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水建工程大坝高坝体和高大型混凝土工程的大模板施工方案。尤其是涉及一种整装整拆自提升钢模的施工方案。 在水利建设大坝高坝体的高大型立模,拆模工作面的模板施工中,主要有两种模板施工技术方案。
其一是在大坝高坝体大、中、小型混凝土多层仓号立、拆模工作面外,从下往上逐步搭设高层外围脚手架,由立、拆模人员采取小块模板拼接法和拆除法,从下往上逐层进行立、拆模。采取这种施工方法,主要是每次模板施工都必须进行搭、拆脚手架,立、拆模板四道工序。在立、拆模板中,搭拆脚手架工作量大,消耗材料多,工效低,工期长,并且施工安全性差。
其二是在吊车工作复盖区内。在立模人员配合下用吊车在多层仓号立、拆模工作面上,逐个逐层地从下往上进行大模板安装拆卸(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点安装、拆)。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1.大模板的安、拆和混凝土的浇筑都需要吊车,因而在施工中相互争吊车的矛盾非常突出,大大地影响工程进度。2.在吊车工作复盖区内的多个仓号立、拆模工作面上只能用本吊车从某一仓号开始逐个地进行大模板的安拆,而不能同时在其复盖区的多个仓号上立、拆模工作面上进行大模板安、拆(面安、拆)。故工效低,工期长,工程进度慢。3.在吊车工作复盖区以外的大模板安、拆就无法进行,因此适应性差,施工中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车倒运,模板刚度要求大,制作用材多,从专厂制作到用成套起吊设备运输工具倒运到现场,再用现场吊车进行大钢模安、拆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机械动力。
在其它现有的模板施工中,有采用在墙体浇筑中的滑动模板技术,但通常都是在小厚度墙体上设置提升装置或用塔式滑动笼体分别锚定在浇筑墙体上。这些类型的施工方法有如EP108697报道的墙体上升模板(多用在墙体厚度为1米以下)施工方法,所采用模板虽然能在连接的等高度在整个工作长度上向上提升。但必须由一块模板提供支承,并在这块模板上设置提升装置,使其对面模板产生上升运动。如果墙体厚度加大,提升装置结构变复杂,尺寸重量都加大,安装施工都较困难,甚至在一定厚度时这种施工法将变得不可能。而在大坝模板施工中,绝大多数混凝土仓号都是在水平方向厚度很大的仓号,好些仓号立、拆模工作面对面都无模板可提供支承提升装置。因此,这类模板施工法无法应用于大坝高坝体混凝土模板施工中。
西德专利(DE2760022)公开的爬升模板也属于墙体爬升模板。这种模板由附有滑动笼体地塔式提升架和提升装置完成每次模板的立、拆模及提升工作。提升模板时,塔架和滑动笼体采用分离式锚固装置,直接与浇灌的墙体固定,塔架上升时,滑动笼体固定。笼体上升时塔架固定,立、拆提升模板时,模板从锚栓上松开后由塔架上的提升装置使模板往上爬升。这种附有笼体的提升架和提升装置结构复杂重量大,安装、拆卸麻烦,不能随意方便即时地作为专用工具,同时在几个墙体仓号上施工。因此,在每一个墙体仓号上都必须安装附有笼体的塔式提升架和提升装置。在施工中,这种爬升机构必然地要求制作多。并且,其高度也必须高于模板所需的提升高度。因此,架子的尺寸及重量都较大,这对于大面积,大高度的水利工程建设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缩短水工大坝、高坝体或高大型混凝土工程模板施工工期,加快工程进度,简化施工工序为高大型混凝土工程的模板施工提供一种节约原材料,人力和物力,操作方便的施工模板及其提升架。以求解决在施工面上所有的大、中、小分层仓号立、拆模工作面变小块拼接法和拆除法为大模板提升安、拆法;解决在施工中大模板的安、拆与混凝土浇筑争吊车的矛盾;变吊车在工作面上的大模板点安装为面安装。
