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地格柱梁施工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23599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9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0107200.1

申请日:

1990.08.21

公开号:

CN1059177A

公开日:

1992.03.04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E02D17/20

主分类号:

E02D17/20

申请人:

吴朝清;

发明人:

吴朝清

地址:

中国台湾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晓舒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山坡地格柱梁施工法,利用具菱形网目之铁丝网作为格柱梁之模网,由于菱形网目间具有侧向可移动性,遇山坡地凹凸不平之坡地面时,菱形网目间之侧向相对关系全自动调整,实施喷浆工程后,混凝土格柱梁能与坡地面完全贴紧,而菱形网目之模网毋须拆除;另外,在每一格柱方块之四个顶点位置设有膨胀式锚钉贯穿坡地面一定深度,以便完工后格柱梁能藉膨胀式锚钉之助与坡地紧密地结合,防止格柱梁与坡地脱离。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山坡地格柱梁施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钢筋与匝筋之架设步骤,其系在坡地上欲喷浆之每一格柱之空间位置架设钢筋,并以匝筋将钢筋作侧向定位; (B)格柱梁之模网架设步骤,其系在欲喷浆之每一格柱之钢筋内缘四周及整个格术钢筋之外缘四周以具有菱形网目之铁丝网架设出欲喷浆之空间,架设菱形网目铁丝网时,菱形网目会自动调整侧向相对关系位置,而使铁丝网之下缘与山坡地凹凸不平之地面贴紧; (C)喷浆步骤,系在菱形网目铁丝网所形成之格柱空间内予以喷施混凝土。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山坡地格柱梁施工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之铁丝网目以不超过15mm×15mm为宜。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山坡地格柱梁施工法,其特征在于其中之混凝土以一比一之水泥与砂并以45%水灰比进行施工。

说明书


本发明关于山坡地格柱梁的施工法。

    山坡地格柱梁之施工,系山坡地水土保持所常使用地方法。一些斜面较陡之山坡地,因雨水直接或间接之作用,经过一段时间后,山坡地常有崩塌现象,而妨害交通;而如果系溪流两边之山坡地,山坡地崩塌的结果,会使得河道变窄,引起河水暴涨。

    而为防止上述山坡地可能造成之灵害,常用的方法系在斜面较陡之山坡地面,筑以格柱梁结构,希望格柱梁混凝土结构,将坡地面定位,防止其崩陷。

    目前现有的山坡地格柱梁施工法,首先必须将山坡面整平,然后在所规划之欲喷浆格柱空间位置上架设钢筋,并以匝筋将钢筋作侧面。接下来,工人便将灌浆所用之模板带至山坡面,然后在山坡面上作模板架设步骤,亦即在欲喷浆之钢筋内缘四周及整个格柱钢筋之外缘四周架设模板,以便将来喷浆时限制混凝土的流动空间。

    目前之山坡地格柱梁施工法有不少缺点。首先,模板之重量不轻,体积甚大,工人首先须将为数甚多之模板携至陡峭的山坡面上,体力及时间皆消耗不少。另外,山坡面虽曾经过整平,但仍可能有小范围之凹凸不平现象存在,因此在架设模板阶段,因模板之周缘是平直的,模板因而无法与坡面贴紧,模板与地面乃形成空隙,导致将来喷浆时,混凝土从空隙中流出。情况较严重时,甚至使喷浆完工后整个坡面的格柱梁非常不整齐及不美观,而要在事后花大量工时的修齐,又等待混凝土固化后,还须将模板拆下,并携离地面。

    而本案施工法之目的、功效,即在针对现有的施工法之缺点,加以改进。

    本发明的山坡地格柱梁施工法,其特征之一在以具菱形网目之铁丝取代现有的模板,铁丝网系以成卷式之方式携至坡面上,其体积、重量较小,因此在搬运及架设时皆较模板容易。

    本发明的施工法之另一特征,在以菱形网目之铁丝网作为模网后,俟喷浆完毕混凝土固化后,铁丝网并不须拆下,而与混凝土联合构成格柱梁,其格柱梁之整体强度,连续性更佳,且免掉拆除模板之步骤,节省工时甚多。

    本发明的施工法之再一特征,系利用菱形网目铁丝网,其菱形网目间所具有之侧向具有可移动性,遇有山坡地凹凸不平之坡地面时,菱形网目间会自动调整其侧向相对关系,而使得铁丝网之下缘可完全贴紧凹凸不平之坡地面,喷浆时混凝土可完全拘限在模网之空间内。而整个坡面之格柱梁非常整齐及美观,不须再予修整。

