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轮驱动车辆的离合器和齿轮布置.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1229062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PDF 页数:43 大小:2.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44036.9

申请日:

2010.03.17

公开号:

CN101905631A

公开日:

2010.12.0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0B 35/16申请日:20100317|||公开

IPC分类号:

B60B35/16; B60K17/06; B60K17/02; B60K17/16

主分类号:

B60B35/16

申请人: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发明人:

C·E·凯里; S·H·维特科普; J·M·哈特; A·W·菲利普斯

地址:

美国密执安州

优先权:

2009.03.17 US 12/405297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代理人:

崔幼平;曹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前轮驱动车辆的离合器和齿轮布置。一种前轮驱动变速器设有输入构件、输出构件、四个行星齿轮组、多个联接构件和多个转矩传送装置。每个所述行星齿轮组包括太阳轮构件、行星架构件和齿圈构件。转矩传递装置包括布置在变速器壳体内的离合器和制动器。每个所述离合器和制动器都位于由行星齿轮组和壳体壁限定的特定区域中。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驱动桥, 包括 : 输入构件 ; 输出构件 ; 壳体, 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壁、 第二壁和在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延伸的第三壁 ; 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 第二、 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 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与第一壁相 邻, 第三行星齿轮组与第二壁相邻, 第四行星齿轮组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相邻, 第二行星齿轮 组在第四和第三行星齿轮组之间, 每个行星齿轮组具有太阳轮构件、 齿圈构件和支撑多个 行星齿轮的行星架构件, 每个行星齿轮构造成与太阳轮构件和齿圈构件都互相啮合, 其中 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一行星齿轮 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 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三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 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入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出构 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其中, 壳体具有 : 第一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 第一壁和第一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二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 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一和第四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三区域, 所述第三区域从行星齿轮组 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四和第二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四区域, 所述第四区域 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五区域, 所述第五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三行星齿轮组和第二壁轴向 界定 ; 以及第六区域, 所述第六区域从第三壁径向向内且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外 限定并且被第一壁和第二壁轴向界定 ; 以及 设置在第三、 第四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离合器 ; 设置在第二、 第三、 第四和第五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离合器 ; 设置在第四、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三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制动器 ; 和 设置在第一、 第二、 第三、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制动器 ; 其中, 离合器和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在输入构件和输出构件之间建立至少八个前 进速度比和至少一个倒档速度比 ; 以及 传动齿轮系, 所述传动齿轮系具有与第二传动齿轮互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 其中第 一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输出构件, 第二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中间轴 ; 用于驱动一对车轮的差速齿轮组 ; 旋转地固定于中间轴的小齿轮 ; 以及 输入差速齿轮, 所述输入差速齿轮与小齿轮啮合并且构造成旋转地驱动差速齿轮组。
2: 一种驱动桥, 包括 : 输入构件 ; 输出构件 ; 壳体, 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壁、 第二壁和在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延伸的第三壁 ; 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 第二、 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 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与第一壁相 邻, 第三行星齿轮组与第二壁相邻, 第四行星齿轮组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相邻, 第二行星齿轮 2 组在第四和第三行星齿轮组之间, 每个行星齿轮组具有太阳轮构件、 齿圈构件和支撑多个 行星齿轮的行星架构件, 每个行星齿轮构造成与太阳轮构件和齿圈构件都互相啮合, 其中 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一行星齿轮 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 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三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 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入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出构 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并且 其中, 壳体具有 : 第一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 第一壁和第一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二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 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一和第四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三区域, 所述第三区域从行星齿轮组 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四和第二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四区域, 所述第四区域 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五区域, 所述第五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三行星齿轮组和第二壁轴向 界定 ; 以及第六区域, 所述第六区域从第三壁径向向内且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外 限定并且被第一壁和第二壁轴向界定 ; 设置在第三、 第四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离合器 ; 设置在第二、 第三、 第四和第五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离合器 ; 设置在第四、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三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制动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 第三、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制动器 ; 和 其中, 离合器和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在输入构件和输出构件之间建立至少八个前 进速度比和至少一个倒档速度比, 动力传递组件, 所述动力传递组件具有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 其中第一传动 齿轮旋转地固定于输出构件, 第二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传动轴 ; 动力传递构件, 所述动力传递构件旋转地联接第一和第二传动齿轮以将转动能量从第 一传动齿轮传递至第二传动齿轮 ; 最终传动行星齿轮组, 所述最终传动行星齿轮组联接于传动轴以接收来自第二传动齿 轮的驱动转矩 ; 以及 差速齿轮组, 所述差速齿轮组联接于最终传动行星齿轮组并且联接于一对车轮以接收 最终传动旋转转矩并将最终传动转矩传递至该对车轮。
3: 一种驱动桥, 包括 : 输入构件 ; 输出构件 ; 壳体, 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壁、 第二壁和在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延伸的第三壁 ; 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 第二、 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 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与第一壁相 邻, 第三行星齿轮组与第二壁相邻, 第四行星齿轮组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相邻, 第二行星齿轮 组在第四和第三行星齿轮组之间, 每个行星齿轮组具有太阳轮构件、 齿圈构件和支撑多个 其中 行星齿轮的行星架构件, 每个行星齿轮构造成与太阳轮构件和齿圈构件都互相啮合, 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一行星齿轮 3 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 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三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 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入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出构 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并且 其中, 壳体具有 : 第一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 第一壁和第一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二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 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一和第四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三区域, 所述第三区域从行星齿轮组 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四和第二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四区域, 所述第四区域 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五区域, 所述第五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三行星齿轮组和第二壁轴向 界定 ; 以及第六区域, 所述第六区域从第三壁径向向内且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外 限定并且被第一壁和第二壁轴向界定 ; 设置在第三、 第四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三、 第四和第五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一、 第四、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三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制动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 第三、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制动器 ; 并且 其中, 离合器和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在输入构件和输出构件之间建立至少八个前 进速度比和至少一个倒档速度比 ; 传动齿轮系, 所述传动齿轮系具有与第二传动齿轮互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 其中第 一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输出构件, 第二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中间轴 ; 用于驱动一对车轮的差速齿轮组 ; 旋转地固定于中间轴的小齿轮 ; 以及 输入差速齿轮, 所述输入差速齿轮与小齿轮啮合并且构造成旋转地驱动差速齿轮组。
4: 一种驱动桥, 包括 : 输入构件 ; 输出构件 ; 壳体, 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壁、 第二壁和在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延伸的第三壁 ; 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 第二、 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 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与第一壁相 邻, 第三行星齿轮组与第二壁相邻, 第四行星齿轮组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相邻, 第二行星齿轮 组在第四和第三行星齿轮组之间, 每个行星齿轮组具有太阳轮构件、 齿圈构件和支撑多个 行星齿轮的行星架构件, 每个行星齿轮构造成与太阳轮构件和齿圈构件都互相啮合, 其中 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一行星齿轮 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 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三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 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入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出构 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并且 其中, 壳体具有 : 第一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 第一壁和第一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二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 4 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一和第四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三区域, 所述第三区域从行星齿轮组 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四和第二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四区域, 所述第四区域 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五区域, 所述第五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三行星齿轮组和第二壁轴向 界定 ; 以及第六区域, 所述第六区域从第三壁径向向内且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外 限定并且被第一壁和第二壁轴向界定 ; 设置在第三、 第四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三、 第四和第五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一、 第四、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三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制动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 第三、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制动器 ; 并且 其中, 离合器和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在输入构件和输出构件之间建立至少八个前 进速度比和至少一个倒档速度比 ; 动力传递组件, 所述动力传递组件具有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 其中第一传动 齿轮旋转地固定于输出构件, 第二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传动轴 ; 动力传递构件, 所述动力传递构件旋转地联接第一和第二传动齿轮以将转动能量从第 一传动齿轮传递至第二传动齿轮 ; 最终传动行星齿轮组, 所述最终传动行星齿轮组联接于传动轴以接收来自第二传动齿 轮的驱动转矩 ; 以及 差速齿轮组, 所述差速齿轮组联接于最终传动行星齿轮组并且联接于一对车轮以接收 最终传动旋转转矩并将最终传动转矩传递至该对车轮。
5: 一种驱动桥, 包括 : 输入构件 ; 输出构件 ; 壳体, 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壁、 第二壁和在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延伸的第三壁 ; 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 第二、 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 其中第四行星齿轮组与第一壁相 邻, 第三行星齿轮组与第二壁相邻, 第一行星齿轮组与第四行星齿轮组相邻, 第二行星齿轮 组在第一和第三行星齿轮组之间, 每个行星齿轮组具有太阳轮构件、 齿圈构件和支撑多个 行星齿轮的行星架构件, 每个行星齿轮构造成与太阳轮构件和齿圈构件都互相啮合, 其中 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一行星齿轮 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 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三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 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入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出构 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并且 其中, 壳体具有 : 第一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 第一壁和第四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二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 向内限定并且被第四和第一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三区域, 所述第三区域从行星齿轮组 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四区域, 所述第四区域 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五区域, 5 所述第五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三行星齿轮组和第二壁轴向 界定 ; 以及第六区域, 所述第六区域从第三壁径向向内且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外 限定并且被第一壁和第二壁轴向界定 ; 设置在第三、 第四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三、 第四和第五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三、 第四、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三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制动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 第三、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制动器 ; 并且 其中, 离合器和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在输入构件和输出构件之间建立至少八个前 进速度比和至少一个倒档速度比 ; 传动齿轮系, 所述传动齿轮系具有与第二传动齿轮互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 其中第 一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输出构件, 第二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中间轴 ; 用于驱动一对车轮的差速齿轮组 ; 旋转地固定于中间轴的小齿轮 ; 以及 输入差速齿轮, 所述输入差速齿轮与小齿轮啮合并且构造成旋转地驱动差速齿轮组。
