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梯3户纵向贯通住宅楼的设计方法.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123553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8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303189.0

申请日:

2009.06.11

公开号:

CN101575917A

公开日:

2009.11.1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4H 1/04公开日:2009111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H 1/04申请日:20090611|||公开

IPC分类号:

E04H1/04

主分类号:

E04H1/04

申请人:

昆山杰思规划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龚建新

地址:

215300江苏省昆山市庆丰西路555号昆山创意产业园4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1梯3户纵向贯通住宅楼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将标准层平面中公共楼梯左侧和右侧的空间均划分成上、下、左、右4格(统称空间4格),其中靠近公共楼梯的2格统称近梯格,上(下)方的2格统称上(下)格。每两个相邻的标准层为一循环,并在其中设置6个不同的住户出入口。每个住户内有空间4格中的2至3格(简称户内格),其中最少包括1个近梯格、1个上格和1个下格,每格之间的最大高差不超过1层,不同高差的户内格之间用室内楼梯连接。按本发明的方法设计的住宅楼,平均每标准层内有3个住户,和拥有相同户数的1梯2户住宅楼相比,其公共楼梯的建筑面积节省了约1/2;和常规的1梯3户住宅楼相比,每户均纵向贯通,解决了以往中间住户只能通过公共楼梯间接通风而导致户内空气流通不畅的难题。此外,由于住户及其出入口的增加,邻里交往的机会也增加了。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1梯3户纵向贯通住宅楼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标准层平面分为公共楼梯及其两侧的空间,每侧空间均分割成上、下、左、右4格(统称空间4格,其中靠近公共楼梯的2格统称近梯格,上方的2格统称上格,下方的2格统称下格);每两个相邻的标准层为一循环,其中设置6个不同的住户出入口;每个住户内有空间4格中的2至3格(统称户内格),其中最少包括1个近梯格、1个上格和1个下格,每格之间的最大高差不超过1层,不同高差的户内格之间通过室内楼梯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平均每标准层内有3个不同的住户。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住户有1至2个面向公共楼梯平台的住户出入口。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标准层内最少有1个拥有室内楼梯的住户,每个标准层内有1至3个室内楼梯。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住户内最多有2个近梯格。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住户内最多有2个上格。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住户内最多有2个下格。