    本发明的又一特征,系在喷浆步骤前,在每一格柱方块之四个顶点位置,设置膨胀式锚钉,穿过山坡地面一定深度,以便喷浆步骤完工后,格柱梁能藉膨胀式锚钉之助与坡地紧密地结合,防止格柱梁与坡地脱离。

    现结合附图加以说明。

    图1:本施工法完成后之示意图。

    图2:本施工法钢筋、匝筋及铁丝钢架设示意图。

    图3:本施工法于平坦坡面铁丝网与坡面接触图。

    图4:本施工法辅以传统地锚施工时之断面图。

    如图1所示,为本案施工法喷浆完工后之示意图。其中,可见在每一格柱方块之四个顶点位置有膨胀式锚钉。

    本发明施工法,如图2所示,首先为钢筋与匝筋之架设步骤,即在坡地上先规划好格柱梁之长、宽、厚度等尺寸,然后在坡地上所规划欲喷浆之空间部分架设钢筋2并以匝筋21将钢筋2作侧向之定位。

    钢筋架设完成后,紧接着为一格柱梁之模网架设步骤。如图2所示,其系在欲喷浆之每一格柱梁部分之钢筋2内缘四周及整个格柱钢筋外缘四周以具有菱形网目之铁丝网3架设出欲喷浆之空间,并以铁丝与钢筋捆扎,使其单元呈回字形,该铁丝网其网目以边长为10mm之菱形或10mm×15mm大小之平行四边形为宜,以适于混凝土之沾附及避免流失。

    而于铁丝网3架设时,当坡地面为较为平坦之工地,则请参阅图3所示,其可藉菱形之下缘角嵌插接触坡地面,并使其紧贴而空隙离地不致太高,以利混凝土之沾附固结。唯当欲施工之坡地面为崎岖不平时,请参阅图4所示,则由于铁丝网3系交错而成的,故其可将网目经纬向间略作调整,使其下缘尽量紧贴坡地面,以使混凝土能确实附着于坡地面,以增加其牢固性。所以,当坡地面整体依规划之等距围设后,其整个格柱梁即显得整齐有序,并为喷浆处预留空间,而免除了现有方法笨重模板围设的繁琐现象。

    俟模网架设完成后,即可进行喷浆步骤。其系以大致为一比一之水泥与沙混合,再以45%之水灰比,即45%之水分拌合而成之混凝土,喷灌于前述之模网内处,喷浆步骤所应特别注意的是,即于两铁丝网间喷浆外,并于其两侧亦适量喷灌,使铁丝网能为混凝土所包覆。又对于不拟种植草皮于格网内之情况,则喷浆时亦时予以喷灌,并使混凝土能与坡地面结合。唯在欲美化种植之场合,则该格网即不予喷灌。同时,在灌浆之顺序上,似采用由下而上,亦即由坡面下方逐渐往上喷灌,且实施本发明时,亦不防采用传统与现有的强固辅助措施,如定点加设地锚等,如图5所示。故于喷浆完成后,铁丝网、钢筋、匝筋俱为混凝土所包覆并构成一体,且混凝土亦与坡地面结合。而不须如传统与现有的方法那样必须再拆卸模板,耗费人力。

    所以,实施本发明在人力与物力上均可节省,且工时上亦可大幅缩短,加之实施后格柱梁整齐美观,并因铁丝网、钢筋、匝筋等之连结为混凝土包覆而更为牢固,诚为施工法上之一大突破。

山坡地格柱梁施工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坡地格柱梁施工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坡地格柱梁施工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坡地格柱梁施工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坡地格柱梁施工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山坡地格柱梁施工法,利用具菱形网目之铁丝网作为格柱梁之模网,由于菱形网目间具有侧向可移动性,遇山坡地凹凸不平之坡地面时,菱形网目间之侧向相对关系全自动调整,实施喷浆工程后,混凝土格柱梁能与坡地面完全贴紧,而菱形网目之模网毋须拆除;另外,在每一格柱方块之四个顶点位置设有膨胀式锚钉贯穿坡地面一定深度,以便完工后格柱梁能藉膨胀式锚钉之助与坡地紧密地结合,防止格柱梁与坡地脱离。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