6: 一种驱动桥, 包括 : 输入构件 ; 输出构件 ; 壳体, 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壁、 第二壁和在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延伸的第三壁 ; 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 第二、 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 其中第四行星齿轮组与第一壁相 邻, 第三行星齿轮组与第二壁相邻, 第一行星齿轮组与第四行星齿轮组相邻, 第二行星齿轮 组在第一和第三行星齿轮组之间, 每个行星齿轮组具有太阳轮构件、 齿圈构件和支撑多个 行星齿轮的行星架构件, 每个行星齿轮构造成与太阳轮构件和齿圈构件都互相啮合, 其中 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一行星齿轮 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 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三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 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入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出构 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并且 其中, 壳体具有 : 第一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 第一壁和第四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二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 向内限定并且被第四和第一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三区域, 所述第三区域从行星齿轮组 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四区域, 所述第四区域 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五区域, 所述第五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三行星齿轮组和第二壁轴向 界定 ; 以及第六区域, 所述第六区域从第三壁径向向内且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外 限定并且被第一壁和第二壁轴向界定 ; 设置在第三、 第四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三、 第四和第五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三、 第四、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三离合器 ; 6 设置在第一、 第二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制动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 第三、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制动器 ; 并且 其中, 离合器和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在输入构件和输出构件之间建立至少八个前 进速度比和至少一个倒档速度比 ; 动力传递组件, 所述动力传递组件具有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 其中第一传动 齿轮旋转地固定于输出构件, 第二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传动轴 ; 动力传递构件, 所述动力传递构件旋转地联接第一和第二传动齿轮以将转动能量从第 一传动齿轮传递至第二传动齿轮 ; 最终传动行星齿轮组, 所述最终传动行星齿轮组联接于传动轴以接收来自第二传动齿 轮的驱动转矩 ; 以及 差速齿轮组, 所述差速齿轮组联接于最终传动行星齿轮组并且联接于一对车轮以接收 最终传动旋转转矩并将最终传动转矩传递至该对车轮。
7: 一种驱动桥, 包括 : 输入构件 ; 输出构件 ; 壳体, 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壁、 第二壁和在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延伸的第三壁 ; 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 第二、 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 其中第四行星齿轮组与第一壁相 邻, 第三行星齿轮组与第二壁相邻, 第二行星齿轮组与第四行星齿轮组相邻, 第一行星齿轮 组在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组之间, 每个行星齿轮组具有太阳轮构件、 齿圈构件和支撑多个 行星齿轮的行星架构件, 每个行星齿轮构造成与太阳轮构件和齿圈构件都互相啮合, 其中 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一行星齿轮 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 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三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 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入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出构 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并且 其中, 壳体具有 : 第一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 第一壁和第四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二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 向内限定并且被第四和第二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三区域, 所述第三区域从行星齿轮组 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四区域, 所述第四区域 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一和第三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五区域, 所述第五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三行星齿轮组和第二壁轴向 界定 ; 以及第六区域, 所述第六区域从第三壁径向向内且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外 限定并且被第一壁和第二壁轴向界定 ; 设置在第二、 第四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离合器 ; 设置在第二、 第三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离合器 ; 设置在第四、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三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制动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制动器 ; 并且 其中, 离合器和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在输入构件和输出构件之间建立至少八个前 7 进速度比和至少一个倒档速度比 ; 传动齿轮系, 所述传动齿轮系具有与第二传动齿轮互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 其中第 一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输出构件, 第二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中间轴 ; 用于驱动一对车轮的差速齿轮组 ; 旋转地固定于中间轴的小齿轮 ; 以及 输入差速齿轮, 所述输入差速齿轮与小齿轮啮合并且构造成旋转地驱动差速齿轮组。
8: 一种驱动桥, 包括 : 输入构件 ; 输出构件 ; 壳体, 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壁、 第二壁和在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延伸的第三壁 ; 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 第二、 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 其中第四行星齿轮组与第一壁相 邻, 第三行星齿轮组与第二壁相邻, 第二行星齿轮组与第四行星齿轮组相邻, 第一行星齿轮 组在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组之间, 每个行星齿轮组具有太阳轮构件、 齿圈构件和支撑多个 行星齿轮的行星架构件, 每个行星齿轮构造成与太阳轮构件和齿圈构件都互相啮合, 其中 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一行星齿轮 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 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三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 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入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出构 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并且 其中, 壳体具有 : 第一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 第一壁和第四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二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 向内限定并且被第四和第二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三区域, 所述第三区域从行星齿轮组 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四区域, 所述第四区域 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一和第三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五区域, 所述第五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三行星齿轮组和第二壁轴向 界定 ; 以及第六区域, 所述第六区域从第三壁径向向内且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外 限定并且被第一壁和第二壁轴向界定 ; 设置在第二、 第四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离合器 ; 设置在第二、 第三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离合器 ; 设置在第四、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三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制动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制动器 ; 并且 其中, 离合器和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在输入构件和输出构件之间建立至少八个前 进速度比和至少一个倒档速度比 ; 动力传递组件, 所述动力传递组件具有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 其中第一传动 齿轮旋转地固定于输出构件, 第二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传动轴 ; 动力传递构件, 所述动力传递构件旋转地联接第一和第二传动齿轮以将转动能量从第 一传动齿轮传递至第二传动齿轮 ; 最终传动行星齿轮组, 所述最终传动行星齿轮组联接于传动轴以接收来自第二传动齿 8 轮的驱动转矩 ; 以及 差速齿轮组, 所述差速齿轮组联接于最终传动行星齿轮组并且联接于一对车轮以接收 最终传动旋转转矩并将最终传动转矩传递至该对车轮。
9: 一种驱动桥, 包括 : 输入构件 ; 输出构件 ; 壳体, 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壁、 第二壁和在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延伸的第三壁 ; 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 第二、 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 其中第四行星齿轮组与第一壁相 邻, 第一行星齿轮组与第二壁相邻, 第三行星齿轮组与第四行星齿轮组相邻, 第二行星齿轮 组在第三和第一行星齿轮组之间, 每个行星齿轮组具有太阳轮构件、 齿圈构件和支撑多个 行星齿轮的行星架构件, 每个行星齿轮构造成与太阳轮构件和齿圈构件都互相啮合, 其中 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一行星齿轮 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 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三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 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入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出构 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并且 其中, 壳体具有 : 第一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 第一壁和第四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二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 向内限定并且被第四和第三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三区域, 所述第三区域从行星齿轮组 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三和第二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四区域, 所述第四区域 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二和第一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五区域, 所述第五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一行星齿轮组和第二壁轴向 界定 ; 以及第六区域, 所述第六区域从第三壁径向向内且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外 限定并且被第一壁和第二壁轴向界定 ; 设置在第二、 第三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三、 第四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三、 第四、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三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制动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 第三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制动器 ; 并且 其中, 离合器和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在输入构件和输出构件之间建立至少八个前 进速度比和至少一个倒档速度比 ; 传动齿轮系, 所述传动齿轮系具有与第二传动齿轮互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 其中第 一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输出构件, 第二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中间轴 ; 用于驱动一对车轮的差速齿轮组 ; 旋转地固定于中间轴的小齿轮 ; 以及 输入差速齿轮, 所述输入差速齿轮与小齿轮啮合并且构造成旋转地驱动差速齿轮组。
10: 一种驱动桥, 包括 : 输入构件 ; 输出构件 ; 9 壳体, 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壁、 第二壁和在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延伸的第三壁 ; 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 第二、 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 其中第四行星齿轮组与第一壁相 邻, 第一行星齿轮组与第二壁相邻, 第三行星齿轮组与第四行星齿轮组相邻, 第二行星齿轮 组在第三和第一行星齿轮组之间, 每个行星齿轮组具有太阳轮构件、 齿圈构件和支撑多个 行星齿轮的行星架构件, 每个行星齿轮构造成与太阳轮构件和齿圈构件都互相啮合, 其中 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一行星齿轮 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 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三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 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入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出构 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并且 其中, 壳体具有 : 第一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 第一壁和第四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二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 向内限定并且被第四和第三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三区域, 所述第三区域从行星齿轮组 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三和第二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四区域, 所述第四区域 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二和第一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五区域, 所述第五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一行星齿轮组和第二壁轴向 界定 ; 以及第六区域, 所述第六区域从第三壁径向向内且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外 限定并且被第一壁和第二壁轴向界定 ; 设置在第二、 第三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三、 第四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三、 第四、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三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制动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 第三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制动器 ; 并且 其中, 离合器和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在输入构件和输出构件之间建立至少八个前 进速度比和至少一个倒档速度比 ; 动力传递组件, 所述动力传递组件具有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 其中第一传动 齿轮旋转地固定于输出构件, 第二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传动轴 ; 动力传递构件, 所述动力传递构件旋转地联接第一和第二传动齿轮以将转动能量从第 一传动齿轮传递至第二传动齿轮 ; 最终传动行星齿轮组, 所述最终传动行星齿轮组联接于传动轴以接收来自第二传动齿 轮的驱动转矩 ; 以及 差速齿轮组, 所述差速齿轮组联接于最终传动行星齿轮组并且联接于一对车轮以接收 最终传动旋转转矩并将最终传动转矩传递至该对车轮。

