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型断层双半浮体加滑行板式摩托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艇和中小型船(舟)。[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上特别是中国军事、海上辑私、防洪抗灾、旅游、近海水上交通、体育竞赛、休闲娱乐等领域的中小型摩托艇和游艇,基本上都采用V型和V平型摩托艇(船、舟)。
该两种艇(船、舟)型大多采用不饱合树脂与玻璃纤维材料(玻璃钢)制成,艇(船、舟)的自重大。此两种艇(船、舟)由于艇(船、舟)自身线型决定了艇(船、舟)在静止和航行时,艇(船、舟)身与水面的接触面积大,从而使艇(船、舟)的航行阻力很大。而且在设计艇(船、舟)的结构和整体配重都不合理。航行阻力大、艇(船、舟)速慢、发动机负荷大、能耗大、起速、转向性能差,是该艇(船、舟)致命缺陷。目前大都采用加大发动机功率来克服以上缺陷。[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自重轻、艇(船、舟)与水面的无效磨擦面积小、结构合理、能耗低、起速、转向性能好、抗浪性高的V型断层双半浮体加滑行板式摩托艇(船、舟)。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方案来实现:一种V型断层双半浮体加滑行板式摩托艇(船、舟),由艇(船、舟)体、滑行部分、操纵装置、动力部分、推进部分组成。艇(船、舟)体是由首部V型破浪部分、弦板部分、滑行部分和尾板部分组成。首部V型主要作用是破浪。艇(船、舟)两弦部分是压浪和防水溅。尾板主要是悬挂发动机或防水溅。滑行部分是由艇(船、舟)前端两个断层式滑行浮体和中部至尾部的滑行板组成。该两处设计主要作用是:艇(船、舟)在不同的水面条件和速度下,艇(船、舟)底不同的位置和面积与水面接触,有效地减小了艇(船、舟)与水面的摩擦面积,而且在断层与滑行浮体间形成气垫,起到抬升艇(船、舟)的作用,从而使发动机地功率损耗减小。由于结构设计的改变,使整个艇(船、舟)体的结构更合理,整体配重得当,大大减轻了艇(船、舟)的自重,节约了发动机燃料,而且增加了发动机功率。使艇(船、舟)的起速、转向、抗浪、载重、航行速度,都有了大幅提高,明显的降低了发动机功率损耗,减小发动机的燃料消耗,节约了能源。
发明了艇(船、舟)前压浪板,在遇到风浪时,可抬升艇(船、舟)首,避免艇(船、舟)在风浪中出现出现扎浪情况。
发明了救生条,当艇上人员落水后,用手抓住在水上漂浮。
发明了救生和攀艇吊蓝,平时为坐椅板,当救援落水者时,可由艇上救护人员带绳索抛落水上,当将落水者拖至艇边时,可作为落水者上艇踏板,既解决了救生需要,又解决了落水者攀艇的困难。
发明了上下艇(船、舟)踏板,人员在水中可轻易从踏板上攀上艇。
该艇(船、舟)采用两种材料制成:
一、新型玻璃钢复合材料和工艺,加上新型结构,重量比原艇(船、舟)轻二分之一。
二、采用最新高科技全塑钢复合材料,用特殊工艺加工制造,重量比原艇(船、舟)重量减轻了五分之三,而强度比玻璃钢材料增加三倍,使用寿命是普通玻璃钢材料的十倍。
经过对比试验,自重比目前所使用的艇(船、舟)减少了二分之一;强度提高三倍;使用寿命提高十倍;使用的环境条件提高五倍的耐受力;动力消耗降低三分之二;起速和转向性能提高三分之二;速度提高1-1.5倍;载重量提高1-1.5倍;能量燃料消耗节省五分之三;整个艇(船、舟)的自身结构和整体配重以及动平衡趋向完美。
本摩托艇(船、舟)最突出的特点为航行速度快,行驶平稳。[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艇(船、舟)体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艇(船、舟)体仰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艇(船、舟)体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艇(船、舟)体后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艇(船、舟)体剖视图。
其中,1.艇(船、舟)后舷板 2.前浮体舷板 3.前浮体 4.内浮体5.后压浪板 6.艇(船、舟)滑行面艇(船、舟)底 7.艇(船、舟)防撞沿 8.扶手 9.艇(船、舟)驾驶座 10.载人座位、救生吊蓝 11.艇(船、舟)帮板 12.艇(船、舟)机板 13.艇(船、舟)舱踏板 14.停泊挂绳座 15.救生条 16.上艇(船、舟)脚踏板 17.艇(船、舟)头压浪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V型断层双半浮体加滑行板式摩托艇(船、舟),由艇(船、舟)体,滑行部分,操纵装置,动力部分,推进部分组成。艇体由后舷板(1)、前浮体舷板、艇(船、舟)底滑行面(6)、艇(船、舟)尾挂机板(12)组成。滑行部分由前浮体(2)加内浮体(4)和压浪板(5)组成,形成一种断层形,使艇(船、舟)在行驶中,减少阻力,增加抗浪性,航行平稳而速度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