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内带电跨越管型母线的线路辅设用升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升降装置, 具体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线路辅设用升降装置, 更具体 地,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电站内带电跨越管型母线的线路辅设作业用升降装置。背景技术
目前高压线辅设时没有升降工具, 而仅仅是依靠人力进行升降和辅设。由于高压 线重量大, 其升降给高压线路辅设带来不便。另外, 给高压线路辅设时, 也常常因为没升降 工具, 导致线路下坠, 造成设备受损等的危险。
为此, 需要一种能适用高压线路辅设用升降装置, 所述适用高压线路辅设用升降 装置须灵活, 重量轻, 同时须体积小, 绝缘性能好, 安全可靠。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 提供一种能适用高压线路辅设用升降装置, 上述升降装置灵活, 重量轻。体积小, 绝缘性能好, 安全可靠。
为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
一种变电站内带电跨越管型母线的线路辅设用升降装置, 包括底座结构、 升降结 构及传动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结构固定于底座结构上, 包括 : 一组直径不同、 依次套设、 可相对伸缩移 动的中空状提升管, 架于所述提升管上端的横梁 ;
所述一组依次套设、 可相对伸缩移动、 具有不同直径的中空状提升管内穿设提升 用的提升带 ;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绞轮传动结构, 所述绞轮传动结构与所述升降结构对应设置, 包括用于传动提升带的绞轮支架组 ;
所述绞轮支架组包括 : 滑轮座 8-1, 滑轮 8-2、 绞轮连接杆 8-3( 作用, 功能 )、 绞轮 支座 8-4、 架于绞轮支座 8-4 上的绞轮 8-6 及与其连接的摇动手柄 8-5、 绞轮轴 8-9 ;
提升带 7 一端固定于绞轮轴 8-9, 另一端经滑轮 8-2, 滑轮 8-2, 沿提升管内上行至 升降装置顶部固定座、 在滑轮 10 处向下返回, 连接中间滑块, 所述中间滑块可脱卸地固定 于提升管一端面, 并可沿提升管内上下移动。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变电站内带电跨越管型母线的线路辅设用升降装置,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绞轮支架组 8 包括 : 设置于绞轮轴 8-9 一侧的棘爪 8-7、 棘轮 8-8。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变电站内带电跨越管型母线的线路辅设用升降装置, 其特征在 于, 所述提升管内竖立设置中间连杆, 所述中间连杆作为顶部固定座的支承和中间滑块的 导向轴, 中间滑块经由开设其中的上下通孔贯穿有所述中间连杆。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变电站内带电跨越管型母线的线路辅设用升降装置, 其特征在 于, 所述中间滑块可通过其上的三个可径向外伸突出的中间滑块滑爪分别卡住、 固定于各 节提升管端面位置, 用于提升提升管。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变电站内带电跨越管型母线的线路辅设用升降装置, 其特征在 于, 所述中间连杆设置三个。