本发明是这样完成的,在混凝土仓号立、拆模工作面上已整装好的大钢模之间预留纵缝,在纵缝所对的原浇筑混凝土上设置简易提升架,提升架上设有后档模横杆的下悬臂夹在二大钢模之间。提升立、拆模时,首先用临时拉杆锚定架子,再将提升架上悬臂吊环上的手葫芦挂住钢绳的一端,钢绳的另一端系住大钢模下部的吊钩,啥朔?别同步拉动两边提升架上的手葫芦,使设置有脚手架的大钢模往上滑升。模板滑升时,模板限制在提升架上、下悬臂上所设置的前后档模横杆之间滑动。
提升架两边大钢模提到所需立模高度,架子上、下悬臂都夹在二大钢模之间,以降低提升架的高度,减少架子设计尺寸和重量,便于作为专用工具随时、随地能方便地拆除移到其它地方立拆模。
在本发明中,所整装的大钢模下层围檩夹缝所对处无钢模板面,便于大钢模提升就位时,其下层围檩夹缝与已浇混凝土上部套筒螺栓孔(28)(即下层浇筑仓号浇筑时,模板的锚定拉杆位置,拆模时取下拉杆上的套筒螺栓,即在已浇筑混凝土上留下螺栓孔。)对位穿紧套筒螺栓以紧固模板作用,并可少焊一层拉杆。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地描述:
附图1是模板未提升时的初始状态;附图2是模板提升就位状态;附图3是模板锚固示意;附图4是在模板上与锚固用钢筋拉杆相连接的套筒螺栓。(24)。
1。钢模板面 2。立带方钢 3。围檩方钢
4。后档模横杆 5。前档模横杆 6。上悬臂
7。下悬臂 8。手葫芦 9。提升架
10。调节套筒螺母 11。弯钩螺杆 12。L12.5×8
角钢 13。L7.5×7.5角钢 14。钢模板面支撑(方木)
15。φ14连接螺栓 16。φ12钢绳
17。φ45×2.5滑模钢管 18。提升吊钩
19。预埋螺栓 20。垫模方木 21。锥型连接销
22。围檩夹缝 23。预埋紧固拉钩 24。紧固套筒螺母
用提升大钢模施工法在大坝、高坝体等高大型混凝土工程的高大型立、拆模工作面上立、拆大钢模时,首先用临时板方木找平基础仓号立、拆模工作面基脚,采用人工小块拼接法在基脚上整装所需规格的大钢模(结构形式如附图所示)并在二大钢模之间预留20~30cm的纵缝,在边缘大钢模与仓号界面之间留30~40cm间隔纵缝。基础仓号模板整装好后,在纵缝上填上填缝板(也可用小钢模代替)并用木带固定,经加固、校正,将基础仓号下二层拉杆焊好后,就完成了基础仓号的立模工作,清理后方可浇筑。基础仓号浇筑收拌时,即时在二大钢模之间预留纵缝和边缘大钢模与仓号界面间预留间隔纵缝所对混凝土面按附图预埋锚固提升架(9)的预埋螺栓(19)、拉杆锚固钩(23)。并使得所埋的预埋螺栓(19)在提升架(9)安装好后,能使上、下悬臂(6),(7)通过纵缝中心线,且架子直立、平稳,无大的倾斜。若混凝土有保护层钢筋,就要注意调节模板整装位置和预埋螺栓位置或加大纵缝宽度,使二悬臂(6),(7)能从纵向钢筋之间穿过。
基础仓号浇好后,在常温下一般要经过48小时以上可用提升方式往上立、拆大钢模。如果天气过冷,立拆大钢模的时间适当放长些,以保证拆模所需的最低混凝土强度。