说明书

一种1梯3户纵向贯通住宅楼的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体空间的设计方法,特别是关于1梯多户(2户以上)、户户纵向贯通住宅楼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按现有的住宅设计方法,为保证每户都纵向贯通以利通风,1部公共楼梯每层只能服务2户,即所谓的1梯2户。1梯2户住宅内的公共楼梯大部分时间内闲置,使用率很低。但如果设计成1梯3户,如图1所示,则中间住户10只能通过公共楼梯间12间接通风,居住质量下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二维平面内,如图2所示,从平面20左侧的平面24到达平面20右侧的平面25的途径仅有两条,即穿过平面20的路径26和绕过平面20的路径27(简称平面二路径)。换言之,如图3所示,如果1梯3户且户户纵向贯通的话,则从公共楼梯34出发到达尽端住户35时,要么穿越中间住户32,此时中间住户32被一分为二;要么绕过中间住户32,此时中间住户32纵向无法贯通。
因此,为了提高公共楼梯间的使用效率,使1部公共楼梯服务更多的住户,必须突破现有二维空间型设计方法的思路,在三维立体空间内进行设计。如图4所示,在三维空间内,从平面40左侧的平面44到达平面40右侧的平面45的途径增至四条,即除了穿过平面40的路径46、绕过平面40的路径47外,还有从平面40上方和下方跨越平面40的路径48和49(简称立体四路径)。本发明一种1梯3户纵向贯通住宅楼的设计方法,就是利用了上述原理。
发明内容
如图5所示,本发明1梯3户纵向贯通住宅楼的设计方法将标准层分为公共楼梯510、左侧空间520和右侧空间530;左侧空间520被分成上、下、左、右4格(统称空间4格),即靠近公共楼梯的近梯上格524和近梯下格525(统称近梯格)、远离公共楼梯的远梯上格522和远梯下格523(统称远梯格)。近梯上格和远梯上格统称上格,近梯下格和远梯下格统称下格。
右侧空间530和左侧空间520在设计上可以独立进行,因此,除非特别指明,本节始终以左侧空间520为例进行说明,这些说明同样适用于右侧空间530。
每个住户占上述空间4格中的2至3格,统称户内格。
(左侧空间520的)每两个相邻的标准层为一循环(统称循环标准层),并在其中设置3个不同住户的住户出入口。为此,户内格中最少包括1个近梯格,以便设置面向公共楼梯平台的住户出入口。另一方面,户内格中最多包括2个近梯格,因此,每户最多有2个住户出入口(参见图6)。
(左侧空间520的)每一循环标准层内平均设置3个不同的住户(因此,其中最少1户有室内楼梯),户内格之间的最大高差不超过1层,不同高差的户内格之间通过室内楼梯连接(参见图6)。
户内格中最少包括1个上格和1个下格,以达到纵向贯通的目的。
户内格中的非近梯格可能在近梯格所在的标准层内,也可能在相邻的标准层内,而这个相邻的标准层可能属于也可能不属于循环标准层(参见图6)。
综上所述,左侧空间平均每两个上下相邻的标准层内有3个住户,加上右侧空间平均每两个上下相邻的标准层内的3个住户,住宅楼内平均每标准层内有3个住户。
因此,按本发明的方法设计的住宅楼,和拥有相同户数的1梯2户住宅楼相比,其公共楼梯的建筑面积约节省了1/2;和常规的1梯3户住宅楼相比,其内每户均纵向贯通,解决了中间住户只能通过公共楼梯间通风而导致户内通风不畅的难题。此外,由于住户及其出入口的增加,邻里交往的机会也增加了。
附图说明
图1:常规的1梯3户示意图,中间住户只能通过公共楼梯间接通风。
图2:平面二路径原理示意图。
图3:利用平面二路径原理分析说明常规设计方法的缺陷示意图。
图4:立体四路径原理示意图。
图5:本发明1梯3户纵向贯通住宅楼的设计方法示意图。
图6:按本发明方法设计的1梯3户纵向贯通住宅楼实施例之一,3户中仅1个尽端住户的户内格相错1层。
图7:按本发明方法设计的1梯3户纵向贯通住宅楼实施例之二,3户中仅中间住户的户内格相错1层。
图8:按本发明方法设计的1梯3户纵向贯通住宅楼实施例之三,3户中2个尽端住户的户内格均相错1层。
图9:按本发明方法设计的1梯3户纵向贯通住宅楼实施例之四,3个住户的户内格均相错半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本发明1梯3户纵向贯通住宅楼的设计方法将标准层分为公共楼梯及其左侧空间和右侧空间,左侧空间和右侧空间在设计上可以独立进行。因此,与实施例1--实施例4相应的图6--图9中均未示右侧空间,且如无特别指出,本节仅对左侧空间(不包括右侧空间)进行说明,但这些说明同样适用于右侧空间。
实施例一:3户中仅1个尽端住户错1层
图6为按本发明方法设计的第一例1梯3户纵向贯通住宅楼的三维空间示意图,其中一个尽端住户的户内格相错1层。
如图6所示,该住宅楼有奇数层标准层610和偶数层标准层620两个不同的标准层,两个相邻的标准层为一循环。奇数层标准层610内有面向公共楼梯平台613的住户A的出入口614,偶数层标准层620内有面向公共楼梯平台622的住户B和C的出入口623和625。
住户A由同一层平面610内的2个近梯格组成,其中一为上格、一为下格。
住户B由同一层平面620内的1个近梯格和2个远梯格组成,2个远梯格中一为上格、一为下格。
住户C包括平面620内的1个近梯格、以及平面620的上层平面630内的2个远梯格632,不同楼层间的户内格通过室内楼梯624相连。
2个远梯格632不在循环标准层610和620内,另一方面,循环标准层之一的610内的2个远梯格612不包含在上述住户A、B、C中。因此,公共楼梯600左侧的部分602平均每两个相邻的标准层内有3个住户,加上右侧空间601(图6中未示)平均每两个相邻的标准层内的3个住户,住宅楼平均每层有3个住户,即1部公共楼梯平均每层服务3个住户。
此外,上述住户A、B、C中,户内格数量均为2-3格,其中最少包括1个上格和1个下格,因此户户纵向贯通,保证了直接通风。
实施例二:3户中仅中间住户错1层
图7为按本发明方法设计的第二例1梯3户纵向贯通住宅楼的公共楼梯700及其左侧部分的三维空间示意图,和图6所示方案在结构上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图7所示方案的中间住户D和E的户内格均相错1层,而图6所示方案中每隔1层有1个尽端住户的户内格相错1层。
实施例三:3户中2个尽端住户皆错1层
图8为按本发明方法设计的第三例1梯3户纵向贯通住宅楼的公共楼梯800及其左侧部分的三维空间示意图,和图6所示方案在结构上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图8所示方案中每层的尽端住户F、G和H的户内格均相错1层,而图6所示方案中每隔1层有1个尽端住户的户内格相错1层。
实施例四:3个住户皆错半层
图9为按本发明方法设计的第四例1梯3户纵向贯通住宅楼的公共楼梯900及其左侧部分的三维空间示意图,和图6所示方案在结构上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图9所示方案的所有住户I、J、K、L、M和N的户内格均相错半层,而图6所示方案中每隔1层只有1个尽端住户的户内格相错1层。
以上举例说明了本发明一种1梯3户纵向贯通住宅楼的设计方法在住宅设计中的应用。在符合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时,对本发明进行的各种增减、变形和替换,如增加1部或以上的电梯、将本发明的设计方法用于住宅以外的建筑物的设计等情形,都在本发明的保护内。

一种1梯3户纵向贯通住宅楼的设计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1梯3户纵向贯通住宅楼的设计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1梯3户纵向贯通住宅楼的设计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1梯3户纵向贯通住宅楼的设计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1梯3户纵向贯通住宅楼的设计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1梯3户纵向贯通住宅楼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将标准层平面中公共楼梯左侧和右侧的空间均划分成上、下、左、右4格(统称空间4格),其中靠近公共楼梯的2格统称近梯格,上(下)方的2格统称上(下)格。每两个相邻的标准层为一循环,并在其中设置6个不同的住户出入口。每个住户内有空间4格中的2至3格(简称户内格),其中最少包括1个近梯格、1个上格和1个下格,每格之间的最大高差不超过1层,不同高差的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