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机滚动导辊及制造、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轧机滚动导辊及制造、修复方法,尤其是一种由基体和碳化钨套所组成的轧机滚动导辊,属轧机导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轧机滚动导辊的作用是诱导轧件正确地进入轧辊孔型,扶持轧件在孔型中稳定变形,以得到所要求的几何形状和尺寸。轧机滚动导辊运行环境恶劣,在运行中受轧件很大的冲击和高温。现有棒、线材、小型轧钢厂使用的轧机滚动导辊材质为合金铸铁、锻造合金钢,为整体结构,整个轧机滚动导辊硬度相同,这给使用轧机滚动导辊使用带来了许多不便。一方面,其整体结构轧机滚动导辊硬度低、易磨损、耐磨性差,轧机滚动导辊过早的磨损,导致生产操作人员只能频繁更换导辊,这大大增加了生产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备件耗费高,轧机滚动导辊的磨损成为影响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轧钢》杂志2002年第二期介绍了,通过碳化物细化-复合渗镀-等温淬火-深冷处理,增加了表层碳化物的数量和硬度,提高了耐磨性、耐蚀性和耐热性,其使用寿命比NiCr合金导辊提高1倍,但工艺比较复杂。因此,有必要对轧机滚动导辊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轧机滚动导辊使用部位容易磨损的问题,提供一种硬度高,具有高耐磨性、抗裂性能好的组合式轧机滚动导辊,并可使因局部磨损轧机滚动导辊重复利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导辊寿命低的缺点。为此,本发明还要提供一种制造、修复该导辊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轧机滚动导辊,由一个带有孔的碳化钨套和一个基体组成,碳化钨套的孔对应基体,在碳化钨套和基体间有无机胶,基体是铸钢、铸铁或是磨损了的轧机滚动导辊,碳化钨套单边厚度为2mm或2mm以上,基体与碳化钨套的配合单边间隙为0.15-0.3mm,碳化钨套主要成份WC%70-80%、Co30%-20%,碳化钨套硬度:HRA80以上,在碳化钨套的外侧焊接挡环,导辊基体与碳化钨套配合处粗糙度▽3以下。
一种制造、修复轧机滚动导辊的方法,该方法如下:
1)粘接表面处理;用丙酮分别清洗基体粘接部位及碳化钨套;
2)粘接采用氧化铜无机胶粘接:1毫升磷酸液加4-4.5克氧化铜粉末配胶,在铜板上调制用刮铲充分调和,搅和到呈糊状,粘结剂拉丝达3~5mm时,将调和好的胶用橡胶刮板均,多次、均匀的迅速地涂抹在两粘接面上,胶粘剂厚度为0.3-0.4mm,将导辊基体立放,再将碳化钨套放置粘接部位,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碳化钨套,使其粘接层比较均匀,清除残胶;
3)粘接操作20℃为宜,避免在25℃以上操作;
4)整个操作过程在5分钟内完成;
5)室温下放置2-3小时,送入烘箱内50℃保持1小时,再升温至80-100℃恒温2小时;
6)将挡环3与基体1焊接在一起;
7)精加工轧机滚动导辊。
本发明的轧机滚动导辊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是在运行时由碳化钨套与钢材接触,碳化钨套硬度:HRA80以上,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因而导辊不易失效,尤其是在高温时红硬性好,使用寿命长,不易发生磨损。其综合使用寿命比锻造合金钢、合金铸铁导辊提高10~15倍,而且成本较低,大大减轻了操作人员地劳动强度。可减少导辊调整和更换时间,提高轧机的作业率,减少导辊消耗,可以大大减少备件贮备,该轧机滚动导辊适用于线、棒材轧机、小型钢轧机及切分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轧机滚动导辊的剖视图;
图2是导辊基体的剖视图;
图3是碳化钨套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轧机滚动导辊,由一个带有孔的碳化钨套2和一个基体1组成,碳化钨套2的孔对应基体,在碳化钨套2和基体1间有无机胶4。基体1是铸钢材质,碳化钨套2单边厚度为3mm,基体1与碳化钨套2的配合单边间隙为0.2mm,碳化钨套2主要成份WC%75、Co25%,碳化钨套2硬度:HRA84,在碳化钨套2的外侧焊接挡环3,导辊基体1与碳化钨套2配合处粗糙度▽3。对于粘接过碳化钨套的轧机滚动导辊的修复,如需拆胶,可将导辊浸泡在氨水之中,借助敲击和压力作用,破坏胶层。
一种制造、修复轧机滚动导辊的方法,该方法如下:
1)粘接表面处理;用丙酮分别清洗基体粘接部位及碳化钨套;
2)粘接采用氧化铜无机胶粘接:1毫升磷酸液加4.5克氧化铜粉末配胶,在铜板上调制用刮铲充分调和,搅和到呈糊状,粘结剂拉丝达4mm时,将调和好的胶用橡胶刮板均,多次、均匀的迅速地涂抹在两粘接面上,胶粘剂厚度为0.35mm,将导辊基体立放,再将碳化钨套放置粘接部位,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碳化钨套,使其粘接层比较均匀,清除残胶;
3)粘接操作20℃;
4)整个操作过程在5分钟内完成;
5)室温下放置3小时,送入烘箱内50℃保持1小时,再升温至90℃恒温2小时;
6)将挡环3与基体1焊接在一起;
7)精加工轧机滚动导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