说明书


前轮驱动车辆的离合器和齿轮布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具有多个行星齿轮组和多个转矩传递装置的多速变速器, 更具体 地涉及构造成用于前轮驱动车辆的变速器, 所述变速器具有八速或更多速、 五个转矩传递 装置和四个行星齿轮组。
     背景技术
     这一部分的叙述仅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信息并且可能或可能不构成现有技 术。
     典型的多速变速器使用多个转矩传递机构、 行星齿轮布置和固定互连件的组合以 获得多个传动比。行星齿轮组的数量和物理布置通常由封装、 成本和期望的速度比规定。
     虽然现有的变速器实现了它们的预期目的, 但是本质上始终存在对具有改进性能 ( 特别是从效率、 响应性和平稳性方面来讲 ) 和改进封装 ( 主要是减小的尺寸和重量 ) 的新 型改进变速器构造的需求。因此, 需要一种改进的成本有效的紧凑多速变速器。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 驱动桥设有变速器输入构件、 变速器输出构件、 多个行星齿 轮组和多个转矩传递机构。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 驱动桥包括输入构件、 输出构件、 壳体, 壳体具有第一壁、 第 二壁和在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延伸的第三壁。 第一、 第二、 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设置在壳 体内, 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与第一壁相邻, 第三行星齿轮组与第二壁相邻, 第四行星齿轮组 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相邻, 第二行星齿轮组在第四和第三行星齿轮组之间。每个行星齿轮组 具有太阳轮构件、 齿圈构件和支撑多个行星齿轮的行星架构件, 每个行星齿轮构造成与太 阳轮构件和齿圈构件都互相啮合, 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行星齿 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一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 件, 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三行星齿 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入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一 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出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壳体具有 : 第一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 第一壁和第一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二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 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一和第四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三区域, 所述第三区域从行星齿轮组 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四和第二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四区域, 所述第四区域 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五区域, 所述第五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三行星齿轮组和第二壁轴向 界定 ; 以及第六区域, 所述第六区域从第三壁径向向内且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外 限定并且被第一壁和第二壁轴向界定。
     第一离合器设置在第三、 第四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 第二离合器设置
     在第二、 第三、 第四和第五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 第三离合器设置在第四、 第五和第六 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 第一制动器设置在第一、 第二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 第二制动器设置在第一、 第二、 第三、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 第一离合器设置在第三区域中, 第二离合器设置在第四区 域中, 第三离合器设置在第五区域中, 第一制动器设置在第一区域中, 第二制动器设置在第 三区域中。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 第一离合器设置在第一、 第三、 第四和第五区域中的至少一 个区域中, 第二离合器设置在第一、 第三、 第四和第五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 第三离合 器设置在第一、 第四、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 第一制动器设置在第一、 第二、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 第二制动器设置在第一、 第二、 第三、 第五和第六区 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 其中第一离合器设置在第三区域中, 第二离合器设置在第 四区域中, 第三离合器设置在第五区域中, 第一制动器设置在第二区域中, 第二制动器设置 在第二区域中。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 驱动桥包括输入构件、 输出构件、 壳体, 壳体具有第一壁、 第 二壁和在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延伸的第三壁。 第一、 第二、 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设置在壳 体内, 其中第四行星齿轮组与第一壁相邻, 第三行星齿轮组与第二壁相邻, 第一行星齿轮组 与第四行星齿轮组相邻, 第二行星齿轮组在第一和第三行星齿轮组之间。每个行星齿轮组 具有太阳轮构件、 齿圈构件和支撑多个行星齿轮的行星架构件, 每个行星齿轮构造成与太 阳轮构件和齿圈构件都互相啮合, 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行 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一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 轮构件, 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三行 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入构件永久地联接于 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出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壳体具有 : 第一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 第一壁和第四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二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 向内限定并且被第四和第一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三区域, 所述第三区域从行星齿轮组 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四区域, 所述第四区域 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五区域, 所述第五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三行星齿轮组和第二壁轴向 界定 ; 以及第六区域, 所述第六区域从第三壁径向向内且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外 限定并且被第一壁和第二壁轴向界定。
     第一离合器设置在第三、 第四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 第二离合器设置 在第三、 第四和第五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 第三离合器设置在第三、 第四、 第五和第六 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 第一制动器设置在第一、 第二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 第二制动器设置在第一、 第二、 第三、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 第一离合器设置在第四区域中, 第二离合器设置在第四区 域中, 第三离合器设置在第五区域中, 第一制动器设置在第一区域中, 第二制动器设置在第 一区域中。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 驱动桥包括输入构件、 输出构件、 壳体, 壳体具有第一壁、 第 二壁和在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延伸的第三壁。 第一、 第二、 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设置在壳 体内, 其中第四行星齿轮组与第一壁相邻, 第三行星齿轮组与第二壁相邻, 第二行星齿轮组 与第四行星齿轮组相邻, 第一行星齿轮组在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组之间。每个行星齿轮组 具有太阳轮构件、 齿圈构件和支撑多个行星齿轮的行星架构件, 每个行星齿轮构造成与太 阳轮构件和齿圈构件都互相啮合, 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行 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一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 轮构件, 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三行 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入构件永久地联接于 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出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壳体具有 : 第一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 第一壁和第四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二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 向内限定并且被第四和第二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三区域, 所述第三区域从行星齿轮组 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四区域, 所述第四区域 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一和第三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五区域, 所述第五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三行星齿轮组和第二壁轴向 界定 ; 以及第六区域, 所述第六区域从第三壁径向向内且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外 限定并且被第一壁和第二壁轴向界定。
     第一离合器设置在第二、 第四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 第二离合器设置 在第二、 第三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 第三离合器设置在第四、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 的至少一个区域中, 第一制动器设置在第一、 第二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 第二制 动器设置在第一、 第二、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 第一离合器设置在第二区域中, 第二离合器设置在第三区 域中, 第三离合器设置在第五区域中, 第一制动器设置在第一区域中, 第二制动器设置在第 一区域中。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 驱动桥包括输入构件、 输出构件、 壳体, 壳体具有第一壁、 第 二壁和在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延伸的第三壁。 第一、 第二、 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设置在壳 体内, 其中第四行星齿轮组与第一壁相邻, 第一行星齿轮组与第二壁相邻, 第三行星齿轮组 与第四行星齿轮组相邻, 第二行星齿轮组在第三和第一行星齿轮组之间, 每个行星齿轮组 具有太阳轮构件、 齿圈构件和支撑多个行星齿轮的行星架构件, 每个行星齿轮构造成与太 阳轮构件和齿圈构件都互相啮合, 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行 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一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 轮构件, 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三行 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入构件永久地联接于 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出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壳体具有 : 第一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 第一壁和第四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二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 向内限定并且被第四和第三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三区域, 所述第三区域从行星齿轮组 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三和第二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四区域, 所述第四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二和第一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五区域, 所述第五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一行星齿轮组和第二壁轴向 界定 ; 以及第六区域, 所述第六区域从第三壁径向向内且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外 限定并且被第一壁和第二壁轴向界定。
     第一离合器设置在第二、 第三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 第二离合器设置 在第三、 第四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 第三离合器设置在第三、 第四、 第五和第六 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 第一制动器设置在第一、 第二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 第二制动器设置在第一、 第二、 第三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 第一离合器设置在第二区域中, 第二离合器设置在第四区 域中, 第三离合器设置在第六区域中, 第一制动器设置在第一区域中, 第二制动器设置在第 一区域中。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 离合器和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在输入构件和输出构件 之间建立至少八个前进速度比和至少一个倒档速度比。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驱动桥, 其中第一离合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二行星齿 轮组的行星架构件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和输出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互相连接, 第 二离合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一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 件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中的至少 一个互相连接, 第三离合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二行星 齿轮组的齿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和输入构件中的至少一 个互相连接, 第一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四行星齿 轮组的太阳轮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壳体互相连接, 第二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四行 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与壳体互相连接。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 驱动桥包括 : 传动齿轮系, 所述传动齿轮系具有与第二传动 齿轮互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 其中第一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输出构件, 第二传动齿轮 旋转地固定于互连轴 ; 用于驱动一对车轮的差速齿轮组 ; 旋转地固定于中间轴的小齿轮 ; 以及, 输入差速齿轮, 所述输入差速齿轮与小齿轮啮合并且构造成旋转地驱动差速齿轮组。
