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增强镁氧太阳灶灶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玻璃纤维增强镁氧太阳灶灶壳复合材料,主要用于制作太阳灶灶壳的材料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氧化镁遇氯化镁的水溶液可形成硬度极大的固态材料,被称作镁氧水泥,常应用于建材。这种镁氧水泥材料的在温度、湿度较大的条件下产生“返卤”现象,即材料表面有尚未参与化合的氯化镁析出并吸收空气中的水份使物体表面变得潮湿,甚至产生水珠,因此难于被人们所接受。但是如果能重新配方,改进工艺,克服“返卤”现象,则可以推广应用,如果能增强其抗压、抗折、抗冲击强度,增强其耐侯性,则可成为制作太阳灶灶壳的理想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玻璃纤维增强镁氧太阳灶灶壳复合材料及其制作工艺。
按照本发明的玻璃纤维增强镁氧太阳灶灶壳复合材料,包括以60~70%的氧化镁和30~40%的氯化镁为主料,其特征在于添加下列材料组分,其百分数为占主料重量的百分比:
抗碱玻璃纤维: 4~8%,
氟硅酸纳: 1~6%,
磷酸三钠: 1.5~6%,
调色剂: 0.2~4%,
草酸: 0.5~4%,
滑石粉: 1~4%,
增塑剂: 1~3%,
配方中的抗碱玻璃纤维用作增强材料,这种玻璃纤维可以是乱丝、网格布或短切丝。
配方中的氟硅酸钠用于使材料“瓷性”化,克服“返卤”现象;加入磷酸三钠能增大材料强度,也有利于克服“返卤”现象;加入草酸是为了弱化碱性;加入滑石粉可增强材料的硬度与刚性并调节材料成熟时的膨胀系数;加入增塑剂是为了增加材料地“韧性”,有利于提高其抗折、抗冲击强度,增塑剂可采用不饱合聚酯树脂,191树脂或196树脂。
按照本发明所述的玻璃纤维增强镁氧太阳灶灶壳复合材料,用调色剂是为了调节复合材料的色度,所述的调色剂可采用三氧化二铁。
按照本发明,为了减轻极端气温(低温)对复合材料成熟期的影响,在所述的添加材料组分中还含有2~4%的硫酸镁。利用本发明的上述材料组分的玻璃纤维增强镁氧太阳灶灶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是,包括下列步骤:
a)制备浆料:
1)制备氯化镁水溶液:称量出重量百分比数30~40%的氯化镁,制成波美度等于或大于24度的氯化镁水溶液,
2)称量出重量百分数60~70%的氧化镁,
3)将上述主料在塑料桶中混合搅拌成粘稠浆料,
4)在上述浆料中加入1~6%氟硅酸钠,1.5~6%的磷酸三钠,0.5~4%的草酸,0.2~4%的调色剂,搅拌均匀,
5)再向上述浆料中加入1~4%的滑石粉,1~3%的增塑剂,再搅拌成均匀的浆料,
b)太阳灶灶壳复合材料制备工艺步骤为:
6)清洗太阳灶模具表面并在其上涂敷一层脱模剂,
7)在制备有脱模剂的太阳灶模具上交替涂一层浆料,再铺一层玻璃纤维,共涂铺2~4层,
8)初凝后压光,24小时后脱模,放置着养护成熟。
按照本发明的玻璃纤维增强镁氧太阳灶灶壳复合材料是一种全新的太阳灶灶壳材料。经检验证明,其抗压强度超过334kg/cm2,抗弯强度超过425kg/cm2,在75℃,湿度95%,紫外线老化条件下,经三年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材料基本无变形,无“返卤”现象,强度指标不低于原指标的80%。
太阳灶实际使用试验表明,抛物面聚光度优良,聚光焦斑集中光亮,焦斑温度高于800℃,灶面光洁度和平滑度优良;经长期使用不变形,适于长途运输。与铸铁太阳灶、水泥太阳灶相比,重量大为减轻,工艺简单,容易将太阳灶做大到2m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一个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按照本发明的玻璃纤维增强镁氧太阳灶灶壳复合材料的一个实施例,主料氧化镁60~70%,氯化镁30~40%,添加下列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抗碱玻璃纤维: 4~8%,
氟硅酸纳: 1~2%,
磷酸三钠: 1.5~2.5%,
草酸: 0.5~2%,
三氧化二铁: 0.2~2%,
滑石粉: 1~3%,
191树脂: 1.5~2.5%,
在气温很低的条件下,再向上述浆料中加入2~4%硫酸镁。
其制备工艺由下列步骤所组成:
a)制备浆料:
1)备氯化镁水溶液:称量出重量百分比数30~40%的氯化镁,制备成氯化镁水溶液,其波美度为24~30度,
2)称量出重量百分数60~70%的氧化镁,
3)将上述主料装入塑料桶中进行搅拌,形成粘稠浆料,
4)在上述浆料中加入1~2%氟硅酸钠,1.5~2.5%的磷酸三钠,0.5~2%的草酸,0.2~2%的三氧化二铁,搅拌均匀,
5)再向上述浆料中加入1~3%的滑石粉,1.5~2.5%的191树脂,搅拌均匀,在极低气温条件下,再向上述浆料中加入2~4%的硫酸镁,搅拌成均匀的浆料,
b)太阳灶灶壳复合材料制备工艺步骤为:
6)清洗太阳灶模具表面并在其上涂敷一层脱模剂,
7)在涂有脱模剂的太阳灶模具上涂一层浆料,在浆料上铺一层玻璃纤维,共涂铺三层浆料和三层玻璃纤维,
8)初凝后压光,24小时后脱模,放置养护成熟,即制成太阳灶灶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