此与高度调整杆40脱离,使得高度调整杆40不再受到螺纹接触面60B以及光滑弧形支撑面59B的联合限制。如此一来,高度调整杆40的螺纹杆面即可自由地滑动于开口58C中。而第二壳体57同样具有一中央开口57C容许高度调整杆40通过。需强调的是,只有接触面60B具有螺纹,而支撑面59B无螺纹。这样才可使高度调整杆40在压下按钮50B时作自由上下滑动。动作时,内部模块60的中心部位62可以具有两个明显的位置:第一位置50L是内部模块60被推向第三边缘58T而使接触面60B将高度调整杆40钳固的状态,第二位置50U是内部模块60被推向第四边缘58R而将接触面60B与高度调整杆40松开的状态。

    此外,中心模块60的中心部位62具有一第一耳部66F以及第二耳部66S,其中第一耳部66F由第一边缘66F延伸出去,配置于第一表面59F构成的孔洞中,第二耳部66S由第二边缘60S延伸出去,配置于第二表面59S构成的孔洞中。第一耳部66F及第二耳部66S对于闩锁机构50在第一壳体58内的平稳操作也相当重要。第一耳部66F以及第二耳部66S将内部模块60托住架高,使得实际上内部模块60并未与第一壳体58的底面58B接触。因此,当内部模块60在第一壳体58内滑动时,摩擦力可以减至最低,使得使用者在操作本发明的闩锁机构50时,感受到省力及舒适感。当然,第二壳体57上与第一表面59F及第二表面59S相对应的位置也有一致的表面与第一耳部66F及第二耳部66S动作,同样是避免内部模块60的中心部位62与第二壳体57的大面积接触。中心部位62另包括有一第三耳部66T由第三开口53向外延伸出来,构成按钮50B。理想上,第三耳部66T并不与构成第三开口53的表面接触。此外,中心部位62另包括有一第四耳部66R朝向中心部位62的第四边缘60R向外延伸出去,并设于第一壳体58的第四表面59R上。弹簧90即缠绕于第四耳部66R上。

    请参考图8,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示意图,显示本发明的闩锁机构50并不一定要安装于投影机的外部。在图8中,闩锁机构50是内建安装于投影机100的壳体92内部。按钮50B则由壳体92延伸出来,方便使用者快速调整足部94高度H。此设计需注意高度调整杆40因此必须穿过壳体92的上下部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闩锁机构提供了一种快速调整高度的按钮设计,方便使用者能够通过轻松地压下按钮松开高度调整杆,粗调投影机前缘高度以及投影角度,并且在放开按钮时,稳固地钳住高度调整杆,使投影机前缘固定在特定位置,此时可进一步旋转高度调整杆以微调投影角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按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都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投影机高度调整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投影机高度调整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投影机高度调整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投影机高度调整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投影机高度调整系统.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闩锁机构,包括一开孔面可以容一螺纹杆通过。该开孔面的一半是表面光滑并固定于一壳体,而另一半具有螺纹并由一内部模块构成,其中该内部模块可在该壳体内滑动。该内部模块通过一弹簧朝向该开孔面的固定部分推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调整高度的按钮设计,方便使用者能够通过轻松地压下按钮松开高度调整杆,粗调投影机前缘高度以及投影角度,并且在放开按钮时,稳固地钳住高度调整杆,使投影机前缘固定在特定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摄影术;电影术;利用了光波以外其他波的类似技术;电记录术;全息摄影术〔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