     在本发明的又一方面, 驱动桥包括 : 动力传递组件, 所述动力传递组件具有第一传 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 其中第一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输出构件, 第二传动齿轮旋转地 固定于传动轴 ; 动力传递构件, 所述动力传递构件旋转地联接第一和第二传动齿轮以将转 动能量从第一传动齿轮传递至第二传动齿轮 ; 最终传动行星齿轮组, 所述最终传动行星齿 轮组联接于传动轴以接收来自第二传动齿轮的驱动转矩 ; 以及, 差速齿轮组, 所述差速齿轮 组联接于最终传动行星齿轮组并且联接于一对车轮以接收最终传动旋转转矩并将最终传 动转矩传递至该对车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以下方案 :
     方案 1 : 一种驱动桥, 包括 :
     输入构件 ;
     输出构件 ;
     壳体, 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壁、 第二壁和在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延伸的第三壁 ;
     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 第二、 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 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与第一壁相邻, 第三行星齿轮组与第二壁相邻, 第四行星齿轮组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相邻, 第二行星 齿轮组在第四和第三行星齿轮组之间, 每个行星齿轮组具有太阳轮构件、 齿圈构件和支撑 多个行星齿轮的行星架构件, 每个行星齿轮构造成与太阳轮构件和齿圈构件都互相啮合, 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一行星 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 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三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 第四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入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 出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其中, 壳体具有 : 第一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 且被第一壁和第一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二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 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一和第四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三区域, 所述第三区域从行星齿 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四和第二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四区域, 所述第四 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五区 域, 所述第五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三行星齿轮组和第二壁轴 向界定 ; 以及第六区域, 所述第六区域从第三壁径向向内且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 外限定并且被第一壁和第二壁轴向界定 ; 以及 设置在第三、 第四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离合器 ;
     设置在第二、 第三、 第四和第五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离合器 ;
     设置在第四、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三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制动器 ; 和
     设置在第一、 第二、 第三、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制动器 ;
     其中, 离合器和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在输入构件和输出构件之间建立至少八 个前进速度比和至少一个倒档速度比 ; 以及
     传动齿轮系, 所述传动齿轮系具有与第二传动齿轮互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 其 中第一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输出构件, 第二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中间轴 ;
     用于驱动一对车轮的差速齿轮组 ;
     旋转地固定于中间轴的小齿轮 ; 以及
     输入差速齿轮, 所述输入差速齿轮与小齿轮啮合并且构造成旋转地驱动差速齿轮 组。
     方案 2 : 根据方案 1 所述的驱动桥, 其中第一离合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二行星 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和输出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互相连接, 第二离合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一行星齿轮组的齿圈 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中的至 少一个互相连接, 第三离合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二行 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和输入构件中的至少 一个互相连接, 第一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四行星 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壳体互相连接, 第二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四 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与壳体互相连接。
     方案 3 : 根据方案 2 所述的驱动桥, 其中第一离合器设置在第三区域中, 第二离合
     器设置在第四区域中, 第三离合器设置在第五区域中, 第一制动器设置在第一区域中, 第二 制动器设置在第三区域中。
     方案 4 : 一种驱动桥, 包括 :
     输入构件 ;
     输出构件 ;
     壳体, 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壁、 第二壁和在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延伸的第三壁 ;
     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 第二、 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 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与第一 壁相邻, 第三行星齿轮组与第二壁相邻, 第四行星齿轮组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相邻, 第二行星 齿轮组在第四和第三行星齿轮组之间, 每个行星齿轮组具有太阳轮构件、 齿圈构件和支撑 多个行星齿轮的行星架构件, 每个行星齿轮构造成与太阳轮构件和齿圈构件都互相啮合, 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一行星 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 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三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 第四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入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 出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并且 其中, 壳体具有 : 第一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 且被第一壁和第一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二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 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一和第四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三区域, 所述第三区域从行星齿 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四和第二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四区域, 所述第四 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五区 域, 所述第五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三行星齿轮组和第二壁轴 向界定 ; 以及第六区域, 所述第六区域从第三壁径向向内且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 外限定并且被第一壁和第二壁轴向界定 ;
     设置在第三、 第四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离合器 ;
     设置在第二、 第三、 第四和第五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离合器 ;
     设置在第四、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三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制动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 第三、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制动器 ; 和
     其中, 离合器和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在输入构件和输出构件之间建立至少八 个前进速度比和至少一个倒档速度比,
     动力传递组件, 所述动力传递组件具有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 其中第一 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输出构件, 第二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传动轴 ;
     动力传递构件, 所述动力传递构件旋转地联接第一和第二传动齿轮以将转动能量 从第一传动齿轮传递至第二传动齿轮 ;
     最终传动行星齿轮组, 所述最终传动行星齿轮组联接于传动轴以接收来自第二传 动齿轮的驱动转矩 ; 以及
     差速齿轮组, 所述差速齿轮组联接于最终传动行星齿轮组并且联接于一对车轮以 接收最终传动旋转转矩并将最终传动转矩传递至该对车轮。
     方案 5 : 根据方案 4 所述的驱动桥, 其中动力传递构件是链或带。
     方案 6 : 根据方案 4 所述的驱动桥, 其中第一离合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二行星 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和输出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互相连接, 第二离合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一行星齿轮组的齿圈 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中的至 少一个互相连接, 第三离合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二行 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和输入构件中的至少 一个互相连接, 第一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四行星 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壳体互相连接, 第二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四 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与壳体互相连接。
     方案 7 : 根据方案 6 所述的驱动桥, 其中第一离合器设置在第三区域中, 第二离合 器设置在第四区域中, 第三离合器设置在第五区域中, 第一制动器设置在第一区域中, 第二 制动器设置在第三区域中。
     方案 8 : 一种驱动桥, 包括 :
     输入构件 ;
     输出构件 ;
     壳体, 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壁、 第二壁和在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延伸的第三壁 ;
     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 第二、 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 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与第一 壁相邻, 第三行星齿轮组与第二壁相邻, 第四行星齿轮组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相邻, 第二行星 齿轮组在第四和第三行星齿轮组之间, 每个行星齿轮组具有太阳轮构件、 齿圈构件和支撑 多个行星齿轮的行星架构件, 每个行星齿轮构造成与太阳轮构件和齿圈构件都互相啮合, 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一行星 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 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三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 第四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入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 出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并且
     其中, 壳体具有 : 第一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 且被第一壁和第一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二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 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一和第四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三区域, 所述第三区域从行星齿 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四和第二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四区域, 所述第四 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五区 域, 所述第五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三行星齿轮组和第二壁轴 向界定 ; 以及第六区域, 所述第六区域从第三壁径向向内且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 外限定并且被第一壁和第二壁轴向界定 ;
