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装置.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123399 上传时间:2018-01-26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50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70570.X

申请日:

2008.10.23

公开号:

CN101608518A

公开日:

2009.12.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5B63/00; E05B3/00; E05B15/12

主分类号:

E05B63/00

申请人:

株式会社易保

发明人:

尹淳炯

地址:

韩国首尔市

优先权:

2008.6.19 KR 20-2008-0008236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梁兴龙;武玉琴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在门内侧手柄旋转时自动解除锁定装置的强制锁定设置的内侧主体的门锁装置,它包括:可旋转地设置于该内侧主体上,并与该门内侧手柄连接的旋转驱动部;可与该旋转驱动部接触,并在随该旋转驱动部旋转而接触时向一个方向旋转的第一杆部;设置于该内侧主体上,可沿左右或上下方向进行直线往返运动,并根据移动位置的不同设置或解除锁定装置的强制锁定状态的强制锁定杆;及可旋转地设置于该内侧主体上,通过该第一杆部而进行旋转,并改变该强制锁定杆的位置的第二杆部。本发明在设定强制锁定状态下,因第二杆部和强制锁定杆的移动方向相互平行,因此与现有技术不同,使用较小的外力也能将强制锁定杆移动到解除强制锁定位置。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具有在门内侧手柄旋转时自动解除锁定装置的强制锁定设置的内侧主体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可旋转地设置于上述内侧主体上,并与上述门内侧手柄连接的旋转驱动部;
可与上述旋转驱动部接触,并在随上述旋转驱动部旋转而接触时向一个方向旋转的第一杆部;
设置于上述内侧主体上,可沿左右或上下方向进行直线往返运动,并根据移动位置的不同设置或解除锁定装置的强制锁定状态的强制锁定杆;及
可旋转地设置于上述内侧主体上,通过上述第一杆部而进行旋转,并改变上述强制锁定杆位置的第二杆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上述旋转驱动部的一侧外周面上沿着半径方向延伸形成的突出部。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旋转驱动部的表面上形成有突起部,在上述第一杆部一侧形成有可与上述突起部接触并向上述突起部方向延伸形成的突出部。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上述第二杆部末端向上述强制锁定杆的方向突出,并能够将上述强制锁定杆向一个方向推动的加压部。