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变电站内带电跨越管型母线的线路辅设用升降装置, 其特征在 于, 所述提升管设置六个。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变电站内带电跨越管型母线的线路辅设用升降装置, 其特征在 于, 所述底座结构对应设置二个, 包括底盘 1、 法兰盘 2、 升降底座 3, 所述法兰盘 2 设置于底 盘 1 上, 用于固定升降底座 3。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变电站内带电跨越管型母线的线路辅设用升降装置, 其特征在 于, 所述横梁通过管接头与顶部固定座连接。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变电站内带电跨越管型母线的线路辅设用升降装置, 其特征在 于, 所述提升管通过设置于管端附件的限位螺钉限定提升管伸缩位置。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变电站内带电跨越管型母线的线路辅设用升降装置, 其特征在 于, 所述中间滑块为一圆柱体, 其靠近圆柱体周侧的圆柱体内设置有中间滑块盘丝底座、 中 间滑块爪棘、 中间滑块盘丝、 中间滑块滑爪 ;
中间滑块盘丝底座上设置中间滑块盘丝, 所述中间滑块盘丝外侧设置中间滑块爪 棘, 所述中间滑块爪棘形成径向锥形接触面与中间滑块盘丝活动抵接 ;
所述中间滑块滑爪与中间滑块盘丝螺纹啮合, 藉由中间滑块爪棘中螺栓的旋动, 所述中间滑块爪棘的径向锥形面推动中间滑块盘丝转动, 所述中间滑块盘丝的转动通过螺 纹啮合, 推动中间滑块滑爪作径向伸缩。
在提升、 辅设高压线前, 将高压线放置在横梁上, 同时摇动左右两个绞轮支架组的 摇动手柄。 摇动手柄带动绞轮轴转动, 摇动手柄通过绞轮支架组、 绞轮轴、 提升带、 设置于底 座上的二个滑轮、 经由所述升降结构的一组中空状提升管内, 使提升带上升, 并带动中间滑 块上升。所述一组中空状提升管依次套设、 具有不同直径、 可相对移动, 其最内一节提升管 直径最小, 为第一节提升管。
此时, 由于中间滑块可通过其上的三个径向伸缩的中间滑块滑爪分别径向外伸, 卡止、 固定于其直径最小的第一节提升管的端面位置, 中间滑块由提升带上升时, 可通过其 上的三个径向外伸的中间滑块滑爪的卡住, 带动其直径最小的第一节提升管上升。
其直径最小的第一节提升管上升至中间滑块滑爪所限定的位置之后, 用固定螺钉 将第一节提升管和第二节提升管固定。然后, 通过绞轮轴上的棘爪、 棘轮使提升带松懈, 用 扳手旋动与中间滑块爪棘配合的中间滑块滑爪调节螺栓, 所述中间滑块爪棘的径向锥形面 推动中间滑块盘丝转动, 所述中间滑块盘丝的转动通过螺纹啮合, 推动中间滑块滑爪作径 向伸缩, 使中间滑块上的三个中间滑块滑爪与第一节提升管脱离连接, 中间滑块依靠自重 下滑至下端。
此时, 调节中间滑块上的中间滑块滑爪调节螺栓使得中间滑块滑爪再做径向外 伸、 固定于其直径大于第一节提升管、 但小于第三提升管直径的第二提升管的端面位置。 摇 动手柄, 通过提升带再次带动中间滑块上升。 如上所述, 藉由中间滑块的三个径向外伸的中 间滑块滑爪对第二提升管的端面的卡住, 再次同时摇动左右两个绞轮支架组的摇手柄, 使 第二节提升管上升。
如同上述, 在第二节提升管上升之后, 用扳手调节中间滑块上的中间滑块滑爪调节螺栓, 将中间滑块上的三个中间滑块滑爪与第二节提升管脱离连接, 用固定螺钉将第二 节提升管和第三节提升管固定。 然后, 通过绞轮轴上的棘爪、 棘轮使中间滑块依靠自重下滑 至下端, 如同上述, 再用螺栓将中间滑块固定于第三节提升管端面位置。
用同样的方法使第三~六节提升管上升并固定。 提升管上升的同时将高压线提升 到一定的高度。完成高压线的提升、 辅设。
根据本发明的高压线路辅设用升降装置, 体积小, 结构简单 ; 其伸缩比大, 占地面 积小 ; 重量轻, 移动及安装方便 ; 省力、 安全、 可靠性高。
附图简单说明