     设置在第三、 第四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三、 第四和第五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一、 第四、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三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制动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 第三、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制动器 ; 并 且其中, 离合器和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在输入构件和输出构件之间建立至少八 个前进速度比和至少一个倒档速度比 ;
     传动齿轮系, 所述传动齿轮系具有与第二传动齿轮互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 其 中第一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输出构件, 第二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中间轴 ;
     用于驱动一对车轮的差速齿轮组 ;
     旋转地固定于中间轴的小齿轮 ; 以及
     输入差速齿轮, 所述输入差速齿轮与小齿轮啮合并且构造成旋转地驱动差速齿轮 组。
     方案 9 : 根据方案 8 所述的驱动桥, 其中第一离合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二行星 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和输出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互相连接, 第二离合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一行星齿轮组的齿圈 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中的至 少一个互相连接, 第三离合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二行 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和输入构件中的至少 一个互相连接, 第一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四行星 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壳体互相连接, 第二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四 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与壳体互相连接。
     方案 10 : 根据方案 9 所述的驱动桥, 其中第一离合器设置在第三区域中, 第二离合 器设置在第四区域中, 第三离合器设置在第五区域中, 第一制动器设置在第二区域中, 第二 制动器设置在第二区域中。
     方案 11 : 一种驱动桥, 包括 :
     输入构件 ;
     输出构件 ;
     壳体, 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壁、 第二壁和在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延伸的第三壁 ;
     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 第二、 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 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与第一 壁相邻, 第三行星齿轮组与第二壁相邻, 第四行星齿轮组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相邻, 第二行星 齿轮组在第四和第三行星齿轮组之间, 每个行星齿轮组具有太阳轮构件、 齿圈构件和支撑 多个行星齿轮的行星架构件, 每个行星齿轮构造成与太阳轮构件和齿圈构件都互相啮合, 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一行星 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 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三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 第四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入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 出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并且
     其中, 壳体具有 : 第一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 且被第一壁和第一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二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 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一和第四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三区域, 所述第三区域从行星齿 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四和第二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四区域, 所述第四 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五区 域, 所述第五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三行星齿轮组和第二壁轴向界定 ; 以及第六区域, 所述第六区域从第三壁径向向内且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 外限定并且被第一壁和第二壁轴向界定 ;
     设置在第三、 第四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三、 第四和第五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一、 第四、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三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制动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 第三、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制动器 ; 并 且
     其中, 离合器和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在输入构件和输出构件之间建立至少八 个前进速度比和至少一个倒档速度比 ;
     动力传递组件, 所述动力传递组件具有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 其中第一 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输出构件, 第二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传动轴 ;
     动力传递构件, 所述动力传递构件旋转地联接第一和第二传动齿轮以将转动能量 从第一传动齿轮传递至第二传动齿轮 ;
     最终传动行星齿轮组, 所述最终传动行星齿轮组联接于传动轴以接收来自第二传 动齿轮的驱动转矩 ; 以及
     差速齿轮组, 所述差速齿轮组联接于最终传动行星齿轮组并且联接于一对车轮以 接收最终传动旋转转矩并将最终传动转矩传递至该对车轮。
     方案 12 : 根据方案 11 所述的驱动桥, 其中动力传递构件是链或带。
     方案 13 : 根据方案 11 所述的驱动桥, 其中第一离合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二行 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和输出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互相连 接, 第二离合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一行星齿轮组的齿 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中的 至少一个互相连接, 第三离合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二 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和输入构件中的至 少一个互相连接, 第一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四行 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壳体互相连接, 第二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 四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与壳体互相连接。
     方案 14 : 根据方案 13 所述的驱动桥, 其中第一离合器设置在第三区域中, 第二离 合器设置在第四区域中, 第三离合器设置在第五区域中, 第一制动器设置在第二区域中, 第 二制动器设置在第二区域中。
     方案 15 : 一种驱动桥, 包括 :
     输入构件 ;
     输出构件 ;
     壳体, 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壁、 第二壁和在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延伸的第三壁 ;
     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 第二、 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 其中第四行星齿轮组与第一 壁相邻, 第三行星齿轮组与第二壁相邻, 第一行星齿轮组与第四行星齿轮组相邻, 第二行星 齿轮组在第一和第三行星齿轮组之间, 每个行星齿轮组具有太阳轮构件、 齿圈构件和支撑 多个行星齿轮的行星架构件, 每个行星齿轮构造成与太阳轮构件和齿圈构件都互相啮合,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一行星 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 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三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 第四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入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 出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并且
     其中, 壳体具有 : 第一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 且被第一壁和第四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二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 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四和第一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三区域, 所述第三区域从行星齿 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四区域, 所述第四 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五区 域, 所述第五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三行星齿轮组和第二壁轴 向界定 ; 以及第六区域, 所述第六区域从第三壁径向向内且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 外限定并且被第一壁和第二壁轴向界定 ;
     设置在第三、 第四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三、 第四和第五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三、 第四、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三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制动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 第三、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制动器 ; 并 且
     其中, 离合器和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在输入构件和输出构件之间建立至少八 个前进速度比和至少一个倒档速度比 ;
     传动齿轮系, 所述传动齿轮系具有与第二传动齿轮互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 其 中第一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输出构件, 第二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中间轴 ;
     用于驱动一对车轮的差速齿轮组 ;
     旋转地固定于中间轴的小齿轮 ; 以及
     输入差速齿轮, 所述输入差速齿轮与小齿轮啮合并且构造成旋转地驱动差速齿轮 组。
     方案 16 : 根据方案 15 所述的驱动桥, 其中第一离合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二行 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和输出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互相连 接, 第二离合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一行星齿轮组的齿 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中的 至少一个互相连接, 第三离合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二 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和输入构件中的至 少一个互相连接, 第一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四行 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壳体互相连接, 第二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 四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与壳体互相连接。
     方案 17 : 根据方案 16 所述的驱动桥, 其中第一离合器设置在第四区域中, 第二离 合器设置在第四区域中, 第三离合器设置在第五区域中, 第一制动器设置在第一区域中, 第 二制动器设置在第一区域中。方案 18 : 一种驱动桥, 包括 :
     输入构件 ;
     输出构件 ;
     壳体, 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壁、 第二壁和在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延伸的第三壁 ;
     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 第二、 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 其中第四行星齿轮组与第一 壁相邻, 第三行星齿轮组与第二壁相邻, 第一行星齿轮组与第四行星齿轮组相邻, 第二行星 齿轮组在第一和第三行星齿轮组之间, 每个行星齿轮组具有太阳轮构件、 齿圈构件和支撑 多个行星齿轮的行星架构件, 每个行星齿轮构造成与太阳轮构件和齿圈构件都互相啮合, 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一行星 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 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三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 第四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入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 出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并且