说明书

门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锁装置,尤其是一种通过在门内侧只操作一次手柄即可解除其强制锁定状态,利用较小的外力就可从强制锁定位置移动到强制锁定解除位置或从强制锁定解除位置移动到强制锁定位置的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住宅、公寓或办公室等场所的出入口,通常都安装有禁止陌生人进出的门锁装置。
图1是现有技术的电子式门锁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内侧主体设定内部强制锁定状态的使用状态图,图3是现有技术的内侧主体解除内部强制锁定状态的使用状态图。
如图1~图3所示,门锁装置具备当使用者在室内旋转门内侧手柄60时解除门锁装置强制锁定状态的内侧主体2。
门内侧手柄60在设定强制锁定状态下,具有同时联动强制锁定杆40、榫眼50的锁定插销52、碰簧销54的应急(Panic)功能。因此,使用者在室内操作门内侧手柄60,可同时操作强制锁定杆40、榫眼50的锁定插销52及碰簧销54。
内侧主体2包括旋转驱动部10、杆部20、滑动部30及强制锁定杆40。
旋转驱动部10与门内侧手柄60连接,包括从旋转驱动部10突出延伸形成的突起部12。
杆部20通过合页a固定于内侧主体2的下部,可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杆部20包括突出部22、移动槽24及挂接部26。突起部22从杆部20向旋转驱动部10方向突出。在杆部20的上部形成移动槽24,用于帮助杆部20以合页a为中心轴旋转。挂接部26在杆部20的上部相互间隔一定距离形成,沿纵向整齐地延伸。
滑动部30包括挂接端32和倾斜槽34。挂接端32在滑动部30的下部突出形成,位于挂接部26之间。倾斜槽34在滑动部30的上部,为便于滑动部30上下移动而形成一定的倾斜角。
强制锁定杆40向内侧主体2的外侧突出形成。杆部20旋转使滑动部30沿垂直方向移动,强制锁定杆40从设定强制锁定位置移动到解除强制锁定位置。
如上所述的门锁装置,操作门内侧手柄60从设定强制锁定位置移动到解除位置的过程说明如下:
如图1~图3所示,旋转门内侧手柄60,旋转驱动部10的突起部12向下推杆部20的突出部22,使杆部20以合页a为中心顺时针旋转。杆部20将沿着移动槽24旋转,杆部20向上推滑动部30。滑动部30通过杆部20的上推力,从强制锁定位置移动到解除强制锁定位置。
上述结构中,滑动部30沿垂直方向移动,强制锁定杆40沿水平方向移动,滑动部30和强制锁定杆40的运行方向相互垂直,因此将强制锁定杆40移动到解除强制锁定位置,需要施加较大外力。
另外,如通过手动方式将强制锁定杆40从解除强制锁定位置移动到设定强制锁定位置,则需使用者施加外力解除挂接于滑动部30的部分,此时如果滑动部30的倾斜槽34两面不平滑,就不能顺利完成对强制锁定杆40的操作。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锁装置,通过在室内开门,将强制锁定杆从强制锁定位置移动到解除强制锁定位置时,各部件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从而使用较小的外力也可从强制锁定位置移动到解除强制锁定位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在门内侧手柄旋转时自动解除锁定装置的强制锁定设置的内侧主体的门锁装置,其包括:可旋转地设置于上述内侧主体上,并与上述门内侧手柄连接的旋转驱动部;可与上述旋转驱动部接触,并在随上述旋转驱动部旋转而接触时向一个方向旋转的第一杆部;设置于上述内侧主体上,可沿左右或上下方向进行直线往返运动,并根据移动位置的不同设置或解除锁定装置的强制锁定状态的强制锁定杆;及可旋转地设置于上述内侧主体上,通过上述第一杆部而进行旋转,并改变上述强制锁定杆位置的第二杆部。
上述旋转驱动部还包括在其一侧外周面上沿着半径方向延伸形成的突出部。
上述旋转驱动部的表面上形成有突起部,在上述第一杆部一侧形成有可与上述突起部接触并向上述突起部方向延伸的突出部。
上述第二杆部还包括在其末端向上述强制锁定杆的方向突出,并能够将上述强制锁定杆向一个方向推动的加压部。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门锁装置,其在强制锁定状态下,使第二杆部与强制锁定杆以大致相互平行的移动方向而移动,从而使用较小的外力也可从强制锁定位置移动到解除强制锁定位置。
另外,只通过操作一次门内侧手柄,就可将强制锁定杆从强制锁定位置移动到解除强制锁定位置,因此具有即使在设定为强制锁定的状态下遇到火灾等紧急情况也能迅速脱离等优点。
此外,因为强制锁定杆只向水平或垂直方向移动,因此,即使有加工尺寸及质量问题,也不会对完成操作产生太大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电子式门锁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内侧主体设定内部强制锁定状态的使用状态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内侧主体解除内部强制锁定状态的使用状态图;
图4是本发明的门锁装置设定内部强制锁定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门锁装置解除内部强制锁定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门锁装置的旋转驱动部另一实施例中设定强制锁定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门锁装置的旋转驱动部另一实施例中解除强制锁定状态的示意图。
在附图中,各附图标记指代如下元件:
100       内侧主体   110  旋转驱动部
112、122  突出部     120  第一杆部
112′     突起部     124  移动槽
126       销         130  强制锁定杆
140       第二杆部   142  加压部
A         第一合页   B    第二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门锁装置的具体实施例。
图4是本发明的门锁装置设定内部强制锁定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门锁装置解除内部强制锁定状态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门锁装置利用旋转驱动部的另一实施例中设定强制锁定状态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门锁装置利用旋转驱动部的另一实施例中解除强制锁定状态的示意图。