图 1 为升降装置的绞轮支架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 2 为绞轮支架组 A 向视图。
图 3 为中间滑块剖视示意图, 其左、 右部分完全相同, 故左半部分有所省略。
图 4 为高压线路辅设用升降装置示意图。
图中, 1 为底盘, 2 为法兰盘, 3 为底座, 4 为中间滑块, 6 为中间连杆, 7 为提升带, 8 为绞轮支架组, 9 为顶部固定座, 10 为滑轮, 11-16 分别为第一~第六节提升管, 17 为限位螺 钉, 18 为管接头, 19 为横梁, 8-1 滑轮座, 8-2 滑轮、 8-3 绞轮连接杆, 8-4 绞轮支座, 8-5 摇动 手柄, 8-6 绞轮, 8-7 棘爪、 8-8 棘轮、 8-9 绞轮轴。 4-1 为中间滑块盘丝底座, 4-2 为中间滑块爪棘, 4-3 为中间滑块盘丝, 4-4 为中间 滑块滑爪, 4-5 为中间滑块滑爪调节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高压线路辅设用升降装置作进一步说 明。
实施例 1
如图 1 和 2、 3 所示, 本发明的高压线路辅设用升降装置包括底盘 1、 法兰盘 2、 底座 3、 中间滑块 4、 中间连杆 6、 提升带 7、 绞轮支架组 8、 顶部固定座 9、 滑轮 10、 第一~第六节提 升管 11 ~ 16、 限位螺钉 17、 管接头 18、 横梁 19 及滑轮座 8-1 滑轮 8-2、 绞轮连接杆, 8-3、 绞 轮支座 8-4、 摇动手柄 8-5、 绞轮 8-6、 棘爪 8-7、 棘轮 8-8、 绞轮轴 8-9 等组成。
所述二底座结构对应设置, 包括底盘 1、 法兰盘 2、 升降底座 3, 所述法兰盘 2 设置于 底盘 1 上, 用于固定升降底座 3。
所述高压线路辅设用升降装置还包括 : 固定于升降底座 3 上的升降结构, 所述升 降结构包括 : 一组依次套设、 可相对伸缩移动的中空状提升管, 架于所述提升管上端的横 梁;
所述一组依次套设、 可相对伸缩移动的中空状提升管内穿设提升用的提升带 7。
高压线路辅设用升降装置还包括 : 绞轮传动结构, 所述绞轮传动结构与所述升降 结构对应设置, 包括传动提升带 7 的绞轮支架组 8 ;
所述绞轮支架组 8 包括 : 滑轮座 8-1, 滑轮 8-2、 绞轮连接杆 8-3( 作用, 功能 )、 绞 轮支座 8-4、 架于绞轮支座 8-4 上的绞轮 8-6 及与其连接的摇动手柄 8-5、 绞轮轴 8-9。
提升带 7 一端固定于绞轮轴 8-9, 另一端经滑轮 8-2, 滑轮 8-2, 沿提升管内上行至 升降装置顶部固定座、 在滑轮 10 处向下返回, 连接中间滑块, 所述中间滑块可沿提升管内上下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绞轮支架组 8 包括 : 设置于绞轮轴 8-9 一侧的棘爪 8-7、 棘轮 8-8。 所述提升管内内设置中间连杆, 所述中间连杆作为顶部固定座的支承和中间滑块的导 向轴, 中间滑块经由其上下通孔贯穿有所述中间连杆。
在本实施例中, 中间滑块可通过其上的三个中间滑块滑爪分别卡止、 固定于各节 提升管端面位置。中间连杆设置三个。所述提升管设置六个。
在本实施例中, 第二~第五节提升管上升借助中间滑块 4 上的三个中间滑块滑爪 4-4, 根据第二~第五节提升管外径尺寸调节三个中间滑块滑爪的长度。 第一~第五节提升 管的固定借助第二~第五节提升管上的限位螺钉 17。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横梁 19 通过管接头与顶部固定座连接。所述中间滑块 4 通过 中间滑块滑爪 4-4 卡止、 固定在提升管端面位置。所述提升管通过限位螺钉 17 限定提升管 伸缩位置。