     其中, 壳体具有 : 第一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 且被第一壁和第四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二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 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四和第一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三区域, 所述第三区域从行星齿 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四区域, 所述第四 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五区 域, 所述第五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三行星齿轮组和第二壁轴 向界定 ; 以及第六区域, 所述第六区域从第三壁径向向内且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 外限定并且被第一壁和第二壁轴向界定 ;
     设置在第三、 第四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三、 第四和第五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三、 第四、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三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制动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 第三、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制动器 ; 并 且
     其中, 离合器和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在输入构件和输出构件之间建立至少八 个前进速度比和至少一个倒档速度比 ;
     动力传递组件, 所述动力传递组件具有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 其中第一 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输出构件, 第二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传动轴 ;
     动力传递构件, 所述动力传递构件旋转地联接第一和第二传动齿轮以将转动能量 从第一传动齿轮传递至第二传动齿轮 ;
     最终传动行星齿轮组, 所述最终传动行星齿轮组联接于传动轴以接收来自第二传 动齿轮的驱动转矩 ; 以及
     差速齿轮组, 所述差速齿轮组联接于最终传动行星齿轮组并且联接于一对车轮以 接收最终传动旋转转矩并将最终传动转矩传递至该对车轮。
     方案 19 : 根据方案 18 所述的驱动桥, 其中动力传递构件是链或带。
     方案 20 : 根据方案 18 所述的驱动桥, 其中第一离合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和输出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互相连 接, 第二离合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一行星齿轮组的齿 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中的 至少一个互相连接, 第三离合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二 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和输入构件中的至 少一个互相连接, 第一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四行 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壳体互相连接, 第二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 四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与壳体互相连接。
     方案 21 : 根据方案 20 所述的驱动桥, 其中第一离合器设置在第四区域中, 第二离 合器设置在第四区域中, 第三离合器设置在第五区域中, 第一制动器设置在第一区域中, 第 二制动器设置在第一区域中。
     方案 22 : 一种驱动桥, 包括 :
     输入构件 ;
     输出构件 ;
     壳体, 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壁、 第二壁和在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延伸的第三壁 ; 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 第二、 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 其中第四行星齿轮组与第一 壁相邻, 第三行星齿轮组与第二壁相邻, 第二行星齿轮组与第四行星齿轮组相邻, 第一行星 齿轮组在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组之间, 每个行星齿轮组具有太阳轮构件、 齿圈构件和支撑 多个行星齿轮的行星架构件, 每个行星齿轮构造成与太阳轮构件和齿圈构件都互相啮合, 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一行星 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 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三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 第四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入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 出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并且
     其中, 壳体具有 : 第一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 且被第一壁和第四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二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 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四和第二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三区域, 所述第三区域从行星齿 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四区域, 所述第四 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一和第三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五区 域, 所述第五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三行星齿轮组和第二壁轴 向界定 ; 以及第六区域, 所述第六区域从第三壁径向向内且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 外限定并且被第一壁和第二壁轴向界定 ;
     设置在第二、 第四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离合器 ;
     设置在第二、 第三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离合器 ;
     设置在第四、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三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制动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制动器 ; 并且
     其中, 离合器和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在输入构件和输出构件之间建立至少八 个前进速度比和至少一个倒档速度比 ;
     传动齿轮系, 所述传动齿轮系具有与第二传动齿轮互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 其 中第一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输出构件, 第二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中间轴 ;
     用于驱动一对车轮的差速齿轮组 ;
     旋转地固定于中间轴的小齿轮 ; 以及
     输入差速齿轮, 所述输入差速齿轮与小齿轮啮合并且构造成旋转地驱动差速齿轮 组。
     方案 23 : 根据方案 22 所述的驱动桥, 其中第一离合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二行 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和输出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互相连 接, 第二离合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一行星齿轮组的齿 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中的 至少一个互相连接, 第三离合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二 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和输入构件中的至 少一个互相连接, 第一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四行 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壳体互相连接, 第二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 四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与壳体互相连接。
     方案 24 : 根据方案 23 所述的驱动桥, 其中第一离合器设置在第二区域中, 第二离 合器设置在第三区域中, 第三离合器设置在第五区域中, 第一制动器设置在第一区域中, 第 二制动器设置在第一区域中。
     方案 25 : 一种驱动桥, 包括 :
     输入构件 ;
     输出构件 ;
     壳体, 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壁、 第二壁和在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延伸的第三壁 ;
     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 第二、 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 其中第四行星齿轮组与第一 壁相邻, 第三行星齿轮组与第二壁相邻, 第二行星齿轮组与第四行星齿轮组相邻, 第一行星 齿轮组在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组之间, 每个行星齿轮组具有太阳轮构件、 齿圈构件和支撑 多个行星齿轮的行星架构件, 每个行星齿轮构造成与太阳轮构件和齿圈构件都互相啮合, 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一行星 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 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三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 第四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入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 出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并且
     其中, 壳体具有 : 第一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 且被第一壁和第四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二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 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四和第二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三区域, 所述第三区域从行星齿 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四区域, 所述第四 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一和第三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五区 域, 所述第五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三行星齿轮组和第二壁轴 向界定 ; 以及第六区域, 所述第六区域从第三壁径向向内且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 外限定并且被第一壁和第二壁轴向界定 ;设置在第二、 第四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离合器 ;
     设置在第二、 第三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离合器 ;
     设置在第四、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三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制动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制动器 ; 并且
     其中, 离合器和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在输入构件和输出构件之间建立至少八 个前进速度比和至少一个倒档速度比 ;
     动力传递组件, 所述动力传递组件具有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 其中第一 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输出构件, 第二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传动轴 ;
     动力传递构件, 所述动力传递构件旋转地联接第一和第二传动齿轮以将转动能量 从第一传动齿轮传递至第二传动齿轮 ;
     最终传动行星齿轮组, 所述最终传动行星齿轮组联接于传动轴以接收来自第二传 动齿轮的驱动转矩 ; 以及
     差速齿轮组, 所述差速齿轮组联接于最终传动行星齿轮组并且联接于一对车轮以 接收最终传动旋转转矩并将最终传动转矩传递至该对车轮。
     方案 26 : 根据方案 25 所述的驱动桥, 其中动力传递构件是链或带。
     方案 27 : 根据方案 25 所述的驱动桥, 其中第一离合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二行 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和输出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互相连 接, 第二离合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一行星齿轮组的齿 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中的 至少一个互相连接, 第三离合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二 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和输入构件中的至 少一个互相连接, 第一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四行 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壳体互相连接, 第二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 四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与壳体互相连接。
     方案 28 : 根据方案 27 所述的驱动桥, 其中第一离合器设置在第二区域中, 第二离 合器设置在第三区域中, 第三离合器设置在第五区域中, 第一制动器设置在第一区域中, 第 二制动器设置在第一区域中。
     方案 29 : 一种驱动桥, 包括 :
     输入构件 ;
     输出构件 ;
     壳体, 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壁、 第二壁和在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延伸的第三壁 ;
     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 第二、 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 其中第四行星齿轮组与第一 壁相邻, 第一行星齿轮组与第二壁相邻, 第三行星齿轮组与第四行星齿轮组相邻, 第二行星 齿轮组在第三和第一行星齿轮组之间, 每个行星齿轮组具有太阳轮构件、 齿圈构件和支撑 多个行星齿轮的行星架构件, 每个行星齿轮构造成与太阳轮构件和齿圈构件都互相啮合, 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一行星 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 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三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入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 出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并且