在对本发明的结构及作用的说明中,省略与现有技术结构及作用重复部分的详细说明,对相同的结构沿用与现有技术相同的符号。
本发明的门锁装置具有在门内侧手柄160旋转时自动解除锁定装置的强制锁定设置的内侧主体100。
以下实施例中,门内侧手柄60在强制锁定状态下,具有同时联动强制锁定杆40、榫眼50的锁定插销52及碰簧销54的应急(Panic)功能。因此,在室内,使用者操作门内侧手柄60,可同时操作强制锁定杆40、榫眼50的锁定插销52及碰簧销54(参照图1)。
实施例1
如图4和图5所示,内侧主体100包括旋转驱动部110、第一杆部120、强制锁定杆130及第二杆部140。
旋转驱动部110可旋转地设置于内侧主体100上,旋转驱动部110与门内侧手柄160连接。当使用者旋转门内侧手柄160时,旋转驱动部110同时沿着与门内侧手柄160相同方向旋转。旋转驱动部110还包括突出部112。旋转驱动部110的一侧外周面沿着半径方向延伸形成突出部112。如图6或图7所示,突出部112可在旋转驱动部110的表面突出形成一定的高度。
第一杆部120与旋转驱动部110可接触地安装。第一杆部120位于旋转驱动部110侧面,其下端通过第一合页A固定于内侧主体100上。第一杆部120通过选择性地接触旋转的旋转驱动部110,以第一合页A为中心向一个方向旋转。第一杆部120可具有移动槽124。移动槽124在第一杆部120的上部形成,移动槽124通过销126固定在内侧主体100上。移动槽124导引第一杆部120的旋转并限制其旋转半径。
强制锁定杆130在内侧主体100的外部突出形成。使用者在室内操作强制锁定杆130,其沿左右方向进行直线往返运动,根据其移动位置完成设定或解除强制锁定状态。强制锁定杆130具有将其设定为锁定时,在门外使用钥匙或密码也无法开门的功能。
第二杆部140设置于强制锁定杆130和第一杆部120之间,以第二合页B为中心可旋转地固定于内侧主体100上。第二杆部140随第一杆部120的旋转而一起旋转并将强制锁定杆130移动到解除强制锁定位置。第二杆部140还包括加压部142。加压部142呈半圆状在第二杆部140末端形成,其向强制锁定杆130的方向突出。加压部142向一个方向推强制锁定杆130,移动到解除强制锁定的位置。
上述结构的本发明门锁装置,从强制锁定状态转换为解除强制锁定状态的过程如下:
如图4所示,在强制锁定状态下旋转门内侧手柄160,与门内侧手柄160连接的旋转驱动部110顺时针方向旋转。此时旋转驱动部110的突出部112将接触第一杆部120的侧面。第一杆部120接触到突出部112,第一杆部120将以第一合页A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第二杆部140下端。第二杆部140将以第二合页B为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二杆部140的加压部142向左移动强制锁定杆130,从而解除强制锁定杆130的强制锁定状态(参照图5)。
在强制锁定状态下,第二杆部140和强制锁定杆130的移动方向大致平行,因此与现有技术不同,使用较小的外力也能将强制锁定杆130移动到解除强制锁定的位置。
另外,只通过操作一次门内侧手柄,就可将强制锁定杆从设定强制锁定位置移动到解除强制锁定位置,因此即使在强制锁定的状态下遇到火灾等紧急情况,也能迅速脱离。
实施例2
如图6和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门锁装置包括突出形成于旋转驱动部110的突起部112’、延伸形成于第一杆部120一侧的突出部122,这是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
本发明的门锁装置具有在门内侧手柄160旋转时自动解除锁定装置的强制锁定设置的内侧主体100。
内侧主体100包括旋转驱动部110、第一杆部120、强制锁定杆130及第二杆部140。旋转驱动部110、第一杆部120、强制锁定杆130及第二杆部140已在第一实施例中进行了说明,故省略。
突起部112’在旋转驱动部110的表面沿垂直方向突出形成。当旋转驱动部110旋转时,突起部112′推动突出部122。
突出部122在第一杆部120一侧与突起部112’可接触地向突起部112’方向延伸形成。突出部122与突起部112’接触之后,可左右方向旋转第一杆部120。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旋转驱动部110表面形成突起部112’时,从强制锁定状态转换为解除状态的过程说明如下:
如图6所示,在设定为强制锁定状态下旋转门内侧手柄160,与门内侧手柄160连接的旋转驱动部110顺时针方向旋转。这样,旋转驱动部110的突起部112’接触到第一杆部120的突出部122。当突起部112’和突出部122接触之后,第一杆部120以第一合页A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此时,第一杆部120沿着移动槽124导引旋转,并推动第二杆部140下端。这样,第二杆部140将以第二合页B为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二杆部140的加压部142向左移动强制锁定杆130,从而解除强制锁定杆130的强制锁定状态(参照图7)。
此时,在强制锁定的状态下,第二杆部140和强制锁定杆130的移动方向相对平行,因此能够以较小的外力将强制锁定杆130移动到解除强制锁定的位置。
如上所述,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思想和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但是前述的变化及修改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门锁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门锁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门锁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门锁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门锁装置.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在门内侧手柄旋转时自动解除锁定装置的强制锁定设置的内侧主体的门锁装置,它包括:可旋转地设置于该内侧主体上,并与该门内侧手柄连接的旋转驱动部;可与该旋转驱动部接触,并在随该旋转驱动部旋转而接触时向一个方向旋转的第一杆部;设置于该内侧主体上,可沿左右或上下方向进行直线往返运动,并根据移动位置的不同设置或解除锁定装置的强制锁定状态的强制锁定杆;及可旋转地设置于该内侧主体上,通过该第一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