所述提升管内内竖立设置中间连杆 6, 所述中间连杆作为顶部固定座 9 的支承和 中间滑块的导向轴, 中间滑块经由开设其中的上下通孔贯穿有所述中间连杆。所述中间连 杆设置三个。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横梁通过管接头与顶部固定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中间滑块为一圆柱体, 其靠近圆柱体周侧的圆柱体内设置有 中间滑块盘丝底座 4-1、 中间滑块爪棘 4-2、 中间滑块盘丝 4-3、 中间滑块滑爪 4-4 ;
中间滑块盘丝底座上设置中间滑块盘丝, 所述中间滑块盘丝外侧设置中间滑块爪 棘, 所述中间滑块爪棘形成径向锥形接触面与中间滑块盘丝活动抵接 ;
所述中间滑块滑爪 4-4 与中间滑块盘丝 4-3 螺纹啮合, 藉由与中间滑块爪棘 4-2 螺接配合的调节螺栓 4-5 的旋动, 所述中间滑块爪棘 4-2 的径向锥形面推动中间滑块盘丝 4-3 转动, 所述中间滑块盘丝的转动通过螺纹啮合, 推动中间滑块滑爪 4-4 作径向伸缩。
在提升、 辅设高压线前, 将高压线放置在横梁上, 同时摇动左右两个绞轮支架组的 摇动手柄。 摇动手柄带动绞轮轴转动, 摇动手柄通过绞轮支架组、 绞轮轴、 提升带、 设置于底 座上的二个滑轮、 经由所述升降结构的一组中空状提升管内, 使提升带上升, 并带动中间滑 块上升。所述一组中空状提升管其最内一组提升管为第一节提升管。
此时, 由于中间滑块可通过其上的三个径向外伸的中间滑块滑爪 4-4 分别径向外 伸、 卡止、 固定于其直径最小的第一节提升管 11 的端面位置, 中间滑块 4 由提升带上升时, 可通过其上的三个径向外伸的中间滑块滑爪 4-4 的卡住, 带动其直径最小的第一节提升管 11 上升。
1 为底盘, 2 为法兰盘, 3 为底座, 4 为中间滑块, 6 为中间连杆, 7 为提升带, 8 为绞轮 支架组, 9 为顶部固定座, 10 为滑轮, 11-16 分别为第一~第六节提升管, 17 为限位螺钉, 18 为管接头, 19 为横梁, 8-1 滑轮座, 8-2 滑轮、 8-3 绞轮连接杆, 8-4 绞轮支座, 8-5 摇动手柄, 8-6 绞轮, 8-7 棘爪、 8-8 棘轮、 8-9 绞轮轴。
4-1 为中间滑块盘丝底座, 4-2 为中间滑块爪棘, 4-3 为中间滑块盘丝, 4-4 为中间 滑块滑爪, 4-5 为中间滑块滑爪调节螺栓。
其直径最小的第一节提升管上升至限定螺钉 17 所限定的位置之后, 用固定螺钉 将第一节提升管 11 和第二节提升管 12 固定。然后, 通过绞轮轴上的棘爪、 棘轮使提升带松
懈, 用扳手旋动中间滑块爪棘所配合的调节螺栓 4-5, 使得所述中间滑块爪棘 4-2 的径向锥 形面推动中间滑块盘丝 4-3 转动, 所述中间滑块盘丝 4-3 的转动再通过螺纹啮合, 推动中间 滑块滑爪 4-4 作径向伸缩, 使中间滑块上的三个中间滑块滑爪与第一节提升管的卡止脱离 连接, 中间滑块 4 依靠自重下滑至下端。
此时, 如同上述, 调节中间滑块上的三个径向外伸的中间滑块滑爪 4-4 再做径向 外伸、 卡止、 固定于其直径大于第一节提升管、 但小于第三提升管 13 直径的第二提升管 12 的端面位置。摇动手柄 8-5, 通过提升带再次带动中间滑块上升。如上所述, 藉由中间滑块 的三个径向外伸的中间滑块滑爪 4-4 对第二提升管的端面的卡住, 再次同时摇动左右两个 绞轮支架组的摇手柄, 使第二节提升管上升。
如同上述, 在第二节提升管上升之后, 用扳手将中间滑块上的三个中间滑块滑爪 与第二节提升管脱离连接, 用中间滑块滑爪将第二节提升管和第三节提升管固定。 然后, 通 过绞轮轴上的棘爪 8-7、 棘轮 8-8 使中间滑块依靠自重下滑至下端, 再用调节螺栓 4-5, 通过 中间滑块滑爪 4-4 的外伸突出, 将中间滑块固定于第三节提升管端面位置。
用同样的方法使第三~六节提升管上升并固定。 提升管上升的同时将高压线提升 到一定的高度。完成高压线的提升、 辅设。
根据本发明的高压线路辅设用升降装置, 体积小, 结构简单 ; 伸缩比大, 垂直向上, 占地面积小。重量轻, 移动及安装方便 ; 与手工作业相比效率高, 省力、 安全、 可靠性高。