     其中, 壳体具有 : 第一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 且被第一壁和第四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二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 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四和第三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三区域, 所述第三区域从行星齿 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三和第二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四区域, 所述第四 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二和第一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五区 域, 所述第五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一行星齿轮组和第二壁轴 向界定 ; 以及第六区域, 所述第六区域从第三壁径向向内且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 外限定并且被第一壁和第二壁轴向界定 ;
     设置在第二、 第三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三、 第四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三、 第四、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三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制动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 第三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制动器 ; 并且
     其中, 离合器和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在输入构件和输出构件之间建立至少八 个前进速度比和至少一个倒档速度比 ;
     传动齿轮系, 所述传动齿轮系具有与第二传动齿轮互相啮合的第一传动齿轮, 其 中第一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输出构件, 第二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中间轴 ;
     用于驱动一对车轮的差速齿轮组 ;
     旋转地固定于中间轴的小齿轮 ; 以及
     输入差速齿轮, 所述输入差速齿轮与小齿轮啮合并且构造成旋转地驱动差速齿轮 组。
     方案 30 : 根据方案 29 所述的驱动桥, 其中第一离合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二行 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和输出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互相连 接, 第二离合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一行星齿轮组的齿 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中的 至少一个互相连接, 第三离合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二 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和输入构件中的至 少一个互相连接, 第一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四行 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壳体互相连接, 第二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 四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与壳体互相连接。
     方案 31 : 根据方案 30 所述的驱动桥, 其中第一离合器设置在第二区域中, 第二离 合器设置在第四区域中, 第三离合器设置在第六区域中, 第一制动器设置在第一区域中, 第 二制动器设置在第一区域中。
     方案 32 : 一种驱动桥, 包括 :
     输入构件 ;
     输出构件 ;
     壳体, 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壁、 第二壁和在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延伸的第三壁 ;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 第二、 第三和第四行星齿轮组, 其中第四行星齿轮组与第一 壁相邻, 第一行星齿轮组与第二壁相邻, 第三行星齿轮组与第四行星齿轮组相邻, 第二行星 齿轮组在第三和第一行星齿轮组之间, 每个行星齿轮组具有太阳轮构件、 齿圈构件和支撑 多个行星齿轮的行星架构件, 每个行星齿轮构造成与太阳轮构件和齿圈构件都互相啮合, 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四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一行星 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 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 第三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永久地联接于 第四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入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输 出构件永久地联接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 并且
     其中, 壳体具有 : 第一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 且被第一壁和第四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二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 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四和第三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三区域, 所述第三区域从行星齿 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三和第二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四区域, 所述第四 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二和第一行星齿轮组轴向界定 ; 第五区 域, 所述第五区域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内限定并且被第一行星齿轮组和第二壁轴 向界定 ; 以及第六区域, 所述第六区域从第三壁径向向内且从行星齿轮组的外周边径向向 外限定并且被第一壁和第二壁轴向界定 ;
     设置在第二、 第三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三、 第四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三、 第四、 第五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三离合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一制动器 ;
     设置在第一、 第二、 第三和第六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中的第二制动器 ; 并且
     其中, 离合器和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在输入构件和输出构件之间建立至少八 个前进速度比和至少一个倒档速度比 ;
     动力传递组件, 所述动力传递组件具有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 其中第一 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输出构件, 第二传动齿轮旋转地固定于传动轴 ;
     动力传递构件, 所述动力传递构件旋转地联接第一和第二传动齿轮以将转动能量 从第一传动齿轮传递至第二传动齿轮 ;
     最终传动行星齿轮组, 所述最终传动行星齿轮组联接于传动轴以接收来自第二传 动齿轮的驱动转矩 ; 以及
     差速齿轮组, 所述差速齿轮组联接于最终传动行星齿轮组并且联接于一对车轮以 接收最终传动旋转转矩并将最终传动转矩传递至该对车轮。
     方案 33 : 根据方案 32 所述的驱动桥, 其中动力传递构件是链或带。
     方案 34 : 根据方案 32 所述的驱动桥, 其中第一离合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二行 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和输出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互相连 接, 第二离合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一行星齿轮组的齿 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二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中的 至少一个互相连接, 第三离合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三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二 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构件和输入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互相连接, 第一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和第四行 星齿轮组的太阳轮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与壳体互相连接, 第二制动器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 四行星齿轮组的齿圈构件与壳体互相连接。
     方案 35 : 根据方案 34 所述的驱动桥, 其中第一离合器设置在第二区域中, 第二离 合器设置在第四区域中, 第三离合器设置在第六区域中, 第一制动器设置在第一区域中, 第 二制动器设置在第一区域中。
     从本文提供的说明书将会清楚进一步的应用领域。应当理解, 说明书和具体示例 仅用于说明的目的, 并且不意图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这里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说明的目的且不意图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 1A 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 用于前轮驱动变速器的齿轮布置的示意图 ;
     图 1B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 用于图 1A 所示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组的布置的 转矩传递装置的位置的图表 ;
     图 2A 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 用于前轮驱动变速器的齿轮布置的另一示意图 ; 图 2B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 用于图 2A 所示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组的布置的 转矩传递装置的位置的图表 ;
     图 3A 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 用于前轮驱动变速器的齿轮布置的另一示意图 ;
     图 3B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 用于图 3A 所示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组的布置的 转矩传递装置的位置的图表 ;
     图 4A 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 用于前轮驱动变速器的齿轮布置的另一示意图 ;
     图 4B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 用于图 4A 所示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组的布置的 转矩传递装置的位置的图表 ;
     图 5A 是根据本发明原理的、 用于前轮驱动变速器的齿轮布置的另一示意图 ;
     图 5B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 用于图 5A 所示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组的布置的 转矩传递装置的位置的图表 ;
     图 6 是并入根据本发明原理的图 1A-5B 变速器的齿轮布置的前轮驱动驱动桥布置 的示意图 ; 以及
     图 7 是并入根据本发明原理的图 1A-5B 变速器的齿轮布置的前轮驱动驱动桥布置 的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意图限制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
     现在参考图 1A, 总体上用附图标记 10 标出了前轮驱动多速或八速变速器的实施 例。变速器 10 被图示为前轮驱动或横向变速器, 但是可以采用各种其它类型的变速器构 造。变速器 10 包括变速器壳体 12、 输入轴或输入构件 14、 输出轴或输出构件 16、 以及齿轮 布置 18。输入构件 14 连续地连接于发动机 ( 在图 6 和 7 中示出 ) 或者连接于变矩器 ( 未 示出 ) 的涡轮机。输出构件 16 与最终传动单元 ( 未示出 ) 或分动箱 ( 在图 6 和 7 中示出 ) 连续地连接。变速器 10 的齿轮布置 18 包括第一行星齿轮组 20、 第二行星齿轮组 22、 第三行星 齿轮组 24 和第四行星齿轮组 26。行星齿轮组 20、 22、 24 和 26 连接在输入构件 14 和输出构 件 16 之间。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 行星齿轮组 20 包括太阳轮构件 20C、 齿圈构件 20A、 行 星架构件 20B, 行星架构件 20B 旋转地支撑一套行星齿轮或小齿轮 20D( 仅示出了其中一 个 )。太阳轮构件 20C 连接到第一轴或第一互连构件 42。齿圈构件 20A 与第二轴或第二互 连构件 44 连接以共同旋转。行星架构件 20B 与输入轴或输入构件 14 连接以共同旋转。小 齿轮 20D 构造成与太阳轮构件 20C 和齿圈构件 20A 互相啮合。
     行星齿轮组 22 包括齿圈构件 22A、 行星架构件 22B 和太阳轮构件 22C, 行星架构件 22B 旋转地支撑一套行星齿轮或小齿轮 22D。齿圈构件 22A 与第三轴或第三互连构件 46 连 接以共同旋转。太阳轮构件 22C 与第二轴或第二互连构件 44 连接以共同旋转。行星架构 件 22B 与第四轴或第四互连构件 48 连接以共同旋转。小齿轮 22D 构造成与太阳轮构件 22C 和齿圈构件 22A 互相啮合。
     行星齿轮组 24 包括齿圈构件 24A、 行星架构件 24B 和太阳轮构件 24C, 行星架构件 24B 旋转地支撑一套行星齿轮或小齿轮 24D。齿圈构件 24A 与第五轴或第五互连构件 50 连 接以共同旋转。太阳轮构件 24C 与第三轴或第三互连构件 46 连接以共同旋转。行星架构 件 24B 与第六轴或第六互连构件 52 以及输出构件 16 连接以共同旋转。小齿轮 24D 构造成 与太阳轮构件 24C 和齿圈构件 24A 互相啮合。
     行星齿轮组 26 包括太阳轮构件 26C、 齿圈构件 26A 和架构件 26B, 架构件 26B 旋转 地支撑一套行星齿轮或小齿轮 26D。 太阳轮构件 26C 与第一轴或第一互连构件 42 连接以共 同旋转。齿圈构件 26A 与第七轴或第七互连构件 54 连接以共同旋转。行星架构件 26B 与 第五轴或第五互连构件 50 连接以共同旋转。小齿轮 26D 构造成与太阳轮构件 26C 和齿圈 构件 26A 互相啮合。
     变速器 10 还包括多个转矩传递机构或装置, 所述转矩传递机构或装置包括第一 离合器 28、 第二离合器 30、 第三离合器 32、 第一制动器 34 和第二制动器 36。第一离合器 28 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四轴或第四互连构件 48 连接到第六轴或第六互连构件 52。第二离 合器 30 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二轴或第二互连构件 44 与第三轴或第三互连构件 46 连接。 第三离合器 32 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三互连构件 46 与输入构件 14 连接。第一制动器 34 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一轴或第一互连构件 42 连接到变速器壳体 12 以约束第一轴或第一 互连构件 42 相对于变速器壳体 12 的旋转。最后, 第二制动器 36 能选择性地接合以使第七 互连构件 54 连接到变速器壳体 12 以约束第七互连构件 54 相对于变速器壳体 12 的旋转。