往上提升立、拆大钢模时,在二大钢模之间纵缝和边缘大钢模与仓号界面之间纵缝所对处预埋螺栓(19)上装上提升架(9)并用临时弯钩螺栓(11)拉杆锚钩(23)调节套筒螺母(10)锚固。提升架(9)装好后,其下悬臂(7)夹在二大钢模之间,下悬臂(7)上的后档模横杆(4)档住模板以防拆模时模板向后倾倒,然后,拆掉填缝板木带和填缝板,将提升架(9)的上悬臂(6)吊环上的手葫芦(8)挂住钢绳(16)的一端,钢绳(16)的另一端系住模板口下端吊钩(18),再以下往上卸掉大钢模上所有套筒螺栓,拆涯0濉S啥朔直鹄奖咛嵘埽?)上的手葫芦(8)使设有脚手架的大钢模两边同步往上滑升。模板滑升时就限制在提升架(9)上,下悬臂(6),(7),所设置的前后档模横杆(5),(4)之间滑动。并且由于在模板的背面设有两根滑模钢管,这就保证了模板在提升时的平稳滑动提升,大钢模提升到所需立模高度后,使大钢模下层围檩夹缝(22)与原浇混凝土上部的套筒螺栓孔对位,并穿紧套筒螺栓,紧固、校正模板,焊接下层拉杆,就完成了第一个大钢模立,拆模工作,如法操作继续利用原提升架9提升立,拆第二,第三…大钢模。
上层新仓号所有大钢模立好后,拆掉架子填上所有填缝板,并用木带加固,就完成了新仓号立模工作。以后继续往上层仓号立、拆模工作面上立、拆提升模板时,就继续采用此提升立、拆模施工法往上提升立、拆大钢模。
在提升立、拆大钢模施工中,如果所需立模高度超过3米,可用长链手葫芦或中途用二根套筒螺栓将大钢模临时固定在混凝土面上,将钢绳(16)叠成双股,一端系住钢模吊钩(18),另一端系住手葫芦(8)链钩,待手葫芦(8)回链后继续往上提升。
当提升架(9)两边大钢模提升就位后,即时拆除提升架(9)移到其它立、拆模工作面继续提升立、拆大钢模,使提升架作为专用工具得到充分利用。
在房屋土建中,对于高大型混凝土浇筑面,也可以采用这种提升滑模施工来提高工效,减低消耗。
穿过模板与锚固拉杆连接的套筒螺栓采用附图4的形式,当锚固拉杆(25)与之连接后,分别调节螺帽(26)和螺栓(27)即可方便地使模板处于浇筑的最佳位置。
若立、拆模工作面上有键槽模板时,就要求键槽模板和提升大钢模牢固结合,为了实现大钢模与键槽模板能同时整拆提升,在键槽板面上贴一层薄铁皮或塑料薄膜。另外,灌浆管喇叭口用小螺栓固定。喇叭口所对处无钢模板面,便于以后拆卸小螺栓。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大模板施工法,它除了能有效地完成高大混凝土工程的模板施工要求外,还解决了在大型混凝土施工中,模板的立,拆与浇筑争吊车的矛盾,它使得模板施工工序简化,缩短工期,并大大地节约了原材料的消耗。另外,使用本发明的施工法,采用的是以简易提升架支承提升,用手葫芦传动,安装、拆除方便,架子的外形尺寸及重量都较小,便于作为专用工具随时方便地在高、低空立、拆模工作面上搬移、安装。而不需要对每一个大模板都专门设计提升机构,使整个模板工程大大地减少提升机构的设计、制作。
根据定额标准和实际施工经验计算,用本发明大钢模施工法,每次将大钢模以初始位置提升到终上位置(提升高度2~6米)所需时间5~15分钟,由二人每安装一个大钢模约30~60分钟(包括校正、加固、焊接底层拉杆,补填填缝板),比普通人工采用小块模板拼接法进行模板施工提高工效5~10倍(在整个工作长度上提升5次以上)。比用吊车立、拆大钢模提高工效约2倍以上,(在整个工作长度上提升5次以上)。并且,在同一个大型立、拆模工作面上的整个工作长度上,提升次数越多,提升高度越高,每次提升钢模的面积越大,工效就越高,效益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