     变速器 10 能够以至少八个前进转矩比和一个倒档转矩比将转矩从输入轴或输入 构件 14 传递至输出轴或输出构件 16。通过接合转矩传递机构 ( 即, 第一离合器 28、 第二离 合器 30、 第三离合器 32、 第一制动器 34 和第二制动器 36) 中的一个或多个获得前进转矩比 和倒档转矩比中的每一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 不同的速度比与每个转矩比相关 联。因此, 可以通过变速器 10 获得八个前进速度比。
     变速器壳体 12 包括第一壁或第一结构构件 102、 第二壁或第二结构构件 104 和第 三壁或第三结构构件 106。第三壁 106 将第一和第二壁 102 和 104 互相连接以限定空间或 空腔 110。输入轴或输入构件 14 和输出轴或输出构件 16 被第二壁 104 用轴承 112 支撑。行星齿轮组 20、 22、 24 和 26 与扭矩传递机构 28、 30、 32、 34 和 36 被设置在空腔 110 内。此 外, 空腔 110 具有多个区域或区段 A、 B、 C、 D、 E 和 F, 所述多个转矩传递机构 28、 30、 32、 34 和 36 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被具体地安置或安装在所述多个区域或区段中。
     如图 1A 所示, 区段 A 由以下各项界定的区域或空间所限定 : 第一壁 102 ; 行星齿轮 组 20 ; 由参考线 L( 与输入轴 14 轴向对准的纵向线 ) 在径向内部界定 ; 以及由参考线 M( 邻 近于行星齿轮组 20、 22、 24 和 26 的外径或外周边延伸的纵向线 ) 在径向外部界定。虽然参 考线 M 在各个视图中均被图示为直线, 但应当认识到, 参考线 M 跟随行星齿轮组 20、 22、 24 和 26 的外周边, 因此取决于星齿轮组 20、 22、 24 和 26 中的每一星齿轮组的外周边的位置, 该参考线 M 可以是阶梯状或非线性的。区段 B 由以下各项界定的区域所限定 : 行星齿轮组 20 ; 行星齿轮组 26 ; 由参考线 M 在径向外部界定 ; 以及由参考线 L 在径向内部界定。区段 C 由以下各项界定的区域所限定 : 行星齿轮组 26 ; 行星齿轮组 22 ; 由参考线 M 在径向外部界 定; 以及由参考线 L 在径向内部界定。区段 D 由以下各项界定的区域所限定 : 行星齿轮组 22 ; 行星齿轮组 24 ; 由参考线 M 在径向外部界定 ; 以及由参考线 L 在径向内部界定。区段 E 由以下各项界定的区域所限定 : 行星齿轮组 24 ; 第二端壁 104 ; 由参考线 M 在径向外部界 定; 以及由参考线 L 在径向内部界定。区段 F 由以下各项界定的区域所限定 : 第一壁 102 ; 第二壁 104 ; 由参考线 M 在径向内部界定 ; 以及由第三壁 106 在径向外部界定。
     在图 1A 所示变速器 10 的齿轮布置 18 中, 行星齿轮组 20 设置成最接近第一壁 102, 行星齿轮组 24 设置成最接近第二壁 104, 行星齿轮组 26 与行星齿轮组 20 相邻, 行星齿轮 组 22 设置在行星齿轮组 24 和 26 之间。转矩传递机构被有意地设置在特定区段内以便提 供总体变速器尺寸、 封装效率和减小制造复杂度方面的优点。在图 1A 所示的具体示例中, 第一离合器 28 设置在区段 C 中, 第二离合器 30 设置在区段 D 中, 第三离合器 32 设置在区 段 E 中, 第一制动器 34 设置在区段 A 中, 第二制动器 36 设置在区段 C 中。
     然而, 本发明设想了转矩传递机构 28、 30、 32、 34 和 36 设置在其它区段中的其它实 施例。在图 1B 所示的图表中示出了转矩传递机构 28、 30、 32、 34 和 36 在各区段中的可行位 置。图 1B 的图表在最左列列出了离合器和制动器, 在顶行列出了设置离合器 / 制动器的可 用区段。图表中的 “X” 指示本发明设想将离合器或变速器设置在顶行中所列出的区段中。 例如, 第二制动器 36 可以设置在区段 A、 B、 C、 E 或 F 中, 第一制动器 34 可以设置在区段 A、 B 或 F 中。
     现在参考图 2A, 总体上用附图标记 100 标出了变速器的另一实施例。变速器 100 与变速器 10 类似, 用同样的附图标记标出同样的部件。 然而, 变速器 100 包括替代的齿轮布 置 118, 其中, 与变速器 10 中的情况不同, 制动器 34 和 36 在共同的位置连接在第三壁 106 处, 并且在相对侧与行星齿轮组 20 和 26 互相连接。另外, 与变速器 10 中的情况不同, 第二 互连构件 44 在相对侧与行星齿轮组 20 连接, 输入构件 14 设置在行星齿轮组 20 的顶部之 上并且环绕行星齿轮组 20。
     转矩传递机构被有意地设置在特定区段内以便提供总体变速器尺寸、 封装效率和 减小制造复杂度方面的优点。在图 2A 所示的具体示例中, 第一离合器 28 设置在区段 C 中, 第二离合器 30 设置在区段 D 中, 第三离合器 32 设置在区段 E 中, 第一制动器 34 和第二制 动器 36 设置在区段 B 中。
     然而, 本发明设想了转矩传递机构 28、 30、 32、 34 和 36 设置在其它区段中的其它实施例。在图 2B 所示的图表中示出了转矩传递机构 28、 30、 32、 34 和 36 在各区段中的可行位 置。图 2B 的图表在最左列列出了离合器和制动器, 在顶行列出了设置离合器 / 制动器的可 用区段。图表中的 “X” 指示本发明设想将离合器或变速器设置在顶行中所列出的区段中。 例如, 第二制动器 36 可以设置在区段 A、 B、 C、 E 或 F 中, 第一制动器 34 可以设置在区段 A、 B、 E 或 F 中。
     现在参考图 3A, 总体上用附图标记 200 标出了变速器的另一实施例。变速器 200 与变速器 10 类似, 用同样的附图标记标出同样的部件。然而, 如图 3A 所示, 区段 A 由以下 各项界定的区域或空间所限定 : 第一壁 102 ; 行星齿轮组 26 ; 由参考线 L( 与输入轴 14 轴向 对准的纵向线 ) 在径向内部界定 ; 以及由参考线 M( 邻近于行星齿轮组 20、 22、 24 和 26 的 外径或外周边延伸的纵向线 ) 在径向外部界定。虽然参考线 M 在各个视图中均被图示为直 线, 但应当认识到, 参考线 M 跟随行星齿轮组 20、 22、 24 和 26 的外周边, 因此取决于星齿轮 组 20、 22、 24 和 26 中的每一星齿轮组的外周边的位置, 该参考线 M 可以是阶梯状或非线性 的。 区段 B 由以下各项界定的区域所限定 : 行星齿轮组 26 ; 行星齿轮组 20 ; 由参考线 M 在径 向外部界定 ; 以及由参考线 L 在径向内部界定。 区段 C 由以下各项界定的区域所限定 : 行星 齿轮组 20 ; 行星齿轮组 22 ; 由参考线 M 在径向外部界定 ; 以及由参考线 L 在径向内部界定。 区段 D 由以下各项界定的区域所限定 : 行星齿轮组 22 ; 行星齿轮组 24 ; 由参考线 M 在径向 外部界定 ; 以及由参考线 L 在径向内部界定。 区段 E 由以下各项界定的区域所限定 : 行星齿 轮组 24 ; 第二端壁 104 ; 由参考线 M 在径向外部界定 ; 以及由参考线 L 在径向内部界定。区 段 F 由以下各项界定的区域所限定 : 第一壁 102 ; 第二壁 104 ; 由参考线 M 在径向内部界定 ; 以及由第三壁 106 在径向外部界定。
     在图 3A 所示变速器 200 的齿轮布置 218 中, 行星齿轮组 26 设置成最接近第一壁 102, 行星齿轮组 24 设置成最接近第二壁 104, 行星齿轮组 20 与行星齿轮组 26 相邻, 行星 齿轮组 22 设置在行星齿轮组 20 和 24 之间。转矩传递机构被有意地设置在特定区段内以 便提供总体变速器尺寸、 封装效率和减小制造复杂度方面的优点。在图 3A 所示的具体示例 中, 第一离合器 28 设置在区段 D 中, 第二离合器 30 设置在区段 D 中, 第三离合器 32 设置在 区段 E 中, 第一制动器 34 和第二制动器 36 设置在区段 A 中。
     然而, 本发明设想了转矩传递机构 28、 30、 32、 34 和 36 设置在其它区段中的其它实 施例。在图 3B 所示的图表中示出了转矩传递机构 28、 30、 32、 34 和 36 在各区段中的可行位 置。图 3B 的图表在最左列列出了离合器和制动器, 在顶行列出了设置离合器 / 制动器的可 用区段。图表中的 “X” 指示本发明设想将离合器或变速器设置在顶行中所列出的区段中。 例如, 第二制动器 36 可以设置在区段 A、 B、 C、 E 或 F 中, 第一制动器 34 可以设置在区段 A、 B 或 F 中。
     现在参考图 4A, 总体上用附图标记 300 标出了变速器的另一实施例。变速器 300 与变速器 10 类似, 用同样的附图标记标出同样的部件。然而, 如图 4A 所示, 区段 A 由以下 各项界定的区域或空间所限定 : 第一壁 102 ; 行星齿轮组 26 ; 由参考线 L( 与输入轴 14 轴向 对准的纵向线 ) 在径向内部界定 ; 以及由参考线 M( 邻近于行星齿轮组 20、 22、 24 和 26 的 外径或外周边延伸的纵向线 ) 在径向外部界定。虽然参考线 M 在各个视图中均被图示为直 线, 但应当认识到, 参考线 M 跟随行星齿轮组 20、 22、 24 和 26 的外周边, 因此取决于星齿轮 组 20、 22、 24 和 26 中的每一星齿轮组的外周边的位置, 该参考线 M 可以是阶梯状或非线性的。 区段 B 由以下各项界定的区域所限定 : 行星齿轮组 26 ; 行星齿轮组 22 ; 由参考线 M 在径 向外部界定 ; 以及由参考线 L 在径向内部界定。 区段 C 由以下各项界定的区域所限定 : 行星 齿轮组 22 ; 行星齿轮组 20 ; 由参考线 M 在径向外部界定 ; 以及由参考线 L 在径向内部界定。 区段 D 由以下各项界定的区域所限定 : 行星齿轮组 20 ; 行星齿轮组 24 ; 由参考线 M 在径向 外部界定 ; 以及由参考线 L 在径向内部界定。 区段 E 由以下各项界定的区域所限定 : 行星齿 轮组 24 ; 第二端壁 104 ; 由参考线 M 在径向外部界定 ; 以及由参考线 L 在径向内部界定。区 段 F 由以下各项界定的区域所限定 : 第一壁 102 ; 第二壁 104 ; 由参考线 M 在径向内部界定 ; 以及由第三壁 106 在径向外部界定。
     在图 4A 所示变速器 300 的齿轮布置 318 中, 行星齿轮组 26 设置成最接近第一壁 102, 行星齿轮组 24 设置成最接近第二壁 104, 行星齿轮组 22 与行星齿轮组 26 相邻, 行星 齿轮组 20 设置在行星齿轮组 22 和 24 之间。转矩传递机构被有意地设置在特定区段内以 便提供总体变速器尺寸、 封装效率和减小制造复杂度方面的优点。在图 4A 所示的具体示例 中, 第一离合器 28 设置在区段 B 中, 第二离合器 30 设置在区段 C 中, 第三离合器 32 设置在 区段 E 中, 第一制动器 34 和第二制动器 36 设置在区段 A 中。
     然而, 本发明设想了转矩传递机构 28、 30、 32、 34 和 36 设置在其它区段中的其它实 施例。在图 4B 所示的图表中示出了转矩传递机构 28、 30、 32、 34 和 36 在各区段中的可行位 置。图 4B 的图表在最左列列出了离合器和制动器, 在顶行列出了设置离合器 / 制动器的可 用区段。图表中的 “X” 指示本发明设想将离合器或变速器设置在顶行中所列出的区段中。 例如, 第二制动器 36 可以设置在区段 A、 B、 E 或 F 中, 第一制动器 34 可以设置在区段 A、 B或 F 中。
     现在参考图 5A, 总体上用附图标记 400 标出了变速器的另一实施例。变速器 400 与变速器 10 类似, 用同样的附图标记标出同样的部件。然而, 如图 5A 所示, 区段 A 由以下 各项界定的区域或空间所限定 : 第一壁 102 ; 行星齿轮组 26 ; 由参考线 L( 与输入轴 14 轴向 对准的纵向线 ) 在径向内部界定 ; 以及由参考线 M( 邻近于行星齿轮组 20、 22、 24 和 26 的 外径或外周边延伸的纵向线 ) 在径向外部界定。虽然参考线 M 在各个视图中均被图示为直 线, 但应当认识到, 参考线 M 跟随行星齿轮组 20、 22、 24 和 26 的外周边, 因此取决于星齿轮 组 20、 22、 24 和 26 中的每一星齿轮组的外周边的位置, 该参考线 M 可以是阶梯状或非线性 的。 区段 B 由以下各项界定的区域所限定 : 行星齿轮组 26 ; 行星齿轮组 24 ; 由参考线 M 在径 向外部界定 ; 以及由参考线 L 在径向内部界定。 区段 C 由以下各项界定的区域所限定 : 行星 齿轮组 24 ; 行星齿轮组 22 ; 由参考线 M 在径向外部界定 ; 以及由参考线 L 在径向内部界定。 区段 D 由以下各项界定的区域所限定 : 行星齿轮组 22 ; 行星齿轮组 20 ; 由参考线 M 在径向 外部界定 ; 以及由参考线 L 在径向内部界定。 区段 E 由以下各项界定的区域所限定 : 行星齿 轮组 20 ; 第二端壁 104 ; 由参考线 M 在径向外部界定 ; 以及由参考线 L 在径向内部界定。区 段 F 由以下各项界定的区域所限定 : 第一壁 102 ; 第二壁 104 ; 由参考线 M 在径向内部界定 ; 以及由第三壁 106 在径向外部界定。
     在图 5A 所示变速器 400 的齿轮布置 418 中, 行星齿轮组 26 设置成最接近第一壁 102, 行星齿轮组 20 设置成最接近第二壁 104, 行星齿轮组 24 与行星齿轮组 26 相邻, 行星 齿轮组 22 设置在行星齿轮组 24 和 20 之间。转矩传递机构被有意地设置在特定区段内以 便提供总体变速器尺寸、 封装效率和减小制造复杂度方面的优点。在图 5A 所示的具体示例中, 第一离合器 28 设置在区段 B 中, 第二离合器 30 设置在区段 D 中, 第三离合器 32 设置在 区段 F 中, 第一制动器 34 和第二制动器 36 设置在区段 A 中。
     然而, 本发明设想了转矩传递机构 28、 30、 32、 34 和 36 设置在其它区段中的其它实 施例。在图 5B 所示的图表中示出了转矩传递机构 28、 30、 32、 34 和 36 在各区段中的可行位 置。图 5B 的图表在最左列列出了离合器和制动器, 在顶行列出了设置离合器 / 制动器的可 用区段。图表中的 “X” 指示本发明设想将离合器或变速器设置在顶行中所列出的区段中。 例如, 第二制动器 36 可以设置在区段 A、 B、 C 或 F 中, 第一制动器 34 可以设置在区段 A、 B或 F 中。
     现在参考图 6, 其中图示出并入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桥 602 的前轮驱动动 力系 600。驱动桥 602 包括具有图 1A 和 1B 所示齿轮布置 18 的变速器 10。然而, 应当认 识到, 在不偏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 驱动桥 602 可以并入具有图 1A-5B 所示任一齿轮布 置 18、 118、 218、 318 和 418 的任一变速器 10、 100、 200、 300 和 400。变速器 10 安装到发动 机 604。发动机 604 通过输入轴 14 提供驱动转矩至变速器 10。发动机 604 通常是内燃发 动机, 然而, 本发明设想了其它类型的发动机, 例如电发动机和混合动力发动机。 此外, 驱动 桥 602 包括传动齿轮系 606、 差速器 608 和一对传动桥 610 和 612, 所述传动桥分别驱动一 对车轮 614 和 616。 传动齿轮系 606 包括第一传动齿轮 618 和第二传动齿轮 620。输出轴或输出构件 16 联接于第一传动齿轮或第一正齿轮 618。第一传动齿轮 618 可以是具有直齿轮齿的直齿 正齿轮, 或者是具有斜齿轮齿的斜齿轮。第一传动齿轮 618 与第二传动齿轮 620 啮合。第 二传动齿轮 620 旋转地固定于互连轴或可旋转构件 622。此外, 小齿轮 624 安装到轴 622 并 且与输入差速齿轮 626 互相啮合。输入差速齿轮 626 将驱动转矩传递至差速器 608。如通 常所知的, 差速器 608 将发动机 604 产生的驱动转矩传递至两个传动桥 610 和 612。传动桥 610 和 612 独立地被差速器 608 驱动以将驱动转矩供应给车辆车轮 614 和 616。
     现在参考图 7, 其中图示出并入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桥 702 的前轮驱动动 力系 700 的另一实施例。驱动桥 702 包括具有图 1A 和 1B 所示齿轮布置 18 的变速器 10。 然而, 应当认识到, 在不偏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 驱动桥 702 可以并入具有图 1A-5B 所示 任一齿轮布置 18、 118、 218、 318 和 418 的任一变速器 10、 100、 200、 300 和 400。变速器 10 安 装到发动机 704。发动机 704 通过输入轴 14 提供驱动转矩至变速器 10。此外, 驱动桥 702 包括传送链 706、 从动链轮或齿轮 708、 差速器 710、 最终传动行星齿轮组 712 和一对传动桥 714 和 716, 所述传动桥分别驱动一对车轮 718 和 720。
     传送链 706 在第一端 722 接合驱动链轮或齿轮 724 并且在第二端 726 接合从动链 轮或齿轮 708。驱动链轮 724 联接于输出轴或输出构件 16。从动链轮 708 旋转地固定于传 动轴或可旋转构件 728。 此外, 传动轴 728 联接于最终传动行星齿轮组 712 的太阳轮以获得 期望的传动比。最终传动行星齿轮组 712 通过最终传动行星齿轮组 712 的架构件将驱动转 矩传递至差速器 710, 进而传递至差速器 710 的壳体。如通常所知的, 差速器 710 通过差速 器 710 的锥齿轮将发动机 704 产生的驱动转矩传递至两个传动桥 714 和 716。传动桥 714 和 716 独立地被差速器 710 驱动以将驱动转矩供应给车辆车轮 718 和 720。
     本发明的描述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不偏离本发明构思的变型都应落入本发明 的范围内。这种变型不认为偏离了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前轮驱动车辆的离合器和齿轮布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前轮驱动车辆的离合器和齿轮布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前轮驱动车辆的离合器和齿轮布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前轮驱动车辆的离合器和齿轮布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轮驱动车辆的离合器和齿轮布置.pdf(4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前轮驱动车辆的离合器和齿轮布置。一种前轮驱动变速器设有输入构件、输出构件、四个行星齿轮组、多个联接构件和多个转矩传送装置。每个所述行星齿轮组包括太阳轮构件、行星架构件和齿圈构件。转矩传递装置包括布置在变速器壳体内的离合器和制动器。每个所述离合器和制动器都位于由行星齿轮组和壳体壁限定的特定区域中。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一般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